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和白居易的故事

合集下载

白居易的称号是什么

白居易的称号是什么

白居易的称号是什么白居易是唐朝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开创的新乐府派诗歌,一直被后世之人流传。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白居易的称号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白居易的称号是什么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合称“刘白”。

白居易的一生写了三千多首诗歌。

当时白居易被称为“诗魔”。

白居易称号诗魔的由来正如他诗中所说“魔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息”,反复的诵读着自己的诗句,导致自己嘴巴里长满了口疮,诗魔的称号就是这样来的。

白居易写诗的题材一大部分都是从自己的身边提选的,他的诗歌让人通俗易懂,他的用词手法主要运用最贴近生活的语言表达最真挚的情感……他从来都不参加党内的战争,淡泊名利。

一心只为造福百姓为己任。

他的情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诗歌是历史上的经典,是流传千年的中华文明。

白居易在意外情况下被贬职成为了江州司马,那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之后的白居易大部分诗词都带着暗喻的手法讽刺了那是的朝政腐败无能和听谗言的昏君。

白居易曾经把自己的诗集分为三种,暗喻,闲适和伤感三大类。

白居易怒打行贿人的故事白居易早年被皇帝命为陕西的县令。

这个从八品的芝麻官,说大不大,却是个肥差事。

因为当时的陕西一带比较富裕,连最低等的平民都顿顿有肉吃。

所以比较容易捞油水。

某日郡里起了一起矛盾。

两个地主为了争夺一块地皮而闹到官府去了。

当时正好是白居易任职。

其中一个地主送了一条鱼给白居易,另外一个地主送了两双鞋子。

当时白居易不怎么在意,因为一条鱼和一双鞋子,收就收了,总归是当地人的一点心意。

这点东西,哪家哪户都能拿得出来。

后来在审判的时候,白居易所居府邸的管家匆匆忙忙跑了过来,还带了一条剖开的鱼和两双翻开的鞋子。

白居易一看,那条鱼里面净是黄灿灿的金子,那鞋子里面塞了厚厚的一叠银票。

白居易顿时就怒了,当场让官差把两个地主拖出去打了五十个板子。

还把两个地主贿赂的东西分给了当地的穷人。

此事一出,再没人敢贿赂白居易。

而渐渐地,当地流传着一句美言――“陕西县令是清官”。

刘禹锡和白居易的友谊故事

刘禹锡和白居易的友谊故事

刘禹锡和白居易的友谊故事
刘禹锡(772年-842年)和白居易(772年-846年)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两位文学家,也是好友。

他们之间有一个著名的友谊故事,被称为《黄庭经》之事。

据传,他们两人曾在长安相识,因共同的文学爱好,很快就成为了好友。

刘禹锡写了一首诗《咏黄庭经》,他觉得这首诗写得很好,于是把诗寄给了白居易。

白居易看到这首诗后,认为其中有一处地方可以改进,他修改了几个字,然后将诗寄还给了刘禹锡。

刘禹锡接到白居易修改过的诗时,非常高兴,觉得白居易的修改确实使诗更加完美。

于是,刘禹锡写了一封感谢信给白居易,并回赠了一首自己新创的诗。

从此以后,刘禹锡和白居易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

两人常常互相交流文学心得、分享作品,并相互欣赏对方的才华。

他们一起探讨文学、艺术和人生的哲理,相互鼓励和支持对方在文学创作和官场生涯上的追求。

这个友谊故事体现了两位文学家的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和互相促进的精神。

他们之间的友谊不仅在文学上有所交流,更是建立在真诚和信任的基础上。

这个故事也传递了友情的力量,人们通过互相扶持,鼓励和指导,可以共同成长和进步。

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文该

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文该

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文该
《里的乐观精神》
小朋友们,今天我想给你们讲一首古诗,叫做《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爷爷。

刘禹锡爷爷的人生可不容易啦!他经历了很多很多的困难和挫折。

就好像我们在学校里,有时候考试没考好,或者和小伙伴闹别扭,会觉得不开心。

但是刘禹锡爷爷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

诗里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就好比我们在路上看到一艘破了的船,旁边却有好多好多新的船在向前开。

又好像看到一棵生病的树,可前面有好多好多健康的大树在茁壮成长。

就像我们参加跑步比赛,这次没跑好,下次再努力,说不定就能得第一名啦!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像刘禹锡爷爷一样,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困难哟!
《中的友情》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一个关于友情的古诗故事,它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个故事里的刘禹锡爷爷在扬州遇到了好朋友白居易爷爷。

他们好久没见啦,一见面可开心啦!
就像你们在幼儿园或者学校里,很久没见到好朋友,是不是一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呀?
刘禹锡爷爷在诗里说“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意思就是听了好朋友的鼓励,喝点小酒,就更有精神啦!
咱们小朋友也要珍惜自己的好朋友,当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给他加油打气哟!
比如说,小伙伴不小心摔倒了,我们要扶他起来,给他拍拍身上的土,说:“别害怕,咱们一起继续玩!”
这就是友情的力量,能让我们变得更勇敢,更开心!。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故事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故事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故事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故事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事实也的确如此,比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平日得罪权贵多了,最后被打击报复,这类事件,是白居易身上有着很多案例可循。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白居易被贬的表面原因是他越职奏事,率先上书请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了当朝权贵,实际上真正的根源在于他平日所作的讽喻诗招致了当权者的嫉恨,故借此机会打击报复。

对此,白居易自言:“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白居易的感伤诗最出色的是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

前者为早年(元和元年)所作;后者便是外迁这一阶段的作品。

这两首诗均达到很高的思想艺术水平,长期在人民中广泛流传。

这一时期白居易还写了不少亲朋间酬赠往来的篇章,如《别舍弟后月夜》、《江南遇天宝乐叟》等,感今伤昔,叹老嗟病,有浓厚感伤色彩。

白居易在内外迁调的时期虽然以“独善其身”为处世原则,但他的兼济之志并未完全消失,转而表现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人民做好事。

在杭州时,他主持修筑湖堤、疏浚水井,造福百姓;离开苏州时,人们泣涕相送,依依不舍。

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始终心系民间疾苦。

拓展:白居易什么时候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入仕以前自代宗大历七年(772),至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

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

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

5、6年的颠沛流离生活中,白居易接触到民间疾苦,并受到当时任苏州、杭州刺史的两位诗人韦应物、房孺复的影响,作有《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篇,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望洞庭》拓展-刘禹锡和白居易的故事

《望洞庭》拓展-刘禹锡和白居易的故事

刘禹锡和白居易的故事
刘禹锡,字梦得,早年与柳宗元交住密切,人称“刘柳”,后来与白居易交谊深厚,并称“刘白”。

白居易,与刘禹锡同岁。

宝历二年,任和州刺史的刘禹锡返回洛阳,白居易也正好从苏州回洛阳,两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即席赋诗一首赠刘禹锡,对刘禹锡被不幸贬职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和慰藉,刘禹锡也回赠了著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白居易听后称之为“神妙”之句。

白居易曾写《春词》,刘禹锡也曾原韵相和,并有“蜻蜓飞上玉搔头”的名句。

开成二年,白居易和刘禹锡都在洛阳任职,两人心心相印惺惺相惜,白居易的诗《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感慨二人以67岁高龄把酒论诗,展望重阳佳节两人能再“一醉一陶然”。

白居易还有《赠梦得》诗说“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刘禹锡71岁逝世,白居易写了《哭刘尚书梦得二首》,诗中说“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白居易对刘禹锡的诗非常推崇,称他为“诗豪”。

白居易写过《忆江南》词三首,刘禹锡也和了两首,刘禹锡在《白太守行》诗中称赞白居易政绩斐然,离任时“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白居易的轶事典故

白居易的轶事典故

白居易的轶事典故白居易是个出生在乱世的诗人,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关于白居易的轶事典故,欢迎大家阅读!白居易的轶事典故爱恋湘灵白居易11岁那年,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

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

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

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赞美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

贞元十四年(798),白居易27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

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

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

由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与湘灵经过17年的相处和8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

离别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虑过结婚问题。

但是湘灵担心她家门第低,攀不上白居易。

最后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

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29岁考上了进士,回符离住了近10个月,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封建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

白居易无奈,便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

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秋,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门户大于一切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

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厚的爱情并没从此结束。

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惩罚母亲的错误,并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

在近8年里,母亲再没让白居易和湘灵见面,也不允许他提起湘灵。

白居易37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但直到元和七年还写诗思念湘灵。

例如《夜雨》、《感镜》等。

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典故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典故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典故唐代诗人刘禹锡曾被贬二十二年,应召回京,途径扬州,与同是被贬的白居易相遇。

二位大诗人把箸击盘、饮酒叙旧,感叹岁月蹉跎、恍如隔世。

席间互赠诗歌怀旧励志。

白居易着《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刘禹锡,刘禹锡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便出自于刘禹锡回诗中,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但此回赠诗中还有两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知道的人可能并不多。

此句,刘禹锡引用了南朝梁时任昉《述异记》中的一个典故。

这个典故就是“观棋烂柯”的故事,很有趣味,也很神奇。

1。

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赏析_唐诗三百首

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赏析_唐诗三百首

精心整理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赏析_唐诗三百首原文: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赠》来酬答他。

译文巴山楚水一带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回到家乡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哼唱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在沉舟旁边有上千条船争相驶过,枯败的病树前万棵绿树生机勃发。

今天听到你为我作的那一首诗,就借这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共22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⑸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乐天”,白居易的表字。

“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那首诗的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的这首答谢诗就是从这里开头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意思是他被贬低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朗州(在今湖南省)、连州(在今广东省)、夔州(在今四川省)等地。

夔州属于古代巴国。

朗州、连州等属于古代楚国。

这些地区古代都很荒凉,所以用“巴山楚水凄凉地”来概括。

“凄凉地”,指寂寞冷落的地区。

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贬谪到异地,空有怀念老朋友的心情也无由见面,一再吟诵《思旧赋》也没有用,所以说“空吟”。

写出了作者对旧友(王叔文)的怀念。

,晋朝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

白居易与刘禹锡的友情,一醉一陶然

白居易与刘禹锡的友情,一醉一陶然

白居易与刘禹锡的友情,一醉一陶然【唐】白居易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一所谓知音,就是能听懂你心声的人。

所谓知己,就是那个比你更了解自己的人。

人是群居动物,但生下来却是个体单身,那份孤独是与生俱来的。

走在热闹的街市,匆匆走过的人踽踽独行。

即使是亲人间,可以相互温暖和陪伴,却不一定能走进彼此的内心。

不是有个词叫“代沟”吗?说的就是感情很亲近,思想却很遥远的现象。

比黑夜还难以抵达的,是一个流浪的灵魂。

没有人理解的时候,我们的灵魂一直在路上流浪,在寻找可以听得懂我们心灵歌唱的那个人,那个可以和我们对话,听我们倾诉,给我们灵魂支持的人生旅伴。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李谷一的这首经典歌曲能够广为传唱,就是因为她喊出孤独的人类的亘古心声。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传说为人津津乐道,就是因为表达了人们渴求知音的强烈愿望。

春秋时楚国人俞伯牙善弹七弦琴,希望遇到一个可以和他交流的音乐人。

可周围的人忙于农桑,没有人能静下心来倾听,也没有人能听得懂他弹的是什么。

伯牙为此很苦恼。

这天,他在一片空谷中弹奏,鸟儿在四周盘旋,仿佛不忍他的孤寂,为他和鸣。

这时,一位名叫钟子期的樵夫打柴路过,听到这么优美的琴声,不仅停下脚步,放下担子,驻足倾听。

俞伯牙弹完一曲,钟子期上前施了一礼,说:“先生的琴弹得太好了,琴声慷慨激昂,表现的是巍巍高山呀!”俞伯牙暗自吃了一惊,又不动声色地转变了曲调,继续弹奏。

钟子期马上对俞伯牙说:“这琴声转而清澈婉转,先生志在表现涓涓流水呀!”就这样,俞伯牙心中想什么,钟子期总能从音乐中听得出来。

俞伯牙大为感动,相逢恨晚,和钟子期结为知己。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非常悲痛,为了纪念他们的友谊,他摔破琴,拉断弦,放马南山,终生再不弹琴。

这就是关于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是最早的关于友情的故事。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只爱你这一种。

关于白居易的小故事

关于白居易的小故事

关于白居易的小故事
1. 少年问诗
相传白居易少年时代,曾经去拜访当时著名的诗人顾况。

顾况看到白居易的名字,就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意思是说,长安的物价很高,生活不容易,想居住在这里并不容易。

然而,当顾况翻开白居易的诗卷时,看到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不禁赞叹不已,改口说:“道得个语,居即易矣。

”意思是说,能写出这样的好诗,住在长安就不难了。

2. 长安居易
白居易在长安时,曾居住在一个叫做东亭的地方。

他在这里种了很多竹子,并经常在竹林中散步、写诗。

有一次,他邀请好友刘禹锡来家中做客,并在竹林中设宴款待。

刘禹锡看到这片竹林,不禁赞叹道:“此处真是长安居易之所啊!”意思是说,这里的环境清幽宜人,就像白居易的诗一样清新自然,住在这里真是很舒适。

从此,“长安居易”就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居住环境优美、舒适。

1。

白居易和刘禹锡初次见面写的诗

白居易和刘禹锡初次见面写的诗

白居易和刘禹锡初次见面写的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唐代,白居易和刘禹锡可谓是两位才子佳人,被誉为“双杰”,他们的诗歌功力纵横华夏,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学遗产。

两位诗人初次见面的时候,也是一段美好的诗意故事。

白居易与刘禹锡的初次见面,是在一个春日的午后。

当时,白居易正在自己的小庭院里修剪着花草,享受着春日的暖阳。

突然,一道熟悉的背影闯入他的视野,那是刘禹锡悠闲自得地走来。

“刘禹锡!”白居易惊喜地喊道,一股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

刘禹锡也听到了呼喊声,抬起头来,眼神中闪烁着惊喜和认同。

两位才子相视而笑,仿佛旧友重逢。

他们的交谈从诗歌、文学延伸到生活琐事,感觉仿佛一见如故。

白居易推荐自己精心种植的花木,刘禹锡也拿出自己的新作,互相赏析。

“此间春色最宜人,何不一同游园赏花?”白居易提议道,他看到刘禹锡眼中闪烁着的热情,知道对方也对这个提议感兴趣。

两人便一同走出庭院,踏上风光明媚的春日游园之旅。

在花园中,花香扑鼻,鸟语声声。

白居易和刘禹锡边走边谈,心情舒畅。

刘禹锡忽然停下脚步,凝神凝望远方的一株花木。

“此花名为兰花,我曾在国子监学习时,便是以兰花喻身,志在清高。

”刘禹锡说着,眼神中透出深深的思索和向往。

白居易看着刘禹锡那张深沉而清澈的面庞,仿佛看到了他内心深处执着追求的思想和墨守成规的态度。

他忽然感到一股敬佩之情涌上心头,心中暗暗为刘禹锡的才情和品格点赞。

“刘君真是才子佳人,心有清高之志,不负天地间一草一木。

”白居易心中暗自感叹,眼中闪烁着敬意。

而刘禹锡此时也转过头来,看着白居易那张慈祥而坦诚的面庞,感受到了他身上那种隽永而恬淡的气质。

他心中震撼之余,不禁产生一种与白居易相知相托的亲切感。

“白君真是诗中有诗人,深得世间美好之感,不忘生活中一草一木。

”刘禹锡感慨地说道,眼中留下了赞叹之神。

两位才子自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相互学习交流,在文学创作和生活态度上互相影响。

他们共同走过了诗人的人生旅程,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刘禹锡的趣味小故事20字

刘禹锡的趣味小故事20字

刘禹锡的趣味小故事20字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刘禹锡及其背景介绍
2.刘禹锡的趣味小故事
3.故事的启示和影响
正文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以其才华横溢和文笔优美著称。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中有许多趣味小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

其中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刘禹锡与一位老者的对话。

故事中,刘禹锡在路上遇到一位老者,老者问他:“你是谁?”刘禹锡回答:“我是刘禹锡。

”老者听后,笑了笑说:“我听说过你,你是那个写《陋室铭》的人。

”刘禹锡被老者的幽默所感染,也笑了起来。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刘禹锡的幽默,也表现了他与人为善的性格。

另一个有趣的故事是刘禹锡与白居易的交往。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与刘禹锡关系密切,两人经常一起游玩、赏花、作诗。

有一次,白居易邀请刘禹锡到他家中赏花,但刘禹锡却误以为是赏月。

当他到达白居易家时,才发现原来赏的是花。

他即兴创作了一首诗:“月暂晴辉映,花留最后开。

”这首诗既表达了他对白居易的感激之情,也展现了他的才情。

刘禹锡的趣味小故事彰显了他的智慧和才情,同时也反映了他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些故事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与他人为善,享受生活中的点滴欢乐。

第1页共1页。

刘禹锡与白居易相遇情景小故事

刘禹锡与白居易相遇情景小故事

刘禹锡与白居易相遇情景小故事
在一个明朗的春日午后,刘禹锡和白居易偶然相遇于一座古雅的园林里。

清风
拂面,花香弥漫,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春天的气息所洗涤。

刘禹锡身着一袭淡雅的青袍,他高雅的气质与深邃的目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白居易则是一位风度翩翩的文人,头戴斗笠,身着朴素的衣袍,幽默风趣的谈吐透露出他独有的风采。

两位文人在园中偶遇,似乎是无声的默契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刘禹锡抬头看见
白居易,微笑着向他点头致意。

白居易也礼貌地还以微笑。

他们开始聊天,刘禹锡引领话题深入探讨了诗词创作的艺术,分享了自己的心
得和感悟。

而白居易则以轻松幽默的口吻,从人生哲理到琐碎小事,展开了一连串生动有趣的对话。

他们的交谈充满了智慧与才情的火花,彼此的思维碰撞和启发着对方。

刘禹锡
深深被白居易的机智与幽默所吸引,而白居易则被刘禹锡的深沉与睿智所感染。

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位文人越发投机,谈笑风生。

他们在园林的小桥边散步,
欣赏着溪水潺潺,花开花落。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留下了一道道温暖的光影。

最后,当夕阳从西方的山峦缓缓落下,两位文人握手道别。

他们各自提醒彼此
多写文章,创作出更多的佳作。

他们的相遇只是短暂的邂逅,却在彼此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这一场偶遇
成为了他们创作灵感的源泉,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佳话。

从此,刘禹锡与白居易的名字紧密相连,成为了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一对伟大的文人。

刘禹锡和白居易的故事

刘禹锡和白居易的故事

刘禹锡和白居易的故事
刘禹锡,字梦得,早年与柳宗元交住密切,人称“刘柳”,后来与白居易交谊深厚,并称“刘白”。

白居易,与刘禹锡同岁。

宝历二年,任和州刺史的刘禹锡返回洛阳,白居易也正好从苏州回洛阳,两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即席赋诗一首赠刘禹锡,对刘禹锡被不幸贬职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和慰藉,刘禹锡也回赠了著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白居易听后称之为“神妙”之句。

白居易曾写《春词》,刘禹锡也曾原韵相和,并有“蜻蜓飞上玉搔头”的名句。

开成二年,白居易和刘禹锡都在洛阳任职,两人心心相印惺惺相惜,白居易的诗《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感慨二人以67岁高龄把酒论诗,展望重阳佳节两人能再“一醉一陶然”。

白居易还有《赠梦得》诗说“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刘禹锡71岁逝世,白居易写了《哭刘尚书梦得二首》,诗中说“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白居易对刘禹锡的诗非常推崇,称他为“诗豪”。

白居易写过《忆江南》词三首,刘禹锡也和了两首,刘禹锡在《白太守行》诗中称赞白居易政绩斐然,离任时“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1/ 1。

刘禹锡和白居易之间的故事

刘禹锡和白居易之间的故事

刘禹锡和白居易之间的故事
刘禹锡和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们之间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这些故事展示了他们不仅是朋友,还是在文学创作上的良师益友。

据史书记载,刘禹锡和白居易是在唐代初年相识的。

刘禹锡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被誉为“文学宰相”,他广泛涉猎文学并崇尚古文散文的写作风格。

白居易则是一位多产的诗人,以其诙谐幽默的诗歌风格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而闻名。

刘禹锡和白居易在文学上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经常会一起讨论文学名篇和流行故事。

据传,刘禹锡在白居易的鼓励下投身于文学创作,并且受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指导和启发。

相互之间的交流促使他们在文学领域不断进步,并成为了彼此的知音。

刘禹锡和白居易之间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那就是他们合作创作诗歌的传世之作《徐州行》。

据说,当时他们两人一同旅行到徐州,感受到了徐州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的魅力。

于是他们决定合作创作一首描写徐州之美的诗歌。

两人各自发挥自己的才华,刘禹锡以文采华丽的散文写下了《徐州行》的前部,而白居易则运用他娴熟的韵律写下了后部。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文学表现力和对徐州景观的真实描绘广为流传,成为唐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总的来说,刘禹锡和白居易之间的故事展示了他们在文学创作上互相鼓励和启发的关系。

他们合作创作的《徐州行》也成为了唐代文学的珍贵遗产。

他们的友谊和卓越的文学成就在历史上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们的作品也一直影响着后世的文人和诗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诗意与译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诗意与译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诗意与译文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刘禹锡从小爱下围棋,与专教唐德宗太子下棋的棋待诏王叔文很要好。

太子当上皇帝后,他的教师王叔文组阁执政,就提拔棋友刘禹锡当监察御史。

后来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应召回京。

冬天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原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zhé)。

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与白居易在扬州相逢的情景描写

刘禹锡与白居易在扬州相逢的情景描写

刘禹锡与白居易在扬州相逢的情景描写1. 相逢在扬州的一处繁华街市,春风拂面,柳树垂垂,樱花飘飘,刘禹锡与白居易不期而遇。

两位文人才子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这一刻,仿佛整个扬州城都为之欢庆,生活在此的人们也因此倍感荣幸。

2. 文学交流刘禹锡与白居易在闲谈中谈及各自的文学创作。

白居易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展现了长江的雄奇景色和悠久历史;与之相对,刘禹锡的“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则寄托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深切体验。

两位文人的作品,蕴含着对乡愁、人生、自然的深刻体验,让人感叹不已。

3. 情感交流刘禹锡与白居易在交谈中也不乏畅谈家国之情。

他们对盛唐繁华的向往之情以及对社会风俗的感慨,也让人感受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挣扎和追求。

正是在他们的笔下,富贵与贫贱、生老病死、成败得失,人生百态尽显眼前。

4. 各自风采刘禹锡与白居易的相逢,也是两位文学巨匠风采的交融。

刘禹锡的豪放洒脱,白居易的深情苦楚,两位文人各自的风格迥异却又相得益彰。

他们的交流和碰撞,正是推动了唐代诗歌的繁荣与辉煌。

总评和展望:刘禹锡与白居易的相逢,如同唐代文学的一场盛宴。

他们各自的情感和聪明才智,在这一刻交相辉映,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幅令人称道的文学画卷。

正是在他们的诗篇中,我们看到了大唐盛世的辉煌,也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向两位文学巨匠致敬。

个人观点:刘禹锡与白居易的相逢,成为了唐代文学的一段佳话。

他们不仅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学风格,更是展现了两位文学家的高尚情操和不凡才情。

这一段情景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对家国情怀的深切挚爱,以及对文学创作的认真追求。

他们的交流不仅是文学交流,更是心灵的碰撞,正是这种碰撞,成就了辉煌的文学史。

刘禹锡与白居易在扬州相逢,是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

两位才子在繁华的扬州街市相遇,仿佛意外的安排让他们成为了命运的交错。

他们在春风拂面的街头相遇,一见如故,仿佛旧识一般,激起了无限的情感和诗意。

刘禹锡的故事

刘禹锡的故事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故事唐代诗人、著名作家刘禹锡,洛阳人,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

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

贞元九年考取进士,任监察御史等职。

由于他对当时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曾参与了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人生坎坷,多次受贬。

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豁达的胸襟,身处逆境,心忧天下。

永贞元年,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

一度奉诏还京后,他又因赋诗《游玄都观》触怒当朝靠阿谀逢迎上来的权贵而被贬为连州刺史,后历夔州、和州刺史。

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和宦海的沉浮。

在被贬至安徽省和州时,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

可是,和州策知县是个见利而为的小人,目光势利,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自无好处,便多方刁难。

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

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特撰写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他这个举动气坏了策知县,又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这一间半房子位于德胜河边,附近还有一排排杨柳树,自是别有一番风趣。

刘禹锡见了这个环境,也没有计较,依然安心住下,又写了一副对联贴在新居: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县见他自是悠然自得,又把刘禹锡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他仍然读书作文并写下了《陋室铭》请人刻于石头上,立在门前。

《陋室铭》流芳千古,让人在世俗的喧嚣中感受到心灵的那份宁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扬州初逢白居易写给刘禹锡的诗

扬州初逢白居易写给刘禹锡的诗

扬州初逢白居易写给刘禹锡的诗
白居易在扬州初逢刘禹锡时,写了一首诗相赠,名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全诗如下: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这首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惋惜,同时也对刘禹锡的才华和命运给予了高度评价。

通过诗歌的形式,白居易向刘禹锡传达了自己的关切和敬意,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刘禹锡与白居易在扬州会面的情景作文

刘禹锡与白居易在扬州会面的情景作文

刘禹锡与白居易在扬州会面的情景作文作文一(青少年读者)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超级有趣的故事。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位大诗人,一个叫刘禹锡,一个叫白居易。

有一天呀,他们在扬州见面啦!那场面,可热闹了。

刘禹锡穿着一身青衫,大步走来,脸上洋溢着笑容,就像阳光一样灿烂。

白居易呢,也是风度翩翩,手里还拿着一把折扇。

他们一见面,就像好久没见的老朋友一样,紧紧地握住了对方的手。

刘禹锡兴奋地说:“白兄,多年不见,别来无恙啊!”白居易笑着回答:“刘兄,能在此与你重逢,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刘禹锡说起自己被贬官的经历,眼中虽然有一丝无奈,但更多的是坚定。

他说:“哪怕路途坎坷,我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写出更多好诗。

”白居易听了,连连点头,说:“刘兄,你的精神让我佩服!”这就是刘禹锡和白居易在扬州会面的情景,是不是很有意思呀?作文二(成年读者)嘿,朋友!今天跟您讲讲刘禹锡和白居易在扬州会面的事儿。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扬州城热闹非凡。

刘禹锡和白居易这两位大诗人,就在这繁华之地相遇了。

刘禹锡远远看见白居易,立马加快脚步,大声呼喊:“白兄,白兄!”白居易听到呼唤,转身望去,脸上绽放出惊喜的笑容。

两人相见,眼中满是欢喜和激动。

刘禹锡拍着白居易的肩膀说:“多年不见,你风采依旧啊!”白居易笑着回应:“你不也一样,精神抖擞!”随后,他们走进一家酒肆。

酒肆里人来人往,热闹得很。

他们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要了几壶美酒和一些小菜。

喝着酒,刘禹锡感慨万分:“这些年,官场沉浮,我看透了许多。

”白居易点头说道:“是啊,人生如梦,唯有诗歌能寄托我们的情感。

”他们就这样,边喝边聊,一直到夜幕降临,还意犹未尽。

这一场会面,真是让人难忘!作文三(老年读者)老伙计们,今天给咱讲讲刘禹锡和白居易在扬州见面的那段佳话。

想当年啊,扬州那可是个好地方。

有一天,刘禹锡和白居易就在这扬州城碰着面了。

刘禹锡一身素衣,干净利落。

白居易呢,也是衣着整洁,气质不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和白居易的故事
刘禹锡,字梦得,早年与柳宗元交住密切,人称“刘柳”,后来与白居易交谊深远,并称“刘白”。

白居易,与刘禹锡同岁。

宝历二年,任和州刺史的刘禹锡返回洛阳,白居易也凑巧从苏州回洛阳,两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即席赋诗一首赠刘禹锡,对刘禹锡被可怜贬职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和慰藉,刘禹锡也回赠了出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白居易听后称之为“神妙”之句。

白居易曾写《春词》,刘禹锡也曾原韵相和,并有“蜻蜓飞上玉搔头”的名句。

开成二年,白居易和刘禹锡都在洛阳任职,两人心心相印惺惺相惜,白居易的诗《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感慨二人以67岁高龄把酒论诗,展望重阳佳节两人能再“一醉一陶然”。

白居易还有《赠梦得》诗说“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大,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刘禹锡71岁逝世,白居易写了《哭刘尚书梦得二首》,诗中说“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白居易对刘禹锡的诗非常推崇,称他为“诗豪”。

白居易写过《忆江南》词三首,刘禹锡也和了两首,刘禹锡在《白太守行》诗中称赞白居易政绩斐然,离任时“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