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新宇个人简历讲师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北京大学联系地址北京大学
末次间冰期研究
末次间冰期研究王绍武;罗勇;赵宗慈;闻新宇;黄建斌【期刊名称】《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年(卷),期】2014(10)2【摘要】第四纪特别是第四纪晚期近800 ka间冰期的研究,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这段时间内共出现了8次间冰期,这些间冰期很可能可以作为未来气候变化预测的参照物.21世纪以来国际上已经对其进行了4次集中研究.第1次:2000年集中研究大约400 kaBP的海洋氧同位素阶段11 (MIS11),在几个间冰期中的太阳辐射状况更接近于现代.Global and PlanetaryChange于2000年出版了MIS 11专刊[1],共发表了5篇论文,重点对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及赤道中太平洋MIS11进行了分析.【总页数】4页(P153-156)【作者】王绍武;罗勇;赵宗慈;闻新宇;黄建斌【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气候与海-气实验室,北京100871;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84;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84;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84;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气候与海-气实验室,北京100871;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基于宇宙成因核素10Be的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末次间冰期以来地表岩石剥蚀速率研究 [J], 许刘兵;周尚哲2.末次间冰期多旋回气候波动记录:鄂尔多斯萨拉乌苏河流域典型地层剖面研究的新进展 [J], 李保生;DavidDianZHANG;温小浩;董玉祥;祝一志;靳鹤龄3.末次间冰期我国半干旱盆地Rb、Sr的迁移聚集规律与环境演变——以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研究结果为例 [J], 刘宇飞;李保生;杨艺;欧先交;温小浩;欧阳椿陶;曾兰华4.北京西山末次间冰期植被演化与环境变迁研究 [J], 葛永刚;魏明建5.末次间冰期以来渭河上游气候演化的黄土记录研究 [J], 张慧;潘保田;徐树建;管清玉;苏怀;刘小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航硕导博导信息链接
北航硕士生导师信息查询注意:1、以下列表先按校内、兼职再按姓名拼音排序。
2、截止到每年12月31日,年龄超过58岁以上的硕导,一般不再招收硕士研究生。
3、我校博士生导师同时为硕士生导师,详细信息见〈博导信息查询〉。
一级学科目录哲学(一级学科代码:010100)哲学(二级学科代码:010100)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级学科代码:010101)科学技术哲学(二级学科代码:010108)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代码:020200)应用经济学(二级学科代码:020200)国民经济学(二级学科代码:020201)金融学(二级学科代码:020204)国际贸易学(二级学科代码:020206)法学(一级学科代码:030100)法学理论(二级学科代码:030101)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二级学科代码:030103)刑法学(二级学科代码:030104)民商法学(二级学科代码:030105)诉讼法学(二级学科代码:030106)心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40200)应用心理学(二级学科代码:040203)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代码:050200)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代码:050201)俄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代码:050202)德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代码:050204)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代码:050211)艺术学(一级学科代码:050400)设计艺术学(二级学科代码:050404)数学(一级学科代码:070100)基础数学(二级学科代码:070101)计算数学(二级学科代码:07010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级学科代码:070103)应用数学(二级学科代码:070104)运筹学与控制论(二级学科代码:070105)物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70200)理论物理(二级学科代码:070201)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二级学科代码:070202)凝聚态物理(二级学科代码:070205)光学(二级学科代码:070207)无线电物理(二级学科代码:070208)化学(一级学科代码:070300)化学(二级学科代码:070300)分析化学(二级学科代码:070302)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二级学科代码:070304)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代码:070305)力学(一级学科代码:080100)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二级学科代码:080101)固体力学(二级学科代码:080102)流体力学(二级学科代码:080103)工程力学(二级学科代码:080104)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代码:080200)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代码:080201)机械电子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0202)机械设计及理论(二级学科代码:080203)车辆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0204)光学工程(一级学科代码:080300)光学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0300)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代码:080400)精密仪器及机械(二级学科代码:080401)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二级学科代码:080402)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代码:080500)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代码:080501)材料学(二级学科代码:080502)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0503)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代码:080700)工程热物理(二级学科代码:080701)热能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0702)动力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0703)流体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0704)制冷及低温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0705)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代码:080800)电机与电器(二级学科代码:08080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代码:080802)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学科代码:080804)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代码:080900)物理电子学(二级学科代码:080901)电路与系统(二级学科代码:080902)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二级学科代码:0809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二级学科代码:080904)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代码:081000)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代码:081001)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代码:081002)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代码: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1100)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1101)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二级学科代码:081102)系统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110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代码:081104)导航、制导与控制(二级学科代码:081105)建模仿真理论与技术(二级学科代码:08112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代码:081200)计算机系统结构(二级学科代码:081201)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代码:081202)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代码:081203)软件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1280)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代码:081400)土木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1400)结构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1402)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代码:081700)化学工程与技术(二级学科代码:081700)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代码:082300)道路与铁道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2301)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二级学科代码:082302)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二级学科代码:082303)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2304)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代码:082500)飞行器设计(二级学科代码:082501)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2502)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2503)人机与环境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2504)飞行动力学与飞行安全(二级学科代码:082522)兵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代码:082600)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2601)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代码: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3000)环境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3002)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代码:083100)生物医学工程(二级学科代码:083100)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代码: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代码:120100)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代码:120200)会计学(二级学科代码:120201)企业管理(二级学科代码:120202)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代码:120400)行政管理(二级学科代码:120401)教育经济与管理(二级学科代码:120403)社会保障(二级学科代码:120404)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代码:120500)情报学(二级学科代码:120502)一级学科目录<!-- Web.Config 配置文件--><configuration><system.web><customErrors mode="Off"/></system.web></configuration><!-- Web.Config 配置文件--><configuration><system.web><customErrors mode="RemoteOnly"defaultRedirect="mycustompage.htm"/></system.web></configuration>北航博士生导师信息查询注意:1、以下列表先按校内、兼职再按姓名拼音排序;●为两院院士。
2010年北京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资助项目名单
00848133
张家华
姜胜寒
男
男
周小计
光晶格中的超辐射
00848237
龙秋朦
男
罗武
低信噪比下卫星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00848094
00848238
张钊
黄雨青
男
男
高旻
纳米材料中光学限域的可控性和应用研究
00848232
00848092
00848189
符文杉
李泽徽
栾兴龙
男
男
男
严伟
基于位置信息的移动社区
院
系
资助项目名称
学号
姓名
性别
指导
教师
研究题目
备注
信
息
科
学
技
术
学
院
JUN
政
基
金
00848183
王颖斐
女
罗定生
强化学习算法及其应用研究
00848319
00848276
00848146
熊思亚东
熊韬
张振
男
男
男
段晓辉
智能监控中的高清图像压缩算法研究
附导师推荐信
00848272
00848323
陈昕
马永芳
女
女
郭耀
00848165
00848155
张驰丞
戴彦祺
男
男
王立威
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
00848281
00848271
00848041
樊皓
段巍
苗光耀
男
男
男
罗武
低信噪下微弱移动通信信号检测技术
气候变化中的自然系统
室气体 的增 加 ,还包 括海 洋富 营养 过程 、空 气和 水
的污染 、土地利 用 以及其 他 可能遭 受到 的侵 害 。例
如, 我 们可 能倾 向于把 5 5 0 0 万年前 的 古新世 与始 新 世之交 的热 力极 大 ( P E T M) 作 为未 来 气候变 暖的 相
似 物 。但 是 , 那 时没 有上面 提 到的其 他 损害 。因此 ,
的条件 可 以作为 预测 未来 的相 似物 。当然不 可能 找 到与未 来 气候 完全 一样 的相似 物 。例如 ,当前 气候 变暖 的速 率可 能是 前所未 有 的高 ,这样 就可 能产 生
广泛 的物 种灭 绝 。海洋 层结 更强 、生 产 力下 降 ,这 些生 态 变化将 对 人类产 生深 远 的影 响 ,仅海 洋 生态
人 类 活动造 成 的气候 变化 已经成 为我们 生 活的
一
互 作用 , 需要 大 气科学 家 、 海洋 学 家 、 生态 学家 、经 济 学家 以及 政治 家 的合作 。 研 究之 所 以涉 及到地 质时 期 ,一个 原 因是 那 时
部分 。到 2 1 世纪 末 ,根 据 最乐观 的 估计 ,全球 平 均温 度也 要 比工业 化 前上 升 2℃以 上 ,而排 放 到大 气 中的 C O 可能继 续 影响 气候 达万年 之 久 。现 在全
球 变 暖 的速率 可能 达到 6 5 0 0 万 年来 的最 高值 , 以 距
离来 衡量 未来 产生 的生 态变 化 ,可能 相 当于每 年生
态 环境移 动数 公里 。这 不仅 对 于我们 这一 代人 ,甚
至 对今后 若 干代 人都 是一 个严 峻的挑 战 。
变化 即 将伤 害到 2 0 % 的人 口。粮 食生 产也 将受 到影 响 。这 种对 人类 不利 的环境 变化 将继 续数 千年 ,要 恢 复生 物 多样性 可能 需要 更长 时 间。
cc0-Opening
Global Warming: A Big Science
政治
1980s以前
各学科处于分立状态 “大气”中的气候分支研究GW
经济
地球 科学
工程
生物
1990s年代
“气候系统”概念提出 整合大气、海洋、陆面、冰雪
2000s年代
“地球系统科学”概念提出 整合环境、遥感、地理、生态…
Quiz
过去几十年-上百年,地球气候真的变暖了吗?
2007年,他因猛烈抨击饱受争议的BBC纪录片《The Great Global Warming Swindle 》而受到公众注意。
IPCC AR4
2007 Nobel Prize Winner
历时6年 130个国家参与
450名主要撰写者
800名贡献撰写者 2500名科学家审稿
反面声音权威著作(NIPCC)
Climate Change Reconsidered, The Heartland Institute, 2009
联合国环境署的科普读物(CP)
Climate in Peril, A Popular Guide to the Latest IPCC Reports, GRID-Arendal, 2009
3.26晚的20:30-21:30,JST 在和舍友关闭了宿舍的照明 灯在微弱的应急灯中度过了 “黑暗”的一小时。
简单的改变,地球的福音
—By JST
—Provided by WY 在20:30-21:30, WY关闭了宿舍的照明亲身参与到活动中, 在电脑前度过了地球一小时,此外她还参加了新浪微博有关地 球一小时的线上活动。
4
Global Warming
2100
一个新的太阳活动极小期即将到来吗?
太 阳 1 a 动 周期 , 1 活 a
图 2太阳活动第 1 4周 (9 1 1 1 ,绿色) 10 — 9 2年 、第 1 9周 (94 16 15 9 3年 ,蓝 色) 、第 2 4周 (0 8 ,红色 )月平 20 一
均太阳黑子数l Fg 2 Mo tl eae np t u b ro c 4(9 i. n ya rgds so m e r y l 1 1 0 — h v u n f c e 1 11 , re) 1 15 —16 , le,n 4(0 8 ,e) 9 2 gen, 9(9 4 9 3bu )a d2 2 0 rd
缺 少 磁场观 测时 ,主 要根据 太 阳黑子 出现 于 阳面 的
表的 记录 为准 L。H y等 1于 19 年 发表 了群太 阳 2 ot 2 98 I 1
黑子 数序 列 。这个 序列 与沃 尔夫 数序 列不 同之处 在 于 ,只考 虑太 阳黑子 群 数 ,而 沃 尔夫数 序 列是群 数
纬 度来 确定 。15 年 之前 为 75
W itv t m eSo n? l w a n m o l rAc i iy Co o
王绍武 。 ,闻新 宇 ,黄建斌 。
1 北 京 大 学 物理 学 院 大 气 与 海 洋科 学 系 气候 与海 一 气实验 室 ,北 京 10 7 8 0 2 清 华 大 学地 球 系统 科 学研 究 中心 ,北 京 10 8 04 0
极 赶 期
一
2 1 2 1 年 冬季 欧洲 的严寒 再次 提醒 人们 出 0 0 2 l 数 已经对 1 7 — 1 7 的沃 尔 夫 数做 了标 准化 , 4 8 9 6年 所 以 两 个序 列 的黑 子数 值 是接 近 的 。 群太 阳黑 子数 还 没 有第 2 周 的值 , 以近 十 余年 只 有沃 尔 夫数 的 3 所
古ENSO的研究进展
a d mo eig su is x eil n Sme se ic al r co elgc p c s uh a al— d e n d l tde ,e p ca y i O p c w r o o lgoo a e oh ,s c 8 e r mid n i f n il y l
An v r iw f t lo- o e v e o he pa e ENSO
WEN Xi— ,WANG h o Wu n Yu S a . ,Z HU i . n Jn Ho g '
1D p r e t o hr eat a o m s ei m t fA p c&电f ,Sho P yi ,P k g U i r t co l f o hs s ei nv sy,B O c n ei e i 10 7 ,C /  ̄ 0 8 1 hn a 2 Ii i S t W t uv ,U i r yo Ii i Ub n. h m a n,Ii i,U A ln s t e a r r y nv i ln s lo a e S e e t f l r oC a pi s o a g ln s o S
闻新 宇 王 绍 武 朱 锦 红 , ,
1北 京 大 学 物 理 学 院 大 气 科 学 系 , 京 10 7 北 081
2 I io sSa e W a e u v y,Un v ri fIl o sa b n - h mp in, I i os U A l n i tt trS r e l i e s y o i i tUr a a C a ag t l n ln i, S l
的 理 解 , 而 为今 后 全球 变 暖 背景 下 的 E S 预测 提 供 有 意 义 的 借 鉴 . 从 NO
著名材料科学家、新能源科技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立时
航 空 发 动 机 共 14 只 叶 片 的镍 铬 铝 钇 镀 层 任 40
务 ,实 现 了工 业 化 生产 , 并 经 检 查 合 格 已装 机 使 用 ;在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重 大 项 目中 , 完 成 了气 相 生长 金 刚 石 辐 照 场 和 流 场 传 热 模
1 .研 究 并 制 备 了 电弧 等 离 子 喷 涂 设 备 和 工 艺 技 术 ;并 根 据 火 箭 发 动 机 的 工 作 条 件 ,
设计 了等 离 子 喷涂 金 属 / 陶瓷 混 合 复合 、 多层 复 合 及 杂 化 复 合 等 方 案 ;研 制 成 耐 高温 抗 冲 刷 隔 热 系 列 涂 层 , 应 用 于 导 弹 发 动 机 尾 喷 管 , 达 到 了关 于 抗 热 震 、抗 冲 刷 、 隔 热 和 性 能 稳 定 性 等 方 面 的 技 术 指 标 , 获 1 7 年 辽 宁 97
省 重大科技成果奖 ( 电弧 等 离 子 体 发 生 技 术 及 其在 表 面涂 层上 的应 用 ) 。
2 根据 卫 星 再 入 的工 况 条 件 ,提 出 了等 . 离 子 喷 涂 陶 瓷 层 与 陶 瓷 涂 层 复 合 防 护 层 方 案 ,研 制 出返 地 回 收 卫 星 天 线 耐 高 温 涂 层 , 其 防 护 效 果 良好 ,保 证 了卫 星 返 回地 面 过 程 中 的 通 讯 联 系 。获 17 年 辽 宁 省 重 大 科 技 成 97 果 奖 ( 高温 抗冲 刷 隔热 电绝 缘涂 层) 1 8 年 耐 、 96 国家科 技进 步 奖特 等奖 ( 回地面 人造 卫星) 返 。
北京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研究生公示名单
城市与环境学院邹建军城市与环境学院端木一博城市与环境学院王慧城市与环境学院孙思佳城市与环境学院高旭城市与环境学院张释义城市与环境学院罗靖波城市与环境学院张博城市与环境学院邹东廷城市与环境学院李赫然城市与环境学院王凌越城市与环境学院许阳城市与环境学院王迪城市与环境学院熊冠男城市与环境学院齐澄宇城市与环境学院肖菁城市与环境学院高凡茜城市与环境学院李羿城市与环境学院采诗越城市与环境学院李一龙城市与环境学院康艺馨城市与环境学院刘星辰城市与环境学院雷夏城市与环境学院钟玲城市与环境学院楼梦醒城市与环境学院赵辉城市与环境学院郭永沛城市与环境学院王雅捷城市与环境学院罗芊城市与环境学院符祥文城市与环境学院袁钰莹城市与环境学院吴宇翔城市与环境学院李上城市与环境学院肖璇城市与环境学院焦扬城市与环境学院秦双妮城市与环境学院夏晓天城市与环境学院申子杭城市与环境学院张逸昕城市与环境学院张穆城市与环境学院宋萌城市与环境学院张佳梁城市与环境学院陈培培城市与环境学院刘达城市与环境学院陈晓威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周新明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刘沐明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薛晓添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余洪政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曲平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傅绍恒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崔丛越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罗彪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孙晓宇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乔雪园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赵静贤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王陆一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左思成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崔一鑫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吕杰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陈鹏辉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刘天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张晓晨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金续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马文婷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王偲瑞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王雯夫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何世闯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许月怡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陈聪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于杰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谭宇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徐劭懿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蔡振宇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田定方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吴红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杨华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刘晗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王海峰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徐健荣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黄亦磊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周思杰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闵阁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程静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李骞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吕简曼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王明粲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周叶骏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张申健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冯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黄圣轩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周基明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王晋娟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周恩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蒋久阳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杨柳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王天阳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刘思叶法学院任爱枫法学院蔡南威法学院原田法学院段克非法学院林桢淑法学院曹晓萍法学院刘宣麟法学院谭丁宁法学院孙邦娇法学院邓澄婕法学院沙日娜法学院王宇法学院张顼法学院栾皕瑶法学院高留建法学院潘林琳法学院王冰山法学院高颖文法学院车晔法学院闵兆鹏法学院刘俞含法学院邬佳伶法学院郭冉冉法学院罗策法学院董雅婧法学院赵育才法学院丁洁琼法学院王鹏法学院彭慧琳法学院付明燕法学院马思萌法学院龚姝法学院吴芷筠法学院白紫薇法学院顾赛君法学院刘祥名法学院赵睿璇法学院曹源法学院王晨竹法学院薛小溪法学院陈锦法学院曹伊敏法学院庄文颖法学院董怡岑法学院刘屹坤法学院侯梦旭法学院翟宏堃法学院冯思华法学院陈嘉希法学院黄月盈法学院徐冰彦法学院谭思瑶法学院徐爽法学院胡皓法学院豆飞洋法学院徐亚法学院冯时佳法学院雷宇京法学院闫若铭法学院方策法学院方潇逸法学院寇梦晨法学院陈虹州法学院贾雪法学院曾理法学院张露露法学院杨肯法学院沈寒法学院邱遥堃法学院苟晨露法学院徐成法学院徐温妮法学院李昕妍法学院黄曼兮法学院金雪儿法学院邵明潇法学院吴冬妮法学院王一真法学院武岳法学院戴月法学院李盼法学院胡瑞琪工学院赫嘉欢工学院汤皓翔工学院侯文达工学院李可仰工学院吕宣德工学院徐政工学院陈萍萍工学院张祺工学院蔡文久工学院黄紫橙工学院刘歆工学院徐致远工学院程杰工学院杨艳涛工学院郑晨曦工学院温泽坤工学院薄云天工学院王伟工学院宋世瀚工学院李佳航工学院黄晟林工学院罗园工学院崔静远工学院樊瀚雄工学院孟晋工学院刘泽宇工学院张紫欣工学院郑方毅工学院李海东工学院唐天宇工学院黄鑫工学院顾丁炜工学院赵堃工学院徐杲工学院郝进华工学院刘谦益工学院王国昌工学院袁野工学院赵磊工学院黄振航工学院孟伟工学院曾祎工学院刘馨月工学院姚梦碧工学院李程光华管理学院陶博光华管理学院倪江珊光华管理学院王浩然光华管理学院姚广光华管理学院陈美桃光华管理学院孙斌光华管理学院董又源光华管理学院张治红光华管理学院杨洋光华管理学院张千玉光华管理学院张国承光华管理学院梁雅光华管理学院易霓虹光华管理学院牛方佳光华管理学院孙明琳光华管理学院桂亚楠光华管理学院陈毓坤光华管理学院石伟光华管理学院金子琳光华管理学院张少强光华管理学院张爽光华管理学院安志鹏光华管理学院冯济舸光华管理学院费立孝光华管理学院陈博雅光华管理学院董骄阳光华管理学院付英娇光华管理学院刘晗光华管理学院蔺怿霏光华管理学院张一林光华管理学院陶润雨光华管理学院王超光华管理学院陈晨光华管理学院贾巍光华管理学院蔡金旭光华管理学院陆维翔光华管理学院晋睿智光华管理学院解环宇光华管理学院白惠天光华管理学院傅艺光华管理学院陈健雄光华管理学院李靖楠光华管理学院文雯光华管理学院李雨嘉光华管理学院张雨晴光华管理学院王丹烨光华管理学院仇心诚光华管理学院姜静妍光华管理学院曹光宇光华管理学院方铭光华管理学院黄宇健光华管理学院邓喆国际关系学院杨喆涵国际关系学院吕宸国际关系学院曹家豪国际关系学院付汶卉国际关系学院包国军国际关系学院岳铮男国际关系学院田坤国际关系学院吴其阳国际关系学院张晓晖国际关系学院孙靖国际关系学院胡延雷国际关系学院李振宇国际关系学院陈傲寒国际关系学院涂纵驰国际关系学院袁嘉遥国际关系学院秦伟利国际关系学院计明洲国际关系学院戴玉磬国际关系学院马欣悦国际关系学院尹玉萍国际关系学院李卓尔国际关系学院郑方圆国际关系学院沈小勇国际关系学院陈振兴国际关系学院于瀛国际关系学院罗烨国际关系学院马媛国际关系学院史翔坤国际关系学院庄晓月国际关系学院陈钰培国际关系学院秦肯国际关系学院冷慧宁国际关系学院刘雪彬国际关系学院黄惠伶国际关系学院周越国际关系学院杨起帆国际关系学院闫雪怡国际关系学院杨晨桢国际关系学院杨芳音国际关系学院高鑫炜国际关系学院唐雨旋国际关系学院夏雨佳国际关系学院胡杨国际关系学院包恺国际关系学院李竞菁国际关系学院梁筱璇国际关系学院王丹逸国际关系学院张先弛国际关系学院李思烨国际关系学院赵晨宇国际关系学院王菊国际关系学院鲁蕾国际关系学院赵轶君国际关系学院赵同慧国际关系学院洪叶国际关系学院周玫琳国际关系学院宋建含国际关系学院蒋雅茜国际关系学院程浩然国际关系学院熊文雪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融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郭立东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胡惠达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姚本林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杨天鹤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沈昊明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尹昊琰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孙博勋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傅晓阳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平赫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弓俣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褚骁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姚拯民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唐汉庭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乔朔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曾兴为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王亮亮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熊超杰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默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林廷睿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戴琨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何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单鹏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白贤达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雪瑞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鲜东帆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谭馨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李照伟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黄熹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黄哲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骋寰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孙嘉昊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江杰章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李岭高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史尧铖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洋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京霞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寇焜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唐晟博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茜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子豪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吴勇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范昌瑞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维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黄铃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王帅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郑淦林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权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杨晓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李元鹤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许晨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郭怡彤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郭毓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武振强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卡尔顿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文哲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孙旭东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潜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勾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谢羽倩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马知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吴思枫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醒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马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奥林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廖粒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汤双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悟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晓静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熊富忠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汪若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夏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孙津经济学院秦瀚玢经济学院方兴经济学院马冰滢经济学院李靖经济学院茹赛娜·努尔经济学院杨婉妮经济学院苏晨风经济学院朴妍经济学院刘峥岩经济学院韩进经济学院付昊经济学院李沛桦经济学院冯璟钰经济学院沈玉芸经济学院占雯燕经济学院李昂经济学院胡超经济学院覃明杰经济学院贺依婷经济学院王申经济学院夏冰经济学院林文杰经济学院马誉侨经济学院张如菡经济学院林英奇经济学院郭宇宸经济学院范令箭经济学院黄青经济学院张疏竹经济学院李思凡经济学院张瑞昕经济学院邓海曼经济学院邹舜经济学院廖顺睿经济学院高鸣经济学院张惟佳经济学院吕苑章经济学院孙瑄梓经济学院袁运凯经济学院杜岩松经济学院宗韶晖经济学院申思经济学院冯可经济学院金超经济学院王元奇经济学院詹媛媛经济学院郭科琪经济学院李一苇经济学院范雯琪经济学院麦联俊经济学院连伟经济学院辛星经济学院陈明熙经济学院荆旗经济学院芮思佳经济学院钟怡经济学院李治琴经济学院高子涵经济学院赵启程经济学院熊磊经济学院周虹先经济学院葛艺璇经济学院胡淑颖经济学院吴雨坤经济学院王薇经济学院谢禹韬经济学院李典经济学院张瑶经济学院符妍舢经济学院卢宇轩经济学院陈剑隽经济学院田露露经济学院韩伟男经济学院朱杨昆经济学院王颖青经济学院慕天实经济学院李思婕经济学院陈正勋经济学院崔含笑经济学院王成经济学院崔英伦经济学院李晓明经济学院张霖梅经济学院李婉婧经济学院柴英楠经济学院张婷经济学院王晓蕾经济学院石瑞琳经济学院林大卫经济学院刘婧经济学院廖儒凯经济学院姜宁馨经济学院王思凯经济学院封帆经济学院张驰考古文博学院娃斯玛·塔拉提考古文博学院刘畅考古文博学院张夏考古文博学院张锐考古文博学院杨凡考古文博学院刘晟宇考古文博学院王云飞考古文博学院王小溪考古文博学院李唯考古文博学院林思雨考古文博学院张予南考古文博学院冯玥历史学系章玉瑾历史学系阮若曦历史学系王佚菲历史学系李昕历史学系伍智东历史学系曹芳历史学系宋今历史学系朱率历史学系李思成历史学系林勰宇历史学系苗继宇历史学系马麟贺历史学系漆袁旻历史学系赵雨婷历史学系蔡怡宽历史学系方凯成历史学系武静怡历史学系穆申历史学系宋天一历史学系刘超历史学系彭诗画历史学系邵晴历史学系郭欣韵历史学系闫敏佳历史学系仲琼历史学系梅嘉禾历史学系李娜历史学系张泽坤历史学系程最历史学系赵茜历史学系章涛历史学系冀夏黎历史学系陈扬历史学系张子悦历史学系孙琪松社会学系周琳社会学系惠康社会学系张兴博社会学系陆永盛社会学系赵毅东社会学系唐伊豆社会学系吴少媓社会学系杨霁社会学系张恒社会学系裴欣竹社会学系韦晓丹社会学系董蔚颖社会学系刘鸿博社会学系梁中良社会学系达祺社会学系卢晓宇社会学系王志杰社会学系黄雪勤社会学系陈洁社会学系范鹏程社会学系闫昊社会学系张皇琦社会学系姚倩社会学系张彦社会学系张涵社会学系周颖社会学系孙士林社会学系刘永博社会学系代瀚锋社会学系李苏晖社会学系阮航清社会学系王梦蝶社会学系李佳颖社会学系张楠社会学系陈绮筠社会学系裘一娴社会学系孙朔晗社会学系李静社会学系刘硕社会学系张君榕社会学系赵晓航社会学系宗泽伟社会学系廖梦莎社会学系颜青琪社会学系徐贤达社会学系董婧嘉社会学系田梓垚社会学系牟思浩社会学系贾晗琳社会学系张芩珲社会学系何奇峰社会学系许立欣生命科学学院来卓元生命科学学院李頔生命科学学院刘小冬生命科学学院于浩生命科学学院曲娜生命科学学院杨纵横生命科学学院娄灿培生命科学学院江庆龄生命科学学院李智鑫生命科学学院朱蕊生命科学学院蒋陈焜生命科学学院金田生命科学学院司雯生命科学学院刘婷婷生命科学学院赵天昊生命科学学院席中海生命科学学院李子逸生命科学学院马赛生命科学学院刘晖生命科学学院张哲生命科学学院石阳生命科学学院邓兆国生命科学学院黄福大生命科学学院李哲生命科学学院王佳茗生命科学学院臧维成生命科学学院孙怀远生命科学学院王雪霏数学科学学院徐博儒数学科学学院王星岩数学科学学院宋健数学科学学院史翔宇数学科学学院鲍宏伟数学科学学院王禹皓数学科学学院韩宇华数学科学学院邢郴琛数学科学学院姚家锐数学科学学院刘智彬数学科学学院张光义数学科学学院林培辉数学科学学院李城宇数学科学学院张诗玉数学科学学院李哲轩数学科学学院刘兆波数学科学学院姚博文数学科学学院欧阳叶田数学科学学院邱日明数学科学学院王昱杰数学科学学院任子林数学科学学院唐盼数学科学学院陈翀尧数学科学学院杨雨田数学科学学院黄博文数学科学学院李颖喆数学科学学院杨新宇数学科学学院雷子涵数学科学学院杨柳数学科学学院王占宇数学科学学院张样攀数学科学学院苏慧凝数学科学学院陈育炎数学科学学院王忆萍数学科学学院胡心宁数学科学学院焦骏鹏数学科学学院朱挺数学科学学院徐凯舟数学科学学院张维熹数学科学学院沈阳数学科学学院张傲数学科学学院张栩川数学科学学院严堃数学科学学院周凯文数学科学学院卢唯阳数学科学学院赵君妍数学科学学院杨鹏飞数学科学学院邸睿达数学科学学院孙泽宇数学科学学院冀元祎数学科学学院冯硕尧数学科学学院杨懿数学科学学院郭巍数学科学学院龙子超数学科学学院杨凡意数学科学学院陈康数学科学学院郁斐凡数学科学学院陆逸波数学科学学院吴晨晖数学科学学院谢永嘉数学科学学院张思宇数学科学学院胡越数学科学学院薛丁川数学科学学院喻怡雯数学科学学院冯杰波数学科学学院翁恺云数学科学学院陈佳杰数学科学学院黄丽晶数学科学学院韩志涛数学科学学院俞思嘉数学科学学院肖一君数学科学学院包正钰数学科学学院林祎露数学科学学院郭心舟数学科学学院王宇鹏数学科学学院陆宇豪外国语学院张翔宇外国语学院王锦辰外国语学院贺辰外国语学院金丹外国语学院王彦光外国语学院李冠徵外国语学院许朝军外国语学院郁子成外国语学院马小棋外国语学院王可外国语学院刘昕宇外国语学院张佳欣外国语学院王阳阳外国语学院范宇亮外国语学院孙利利外国语学院杨泊远外国语学院黄欣欣外国语学院王华磊外国语学院刘璐外国语学院胡君涛外国语学院薛祯外国语学院龚倩雯外国语学院焦丛外国语学院刘庆龙外国语学院黄彩云外国语学院王北辰外国语学院赵博为外国语学院金畔竹外国语学院熊晓琳外国语学院梁嘉莉外国语学院饶翊汉外国语学院王志浩外国语学院杨依卓外国语学院李萌外国语学院李俐娇外国语学院何泠樾外国语学院柯梦琦外国语学院杨迪外国语学院姚岚外国语学院韩梅外国语学院顾佳晖外国语学院邱丽容外国语学院吴扬外国语学院范文艺外国语学院张世哲外国语学院欧阳诗怡外国语学院霍晶晶外国语学院白雪外国语学院王珏外国语学院喻文姗外国语学院何英杰外国语学院钟超男外国语学院张诗若外国语学院陈希外国语学院任子歆外国语学院万秭兰外国语学院李泽外国语学院常悦外国语学院张兴艺外国语学院强文玥外国语学院曾立孚外国语学院朱婧雯外国语学院刘岑外国语学院申明钰外国语学院刘韵姣外国语学院姚丽莎外国语学院徐涵外国语学院廖崧渊外国语学院满园外国语学院蒋骏外国语学院刘畅外国语学院王诗敏外国语学院董欣然外国语学院刘丽文外国语学院张雅能外国语学院杨婉仪外国语学院聂艺菲物理学院公衍铎物理学院舒强物理学院蔡北兵物理学院张顺涛物理学院何鑫物理学院陈佳民物理学院杨益物理学院顾越物理学院冯锐物理学院王晓添物理学院陈新涛物理学院李政元物理学院胡文涛物理学院李凯物理学院肖伟集物理学院辛泽宇物理学院崔野平物理学院周昊物理学院刘艺萌物理学院徐紫嫣物理学院何致劼物理学院郭怀印物理学院黄广伟物理学院檀望舒物理学院林放物理学院谈国禹物理学院马芹春物理学院羊宇佳物理学院夏子恒物理学院姜畅物理学院郑舒文物理学院马世波物理学院耿一方物理学院张同舟物理学院黄雨晖物理学院班帅帅物理学院李思白物理学院韩帅斌物理学院尤闻宇物理学院白杨物理学院杨云鹏物理学院郭岩物理学院王雪韵物理学院马玉林物理学院陈平物理学院胡彪言物理学院周国祯物理学院石佳琪物理学院阙星陆物理学院果辰物理学院吴自华物理学院张晨物理学院柯明达物理学院金晗物理学院刘江雨物理学院刘训川物理学院殷如廷物理学院李俊超物理学院刘旭物理学院邵陈荻物理学院徐韬物理学院付仕佐物理学院张睿物理学院许锡童物理学院刘源物理学院孙术仁物理学院尚广豪物理学院张华物理学院王士博物理学院吕廷博物理学院龚梓博物理学院谢兮兮物理学院赵罡物理学院李琪物理学院张东良物理学院刘洋物理学院乔颢物理学院窦福成物理学院郭璇物理学院吴嘉瑞物理学院赖有方物理学院施偕里物理学院魏坤物理学院陈之昀物理学院王赫物理学院笪琨物理学院李文明物理学院陈怡帆物理学院蔡淙物理学院弓正物理学院肖伊康物理学院魏金霖物理学院胡润杰物理学院蔡新强物理学院周洪彬物理学院杨志栋物理学院孙风潇物理学院刘宏超物理学院胡志强物理学院罗英华心理学系蒲松涛心理学系李曌华心理学系唐文杰心理学系朱煜阳心理学系吴雷焱心理学系杨朗心理学系林丽清心理学系陈丽君心理学系陈悦悌心理学系王一丹心理学系郑婷婷心理学系石玉生心理学系马国凤心理学系王嘉澍心理学系沈如意新闻与传播学院杨洋新闻与传播学院郭祥龙新闻与传播学院宗航宇新闻与传播学院杨晨新闻与传播学院于璐新闻与传播学院方梦琦新闻与传播学院练可新闻与传播学院雷雨浓新闻与传播学院邱鸿淼。
IPCC第5次评估报告问世
十分 强 烈 。 N a t u r e 杂志 于 2 0 1 3 年9 月1 9日发表 了一 个 专栏 ,包 括编 者按 及对 I P C C 2 5 年 回顾 ,共 发表 了9 篇 文章 I ‘ 。 , N a t u r e G e o s c i e n c e I J 及N a t u r e C l i ma t e C h a n g e I “ I 发表 了编者按 。 S c i e n c e 也 发表 了编者 按 l
北 京 大 学 物 理 学 院 大 气与 海 洋科 学 系 气候 与 海 一 气实验 室 ,北 京 1 0 0 8 7
2 清 华 大 学地球 系统 科 学研 究 中心 ,北 京 1 0 0 0 8 4
I P C C第 5 次 评估 报告 ( AR 5 )第 一 工作组 评估 报告 发布 的 前后一 段 时 间内 ,国际上 对报 告 的反应
这个 增加 增强 r 温 室效 应 , 使平均温 度 I 升” 。I P C C S AR认 为 : “ 平 衡各 方 面的证据 , 人类 活动 对全球 气
候 的影 响是 可以识 别 的” 。 I P C C T AR的结 论是 :“ 近
和 评论 l 。 下面对 这些 文章 中讨 论较 多 的几个 问题 ,
新发展格局下海关运用系统观念推进各类“新生产要素”在境内外高效配置的思考
∗作者简介:孙锋锋,南京海关所属苏州海关一级主办;伏宣宇,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辛泽宇,南京海关所属苏州海关四级主办㊂①2021年3月19日,国家信息中心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及特征“研究中提出,传统要素主要指劳动力㊁资本以及土地㊂新型要素主要指数据㊁信息㊁知识,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㊁信息㊁知识所带来的影响力将不亚于甚至超过土地㊁劳动力和资本三大生产要素,成为不可替代的新的生产要素㊂https://www ndrc gov cn/xxgk/jd/wsdwhfz/202103/t20210319_1269838 html?code=&state=123新发展格局下海关运用系统观念推进各类 新生产要素 在境内外高效配置的思考孙锋锋㊀伏宣宇㊀辛泽宇∗㊀摘㊀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数据㊁技术㊁规则㊁知识产权㊁卫生㊁环保等为代表的 新生产要素 在全球跨境贸易中的占比日益扩大;提前谋划上述新生产要素在跨境配置过程中的规制,对于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㊂立足海关职能,总结现阶段新生产要素在跨境贸易中的特点,分析其与海关规制中存在的特殊矛盾,提出运用系统观念,通过前瞻性思考㊁全局性谋划㊁战略性布局㊁整体性推进,探索出一条具有 中国特色 的新生产要素的海关治理途径㊂关键词:新生产要素;系统观念;跨境贸易;海关治理㊀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数据㊁技术㊁规则㊁知识㊁环保等为代表的 新生产要素 ①深刻影响㊁日益主导着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的分工,各类新生产要素在66新发展格局下海关运用系统观念推进各类 新生产要素 在境内外高效配置的思考我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②对全球跨境贸易影响力显著提升,③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影响深远㊂海关处在 国内国际双循环 的交汇枢纽,亟需密切关注㊁准确把握各类新生产要素在境内外配置的特征与动向,不断优化职能,促进其在境内外高质量高效率配置,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㊂一㊁ 新生产要素 在跨境贸易中呈现的特点生产要素的形态随着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不断变迁㊂农业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土地㊁劳动力,工业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是资本㊁技术㊁管理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阶段生产要素的内涵和外延正在被重塑,数据㊁标准㊁规则㊁知识等新生产要素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跨境贸易㊂这些新生产要素虽然表现形式不同,有的直接物化在跨境商品(物品)㊁跨境服务中,有的则以其他形式单独表现出来;但是都有着和传统生产要素完全不同的特点,分析这些特点对于海关准确把握这些新生产要素的内在需求,提升治理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㊂(一)要素构成动态复杂在全球贸易中,新生产要素有的能够直接通过信息化方式㊁数据流等形式跨境流动,也有间接 物化 到进出口实体货物中的部分,且所占贸易整体价值的比率在显而易见地增长,对贸易关系的影响愈来愈大㊂与此同时,要素的种类㊁质量㊁状态在 科技变革 与 大数据 加持下 日新月异 读秒更迭 ,不断地有 新内涵 新萌芽 被纳入境内外新生产要素的范畴之中㊂例如,随着全球碳交易规模日益增大,跨越关境的碳交易将可能对海关规制提出新要求㊂(二)要素流动高效快捷新生产要素的存在形式大多有别于传统的货物贸易,生产关系的发生基于网络和数据,具有 易传输㊁易存储㊁易传播㊁易计算㊁易应用 的特征,能够以指数级速度迅速渗透入应用场景中㊂随着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深入推广,新生产要素在跨境流动过程中,不再依赖实体介质存在㊁流通和交易,脱离了有形的 货款交易 以合同为单元 等路径,脱离了纸面凭证㊁运输工具等有形物理媒介的束缚,突破了物理的国界㊁地域限制,能够在境内外迅捷发挥要素的作用㊂(三)要素供给主体多元在传统跨境贸易场景中,进出境货物㊁物品的主体往往是以跨国企业为代表的进出口收发76②③以数据为例,根据中国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附加值达到39 2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提升至38 6%㊂以数据为例,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贸易总额下降9%,数字贸易逆势增长3 8%,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㊂货人㊂新生产要素的供给主体相对更加多元,如涉及到疫苗研制㊁3D打印等技术要素,其供给主体往往以国内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呈现;涉及到软件服务㊁数据采集等信息数据要素,其供给主体除了软件企业还有一些自然人;对商品生产制造至关重要的技术标准等要素,其供给主体除了大型企业㊁行业协会㊁国际组织,甚至包括一国政府等等㊂(四)要素变化隐蔽难测新生产要素因构成复杂㊁流动快速,导致难以预见㊁难以计量,因此跨境贸易流动中也呈现价值不易界定㊁不易保护㊁安全风险难以评估等特点㊂如生物疫苗㊁高科技设备等,在跨国交易价值中包含大量新生产要素附加值,如非提前关注或经主体声明则难以有效确认,不利于海关等税收征管部门采取税收等管制措施㊂此外,部分拥有新生产要素的主体,在跨境转移过程中还会因为默许知识㊁商业机密㊁合理避税等 趋利避害 约定俗成 ,未能对科技㊁海关㊁外汇等监管部门主动告知,造成监管盲区㊂二㊁现阶段海关管制方式与新生产要素跨境高效配置间存在的突出矛盾改革开放40多年来,海关顺应开放型经济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不断调整自身业务架构和监管模式,逐步总结出一套适应跨境商品流动的监管体系,如税收征管㊁风险管理㊁加工贸易监管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制度等,解决了有效监管和高效运作的主要矛盾,有力推动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㊂但是,新生产要素因其自身的特点,亦或是游离在海关规制之外,亦或是受海关 嵌入式 条块监管模式所累,无法实现安全前提下的高效率㊁高质量配置,不利于新发展格局下的贸易强国建设㊂(一)新生产要素的蓬勃发展与海关长远规划存在的不匹配现阶段,随着中国经济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对各类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出更高要求;④面对构建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使命,新生产要素在全要素跨境配置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相关部门已经采取措施加强对新生产要素的管制㊂⑤海关总署虽然在‘ 十四五 海关发展规划“提出 健全支持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发展管理机制 ,但是对新生产要素在跨境贸易中的发展趋势着墨不多,对与货物贸易紧密相关的数据㊁技术㊁标准等新生产要素研究不够深入,深层次思考㊁长远规划还不够充分,未能针对新生产要素这一必将影响未来跨境贸易方式的关键 变量 ,提前谋划应对措施㊁提出解决方案㊂海关作为跨境贸易重要的监管部门之一,如果没有从现在开始提前谋划㊁未雨绸缪,未来必将对各类新生产要素的高效配86④⑤‘中共中央㊀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2020年3月30日)“,http://www gov cn/zhengce/2020-04/09/content_5500622 htm‘关于 十四五 期间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关税 2021 24号),http://gss mof gov cn/gzdt/zhengcefabu/202104/t20210427_3693272 htm新发展格局下海关运用系统观念推进各类 新生产要素 在境内外高效配置的思考置造成制约㊂(二)新生产要素的特殊形态与海关制度体系存在不适应新生产要素普遍具有 无形物 的特征,而对 无形物 的管制㊁征税和统计一直是海关的薄弱环节㊂按照职权法定原则,‘海关法“‘关税条例“等相关规定为海关对有形货物实施管制和征税提供了依据,也在特许权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规制;但是对于通过网络传输的数字化产品(如软件㊁测试数据等),海关却没有征税依据㊂导致同样作为数字化产品,有形和无形两种不同传输方式,造成完全不同的税负㊂此外,海关现行的外贸统计数据基于企业申报的报关单数据,进出境的新生产要素目前无法进行有效归类㊁也没有专门的统计方式,有可能造成此类贸易数据的遗漏,不利于国家准确全面掌握整体外贸形势变化情况,无法开展针对性研究㊁制订宏观政策㊂(三)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与海关监管模式存在不协调新生产要素具有通过跨境流动㊁自由竞价,最大化实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特性,对外界的管制环境要求较高㊂目前海关监管思路与现行制度仍着眼于制造业货物㊁物品的进出,因事设岗㊁垂直监管㊁风险防控的管理模式和 嵌入式 监管方式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㊂例如,跨国药企在开展测试研发过程中,需要跨境流转原料药㊁测试药,在向海关申报并接受贸管㊁征税㊁统计等规制过程中,手续往往特别复杂,往往确认一个HS编码就 大费周章 ,与高效的研发需求完全不匹配㊂虽然现在海关通过探索保税研发等制度工具进行创新监管,但是由于个别上位法规的限制,企业依然反映 不解渴 ㊂该类货物(或物品)跨境流动,反映的是知识这种新生产要素广泛化㊁常态化的国界合作;本质上是,海关仍沿用管货物的常规思维对待 物化 后的知识这种新生产要素,对发展造成 桎梏 ㊂(四)新生产要素的安全风险与海关安全监管要求存在不适应新生产要素日益成为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 变量 ,但是由于其隐蔽㊁变化等特点,对国门安全带来的风险往往具有穿透性和扩大性,而海关目前的安全监管的重心还局限在口岸这一狭窄时空,如何有效防范跨境领域新生产要素的风险,是一个不小的课题㊂例如,2018年,科技部首次公布对华大基因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6家机构违反涉及人类遗传资源采集㊁收集㊁买卖㊁出口㊁出境审批给予行政处罚(案件中的人类遗传物质主要为人血及其检测数据),监管部门未能在口岸环节第一时间阻止其跨境流转,案件的后果和影响已经无法挽回㊂此案中的人类遗传物质本质就是 知识 这种新生产要素极其 物化 后的表现形式㊂此外,企业 趋利避害 的主观意向与新生产要素的隐蔽性,导致所有权归属与主客体界定难度较大,追查责任形成的法律震慑㊁有效管控手段的办法相对不足㊂96三㊁海关运用系统观念推进各类新生产要素在境内外高效配置的路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 坚持系统观念 作为我国 十四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反映了运用系统观念统筹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㊂海关也应当自觉运用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顺应新生产要素在境内外高效配置的实际需求,变革海关现行的管理思维㊁制度体系㊁监管模式等,不断提升海关对新生产要素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㊂(一)加强前瞻性思考,积极应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加强前瞻性思考,要求我们坚持用全面㊁辩证㊁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把历史㊁现实㊁未来贯通起来审视,把近期㊁中期㊁远期的目标统筹起来谋划㊂当前,受新冠疫情冲击,跨国企业全球化战线的战略收缩㊁政府维护全球化的政策资源减少㊁国内民众内向化等等倾向,导致西方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主导的全球化产业分别面临规模缩减㊁范围缩小和形式变化㊂中国的 全球制造工厂 也因为 贸易安全 的原因有所动摇,跨境中间品贸易的规模可能缩减,但是新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将迎来新的契机,中国制造有望顺势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㊂面对全球贸易的新变化,海关唯有准确识变㊁科学应变㊁主动求变,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㊁规制㊁管理㊁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水平,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㊁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开放型经济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㊂一是准确识别各类新生产要素的特征㊂海关应当紧扣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前研究其对全球跨境贸易的影响,梳理未来影响跨境贸易新产业㊁新业态和新方式,对其中蕴含的以数据㊁科技㊁标准等各类新生产要素的表现形式㊁本质特征等等开展基础理论研究,⑥为海关等国家监管部门开展全方位治理奠定坚实基础㊂二是科学应对各类新生产要素的需求㊂海关应当加大工作调研和研究分析力度,全方位把握各类新生产要素在通关㊁结算㊁税政等方面的实际需求,结合国家在管制方面的目标,顺应发展趋势㊁紧贴实际需求,站在更高层次,科学审视谋划㊂三是主动针对新生产要素开展变革㊂海关应当在全通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基础上,精准对接跨境领域制约各类新生产要素高效配置的堵点㊁难点,找准海关工作的切入点,超前布局,以深化改革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㊁激发新发展活力,塑造外贸竞争新优势㊂(二)加强全局性谋划,坚持 安全 与 发展 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 ㊂海关在运用系统观07⑥例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分别于2013年㊁2014年和2017年发布‘美国与全球数字贸易1“‘美国与全球数字贸易2“和‘全球数字贸易1:市场机遇与主要贸易限制“对数字贸易开展研究㊂新发展格局下海关运用系统观念推进各类 新生产要素 在境内外高效配置的思考念推进各类新生产要素在境内外高效配置过程中,也必须立足于发展全局看问题,牢牢把握这一原则,处理好 管得住 和 放得开 的辩证关系㊂首先必须坚守安全底线㊂对照总体国家安全观,分析新生产要素可能对国门安全带来的风险,针对性应对,有利于下一步促进新生产要素更为安全地在境内外配置㊂要高度重视经济安全㊂例如,我国在加入WTO时接受1998年WTO部长会议通过的‘全球电子商务宣言“,对以网络传输方式实现的跨境数字产品交易暂免征收关税,但不免除国内增值税㊂但是,随着数据在跨境贸易中的占比越来越高以及跨国数字企业的避税安排,英法等国已经开始征收单边的数字服务税,⑦应当提前关注数据贸易可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和威胁,对应开展税政研究㊂要密切关注科技安全㊂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但同时也是一把 双刃剑 ,如果无法有效监管,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㊂例如,2019年,美国政府企图禁止华为使用蓝牙㊁WIFI等技术标准,几乎对华为手机造成毁灭性打击,技术标准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影响可见一斑㊂对于上述行业标准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当密切关注其可能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前预判㊂要妥善处置社会安全㊂部分新生产要素对安全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口岸环节,可能传导至境内,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㊂例如,通过跨境传输的3D打印枪支电子图纸㊁木马程序等,如果不引起足够重视,可能影响社会安全稳定㊂对此,海关等国家监管部门必须在法律法规㊁监管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前适应上述新变化,针对性作出调整㊂此外,监管过程中还必须关注新生产要素可能带来的文化安全㊁信息安全等㊂其次应顺应市场化导向㊂要素市场化配置是解决经济结构性矛盾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㊂海关等跨境监管部门在筑牢国门安全㊁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应认真梳理新生产要素在跨境配置中需求,充分发挥其主动性㊁积极性㊁创造性,促进其跨境高效配置㊂需保证便利需求㊂新生产要素普遍以数据㊁技术等形式存在,流动传输速度远远高于货物和服务的流转,需要 减少干预滞阻㊁简化审批手续 来发挥其优势,应当以 顺势管理㊁整体管理㊁专业管理 理念,完善信任机制与容错机制,打造数据主体共享平台,支持该类要素在可控范围内自由流动㊂特别是针对数据这一特殊要素,应实施分级分类管理的制度,既不能因担心国家安全而完全阻止跨境数据流动,也不能完全实施跨境数据自由流动㊂应研究减税需求㊂部分新生产要素以 无形 价值附加在 有形 货物当中,目前多以特许权使用费形式参与商品流动㊂值得一提的是,疫苗研制㊁锂电技术等新生产要素,在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支持创新驱动与17⑦目前的跨境交易无须依赖实体即可完成在线交易,而传统经济下的通过判定常设机构方有征税权的税收规则对跨境在线交易显得无能为力;同时数字经济价值的创造有别于传统经济,更多地依赖于无形资产和用户参与,这会导致利润征税地和价值创造地的错位,如果企业在用户价值创造地没有设立常设机构,虽然用户参与为企业创造了价值㊁带来了利润,但依据现有的税收规则,用户所在国对该企业没有税收管辖权,无法对其利润征税;更进一步,即使企业在用户所在地设立了常设机构,但在计算企业向每个国家应缴纳的税款数额时,并没有考虑用户参与所创造的价值㊂基于上述原因,欧盟决定征收数字服务税,数字服务税由用户所在地的欧盟成员国征收,用户所在地可以通过IP地址或其他更精确的定位方法来确定;税额的确定只与用户的参与活动有关,如欧盟用户通过设备看广告的频率㊁打开界面的频率等因素决定了应纳税额㊂绿色低碳发展 促进产业链㊁供应链稳定 等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领域中,价值占比远超传统货物,应当通过优化税政调研与政策设计,对该类要素进行合理引导与培育㊂⑧要考虑隐私需求㊂新生产要素由于网络化和便于复制的特点,其所有者往往希望得到隐藏与保护㊂例如,跨国科技企业在数字贸易过程中所收集的用户反馈信息㊁位置数据以及偏好性分析,希望得到隐私对待,海关等监管部门在落实国家对个人隐私保护各项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还要对上述跨国企业跨境传递此类数据的保护㊂(三)加强战略性布局,探索构建高效监管体制机制瞄准制约新生产要素在境内外高效配置的关键环节,进一步解放思想㊁转变理念,坚持问题导向㊁结果导向,用改革的思维和方式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㊂1 完善制度体系㊂一是明确监管职责㊂以‘海关法“修订为契机,按照职权法定原则,从立法层明确海关在跨境领域对新生产要素的规制职责㊂具体而言,可以对 进出境货物㊁物品 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扩充,明确海关对进出境 无形物 的管制权力,将数据㊁技术等新生产要素纳入其中,便于海关在口岸和互联网领域牵头强化安全准入准出风险进行分类分级地排查监管㊂同时,明确海关与科技㊁公安等监管部门的权力边界,为海关下一步建立对新生产要素的监管体系奠定法律基础㊂二是明确纳税义务㊂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新生产要素跨境流动的数量和价值将越来越大,应提前对其纳税义务开展研究,确定与进出口货物相关的数据㊁技术的应税范围,并注意考虑在RCEP㊁TPP等多边规则下,该类要素的原产地认定㊁进出口税率等内容的进一步认定㊂三是明确统计标准㊂建立健全涵盖技术㊁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现代统计制度,帮助科学全面地反映新㊁旧生产要素在我国境内外的实际流动的真实情况,为国家的宏观决策和对外谈判提供数据支撑㊂2 完善监管体系㊂一是建立安全高效的管理模式㊂顺应新生产要素对安全和便利的实际需求,将监管思路由被动防御向主动出击转变,新生产要素风险影响大㊁消除影响难㊁通关效率要求高,必须将关口前移,将风险预于国门之外;将监管重心由管制要素个体向全流程要素拓展,在企业自主申报的基础上对与新生产要素密切相关的其他要素开展比较㊁分析㊁印证,实施宏观审慎监管;将监管对象由要素本身向供应链主体转变,加强与境外海关的跨境数据交换合作,顺势形成跨境联合规制的串联管理,便利各类创新要素跨境流动㊂二是实施 备案+干预+稽核查 信任监管流程㊂强化申报主体责任,逐步探索对新生产要素进行前期自主备案,按照风险类别和征管要求进行参数通道判别;除极个别风险极高的情况需要 事中干预 外,绝大多数情况都按照 负面清单+非违规不干预 的制度设计予以接受,建立新生产要素贸易主体的 非主观故意容错免责 机制,支持防范风险的同时实现高效发展;运用集约化㊁专业化的后续稽核查模式,对新生产要素进行后续管理㊂三是构建适应新生产要素需求的管理架构㊂对照新生产要素的特征,逐步调整海关内部组织架构㊁人员配置,将现行的 决策㊁管27⑧例如,2021年7月落实‘财政部㊀海关总署㊀税务总局㊀关于 十四五 期间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关税 2021 23号),由科技部㊁国家发改委等牵头部门函告海关总署名单,总署转发直属海关执行㊂新发展格局下海关运用系统观念推进各类 新生产要素 在境内外高效配置的思考理㊁执行 三级机制调整为 中心-现场 模式,引入 中台 指挥作战理念,在全国按照新生产要素的类别设置若干区域性 中台 ,接入业务数据㊁风险系统和各类信息,安排专家坐镇指挥,第一时间响应新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和隶属海关的实际需求,提供专业决策指令,增强要素治理能力㊂3 完善支撑体系㊂一是强化专业技术人才支撑㊂针对各类新生产要素组建相应的研究团队,开展专题研究,不断培养专业人才㊁提升应对能力,例如,可组建团队针对技术性贸易措施规则研究与应用,对国际标准化组织(ISO)㊁国际电工委员会(IEC)㊁国际电信联盟(ITU)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㊁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㊁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等国际分量大的组织标准开展研究,深度参与国际规则和国际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在影响评估㊁趋势预判㊁监测预警㊁交涉应对等关键领域,形成系统性研究成果,提升运用规则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能力㊂二是强化针对性服务支撑㊂围绕国内企业在新生产要素跨境流动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主动研究对口需求的服务举措,例如,针对出口产品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可积极与国内有关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合作,协助高校㊁科研机构㊁出口企业等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维护我国企业在新生产要素领域的需求与权益㊂三是强化创新性平台支撑㊂针对部分新生产要素的特殊主体(如高校㊁初创企业等)在跨境贸易方面的薄弱环节,支持第三方构筑的创新研发平台㊁云端交互平台等特殊载体,统筹规制与引导新生产要素的发展方向,提升该类要素在可信可控范围内的集聚效应㊂如,笔者所在的南京海关所属苏州海关在服务辖区医药研发类企业发展过程中,支持综保区打造研发创新一体化服务平台,推动了医药研发企业的通关便利和集聚发展㊂(四)加强整体性推进,提升 多元共建㊁协同共治 的管理效能新生产要素在跨境流动过程中涉及的监管部门众多,目前各部门规章制度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合力㊂需要海关㊁市场监管㊁科技㊁工信㊁公安㊁外汇等部门发挥好各自的职能优势,在统筹兼顾中实现协同发展,在扬长避短中提升整体效能,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中建立一整套支持新生产要素跨境高效配置的指导思想和监管体系㊂1 以自贸试验区为牵引,积极开展制度创新㊂自贸试验区承载着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㊁对接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㊁塑造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使命㊂各监管部门应当结合各自贸试验区的产业特色,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协助支持开展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对接的先行先试,加速新要素主体上 云 智能集成,促进传统贸易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深度对接数据㊁技术㊁知识产权等新生产要素,形成 泛在连接㊁数智融合㊁创新导向㊁安全可信 的运行体系,深入探索并推广适应研发创新㊁要素交互的监管新模式,适时在全国复制推广㊂2 以单一窗口为载体,提升信息互联互通效果㊂依托现有 单一窗口 基础架构与建设思路,探索将 单一窗口 功能逐步覆盖国际贸易管理全链条,参照货物实际进出境口岸,在互联网设置 数据口岸 ,接受新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向海关㊁市场监管㊁税务㊁科技㊁外汇等部门同一个窗口㊁一次性申报,打破 信息孤岛 ,实现多部门 数据共享㊁信息互通㊁结果互认 ,推动构建大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同时各相关部门对新生产要素按照法定职责进行有效监管,形成监管合力㊂37。
东亚冬季风
东亚冬季风
王绍武;闻新宇;黄建斌
【期刊名称】《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年(卷),期】2013(9)2
【摘要】在冬半年欧亚大陆常为高气压控制,这个庞大的高气压在亚洲东部造成强劲的西北风,即东亚冬季风。
东亚冬季风是气候系统的重要成员[1-2],冬季风给大部地区带来严寒,在与从低纬度来的暖湿气流相遇时形成雨雪。
秋末冬初以及冬末春初雨雪会白北向南扫过大半个中国,隆冬时则主要在江南形成雨雪。
冬季风不仅影响中国的气候,其影响范围还可能扩展到南半球。
但是,过去缺少对不同时间尺度冬季风变化的独立研究,对古季风尤其是这样。
所以,这里着重对不同时间尺度的冬季风变化进行分析。
【总页数】3页(P154-156)
【作者】王绍武;闻新宇;黄建斌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气候与海-气实验室,北京100871;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84;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气候与海-气实验室,北京100871;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北京【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东亚冬季风综合指数及其表达的东亚冬季风年际变化特征 [J], 贺圣平;王会军
2.中国冬半年极端低温事件的时空特征及其与
东亚冬季风的关系 [J], 韩永秋;周连童;黄荣辉
3.东亚冬季风异常对区域气溶胶分布的影响 [J], 谢旻;王体健;高达;李树;庄炳亮;刘芷君
4.北太平洋涛动和东亚冬季风对ENSO影响差异分析 [J], 温涛;冯立成;陈权亮;丁瑞强;史良
5.北太平洋涛动和东亚冬季风对ENSO影响差异分析 [J], 温涛;冯立成;陈权亮;丁瑞强;史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师简介
就这样,总算开学了,“死在北航”的精神在奥运的喧嚣后又杀回来了
大二上学期开了数分、物理、概率统计、理力、材力、复变、英语写作、口语、物理实验、生命科学和马基,我又选了太极拳作为我的体育课又是个学分超30的学期,注定了4个月的忙碌生活而这学期又缩短为18周,加重了紧张感
大一下学期数分课很折磨人论治学,北师大的朱汝金老师的确很严谨;但论教学,显然岁月磨掉了老人家的激情实话说,他的课,先是让人昏昏欲睡,后又让人饥肠辘辘,拖课我们概括此现象为“朱汝金定律”,也因为数分上有个音似的“古鲁金定律”但大二开始了,王冠香老师回来了,“这诶个儿”回来了,班里鼓掌欢迎老王上课就是有味道,他总说北大数院他最没水平,可数分上有些事情他说出来就是别有风味,通俗易懂大一上就对他的课蛮喜欢的,尽管考得也蛮糟糕的虽然他教育我们时常称自己为老王,但话说人家是年轻有为,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到北大数院现在是院长助理,太有才了
手机有了新功能自然心也就痒痒了走哪照哪,发发彩信,想让心里想的人看看外面的光彩世界特别是当我一个人挎着我爸给我的小黑包,行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好希望身边有个人,一起欣赏老北京的韵味,听鸽哨嗡嗡从空中飘过但这只是9月份的奢望,现在的冷漠
有一天太阳告诉我她转去财会学院了,带着复杂的心情前往新的环境我小关心一下,可实际觉得那与我无关,不在意,尽管中国移动带去的是热情的文字她只是个一般的朋友,我那时这么对自己说
全球平均温度序列的比较
8 5 Adv. Clim. Change Res., 2011, 7 (2): 85- 89
热 议 全 球 变 暖 专 栏
86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 年
这应该是全球变暖研究的一个良好开端。 1980—1990年代应用的测站数大为增加,Jones 等 [5-6]、Hansen等 [7]及Vinnikov等 [8]先后建立了全球 温度序列。他们应用的测站数见表 1。
收稿日期: 2010-07-16; 修回日期:2010-09-03 资助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课题 (2010CB428401);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气候变化的检测和预估技术研究” (2007BAC03A01);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540000G010C01) 第一作者: 唐国利(1960 —),男,正研级高工,主要从事气候和气候变化研究。E-mail: tanggl@
2.2 NCDC 序列 NCDC(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指美国 国家气候资料中心。NCDC 序列是一个覆盖面完整 的序列 [14],全球平均按 5°× 5°网格面积加权平均得 到。其 SST 的处理很有代表性 [15-16],不仅考虑了观 测技术的变化,而且引入了卫星资料。对 1941 年之
引 言
称为现代。
建立一个能代表全球平均温度变化的时间序列 是气候变化研究的基本任务,只有建立了这样的序 列才能更准确地判断全球气候变暖。同时,确定全 球气候变暖的程度、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随时间的变 化特征又是气候变化归因研究的基础。因此,对全 球平均温度序列及其资料和方法进行分析具有重要 意义。 全球平均温度的研究始于 19 世纪后期,随着 观测资料的不断积累和研究的展开,陆续有不少学 者建立了全球平均温度序列,并不断进行改进和完 善 [1-3]。大体可将全球平均温度序列的研究划分为 3 个阶段:1970 年代之前、1980 — 1990 年代以及 2000年代。前两个阶段可以称为早期,第三个阶段
全球变暖的科学
结 出 1 个关 键 点 , 出每个 关键 点在 全球 变 暖科学 0 指 发展 中的地位 。
北 京 10 7 ;2 中 国 气 象局 国 家 气候 中心 ,北 京 1 0 8 81 0 "01 0
5 清 华 大学 地球 系统 科 学 研 究 中心 ,北 京 10 8 04 0
的研 究历 史 I IArhr 1于2 1 年 汇编 r有关 变 。 ce等 6 0 1 1 暖的 历史文 献 ,并附 上简 要 的评论 ,为研 究 全球 变
暖 科 学 的 发 展 提 供 了方 便 。 为 了系 统 地 认 识 该 问 题 ,本 文从 中选 出 5篇有 里程 碑意 义 的论 文 ,再力 U
全球变暖的科学
Sce eo o l a m i inc fGl ba W r ng 王绍武 - ,罗 勇2 ,赵 宗慈 - , 5
闻新 宇 黄 建 斌
1北 京 大 学物 理 学院 大 气与 海洋 科 学 系气候 与 海一气实验 室
全球 变 暖作 为一 个科 学 问题 ,已有将 近 二百 年
第8 卷 第 3期
2 2年 5 H 01
气 候 变 化 研 究 进 展
P OG E S UI I I E E MU A I NE C I T S R R S USI NQ ST ON SD T T O L MA I
、 . 1 8 NO 3 .
M a v201 2
编者按 I C即将 于 2 1 年 发布 第 5 P C O5 次评 估报 告 (E ) A 5 。虽 然 关 于 气候 是 否 变暖 ,以及 为什 么 变暖 的 争议 至 今 不 断 , 但 是 对 气候 变暖 的研 究 日益 深 入 , 的成 果层 出不 穷 。为 此 本刊 在 “ 学知 识 ”栏 目,陆 续 发 表王 绍武 和 罗 勇 等 新 科 撰 写的 短 文 ,介 绍 与 气候 变暖研 究 有 关 的 、有 一 定理 论 性 问题 的研 究进 展 ,便 于 A 4 ( 4 评 估 报告 )与 A 5 E 第 次 E
国家超导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国家超导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物理学科组成员、北京
3Cover Celebrity封面人物年第6卷第3期(总第3期)年第6卷第3期(总第3期)封面人物Cover Celebrity 国家学科席首会员委家专导超家国任主会员委术学室验实导超家国员成组科学理物会员委位学院务北长所所究研理物体固学大京北师导生士博、授教学大京国士院院学科中甘子钊院士认为,基础科学研究对我国整个科学技术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一些有重大长远战略意义的领域更是如此。
对此,甘子钊院士特别关注,他曾在各种场合发表自己的见解。
图为他在加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座谈会上发言时的情景。
甘子钊,男,汉族,1938年4月出生,广东茂名信谊人,著名科学家。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3年1月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至今。
1979年以来,曾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工作一年。
1984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物理系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超导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国家超导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物理学科组成员,中国物理学会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材料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学生时代的甘子钊勤奋好学,聪颖过人,学习成绩超卓。
1954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在北大学习期间,是全校出了名的优秀生。
大学毕业后,教授们都争着接收甘子钊为研究生,最终他有幸成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奖”的物理学家黄昆院士的大弟子。
1963年甘子钊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从此与科研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的研究领域是固体物理和激光物理。
60年代初期,我国的半导体事业与世界相比还十分薄弱,急需发展。
北大在物理系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业,甘子钊成为我国新兴半导体事业的第一批骨干,“既然国家需要,我就努力做好”。
2℃阈值
2 0 1 3 年 1 月
气 候 变 化 研 究 进 展
P R O GR E S S US I NQ U I S I T I O NE S DE MUT A T I O N E C L I MA T I S
Vo 1 . 9 NO.1 J a nu a r y 2 01 3
放 是 必 须 的 ,并 应 当依 照 I P CC第 4次 评 估 报 告 ( AR 4 ) 所述 情景 , 将全球 气 温升 幅控制 在 2℃以下 , 并在 公平 的基 础上行 动起 来以达 成上 述基 于科 学研 究的 目标 ” 。 尽管小 岛国联盟 、 最不 发达 国家和 气候
变化 最脆 弱 国家甚 至呼 吁将全球 升 温控制 上 限设定 在1 . 5℃ , 但是大 多数 缔约 国还是 同意 把 2℃作为一
a n d B 1 ) s h o w n i n g r e y , o b s e r v e d t e mp e r a t u r e s s h o w n i n b l a c k ,
t h e ma g n i t u d e o f u n c e r t a i n t y a s t o wh e n t e mp e r a ur t e s mi g h t c r o s s t h e 2℃ a n d 3℃ t h r e s h o l ds a r i s i ng f r o m mo d e l r e s p o n s e
d o i : 1 O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1 7 1 9 2 0 1 3 . 0 1 . O 1 2 王绍武 , 罗勇 , 赵宗慈 , 等. 2℃闽值 [ J ]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 2 0 1 3 , 9( 1 ) : 的 目标 。因此 , 2℃阈值 不是
太阳磁场转变出现异常
太阳磁场转变出现异常
闻新宇;王绍武
【期刊名称】《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年(卷),期】2012(8)3
【摘要】2012年4月19日,日本天文台宣布,太阳同步卫星"日出"观测到太阳北半球磁场开始由负转正,这比预期提早了1年左右,但是太阳南半球磁场仍维持正极。
这样就可能出现4极现象:太阳南、北两极的磁场均为正极,
【总页数】1页(P189-189)
【关键词】太阳磁场;异常;太阳同步卫星;天文台;北半球;南半球;正极
【作者】闻新宇;王绍武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182.7
【相关文献】
1.第23太阳活动周行星际磁场扇形结构对中低纬地磁场的影响 [J], 李仲怡;乐贵明;裴世鑫
2.同步轨道磁场和地面磁场对太阳风动压变化事件的响应 [J], 丁留贯;蒋勇;李传起;于超
3.太阳磁场和太阳活动 [J], 丁明德
4.多条太阳光球FeⅠ线在多通道滤光器太阳磁场望远镜磁场观测中的纵场定标(Ⅱ)
[J], 宋慰鸿;艾国祥;张洪起;李孝昌
5.科学家观测到太阳极地强磁场磁场强度与太阳黑子相当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新宇个人简历讲师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北京大学联系地址: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北572房间(100871)E-mail :xinyu_wen@办公电话:86-10-62755121Fax : 86-10-62765802主要研究方向1.大气化学:气溶胶激活与云微物理过程;气溶胶的辐射效应、成云效应、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在北卡州立大学期间)2.大气模式与模拟:大气环流模式的发展和应用 (在大气所LASG期间)3.现代气候变化:东亚大气环流百年尺度的变化 (在北大期间)4.古气候:全新世季风和ENSO的变化 (在北大期间)教育背景与工作经历1.北京大学(2009年10月至今)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讲师2.北卡州立大学(2007年8月-2009年8月)海洋、地球和大气科学系研究助理(博士后)合作教授:Yang Zhang兼任教学助理,负责课程《大气化学概论》和《大气化学模式与模拟》3.北京大学(2002年9月-2007年7月)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博士(硕博连读)导师:王绍武、谭本馗4.北京大学(2003年9月-2007年7月)物理学院本科生2003级1班班主任本2003级年级主任:张国辉5.北京大学(1998年9月-2002年7月)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学士(本科)班主任:朱锦红奖励和荣誉1.第88届美国气象学会年会(新奥尔良,2008年)第10届大气化学分会场最佳学生演讲奖2.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奖(2007年)3.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2006年)4.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会(成都,2006年)首届研究生分会场最佳演讲奖5.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钟盛标”研究生论坛二等奖(2005年)6.北京大学三好学生(2003年)7.北京大学“光华”奖学金(2003年)8.北京大学首届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二等奖(2002年)9.北京大学社会工作奖(2000年)10.北京大学三好学生(1999年)研究论文1.Zhang, Y., X.-Y. Wen, Y. Pan, and C. Jang, 2009, Simulating chemistry-aerosol-cloud-radiation-climate feedbacks over the continental U.S. using the online-coupled 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ing model with chemistry (WRF/Chem), J. Geophys. Res., (in review)2.Zhang, Y., K. Vijayaraghavan, X.-Y. Wen, H. E. Snell, and M.Z. Jacobson, 2009, Probing intoregional ozone and particulate matter pollu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1. A 1-year CMAQsimulation and evaluation using surface and satellite data, J. Geophys. Res., 114, D22304,doi:10.1029/2009JD0118983.Zhang, Y., X.-Y. Wen, K. Wang, and K. Vijayaraghavan, and M.Z. Jacobson, 2009, Probing intoregional ozone and particulate matter pollu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2. An examination offormation mechanisms through a process analysis technique and sensitivity study, J. Geophys.Res., 114, D22305, doi:10.1029/2009JD0119004.Zhou, T.-J., B. Wu, X.-Y. Wen, L.-J. Li, B. Wang, 2008, A Fast Version of LASG/IAP ClimateSystem Model and Its 1000-year Control Integratio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5(4), 655-672. DOI: 10.1007/s00376-008-0655-7.5.Zhou, T.-J., B. Wu, A. A. Scaife, S. Bronnimann, A. Cherchi, D. Fereday, A. M. Fischer, C. K.Folland, K.E. Jin, J. Kinter, J. R. Knight, F. Kucharski, S. Kusunoki, N.-C. Lau, Lijuan Li, M.J.Nath, T. Nakaegawa, A. Navarra, P. Pegion, E. Rozanov, S. Schubert, P. Sporyshev, A. Voldoire, X.-Y. Wen, J. H. Yoon ,N. Zeng., 2008, The CLIVAR C20C Project: Which components of the Asian-Australian Monsoon circulation variations are forced and reproducible?, ClimateDynamics, DOI 10.1007/s00382-008-0501-8.6.Wen, X.-Y., T.-J. Zhou, S.-W. Wang, B. Wang, H. Wan, and J. Li, 2007, Performance of areconfigured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at a low resolution, Advances inAtmospheric Sciences, 24, 4, 712-728, DOI: 10.1007/ s00376-007-0712-7.7.Wang, S.-W., X.-Y. Wen, Y. Luo, W.-J. Dong, Z.-C. Zhao, and B. Yang, 2007, Reconstruction oftemperature series of China for the last 1000 year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2, 23, 3272-3280, DOI: 10.1007/s11434-007-0425-4.8.王绍武,黄建斌,闻新宇,朱锦红,4-2kaBP中国干旱的证据和模拟研究,科学通报,2007,52(20),2428-2433.9.Ge, Q.-S., S.-W. Wang, X.-Y. Wen, M.-S. Cai, Z.-X. Hao, 2007,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changes in China during the Holocene,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4, 6, 1024-1036,DOI: 10.1007/s00376-007-1024-7.10.Wang, S.-W., J.-H. Zhu, J.-N. Cai, and X.-Y. Wen, 2004,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timeseries of ENSO for the last 500 years,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14, 12, 1074-1080.11.闻新宇,王绍武,朱锦红,古ENSO研究进展,地球物理学报,2007,50(2),387-396.12.闻新宇,王绍武,朱锦红,D. Viner,英国CRU高分辨率格点资料揭示的20世纪中国气候变化,大气科学,2006,30(5),894-904.13.濮冰,闻新宇,王绍武,朱锦红,中国温度变化的两个基本模态的诊断和模拟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007,22(5),456-467.14.王绍武,罗勇,闻新宇,董文杰,近千年全球温度变化研究的新进展,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3(1),14-19.15.胡永云,闻新宇,冰雪地球的研究进展综述,地球科学进展,2005,20(11),1226-1233.16.王绍武,朱锦红,蔡静宁,闻新宇,ENSO变率的不规则性,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9(z1),125-133.会议论文1.Wen, X.-Y., Y. Pan, Y. Zhang, A. Nenes, S. Ghan, and R. Easter, CCN Predictions from GlobalWRF/Chem: Sensitivity to Activation Parameterizations, Gas-Phase Mechanisms, and Aerosol Modules, oral presentation at the 11th Conference on Atmospheric Chemistry, the 89th AMSAnnual Meeting, Phoenix, Arizona, 11-15 January 2009.2.Wen, X.-Y., X.-M. Hu, Y. Pan, Y. Zhang, W. Skamarock, F. Vitt, P. Karamchandani, and G.Grell, Using global WRF/Chem to study climate-chemistry interactions, poster at the 8th WRF Users’ Workshop, NCAR, Boulder, Colorado, 23-27 June 2008.3.Wen, X.-Y., S.-W. Wang, Y.-Y. Hu, T.-J. Zhou, Y. Zhang, and Z.-C. Zhao, Climate Change inChin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ir Quality during the Past 130 Years: Model Simulations and Correlation with Satellite Observations, oral presentation at the 10th Conference onAtmospheric Chemistry, the 88th AMS Annual Meeting, New Orleans, Louisiana, 20–24 January 2008.4.Wen, X.-Y., and S.-W. Wang, On the Role of precession in Asian monsoon during theHolocene: from hypothesis to simulation, oral presentation at the workshop on Paleoclimateresearch, Nansen-Zhu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China, Nov. 15– 17, 2006.5.Wen, X.-Y. and S.-W. Wang, Why El Nino was depressed during early-mid Holocene? oralpresentation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Society, Chengdu, China, 24 – 28 October 2006 (中文).6.Wen, X.-Y., and S.-W. Wang,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icCirculation over China in the 20th Century, oral presentation at the Symposium of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the 20th Century, organized by Prof. B. Wang and Chinese Ocean University, Qingdao, China, Jul. 5 – 8, 2006.7.Wen, X.-Y., Paleo-ENSO simulation: why El Nino was depressed during early-mid Holocene?oral presentation at the Taiwan-Mainland symposium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organized by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Taipei, Republic of China, 21 – 29 September 2005 (中文).8.Wen, X.-Y., and T.-J. Zhou, Gridded atmospheric model of IAP-LASG (GAMIL) in lowresolution grid, invited by the annual meeting of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umerical Modeling for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SG), oral presentation at theAnnual Meeting of LASG,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2– 14 January 2005 (中文).参与的会议论文1.Zhang, Y., X.-Y. Wen, X.-Y. Dong, Y.-S. Chen, and Y. Pan, 2009, Evaluating Aerosol-Radiation-Cloud-Precipitation-Climate Feedbacks Simulated using Online-Coupled WRF/Chem, oralpresentation at the 30th NATO/SPS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Meeting on Air Pollution Modelling and its Application, San Francisco, CA, 18 – 22 May 2009.2.Zhang, Y., X.-Y. Wen, Y. Pan, and Y.-S. Chen, P. Karamchandani, D. G. Streets, Q. Zhang, andC. J. Jang, 2009, Global-Through-Urban WRF/Chem: Climate-Air Quality Interactions overChina and U.S.A., invited presentation at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tmospheric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to Air Quality (ASAAQ) Conference, Jinan, Shandong Province, P. R.China, April 21-23, 2009.3.Hemperly, J.J., X.-Y. Wen, N. Meskhidze, and Y. Zhang, The Evaluation of the Global Weather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GWRF) Model with Surface-Based and Remotely-SensedObservations, poster at the 4th Annual NC State University Graduate Research Symposium,Raleigh, NC. Mar 18th, 2009.4.Zhang, Y., Y. Pan, X.-Y. Wen, X.-Y. Dong, P. Karamchandani, D. Streets, W. Skamarock, and G.Grell, Simulating Climate-Air Quality Interactions using Global-Through-Urban WRF/Chem,oral presentation at Special Symposium on Aerosol–Cloud–Climate Interactions, the 89th AMS Annual Meeting, Phoenix, Arizona, 11-15 January 2009.5.Zhang, Y., X.-Y. Wen, K. Wang, and K. Vijayaraghavan, Examining the governing processesand export of O3 and PM2.5 in the U.S., poster at the 89th AMS Annual Meeting, Phoenix,Arizona, 11-15 January 2009.6.Zhang, Y., X.-Y. Wen, Y.-S. Chen, Y. Pan, and X.-M. Hu, 2008, Studying Climate-Chemistry-Aerosol-Cloud-Radiation Feedbacks in North America and Asia using Online-CoupledWRF/Chem, oral presentation at the 27th Annual Meeting of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erosol Research, Orlando, FL, October 20-24, 2008.7.Zhang, Y., X.-Y. Wen, Y. Pan, P. Karamchandani, C. Seigneur, D. G. Streets, and W. C.Skamarock, 2008,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Global-Through-Urban WRF/Chem: Gas-Phase Mechanism, Gas-Aerosol Coupling, and Aerosol-Cloud Interactions, oral presentation at the 7th Annual CMAS Conference, Chapel Hill, NC, October 6-8, 2008.8.Hemperly, J.J., X.-Y. Wen, N. Meskhidze, and Y. Zhang, Retrospective Aplication andEvaluation of the Global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GWRF) System, oral presentation at the 7th Annual Community Modeling and Analysis (CMAS) Meeting, Chapel Hill, NC, 6-8October 2008.9.Zhang, Y., X.-M. Hu, Y. Pan, X.-Y. Wen, Y.-S. Chen, J. Fast, G. Grell, S. Peckham, K. Schere,and C. Jang, Updat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WRF/Chem-Madrid, poster at the 8th WRF Users’ Workshop, NCAR, Boulder, Colorado, 23-27 June 2008.10.Zhang, Y., Y.-S. Chen, X.-M. Hu, X.-Y. Wen, K. Wang, C. J. Jang, L.-T. Wang and J.-M. Hao,Coupled Regional Climate and Air Quality Modeling: History, 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invited keynote speech at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Regional and Urban Air Quality in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Shanghai, China, 17-18 April 2008.11.Zhang, Y., X.-Y. Wen, W. C. Skamarock, G. A. Grell, S. E. Peckham, S. J. Ghan, and R. C. Easter,Some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WRF/Chem, oral presentation at the 10th Conference on Atmospheric Chemistry, New Orleans, Louisiana, 20–24 January 2008.12.Meskhidze, N., Y. Zhang, B. Gantt, J.J. Hemperly, X.-Y. Wen, Effect of Terrestrial and MarineOrganic Aerosol on Regional and Global Climate: Work Plan and Some Preliminary Results, oral presentation at the Department of Energy Atmospheric Science Program FY 2008 Science Team Meeting, Annaplois, Maryland, 25-27 February 2008.13.Zhang, Y., X.-Y. Wen, X.-M. Hu, and C. J. Jang, Simulating the Effect of Aerosols on RegionalClimate Using WRF/Chem, oral presentation at the 10th Conference on Atmospheric Chemistry, New Orleans, Louisiana, 20–24 January 2008.14.Zhang, Y., X.-M. Hu, and X.-Y. Wen, K. L. Schere, C. J. Jang, Simulating Climate-Chemistry-Aerosol-Cloud- Radiation Feedbacks in WRF/Chem: Model Development and InitialApplication, oral presentation at the 6th Annual CMAS Conference, Chapel Hill, NC, October 1-3 2007.会员资格美国气象学会,普通会员,2007年-2009年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普通会员,2008年-2009年(最后更新:2010年0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