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道中》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古诗三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下册《三衢道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三衢道中》。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山行景色及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能力,激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诗歌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三衢道中》的诗意配图、生字词释义等。

学生准备古诗书籍或资料,以便课前预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询问学生是否喜欢旅行,旅行中见过哪些美丽的景色。

引出新课《三衢道中》,简要介绍诗人曾几及创作背景。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语调。

小组内互读,互相纠正发音和节奏。

(三)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教师逐句讲解诗意:“梅子黄时日日晴":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

“小溪泛尽却山行”: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

“添得黄鹂四五声”: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学生根据诗意,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

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意的理解和想象的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描绘的山行景色,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四)深入品读,领悟情感教师提问:从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诗中寻找依据,体会诗人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教师讲解曾几的写作背景和心境,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情感。

(五)朗读背诵,积累语言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注意表达情感。

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如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等。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可采用分段背诵、填空背诵等方式。

(六)拓展延伸,丰富积累介绍曾几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古诗。

鼓励学生尝试根据《三衢道中》的诗意创作自己的小诗或绘画。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第【1】篇〗《三衢道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感悟、积累、应用语言教学难点关键:1、理解古诗,入情入境。

2、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教学过程一、导语引入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学到过一篇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

有些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诵:“春天像……”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春天万物复、繁花似锦、生机勃勃地喜人景象。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引入,既是联系新知,是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诗文。

同时又暗示学生,老师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还记忆犹新,说明优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长期积累,记忆的。

)二、打开书自己读读《三衢道中》这首诗。

三、学《三衢道中》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三衢山的道上)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能些好方法?(补省略、换语序、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板书:补换查看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字古诗4、反馈:齐读1、2句。

(设计意图:高年级写字教学不该忽视,更不该遗忘。

)1)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那句诗?来汇报一下。

“泛”“添”分别解释成什么?辩析“泛”的字义,根据下句的意思来确定。

让学生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照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诗人游兴未至,又上山路,自有一份惊喜于心头,那该怎么读这两句话?2)正当诗人有些失望的时候,却看到树上黄鹂的美丽,听到其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与反思第【1】篇〗《三衢道中》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梳理古诗诗意,感受古诗画面。

3.体会诗人心情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梳理古诗诗意,并说出古诗描写的画面。

2.体会诗人愉快欢悦的心情,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三、教学内容:(一)再读诗歌师生齐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二)理清诗意1.逐字逐句梳理诗意。

2.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三)体会诗情1.“梅子黄时日日晴”“梅子黄时”看出此时正值梅雨时节,雨水天气较多。

“日日晴”感受到这是难得的好天气。

两者形成对比,突出诗人心情高兴,游兴愈浓。

2.“小溪泛尽却山行”“尽”、“却”两个字,更加感受出诗人的游兴越来越高涨。

3.“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绿阴不减”写出树木茂盛,景色怡人。

再加上“黄鹂四五声”,此时美景好比“画龙点睛”,体现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4.小结:这首诗歌,诗人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

而且也将诗人愉快欢悦的心情表达得栩栩如生。

(四)再读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情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与反思第【2】篇〗《三衢道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感悟、积累、应用语言教学难点关键:1、理解古诗,入情入境。

2、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教学过程一、导语引入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学到过一篇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

有些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诵:“春天像……”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地喜人景象。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省一等奖优质课,第位老师,教案-古诗三首三衢道中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省一等奖优质课,第位老师,教案-古诗三首三衢道中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省一等奖优质课,第位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三衢道中》三首古诗。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古诗的朗读、解析、欣赏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三首古诗,分析诗歌的形象、情感、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诗歌的情感分析与表达技巧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简要介绍《三衢道中》三首古诗的背景。

二、学习《三衢道中》第一首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理解诗意。

3.老师讲解诗歌的形象、情感、表达技巧。

4.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5.学生背诵。

三、学习《三衢道中》第二首1.学生自读,理解诗意。

2.老师讲解诗歌的形象、情感、表达技巧。

3.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4.学生背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老师提问:《三衢道中》第一、二首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二、学习《三衢道中》第三首1.学生自读,理解诗意。

2.老师讲解诗歌的形象、情感、表达技巧。

3.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4.学生背诵。

1.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和原因。

3.学生谈谈学习《三衢道中》三首古诗的感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老师提问:《三衢道中》三首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二、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三衢道中》三首古诗的填空练习。

2.老师批改,讲解答案。

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老师提问:《三衢道中》三首诗歌的主题。

二、拓展延伸1.学生欣赏其他与《三衢道中》风格相似的古诗。

2.学生分享欣赏感受。

三、课后作业1.背诵《三衢道中》三首古诗。

2.写一篇关于《三衢道中》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满意度,提出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三衢道中》三首古诗,掌握古诗的朗读、解析、欣赏方法。

同时,学生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逢、醇”等3个生字,会写“时、处”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感悟诗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在描写与山行过程及景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本课的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自读古诗并理解诗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一猜:春天在哪里?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春天的图片。

2.揭示课题,读诗题。

注意读准“衢”字。

3.解题:三衢道中是什么意思?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说说诗中的字词的意思。

3.交流对诗的理解。

教师可引导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和图片,也可以根据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诗人曾几的有关资料,了解当时写诗的背景。

如:三衢道中在什么地方?曾几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当时是怎样的情况?等。

4.指导朗读:这首诗主要描写什么?表达怎样的情感?如何把这种情感读出来?5.配乐朗读、表演。

三、再读古诗,想象意境1.边读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感受诗人的情感。

2.小组内交流,把自己喜欢的部分通过朗读、想象用课件等形式展示出来。

3.全班交流:把自己喜欢的部分用语言描述出来,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也可展示自己制作的课件。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以下问题:(1)“梅子黄时日日晴”这一句是什么意思?梅子黄时是什么时候?想想这是怎样的时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了解梅子黄时是江南梅雨季节快要过去的时候,也就是黄梅雨季结束时,这时候雨少而天气晴朗。

想想这个时候走在小路上会有什么感觉?该怎样读?体会心情,指导朗读。

朗读。

(读出感觉)是啊!感觉真好!22)“小溪泛尽却山行”这一句又是什么意思?你体会到了什么?这句是讲诗人赏完风景,接着在山路上行走,体现了一个“却”字,表现出诗人兴致很高,忘记了归路远近而忘了诗人本是要乘船返回出发地的怅惘心情。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教案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节奏、韵律和生字词的理解。对于难点部分,如“橘、橙”的象征意义,我会通过图片和实际例句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三衢道中》相关的自然景色描绘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绘画活动,让学生尝试用现代语言描绘诗中的景色。
-古诗创作方法的掌握: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古诗,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
举例解释:
-古诗的韵律与节奏:讲解古诗中的平仄和韵脚,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诗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解释“柯”字在诗中的象征意义,可能需要借助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
-诗歌情感深层体验:通过讨论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人在游览自然景色时的情感变化。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教案
一、教学内容
《三衢道中》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朗读并背诵《三衢道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句的含义,分析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
4.了解宋代诗人曾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三衢道中》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绘旅行中路过三衢山所见所感的古诗。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诗歌,看看诗人是如何通过文字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的。例如,“梅子黄时日日晴”一句,诗人是如何通过简单的词语传达出季节和天气的美好。
另外,通过本次教学,我认识到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深入体会古诗所传达的美好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衢道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了解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三衢道中》。

二、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三衢道中》。

三、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春天的古诗呢?学生A:我想到了“春暖花开"。

学生B:我知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老师: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也是描写春天的,它就是宋代诗人曾几的《三衢道中》。

你们对曾几有了解吗?学生C:我不太了解。

老师:没关系,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曾几。

曾几是一位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常常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中的小细节。

那么,你们知道“三衢"是什么意思吗?学生D:是不是一个地方的名字?老师:对!“三衢”就是指三衢山,这首诗就是诗人在三衢山的道路中所作。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感受一下诗人眼中的春天吧。

(老师带领学生朗读《三衢道中》)老师:读完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觉?有没有什么问题想要问呢?学生E:我想知道诗中的“梅子黄时"是什么时候?老师:“梅子黄时”一般指的是梅子成熟的季节,通常是在初夏的时候。

在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梅子黄时的晴天,他在小路上行走的情景。

学生F:那“小溪泛尽却山行"是什么意思呢?老师: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乘船沿着小溪行驶到了尽头,然后又走山路。

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行程和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老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这首诗的作者和题目。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初读这首古诗。

在阅读古诗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方法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意。

有谁能说说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学习古诗呢?学生A:可以看注释。

老师:对,注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难懂的词语和典故。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衢道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三衢道中》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南宋诗人曾几。

此诗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奏着婉转悦耳的歌声。

全诗写景明丽,充分表达了诗人山行时的愉悦心情。

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4.初步了解南宋著名诗人曾几及其代表作品。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曾几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出示《送元二使安西》的诗句“渭城朝雨渔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并引导学生朗读。

2.教师介绍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佳作,又称《渭城曲》或《阳关三叠》。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的是元二,因是送别,所以有一种淡淡的伤感。

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却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情感,知道为什么吗?让我们读读宋代诗人曾几的《三衢道中》。

(板书课题)3.学生齐读课题,并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或问题。

教师简单介绍诗人曾几。

(二)作者简介曾几(1085—1166),南宋诗人。

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

他的诗清新活泼,意境深远。

尤其是七言绝句,风格与他的老师陆游颇为相似。

许多评论家甚至认为曾几是“陆门弟子中工夫最深,风格最似”的一个。

他的诗在当时也颇有好评,叶梦得说:当时“中兴风流,莫过茶山”。

曾几后来拜陆游为师,在陆游的赞许下编成了《茶山集》,成为南宋一代的著名诗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读出节奏和韵律。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教案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教案
4.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感悟古代文化,增进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5.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通过感悟诗中赞美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的朗读与背诵:掌握古诗的朗读节奏,正确背诵全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其次,在分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显得不够积极主动。为了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我可以在设计讨论主题时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古诗创作练习,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潜力。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创作出富有创意的诗句,这让我深感欣慰。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存在语言表达不够精炼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他们语言表达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3.作者背景介绍:了解诗人曾巩的生平事迹,理解其创作该诗的背景及意图。
4.想象与描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述诗句中的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5.诗歌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诗中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诗中的画面,巩固所学内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心得。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特点、欣赏方法和创作技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三衢道中》这首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自然美,传承中华文化。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学生在理解“竹外桃花三两枝”时,可能会对“竹外”的深层含义感到困惑,这是难点之一。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隐喻所表达的空间感和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古诗三首之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之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之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衢、溪”等生字,会写“梅、溪”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初夏的美景和诗人的愉悦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认识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含义。

2.难点
体会诗人情感和诗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谈论自己喜欢的季节,引出初夏。

2.初读古诗
(1)学生自由朗读,圈出生字。

(2)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把握节奏。

3.精读古诗
(1)理解“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①解释“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的意思。

②想象诗人在初夏的行程。

(2)感悟“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①理解“绿阴”“不减”“添得”的含义,感受沿途的美景。

②体会诗人的愉悦心情。

4.总结升华
(1)总结全诗内容和意境。

(2)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初夏的喜爱。

5.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并背诵。

(2)写一段描写初夏景色的话。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1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1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三年级下册《1三衢道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逢、醇"等5个生字,会写“时、处”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三衢道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 感受诗情画意般的田园美景,体会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搜集有关梅里古道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处风景区参观。

(出示梅里风景区的图片)2. 你们被这儿的美景吸引了吗?让我们来观赏一首诗《梅里行》。

(指名读)3. 这是一首古诗,把梅里的美景描写得非常生动,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三衢道中》。

(板书课题)谁来读读这个题目?(指名读)4. 学习古诗,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理解诗意,可以读、可以借助注释、还可以根据图片。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借助拼音读一读古诗,并找出带有理解性的注释。

(学生自学)5. 谁愿意来读读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6. 理解了诗意,现在你觉得诗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并说说为什么?7. 同学们的理解非常深刻,通过诗中的一些词语把一幅幅美丽的景色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配乐朗读)8. 可是作者在诗中要表达的情感却不是景色的优美,而是还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到诗中去寻找答案吧。

谁愿意接着往下读?二、解读全诗,体会情感。

1. 结合注释理解第一句诗:首句“梅子黄时日日晴”看似是一般写景的话,可是细细品评,却写出了诗人对江南初夏的惊奇赞叹之情。

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指名读)2. 理解第二句诗:“小溪泛尽却山行",结合注释我们知道“泛”是指乘船在溪水中漂浮前行。

想想看,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诗人是怎样把这种情景表达出来的呢?体会动词“尽"“却”的运用。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案第【1】篇〗《三衢道中》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1、感悟、积累、应用语言1、理解古诗,入情入境。

2、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感受了大诗人杜甫和苏轼笔下那生机勃勃的春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宋代诗人曾几笔下秀丽宜人的江南初夏风景,感受诗人清新流畅的诗风。

好吗?板书:《三衢道中》宋曾几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1、读诗题了解作者谁来大声朗读诗题好! 请! 一起读一次 !诗人姓曾名几出示“曾”多音字曾ceng经姓氏读zeng 关于曾几,你了解多少呢?请为大家介绍教师简单概括介绍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

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

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同学们,再读一读诗题,看看你能读出什么?或者说你知道哪个字的意思?生:道就是道路师:很好!三衢道中就是三衢山的道路上。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

这首诗就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表达自己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请同学们打开你的记忆阀,回忆一下我们理解诗句的方法有哪些?生: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调换语序补省略2、读诗句了解大意师:好那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诗句接下来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句,请注意字音要准,边读边理解它的意思,开始生自由读师:读好了能大声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请你来读生朗读有没有意见没有读得很好!祝贺你!三、细读感悟汇报交流诗句意思1、通过刚才的朗读,大概对诗句的意思有所理解,对吗?那请你说说你对哪个词或句的理解?大声点预设:生1:梅子黄时日日晴这句诗是说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天。

师:作者出游碰上晴和的好天气,心情怎样?(很好)是啊!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碰上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心情自然是为之一爽,游兴欲浓了。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衢道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三衢道中》这首诗,理解诗中的意象与意境,掌握诗的基本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朗读、解读诗意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三衢道中》的诗意,感受诗中的意境美。

2. 难点:把握诗中的意象与象征,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三衢道中》的原文、译文、赏析等内容。

2. 录音设备,播放古诗朗读音频。

3. 学生自备《三衢道中》的诗歌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三衢道中》的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首古诗《三衢道中》。

首先,我会播放这首诗的朗读音频,大家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古诗的韵味。

(播放《三衢道中》的朗读音频)(2)提问学生:你们对这首诗有什么感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老师:好了,音频播放完了。

现在,我想听听大家对这首诗的初步感受。

有没有同学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呢?学生A:老师,我觉得这首诗很有意境,读起来感觉就像是在画中行走一样。

老师:很好,A同学,你捕捉到了古诗的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它的画面感和意境。

那么,有同学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学生B:老师,我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曾几。

老师:非常棒,B同学!你预习得很好。

曾几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这首诗确实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三衢道中的风景画。

接下来,我们要深入学习这首诗,了解它的具体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与我一同探索古诗的奥妙。

2. 学习新课(1)教师介绍《三衢道中》的作者、背景等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代的著名诗篇——《三衢道中》。

《三衢道中》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三衢道中》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从词句入手体会诗人的心情变化。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大意。

2.结合词句体会诗人心情。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入情入境。

教学过程:一、导语引入诗人笔下的春天。

二、解释课题三衢山的路上。

三、介绍诗人曾几,(曾是多音字)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南宋诗人。

今江西赣县人,徙居今河南洛阳。

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

另外,其诗风格清淡,词意明白,语言流爽轻快,形象生动,内容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亦有抒写爱国抗金之作。

著有《茶山集》。

四、初读古诗,补充学法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⑤阴:树荫。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黄莺。

3.概述全诗大意首句写出行时间,“梅子黄时”指五月。

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但现在却“日日晴”,写天晴,也是写诗人的愉快心情。

天晴人心也晴,那么明睸,那么开朗!次句写出行路线。

诗人乘船去游山去了,“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换走山路——三衢山中之小道,其乐无穷,其雅无穷,其趣无穷。

第三句写“绿阴”,山中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来时的浓郁。

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五、讨论探究1.你能从诗中看出诗人心情变化吗?(1)“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

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生字“减”,会写“梅、溪、泛、减”四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三衢道中》。

3.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里描写的景象。

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古诗《三衢道中》。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多音字字音都读准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的后两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得是多音字。

除了我们常用的的、得、地读轻声外,得字还有两个读音。

dé(得到)děi (非得)得在这句诗里读dé。

一起读读这两句诗。

请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得的读音。

我今天得到了一个特别珍贵的礼物,弟弟非得把它拿走,把我都气哭了。

3.师范读很好。

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读一遍,注意老师是怎么停顿的。

4.读好停顿。

我国古典诗词讲究韵律和节奏之美,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首诗,读出这种韵律和节奏。

三、解诗题,知作者1.解诗题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诗的题目,你能说出这首诗题目的意思吗?借助注释我们知道三衢的意思。

三衢:即浙江衢州,境内有三衢山,所以又叫三衢。

三衢道中,就是在去三衢的道路上。

这是一首纪行诗,就相当于我们今天记录外出旅游路上的见闻。

这首诗就是写诗人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

2.作者简介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首诗的作者曾几就是个旅游爱好者,他最擅长写这样的文字了。

我们来了解下他。

曾几(畿jī)(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南宋诗人。

他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其诗风格清淡,词意明白,语言流爽轻快,形象也较为生动,内容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亦有抒写爱国抗金之作。

著有《茶山集》。

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

"我们今天学的《三衢道中》就是曾几风格活泼流动,语言流爽轻快的代表作品。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公开课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公开课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一、文本解读《三衢道中》是部编本三下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古诗。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写了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

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

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教学时,笔者以“欣赏三衢美景”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三衢历史”“欣赏三衢美景”“感悟三衢文化”,以读为本,想象画面,走进作者所描写的世界,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意蕴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二、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山间的初夏美景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1.感悟、积累、运用语言。

2.理解古诗,入情入境,一边读一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忆诗文,引出“三衢道中”1.前两节课,我们领略了杜甫笔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欣赏了苏轼眼中洋溢着浓厚而清新气息的春江晚景。

2.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看看他笔下山间的初夏美景是怎样的。

二、解诗题,了解“三衢”历史1.说文解字“衢”(板书:衢)同学们,学习之前,请同学们先看老师写的这个字,你认识吗?知道它的意思吗?(出示课件)四达谓之衢。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 三衢道中》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6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  三衢道中》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6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解析】
《三衢道中》是三年级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古诗。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曾几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所作,描写了晚春初夏之际宁静的山间景色,表达了诗人出游时轻松愉悦的心情,流露了诗人对自然山水、平淡生活的热爱。

首句点出出行时间和天气,“梅子黄时”正值五月;次句点出行程路线,泛舟继而改为山路;三四两句写出所见所闻,绿荫浓郁,黄鹂婉转,更添生趣。

这首诗在写作上通过对比融入感情,通过景语表达情语,全诗明快自然,语言简练朴实,画面清晰优美。

【设计理念】
课标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所以我认为,古诗教学,吟诵是重点,方法是关键,想象是抓手。

在整个过程中我的设计思路是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衢道中》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导入
1.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什么?
2.本单元学习的要求是什么?
3.接下来,让我们走入第一课的学习,一起齐读课题《古诗三首》。

二、学习古诗《三衢道中》
1.我们先来学习第三首古诗《三衢道中》,它是一首7言绝句,它的诗人是宋代的曾几,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2.解诗题。

《三衢道中》“三衢”借助注释,指的是三衢山。

“道中”路上。

在三衢山游玩路上看到的风景。

3.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练读,教师相机讲解“得”字。

4.读出断句,抑扬顿挫。

5.会读诗,更要理解诗。

诗人曾几去三衢山赏景游玩,那么他看到了哪些景物呢?请你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梅子、小溪、绿荫、黄鹂
6.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呢?请你结合注释,试着说一说。

7.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衢道中》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指导朗读。

8.尝试背诵。

9.总结学法,利用学到的方法学习下节课的两首古诗。

识诗人,解诗题读古诗,正字音找景物,说特点借注释,想画面品诗句,读韵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