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犯罪教案

合集下载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犯罪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到犯罪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预防犯罪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二、教学内容:1. 犯罪的概念与特点2. 犯罪的原因与危害3. 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4. 遵纪守法,自觉抵制不良行为5. 案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犯罪的概念、特点、原因、危害及预防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探讨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4. 情景模拟法:模拟犯罪场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和预防。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预防犯罪》教案及相关资料2. 课件:犯罪概念、特点、原因、危害及预防方法的图片和视频3. 案例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犯罪案例4. 道具:用于情景模拟的道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典型的犯罪案例,引发学生对犯罪话题的兴趣。

2. 讲解犯罪的概念与特点,让学生了解犯罪的基本情况。

3. 分析犯罪的原因与危害,让学生认识到犯罪对个人和社会的严重影响。

4. 教授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

5.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让学生学会从案例中汲取教训。

6. 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学会如何应对和预防犯罪。

7. 总结本次课程,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情景模拟等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学生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预防犯罪感悟文章,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反馈与改进:1. 课后收集学生反馈,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满意度和建议。

2. 根据学生反馈和作业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3. 针对学生在讨论和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教案】《预防犯罪》教案

【教案】《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犯罪的定义和特点,明确犯罪行为的危害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成为犯罪分子的受害者。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二、教学内容1. 犯罪的定义与特点2. 犯罪行为的危害性3. 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与技巧4. 自我保护策略5.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不良行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犯罪的定义、特点及危害性,掌握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与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犯罪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防范意识。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危害性。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预防犯罪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课堂讲授:讲解犯罪预防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犯罪的定义与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犯罪行为的危害性。

3. 课堂讲授:讲解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强调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不良行为。

5.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提高防范意识。

6.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收尾并进行课堂反馈。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验学生对犯罪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价值观的树立情况。

2. 评价方法:a.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犯罪定义、特点及危害性的理解。

b.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观察其对预防犯罪方法的掌握。

c. 情景模拟:观察学生在模拟情境中的应对能力,评估其自我保护意识。

d.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1. 案例素材:收集各类犯罪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 视频资料:寻找相关的犯罪预防视频,用于情景模拟和课堂讲授。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引言概述:犯罪是社会不可避免的问题,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宁与稳定,预防犯罪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预防犯罪的方法与策略。

正文内容:1. 社区教育1.1 加强社区教育的重要性社区教育是预防犯罪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可以减少犯罪的发生。

社区教育应该以普及法律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核心内容。

1.2 建立社区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社区教育体系是预防犯罪的基础。

这包括建立社区教育机构,培养专业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等。

同时,要加强与学校、家庭的合作,形成教育的合力。

1.3 加强社区教育的途径为了提高社区教育的效果,可以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活动、组织法治讲座、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吸引居民的参与,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2. 社会治安防控2.1 加强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公共安全设施的建设是预防犯罪的基础保障。

包括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加强街道照明、提高小区门禁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防范犯罪行为。

2.2 加强社会巡逻与守望相助社会巡逻与守望相助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治安防控方式。

通过组织志愿者巡逻、设立社区警务室等方式,可以加强社区的安全管理,提高犯罪的防范能力。

2.3 加强社会治安宣传加强社会治安宣传是提高居民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社区广播等方式,向居民普及防范犯罪的知识和技巧,提醒他们警惕犯罪行为。

3. 教育青少年3.1 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青少年是犯罪的高发人群,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教育尤为重要。

可以通过开展法治教育课程、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3.2 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是预防犯罪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开展社会实践等方式,让青少年感受社会的温暖和责任,从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3.3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塑造青少年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三篇以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三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案例叙述,学生讨论发言导入本课:学生杨某,15岁.学习较好,但贪慕虚荣,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常因没钱花而发愁.一天中午12点左右,他到某市201中学后巷,见该校某男生一人回家,就手持小刀威胁该男生,迫使其交出财物.勒索了该男生300元人民币,后被抓住.杨某的行为构成勒索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0天.2、讨论明确:未成年人违法也判刑二、理论讲解,法律是治国的工具.以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三、联系生活1,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兵役法》《经济合同法》《环境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管理法规》)2,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包括: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私财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2),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3),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4),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5),民事侵权的行为3,现身说法,谈谈自己的一件违法小事.四,学法用法1,小品表演:情景一:近几天,王威感到非常苦恼,在放学的路上,总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拦住他,向他索要钱物,并且威胁说,如果交不出钱来,就让他尝尝拳脚的厉害.王威把这事告诉了中学刚毕业的表哥.第二天,表哥带了几个同学,埋伏在路上,把那几个小“路霸“狠狠地揍了一顿,并且逼着他们交出了身上所有的钱.[讨论]王威错在哪里报复心理怎样产生的除了像王威那样直接受到伤害还有哪些情况容易使人萌发报复心理情景二:王丽在过往行人的帮助下躲过了坏人的抢劫,找同学玩的心情已经没有了,王丽想到去商场买些东西,可就在买好东西离开商场准备回家时,被几位店员拦住了,说她偷了商场的东西,要搜她随身携带的物品.假如你是王丽,碰到了类似的遭遇,你会选择什么方式解决问题.(讨论)2,做一做:1.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C)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犯罪的概念和特点,明确犯罪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认识预防犯罪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二、教学内容1. 犯罪的概念与特点2. 犯罪的原因与危害3. 预防犯罪的方法与途径三、教学重点1. 犯罪的概念和特点2. 犯罪的原因和危害3. 预防犯罪的方法和途径四、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犯罪的原因和危害2. 培养学生提出有效预防犯罪的方法和途径五、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犯罪现象,提高学生的认识。

2.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预防犯罪的方法和经验。

3. 情景模拟法:设计相关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如何抵制诱惑,预防犯罪。

章节一:犯罪的概念与特点1. 引入话题:讲解犯罪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犯罪的基本情况。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犯罪的特点。

【教学活动】【课堂小结】2. 强调犯罪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激发学生预防犯罪的意识。

章节二:犯罪的原因与危害【教学导入】1. 引入话题:讲解犯罪的原因和危害,让学生了解犯罪背后的原因及犯罪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犯罪的原因和危害。

【教学活动】【课堂小结】2. 引导学生认识预防犯罪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六、预防犯罪的方法与途径【教学导入】1. 引入话题:讲解预防犯罪的方法与途径,让学生了解如何预防犯罪。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预防犯罪的有效方法。

【教学活动】【课堂小结】2. 强调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预防犯罪。

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 引入话题:讲解正确的价值观对于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正确的价值观对于预防犯罪的作用。

【教学活动】【课堂小结】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行为,预防犯罪。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犯罪的概念、特点和危害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治观念。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诱惑,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4. 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犯罪的概念与特点2. 犯罪的原因与危害3. 法律法规的重要性4. 抵制不良行为的方法5. 自我防范与自我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犯罪的概念、特点、危害性以及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诱惑,自觉抵制不良行为,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犯罪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2. 案例分析: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犯罪原因、后果及预防措施。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互动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播放犯罪案例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b. 教师简要介绍犯罪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犯罪的特点和危害。

2. 讲解犯罪的特点与危害a. 教师详细讲解犯罪的特点,如违法性、社会危害性等。

b. 分析犯罪行为的危害,如对个人、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

3. 强调法律法规的重要性a. 介绍法律法规的作用,如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等。

b. 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法规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4. 教授抵制不良行为的方法a. 分析不良行为的诱因,如好奇心、盲目跟从等。

b. 引导学生学会抵制不良行为,如提高自我控制力、寻求帮助等。

5.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a. 教授自我防范的方法,如警惕身边潜在危险、学会自我保护等。

b.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演练,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6. 总结与反思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如何在生活中预防犯罪。

7. 课后作业b. 家长签署意见,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犯罪的概念、特点和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3.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提高应对犯罪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犯罪的概念与特点2. 犯罪的原因与危害3. 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4. 法律法规的作用与意义5. 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与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犯罪的特点和危害2. 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3. 自我保护的实践操作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犯罪的概念、特点、原因、危害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犯罪现象,提高防范意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4. 实践操作法:模拟情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犯罪,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教学进程1. 导课:介绍犯罪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犯罪现象的关注。

2. 授课:讲解犯罪的特点、原因、危害,让学生了解犯罪现象的本质。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犯罪的真实面貌。

4. 讨论:分组讨论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总结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5. 实践操作:模拟情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犯罪,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预防犯罪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犯罪概念、特点、原因、危害的掌握程度;2. 评价方式:课堂问答、案例分析、实践操作;3. 评价标准:能准确回答相关问题,分析案例合理解释,实践操作规范正确。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法制教育基地,加深对法律法规的了解;2. 开展预防犯罪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3. 邀请警察等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传授自我保护技巧。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预防犯罪教育读本》;2. 案例素材:选取典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3. 视频资料:预防犯罪的宣传教育视频;4.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最新犯罪动态。

5.2《预防犯罪》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5.2《预防犯罪》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预防犯罪》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引导学生认识到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增强对我国法律制度的认同感。

2.让学生理解犯罪行为对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危害,从而认同国家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的政策和行动。

健全人格:3.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使其能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避免走上犯罪道路。

4.通过对犯罪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责任意识:5.使学生明确自己在预防犯罪中的责任,不仅要做到自身不犯罪,还要积极参与社会预防犯罪的工作。

6.鼓励学生向身边的人宣传预防犯罪的知识,提高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和预防犯罪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犯罪的基本特征学生需要深入理解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这三个基本特征。

通过案例分析和对比,让学生能够准确判断哪些行为构成犯罪。

2. 预防犯罪的重要性及措施让学生认识到预防犯罪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并掌握预防犯罪的具体措施,如增强法治观念、认清犯罪危害、杜绝不良行为等。

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犯罪的危害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犯罪对个人身心、家庭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利益造成的严重损害,使他们能够真正体会到犯罪的严重性。

2. 如何树立学生预防犯罪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预防犯罪意识,让他们将预防犯罪的理念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述一个青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缺钱而盗窃他人财物的案例。

提问学生:这个青少年的行为正确吗?他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通过这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犯罪行为的性质和影响。

在这个案例中,青少年的行为是不正确的,是盗窃行为。

他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如被判处有期徒刑、罚款等,同时还会对自己的声誉和未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给家庭带来痛苦和损失。

2.展示一些关于犯罪对社会造成危害的图片,如犯罪现场的混乱、受害者的痛苦表情等。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犯罪的定义和特征,认识到犯罪行为的危害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二、教学内容:1. 犯罪的定义和特征2. 犯罪行为的危害性3. 法律法规的重要性4. 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犯罪的定义和特征,犯罪行为的危害性,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犯罪的定义、特征和危害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危害。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抵制不良行为。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犯罪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犯罪行为的关注。

2. 讲解犯罪特征:详细讲解犯罪的定义、特征和危害性。

3. 分析典型案例: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危害。

4. 讨论如何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小组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犯罪定义、特征和危害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法律法规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表现。

3. 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和实际操作。

七、教学资源:1. 犯罪案例资料。

2. 法律法规文本。

3. 预防犯罪宣传材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犯罪定义、特征和危害性。

2. 第二课时:分析典型案例,讨论如何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3. 第三课时:小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补充。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引入相关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十、教学延伸与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法治教育基地,加深对法律法规的认识。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犯罪的概念和特点,明确犯罪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提高防范犯罪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积极参与预防犯罪工作。

二、教学内容1. 犯罪的概念与特点2. 犯罪的原因与危害3. 预防犯罪的方法与途径4. 法律法规的重要性5. 个人在预防犯罪中的责任与义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犯罪的概念、特点、原因、危害以及预防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犯罪的概念、特点、原因、危害及预防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犯罪危害。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防范犯罪的意识。

4.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参与模拟预防犯罪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犯罪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犯罪现象的关注。

2. 讲解犯罪的特点与原因:分析犯罪行为的特征,探讨犯罪产生的原因。

3. 分析犯罪危害:通过案例,展示犯罪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4. 讲解预防犯罪的方法与途径:介绍有效的预防犯罪策略,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5.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预防犯罪的经验和方法。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犯罪。

附:教学评价1. 学生对犯罪概念、特点、原因、危害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及其自觉遵守的情况。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情景模拟的表现。

5.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预防犯罪的实际情况。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观看犯罪案例视频:播放一部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犯罪行为及其危害。

2. 小组讨论:观看视频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犯罪行为的原因和危害。

3. 分享感受:请学生谈谈观看视频后的感受,引导他们认识到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4. 讲解法律法规:介绍我国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明白违法行为的后果。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犯罪的概念和特点,明确犯罪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危害。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诱惑,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4. 增强学生的法律观念,提高法制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犯罪的概念与特点2. 犯罪的原因与危害3. 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4. 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5. 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素养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犯罪的特点和危害。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不同角色,体验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4. 观看视频法:播放相关教育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兴趣。

2. 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犯罪的特点和危害。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

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的遵纪守法行为。

5.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教育视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验学生对犯罪的认识和预防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态度转变: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态度变化,是否树立了遵纪守法的意识。

4.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学生在家庭中表现的评价,了解教学效果。

5.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内容6. 认识法律: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理解法律对社会的规范作用。

7. 法律与生活:探讨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强调法律对个人行为的约束。

8. 法律教育:分析法律教育的意义和途径,提出加强法律教育的措施。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预防犯罪教案引言概述:犯罪是社会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犯罪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提供一些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人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并提供一些社区层面的措施,以减少犯罪的发生。

一、个人安全防范1.1 加强个人意识和警觉性- 了解犯罪类型和犯罪高发地区,增加对潜在威胁的认识。

- 始终保持警觉,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避免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 学会观察和记忆,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2 学习自我防卫技巧- 学习基本的自我防卫技巧,如如何摆脱袭击者的控制、如何呼救等。

- 掌握一些基本的防身器使用方法,如防狼喷雾、防身笔等。

- 参加一些自我防卫课程,提升自己的防卫能力。

1.3 保持良好的家庭安全习惯- 安装安全防护设施,如门禁系统、监控摄像头等,增加家庭的安全防范能力。

- 定期检查门窗的锁具,确保其安全可靠。

- 不要随意开放家庭信息,避免成为犯罪分子盯上的目标。

二、社区安全管理2.1 加强社区安全意识- 组织社区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 建立社区巡逻队伍,加强社区的警示和巡逻工作。

- 设立社区安全热线,提供居民报警和求助的渠道。

2.2 加强社区监控体系- 安装监控摄像头,监控社区的公共区域和重要地点,提供犯罪发生时的证据。

- 加强对监控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 建立社区监控中心,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3 加强社区警务合作- 建立社区警务志愿者队伍,与警方合作,加强社区巡逻和信息交流。

- 组织社区安全会议,定期与警方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制定预防犯罪的措施。

- 加强社区与警方的合作,共同打击犯罪活动。

三、教育宣传与培训3.1 开展预防犯罪教育宣传活动- 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预防犯罪的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 制作宣传资料,如海报、手册等,向公众传达预防犯罪的知识和技巧。

《预防犯罪》优秀教案

《预防犯罪》优秀教案

《预防犯罪》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认识犯罪的危害,增强防范意识。

3.学会预防犯罪,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和预防犯罪的方法。

2.难点:如何增强防范意识,预防犯罪。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一些犯罪案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犯罪的危害。

2.提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犯罪吗?犯罪会带来什么后果?”
2.新课讲授
1.了解罪与罚:介绍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如严重社会危害性、刑
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

分析犯罪的危害,如对个人、家庭和
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2.加强自我防范:讲解预防犯罪的方法,包括认清犯罪危害、杜绝不
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等。

3.小组讨论
1.讨论犯罪的原因和预防犯罪的措施。

2.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增强防范意识,避免犯罪。

4.课堂总结
1.总结犯罪的基本特征和预防犯罪的方法,强调要增强防范意识,远
离犯罪。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预防犯罪的短文,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以及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做。

反犯罪主题班会教案7篇

反犯罪主题班会教案7篇

反犯罪主题班会教案7篇反犯罪主题班会教案篇1活动目标要求:1.树立防范意识和平安意识,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平安、健康地生长。

2.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技能,提高平安生活能力,养成相应的平安生活行为习惯。

3.学习日常生活中平安使用电、火、煤气等常识。

活动准备:同学准备:课前搜集防触电、防火、防煤气泄漏、防学校伤害事故等平安小常识。

教师准备:课件、电话机、若干段电线、毛巾、卡纸等活动过程:一、录像导入,引入话题1.同学们,先让我们看一段录像,然后说说你的感受。

2.看完录像,你的心情怎样?你有什么话想说?请同学谈感想。

3、危险就在身边,我们要掌握防护危险的知识。

二、同学自由组合,学习防护知识1.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知道生活中的平安隐患还真不少,有火、电、气方面的、有食品、交通方面的,还有学校生活方面的。

由于有的同学的平安意识不强,思想麻痹,注意力不集中,贪玩、逞强开玩笑等等原因,这些隐患酿成了许多悲剧。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天有一个班(40多人)的未成年人在意外伤害中丧身,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生命是最珍贵的,我们一定要树立平安意识,增强防护能力,使自身健康、平安地生长。

所以掌握一些防火、防触电、防煤气泄漏,防学校伤害事故……这样的防护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课前,大家搜集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就让我们用手中的资料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吧。

我们分为五个大组,第一组是防火、第二组是防触电、第三组是防煤气泄漏、第四组是防学校伤害、第五组是防其他……同学们根据手中的资料,自由组合,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把讨论的结果写在文明花上,在全班同学中交流。

让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合作最好、讨论最快、发言最精彩。

2.同学小组合作,学习防护知识三、各小组在全班交流。

(根据同学发言开展a、b、c、d、e 的活动)a. 防火1.同学介绍防止火灾常识。

①不玩打火机、火柴。

②家里的汽油、煤油、酒、衣服等易燃可燃物品要远离火源。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员了解犯罪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到犯罪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

2. 分析犯罪的原因,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制观念,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3. 提高学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识别和避免潜在的犯罪风险。

二、教学内容:1. 犯罪的概念与特点2. 犯罪的原因与危害3. 法律法规及其意义4. 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5. 学员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使学员深入了解犯罪行为的特点和危害。

2. 小组讨论:组织学员分组讨论,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犯罪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3. 角色扮演:设置模拟情景,让学员扮演不同角色,体验犯罪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4. 视频教学:播放相关纪录片或教育视频,帮助学员更直观地了解犯罪现象。

5. 讲座: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预防犯罪的经验与方法。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员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性。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员反馈:收集学员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犯罪的概念与特点2. 第二课时:犯罪的原因与危害3. 第三课时:法律法规及其意义4. 第四课时: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5. 第五课时:学员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六、教学内容:1. 犯罪心理分析:研究犯罪者的心理特点,了解犯罪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心理过程。

2. 环境预防:探讨如何通过改善社会环境、减少犯罪机会来预防犯罪。

3. 自我防范:教育学员如何提高个人防范意识,避免成为犯罪的目标。

4. 网络安全与防范:针对现代社会网络犯罪的特点,教授网络安全知识,提高防范网络犯罪的能力。

5. 特殊类型犯罪:分析犯罪、恐怖主义犯罪等特殊类型犯罪的特点和预防策略。

1. 心理测试:通过心理测试工具,帮助学员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预防潜在犯罪行为。

2. 情景模拟:设置模拟环境,让学员参与模拟犯罪场景,提高应对犯罪的能力。

【教案】《预防犯罪》教案

【教案】《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犯罪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到犯罪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危害。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预防犯罪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二、教学内容1. 犯罪的概念与特点2. 犯罪的原因与危害3. 遵纪守法的重要性4. 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5. 不良行为的识别与抵制三、教学重点1. 犯罪的概念与特点2. 遵纪守法的重要性3. 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四、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认识到犯罪的社会危害性2. 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3. 帮助学生掌握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犯罪的概念、特点、原因、危害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犯罪的危害。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抵制不良行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犯罪案例,引起学生对预防犯罪的关注。

2. 讲解犯罪的概念与特点:让学生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严重性。

3. 分析犯罪的原因与危害:探讨犯罪背后的原因,让学生了解犯罪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4. 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纪守法。

5. 传授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教授学生如何预防犯罪,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6. 讨论不良行为的识别与抵制:培养学生识别和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

7.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犯罪的危害。

8.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预防犯罪的方法与技巧,分享心得体会。

9. 情景模拟: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抵制不良行为。

10.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预防犯罪,提出自己的建议。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预防犯罪教案引言概述:犯罪问题向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预防犯罪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预防犯罪的教案,旨在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匡助人们更好地预防犯罪。

一、认识犯罪的原因和类型1.1 犯罪的原因:详细介绍犯罪行为的成因,如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心理因素等,引导学生了解犯罪的根源。

1.2 犯罪的类型:列举常见的犯罪类型,如盗窃、抢劫、诈骗等,详细介绍每种类型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匡助学生辨识潜在的危(wei)险。

1.3 犯罪数据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犯罪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方法,通过数据分析来揭示犯罪的趋势和规律,提高学生的警觉性。

二、提高自身安全意识2.1 家庭安全:介绍家庭安全的重要性,包括保护个人财产、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学生如何正确使用防盗门、安装防盗设备等。

2.2 街头安全:教育学生如何提高街头安全意识,包括避免孤身外出、注意个人隐私、不随意接受目生人的匡助等,引导学生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

2.3 网络安全:介绍网络犯罪的风险和常见手段,教育学生如何保护个人隐私、避免上当受骗等,提醒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要谨慎。

三、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3.1 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尊重他人的权益,遵守社会公德,不参预违法犯罪活动。

3.2 法律意识: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教育他们遵守法律,知晓违法行为的后果,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3.3 参预社会公益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预社会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环境保护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建立安全的社区环境4.1 加强社区安全意识:组织社区活动,提高居民对犯罪的认知和警惕,加强邻里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维护社区的安全。

4.2 安全设施建设:引导社区居民了解安全设施的重要性,如安装监控摄像头、加强小区门禁管理等,提高社区的安全防范能力。

4.3 社区警务合作:加强社区与警方的合作,组织警示教育活动,提供犯罪预防知识,共同维护社区的安全稳定。

【教案】《预防犯罪》教学设计及与评析

【教案】《预防犯罪》教学设计及与评析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及与评析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预防犯罪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积极预防犯罪的意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我防范能力。

1.2 教学内容预防犯罪的概念和意义。

常见犯罪类型及预防方法。

法律意识与自我防范。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预防犯罪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手段教学PPT:展示相关知识和案例。

视频资料:播放相关案例视频,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预防犯罪?引入主题: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3.2 知识讲解讲解预防犯罪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分析常见犯罪类型及预防方法。

3.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提取经验教训。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预防和应对犯罪的方法。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3.5 自我防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分享成功预防和应对犯罪的经验。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表现。

4.2 教学反思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反思,看是否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对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看是否有需要改进和补充的地方。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资源5.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参观法庭或监狱,增加他们对犯罪的认识。

开展法治教育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5.2 教学资源推荐相关书籍和文章,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拓展知识。

第六章:教学活动与互动6.1 教学活动组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预防和应对犯罪的情景。

开展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预防犯罪知识的掌握。

6.2 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促进师生互动。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掌握预防犯罪的基本知识与具体措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充分理解犯罪的危害,学会预防犯罪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预防犯罪的措施和重要性。

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预防犯罪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关注。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预防犯罪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验。

案例分析:选择真实的犯罪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预防犯罪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教师讲授预防犯罪的基本知识。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案例法:通过真实的犯罪案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即时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作业: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体会和对预防犯罪的认识。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教材:提供详细的预防犯罪知识。

多媒体资源: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法律书籍:推荐相关的法律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预防犯罪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教师需强调预防犯罪不仅是一种法律责任,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同时,教师应对学生提出殷切希望,希望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进行反思,思考教学中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同时,教师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预
防犯罪》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加强自我防范,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预防犯罪,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能力目标: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和法治意识。

知识目标:1.知道犯罪的基本特征、刑法的涵义和刑法的种类。

2.了解犯罪的危害,掌握加强自我防范的要求。

重点:明辨是非,具有规则和法治意识。

难点: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预防犯罪。

学法:主体参与式学习
教法:情境教学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大学生掏鸟窝
“大学生掏鸟窝”案发生以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诸多人认为案件的审理不公正,认为
3
两位大学生为了16只鸟付出了太过惨重的代价。

你从这个案例中得到什么启示?
小结:要增强法律意识,知法、懂法。

有效预防犯罪。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罪与罚
运用你的经验:
图片展示:
小结:以上行为属于盗窃罪
普及法律知识:《刑法》中有关抢盗窃罪的规定《刑法》第264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二)盗窃珍贵文物,情
4
节严重的。

图片展示:
小结:以上行为属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普及法律知识:
《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小结:我国刑法规定了对偷盗、抢劫、绑架、勒索、杀人、非法拘禁、生产假冒伪劣等四百多种罪的处罚。

图片展示:
小结:以上行为属于非法拘禁罪
交流讨论:我国刑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
一、了解罪与罚
1、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5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探究与分享
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思考:
(1)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2)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归纳小结: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①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②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
③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2、犯罪及其基本特征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
6
性。

3、刑罚及其种类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试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刑罚的种类
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的种类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的种类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主刑只能单独使用,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

实战演练:
赖某犯罪集团采取各种手段,走私香烟、汽车等普通货物,案值共计人民币273.95亿元。

赖某先后向64名国家工作人员贿送钱款、房产、汽车等财物,折合人民币共计3912.89万元。

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宣判,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判定被告人赖某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行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
7
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二千万元。

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请思考:
(1)法院根据哪部法律对赖某进行判决的?(2)赖某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为什么?(3)赖某受到的处罚是什么处罚?
(4)法院的判决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目标导学二、加强自我防范
案例再现:刘新(化名)是八年级学生,因为父亲常年在外出差,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看管。

可是他迷上了暴力凶杀片,同时玩上了暴力游戏,便经常模仿一些暴力情节欺负同学。

再后来,刘新便经常旷课,和社会上的一些青年混在一起,到处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终于,在一次斗殴中,把一名男青年打成重伤,抢救无效死亡。

最终,他被判了刑。

刘新的父母闻讯从外地赶回来。

父亲因心绪不宁出了车祸,父母二人住进了医院。

刘新的爷爷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心脏病突发而亡。

8
案例分析:刘新从看暴力片玩暴力游戏→欺负同学、旷课→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斗殴致人死亡。

由“不良行为”发展到“严重不良行为”最后导致“犯罪”。

由此说明,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案例警示我们:必须杜绝不良行为,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要增强法治观念,加强自我防范,依法自律,做自觉守法的人,远离犯罪。

图片展示
“不该看的要看,不该试的要试,不该做的要做”必然导致“不该进的要进(监狱)”。

交流讨论
预防犯罪,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小结: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的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9
小结: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播放视频——防微杜渐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犯罪的有三个基本特征,刑罚及刑罚的分类,违法犯罪所付出的代价极大,要憎恶远离违法犯罪。

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可能发展为犯罪,无论的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好习惯,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板书
10
预防犯罪
一、了解罪与罚
1.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2.犯罪及其基本特征
3.刑罚及其种类
二、加强自我防范
1.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的危害
2.杜绝不良行为
3.依法自律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