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

合集下载

第6课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第6课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6课《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动植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身体结构。

2.知道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关联的。

◆科学探究1.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2.利用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用多种方法来验证自己推论的意识。

2.愿意分享交流,来完善自己的认知,更客观理性看到自然界的生物特征。

【教学重点】1.利用查资料、做实验等方法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关联的。

2.能够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教学准备】教师:各种具有特殊身体特征的动植物图片、鲫鱼和鸽子的科普资料、记录表、鱼鳍的作用和模拟实验的视频资料。

学生:具有特殊身体结构的植物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新课我们大家都知道许多生物都有特殊的形态结构,(课件展示图片)比如骆驼的驼峰,鸟类的翅膀,仙人球退化的叶子……这些特殊结构,使得生命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是什么使它们与众不同呢?想不想知道这其中的原由呢?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不同环境中的植物板书:植物二、自主探究:(一)不同环境中的植物1.观察浮萍,(出示实物)小草,玉米的根。

课件显示浮萍图片,这种植物同学们有认识的吗?绿油油的漂浮在水中,它的名字叫浮萍,同学们观察一下浮萍的根是什么样子的?2.今天老师带来的这种植物大家一定都认识吧?(小草)这又是什么呢?教师手举玉米根,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一下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三种植物的根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形态结构呢?得出结论:这些植物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板书:不同形态结构适应不同环境过渡语:植物的根特殊的形态结构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我们再来看看植物的叶子会怎么样呢?还记得植物的叶子具有什么功能吗?(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观察仙人掌,松树,香蕉树,比较它们的叶子有什么不同?这种植物大家早就认识吧?仙人掌它的叶子在哪里呢?叶子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老师在外面地上捡到了几根松树枝,要不要来仔细看看松树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呢?3.同学们请看屏幕,这种植物对于我们北方的孩子来说可真不一定认识了吧?有同学认识吗?老师告诉大家这叫香蕉树,看看它的叶子好大哦!同样是陆地上的植物,它们的叶子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形态结构呢?4.这些不同植物的叶子的不同形态又说明了什么呢?形成共识:植物叶的形态结构也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4-6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物体间的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空气的压力以及水压等相互关联的现象。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和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力的作用、空气的压力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些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间的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空气的压力以及水压等相互关联的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物体间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空气的压力以及水压等相互关联的现象。

2.难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理解这些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发现规律。

2.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理解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观察结果。

4.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气球、水杯、海绵等。

2.多媒体课件:相关实验和实例的视频、图片等。

3.教学卡片:用于记录学生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吹气球,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是什么?力的作用有大小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与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空气的压力以及水压相关的实验,如气球对海绵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等。

第6课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

第6课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6课《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在前面学生认同了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也会千差万别。

也就是多样的环境使得生物多种多样,怎样来说明多样的环境使得生物多种多样呢?要搞清楚其原由,其实是一件抽象而复杂的事情。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从现象入手,让学生从直观的现象中逐渐领悟。

对于生物的多样性,学生们关注更多的是生物的外部形态的多种多样。

而在生物诸多的外部形态特征中,那些特殊的身体特征往往更容易吸引学生的视线。

骆驼的驼峰、鸟类的翅膀、鱼的鳍、仙人掌的叶,等等,以这些具有特殊结构的生物为研究对象,更容易发现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动植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身体结构。

2.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1.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2.利用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具有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推论的意识。

2.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3.认识到动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教学重点】知道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能够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教学准备】具有特殊形态结构的动植物图片(多媒体课件)、视频、折纸、水槽、水。

课件图片:骆驼的驼峰,鸟类的翅膀,仙人掌退化的叶子,松树,香蕉树的叶、猫的脚垫、鸟的爪、鸭的蹼、莲子外壳。

实物:小草,玉米的根、苍耳种子、蒲公英种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新课我们大家都知道许多生物都有特殊的形态结构,(课件展示图片)比如骆驼的驼峰,鸟类的翅膀,仙人球退化的叶子……这些特殊结构,使得生命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是什么使它们与众不同呢?想不想知道这其中的原由呢?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不同环境中的植物板书:植物二、自主探究:(一)不同环境中的植物1.观察浮萍,(出示实物)小草,玉米的根。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发现并理解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3.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提高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生活中的相互关联例举生活中常见的相互关联的事物,如天气预报与出行、饮食与健康等。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规律,理解相互关联的原因。

2. 第五章:自然界的相互关联介绍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相互关联的原因。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收集生活中的相互关联的实例。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预报与出行,引起学生对相互关联性的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第四章生活中的相互关联,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相互关联的原因。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发现的相互关联的现象。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寻找更多相互关联的实例,加深理解。

六、教学内容3. 第六章:科技与生活的相互关联探讨科技发展如何影响生活,例如互联网如何改变了我们的通讯方式。

分析科技产品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协作,如智能手机中的各种应用程序。

4. 第七章:社会现象的相互关联研究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经济繁荣如何影响教育发展。

通过实例说明社会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如环境污染与公共健康的关系。

七、教学方法4. 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不同社会角色,让学生体验并理解各角色之间的相互关联。

5. 数据分析法:利用统计数据或图表,让学生通过数据理解事物之间的关联性。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l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l教科版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动植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的身体结构。

(2)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植物特殊的身体结构,能够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2)利用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动植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征,认识到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初步树立全局意识。

【教学重点】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教学难点】利用生物的结构特征推测其生活环境。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总结分析法【课前准备】纸、水、羽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动画片:《小熊的一家》小熊的一家真幸福啊!原来,小熊的快乐与它生活的家庭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

那么,在生物世界中,生物与环境之间也有关联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它们之间是不是相互关联的吧!二、探究学习许多生物都有特殊的形态结构,使得生命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例如:骆驼的驼峰、鸟的翅膀、仙人掌退化成刺的叶子。

(一)不同环境中的植物采集一些生活在水中的植物和一些生活在陆地上的植物,浮萍、小草和玉米的根系,观察比较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比较几种植物的根:观察生活在不同地方的陆生植物,比较它们的叶子有什么不同?出示松树、仙人掌、香蕉图片比较几种植物的叶比较植物根和叶的作用小结:植物所具有的不同的形态结构是它们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

(二)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也有明显不同的形态结构。

观察生活在水中和空中飞行的动物,例如金鱼和鸽子,比较猜测它们的身体特征和其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验证猜测提示:1.选择的材料要不易被水浸湿。

2.用纸折的鱼的大小不要相差太多。

3.要尽量用同样大小的力推动它们。

4.注意观察谁前进的最远。

发现一:羽毛是禽类表皮细胞衍生的角质化产物,被覆在体表,质轻而韧,略有弹性,具有防水性,有护体、保温、飞翔等功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以及生物影响环境等概念。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具备观察、实验、探究的基本能力,但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生物与环境相互关联的实例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化、理论化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以及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能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和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以及生物影响环境等概念。

2.难点: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例分析法:运用具体的生物与环境相互关联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物图片和实例,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实验材料,如植物、动物等,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

3.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的生物与环境相互关联的实例,如鸟类适应环境的特征、植物的共生现象等。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相互关联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相互关联的概念介绍2. 生活中的相互关联现象分析3. 相互关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相互关联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相互关联的概念和相互关联现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相互关联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相互关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相互关联的概念介绍、相互关联现象的图片和案例分析等。

2. 教学视频或图片:展示生活中的相互关联现象。

3. 小组讨论材料: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介绍相互关联的概念,分析生活中的相互关联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相互关联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并分享讨论成果。

七、作业布置2. 绘制一幅关系图,展示自己生活中的相互关联现象。

八、课程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分析深度等。

九、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案例分享,加深学生对相互关联性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相互关联现象。

教科版科学六上《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

课文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中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2.学习课文中的科学术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科学概念和原理,还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教学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

2.学习课文中的科学术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掌握相关的科学术语。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讲解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素材。

2.制作PPT,辅助教学。

3.准备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一起学习。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讲解课文中的科学术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2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科版小学科学《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基础课)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基础课)教案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基础课)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生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形态结构。

2.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比较活动中,体会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是相互关联的。

2.利用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做出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具有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推论的意识,逐步养成细致观察、全面分析的习惯。

2.体会到生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初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观察、比较活动中,体会生物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是相关联的。

教学难点:学生能从“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关联”的视角认识、研究生物。

三、教学准备浮萍、小草、仙人掌、金鱼、鸽子等植物、动物的图片,记录单四、教学过程(一)图片激趣,引入新课1.导语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地球上的生物,有许多奇特的形态结构。

你知道有什么作用吗?2.动植物奇特结构大考问(播放幻灯,学生观看图片和选择)(1)骆驼的驼峰:A提供水分(×)B储存能量(√)(2)鸟的骨骼(骨头中空,骨壁较薄)A输送血液(×)B有利飞行(√)(3)水葫芦(叶柄膨大形成气囊)A光合作用(×)B漂浮水面(√)(4)猪笼草(圆筒形的结构,下部大上有盖)A捕捉昆虫(√)B收集雨水(×)(5)太阳毒蛾(翅膀上的华丽色彩)A为了美丽、吸引异性(×)B警告敌人、保护自己(√)3.揭题:不同环境下的动、植物结构不同,值得我们来好好研究一下。

播放幻灯:不同环境中的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不同环境中的动物(体型、皮毛、器官……)(二)探究新知1.不同环境中的植物(1)播放幻灯,观察、比较植物的根记录单人手一张,同学完成后上台进行汇报。

小结:浮萍的根细长,玉米的根系发达(2)播放幻灯,观察、比较植物的叶记录单人手一张,同学完成后上台进行汇报。

香蕉树:宽大叶片——吸收更多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松树:针形叶——减少水分蒸发,保持自身温度仙人掌:叶刺——减少水分蒸发(3)播放幻灯,观察、比较植物的果实(种子)苍耳:用刺钩住动物皮毛,散播各处蒲公英:种子轻巧,顶上有毛,随风传播莲蓬:莲子有硬壳,在水中漂流(4)提问:通过刚才对一些植物的研究,你有什么发现?(结论: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它生活的环境是相关联的。

六年级科学上册 4_6《原来是相关联的》教案 (新版)教科版ok

六年级科学上册 4_6《原来是相关联的》教案 (新版)教科版ok
3、出示仙人掌的植物,以及松针和芭蕉树的图片,观察这些都是生长在陆地上的植物,比较它们的叶有什么不同?思考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4、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形态结构呢?
(意图: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初步得出:它们是适应生活的环境)
板书:植物------------环境
(二)不同环境中的动物
1、过渡:植物有特殊的形态结构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那么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它们的形态结构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鲫鱼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更常见,而且鲫鱼的形态结构特征比金鱼更容易观察出它适应水中生存。
课前让学生做纸鱼游泳的游戏,使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把两条大小相近的鱼,一条自由在水中游,另一条固定住鱼鳍放在水中。结果被固定鱼鳍的鱼不能保持平衡,没办法往前游。
板书设计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植物 ——————环境
不同的生物 适应 关联 不同的环境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教学课题
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日期
12.17
课时
6
总课时
30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生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的形态结构。
2、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3在观察、比较活动中,体会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是相互关联的。
教学重点
在观察、比较活动中,体会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是相关联的。
二、新课教学
(一)不同环境中的植物
1、各组观察豆芽的根、小草的根和玉米的根,比较这三种植物的根有什么不同?
2、设疑:为什么这三种植物的根会长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豆芽生活在水里,水分多,一棵根足以供给水分,小草生活在土壤中,水分相对就比较少了,更需要发达的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玉米对于小草来说更加高大,它的生长更需要强大的根系来吸收水分和养料。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教科版

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植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身体结构。

●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利用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推论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能够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教学过程一、入境,师生交流,激发兴趣(3分钟):1、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非常的奇妙,下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你们从这一段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呢?2、视频展示:墨西哥沙漠中高大的仙人掌、本地的仙人掌;能吃昆虫的猪笼草;用鼻子饮水的大象;有着高高的驼峰的骆驼3、大家从这段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4、教师谈话:大家想过没有,墨西哥沙漠中的仙人掌与我们本地的仙人掌为什么不同?猪笼草为什么能吃昆虫?大象为什么用鼻子饮水?骆驼长着高高的驼峰有何作用?想要知道这些原因,我们得先从身边的植物进行探索。

5、揭示课题:原来是相互关联的二、活动探究(32分钟)(一)、实践体验一:不同环境中的植物(11分钟)1、浮萍、小草、玉米(6——7分钟左右)①、请大家看以下的几张图片(PPT展示:浮萍、小草、玉米),这些植物大家认识吗?它们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浮萍在水里,玉米、小草在陆地上)②、请大家认真看一看,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浮萍只有一条细根,小草的根是直根,玉米的根是须根,小草和玉米都有庞大的根系)③、它们的根为什么会长成这样呢?(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浮萍生活在水中,根系退化,只有一根较细的根;小草和玉米生活在陆地上,它们的根既要起固定作用,又要负责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供物体生活,所以根系庞大。

)⑤、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大体可以知道根的形态结构与什么是相互关联,相适应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性)板书:根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⑥、学生齐读,ppt出示:植物根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互联系2、仙人掌、松树、香蕉树(4——5分钟)①、教师导语:刚才我们从浮萍、小草和玉米的根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练习。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关联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相互关联现象,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相互关联的概念介绍。

2. 生活中的相互关联现象案例分析。

3. 相互关联在环保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互动游戏,引导学生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

2. 新课导入:介绍相互关联的概念,解释相互关联的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相互关联现象,如生态系统、人际关系的相互影响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互关联在环保方面的应用,如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相互关联的重要性,并提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相互关联理念的建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小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相互关联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资源1. 互动游戏材料。

2. 案例分析资料。

3. 环保相关视频或图片资料。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发言。

2. 在案例分析环节,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3. 在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尊重他人的观点。

4.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互关联的概念。

5. 课后鼓励学生运用相互关联的理念,关注生活中的环保问题。

六、教学准备1. 准备互动游戏,确保游戏材料充足并易于操作。

2. 收集相关的案例分析资料,包括文字描述和图片等。

3. 准备环保相关的视频资料,确保视频清晰且内容相关。

4. 准备课后作业,内容要与课堂内容紧密相关,能够检验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探索来理解相互关联的概念。

2. 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生活案例让学生感受相互关联的实际情况。

小学科学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

小学科学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

小学科学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探索科学之美引言:科学是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它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活动之中。

然而,我们有多少次发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呢?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到一些科学现象背后的相互关联,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科学的奥秘。

一、课前导入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一些科学知识。

请同学们尽可能多地列举一些事物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联。

例如:阳光和光合作用,种子和植物生长等等。

二、学习活动1. 实验一:磁铁与铁屑实验目的:探究磁铁和铁屑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

实验步骤:1)准备一块小型磁铁和一些铁屑。

2)将磁铁放置在一块纸上,然后轻轻地撒下一些铁屑。

3)观察铁屑的行为,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原理:磁铁具有磁性,而铁屑是可以被磁铁吸引的物质。

当我们将铁屑靠近磁铁时,铁屑会被磁铁吸引,并且排列成一条或多条直线。

这是因为磁铁的磁力影响了铁屑的运动。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磁铁和铁屑之间的相互关联。

2. 实验二:水与气球实验目的:观察水与气球之间的相互关联。

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气球和一盆水。

2)将气球在水龙头下方充满水,然后将气球捏紧。

3)观察充满水的气球和没有水的气球的重量以及形状。

实验原理:气球是由橡胶等材料制成的,具有一定的弹性。

当我们将气球充满水后,气球内部充满了水分子,并且气球变得沉重。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水与气球之间的相互关联。

三、拓展学习1. 环保与生态系统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球上,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的行为和环境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关联?例如,我们乱扔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是怎样的?2. 动物和植物动物和植物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关联。

例如,许多动物依赖于植物来获取食物,而植物则依靠动物传播它们的花粉或种子。

请同学们尝试找出更多的动植物相互关联的例子。

3. 健康与营养我们的健康和饮食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关联。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3. 引导学生运用关联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概念讲解。

2. 实例分析:生活中的相互关联性现象。

3. 小组讨论:发现并描述事物之间的关联性。

4. 实践环节:运用关联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相互关联性概念及实例。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发现并描述事物之间的关联性。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关联性思维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相互关联性概念、实例及活动指导。

2. 活动材料:用于实践环节的道具或工具。

3. 小组讨论表格:用于记录学生讨论成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相互关联性概念。

2. 讲解:讲解相互关联性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相互关联性现象,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关联性。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并描述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5. 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关联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互关联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寻找生活中的相互关联性现象,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实践活动等。

2. 小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提出、合作态度等。

3. 实践作业:检查学生课后实践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相互关联性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或机构,实地了解相互关联性在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教科版科学六上4.6《原来是相关联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4.6《原来是相关联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4.6《原来是相关联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原来是相关联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许多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相互关联的。

通过观察和分析身边的事物,学生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发现身边事物的变化。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事物之间的联系认识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来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相关联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相关联现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验证事物之间的联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联的事物实例,如植物的生长、季节的变化等。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实例和引导学生观察。

3.准备纸张、画笔等工具,用于学生记录和绘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哪些因素是相互关联的?2.呈现(10分钟)展示其他相关联的事物实例,如季节的变化、天气的影响等。

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什么?3.操练(10分钟)分组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自己发现的相关联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纸张和画笔记录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并进行简要的阐述。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比鱼、蚯蚓和人的相同行为,整理前八课的学习,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互关联的
2,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见
教学重难点:
目标1
教学准备:
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图片,天鹅、白鹤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展示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图片
二、讨论松树、仙人掌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让学生比较松树、仙人掌的叶子有什么不同
师:松树、仙人掌的本来生长在什么地方
学生试着回答
让学生说说这三种植物的叶子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三、讨论天鹅、白鹤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1,师介绍这两种鸟
2,学生活动找出这两种鸟身体结构的不同,分析它们的身体构造与获取食物的关系,分析这两种鸟的迁徙习性与获取事物之间的'关系3,让学生思考:它们的数量减少可能同什么因素有关?
四、找相互关联的地方
1、让学生选择鱼、蚯蚓和人的一种行为,填在表格中,进行比较
2、让学生说一说人、鱼和蚯蚓感到危险时怎样作出反应
3、让学生说一说鱼和蚯蚓的哪些特点使它们能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生存
4、让学生思考:人、鱼和蚯蚓有各自的特点,让它们的生活环境
互换,它们还能生存吗?
5、师:现在能说出动植物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关联的地方吗?
学生试着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1)生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的形态结构。

(2)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是相互关联的。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2)根据生物的特殊形态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推测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2、教学难点:能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三、教学准备
具有特殊形态结构的多媒体课件,不同形状的纸鱼、水盆、水。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有没有用手捉过苍蝇,难吗?
2、猜一猜,植物能捉住苍蝇吗?老师这里就有也有一种植物“捕蝇草”,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捕苍蝇的。

(观看捕蝇草影片)
3、你们认为捕蝇草为什么能捉苍蝇?我们平时见到的草的叶子能捉苍蝇吗?(预设:叶子的形态结构比较特殊)
4、我们再来看一种动物“骆驼”,它也有与其它动物不同的特殊的形态结构(驼峰),它的驼峰有什么作用?(储水和营养)
5、是什么原因使得骆驼和捕蝇草有这些特殊的形态结构呢?想要知道原因,我们先从身边的植物的植物进行探索。

6、揭题并板书: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二)不同环境中的植物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种植物(PPT展示:浮萍、牛筋草、玉米),大家认识他们吗?
(1)这三种植物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浮萍在水里,玉米、牛筋草在陆地上)(2)这些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
(3)仔细观察这三种植物的根,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预设:浮萍的根少,小草与玉米的根多)
(4)它们的根为什么会不一样?(预设: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
植物生长需要水分,水生植物生活在水里,不用很多的根来吸收水分,所以根较少;而陆生植物的根既要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又要负责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供植物体生活,因此它们都有庞大的根。


(5)从同学们刚才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知道根的形态结构与什么是相互关联,相适应的?(预设:生活环境)
板书:根的形态结构相互关联生活环境
(6)猜猜,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有20-30米高的望天树的根是怎么
样的?
2、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几种植物(PPT展示:仙人掌、松树、香蕉树)
(1)哪些同学知道仙人掌、松树、香蕉树本来生长在什么地方?
(预设:仙人掌沙漠,松树山顶,香蕉树热带雨林)
教师补充讲述:A、仙人掌仙人掌原产热带荒漠地区,那里的气候缺水、酷热、干燥;
并PPT展示B、松树大多数都生于海拔较高的山地,耐贫瘠、干旱、寒冷。

C、香蕉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多。

(2)这些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光合作用和蒸发水分的作用)
(3)比较这三种植物的叶有什么不同?(预设:仙人掌的叶为刺状,松树的也为针形叶,香蕉树叶子宽大)
(4)它们的叶为什么会不一样?
(预设:A、仙人掌生活在缺水的沙漠,为了减少水分发的蒸发,叶子退化成刺状,茎绿色、肥厚多汁;
B、松树生活区域较为广泛,叶为针形,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持身体温度;
C、香蕉生活在水分充足的热带地区,树叶子宽大,更有利于蒸发体内水分,调节植物体的温度。


(5)从同学们刚才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知道叶的形态结构与什么是相互关联,相适应的?(预设:生活环境)
板书:叶的形态结构相互关联生活环境
(6)捕蝇草的叶的特殊形态结构也是与它生活的环境相关联的。

科学考察认为:捕蝇草生活在热带森林的植物丛中,光照不足,因而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不足,所以叶进化为可以闭合,有刺的特殊形态结构来捕食昆虫补充营养的不足。

3、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特殊形态结构?说说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形态结构?
4、植物的形态结构是与生活环境相互关联,相适应的。

板书:植物的形态结构相互关联生活环境
(三)不同环境中的动物
1、植物的形态结构是与生活环境相互关联的。

那么动物会怎么样呢?
2、金鱼和鸽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两种小动物(PPT展示金鱼和鸽子),它们的生活环境分别是怎么样的?(金鱼生活在水中,鸽子在空中飞行。


3、仔细观察鱼和鸽子的身体形态结构特征,想一想这些特征对它们有什么意义?完成作业本43页的活动记录好表格的填写。

可以同桌互相讨论完成。

(时间5分钟)
4、学生填写表格,汇报交流。

A、鱼的特征和作用:大嘴巴---水中吸食、鳃---呼吸、鳞和粘液---保护身体减少水的阻力、鳍---游泳、尾---掌握方向、测水线---测量水的流速、鳔---控制身体沉浮。

B、鸽的特征和作用:尖嘴---空中地上啄食、鼻---呼吸空气、羽毛翅膀---飞行、脚爪---地面树枝行走、尾--掌握方向、空心骨骼--减少飞行重量。

5、在上述同学们填写的鱼和鸽子的身体特征中,它们哪些是相同的?(尾巴、嘴巴等)哪些又是不同的?(鱼的鳃、鳍,鸽子的翅膀)为什么它们的身体特征会有不同?(为了适应环境)
6、小结及板书: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互关联生活环境
7、骆驼的驼峰也是为了适应环境而进化过来的,与它生活的环境是相互关联、相适应的:骆驼在沙漠中行走,经常几天没水喝,没有草吃。

当有食物时它们必须吃饱喝足,并把水和营养储存在驼峰之中,因此,骆驼可以在沙漠中不吃不喝二三个星期。

(四)它们与什么环境相关联
1、植物、动物的形态结构都与环境相适应,相互关联的。

其实整个生
物系统中的生物的形态结构都是与与环境相适应,相互关联的。

小结及板书:生物的形态结构相互关联生活环境
2、观察下面的动物爪子有什么特点?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这些动物的爪子形态结构为什么会不一样?提示: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中?(猫的脚有肉垫,在地上跑时发出的声音较小,不易被捕食对象发现;带钩的鸟爪,容易抓住树干,适宜生活在森林中,并有利于捕抓小动物;鸭的脚有蹼,可以用来划水,适宜生活在水中)
3、观察下面的植物种子有什么特点?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这些植物的种子的形态结构为什么会不一样?提示: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苍耳种子上有刺,在陆地上生活容易被动物携带传播种子;莲子有较硬的外壳,可在水中漂流;蒲公英种子上有毛,容易随风漂移,传播种子。


(五)课外延伸:
1、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的外形特征,想一想与什么样的环境有关联?
2、人为什么分为黄人种、黑人种、白人种,它们与什么环境条件有关?
五、板书设计
植物(叶、根…..)
生物的形态结构相互关联生活环境
相适应
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