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做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促的几点建议
三对做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促的几点建议
三、对做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促的几点建议(一)了解现状,提高认识,重视专业建设根据上面的分析,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高校“重学科建设轻专业建设”现象的出现,以及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缺乏互动的客观存在。
了解到这一现状,是建立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动机制的根本和基础。
面对这一现状,在建立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动机制时,应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专业建设上;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动的实践中,专业建设要依托于学科建设,充分利用学科建设资源,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
(二)加强专业建设,将专业建设纳入到学科建设的统一规划和建设中从意识上提高对专业建设的认识,是为了在实践中引起高校管理部门对专业建设的重视。
因此,高校管理者更应该从实际工作中重视专业建设,强化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联系,将专业建设纳入到学科建设的规划与建设之中。
高校的学科建设不仅要重视在学科发展前沿的突破,以及学科水平的提升,同时还要将学科建设中取得的学术成果尽快转化为本科教育中的优秀资源,要重视对领军性人才的引进,也要培养出一支有一定规模的科研与教学队伍;要重视学术队伍的科研水平及其教学能力;学科基地的建设,既要能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又要能够发挥其教育功能。
这样既能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又能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放在合理的位置,有利于高校整体的建设与规划,有利于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协调发展。
(张颖刁婥等)(摘自《继续教育研究》 2010年第10期)对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学科、专业以及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作为高等教育中的基本概念,有着相近的内涵,因此人们常常把“学科”、“专业”相混淆,也经常把“学科专业”作为一个词语使用。
“学科专业建设”也经常见诸于各类高等学校的发展规划、研究报告、教育科研论文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中。
为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少专家、学者进行过研究和探讨,但在某些方面仍有不同认识。
本文对学科、专业以及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相关问题加以分析,以期对人们正确理解这些概念有所帮助。
小议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关系
小议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关系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是密切相关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它对专业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
学科是对某一领域知识的系统总结和组织,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单位。
学科建设的好坏是评价一所高校学术实力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标准。
一个学科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只有确立了新兴的学科方向,才能引领相关专业的发展方向,推动专业建设的进步。
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学科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提高专业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通过学科建设,可以完善、更新和改进专业课程设置,推动专业建设向前。
学科的领先地位和学科的影响力,会使相关专业的建设走在前列,提高专业的竞争力。
学科建设给专业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科研平台。
学科建设的成果和资源,为专业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平台和科研条件。
在学科建设的支持下,专业可以积极开展学科交叉、跨学科合作,拓宽专业的发展视野,提高专业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学科建设需要依托专业建设来传承和发展,而专业建设也需要学科建设来提供学术支撑和科研资源。
两者之间密切的联系,共同推动了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而且,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一个循环互动的过程,学科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将驱动专业的优化和提升,而专业水平的提高也将加速相关学科的发展。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高校教育事业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协同发展,推动学校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总结
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总结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结构的不断丰富,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进行总结,探讨其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学科专业建设的现状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学科专业的建设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
学科专业的建设不仅关乎高校的声誉和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国家和地区的整体发展。
目前,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各高校通过设置新的学科方向和开展科研项目,不断丰富学科的内涵和拓展学科的边界。
同时,高校积极引入国内外优秀教师和研究人员,提高师资水平,加强科研创新。
然而,学科专业建设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不同学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一些学科相对滞后,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需求。
其次,学科建设过程中缺乏整体规划和定位,导致各学科间的协调性不足。
此外,学科建设还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二、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学科专业建设对高等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学科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
只有通过针对性的学科建设,才能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人才。
其次,学科建设是高校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优秀的学科专业吸引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优秀的学生,进而提升了整个高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最后,学科建设对学术研究和科学创新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学科建设为学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便利条件,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三、学科专业建设的策略和措施为了推动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提出以下几点策略和措施:1. 加强学科规划和整合。
制定有针对性的学科发展规划,促进学科间的交叉与协同,避免学科发展的重复和低效。
同时,加强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学科研究的创新和成果转化。
2. 提高师资水平。
高校应加强招聘和引进国内外优秀专家和学者,提高学科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培养计划,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3. 完善学科评估和监测机制。
做好学科建设工作
做好学科建设工作做好学科建设工作,是大学教育的重要方面,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划、改革和建设,可以提高学科水平,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做好学科建设工作。
做好学科建设工作需要制定长期规划。
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办学定位,对学科建设进行全面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
规划要科学合理,包括学科发展的战略目标、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实验室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内容,确保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为学科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需要不断完善学科建设的组织机制和管理体系。
学科建设需要高效的组织领导和科学的管理体系,确保资源配置合理、决策科学、执行有力。
建立健全的学科建设委员会或者专门的学科建设处室,加强学科建设与学校整体发展的衔接,形成上下沟通有力的组织机制。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的关键。
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吸引高水平的教师加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构建具有一流水准的专业师资队伍。
学校应该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和高效运转。
积极推进学科建设的开放合作。
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一流学科成果与理念,拓宽学科建设的思路和视野。
主动融入国家与地区的学科发展战略,对接国家科技发展需求,加强产学研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
加强学科建设的质量评估与监督。
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学科建设工作进行评估与监督,深入分析学科建设的得失与经验,及时调整规划与政策,确保学科建设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做好学科建设工作需要学校从战略高度认识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制定全面规划,健全组织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学科开放合作,加强质量评估与监督,才能确保学科建设工作的真正实施。
只有做好学科建设工作,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在学科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议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关系
小议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关系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学校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特征。
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与特色。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密切相关的,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相互依赖。
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具体体现。
学科建设的强劲推动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的不断发展是学科建设的重要表现。
一、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学科是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的基本单元,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的基础。
学科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是学校自主办学的根本。
具体到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将会影响到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发展方向。
学科建设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学术声望和社会地位,也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学科建设的强劲推动是专业建设的基础。
一个学科的发展水平,将决定着该学科相关专业的建设方向与内容,甚至会影响到专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只有在学科建设上下功夫,才能为专业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专业是学科的具体化,是学科发展的具体成果。
学科是一类相关学科所形成的大系统,学科包括许多个专业。
而专业是学科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具体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本单位。
专业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科的力量和发展方向,是学科建设的具体体现。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学科建设的强强联合是专业建设的最好保证。
只有学科发展得好,才能为专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专业建设的优秀水平,将为学科建设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只有专业建设得好,才能提升学科的声誉和社会地位。
如果专业建设做得好,势必将提升学科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地位。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推动,专业的优秀需要学科的支持。
学科建设需要借助专业建设的力量推动学科的发展,同时也需要专业建设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学科建设的几点建议(通用4篇)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学科建设的几点建议(通用4篇)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学科建设的几点建议(篇1)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学科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规划能力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就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学科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
为了提高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学科建设的质量,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完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学科建设的基础,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完善。
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职业素养提升、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应该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尽可能地引入实际案例和实践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最后,应该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确保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学科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应该引进具有相关背景和丰富经验的教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团队。
其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外聘专家、引入业界人士等方式,丰富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指导和帮助。
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优化。
首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其次,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通过模拟面试、职业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环境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和方案,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其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教师工作规划中的学科与专业发展建议
教师工作规划中的学科与专业发展建议在教师这个职业中,学科与专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能力和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育质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提出几点关于教师工作规划中学科与专业发展的建议。
一、持续学习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持续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无论是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还是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都需要教师进行深入学习。
为了有效地进行学习,建议教师可以参加有针对性的培训班、研讨会,并定期参加学科研究,跟进学科前沿动态。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也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
二、建立学科网络教师在学科与专业发展中,需要与同行进行互动和交流。
因此,建议教师参与学科相关的组织或协会,与同行一起分享教学经验、交流学科探索。
此外,社交媒体也是教师们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社交媒体可以与全国各地的教师建立联系,了解不同地区教学的特点和先进经验。
三、阅读学科专业书籍学科专业书籍是教师成长的重要资源。
教师可以定期阅读与自己学科相关的专业书籍,深入了解学科的核心知识和理论。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思考如何将书中的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四、参与教学团队与教学团队一同工作可以使教师从中获益良多。
教师可以在团队中分享经验,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与团队的教研活动,分享自己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法,获得同行的反馈和建议,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
五、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整个学校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
作为一名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建设是非常有益的。
教师可以主动申请担任学科组长或学科骨干,组织开展一系列学科活动,推动学科的发展。
此外,教师还可以参与学校举办的学术交流会、论文评选等活动,提升自己在学科建设中的影响力。
六、关注课程改革与教材优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是不断进行的,教师需要时刻关注课程改革和教材优化的动态。
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和发展方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坚持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三结合”促进特色学科建设
维普资讯
14 4
重 庆 工 学 院 学 报
d tr n stecmp tiea it d ss ia l d v lp n f olg sa d u iest s eemie o eiv bl a ut nbe e e me t l e v rie .Onteb s f h t i n y a o oc e n n i aeo h a a igterlt m hp a n i il ayc nt cin p cat o srcin a d c r c lm o s u — n n eai h o i mo gds pi r o sr t ,s i y c nt t u r uu c n t e c n u o e l u o n i r t n,ti p p rp t r adtepo sl a tec mpe e s ed v lp n f nv ri h ud b r — i o h s a usf w r rp a t h o rh n i eeo me t iest so l ed i e o h o h t v ou y v
h o sr t f aa tr t ds p i s te c n t cin o h rc ei i i il e . u o c sc c n
K yw rs sbet os u tn pc t cnt ci ; u i l os ut n caat i i d c l e e od : ujc cnt c o ;seiy osu tn crc u cnt c o ; hr e sc i i i r i l a r o r um r i c r t s p n
第加卷
第4 期
重 庆 工 学 院 学 报
J u a o h n qn si t f eh oo y o r l f o g ig I tueo c n l n C n t T g
关于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中的几个认识问题
关于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中的几个认识问题凝炼学科方向。
就是要求我们对学科发展的方向进行凝聚和锤炼,使学科结构更加优化,定位更加准确,重点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
在选择学科方向时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要充分预见到学科发展的趋势,瞄准科学发展前沿和重大生产及社会实践问题,体现前瞻性;二是要切实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体现可能性;三是要突破原有学科界限,通过大力推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体现创新性。
对于“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学校,重点建设的学科一定要以国际水平为参照系,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通过每一期的建设,不断取得有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以此带动全校学科建设的全面推进。
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情况。
它一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由两个学院合并成大学,根据自己规模小、资源少的情况,决定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科建设的重点方向,集中力量实行了重点突破。
结果它的计算机学科一直排在美国前三位,在这个方向上有所突破的同时,又用信息技术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全面发展,如机械学科等。
就整体而言,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机械学科并不是最先进的,但是,它在机械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形成的新的学科方向上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机器人研究方面则是世界级的高水平。
近几年,他们决定顺应潮流,大力发展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此时,他们又有两点发人深省的战略决策:一是继续发挥自己的所长,着力发展与信息交叉的生物工程;二是放弃了建设一个医学院的设想,他们认真进行了测算,决定利用附近匹兹堡大学的医学院,来发展自己的生命学科。
由于采用了正确的战略,卡内基梅隆大学成功跻身于一流大学行列。
汇聚学科队伍。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没有一流的教师,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学;反之,有了一流的人才,队伍、项目、经费、基地等等都可以创造出来,就可以创造一流的学科。
我们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的水平方面,新时期新阶段,学校之间根本的竞争还是教师队伍的竞争。
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三个要素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高等教育的核心。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是一个大学的重要基础,是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
学科建设的目标是通过高水平的研究和教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推动学科的持续发展和优化。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学科建设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完善学科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凝练学科特色等。
专业建设是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设置和优化专业结构的过程。
专业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适应市场需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同时,高校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等,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
高校需要通过合理的招生计划、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育,为人才提供全面的培养。
在此基础上,高校还需要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只有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具体而言,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专业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和资源,而人才培养则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核心目标。
因此,高校需要统筹考虑这三个方面,以实现高质量的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高校还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策略。
例如,在信息化时代,高校可以积极推动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具有信息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在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可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海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对学科建设的几点看法
对学科建设的几点看法
学科建设是现代教育转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经过全面调研实践有效发展
的重要举措,它不仅关系到教育质量、专业认可水平,也影响着学校的文化建设。
就此,
有必要更加努力积极推行学科建设,重视建设学科的质量和深度。
首先,学校有必要组建积极探索的科学研究小组,对学科建设进行系统研究,对学科
建设取得的良好成果进行总结和汇总,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科建设,为更好
地发展各个专业和学科提供参考。
其次,重视学科建设和加强建设学科的职业道德价值体系,通过系统的技能培训,让
学科建设的教师或者工作人员掌握正确的道德观念,发挥厚积薄发的作用和树立高师德标准。
再次,重视学科建设的理论知识建设。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学习收集
学科新理论、新观点,坚持以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扩大技术应用获取定量质量的学科知识建设,完善学术规范,使学科得以发展与之一致。
最后,做好学科建设管理工作,强化学科审核,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宣传,突出重点
的落实,把学科建设的规范化、专业化做到位。
制定监督责任,学校要制定绩效考核体系,定期进行检查,及时抓住问题,以保持革新动力。
总之,学科建设不仅对建立有效的课程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先
决条件,所以各学校或教育部门必须做好学科建设,在实践中完善和升级学科建设体制,
有效发挥学科建设的作用。
关于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作用的思考
关于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作用的思考作者:游训龙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30期摘要:普通高校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专业建设,那些基础好、潜力大的高校还应该进行省级乃至国家级的重点学科与专业建设。
学科与专业建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具有巨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二者可以实现良性互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专业正是以这种思路加强建设,获得成功,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良性互动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80-02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是抓学科建设,二是抓专业建设。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经过长期的积淀,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专业建设都取得了很好成绩,体现了较为鲜明的特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已有近三十年的办学历史,2006年5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同年8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该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的重大作用,正确处理好学科与专业的互动关系,使二者实现了良性循环。
通过近8年的建设,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特别在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颇有心得,在此加以小结以求抛砖引玉。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下称“思政学科”)作为一门科学具有科学性和价值性相统一、学术性和政治性相结合的特点,在大学生的成长中负有重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
思政学科作为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是20世纪80年代初提上重要日程的。
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下,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思政学科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内容、方法、规律、实效性等等方面需要不断接受时代的挑战、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不断加以补充、丰富和发展,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没有生机和活力,就会变成僵死的说教。
小议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关系
小议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关系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学科建设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形成一种系统的学术体系,涵盖了该学科的研究内容、教学内容、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等方面。
而专业建设则是在具体的学科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和开设一门或一组相关的专业,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需求。
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学科的发展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相关专业的教育质量和培养效果。
进行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时需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以实现高质量的教育目标。
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没有完善的学科体系和学科发展,就无法有高质量的专业建设。
一个好的专业需要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丰富的专业内涵,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学科建设的基础之上的。
只有当一个学科自身的研究内容、理论体系和方法技术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善,才能够为相关的专业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研究条件,从而确保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在进行专业建设时,必须充分依托学科建设,对所属的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发展,不断提高学科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为专业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撑。
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具体实现和应用。
学科建设是在学术层面上的研究和发展,而专业建设则是将学科的成果具体应用于教育实践中,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培养和教学服务。
一个优质的学科如果无法通过专业教育将其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的效果,也就无法充分发挥学科的价值和作用。
进行学科建设时需要深入理解社会实际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建设,设计和完善相应的专业课程和培养方案,使之能够充分吸收学科成果,具备实际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和培养,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需求。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学术支撑,弥补了专业教育的知识和研究不足;而专业建设则使学科成果具体应用于实践中,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实验场和学术验证。
做好学科建设工作
做好学科建设工作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以下是一些建议和策略:明确学科定位: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专业优势和市场需求,明确学科定位,并制定相应的学科发展规划,明确学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注重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学科的整体竞争力。
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学科交叉融合是当前高校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高校应积极推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探索新的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提高学科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加强科研工作:科研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加强科研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学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优化课程设置:课程是学科建设的基础,高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科教育。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高校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学术理念和教学资源,提高学科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完善学科评估机制:学科评估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高校应完善学科评估机制,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和标准,定期开展学科自评和外部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加强领导和管理:学科建设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和管理团队,高校应加强学
科建设的领导和管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确保学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学院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学院发展的几点建议学院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为了确保学院能够持续发展并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我给出以下几点建议:1. 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学院发展的核心,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院应该加强教师培训计划,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和教学创新,以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
2. 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学院发展的基础。
学院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合理规划学科设置,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提供更多的学科选择和专业方向。
同时,学院应该引进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教授,提高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
3. 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院应该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训机会,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此外,学院还应该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评估,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4. 加强学生发展支持:学生是学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院应该提供全面的学生发展支持,包括心理健康咨询、职业规划指导、创业支持等方面的服务。
同时,学院还应该加强学生组织建设,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服务,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化是学院发展的重要趋势。
学院应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海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换项目和教师互访活动。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综上所述,学院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包括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科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发展支持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这些努力,学院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对做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促几点建议
三对做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促几点建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已经成为推进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互促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本文将提出三对做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促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一个学校最根本的工作,也是后续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基础。
一方面,学校应该坚持基础学科的建设,加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实践基础等方面的建设,提高学科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科交叉和创新,通过有效的跨学科联合、重点学科建设和创新团队的完善,推动学科建设在多个领域获得新的成就。
二、强化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是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教育教学为核心的具体实践过程。
通过建设专业化、专业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体系,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方位素质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首先应该师资队伍不断优化,结合教育教学的需求,加强师资培训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
另外,要注重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三、切实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促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关联性非常紧密,两者的互促促进,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应该通过建设公共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知识体系和职业发展指导体系,推行课程贯穿式教育等方式,加强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的联系与协调,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四、加强对学科和专业建设成效的评估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评估成为这个过程中极其重要和必要的环节。
学校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体系,通过开展专业认证、学科评估和师资评估等工作,评估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能力,为学科和专业建设提出合理合理的改进方案。
总之,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对于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两者之间的互促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因此,学校应该在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努力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为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小议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关系
小议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关系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是教育领域中重要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学科建设是指通过对某一学科的研究和发展,不断增强学科的内涵、提高学科的水平、拓展学科的边界和增强学科的实力,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
而专业建设是指通过对某一专业的需求和市场的调研分析,不断完善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促进专业的发展。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才能实现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一、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内在联系学科和专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科是指一门学问、一门知识体系,而专业是对这门学问、这个知识体系进行细分所形成的一个具体领域。
学科决定了专业的内涵和外延,而专业是学科的具体应用和发展。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而专业建设又是学科建设的具体体现。
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
学科是对知识体系和学科范畴的总称,是一定领域内的一系列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的总和。
专业则是在某一学科领域内的具体分支和细分领域,是对某一学科的具体应用和发展。
没有强大的学科作为基础,就无法有完善的专业。
学科建设是学科内涵和范畴的不断拓展和深化,是对学科研究和教学活动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只有在一个健康、活跃的学科基础上,才能有相应的专业发展。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之间除了存在内在的联系外,二者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可以为专业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的学科资源,为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空间;而专业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丰富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科的创新和发展。
专业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丰富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科的创新和发展。
专业建设是对于学科的需求和市场的调研分析,是对学科研究和教学活动的具体落实和实现。
小议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关系
小议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关系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教育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两个方面。
学科建设是指对某个学科领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建设,包括学科的内涵、外延、研究方法、学科特色等方面的建设。
而专业建设是在某个学科领域下的专门专业进行建设,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实践环境等方面的建设。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下面从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关系的角度来进行探讨。
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
学科是对一定范围内的知识和理论进行系统总结和归纳的产物,是一种学术研究的范畴,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内在逻辑结构和科学体系。
专业则是在学科范畴内所涉及的某一分支或方面的专门领域,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应用和实践为目标的一种教育规划和实践组织。
学科建设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
只有建立在坚实的学科基础之上的专业才能更好地完成培养目标,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具体体现。
学科是抽象的概念,而专业则是学科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是学科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表现。
专业的建设需立足于学科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将学科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专业领域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
学科建设的目标和成果,最终将在专业建设中得到充分的具体体现。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学科建设的完善需要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对专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促进学科知识和理论的更新和深化;而专业建设的实施也需要借助学科建设的力量,为专业提供更加丰富和有力的学术支持和保障。
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共同努力中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需在时代发展变化中不断调整和更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学科领域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和演进,各类专业也在不断涌现和更新。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更新教学资源和实践环境,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教师工作规划的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
教师工作规划的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近年来,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教师而言,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显得愈发重要。
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成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探讨教师工作规划的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
1. 教师的角色定位作为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
教师应该是知识传授者、引导者和榜样。
在工作规划中,教师应积极思考自己的定位,并通过不断学习、参观教学实践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 个人发展与学科发展的关系个人发展和学科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能够推动学科的进步,而学科的发展也为教师的个人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学科研究、发表论文等方式,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
3. 持续学习与专业发展教师需要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通过参加各种培训、研讨会,教师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
同时,学习还可以帮助教师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4. 建立专业发展计划教师应该制定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明确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通过将目标细分为可行的任务,教师可以有条不紊地推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同时也更有针对性地参与学科建设。
5. 基于反思的教学实践教师在规划专业发展时,应该注重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反思,教师可以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反思教学实践可以帮助教师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6. 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学科建设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良好的学科建设可以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学科环境,同时也能吸引优秀的教师和学生。
因此,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科建设,为学科发展做出贡献。
7. 建设学科团队建设学科团队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与同事们合作开展学科研究,相互交流经验和教学资源。
通过建设学科团队,教师可以互相支持和激励,共同提高整个学科的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对做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促的几点建议(一)了解现状,提高认识,重视专业建设根据上面的分析,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高校“重学科建设轻专业建设”现象的出现,以及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缺乏互动的客观存在。
了解到这一现状,是建立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动机制的根本和基础。
面对这一现状,在建立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动机制时,应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专业建设上;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动的实践中,专业建设要依托于学科建设,充分利用学科建设资源,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
(二)加强专业建设,将专业建设纳入到学科建设的统一规划和建设中从意识上提高对专业建设的认识,是为了在实践中引起高校管理部门对专业建设的重视。
因此,高校管理者更应该从实际工作中重视专业建设,强化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联系,将专业建设纳入到学科建设的规划与建设之中。
高校的学科建设不仅要重视在学科发展前沿的突破,以及学科水平的提升,同时还要将学科建设中取得的学术成果尽快转化为本科教育中的优秀资源,要重视对领军性人才的引进,也要培养出一支有一定规模的科研与教学队伍;要重视学术队伍的科研水平及其教学能力;学科基地的建设,既要能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又要能够发挥其教育功能。
这样既能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又能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放在合理的位置,有利于高校整体的建设与规划,有利于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协调发展。
(张颖刁婥等)(摘自《继续教育研究》 2010年第10期)对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学科、专业以及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作为高等教育中的基本概念,有着相近的内涵,因此人们常常把“学科”、“专业”相混淆,也经常把“学科专业”作为一个词语使用。
“学科专业建设”也经常见诸于各类高等学校的发展规划、研究报告、教育科研论文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中。
为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少专家、学者进行过研究和探讨,但在某些方面仍有不同认识。
本文对学科、专业以及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相关问题加以分析,以期对人们正确理解这些概念有所帮助。
一、学科、专业在高等学校存在的基础及其关系1、学科、专业在高等学校存在的基础高等学校的学科,属于某一学科的一个“亚群体”。
虽然学科是知识领域的划分,但在高等学校,知识领域仅是学科存在的一种形式,其依附体主要是掌握知识的人以及这些人组成的群体,即教师和研究人员(以下统称教师)。
没有掌握该领域知识的教师存在,该学科在该高等学校就不存在。
因此,高等学校的学科是以掌握该学科高深知识的教师的存在而存在的。
简言之,高等学校的学科以教师的存在而存在。
专业源于社会对专门人才和专门知识的需求,为培养专门人才而设置,以社会对各种专门人才的不同需要而相互区分,它“处在学科体系与社会职业需求的交叉点”。
高等学校的某一个专业只有招收、培养了学生,才能称该校有某个专业。
否则,若某专业因某种原因而停止招生,则当该专业的所有学生毕业后即可认为该专业在该校就不再存在了。
所以在高等学校,专业以学生的存在而存在。
人们按照其自身逻辑和教学规律对各学科的知识进行选择、编辑,形成适合不同教学对象的教材,教材运用于教学过程形成课程,各种课程的组合形成专业。
因此,课程是学科和专业的中介。
2、学科与专业的对应关系高等学校的专业处于学科体系和社会需求的交叉点上,具有职业性和学术性双重特性。
人才培养的层次越高,专业的学术性就越强,职业性就越弱;反之,职业性越强,学术性越弱。
(传统的)研究生专业的学术性要强于职业性,甚至具有完全的学术性,应理解为“以攻读某专门学科(知识领域)的学位为业”。
这样,研究生的专业在名称、口径等方面就与学科具有了一致性,或者说具有同一性,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的称谓了。
在本科教育层次,专业的学术性与职业性相当或弱于职业性。
本科专业的学术性要求必须有相关学科作为其依托。
依托的学科越少,专业的口径就越窄;依托的学科越多,专业的口径就越宽。
本科层次的专业与学科通常不具有完全的一致性,因此,我们很少看到“学科”或与学科有关的提法,通常仅称“专业”,如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有研究人员认为,“有些学科本身就是专业,有些专业本身也同时就是某一学科”。
笔者认为,研究生教育中的专业和本科教育中的部分专业,在名称、口径等方面与学科具有同一性,但也不宜认为“有些学科本身就是专业”或者“有些专业本身也就是某一学科”。
因为,当这样的学科和专业在进行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时,其建设目的、建设内容和建设后的评价标准是不完全相同的。
还是应在不同的场合给予恰当的称谓为好,以避免造成人们理解上的偏差。
3、学科、专业的变化与相对稳定的关系有学者认为,学科可以不断地分化,而专业具有相对稳定性。
也有学者认为,学科具有相对稳定性,专业是变动不居的。
笔者认为,笼统地讲学科和专业的变化与相对稳定的关系是不恰当的。
学科名称、专业名称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学科方向在一段时间(如五年或十年内)可以相对稳定,但当院校重新制定下一阶段的学科发展规划或进行学科组织重构时,当对学科发展状况、发展趋势重新审视并加以凝练时,当新的学科带头人出现时,学科方向就可能发生较大变化;学科水平不应该一直稳定,而应不断提高,这也是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所在;专业招生规模、专业口径在几年之内可以保持稳定,但社会对专业人才的数量需求和知识、素质、能力结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院校应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对专业招生规模、专业内涵、专业口径等进行调整,以保持专业的适应性。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学科还是专业,都有其变化和相对稳定的方面。
把握学科和专业的变化与相对稳定的关系,对于指导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原则人们对学科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已有很多研究,其中“非均衡发展原则”已基本成为人们的共识。
那么,专业建设是否也应遵循这样的原则呢?我国在1961年发布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即《高校60条》)中规定,“每个学校应该努力办好若干重点专业”。
笔者认为,这在当时的国家经济条件和对专门人才极端需求的情况下是应该的,但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应遵循均衡配置资源的原则。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内涵和目的不同,使得在学科建设中坚持非均衡发展原则、而在专业建设中遵循均衡配置资源的原则成为可能和必要。
从可能性上看,投入到学科建设的资源主要用于学科队伍建设、学科基本条件建设、研究生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而用于专业建设的资源主要用于课程和教材建设以及教学、实习和实验场(室)建设等方面。
其建设的内容和层次各有侧重,对学科进行重点配置资源与对专业均衡配置资源不相矛盾。
从必要性上看,非均衡发展在资源配置上表现为重点学科得到的资源多而非重点学科得到的资源少。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集中有限资源,实现重点学科的快速发展,并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
专业以学生的存在而存在,专业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高等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就要使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教育、都能经过几年的专业教育学到今后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本领。
一所院校,虽然专业有学生规模大小之分、有社会需求的“冷”“热”之分、有新设专业与传统专业之分,但没有高低与轻重之分、没有“手心手背”之分。
专业依托的学科不同,而学科又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学科建设上资源配置的差异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专业建设所得到专题研究的资源的多寡,这就更需要在专业建设上优化资源配置,以便尽量使每个专业均衡发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专业建设受益。
三、学科建设与学位授权点建设某学科获得了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人们通常将该学科称为某某学科博士或硕士学位授权点(习惯上简称为学位点或博士点、硕士点)。
这时,学科建设与学位授权点建设基本属于同一概念,也具有基本相同的建设内容。
但把学科建设等同于学位点建设,就容易产生片面追求学位点数量、重“申报”轻“建设”等弊端。
笔者认为,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是有区别的。
首先,从内容上看,虽然二者互有重复,但各有侧重。
学科建设侧重于学科的基本条件(包括人、财、物、信息等)建设,其目的在于夯实学科基础、形成雄厚的学科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学位点建设侧重于人才培养,其建设内容必须能够保证而且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尤其是必须有一套严格规范的人才培养程序。
其次,从层次上看,学科建设是学位点建设的基础。
教育的层次越高,其学术性就越强。
研究生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教育,决定了其运行的基础就是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过程是一个学科组织从小到大与从弱到强、学术水平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而学位点是在学科水平达到国家认可的标准之后才获准设立、招收培养研究生的。
第三,从权力关系上看,学科的设置与学科发展方向的选择属于高等学校的自主权,不受外界权力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的束缚;而博士、硕士学位的授予质量关系到国家的学术声誉,学位点必须经严格审核后才能设置,而且要符合《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的学科划分。
如前所述,研究生的专业在口径、名称等方面与具有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具有一致性,而学位点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因此,学位点建设可以理解为研究生层次的专业建设,在理论上可以与本科层次的专业建设相对应。
四、非主干学科的建设一般来说,院校都有若干学科不作为任何专业的主干学科,这些学科以承担公共课教学的学科为主。
那这些学科是否应和其他学科一样进行学科建设?如果建设,建设的目的是什么?应如何建设?首先,应对这些学科在院校中的地位加以明确。
正是人们经常把学科等同于专业、把学科建设等同于学位点建设,才致使这些非主干学科在院校中的地位不如招收学生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甚至不被当作学科看待。
笔者认为,学科以教师的存在而存在,无论是从学术性角度看,还是从组织性角度看,非主干学科与其他学科均无差别,应该纳入学科建设的对象范围。
另一方面,这些面向全校承担公共课教学的学科通常与各专业的专业建设没有多大关系,如果不将其纳入学科建设的对象范围,那么,这些学科必将长久地处于边缘地位、势必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如果将非主干学科纳入学科建设的对象范围,那么,建设的目的是什么呢?一般来说,学科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本院校某学科在该学科领域的相对水平、培养学科拔尖人才和学术团队、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并推动本学科的发展。
院校的非主干学科,其存在的目的是为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提供教师和课程,因此,其建设目的也应在于吸引高水平教师并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在于保证面向广大学生的课程的质量。
当然,笔者也绝不否定非主干学科通过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来提高学科水平,但这不应当是其首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