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布达佩斯大饭店的隐喻意味完整版
浅析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
浅析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作者:寇艳艳来源:《文学教育》2016年第04期内容摘要:美国导演韦斯·安德森执导的《布达佩斯大饭店》荣获多项奥斯卡奖项,备受瞩目。
影片画面华丽绚烂,充满了童话色彩,故事情节发展与人物刻画,处处体现着幽默喜剧风格,然而主要人物古斯塔夫先生最终的结局却是悲情的。
整部影片彰显的文明火焰与人性光辉令人难以忘却,正如古斯塔夫先生所说,“在野蛮的屠宰场上,还是有些文明的微光存在,这就是人性”。
关键词:布达佩斯大饭店古斯塔夫喜剧悲伤人性若问获得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哪部电影最受人瞩目,那一定非美国导演韦斯·安德森的《布达佩斯大饭店》莫属。
从这部影片可以感受到其一直持续的“童话题材”风格,无论是星光熠熠的演员阵容,还是流光溢彩的精致画面,都能让人留恋再三。
该影片的大部分情节发生在一战后和二战前的欧洲。
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虚构的朱波罗卡国(Zubrowka),讲述了古斯塔夫先生(拉尔夫·费因斯饰演)作为布达佩斯大饭店的领航者,与最获其信任的年轻“门生”泽罗·穆斯塔法(托尼·雷沃罗利饰演)的历险之旅。
他们共同经历了战争、越狱、谋杀、夺产,其亦师亦友的情感令人动容。
《布达佩斯大饭店》更像是一种大杂烩,它包含了太多特点,如侦探、文艺、历史、文化等。
在安德森大师的执导下,一切都在轻松愉快的铺陈中展开,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有着强烈的人文主义核心、令人欲罢不能的影片。
简言之,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和一个很会讲故事的导演。
因而,本文将从故事所展现的幽默喜剧风格、悲情色彩与人性光辉等三个方面,浅析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重温这部经典之作。
一.幽默喜剧风格虽然不能单纯地把《布达佩斯大饭店》归类为喜剧片,然而从影片的画面、情节、人物与对话等方面,观影者都可以深切感受到其幽默喜剧风格。
故事的主要发生地,梦幻般瑰丽的大饭店,拥有哥特式建筑风格,建立在高大连绵的雪山之上,犹如一个与世隔绝的童话世界。
解读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
解读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布达佩斯大饭店》是我很喜欢的韦斯安德森导演在2014年的一部优秀力作,沿袭了他一贯的画面美学风格,对称构图、色彩鲜艳、人物个性鲜明,叙事幽默又讽刺,视觉效果美的如同梦境的成人童话却饱含深意让人回味无穷。
本作还运用了一种特别的剧情结构方式——四重空间讲述,层层铺陈递进丰富精美的俄罗斯套娃;单线传接依次揭开的剧情悬念仿佛万花筒般斑斓,虚实交替、梦境与现实接力、严肃与荒诞共存;笑中带泪的故事,像吞下一颗甜蜜又苦涩的糖果。
该片在业界好评如潮,也得到了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与最佳艺术指导奖,实至名归。
[1]先来谈谈photographic。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摄影多是固定镜头,通过演员横向或纵向移动走位来塑造情节性;在演员朝镜头纵向移动时多数会使用手持或轨道跟镜头来保持与演员的距离,使得演员的面部表演细节能一直被观众清楚接收。
以及运用了许多单个人物半身近景或正面全身镜头,且对话几乎没有过肩都是框正面,犹如人物专访般的录像感觉;有一些用到了50mm或85mm的镜头在拍摄普通人物的对白,也有一些使用了18-24mm的广角镜头通过夸张形变将演员的表情极致放大辅助呈现。
有趣的是一些场景上还充分利用了前景遮挡物营造出一种特别的“画框”。
整部电影充满异域气息及怀旧风情。
色彩明艳的画面如同水彩明信片,流畅多元的摄影机运动带给观众新鲜丰富的视角,传奇的人物和荒诞的表演所营造的真实“梦幻感”,韦斯安德森在影坛的辨识度。
摄影机在电影中变得十分主观,极速摇移,动势强烈,每一个镜头的静动都配合跟随着演员的动静。
[2]然后我们再聊聊narrative。
故事紧凑,包含谋杀、越狱和其他反传统现实的现实元素。
这个多人物四块结构层层叙述的故事里,安德森用了一种像讲述童话故事或一则趣谈一样的方式,通过幽默风趣的台词和无厘头事件,却剥茧出一个残酷无情的现实;模仿了一种古典中世纪的欧洲环境,运用嵌套式多视角切入同一条故事主线。
布达佩斯大饭店 影评
布达佩斯大饭店影评
《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一部令人眼前一亮的电影,它融合了幽默、温情和奇幻
元素,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魔力的世界中。
首先,影片的视觉效果令人惊叹。
导演韦斯·安德森以其独特的摄影风格和精
美的布景设计,将观众带入了20世纪30年代欧洲的奢华和浪漫之中。
每一个场景都如同一幅精美的油画,色彩鲜艳,构图精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场视觉盛宴之中。
其次,影片的剧情充满了惊喜和趣味。
故事发生在一家豪华的东欧饭店,讲述
了一位年轻的门童和一位老绅士的不解之缘,以及饭店发生的一系列离奇事件。
影片中的角色性格各异,行为荒诞可笑,却又充满人情味,让人捧腹大笑之余,也不禁感叹生活的荒诞和无常。
最后,影片所传达的情感也是其最大的共鸣点。
在影片中,友情、爱情、忠诚
和勇气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和温暖。
即使在世界充满黑暗和混乱的时候,人们仍然能够相互扶持,相互关爱,这种情感让观众感到温暖和鼓舞。
总的来说,《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一部充满了幽默和温情的电影,它不仅在视
觉上给人以享受,更在情感上触动了观众的心弦。
这部电影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是一部不容错过的佳作。
《布达佩斯大饭店》电影中的人情世故
《布达佩斯大饭店》电影中的人情世故宅在家里将近一个月了,疫情的影响在慢慢减弱。
百无聊赖的时候,看了一部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
最初是被网上的评论吸引来的,“场景无比华美,故事却比砒霜还毒”。
看完后,让我感慨的不止场景和故事,还有这里面揭露的的人性,歌颂的机智勇敢的主人公形象,蕴含的深刻哲理。
让人受益匪浅。
一. 美到没朋友的剧情和场景在远近闻名、宾客络绎不绝的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礼宾员古斯塔夫先生和他的年轻门生经历了不少声色犬马,其中不乏无价名画的失窃、名门王族望族的财产纷争等荒谬轶事;不仅如此,他还跟这家豪华酒店一齐见证了欧洲半个世纪间的战火硝烟,沧海桑田……《布达佩斯大饭店》具有独特的美学风格,粉嫩亦或清冷的色彩构成、精致迷你的布景和对摄影光线的控制,令人赏心悦目。
流光溢彩的精致画面,如坐过山车般呼啸生风的节奏,夸张的肢体语言,竟然有向“摩登时代”致敬的意味。
这是完美主义、强迫症患者的盛宴,几乎所有场景都是对称的~镜头中的物件,一个草堆,一片树林,或是斑驳的墙面都得到过精心修饰,远景时主要人物永远在镜头的最中央。
这不像电影,而像所有艺术构图照片的集合体。
少女般的粉色和清新爽朗的蓝色代表着性别平等的寓意,这两种冰激凌色系都是低饱和度柔和的颜色,散发着浓浓的清新味道,满满都是青春少女心。
这两种颜色在2023年的这部电影中有了充分的运用,而在15年底,享誉世界的色彩权威Pantone发布了“Color of the Year”2023流行色,分别是静谧蓝和粉晶色。
可见这部电影的美学高度已经走在了时尚的最前端,甚至开始引领时尚。
二.传统文明的象征者,古斯塔夫先生古斯塔夫先生喜欢读诗写诗,着装也井井有条。
但待人接物,却一言难尽。
他对孤独的富豪遗孀充满友善的关怀,对门童泽罗也没有傲慢的架子,对阿加莎和管家也信任赞美。
对身边人百般信赖,而他们也没有让他失望。
这让他最终可以逃离被富人家族杀死的命运。
同时,他肤浅,虚荣,饥渴,和所有合得来的女性朋友都上床睡觉。
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美学意蕴探析
2019,36(01):38-42.
3 影片展现的文化礼仪美学
心设计,这种对称美感的极致使用贯穿整部影片的始终, 郁沉静,或纯洁神圣,无一不传达着导演安德森的创作情
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实际上对称构图大量出现,极 感,观众的情感也随着基调色的变换产生不同的心理认
易使画面出现死板枯燥等问题,而该影片能做到画面对 知。影片的各个场景采用了大量的古典主义对称构图,
称工整却不单调,可归因于以下四点:光影的设置、镜头 与浓烈的色彩相得益彰,具有极大的美学价值,值得我们
既消解了画面的死板对称,又保持了画面的平衡美感。
艺术科技,2017(8):124-125.
此外,影片根据故事内容年代的时空隔断,采用了与 [4]… 吕维洪 . 冒险电影“三大件”:结构、格调与精神[J].
时代相对应的画幅比例与拍摄手法,60 年代使用16∶9 宽
电影文学,2020(12):51-54.
性的越狱。越狱成功后,逃亡路上亦采用此种明度较高 准则处事,到被诬陷入狱后,“零”初次探监时,他满脸
的蓝灰色调,甚至在古斯塔夫与“零”在电话亭中向各 乌青地说:“当你身处这样一个地方时,必须无所畏惧,从
处酒店经理寻求帮助时,也运用均等面积的冷暖色块碰 第一天就开始证明自己,赢得他们的尊重”,再到越狱逃
的调度、影片人物的动作、画面物体的穿插放置。在推人 细细品味和深入学习探究。同时,该影片不仅艺术表现
物近景的正面对称构图时,影片多从侧面打光,人脸上出 力极强,也唱响了欧洲传统思想衰亡的挽歌,能引起观众
现明显的受光面与背光面,面部情感表达也体现得更有 的共鸣与深思,鼓励其追寻人性之美、文化之美。
层次美感。从 15 分 20 秒开始,镜头从全景拉至近景,紧接
试析《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空间隐喻
试析《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空间隐喻作者:李薇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07期摘要: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最早出现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而现如今不仅是文学著作上的常用手法,在现代电影中也是常用的修辞方法,也是电影语言中的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在视觉上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在表达上也能更深刻的展现。
在安德森导演的《布达佩斯大饭店》,无论从色彩还是从构图上,都给人一定的启示,特别是在电影中的空间隐喻上有着独到的地方。
电影空间为安德森赋予了深刻的含义,空间不只是电影的场景背景与环境,更具有了隐喻性,线索性,反映了人物的关系与剧情的发展。
本文剖析从主题、色彩、构图与人物心理的角度分析《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空间隐喻,从而探究空间隐喻与电影的关系。
关键词:布达佩斯大饭店;空间;隐喻绪论空间隐喻是隐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电影中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通常会利用空间作为电影的感染形式,空间不再是故事发牛的背景,更是电影中的故事剧情发牛的铺垫与电影中人物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反映。
在解读一部电影时,空间场景的搭配与营造也成为重要的解读因素。
《布达佩斯大饭店》是美国电影颁奖季最受人瞩日的作品,影片讲述了战挣时期一个欧洲著名大饭店看门人的传奇,以及他和一个后来成为他最信任门牛之间友谊的故事。
l 《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空间隐喻与电影主题的关系影片中的不同人物出丁对财富的占有、对欲望的追逐、对自由的渴望、对友谊的忠诚和对爱情的执着,剧中人不停穿梭丁各种各样的空间中,即使静止的画面也会指向那些连接不同空间的门、窗、廊、楼梯,甚至是绘画这种独特的空间。
影片在叙事方式上具有较强后现代的气息,导演安德森诙谐地带领观众从这个时空转向下一个时空。
安德森在《布达佩斯大饭店》中他除了表达出欧洲人在传统与现代交叠时期内心中的痛苦与不安、孤独与无奈,还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把这种感受表现为一个个精彩绝伦的空间隐喻。
在我看来,《布达佩斯大饭店》就是一首用空空间写成的献给旧时代的诗,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曼德蛋糕的盒子就是各种空空间隐喻的最高象征,象征着人牛中无法回避的进入与走出、限制与白南、背叛与爱情。
布达佩斯大饭店影评
布达佩斯大饭店影评简介《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一部于2014年上映的美国电影,由著名导演韦斯·安德森执导,具有浓郁古典风格的电影作品。
影片以一个虚构的国家“泽布鲁斯卡”为背景,在讲述饭店的故事的同时也展示了泽布鲁斯卡社会的沉浸式画面。
本文将对该影片进行分析和评价。
布达佩斯大饭店布达佩斯大饭店剧情概述《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泽布鲁斯卡,主要围绕着一间豪华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展开。
主人公约瑟夫是饭店的男服务员,他在饭店中结识了富豪韦斯顿和他的继承人,两人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离奇的事件。
同时,影片也通过一个当代作家的视角,以回忆的形式来叙述这段故事。
影片特色《布达佩斯大饭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归功于其独特的古典风格和精致的艺术表现。
以下是影片的几个特色:古典风格韦斯·安德森以其执导的多部电影而闻名,而《布达佩斯大饭店》则是古典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影片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和复古的色彩,再加上宏大的场景和服装设计,使整个影片犹如一幅活生生的画作。
精美布景影片中的布达佩斯大饭店被精心设计,每个场景都充满了细节和纹理。
无论是华丽的大堂、宏伟的客房还是精致的餐厅,都让人目不暇接。
这些精美的布景不仅展示了泽布鲁斯卡社会的繁荣,也为故事情节增添了层次感和视觉享受。
奇幻的故事情节《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故事情节充满了奇幻和离奇的元素。
从约瑟夫与韦斯顿的相识,到两人以及其他各具特色的角色一起经历的各种冒险和挑战,影片始终让观众处于一个扭曲的现实和梦幻之间。
这种离奇的故事情节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观影体验,同时也让影片不拘一格地突破传统格局。
出色的演员阵容《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演员阵容中既包括了常与韦斯·安德森合作的演员,也有一些新人加入。
主演拉尔夫·费因斯、托尼·雷夫洛利和杰夫·戴维斯等人的出色表演将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有趣。
布达佩斯大饭店怀旧与浪漫的情调
布达佩斯大饭店怀旧与浪漫的情调布达佩斯大饭店是匈牙利布达佩斯市的一家历史悠久且备受赞誉的酒店。
它以其怀旧与浪漫的情调而闻名,吸引了许多追求独特体验的游客。
本文将深入探讨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历史背景、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它带来的浪漫与怀旧的情调。
一、历史背景布达佩斯大饭店建于19世纪末,当时匈牙利正处于繁荣时期。
饭店的建立旨在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贵宾和游客提供一个奢华而舒适的住宿场所。
通过打造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服务理念,布达佩斯大饭店很快成为当地的地标之一。
二、独特的建筑风格布达佩斯大饭店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将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元素融入其中。
该建筑采用了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和巴洛克风格的元素,呈现出华丽的外观和精美的细节。
饭店内部装饰豪华,大堂、餐厅和客房都展现了摩登主义与古典风格的完美结合。
三、怀旧的情调布达佩斯大饭店给人一种怀旧的情调,仿佛将人带回到了过去的辉煌岁月。
庭院中的花园和古老的大理石楼梯廊道流露出一种优雅而宁静的氛围。
在这里,您可以尽情享受闲适的时光,沉浸在过去的美好回忆中。
四、浪漫的氛围布达佩斯大饭店营造出浪漫的氛围,吸引了许多新婚夫妇和情侣。
独特的装饰风格、精心布置的客房和品质一流的服务,让每一对情侣都能在这里体验到浪漫与温馨。
饭店提供的豪华温泉浴场更为浪漫的氛围锦上添花,让客人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增添了一丝浪漫的情调。
五、活动与娱乐除了舒适的住宿环境,布达佩斯大饭店还提供各种活动和娱乐,使您的旅程更加丰富多彩。
饭店内设有顶级餐厅和酒吧,供应各种美食和饮品,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
此外,您还可以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交响乐音乐会或传统舞蹈表演,亲身感受匈牙利的文化魅力。
结语:布达佩斯大饭店以其怀旧与浪漫的情调吸引了众多游客。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浓厚的历史氛围以及提供的优质服务,使每位客人都能在此感受到不同寻常的体验。
如果您渴望一段怀旧与浪漫的旅程,布达佩斯大饭店将是您的理想选择。
不妨在下一次旅行中,来此营造浪漫回忆,享受怀旧的情调吧!。
《布达佩斯大饭店》影评解说文案_《布达佩斯大饭店》:我们和一个世纪前比,失去了什么?
《布达佩斯大饭店》解说文案_《布达佩斯大饭店》:我们和一个世纪前比,失去了什么?.德国| 美国冒险/喜剧/犯罪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于2014年上映,由韦斯·安德森导演,雨果·吉尼斯韦斯·安德森编剧,影片讲述了《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欧洲,影片围绕着一位带着传奇般色彩的酒店礼宾员和他的年轻门生展开。
在远近闻名、宾客络绎不绝的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礼宾员古斯塔夫先生经历了不少声色犬马,其中不乏无价名画的失窃、名门王族望族的财产纷争等荒谬轶事;不仅如此,他还跟这家豪华酒店一齐见证了欧洲半个世纪间的战火硝烟,沧海桑田……。
回忆过去的年代,总觉得过去像一首诗。
人们擦身而过点头致意,或是一起漫步放歌。
没有钢筋水泥,没有令人窒息的生活节奏,没有眼角眉梢的漠不关心。
所以每次看到战争中的牺牲,总是觉得胸口被打了一记闷拳:他们希望用生命换取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而我们正处于他们所永远到达不了的未来。
但是,经由战争所塑造的未来,真的值得他们用生命来换吗?我们真的活得比他们更有尊严更自由吗?在《布达佩斯大饭店》中,葛斯塔夫说,你看,在野蛮的屠宰场上,仍然有些文明的微光存在,就是人性。
同样又是一记闷拳。
尽管是战时,诺顿所饰演的军官尚且在自己有限的能力范围内,礼遇故交葛斯塔夫。
而如今,在更急功近利的生活面前,我们都失去了优雅,因欲望、野心而面目狰狞。
似乎随着葛斯塔夫被另一帮更野蛮的士兵枪杀,那一缕微光也随之熄灭。
这是一部带我们回到优雅年代的电影。
影评的色调是冰淇淋色的,有梦的味道,各章节的小标题,就像老式无声片中,隔一阵子打出的全屏字幕,配着冰淇淋色调,有些摩登的复古感,画幅的不断变化,悄悄提示着我们那些年代的优雅与宁静,已经随着这画面的长宽比变形。
这电影,让人笑着笑着长叹一口气。
一位富有的老妇人被自己的儿子谋杀了,而与老妇人相好的饭店经理。
《布达佩斯大饭店》影评
《布达佩斯大饭店》影评《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一部令人陶醉的电影,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制作让我深深地被吸引。
这部电影由伍迪·艾伦执导,以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年轻的酒店小伙子受雇于一家豪华饭店,并与一位贵族女士展开了一段令人难忘的爱情故事。
首先,我要赞扬电影的制作团队对细节的关注。
从服装到布景,每个场景都充满了浓厚的复古风格。
这种精心设计的布景使观众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时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浪漫和优雅。
特别是饭店内部的设计,每个房间都充满了细节和精致的装饰,让人沉浸其中。
其次,电影中的角色塑造也非常出色。
拉尔夫·费因斯饰演的饭店负责人古斯塔夫·希尔非常迷人和风趣,他的表演令人难以忘怀。
他的个性充满了魅力和幽默,同时也有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与之相对的是托尼·雷沃罗利饰演的年轻小伙子,他通过与古斯塔夫的互动逐渐成长,并在爱情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影片中的爱情线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之一。
古斯塔夫和贵族女士之间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激情和戏剧性。
他们的爱情跨越了社会阶层的差距,充满了挑战和冒险。
这段爱情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思考了爱情的真谛和社会的束缚。
此外,电影中的幽默元素也非常出色。
伍迪·艾伦一贯的幽默风格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他通过对话和情节的安排,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既搞笑又温暖的世界。
笑声此起彼伏,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得到了一种轻松和愉悦的感觉。
总的来说,《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一部兼具艺术性和娱乐性的佳作。
它通过精致的制作和出色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一种独特的感受和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对人性、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我强烈推荐观众们去欣赏这部电影,相信你们也会被它所打动。
布达佩斯大饭店解析
布达佩斯大饭店解析
《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一部1974年的电影,由美国著名导演梅尔·吉布森执导,根据102年前奥地利作家维克多·福斯特的同名小
说改编而成,讲述了在布达佩斯大饭店里几个互相缠绕着的古老故事,以及一位政府官员及其裁缝老师如何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故事。
电影
精致入神,同时突出了主要人物的复杂心理状态。
它以插图画风精美,以飘雨下湖边的山顶景观而宣示出童话般的事件。
福斯特式的梦境贯
穿于电影整个过程,使观众对虚幻的世界由淡淡的叹息到剧烈的震撼。
影评布达佩斯大饭店(最终五篇)
影评布达佩斯大饭店(最终五篇)第一篇:影评布达佩斯大饭店《布达佩斯大饭店》影评导演韦斯·安德森(WesAnderson)在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最后感谢了茨威格,这部童话般的电影没有明确使用茨威格任何一部作品,却像被茨威格灵魂附体:回忆嵌套回忆的设计来自《象棋的故事》,奢华优雅的大饭店背景来自《邮局姑娘》和《一个女人生命中的二十四小时》,费因斯扮演的古斯塔夫和裘德·洛扮演的作家都直接指向茨威格本人。
而整部电影里混杂的忧伤、乡愁与微弱却坚持不肯熄灭的理想主义,当然来自茨威格最后的一本书:《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图注: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海报)《昨日的世界》写于1939年至1940年,在那两年中,茨威格失去奥地利国籍,先去英国,再到美国,最后经纽约抵达巴西。
他喜欢巴西,觉得欧洲虽然沦亡,但欧洲文明所创造的一切能够在南美以其他新的形式得到延续,“我在南方的十字星座下又重新开始有了希望和信仰”。
在这本书的开篇,茨威格用他惯有的优美文字说:“纵使我们今天怀着惘然若失、一筹莫展的心情,像半个瞎子似的在恐怖的深渊中摸索,但我依然从这深渊里不断仰望曾经照耀过我童年的昔日星辰,并且用从父辈们继承下来的信念安慰自己:我们所遇到的这种倒退有朝一日终将成为仅仅是永远前进的节奏中的一种间歇。
” 作家的乐观主义有时候是一种谎言,试图欺骗自己,但最终还是走向失败。
文字创造泡沫,生活却戳穿它,在给朋友写的信中,茨威格坦承“出于绝望,我正在写自己一生的历史”,1942年2月22日,他和第二任妻子服毒自杀,没有看到这个世界从倒退再次恢复前进的那一天。
茨威格用这样激烈的方式与自己曾经眷恋的一切告别,但与其他犹太人相比,很难说他经历过什么真正的苦难:他出生于巨富之家,一直沉浸在文学和艺术的志趣之中,连拉丁文语法书的封皮里,都夹上里尔克的诗。
17岁就出版了第一部诗集,26岁成为德语世界最重要的岛屿出版社的固定作者。
《布达佩斯大饭店》影评解说文案_韦斯安德森的昨日世界——《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甜蜜与哀愁
《布达佩斯大饭店》解说文案_韦斯安德森的昨日世界——《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甜蜜与哀愁.德国| 美国冒险/喜剧/犯罪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于2014年上映,由韦斯·安德森导演,雨果·吉尼斯韦斯·安德森编剧,影片讲述了《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欧洲,影片围绕着一位带着传奇般色彩的酒店礼宾员和他的年轻门生展开。
在远近闻名、宾客络绎不绝的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礼宾员古斯塔夫先生经历了不少声色犬马,其中不乏无价名画的失窃、名门王族望族的财产纷争等荒谬轶事;不仅如此,他还跟这家豪华酒店一齐见证了欧洲半个世纪间的战火硝烟,沧海桑田……。
1942年2月22日,茨威格目睹了一个被战争、屠杀、种族灭绝践踏得满目疮痍的欧洲大陆后,在对昨日世界璀璨文明的怀恋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结尾,在褪去了颜色的黑白画面中,古斯塔沃先生在野蛮与暴力丛生的土地上,用他优雅、迷人的生命最后一次维护了微弱的文明之光。
这部色彩浓郁欲滴、充满戏谑幽默的喜剧最终以悲伤的黑白影像收尾。
结尾色彩的转换瞬间透出的忧郁与伤感将人突然拽入整部影片彰显的文明火焰与人性光辉之中。
那座屹立于雪山之中的布达佩斯大饭店成为一个逝去了的美好时代的象征,成为人类文明永远的栖息地,哪怕门柱斑驳、砖瓦凋敝,也如一曲恢弘的交响,纵然谢幕,也会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伟大的影片往往是对一个时代精神与格调的诠释。
正如茨威格在《昨日世界》的序言中所说:“我之所以让自己站到前边,只是作为一个幻灯报告的解说员;是时代提供了画面,我无非是为这些画面作些解释,因此我所讲述的根本不是我的遭遇,而是我们当时整整一代人的遭遇。
”杰出的导演是不安于仅仅提供欢笑与悲伤的,他们会通过精心设计的画面与故事为我们展示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影评 - 布达佩斯大饭店
影评 - 布达佩斯大饭店
《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一部由导演韦斯·安德森执导的电影,它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情节而闻名。
影片讲述了一位年轻的饭店门童在二战后的欧洲,与一位老饭店经理之间的友谊故事。
首先,这部电影的视觉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韦斯·安德森擅长运用对称构图和明亮的色彩,营造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幻想的世界。
每个场景都充满了细节和精致的设计,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饭店之中。
其次,影片的故事情节也十分吸引人。
影片将战后欧洲的历史与一段温馨的友谊故事相结合,让人在欣赏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情感上的共鸣。
主人公与老饭店经理之间的关系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同时也反映了战后时期人们对友谊和人性的渴望。
最后,影片的表演也是一大亮点。
由拉尔夫·费因斯和托尼·雷沃利等一众实力派演员主演,他们的精湛表演为影片增添了许多色彩。
尤其是拉尔夫·费因斯饰演的老饭店经理,他所展现出的幽默和温暖让人印象深刻。
总的来说,《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一部视觉和情感上都令人满意的电
影。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共鸣点,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得到了愉悦和思考。
我强烈推荐这部电影,希望更多的观众能够欣赏到它的魅力。
皮相还是救赎——以《布达佩斯大饭店》为例浅析电影的形式意味
摘要:形式感既是电影艺术的发展根基,也是使其不断更迭超越的重要推动力,情绪的渲染与客观物象的表现力全部依托于万变的形式而得以呈现。
韦斯·安德森作为兼具商业性与风格化的好莱坞作者导演,将独立精神的美学风格同旧时尚的形式感进行完美捏合,并赢得观众的广泛认同。
《布达佩斯大饭店》也正是其风格形式的巅峰之作。
观众不单是为花哨的噱头买单,也能从中找寻安然入梦的慰藉。
追踪溯源,电影艺术的形式之道所承载的正是寓于作者、作品、观者之中共生的心之救赎。
关键词:电影形式感;《布达佩斯大饭店》;先锋派电影运动作为受制于欲求的高级个体,人在追求美的无尽道路上,总能在或荆棘或平坦的岔口与众多艺术形式不期而遇。
以至“形式”成为司空见惯的必经,而非苛求偏执的目的地。
艺术的形式在不同门类间可谓大相径庭,如若将“声、光、色”视为一部影片的构成要素,那这也必是“第七艺术”的形式之基。
纵览斑斓浩瀚的电影史中,观者又总能走入形式美布设的罗网,被之俘获。
一、情怀的执拗马赛尔·马尔丹将电影视作语言,他敌视那些没有丝毫美感的作品,认为“这些影片缺乏的,就是人称为‘灵魂’或‘吸引力’,被我命名为‘存在’的东西。
”这里的“存在”,既可理解为人云亦云的艺术性,更可指向切实地表意形式。
形式是电影击溃观者心理防线的必要手段,“手段”一词虽带有些许的狡猾,但却是这伟大戏法的关键道具。
韦斯·安德森是这个时代的大魔术师,在他的作品中,贯穿着一种昭然若揭的优秀品格,那是对旧时代的迷恋与高度风格化调和的产物——一场难以名状的梦。
《布达佩斯大饭店》是韦斯·安德森于2014年的导演作品,获得第87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服装设计、原创配乐等大奖。
影片的叙事结构是将四层时空相叠套,通过无名作家与饭店主人穆斯塔法于席间的一番交谈,呈现出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前世今生。
故事主线游走于前主人古斯塔沃与D夫人遗嘱间的波折,伴随着厄运的袭来,既有主仆间感情的升华也有一个时代消亡的悄然而至。
《布达佩斯大饭店》 ——对于欧洲文化传统的象征与思索
50外国电影评论Forein Film Review《布达佩斯大饭店》是韦斯·安德森的一部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集成了许多现代大片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文艺、喜剧、冒险、历史、悬疑、剧情,这些一个都不少,而欲一言以蔽之,则最接近的答案可能是史诗巨片。
事实上,从影片的内涵来看,其形诸于影像的内容,与画面之外的意蕴其实早已经突破了任何有形的既有形式。
《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一部以影像文本追随茨威格文本影像的杰出作品,这是一部重新为欧罗巴寻找精神的家园之旅的伟大作品,布达佩斯大饭店既象征了欧洲的贵族与贵族的欧洲,亦象征了整个欧陆的文化传统,移动长镜的史诗展现,暖色调的艳丽背景的充盈,以及极致装饰装潢的辉耀都将这种象征的意象烘托得如梦如幻。
一、 欧洲的文化传统意蕴(一)虚拟的饭店与真实的象征按影片中的说法,故事发生在前朱波罗卡(zubrowka)共和国,显然这是一个虚拟的国度,布达佩斯大饭店同样也是一个虚拟的酒店,从本片取材的原著作者斯蒂芬·茨威格的创作背景来看,虚拟的饭店其实具有着真实的象征,布达佩斯大饭店这一虚拟的酒店其实就是欧洲文化传统的象征,而茨威格本人也正是欧洲文化传统的捍卫者,《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影片则是制作者以特殊的方式对于原著作者的深切缅怀与礼赞,因此,才会以旧卢茨公墓献祭的方式作为影片的开场,随着献祭女孩手中那部正面为《布达佩斯大饭店》字样的著作的翻转,著作的背面出现了雕塑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随之由静态照片切换至真实场景,讲述的叙事方式就此展开,这也为影片打上了象征色彩的烙印,从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近景来看,该饭店亦是欧洲文化传统中的中规中矩的哥特式建筑。
(二)浓郁文化与传统的风情虽然本片的取景地并非茨威格的故乡,但是,众所周知的是这部《布达佩斯大饭店》实际上就是以茨威格的家乡奥地利为背景展开的,影片的背景构建起了第一重象征意义,二战之前的奥地利素有小巴黎之称,不仅是欧洲文化传统的中心地带,而且亦是欧洲的思想与精神的摇篮,不幸的是,二战时期,奥地利亦是法西斯排犹杀犹之地,《布达佩斯大饭店》所象征的正是1918年至1938这一时段的奥地利往事。
《布达佩斯大饭店》影评解说文案_《布达佩斯大饭店》:充满浪漫主义怀旧气息的悲喜剧
《布达佩斯大饭店》解说文案_《布达佩斯大饭店》:充满浪漫主义怀旧气息的悲喜剧.德国| 美国冒险/喜剧/犯罪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于2014年上映,由韦斯·安德森导演,雨果·吉尼斯韦斯·安德森编剧,影片讲述了《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欧洲,影片围绕着一位带着传奇般色彩的酒店礼宾员和他的年轻门生展开。
在远近闻名、宾客络绎不绝的布达佩斯大饭店里,礼宾员古斯塔夫先生经历了不少声色犬马,其中不乏无价名画的失窃、名门王族望族的财产纷争等荒谬轶事;不仅如此,他还跟这家豪华酒店一齐见证了欧洲半个世纪间的战火硝烟,沧海桑田……。
故事开始于一位年轻的女性手持着无名作家所著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在他的墓前开始阅读。
书背后的作者照片将时间退回到了1985年,老年的作家就好像在对着屏幕前的我们开始讲述他年轻时听到的故事,也就是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故事,随着老人沉稳而富有磁性的嗓音,时间又一次跳跃,回到了1968年,画面一下子从蒙着梦幻色彩看起来光鲜亮丽的大饭店变成了漫山黄叶衬托的不断破败而陈旧的大饭店,老旧褪色的墙壁和一片凄黄的景色衬出了一丝凄凉,一丝颓废。
年轻的作家遇到了一位看起来身材矮小,面庞的每一寸都充满带着因岁月风化而褶皱却又充满智慧的肌肤,却又流露着显而易见的忧伤的老人。
之后得知这个老人就是这所大饭店的现拥有者,零·穆斯塔法先生,有意思的是这个名字中的“0”是影片真正故事中留下的关键。
穆斯塔法先生在晚餐时向年轻的作家讲述了那个属于这所饭店的黄金年代的故事,他作为故事中的重要角色,哦,那是当他还是一个在这家大饭店当小门童的时候,带出了那个重要的人物,饭店最著名的一位门房经理——优雅苛刻的古斯塔夫先生,时间随之也回到了1932年,一切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之后就开始讲述了穆斯塔法先生,也就是“0”(我不觉得这个名字是随意起的,尽管在古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布达佩斯大饭店的隐喻意味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浅析《布达佩斯大饭店》的隐喻意味摘要:作为美国主流体制中的独立电影导演,韦斯?安德森几乎参与到自己电影作品摄制的各个层面,而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几乎涵盖了其所有鲜明的创作个性,虽然在视听艺术上延续了以往的“形式主义”,但在叙事层面上却打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将欧洲古老的历史、文化、艺术、美学等融入在具有好莱坞娱乐精神的喜剧情节之下,这种具有浓厚隐喻意味的叙事方式使得这部影片极具个人特色。
关键词:布达佩斯大饭店;韦斯?安德森;隐喻中图分类号:J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5-0109-02怪才导演韦斯?安德森对历史、文学、美术、音乐都颇有钻研,在《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导演将其“作者导演”的身份展示的美妙绝伦。
2015年由其自编自导的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获得了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最佳艺术指导,同时安德森也因为本片获得了最佳导演提名的殊荣。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故事创作以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昨日的世界》为蓝本,力求再现茨威格笔下欧洲传统文明的衰亡史,通过讲述上个世纪欧洲的一家大饭店的主管和门童的传奇经历,映射出欧洲将近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
导演将对于欧洲传统文明多层次的展示和阐释隐藏于极具戏剧性的情节之下,将静心安排的隐喻隐藏在碎片化的故事叙述当中,颇具美学风格。
作为一种修辞手段,隐喻最早出现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而现在隐喻不仅是文学着作里的常用手法,也是现代电影中最常用到的表现手段,这种独特的表现技巧使得影片整体在视觉感官上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在影片主题的展现上也更加深刻。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多层次隐喻为本片赋予了深刻的含义,在这里,空间、器物等不只是电影的场景背景与道具,更具有了隐喻性、线索性,反映了人物的关系与剧情的发展。
一、空间隐喻空间隐喻是隐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电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通常会利用空间作为电影的感染形式,空间不再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电影中的故事剧情发生的铺垫与电影中人物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反映[1]。
在对一部电影进行解读和分析时我们会发现,场景空间的布局和设计其实是对影片主题的一种再创造,在影片各个元素的构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不同人物出于对不同欲望的追求,反复穿梭在各式各样的空间中。
电影的主人公古斯塔夫和其门童零穿梭于饭店大厅,为四面八方而来的客人服务;德米特里派来的杀手乔普林骑着摩托车不停地穿梭在城市之中,为追名逐利、寻找名画奔波;古斯塔夫与零在遭到乔普林的追杀时,皑皑白雪中夹杂着几支干枯的枝丫,三人在白茫茫一片大地中奔驰,这种大与小的视觉冲击力极为震撼。
在韦斯?安德森眼中,即使静止的画面也会因为连接着不同的空间而显得别出心裁。
不得不说,安德森的对称式构图极富盛名的,《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酒店大门、楼梯、火车、监狱等建筑的设计都遵循了对称式构图原则。
古斯塔夫越狱的桥段是影片中最为激动人心的一段,带有节奏感的音乐伴随着这种本该是及其冒险的动作反而有点喜剧色彩。
古斯塔夫和狱友从监狱里逃出来,在不同的房间中来回穿梭,一个空间到下一个空间,像通往未知的世界一样。
逃狱过程中一行人忽然遇到狱警这段戏设计的也极具戏剧性,导演把出后安排在一个可以随时移动的地板上,然而更加荒诞的是,只要掀开这块地板,逃狱者俯视的角度正好就可以看到下面的狱警。
正在围成一圈打麻将的狱警与这群逃狱者四目相对,面面相觑,一个“回”字形的构图恰到好处的把这种戏剧性完美的呈现给观众。
安德森在这里再现了《肖申克的救赎》中越狱的桥段,其实这种曲折的越狱过程,也正是古斯塔夫娜胗到出狱,从限制到解放的象征,同时也形象生动表达出那个时期的欧洲人在传统与现代交叠过程中的彷徨、无奈与不安。
二、器物隐喻器物,本是来源于现实之中,是戏剧赋予了它们独特的魅力,在不同的电影中,导演安排的各种器物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它们有时作为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时可以作为点缀深化影片主题,但其实不管哪种器物,都是作为一种特殊的造型在影片中显现出来,在这里器物抛开了固有的实用功能,而是潜移默化中添加了一种审美和美学价值。
在《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故事叙述中,贯穿整体的是导演安排的名画《苹果少年》遗失案,而这副所谓的名画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本片一个重要的器物。
这幅画是欧洲贵族D夫人的遗产,古斯塔夫凭借自己无微不至的服务赢得了D夫人的信赖和倾慕,并得到了这副名画的继承权。
而在这个关键时刻,D夫人的儿子却对这副名画的继承权产生了疑问,在这个只关心财富,贪婪至极的人看来,《苹果少年》的继承权无论如何都应该属于他,于是为了拿到这幅画,他架空法律,为了得到财产不惜对律师行刺,谋杀证人。
古斯塔夫曾在过境列车上对零说,我要抱着这幅画死掉,因为我跟苹果男孩很像。
其实这不是古斯塔夫随口说的玩笑话,而是导演隐晦安排的故事前奏,就连古斯塔夫驻足在《苹果男孩》面前的发式和着装都与“苹果男孩”有几分相似。
但是转念之间他又改口说:“我打算卖掉这幅画。
”这种即便拥有财富但却会因为巨额财富而感到心惊胆战,把当时欧洲人处于传统与现代更迭时期的忧心忡忡变现的尤为精彩。
无疑,韦斯?安德森是一个对影片细节极度在意的“怪胎”导演,然而正是这些精致的细节、精心的器物设计和安排才给《布达佩斯大饭店》带来了更加不凡的魅力。
三、文化隐喻1.对茨威格人格与信仰的致敬。
由于《布达佩斯大饭店》是以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昨日的世界》为故事蓝本,所以在影片结尾,韦斯安德森专门安排了一个单独的字幕画面向其表示感谢和致敬。
在柏林电影节的首映仪式上,导演韦斯安德森更是戏称“这部电影基本上就是在剽窃原着”[2]。
1881年,茨威格出生于一个阔绰的犹太人家庭,他的父母亲都属于奥地利上层社会阶层的人群,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衣食无忧,生活富裕,并且受到了教育、文化、艺术上的熏陶。
十分具有才气的他在成名以后开始游历各国,安德森的《布达佩斯大饭店》也正是以他下榻的饭店为创作灵感,将片中所讲述的故事背景设置在虚构的一间门庭若市的大饭店中。
这个饭店外表富丽堂皇,各个部门之间遵循着一定的规矩,有条不紊的运作着。
这个具有锦绣前程的大饭店其实是20世纪30年代传统欧洲文明的缩影和象征。
而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三位人物身上都或多或少有茨威格的影子,分别是青年作家、老年作家和古斯塔夫,他们三位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茨威格的生平。
影片叙事中年轻作家在离开布达佩斯大饭店后便坐船去南美进行治疗,自此开始了在国外居无定所的漂流,其实这也是茨威格亲身经历的真实写照。
1934年他遭到了纳粹分子的驱逐,不得不逃离自己的家乡奥地利,辗转流亡于英国和美国,最后定居巴西。
而老年作家的墓志铭上的文字――“纪念我们国家的宝藏”,则形象概括了茨威格作为“天才作家”的巨大人生成就以及其为后世留下来的巨大财富。
而电影的主人公古斯塔夫先生则映射了作家茨威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人格和信仰。
影片结尾,他为了维护自身尊严和保护零而被敌人射杀,也从侧面暗示了茨威格人生的悲惨结局――1942年2月22日晚,茨威格和他的第二任夫人在寓所内自杀,并在遗书中写道,“我的母语世界已经沉沦并抛弃了我”,“而我的精神家园欧洲亦已自取灭亡”,这是茨威格作为欧洲知识分子对于心灵自由的扞卫。
而韦斯?安德森在这部影片中也恰好把对茨威格的怀念与致敬隐藏在戏谑的情节里,并流露于每一帧镜头。
2.对逝去的欧洲文明的缅怀与反思。
作为一位个人风格辨识度极高的作者导演,韦斯?安德森的电影无论是处女作《瓶装火箭》,还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月升王国》等都从不同程度上反映出导演对于家庭问题和个体成长问题的关注。
在以往的影片中,我们只能看到导演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精彩绝伦的小故事,而对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却没有太过于清晰的认知。
但是在《布达佩斯大饭店》中,我们却能明显的感受到导演在着力复原故事发生的大的时代背景――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社会,这也正是茨威格小说中曾经所描绘的“二战”前的欧洲社会。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战刚结束不久,这时纳粹刚刚觉醒,欧洲大陆笼罩着战争的阴影。
在这种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曾经门庭若市的布达佩斯大饭店也难逃厄运,昔日的大饭店早已不再。
为数不多的几个老顾客每天来来回回的打着照面,早已熟悉了彼此,他们表面看上去安逸平静,若无其事,但其实是这样的时间荒野把他们从摇篮带到了坟墓。
年迈的零和作家面对面坐着,将曾经发生的故事娓娓道来,空荡的饭店大厅把两个人的孤独拉的更长了。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业化势不可挡的侵入,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以前那种人文关怀,极富秩序化的传统开始迅速消亡,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快餐化的东西。
欧洲这块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被铁蹄蹂躏,理念与现实的分离使得欧洲传统文明消亡速度更加迅速。
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与人的相处完全被媒体和电子科技所替代,相比起起过去神话、史诗、童话的口口相传,急速发展的现代世界更加注重速度和效率。
随着实用关怀的消失,欧洲文化的精神支柱也就倒塌了。
虽然《布达佩斯大饭店》力图再现旧时欧洲文明的秩序、艺术等等,但其实这一切都是一种优雅的幻象,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工业的飞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使得理性、集权等主流意识形态崛起,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有安全感的黄金时代,那种贵族式的、仪式般的传统欧洲文明早已成为处于从属地位的“他者”。
韦斯?安德森通过《布达佩斯大饭店》把茨威格对于这种欧洲传统文化没落的现实的惋惜赤裸裸的展现给观众看,激起太多感慨和反思。
四、结?Z《布达佩斯大饭店》是韦斯?安德森的巅峰之作,从另外一方面来讲,也是他导演生涯的突破。
跟他以往的电影作品相比较而言,这部影片不仅仅局限于以往热衷的家庭和成长主题,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导演站在主流立场以外对欧洲文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冷静探讨和思考,巧妙的将历史、文化、种族等元素隐藏于荒诞的喜剧情节之下,并且把人物的心理力量极为巧妙的表达给观众,也正是这种方式给这部影片带来了更加深刻隽永的隐喻意味。
参考文献:[1]王亚琼.《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电影空间的隐喻性[J].西部广播电视,2014(24).[2]斯蒂芬茨威格.(英)马修安德森.王琪峰编译.《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灵感来源[N].中国艺术报,2014-03-02.[3]刘俊杰.布达佩斯大饭店叙事风格与美学特征[J].电影文学,2016(1).[4]丁桢桢.韦斯?安德森式电影画面的叙事风格――以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为例[J].2015(3).[责任编辑:传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