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笔记汇总

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隧洞 suì dòng : 即隧道。
2.蜗行 wō xíng : 像蜗牛那样慢行比喻行动迟缓。
3.淤滩 yū tān : 淤泥形成的滩地。
4.驳船 bó chuán: 没有动力装置,由拖轮带动的船,用于运输货物(如煤、油木材或粮食);有时亦载客,通常由拖轮拖带。
5.簇新 cù xīn : 极新;全新。
~的大衣。
6.笑涡 xiào wō : 脸颊上的小圆窝笑时深而明显。
7.喷薄 pēn bó : 形容事物出现时气势壮盛,喷涌而起的样子:~欲出的一轮红日。
8.伤痕累累shāng hén lěi lěi : 一般指全身是伤。
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伤痕累累。
第2课《梅岭三章》1.阎罗 yán luó : 即间罗王,也称“间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
这里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2.捷报 jié bào : 胜利的消息:~频传。
3.血雨腥风 xuè yǔ xīng fēng : 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
形容疯狂杀的凶险气氛或环境4.取义成仁 qǔ yì chéng rén : 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
第3课《短诗五首》1.漫漫màn màn : 指时间长久或空间广远的样子。
~长夜。
路途~。
2.装饰 zhuāng shì: 1.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品。
~图案。
她向来朴素,不爱~。
2.装饰品:建筑物上的各种~都很精巧。
3.舵手duò shǒu :1.操舵驾驶船的人。
2.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者。
4.埋没 mái mò :使显露不出来,不能发挥作用。
第4课《海燕》1.苍茫 cāng máng : 空旷辽远;没有边际。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第1课诗两首一、重点字词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īyǎ) 嘶哑(hóu lóng) 喉咙(xiōngyóng) 汹涌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三、段背记知识清单1.默写《我爱这土地》第一节。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默写《乡愁》第四节。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是诗人(称谓)。
2.《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锦幛zhàng 荇xìng藻zǎo 蘸zhàn(qiáo cuì) 憔悴(lóu yǐ) 蝼蚁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2)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3)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2.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永恒的中国!”一段诗。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是戴望舒,诗人(称谓)。
最新统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

(3)《驱遣我们的想象》第5自然段中“文字是一道桥梁。 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使用了什么 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把文字比作桥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字在 读者和作者中的作用。使论证通俗易懂。
读者
文字
作者
• 考点三:论据的考查
• 1.概括事实论据。
• 这类考题常常针对某一个论点,请你找到事实论据后,用简洁的语 言概括之。在概括事实论据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 的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 考点六:结合文章或材料,谈启示感悟,拓展延伸 • 解题思路: • (1)首先应明确同意与否。 • (2)展开联想,联系实际加以论证或阐述。 • (3)组织语言时要有论点、论据,注意恰当引用名言或名
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小试牛刀 • (1)长期以来,对于读书就有“博览”与“精通”的争论,你持
知识点、考点梳理 第四单元
文学、文体常识
(一)文学常识(作者作品)
• 1.《谈读书》选自《玫瑰树》。 培根的《随笔》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 等。其中《谈读书》就犹如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自己晚辈的谆谆教诲:要多读书, 读书是有好处的。
• 2.《不求甚解》选自邓拓《燕山夜话》。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 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 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 接受。
• (5)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 方法。
• 作用:富于启发性,它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简练生动, 浅显易懂。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要求学生在掌握修改润色方法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润色,提高写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修改润色的原则、方法以及实践操作。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演练,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修改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对修改润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往往忽视修改润色环节,导致文章质量不高。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重视修改润色,提高写作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修改润色的原则和方法,能够独立地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润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修改润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写作、注重文章质量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修改润色的原则和方法。
2.如何在实际写作过程中运用修改润色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掌握修改润色的方法。
2.案例分析:分析优秀文章的修改润色过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修改润色的效果。
3.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优秀文章和修改前的文章,引发学生对修改润色的思考,导入新课。
2.讲解修改润色的原则和方法:结合案例分析,讲解修改润色的原则和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讨论,对给出的文章进行修改润色。
4.展示成果:各小组展示修改润色后的文章,评价优劣,总结经验。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修改润色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1.修改润色的原则2.修改润色的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修改润色原则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2.学生实际操作修改润色文章的能力。
3.学生对修改润色在写作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九. 说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修改润色的能力,提升写作水平。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海燕》重要知识点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海燕》重要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另有散文诗《鹰之歌》和剧本《小市民》等。
二、故事背景《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 年3 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曾作为独立的文章发表。
那时正是俄国1905 年革命前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
来自社会底层、深谙底层人民疾苦的高尔基,目睹并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这个艺术形象,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为无产阶级革命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这首散文诗也深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三、理解词义高傲:原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
贬义词,课文中贬词褒用,指清高、自负、不卑躬屈膝。
精灵:指民间传说中的恶魔鬼怪。
在古代东方某些地方的神话传说中,精灵常指反抗上天统治者的“恶魔”。
这里是指海燕英勇、机智的反抗精神。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翡翠: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
课文比喻海浪。
掠起:轻轻擦过或拂起。
震怒:异常愤怒,大怒。
震,情绪过分激动。
号叫:这里形容海燕的极度欢乐。
敏感: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预言家:预先说出将来要发生的事情的人。
困乏:疲乏。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
四、课文分段第一段:(1—6)暴风雨孕育之际海上景象。
第二段:(7—11)暴风雨迫近之时海上景致。
第三段:(12—16)暴风雨来临之前海上景观。
五、问题归纳1.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全文着重描绘了三幅图画。
三幅图画就是全文的三段。
第一段写海燕对暴风雨到来的渴望;第二段写海燕为暴风雨迫近而欢乐,而号叫;第三段,写海燕在暴风雨就要来临时发出了胜利的预言。
2017年春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XX年春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归纳《曹刿论战》本文选自《左传》,这本书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依照鲁史写的我国第一部纪年体通史。
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进程,重点是写战前曹刿对备战条的评论和战后对取胜缘故的分析,表现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曹刿以为取得战争成功的大体条是取信于民,文中具体指的是“小人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同时在作战时还必需正确运用战术,把握进军机会(彼竭我盈时)和追击机会(辙乱旗靡时)本文紧扣“论战”,以庄公的“鄙”衬托出曹刿的“远谋”,剪裁精当,详略适当,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细,而战场上敌我两边的搏杀写得极略。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国外史,历史散文集,西汉刘向编订。
本文从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国君要广开言路,才能够兴国。
《<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下》,运用多种论证方式即比喻论证,举例论证,正反对照论证,有力地证明了“义”的存在,证明“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文中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采取层层推理的论证方式,说明了人材要在窘境中造就和人处窘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衰亡的道理。
《出师表》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政治家、军事家,时人称“卧龙”。
表是臣子写给君主的奏章,那个表是诸葛亮预备出师伐魏,夺取中原,动身前给后主刘禅。
本文以十分恳切的言辞,反复劝戒刘禅要继承先帝遗志和对先帝感恩图报的一篇深情。
“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的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前提),严明奖惩(关键)和亲贤远佞(核心),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和抒情。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要知识点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要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十三送别【角(ué)色】演员饰演的剧中人物。
【蠢笨(zhuō)】不灵便。
【拘(ū)谨】(言行)过分拘束慎重,不自然。
近义词:拘束。
[辨析]都可作形容词,形容言行、神情不自然,有时可换用。
“拘束”重视在过分当心慎重;“拘束”重视在放不开,不自在。
【难堪(ɡānɡà】)本指(神情、态度)不自然,难为情。
近义词:狼狈。
[辨析]都是形容词,形容犯难的样子。
“难堪”还可指神情态度不自然,“狼狈”没有这层意思。
“难堪”多用于口语,“狼狈”多用于书面语。
【屈驾】客气话,有劳大驾,用于请人帮忙或让路。
【不谙(ān)世故】没有处世经验。
谙:熟习,懂得。
【白费】空费劲气。
近义词:空费、白费。
[辨析]都有白白地耗资力量而无成效的意思。
“白费”多用于劳力、精力,不带宾语;“空费”、“白费”除可用于劳力、精力,也可用于心思、时间、钱财等,可带宾语。
“白费”、“白费”是书面语,“空费”用于口语。
“白费”比“空费”语意重。
【饯(iàn)行】摆宴送别。
【掺(hān)杂】混淆;夹杂。
【凄怆(huànɡ)】悲惨;沉痛。
【悬想】本指凭幻想象;猜想。
【溢于言表】指某种思想感情从言谈或神情中表露出来。
【嘈(á)杂】(声音)凌乱。
近义词:吵闹。
[辨析]都有声音凌乱的意思。
“喧闹”重视声音的凌乱;“吵闹”重视声音大,使人受不了。
【游移】挪动不定。
【魅(èi)力】吸引人、感感人的力量。
【有幸】荣耀而好运。
近义词:好运。
[辨析]都是碰上了满意如意的事的意思。
“有幸”重视在引认为荣,只用于好事,书面色彩较浓;“好运”重视在运气好,可用于好事,也可指刚巧免于不幸,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
【飘泊】比喻生活不平定,四周奔忙,居无定所。
也作“流浪”。
【相逢(xièhòu)】预先没有相约而遇到。
【一本正经】形容态度隆重严肃(有时含讽刺意)。
寒假预习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知识点梳理归纳,收藏预习!

寒假预习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知识点梳理归纳,收藏预习!第一单元知识点一、易读错的字隧洞(suì) 干瘪(biě) 淤滩(yū) 胚芽(pēi)绯红(fēi) 熏黑(xūn) 纤绳(qiàn) 墓畔(pàn) 舵手(duò)丛莽(mǎnɡ) 旌旗(jīnɡ) 旋即(xuán) 血雨腥风(xīnɡ)飞窜(cuàn) 胆怯(qiè) 翡翠(fěi) 掠起(lüè) 号叫(háo)蜿蜒(wān) 伤痕累累(lěi)二、易写错的字(括号内为正确的字)遂(隧)洞涡(蜗)行坯(胚)芽菲(绯)红迷罔(惘) 薰(熏)黑锋(烽)烟沧(苍)茫振(震)怒悬涯(崖) 弯(蜿)蜒飞蹿(窜)三、易用错的词语喷薄: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一般用于褒义的语境。
使用时注意对象,不能形容血液、月亮、光线、粉末、气体等,要与“喷发”“喷溅”“喷射”“喷吐”“喷涌”等词语区别。
蜿蜒:形容蛇类爬行的样子,也可由此引申而形容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适用对象为山脉、河流、道路等。
注意与“逶迤”的区别:“蜿蜒”侧重于曲折延展的状态,“逶迤”侧重于延续不绝。
四、常考文学常识1.舒婷,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致橡树》《双桅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
2.戴望舒,现代诗人、翻译家,代表诗作有《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等。
3.卞之琳,诗人、翻译家,代表诗作有《断章》《雨同我》等。
4.高尔基,苏联作家。
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
代表作有《海燕》和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五、诗文默写1.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2.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3.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第13 课威尼斯商人】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恻c e隐癖p i性簌簌s u 庖p ao代中流砥d i柱诉讼s b ng
2.解释下面词语。
(1) 折衷是非:调和是非。
折衷,这里指对双方争执不下的事情进行调和。
(2) 有例可援:有先例可参照。
(3) 中流砥柱:比喻坚强、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4) 遍稽群籍:查遍所有的书籍。
(5) 万恶不赦:极端恶毒、罪恶多端而不容赦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上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
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御杖不过象征着俗世的威权,使人民对于君主的尊严凛然生畏;慈悲的力量却高出于权力之上,它
深藏在帝王的内心,是一种属于上帝的德行执法的人倘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人间的权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
三、文学(文体) 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威尼斯商人》的作者是莎士比亚,他是英国的戏剧家和诗人(称谓)。
2.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着名的吝啬鬼,他们是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笔下的阻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
【第14 课变脸】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糍粑c i b a睡眼惺忪x i ng s o ng打鼾h a n徘徊p a i hu a i阴霾m ai
2.解释下列词语。
(1) 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2) 睡眼惺忪: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3) 蹑手蹑脚:轻手轻脚。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没想到世上还有好人在,爷爷出现笑颜开。
把我当作人看待, 亲亲热热贴胸怀。
舍
不得这份情啊! 割不断这般爱! 天上雁鹅排对排,扯烂衣裳不分开!
2•我比男娃子更勤快,能干粗活能挑抬。
下河帮你洗铺盖,煮饭帮你劈干柴……
三、文学(文体) 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 .《变脸》作者是魏明伦。
2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3•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4•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交代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提示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独白、对话、旁白等。
5•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6•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7•剧本的情节结构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性格。
9•戏剧,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
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等。
按照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可以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等。
按照篇幅规模,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第15 课枣儿】
一、重点字词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童(y a o)谣(m b )蓦然(xi a n m d )羡慕(h u l u n)囫囵吞枣
2. 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 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
树下坐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
(2) 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枣儿。
二、重点甸子背记知识清单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
回来的。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枣儿》的作者是孙鸿。
【第16 课音乐之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峥嵘zh e ng r o ng山麓u鳞次栉zh 1比涟漪li a n y i嬷嬷n6 mo 弥撒mi sa远
眺ti ao
2.解释下面词语。
(1)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2) 顶礼膜拜:这里形容十分虔诚地行礼。
(3) 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整夜。
(4) 老成持重:经历多,做事谨慎稳重。
(5) 固执己见:坚持己见,不肯改变。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
高山的山崩上尚未化尽的残雪魔魔点点,山风阵阵呼啸。
2.群山洋溢着音乐之声,群山唱着古老的歌儿,群山把音乐之声充满我心房。
三、文学(文体) 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音乐之声》的作者是勒曼,是美国剧作家。
2.电影文学剧本是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时间的限制。
但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
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
3.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飞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