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中美术教案高中美术《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教案.docx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说课稿1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663b9c98cf84b9d528ea7af3.png)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说课稿(沙湾县第一中学魏志冲)一、细说教材《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艺术》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二课的第一课时。
教材前面一课是《学些美术鉴赏知识》,前课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在本节课可以加以应用。
这一课我将分为三个课时来讲,本节课着重讲述古代玉器艺术。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本课所涉及的玉器属于工艺美术课程,在中国古代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
美术新课标指出:应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傎观。
二、学生分析:对于本节课内容,学生有所知晓,但缺少全面系统的认知和审美。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我国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阐述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及历史地位的变迁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视频并非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社会学式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专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逐步对美术鉴赏产生兴趣,体会传统文化带来的丰富的知识内涵,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润物细无声的学习中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热爱和继承。
四、教学重点:古代石器、玉器的艺术成就。
五、教学难点:理解“君子比德于玉”内涵。
六、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本课的设计理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法、讲授法、活动探索法、讨论研究法和课件演示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协调,灵活变通、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彰显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最新整理高中美术教案高中美术《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高中美术教案高中美术《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教学设计.docx](https://img.taocdn.com/s3/m/0f0f7488bed5b9f3f90f1c98.png)
最新整理高中美术教案高中美术《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教学设计一、授课课题:《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二、授课时间:2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玉器、陶瓷、青铜器的艺术成就,及其发展。
2、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美学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玉器的丰富内涵、陶瓷意识的审美观、青铜器的社会作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艺术成就和美学特点。
五、教学难点:内涵及文化层面的理解。
六、课业类型:讲授七、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提问法八、教具学具:教材,ppt九、板书设计:十、教学过程:导入:提问:你对玉的了解有多少?怎么知道玉的,喜欢吗?喜欢玉什么?从玉的故事、玉的功用等等方面思考。
一、玉的概念提问:什么是玉?说文解字对玉的定义“石之美者”谓之玉。
玉的甲骨文字形。
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
高一年级美术课《wbr》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由于制玉工艺被人熟知,所以充斥于日常用语之中。
玉部的字多打117个,涉及到,制玉的质、声、形、方法。
是字数最多得部首之一。
提问:能举例子吗?理本意是治玉,后引申治理国家切磋琢磨…加工方法瑾、瑜、瑶等字,是美玉的意思(同学的名字)代表语言的功用“绝人以玦”、“环”归还。
玉和美同义(超凡脱俗的美感)保持气节而死“玉碎”。
玉安,玉步…二:玉的分类:看图猜一猜这些玉都是做什么用的?玉的分类:佩玉、礼玉、弄玉、葬玉1佩玉:中国人的先祖发现玉比一般的石头坚硬,有不同的色泽和光彩,温润晶莹剔透,由于它的材质美,慢慢用来做装饰品。
形成佩玉之风。
2礼玉:提问:图表示的是什么?和我们学习的玉有关系吗?高一年级美术课《wbr》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一器物盛有玉形,下面是“豆”(古代盛器)。
《说文》:“豊,行礼之器也。
”由于玉的数量少,加工困难。
只有族长或祭祀师佩戴,渐渐玉器演变成礼器。
在中国古代被《周礼》一书称为是“六器礼天地四方”的玉礼器。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 教学设计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9e21e39ec3d5bbfd0a74c4.png)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教学设计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教学目的:1、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2、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玉在古代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具体的应用。
重点介绍“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玉是珍贵的工艺品,学生不易直接接触到,教学中需要对古代的礼制作一些初步的介绍,从而了解玉的特殊历史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生活中或者市面上,同学们经常都能见到玉,所以玉这个概念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在语文词汇里也有很多关于玉的词汇,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不琢不成器”、“金玉满堂”、“金枝玉叶”、“金口玉言”、“金玉良缘”、“锦衣玉食”、“抛砖引玉”等等这些词语中,那个玉字不是代表美好的、高尚的字眼?那么玉为什么能够如此运用呢?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二、新授1、玉的定义P8:是石之美者。
“美”字不止外在美,还带内在之美,给人感受之美。
玉器在人们心目中有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一是突出玉的天然美。
如课文的“大圭不琢”,圭:是古代帝王或诸侯朝聘或祭祀时所执的丁字形玉器。
它没有经过繁琐的磨制,保持着玉石本身的那种天然美。
所以有“大圭不琢,美其质也”的这种说法。
另一种是追求华丽之美。
就是将玉石经过加工磨制,使之更加华丽秀美。
2、玉的历史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的,有“玉石之国”的美誉。
可见玉在中国很早以前就已经诞生。
课文P5。
旧石器时代,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玉就是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在磨制石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石头质地坚硬,色彩与光泽漂亮,让人看了有一种愉悦的感觉,然后就把这些石头区分开来,把“石之美者”称为“玉”,起先是把玉作为装饰品或祭祀神灵的礼器,后来在磨制过程中,对于玉的审美逐渐超出实用目的,使玉成为“财富、权威和精神”的象征,甚至把对于玉的审美比附于社会道德规范。
中国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 教学设计
![中国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ce9321f78a6529647d5365.png)
反
思
美术课的课时比较少学习内容比较多,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教学内容开展难度比较大,要上好每节课教师都要在学习内容方面进行仔细编排既要完成教学目标更要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知识技能有所收获和提高。美术课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的使用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由于网络技术的普遍使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源为教学方式多样化创造了物质、技术条件,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缩短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代沟,简洁了课堂情景创设的劳动。本节课开始时的视频播放马上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略加调整课堂氛围就形成,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困难在于信息技术的推广使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抑制,过度依赖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弊病,使课堂教学中体现师生配合为主导人文教育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主从关系变得模糊不清,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今后教学过程中探究的课题。
三.
拓
展
教
学
展示:鉴别真假玉器的一些常用方法和玉的品质鉴定文字常识。
(6分钟)
简要提示这些方法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把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
认真领会科学知识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愉悦的审美过程。
整合点四:
通过知识的传递,可以为家长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书本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应用。
教
教学设计
学校:天津大港第八中学姓名:周金海
课题名称
中国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
计划学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1)本课题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版高一美术选修,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第二课第一小节节,以玉石文化发展为主轴编写的。
(2)它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和特殊,对本课的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贯穿作用。
(3)本课教学内容以鉴赏为主体结合适度专业知识介绍,学生积极参与的授课方式,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新教学理念;在专业知识传授时体现了教师为主导,积极参与问题解决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教学设计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afd89fe009581b6ad9eb5b.png)
第三课青铜器,古代人们认识了各种金属并学会冶炼合金,是奴隶制社会的重要标志,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其中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最有价值。青铜器文化是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核心,其中商周时代的礼器既有文化价值,又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能
5.与主题相关的资源是否丰富?
是
学习单元的
课时框架
分3课时学习1、古代石器、玉器,2、陶瓷,3、青铜器,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以及中国古代艺术成就发展。
本单元第一课玉石之分,旧石器时代先民在使用石头作为劳动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发现了“石之美”,并把玉从石中区分出来,在打制和打磨石器的过程中树立了对于玉的审美,也逐渐累积对玉的打磨工艺。(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把中国古代玉器艺术推上第一个高峰。古人有黄金有价玉无价,完璧归赵中的“和氏璧,君子比德于玉,大圭不琢,这些都能很好地了解玉文化。
单元学习主题设计检验提示
检验指标
实现程度
1.主题是否与课标要求相一致?
一致
2.主题是否是一个或多个学科领域中的核心或起着核心作用?能否反映学科本质?(可以利用知识网、概念图、思维导图)
是
3.主题能否反映富有挑战性的、能吸引师生兴趣的学习问题或任务?
能
4.主题是否与生活、生产中的真问题相关?能否让学生理解主题的意义和价值。
【作业表单2:单元学习主题设计及检验提示单】
美术高中人教新资料(传统艺术的根脉)说课稿
![美术高中人教新资料(传统艺术的根脉)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e97c75703d8ce2f00662376.png)
美术高中人教新资料(传统艺术的根脉)说课稿【一】授课课题:《传统艺术的根脉》3【二】授课时间:3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玉器、陶瓷、青铜器的艺术成就,及其进展。
2、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美学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玉器的丰富内涵、陶瓷意识的审美观、青铜器的社会作用对中国文化的妨碍。
【四】教学重点:艺术成就和美学特点。
【五】教学难点:内涵及文化层面的理解。
六、课业类型:讲授七、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提问法八、教具学具:教材,ppt九、板书设计:十、教学过程:导入:青铜治炼和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进入伟大的青铜时代,历经了夏、商、周,持续了1500多年的时间,正是从那个时代开始,古代中国迈开了世界文明史上领先的步伐。
在中国发明的青铜器,不管是数量、种类,依旧精美程度,在世界上基本上首屈一指的。
【一】青铜是什么?青铜:红铜、锡和铅的合金。
红铜的熔点高,软。
溶化困难那。
加入锡和铅降低熔点,增加硬度。
青铜器的铸造成功,是人类快出时期时代,进入青铜时代。
〔课后小辞典〕【二】青铜器提问:你明白得最有名的青铜器是什么?A商代司母戊鼎1鼎文化〔1〕提问:鼎是做什么用的?功能?鼎原始社会日用的饮食容器。
商周进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礼器”。
〔2〕提问:鼎象征什么?看看这些文献和成语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用鼎制度,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
用作“别上下,明贵贱”〕文献又载“铸九鼎,像九州”。
成语: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
〔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
用作“别上下,明贵贱”2挖掘故事司母戊鼎是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北的农田中,被当地农民吴希增探寻到的。
挖掘工作是隐秘进行,组织了四十多人往上提,他们在洞口上搭了一个架子,用两条粗约五厘米的麻绳,一部分人在上面用力拉,一部分人在洞下用杠杆撬起一头并将土填入底部。
第二课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二课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75204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f.png)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2.能够辨识和欣赏传统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艺术魅力;3.提高学生的造型观察和审美能力;4.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理解和认同。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玉器、陶瓷和青铜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2.掌握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时1.介绍中国传统艺术中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地位和发展历程;2.分析玉器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3.展示并鉴赏玉器作品。
第二课时1.分析陶瓷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2.展示并鉴赏陶瓷作品。
第三课时1.分析青铜器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2.展示并鉴赏青铜器作品。
1.梳理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联系和区别;2.综合鉴赏三种艺术品。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展示法;3.构思创作法。
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 课前准备1.整理玉器相关的图片和介绍材料。
2. 新知讲授1.讲解玉器的发展历程和地位;2.分析玉器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3.展示并鉴赏玉器作品。
3. 巩固训练1.学生自己带来玉器作品进行鉴赏;2.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玉器模型。
4. 课后作业1.带来一篇关于玉器鉴赏的文章。
第二课时1. 课前准备1.整理陶瓷相关的图片和介绍材料。
1.讲解陶瓷的发展历程和地位;2.分析陶瓷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3.展示并鉴赏陶瓷作品。
3. 巩固训练1.学生自己带来陶瓷作品进行鉴赏;2.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陶瓷模型。
4. 课后作业1.带来一篇关于陶瓷鉴赏的文章。
第三课时1. 课前准备1.整理青铜器相关的图片和介绍材料。
2. 新知讲授1.讲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和地位;2.分析青铜器的造型特点和鉴赏方法;3.展示并鉴赏青铜器作品。
3. 巩固训练1.学生自己带来青铜器作品进行鉴赏;2.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青铜器模型。
4. 课后作业1.带来一篇关于青铜器鉴赏的文章。
传统艺术的根脉——教案
![传统艺术的根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e6f606d15abe23492f4d41.png)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通过古代石器、玉器、陶瓷、青铜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2、能力目标: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爱国热情。
二、重点难点:1、重点:古代石器、玉器、陶瓷、青铜器的艺术成就。
2、难点:理解“君子比德于玉”,对夏商周时代社会历史环境陌生及古代青铜器名称生僻字较多,用途不明确。
三、教学过程: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展示导学案的内容:1 组:玉是怎样鉴定的吗?2 组:玉与玉器有何区别?玉器的设计创作采用怎样的方法?3 组:中国最早的玉在那个时代吗?4 组:为何中国人特别喜欢玉?5 组: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6 组: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7 组: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有何特色?8 组:什么是青铜器?青铜器是怎样分类的?9 组:春秋战国青铜艺术有何特点?秦汉青铜艺术的代表作品是?(一)古代玉与玉器艺术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分析讲解玉的相关知识:同学们知道玉是怎样鉴定的吗?玉:石之美”的说法,致使“玉”这个字,广义的成为美石的统称。
强调光泽、透明度、声响等物理特性以区别玉石层次。
中国历代玉器温润圆熟,晶莹剔透,中国古人对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外,还赋予它以“德”的含义。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称:“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所谓的五德是指仁、义、智、勇、洁。
意思是色泽温润,表里一致,敲击声音舒畅悦耳,坚韧而不被折弯,可以雕琢的棱角凌厉,却不会割伤人的美石。
你理解玉吗?何为玉器?古人有黄金有价玉无价,藏金不如藏玉,佩玉以求避邪除凶,食玉以求长生不死,穿玉衣以求尸体不朽。
玉有硬玉、软玉、碧玉、水晶等,用玉原料制作的工具、装饰品、祭器、陈设品等通称为玉器。
A货就是天然翡翠,B货就是染色处理过后的翡翠,C货就是树脂、玻璃仿冒的翡翠饰品。
《传统艺术的根脉------中国玉》教学设计
![《传统艺术的根脉------中国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10510fa21614791711284e.png)
《传统艺术的根脉------中国玉》教学设计唐笑中央民族大学附中授课年级:高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指导思想:本课通过教学策略的实施使学生对玉的材质美、工艺美、内涵美产生感受、发现与探究中国玉器,从而理解如何对中国玉器进行审美;以中国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艺术,如何体现中国特有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以负载了人文之美的中国玉作为序幕,唤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寻,让学生们走进传统中国美的章节。
理论依据:玉石的雕琢是中国古代早期产生并成熟的艺术门类之一,在每一个对玉石的打磨雕琢的时代中,中国人不断赋予玉石审美和人文内涵,也同时建立了“比德为玉”的道德审美标准。
本课贯彻新课标,在感受中体验,在体验中认知,并将中国玉的内涵与当代的生活价值观相比较,使学生获得审美情感、审美精神的升华。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策略:1、学生知识程度分析:学生虽然对中国玉了解很少,但因每个学习群体、个体,都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审美体验,这对本节课的学习、探究及课后的拓展有着很好知识准备基础。
近年的收藏热将中国美玉的审美价值审美内涵淹没在玉石的市场价值中,了解中国玉器,感知中国玉器精品,探究中国玉器的审美价值,提升学生对中国玉的认知和情感价值观,是以中国玉为点以中国传统艺术做面,以点的学习带动面的拓展和延伸,期待本节课的设计与教学,会使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知识结构更加饱满。
2、新授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分析:高中学生具备了较强的感知、思考能力,并且能够对一种艺术类型、文化现象放在其时代环境中,做较为深度的具有人文内涵的思考。
学生对于课堂上所设计的知识能够理解,高中阶段学生对美术课的需求不再停留在动手绘画的快乐中,转而在充满人文关怀的审美体验中,在相关知识领域联系和拓展、延伸中获得更加理性的审美快乐。
3、如何解决知识难点:结难点1:“石之美者为玉”解决办法:增强直观性,利用视频展示,从现实生活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感受和领会美玉材质之美。
在发言中形成观点。
美术《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教案、教学设计
![美术《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a2d3364cc7931b765ce15cc.png)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情境再现:欢迎同学们步入《鉴宝》的殿堂: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领略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两件藏品过会让同学们感受一下它们的魅力。
引出课题: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三.讲授新课【一】古代玉器艺术我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丰富多彩,在世界工艺文化中独树一帜。
那温润的玉石,优雅的青瓷,庄重的青铜器,无一不反映着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并为世人所赞叹。
A .小说玉器: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玉,石之美者。
"2.“玉”的篆字写法3.玉包括硬玉与软玉两类,软玉指透闪石和阳起石,硬玉指翡翠。
4.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区别:区分了玉与石。
把玉从各种石头中区分出来是人类审美认识的重要发展。
5.西方“经典理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大致是按照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电器(气)时代……的顺序构成的——丹麦汤姆逊6.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艺术高峰:北方地区:红山文化;山东半岛: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东南沿海:良渚文化B .鉴宝:(藏品1):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1.已发现的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被誉为“玉琮之王“。
距今4000 至5000 年2.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3.玉琮造型特点讲解4.功能与意义:A 祭祀用的礼器。
5.良渚玉琮留给我们的谜团(藏品2):红山文化——玉龙中国是龙的国度,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龙,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
内蒙古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玉龙刻划的最为栩栩如生。
这条玉龙通体墨绿色,有4 种动物的特征:鹿眼、蛇身、猪鼻、马鬃。
高26 厘米,呈C 字形。
吻部前伸,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尾部上卷。
1971 年,被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玉雕龙”C 玉器文化:(合作探究)问题设计: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各组的代表,代表本组发言。
日常语汇中有哪些与玉有关系,它体现了什么样的审美观念?金玉良缘,亭亭玉立,玉石俱焚,金枝玉叶、锦衣玉食,等等····★ "君子比德于玉"儒家的用玉观。
高中美术教案(5篇)
![高中美术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69060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12.png)
高中美术教案(最新5篇)高中美术教案篇一一、陶瓷的艺术造型与设计设问:①古代陶器与瓷器有哪些区别?②如何鉴别四大名窑?二、名瓷的鉴赏标准a根据各时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b根据各时期陶瓷纹饰的特点来判断;c根据各时期陶瓷造型的特点来判断;d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断。
板书设计:设计依据:根据授课重点、难点要求,通过醒目、简洁的文字板书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
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
陶瓷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精髓部分,本课通过对陶器的产生、发展及古代瓷器的介绍,使学生对陶瓷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积淀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陶瓷的赏鉴和陶瓷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2、体会从造型与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传统的陶瓷艺术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环节,进行学习探究,了解陶瓷的发展史,以及不同时期陶瓷的。
制造工艺和主要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陶瓷装饰纹样、图案的含义。
动手制作一个有特色的陶器作品。
四、设计思想: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模拟“陶瓷艺术博览会”实物展示,激发学生对陶瓷品鉴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陶瓷艺术品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陶瓷的制作流程,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陶瓷的知识,(如果有条件)准备一两件陶瓷工艺品。
准备一些陶土、塑料刮刀或竹片、塑料袋、水粉颜料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品四件。
六、教学过程:本课教学流程安排:创设情景,活动导入。
——欣赏分析,尝试探索。
高三美术第2课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教案
![高三美术第2课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e18da831b765ce040814c4.png)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第一部分: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学目的: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教学过程: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一、导入: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指名说说二、新授:板书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以玉组词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习学生细读,交流讨论。
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进行鉴赏练习,说说艺术风格和喜欢的原因。
三、总结: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玉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使本来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四、作业:选一图进行鉴赏练习第二部分: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3、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陶与瓷的区别;几大名窑的造型特征教学难点:瓷器的造型、装饰和艺术特色一、导入:说到陶瓷你会联想到什么?你了解哪些陶瓷哪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交流。
二、新授板书:陶瓷1、设问引导学生读书2、结合教材,提问:⑴陶瓷之间的差别:原料、烧制温度、工艺。
⑵陶的发展:彩陶、素陶仰韶文化——马家窑的文化——半山——马厂——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赏析:人面鱼面纹盘彩陶船型壶鸟纹彩陶盆鹳鸟石斧彩陶翁舞蹈纹盘薄胎高柄陶杯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瓷的发展:按历史年代介绍重点是宋五大窑代表作品造型与艺术特色。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再指名说说汝窑:胎质细腻,似玉之美耀州窑:梅瓶典雅高贵官窑:冰裂纹开片均窑:蓝色乳浊釉定窑:乳白釉景德镇:青花三、小结:江苏省震泽中学钟立胜陶瓷经历了哪些发展?宋代有哪些名窑?教师总结。
高中美术《二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美术《二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c0a3c5172ded630b1cb630.png)
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中国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
2,过程与方法: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我国传统青铜工艺的价值为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初中都没有系统的上过美术课,没有相对的欣赏能力或是欣赏能力不足,对青铜器更是只知其名,没有更多的认识。
所以我留给学生一周的时间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了解青铜器的历史、造型、作用、价值。
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对青铜器能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分类和代表作品有哪些,并能详细了解其内容。
教学难点: 青铜器的主要特征和历史文化价值。
4教学过程
4.1第三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一、组织教学
调试多媒体、检查教具、师生问候
2【导入】图片欣赏(展示各个时期青铜器的不同器形和种类)
人类经历了原始公社时代的漫长跋涉之后,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在中国,作为奴隶社会文明标志的是青铜工艺,史家把奴隶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发达的铸造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它的丰富多彩的造型和纹饰,集中反映了中。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_教案课件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_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02db1d650e52ea55189840.png)
玉的鉴别
• 水鉴别法: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成露珠状,久不散者 是真玉。 • 手触摸法:若是真玉,用手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 观察法:将玉对着光亮处观察,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 的是真玉。 • 舌尖鉴别法: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 • 此外,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主要看有无裂痕,有裂痕的 其价值大减。
•
• • • • •
翡翠的质量鉴别
• 在玉石家族众多成员中,最名贵的当推翡翠。它是一种天 然矿石,硬度极高,产量极少。其色彩主要以绿色、红色 为主。红色为翡,绿色为翠,故名翡翠。
• 翡翠的分级:
• ①特级:艳绿色(祖母绿色)、苹果绿色,玻璃地(半透明、质地细 腻),均匀鲜艳,无杂质,无裂纹。 • ②商品级:绿色,油青地,微透明、间杂半透明的祖母绿色细脉和斑 点翠。 • ③普通级:藕粉地、豆绿色、浅绿色,白色细腻,微透明。不透明翡
豆种翡翠
• 豆种翡翠的名称十分形象:其大多呈短柱状,恰似一粒一粒的豆子排 列在翡翠内部,仅凭肉眼就能够看出这些晶体的分界面。因其晶粒粗 糙,故玉件的外表也难免粗糙,其光泽、透明度往往不佳,通常被翡 翠界称为“水干”。一些带有青色者,被称为“豆青”或“淡豆”; 带有绿色者,被称为“豆绿”。豆种翡翠极为普通,质量较差,属于 低档玉种。
新石器时代晚期
• 北方地区的红山文化、 山东半岛的大汶口文 化、龙山文化,东南 沿海的良渚文化,把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推 上了第一个高峰时期。
良渚文化玉琮、玉壁
• 良渚文化的中心地区在太湖至杭 州湾一带,距今五千至四千年, 良渚文化遗址中的贵族大墓随葬 品有大量玉器,其中最重要的是 代表贵族特殊身份的玉琮、玉壁。
商代玉雕——俏色
比德于玉
• “温润而泽,仁也”,玉的 材质温和柔润有光泽,与 儒家学说核心的仁可以相 比。 • “缜密于栗;瑕不掩瑜, 瑜不掩瑕;垂之如队 (坠)”以玉体密致坚刚 比附与智;以很好的透明 度比附于忠,以玉材的重 量感比附于礼。 • 人们佩玉体现的礼乐观念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 “价值连城”战国时期发 生的完璧归赵故事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https://img.taocdn.com/s3/m/ef62bd6f1eb91a37f1115c26.png)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教案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六盘山高级中学武应玺教材: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第一讲《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
教材前面一课是《学些美术鉴赏知识》,前课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在本节课可以加以应用。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本课所涉及的玉器、彩陶、瓷器、青铜器属于工艺美术课程,在中国古代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
玉器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精髓部分,它不但具有艺术的审美价值,同时,具有民族精神内涵和寄托。
本课通过对玉器艺术的历史介绍,使学生对玉石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积淀有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玉器的鉴赏和玉石文化的浓厚兴趣,提高其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中国古代玉器,让学生了解我国玉器工艺的悠久历史和艺术成就。
(2)过程与方法:运用举例法、讨论法、比较法体味不同时期玉器的发展和审美追求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玉器的鉴赏,客观地评价艺术作品,培养感觉、感知能力,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1)玉石雕刻的艺术性。
使学生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独特的人文精神内涵。
难点:玉器的繁荣时期距今遥远,因此学生对于玉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可能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不同历史时期玉石文化的感悟。
教学内容:①从石器制造的发展,看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与发展,其中包括对物质材料的形体、质感、色彩,以及对称、秩序感等造型规律的认识与掌握。
将玉从石头中区分出来,是人类审美认识上的一个重要的发展。
中国传统艺术的根脉之一
![中国传统艺术的根脉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bae7ed18ad02de80d4d840f0.png)
《中国传统艺术的根脉之一——玉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从玉的起源说起,有侧重地介绍了玉器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地位、意义以及其特别的制作工艺、人们在长期使用和鉴赏其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审美倾向等。
玉器最繁荣的时期离现代很遥远,加大了学生学习、理解其特殊意义的难度,因此,教师课前要仔细备课,认真搜集材料,尤其是搜集一些内容准确又生动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了解玉石文化。
学生分析: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玉就有独特的情感,并在长期使用中赋予其特殊的意义,因此,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是比较喜欢的;但由于玉器是珍贵工艺品,学生平时又不易直接接触到,所以鉴赏时又存在难度。
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兴趣展开教学,并尽可能地借助图片或视频资料满足学生的视觉需求,加深其对玉器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并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的了解。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我国古代玉石艺术的特点,能够对自己身边的玉器及相关工艺品进行一定的欣赏、交流、评论。
3.情感目标:感受我国古代玉石文化,感受玉石精品所体现的中华智慧与创造才能、所承载的伟大民族精神。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相关图片资料、视频资料。
通过古代玉器的出现和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于发展。
了解中国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并对工艺美术有一个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各种玉石的特点和它们的寓意。
教学过程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中国玉文化一、热身加引言:请同学们说出尽量多的有关玉的成语、诗句、俗语等,(如:玉树临风、冰清玉洁、昆山片玉、金玉良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石俱焚、化干戈为玉帛、一片冰心在玉壶、玉不琢不成器……)并说说,玉在里面都代表着什么?老师总结:古人说,石之美者为玉。
玉从被发现之日起,就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美好的化身。
人们对它的喜爱从未改变,在我国,甚至把它神化、人格化,并对它充满着敬慕之情。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必修艺术鉴赏”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必修艺术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7d40c13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f.png)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深度融合教学设计一、基本信息学校授课教师学科美术教学内容来源高中美术鉴赏课例名称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教材版本人教版二、目标设定依据课标相关要求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相关要求以新课标为指针,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与突破口,用创设和教学相结合,的氛围,引入课堂教学。
从学生兴趣招手。
避免学生学习过程的枯燥性。
让学生热爱生活的乐趣,在活动中合作,创新,享受,健康成长。
三、教学目标知识领域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瓷器和青铜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
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作品,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
技能领域掌握各种艺术作品的制作加工材料和工序。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核心素养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有关历史及背景中国古代工艺史,及涉及的专业名词的含义。
教学难点作品的纹饰教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教法、大数据探索教法、信息化视频五、教学环境白板、因特网、智慧课堂六、教学过程设计环节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时间前言玉石之分——古代玉器玉,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欣的涵义。
包含着古人无穷无尽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向往。
古往今来,人们把一切美好的东西以玉喻之,更把生命的理念寄托于玉。
玉器在中国作为一种特殊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已深深的融入中国的历史长河,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起,贯穿于中国各个朝代,无论是君主皇帝,还是臣僚大夫以及布衣百姓,都能从中看到玉的影子,古人用玉来形容君子的“五德”,即“仁、义、智、勇、洁”,正所谓“君子比德如玉”可见玉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欣赏作品并回答:玉器和普通的石头相比有哪些不同。
(各抒己见)3分钟思考与探究一、玉是何时出现的现有资料证明,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在已发掘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文化遗地中,均有精美的王器出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高中美术教案高中美术《传统艺术的根脉玉
器》教案
高中美术《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教案
一、授课课题:《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
二、授课时间:2课时(20XX年X月)
三、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玉器、陶瓷、青铜器的艺术成就,及其发展。
2、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美学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玉器的丰富内涵、陶瓷意识的审美观、青铜器的社会作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艺术成就和美学特点。
五、教学难点:内涵及文化层面的理解。
六、课业类型:讲授
七、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提问法
八、教具学具:教材,ppt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你对玉的了解有多少?怎么知道玉的,喜欢吗?喜欢玉什么?从玉的故事、玉的功用等等方面思考。
一、玉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玉?
说文解字对玉的定义“石之美者”谓之玉。
玉的甲骨文字形。
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
高一年级美术课《wbr》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
由于制玉工艺被人熟知,所以充斥于日常用语之中。
玉部的字多打117个,涉及到,制玉的质、声、形、方法。
是字数最多得部首之一。
提问:能举例子吗?
理本意是治玉,后引申治理国家
切磋琢磨…加工方法
瑾、瑜、瑶等字,是美玉的意思(同学的名字)
代表语言的功用“绝人以玦”、“环”归还。
玉和美同义(超凡脱俗的美感)保持气节而死“玉碎”。
玉安,玉步…
二:玉的分类:
看图猜一猜这些玉都是做什么用的?
玉的分类:佩玉、礼玉、弄玉、葬玉
1佩玉:中国人的先祖发现玉比一般的石头坚硬,有不同的色泽和光彩,温润晶莹剔透,由于它的材质美,慢慢用来做装饰品。
形成佩玉之风。
2礼玉:
提问:图表示的是什么?和我们学习的玉有关系吗?
高一年级美术课《wbr》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
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一器物盛有玉形,下面是“豆”(古代盛器)。
《说文》:“豊,行礼之器也。
”
由于玉的数量少,加工困难。
只有族长或祭祀师佩戴,渐渐玉器演变成礼器。
在中国古代被《周礼》一书称为是“六器礼天地四方”的玉礼器。
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玉璜
看图猜一猜下面的图,分别是哪一个玉礼器?
a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
b玉琮于墓葬中出土时有如下特征:墓葬规格高,规模大,随葬品较丰富;墓主人多为男性;琮常于壁伴出,一些墓中有殉葬人的现象。
c璜是一种弧形片状玉器。
《说文》称:“半璧为璜。
“古代的玉璜不仅限于规整的半璧(半圆)形。
《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玄璜礼北方。
“d“圭”上部尖锐下端平直的片状玉器。
源于工具石铲和石斧,玉圭是上古重要的礼器,被广泛用作“朝勤礼见”标明等级身份的瑞玉及祭祖盟誓的祭器。
“大圭不琢”突出天然材质朴素的美感。
最高的礼节不求外表。
e“半圭为璋。
”礼南方.璋呈扁平长方体状,一端斜刃,另一端有穿孔。
f琥以白虎的身份来礼西方;后来发展为以虎符的身份来发兵。
3弄玉:
猜猜这个字念什么?
高一年级美术课《wbr》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双手拿玉
弄玉:供人把玩的的玉器。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弄玉,玲珑可爱,惟妙惟肖。
4葬玉:
认为玉器可以防止身体腐烂。
两汉以后,对玉的审美有了变化,看中财富的意义,养生和殓葬之物。
金缕玉衣、随葬的玉器等。
三、比德于玉
随着玉器的发展。
西周到两汉时期,人们把对玉的审美,赋予了哲学道德内涵。
先秦的士喜欢佩玉,不仅为了展示仪容,更为展示内心的美德。
君子佩玉以洁身明志。
“玉不琢不成器”——治玉比喻君子修德
提问:中国的传统道德有什么,你认为能和传统道德联系起来的玉的特点有那些?(学生思考)
v仁——玉佩光洁温润
v义——不易折断,且断后不割伤肌肤
v礼——佩挂起来整齐有序,垂之如队。
v智——玉的内在结构,密致坚刚
v忠——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v乐——击其声音清越优美
君子佩玉以洁身明志。
形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传统理念。
四、新石器时代的古玉——赏析
1红山文化:最早的玉器距今7000多年。
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出土的玉猪龙是红山文化后期典型的玉器制品。
——玉龙、玉猪龙赏析
2良渚文化:距今5000—4000年的良渚文化与东北红山文化并驾齐驱,使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发展到最高峰。
良渚文化于1936年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
鬼斧神工个良诸玉器——玉琮制作之谜
3大汶口文化含山玉器
最早的玉制人体之一。
浓眉大眼双眼皮,蒙古人种特征。
双臂弯曲紧贴胸前。
头戴圆冠顶有三角形纹,四周方格纹。
腰系斜纹腰带,已经有纺织和服饰。
耳有穿孔,似带耳饰。
4妇好墓
商代玉器治玉史上的辉煌时期。
出土755件玉器,琳琅满目
巧色玉:玉材上的杂色斑点巧妙安排。
结束语:良渚文化的挖掘故事引发学生对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的重视。
1938年,战火连绵,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施昕以强烈的民族情感和工作热情整理出挖掘报告出版,篇首有这样一段话:
“中国绝对不是其他民族可以征服得了的,历史明明告诉我们,正因为有渊源悠久、博大坚强的文化,所以我们生存在这艰巨伟大的时代,更要以最大的努力来自维护来保存我们固有的文化,不使毁损毫厘,才可使每一个人都有了一个坚定不拔的信心!”
十一教学反思:
从古代文字的角度揭示玉器文化,分类等知识。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玉器的深厚内涵,了解玉器在中国审美情操,民族精神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用良渚文化的挖掘故事结尾,使学生对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形成初步理解。
提升课程内涵。
引发学生对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的重视。
以后的教学内容中还可以再加入些民间故事,从多视角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故事性的内容更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增加课堂活跃因素。
资料:
(象形。
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一器物盛有玉形,下面是“豆”(古代盛器)。
故“豐”在器血中放两串玉。
用以媚神。
本是盛有贵重物品的礼器。
这由“豊”字可以得到证明。
古文“豐与“豊”是同一个字,《说文》:“豊,行礼之器也。
”本义:古代盛酒器的托盘) 玉器沟通人神的重要重要媒介,甲骨文的“礼”字,“豐”在器血中放两串玉。
用以媚神。
礼玉——以苍璧礼天,以黄玉琮cong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3)
中国古代礼器,形状像豆,用以承酒觯[bean-likevessel]
豐,豆之豐满者也。
――《说文》
饮酒实于觯,加于丰。
――《仪礼·公食大夫礼》
五德:
在审美观上也注重德行修养、人格追求,以玉为例,君子佩玉以洁身明志。
战国时代的《王度记》说:“玉者有象君子之德,燥不轻,湿不重,薄不浇,廉不伤,疵不掩,是以人君宝之。
”先秦之士喜欢佩玉,不仅为了展示仪容,更为了展示的内心美德。
儒家思想也认为君子应“比德于玉”。
仁——玉佩光洁温润
义——不易折断,且断后不割伤肌肤
礼——佩挂起来整齐有序
乐——击其声音清越优美
忠——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道——人皆珍爱
君子佩玉以洁身明志。
形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传统理念。
对玉的欣赏中凝结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陶冶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操,抚育了中华民族的君子风范。
没有对玉的了解,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真正了解。
使玉超越了它本身的材质,而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崇高人格的精神寄托。
资料:洪山文化
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出土的玉猪龙是红山文化后期典型的玉器制品。
这件玉器猪首龙身,通体呈鸡骨白色,局部有黄色土沁。
龙体蜷曲,首尾相连,器体厚重,造型粗犷。
猪首形象刻划逼真,肥首大耳,大眼阔嘴,吻部前突,口微张,露出獠牙,面部以阴刻线表现眼圈、皱纹。
中央的环孔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绳系挂的小孔。
玉猪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龙形器物之一。
古人视猪为一种吉祥之物,具有祈求吉祥,护身的作用。
古人在祈天、求雨
的祭祀活动中,以猪为沟通人神间的信物,从而出现了被神话的猪的传说。
:在东北地区出土这么多精美的齐全玉器,说明红山文化非常发达,当时的社会生活也比较发达了。
红山文化出土了多种动物形态的玉器,还有几何图形的,玉人,兽面纹玉器,说明综合的大的天然玉器体系
红山文化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为夏代以前的“三皇五帝”传说,找到了实物依据,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根据玉的属性,赋予哲学思想道德化。
排列玉的形式,赋予阴阳宗教化。
比较玉的尺度,赋予爵位等级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