新中国外交表

合集下载

新中国成立后与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时间表

新中国成立后与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时间表

新中国成立后与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时间表新中国成立后与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时间表1949年10月3日与前苏联(现:俄罗斯)建交;10月4日与保加利亚建交;10月5日与罗马尼亚建交;10月6日与朝鲜建交;10月6日与匈牙利建交;10月7日与波兰建交;10月16日与蒙古国建交;11月23日与阿尔巴尼亚建交;1950年1月18日与越南建交;4月1日与印度建交;4月13日与印度尼西亚建交;5月9日与瑞典建交;5月11日与丹麦建交;9月14日与瑞士建交;9月14日与列支敦士登建交;6月8日与缅甸建交;10月28日与芬兰建交;1951年5月21日与巴基斯坦建交;1954年10月5日与挪威建交;1955年1月2日与前南盟建交;1月20日与阿富汗建交;8月1日与尼泊尔建交;1956年5月30日与埃及建交;8月1日与叙利亚建交;9月24日与也门建交;1957年2月7日与斯里兰卡建交;1958年7月19日与柬埔寨建交;8月25日与伊拉克建交;11月1日与摩洛哥建交;12月20日与阿尔及利亚建交;1959年2月4日与苏丹建交;10月4日与几内亚建交;1960年7月5日与加纳建交;9月28日与古巴建交;10月25日与马里建交;12月14与索马里建交;1961年2月20日与刚果(金)建交;4月25日与老挝建交;1962年10月18日与乌干达建交;1963年12月14日与肯尼亚建交;12月21日与布隆迪建交;1964年1月10日与突尼斯建交;1月27日与法国建交;2月22日与刚果(布)建交;4月26日与坦桑尼亚建交;9月29日与中非建交;10月29日与赞比亚建交;11月12日与贝宁建交;1965年7月19日与毛里塔尼亚建交;1970年10月13日与加拿大建交;10月15日与赤道几内亚建交;11月6日与意大利建交11月24日与埃塞俄比亚建交;12月15日与智利建交;1971年2月10日与尼日利亚建交;3月22日与科威特建交;3月26日与喀麦隆建交;5月6日与圣马力诺建交;5月28日与奥地利建交;7月29日与塞拉利昂建交;8月4日与土耳其建交;8月16日与伊朗建交;10月25日与比利时建交;11月2日与秘鲁建交;11月9日与黎巴嫩建交;11月12日与卢旺达建交;12月8日与冰岛建交;12月14日塞浦路斯建交;1972年1月31日与马耳他建交;2月14日与墨西哥建交;2月19日与阿根廷建交;3月13日与英国建交;4月15日与毛里求斯建交;5月18日与荷兰建交;6月5日与希腊建交;6月27日与圭亚那建交;9月19日与多哥建交;9月29日与日本建交;10月11日与德国建交;10月14日与马尔代夫建交;11月6日与马达加斯加建交;11月16日与卢森堡建交;11月21日与牙买加建交;12月21日与澳大利亚建交;12月22日与新西兰建交;1973年3月9日与西班牙建交;1974年3月15日与几内亚比绍建交;4月20日与加蓬建交;5月31日马来西亚建交;6月20日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建交;6月28日与委内瑞拉建交;7月20日与尼日尔建交;8月15日与巴西建交;1975年1月6日与博茨瓦纳建交;6月9日与菲律宾建交;6月25日与莫桑比克建交;7月1日与泰国建交;10月4日与孟加拉国建交;11月5日与斐济建交11月6日与萨摩亚建交;11月13日与科摩罗建交;1976年4月25日与佛得角建交;5月28日与苏里南建交;6月30日与塞舌尔建交;10月12日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建交;1977年4月7日与约旦建交;5月30日与巴巴多斯建交;1978年5月25日与阿曼建交;8月9日与利比亚建交;1979年1月1日与美国建交;1月8日与吉布提建交;2月8日与葡萄牙建交;6月22日与爱尔兰建交;1980年1月2日与厄瓜多尔建交;2月7日与哥伦比亚建交;4月18日与津巴布韦建交;6月25日与基里巴斯建交;1982年3月26日与瓦努阿图建交;1983年1月1日与安提瓜和巴布达建交;1月12日与安哥拉建交;3月2日与科特迪瓦建交;4月30日与莱索托建交;1984年11月1日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建交;1985年7月9日与玻利维亚建交;10月1日与格林纳达建交;1988年2月3日与乌拉圭建交;7月9日与卡塔尔建交;11月20日与巴勒斯坦建交;巴(共建和谐百度)林密克罗尼西亚1990年3月22日与纳米比亚建交;7月21日与沙特阿拉伯建交;10月3日与新加坡建交;1991年9月11日与爱沙尼亚建交;9月12日与拉脱维亚建交;9月14日与立陶宛建交;9月30日与文莱建交;1992年1月3日哈萨克斯坦建交;1月3日与乌兹别克斯坦建交1月4日与塔吉克斯坦建交;1月4日与乌克兰建交;1月5日与吉尔吉斯斯坦建交1月6日与土库曼斯坦建交;1月20日与白俄罗斯建交;1月24日与以色列建交;1月30日与摩尔多瓦建交;4月2日与阿塞拜疆建交;4月6日与亚美尼亚建交;5月12日与斯洛文尼亚建交;5月13日与克罗地亚建交6月9日与格鲁吉亚建交8月24日韩国建交;1月1日与捷克建交;1月1日与斯洛伐克建交;5月24日与厄立特里亚建交;10月12日与马其顿建交;(1999年2月9日因马与台湾建立所谓'外交关系' ,中国政府中止与马其顿外交关系,2001年6月18日在马与台湾断绝所谓'外交关系' 情况下,两国政府恢复外交关系)1994年6月29日与安道尔建交;1995年4月3日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建交;1997年5月23日与巴哈马建交;7月25日与库克群岛建交;9月1日与圣卢西亚建交;1998年1月1日与南非建交;11月2日与汤加建交;2002年5月20日与东帝汶建交;7月21日与瑙鲁建交;2004年3月23日与多米尼克建交;2006年7月6日与黑山建交;2007年6月1日与哥斯达黎加建交;12月12日与纽埃建交;12月28日与马拉维建交;到一九八〇年共与1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法国1964年,加拿大\意大利1970年,英国\日本\德国1972年,美国1979年(1972年尼克松访华)1952年7月,第18届国际红十字大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国惟一合法的全国性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因而成为新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第一个恢复合法席位的团体。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斯在意条大义约林:上出签席促字签进。字经这仪济是式新。的中周恢国恩复与来外总与国理发签兼展订外,的长第代打一表破个中帝条国约政。府 国主义的封锁与孤立,巩固中苏团结。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 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 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 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一 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略而处于战争状 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 助。”
• A.求同存异方针 • B.平等互惠原则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多边外交策略
“求同存异”的内涵:
同: (1)共同的遭遇: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 侵略; (2)共同的任务:都面临民族独立、发 展民族经济的任务;
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
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
外交基本方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中 初期外交成就:

初 1、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际会议上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
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
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地注意。中国人
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
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
应该是
A.第26届联大 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
D.亚非会议
• 7.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进一步阐述 的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
②形成了“万隆精神”。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 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 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 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 显然是存在的。

新中国初期外交

新中国初期外交
答到
“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板书展示

立 自 主
新中国的外交政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

的 和 平 外 交

新中国 1.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
的外交 成就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1949—1955) 3.亚非万隆会议
探究3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 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 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 们大家都承认的……
和平、独立、发展经济 攻击中国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 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随堂训练
1.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D ( )
A.求同存异原则
B.互不侵犯原则
中国的对外关系
三个阶段:
▪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 ▪ 二,中国外交重大突破时期。
(20世纪70年代) ▪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新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1949---1955)
知识结构
一、外交政策 二、外交成就:
情境引入
《马关条约》签订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势。 • (2)出色的外交才能为新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
提高了国际地位。
外交成就四:
时间、地点: 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
性质(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提出方针: 求同存异 意义: 1、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课件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答案 C
(2011·海南单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 在 1955 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 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 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获得重大突破,中美、中日 关系实现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原因: 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急于改善 同中国的关系,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影 响。
(4)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不结盟政策”。由于东欧剧变 和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 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经济建设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要一个和 平安全的国际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 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 D
(2011·上海单科)“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 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 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 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解析 扣住中心词“周恩来”、“共同基础”、“不是互相 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即可知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对 发展中国家发表演讲时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中国与印度、缅甸等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过程中逐渐形成。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 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的制定。

1、背景(1)、国内形势:中国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解决国内问题。

(因此外交要开拓新局面,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2)、国际环境:特点:社会主义阵营pk资本主义阵营○1西方发达国家:孤立封锁新中国。

○2社会主义国家:支持和帮助新中国。

○3亚非拉新兴国家:客观上和新中国相互配合。

(因此新中国只有依靠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加强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联系,才能维护国家利益。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反对其它国家干涉我国内部事务,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标准来处理本国事务和国际事务。

从而达到维护自己的利益与世界和平的目标。

这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总原则,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过渡]建国初期这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哪些基本的方针呢?这些方针实行又有什么意义呢?3、基本方针:]近代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关系?为什么说“另起炉灶”使中国在政治上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西方大国与旧中国的关系是一种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

“另起炉灶”表明新中国要改变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史,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外交关系,保障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

[ 历史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各种特权,长期以来这些特权侵害了我国主权,并使帝国主义在中国形成了一定的势力和影响。

对于新中国成立伊始究竟应当走什么外交路线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我国政府应当一边倒,也有人认为应当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走中间路线,你同意哪一种,谈谈你的看法?(1)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

企图扼杀新中国。

(2)对“一边倒”方针的理解:所谓“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一节新中国初期外交

一节新中国初期外交
(3)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 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 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 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
要在于
()
A.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B.它是我国外交成熟的标志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意在考查学生获 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日内瓦会议时,中 苏关系尚未恶化,A项错误;中国尚未恢复在联合国的合 法席位,B项错误;当时,中美关系尚未缓和,更谈不上 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C项错误;“必须走出去”意 为参加国家间的活动,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D 项正确。
作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 以达到上述共同目的。
原则:
各国主权平等;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会员国不得侵犯它国的领土完 整或政治独立;
不得干涉它国内政;
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的必要范围内应确保非会 员国遵循上述原则;
联合国组织不得干涉在本质上 属于任何国家内管辖的事 项,但这项规定不应妨碍 对威胁和平、破坏和平以 及侵略行径采取强制行动

国际形势
国家性质
国家利益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基本方针
①“另起炉灶” “学习思考”
②“一边倒”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949年底至1950年初 毛泽东出访苏联
1950年2月,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中国历任外交部长

中国历任外交部长

长期协助周恩来、邓小平同志处理外交事务。参与的重要外交活动有:1973年1月率中国代表团赴巴黎参加关于越南问题的和平谈判。同年6月应邀出访英国、法国、伊朗和巴基斯坦。曾先后出访苏联、日本、朝鲜、蒙古、越南、缅甸、泰国、埃及、阿尔及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委内瑞拉、加拿大、叙利亚、塞拉利昂、肯尼亚、布隆迪、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塞舌尔、吉布提、约旦、科威特、阿拉伯也门和阿曼等国家。在兼任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主任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积极贯彻执行中国政府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制订的和平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方针政策,参与接待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并出席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共和国国务委员兼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长期担任军队卫生工作和军队政治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外交部工作。历任中国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外交使团大使衔团长(1950~1953)、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任大使(1953~1955)、外交部副部长(1955~1972)、外交部部长(1972~1974)。1979年后任xxxx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1982年后任国务委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副组组长、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1982年、1987年分别在xxxx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常委。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兼秘书长,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
第四任:乔冠华(1913.3.28~1983.9.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1974.11~1976.12)。早年留学德国,获哲学博士学位。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从事新闻工作,撰写国际评论文章。1942年秋到重庆《新华日报》主持《国际专栏》,直至抗战胜利。1946年初随周恩来到上海,参加xxxx代表团的工作,同年底赴香港,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副部长(1964.3~1974.11)等职。参加的重要外交活动和工作有:1950年10月,作为顾问,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派代表伍修权出席联合国安理会,控诉美国对中国领土台湾的武装侵略。1951年7月,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李克农的主要顾问,参加板门店朝鲜停战谈判。1954年4月,随同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1961年10月至1962年8月,陪同陈毅外长出席第二次日内瓦会议。在外交部日常工作中,经常起草或组织领导撰写重要外交文件,如:1962年11月周恩来总理就中印边界问题致亚非国家领导人的信,1970年毛泽东主席为支持柬埔寨人民反对美国侵略斗争而发表的五\\\\\\\\\\\\\\\\\\\\\\\\\\\\\\\\\\\\\\\\\\\\\\\\\\\\\\\\\\\\\\\\\\\\\\\\\\\\\\\\\\\\\\\\\\\\\\\\\\\\\\\\\\\\\\\\\\\\\\\\\\\\\\\\\\\\\\\\\\\\\\\\\\\\\\\\\\\\\\\\\\\\\\\\\\\\\\\\\\\\\\\\\\\\\\\\\\\\\\\\\\\\\"二声明等。70年代初,作为主管美国事务的外交部副部长、外交部长,协助周恩来为打开中美关系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负责与基辛格谈判、草拟中美联合公报。1971年11月,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后,第一次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自此至1976年,均以中国代表团团长身份出席历届联合国大会。1973年5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知识表格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知识表格

美国利用台湾和侵越战争威胁中国;苏联
20世纪50 和 平 共 处 五项 原 则,“求同存异” 对华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我国外交环 境恶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有更多国
年代中期至
60年代末
方针
家脱离殖民枷锁而独立
时间
指导方针
原因
发展同美、 20世纪70 年代 日、欧洲的 “一条线” 外交
美苏争霸,美趋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 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 的要求
存异”的方针,推动
会议通过了《关于促 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
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加强了亚非各国的 联系,推动了“万 隆精神”的形成
言》
新中国的四次建交高潮
时间 指导方针 原因 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 一边倒 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 取外交上孤立的政策
20世纪50
年代(新中
国成立初)
20世纪80 年代
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 不结盟政策 形势的发展需要;改革开放、国内社会主 义建设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 特点 新 中 国 成 立 初 原 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资 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 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 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 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 立的政策 成 就 中国坚定地站在社 会主义阵营一边, 先后与苏联等17国 建交
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一边倒
20 世 纪 70 年 代
扩大外交 范围,改 善与西方 国家的关 系
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苏 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 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 要求
中美、中日关系正 常化,促进中国同 更多的西方国家建 交,扩大了中国在 世界上的影响

新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的外交

保证: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条件:平等互利 出发点和结果:和平共处
3、意义:
国内: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国际: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历史意义
1、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表明了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中国在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达成《关于恢 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中国成为维 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边倒” 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 于孤立地位
新中国制订外交政策、方针的依据
有利形势:⑴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⑵社会主义阵营 壮大 ⑶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 不利形势: 美、欧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最大特点: 两大阵营的对抗
国际环境
国家利益: 捍卫主权、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 国家性质: 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国家实力: 实现民族独立,国力亟需增强
7、中美关系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处于 A、暂时友好状态B、时紧时松状态 C、敌对紧张状态D、缓和紧张交替
8.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 关健是 A、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B、国际形势的相对缓和 C、第三世界的逐步崛起 D、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



9.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的主要特点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与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为建立 新秩序而斗争 D、促进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团结和合作 10.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 为 A、不结盟政策 B、对外开放 C、和平共处 D、反对霸权主义
D它仍然适用于当今和平和发展的时代要求
3、亚非会议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它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参加 B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 C亚非各国存在矛盾和分歧 D亚非各国有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 4、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地位,在国际交 往中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第二阶段
➢ 时间: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 ➢ 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 特点:“一条线、一大片”,既重视改善与美国等
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又注重发展与广大亚非拉发 展中国家的关系。 ➢ 实践成果:中美关系的改善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中日邦交正常化 建交热潮
中美关系正常化 背景 过程:(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 来总理会谈。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苏、美、英、法、中五国外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 国联大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 题。
7月21日,与会各国签署了《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老挝停止敌对 行动的协定》《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会议最后发表了《日内瓦会议最 后宣言》。
·2001年朱镕基总理出席第五次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期间,与东盟 就今后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这对双方关系的长远发展 及地区繁荣稳定具有深远意义。
·2001年4月,江泽民主席访问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古巴、委内瑞拉和巴 西6国取得重大成果,为中拉友好合作关系写下了新篇章;11月李鹏委员长访 问古巴、阿根廷和乌拉圭;唐家璇外长出席了在智利举行的首届东亚———拉 美合作论坛外长会议,并与里约集团外长在联大举行了第11次对话;委内瑞拉、 墨西哥和智利总统、哥伦比亚副总统及古巴外长相继访华。
·2003年6月7日,6国元首又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举行了第二次峰会,签署了 《上海合作组织宪章》。
2009年,奥运圣火在神州土地上点燃; 2010年,世博会即将揭开序幕。 新时期,我们的外交成果数不胜数。 唯祝福我们的祖国蒸蒸日上,繁荣富强
1949.10.02 苏联 1949.10.04 保加利亚 1949.10.05 罗马尼亚 1949.10.06 捷克斯洛伐克 1949.10.06 匈牙利 1949.10.07 波兰 1949.10.06 朝鲜 1949.10.16 蒙古 1949.11.23 阿尔巴尼亚 1949.10.27 民主德国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目标】(1)识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及其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三次建交高潮1、第一次:新中国成立初期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建交;2、第二次:1956—1965年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热潮;3、第三次:20世纪70年代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其中中美关系的缓和是关键。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一)背景: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3、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二)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三)基本方针:1、另起炉灶:。

意义: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意义: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3、一边倒:。

意义:表明了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一)同苏联等17国建交(1949——1950年)1、苏联政府第一个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随后,保加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

2、1950.2.14 中苏两国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意义:对于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1955年)1、背景: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2、目的: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3、过程:(1)提出:1953.12 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就西藏问题首次提出。

(2)实践: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成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互不侵犯、互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外交)新中国外交六十年:纵横捭阖六十年,和平友好遍五洲文之一叙言:新中国五十年外交,走过的是一条极不平凡的道路,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从建国到五十年代末,是创建和发展新型外交关系,埋葬屈辱外交,确立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时期;六、七十年代是中国外交多姿多采,取得历史性进展的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与第三世界朋友互相支持,成为中美苏世界大三角中的一极;一九七八年以后,是中国发展和完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路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他国际关系准则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稳定的国际新秩序的时期。

文之二:中苏友好:从同盟倒破裂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外交出击,就是中苏友好互助同盟的建立。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中国为加强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毛泽东首次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并举行中苏两党、两国的最高级会谈。

双方讨论了有关中苏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及国际形势问题。

二月十四日,中苏签订了为期三十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他一些重要协定,意味着两个盟国“蜜月时代从此要揭开序幕了”。

这对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保障国家安全、发展经济、迅速医治战争创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谁也无法预料两个社会主义盟国的关系以后会遇到什么坎坷,但这份条约的签订毕竟给当时的世界带来了震撼。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共与苏共两党发生认识分歧,形成了一场规模较大的中苏论战,并波及到两国的关系。

一九六0年七月,苏联单方面中断中苏两国签订的合同,撤走全部援华专家,致使中国正在建设中的大批企业无法继续进行,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建设造成极大损失。

至此,中苏关系完全破裂。

直到一九八九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两国关系才恢复正常。

文之三:和平共处:中国赢得亚非朋友信任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欧美等国的封锁,中国与世界大部分国家基本处于隔绝状态。

五十年代中期,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魅力,迅速步入国际舞台。

新中国外交

新中国外交
4 影响:①这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事 业的重大胜利.②它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发挥更大的作 用,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③它大大地增强了第三 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
1945年4月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既是 创始国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按国际法惯例,新政 权就自然取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力。但由于 美国的阻挠,这个问题一直被搁置,直到70 年代初才得到彻底解决。因此说是合法席位 被恢复。
3、请你阐述一下,它提出的过程?
1)首次提出:1953年周恩来总理会见印度代表团时;
2)再次提出:在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
3)最终完善: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
4、它的提出,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它超 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 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 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 两大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 帝国主义国家针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 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友
从目的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发展经济、维 护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 外交上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 策不仅不相悖,反而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新中国外交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 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 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 周恩来
“跪倒在地办外交”

建国初期中国外交

建国初期中国外交

(3)特征
先秦时期,中国的对外交往不够发达。秦汉至元朝推 行积极的外交,中外友好往来频繁,形成中华文化圈, 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空前繁 盛,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进步。宋元时期海外贸易达 到高潮,明清时期,开始遭到外来侵略,中国逐步由对 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对外交往的三个高潮时期
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 20世纪80年代,“无敌国外交”
各时期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针
是 什 外交政策 么 怎 外交方针 么 样
为 什 外交依据 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客” “一边倒”
国际环境、国家利益、 国家性质、国家实力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基本方针 方针 含义 意义
①明清之际的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天 工开物》被译成许多种文字流传国外。明朝 时中国先进的技术、文化传人南洋。
②明朝后期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马铃薯、 烟草传入中国,明朝还引进欧洲的水利方法。
对清时期闭关政策的认识
(1)原因:①政治需要:少数民族入主中 原引起汉民族人民的反对,使农民起义风起 云涌威胁统治,为防范中外结成反清联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政府实行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的外交政策。 1928年,国民政府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 帝国主义支持的“改定新约运动”。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侵华奉行 妥协退让政策,先后与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和“何梅协定”等。 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 取得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这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大成果。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求得美国的援助,大肆出卖国家主权。1946年签 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从中取得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 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参加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会议:
A、时间:1955年4月。
B、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C、会议期间矛盾产生的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破坏;与会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
D、周恩来提出解决方法:“求同存异”方针。
E、同与异的含义:异: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同:刚获独立,面临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任务。
F、结果:会议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会议圆满结束。
G、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
七十年代
1、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重返联合国
(1)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主要);亚非拉国家的支持。
(2)事件: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新中国外交表
时期
政策、方针
外交活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五十年代)
1、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A、时间:1950年2月。
B、意义:对于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意义:中日邦交正常化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时期即改革开放后
1、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表现为:不结盟。
1、积极参与联合国活动:200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联合国首脑会议和倡议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会议。
启示:外交以实力为基础,以国家利益为目的。
A、时间:1953年12月,
B、事件: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是提出的。
C、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D、意义: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重要国际会议。对周恩来的努力下,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D、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两国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F、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从此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3、中日邦交正常化
(1)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
(2)事件:1972年9月,日本政府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3)意义:中国外交战线的一个重大胜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中美关系解冻
(1)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2)过程:
A、“乒乓外交”: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
B、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C、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神经质发表,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参加与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3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参与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10月,中国在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前身:上海五国机制。
(2)2001年6月,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3)性质: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4)意义: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进程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