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点周刊)周口圆坟:魂灵安息 人心安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他听说,邻村有人年前去世,这家人不敢请乐 队,也不敢请客,“哭都不敢哭”,只能在晚上偷 偷将亲人的遗体葬在自己的责任田中,也没有做明 显标志。“这是什么事儿?”他气愤地说。 春节放假第一天,他就携妻带子回到老家,收 拾出久已不住的老屋住下。虽然艰苦,但他认为“ 值”。 其实王家人早有行动。去年老王等人平祖坟的 时候,他们刻意将先祖的墓碑挖出来,重新竖起。 说这是文物,几经交涉,保住了王文周的墓。 那是一块立于清道光18年(1838年)的墓碑, “文革”时为避免破坏,王家人将其埋在地下。 平坟后不久,老王等几个村里的“元老”就商 量,每一家至少出100元钱,重写家谱,并在先祖的
•
“爹、娘,孩儿对不住你们。”他嘴里念念有 词。 • 父母的坟包,是老王亲手平的,也是他亲手圆 起来的。圆坟,俗话就是为坟培土,进行祭祀。在 周口市的“平坟复耕”工作中,像老王这样有公职 的人以及村干部,都被要求带头平坟。去年麦苗刚 刚破土的时候,王家祖坟167座坟包中,有166座被 王家自己人平掉。 • 平坟后,老王总觉得“愧对先人”。父母的遗 像在弟弟家中供放,他只要在家,几乎每天都要去 拜一拜。他也常到早已变成平地的墓地,有时坐在 先祖王文周的墓前,有时坐在父母的墓前,唉声叹 气一会儿。 • “先人在天之灵,一定会理解我的。”老王这
• •
•
•
• 周口圆坟:魂灵安息 人心安放 摘自《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2月27日 09 版) 平坟后,老王觉得“愧对先人”。父母的遗像 在弟弟家中供放,他只要在家,几乎每天都要去拜 一拜。他也常到早已变成平地的墓地,有时坐在先 祖王文周的墓前,有时坐在父母的墓前,“先人在 天之灵,一定会理解我的”。 圆坟当天,不仅年轻人出动,部分腿脚不灵便 的老人,也在家人的搀扶下,到现场鼓劲儿。就连 个还没铁锹高的孩子,也拿着小铲往坟头添土。两 个小时后,王家祖坟中166座圆锥形的坟包重新隆起 ,就像新起的坟一样。 “要是祖坟保不住了,人和人之间的联系会不 会淡化?”王家一名在外读书的大学生说,“长此
• 待着下一个祭拜的人到来。 • 按照当地传统,农历新年前一天的下午,各家 要“请神”,意指将自己先人的魂灵请回家中;等 到农历正月十五再将先人魂灵送回墓地,也就是“ 送神”。自1644年,王文周举家从山西洪洞大槐树 迁移至此后,这个家族一直遵循这个传统。目前, 王家人已经发展成100余户、400余人的大家族。 • 王家的墓地也很讲究。据在世的老人讲,从家 谱上看,先祖在世时,为后人安排好墓地。凡是王 家的男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在墓地里有固定位 置。 • 老王父母的坟包就在扇形的底部,和周围其它 坟包一样,都是新的。他跪在父母墓前,点燃红蜡 烛,又做了一遍刚才的仪式。
• 人身体不好等事,都会打发家人到先祖的墓前祭拜。 • “儿子读书时,我就常常去祖坟求保佑。结果 我儿子就考上大学了。”王家一个中年人说。 • 老人们则希望“落叶归根”。兵荒马乱的年代 ,王家有人到外地逃荒,最后客死他乡。族人四处 打听。当得知某人尸骨的下落时,就委派他的直系 亲属接遗骨回家。目前,这片坟墓中,只有两人下 落不明。他们的墓地位置就一直空着。 • “我们家的人都在一起,谁也不能成为孤魂野 鬼。”王家一名“应”字辈老人说。有一族人的遗 骨,就是他去接回祖坟的。 • 老王一再说自己是个无神论者,但他也频频出 入祖坟。哪座坟稍有点塌了,他就填点土;哪棵树 的枝丫长得碍事,他就会剪掉;阴街上的杂草多了
• 了100余人。其中有几个女人和小孩。按照传统,在 “请神”、“送神”的仪式中,男人才是主力。 • 鞭炮声陆续响起,扬起阵阵黄土。老王的黑色 衣服上,明显可看出一层灰。黑色裤子的膝盖处, 挂着两块黄土印。 • 男人们烧完纸后,三五扎堆,聊天说笑。老王 拿出随身携带的“帝豪”香烟,有人和他打招呼, 他就给对方递一根烟。 • “看看我们王家多兴旺。”老王笑着说。 • 当地风俗中,每年的清明节、农历十月初一、 春节前一天及正月十五,都是祭拜先祖的时刻,也 是王家人团聚的时刻。 • 尤其是清明节,“比春节都热闹”。这一天, 王家的男人,几乎都要从各地赶回老家;嫁出去的
•
过完这个节日,很多在外工作的王家人就要启 程,奔赴他们工作生活的地方。虽然王家祖坟圆起 来了,但是临近县再次“平坟”的消息,又让他们 不安。 • “要是祖坟保不住了,人和人之间的联系会不 会淡化?”王家一名在外读书的大学生说,“长此 以往,王家互相帮助、互相激励的局面也许就不存 在了。” • “祖坟关系到家族的发展,王家人都不能袖手 旁观。”一个在外地工作的王家人插话说。 • 本来,这个拒绝透露姓名的男子并不打算回家 过年,父母跟着他一起生活。自“平坟复耕”工作 开始后,他就一直打探祖坟的消息。当听说祖坟被 自己人平掉后,他有些沉不住气,经常在网络上“ 发牢骚”。
• 以往,王家互相帮助、互相激励的局面也许就不存 在了。” • 这是一片呈扇形分布的墓地:最顶端是一座拥 有300多年历史的古墓,埋葬着王氏家族的先祖王文 周;古墓的正前方有条小径,王文周10多代子孙的 166座墓穴,按辈份分布在这条被俗称为“阴街”的 两侧。 • 但一眼望去,这片位于河南省太康县逊母口镇 陶母营村的墓地又是新的。一座座圆锥形坟包上的 黄土,丝毫没经过岁月的洗礼,透出新鲜的本色。 一阵风吹过,松软的黄土随风而起,不仅给周边绿 油油的麦田染上一抹黄色,还让栽在坟包间的松树 沾上了灰尘。 • 10多天前,这里只有王文周墓孤零零一个坟包
wk.baidu.com
• 女人,也大都会回到村中上坟。男人们在坟头互通 有无,女人们多坐在坟头哭一阵,和亲人说些家长 里短。 • 这场祭祀活动不仅仅是家庭聚会。在外边成功 的王家人,几乎每次祭祖走后,都能带几个族人出 去“闯世界”。从新疆回来的一个年轻人说,他就 是被在新疆发展不错的族人带走的。现在他一年的 收入将近20万元。 • “我经常对儿子说,你看看别人家,都是从这 里走出去的,回来的时候开着小汽车。你好好学习 ,也能走出去,光宗耀祖。”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 的中年汉子说,“人都有一个攀比心理。清明节那 天,是对儿子最好的教育。” • 老王分析道,祖坟就像个标志,会形成一种“
• ,他就会除掉。 • “祖坟是王家的象征,每个王家人的根都在这 里。我有义务看好它。”老王说。 • 我们不反对平坟,但祖先得有个安息的地方 • 暮色已来临,不远处的村庄开始燃放烟花。一 盏盏红色的孔明灯飘起,与点点繁星,共同点缀着 欢庆的元宵节。 • 王家祖坟一些坟包前的红烛一直点着。偶有微 风吹来,烛光随风摇曳,忽明忽暗。虽然是墓地, 可孩子们一点不在意。他们嬉戏着,偶尔捡到一两 个未爆的爆竹,就趁大人不注意,点燃扔在大人脚 下,吓得大人跳起来。 • 有人提议,共同给祖先磕头。于是,几十人就 站在王文周墓前,摘掉帽子,为先祖磕了4个头。
• 。去年,陶母营村所在的周口市展开“平坟复耕” 工作,至少200万座坟包被平掉。王家祖坟未能幸免, 除王文周的墓地外,其子孙的166座坟包,全部被王 家人夷为平地。 • 农历腊月二十九下午,王家人自发将自己平掉 的166座坟包重新圆起来,以迎接当地的“请神”、 “送神”仪式。 • “我们也知道圆坟不符合政策,可祭奠祖先总 得有个地儿吧!不圆坟,我们到哪祭奠?”老王对 中国青年报记者解释说。作为王家辈分较高、说话 有分量的人,他拒绝公开自己的名字。 • 带头平坟,自发圆坟 • 农历正月十五下午5点多,太阳已西斜。为了参 加这个延续了数百年的仪式,60岁的老王特意换了
• 现场鼓劲儿。就连个还没铁锹高的孩子,也拿着小 铲往坟头添土。他们添的土,就是当初平掉的。 • 有人还发现,几个老人干瘪的眼睛中还含着泪 。有老人甚至还拿着铁锹,颤悠悠地添了几锹土。 • 两个小时后,王家祖坟中166座圆锥形的坟包重新隆 起,就像新起的坟一样。 • 不止王家在圆坟。王家祖坟附近的坟头,都陆 续在那天下午隆起。有媒体报道,在拥有35万座坟 墓的太康县,“一夜之间,至少半数平掉的坟头被 圆起”。另据报道,周口市下辖的沈丘、商水、扶 沟、西华等县,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发圆坟行为。 • 没有祖坟,这个家族不会这么有力量 • 农历正月十五下午,王家祖坟同样来了不少人 。不到半个小时,这片占地大约两亩的墓地就聚集
• 激励机制”:家与家比较、孩子和孩子比较,结果 形成一股“向上的力量”。 • 据统计,自恢复高考以来,村里共出了近40名 大学生。这个数字,相当于王家周边3个自然村的大 学生人数的总和。而那3个自然村的总人数,是王家 人数的3倍之多。 • “要是没有祖坟,这个家族不会这么有力量。 ”老王很是骄傲。 • 一些王家人,还看到了祖坟一种“超验”的力 量。 • 据老人回忆,在民国时期当地发大水,整个村 子被淹,王家祖坟毫发无损。从此以后,祖坟对于 王家人有了“灵验”。即使在平时,王家祖坟上偶 尔也会有族人前去祭拜许愿。遇到儿子考大学、老
• 坟前立两块新碑。这两块墓碑,将刻上王家所有男 人的名字。目前,王家人已经筹集近两万元钱。 • 周口的“平坟复耕”工作开始后,至少在陶母 营村,目前还没有建公墓。“我们不反对平坟,得 给祖先一个安息的地方吧!”老王说。 • 王家人就想到建祠堂,把先祖的牌位请到祠堂 供奉。这样,即使坟不在了,先祖有个落脚的地方 。他们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村干部,但至今还没有答 复。 • “先这样吧,大不过再平掉,等清明节再圆坟 。”老王笑着对大家说,“王家的魂不会散。”
• 样自我安慰。 • 很长一段时间内,老王出门都“不想”抬头走 路。曾有老人当面责问他:“你这个不孝子!我死 了埋哪儿?” • 直到临近春节,在外工作的王家人纷纷回到家 乡。“国家说不让平坟了。”有人带回这样的消息 。老王的女儿也告诉他:“报纸上说,从今年1月1 日起,不能强制平坟。” • 很快,老王就把证实过的消息告诉族人。这一 大家子人开始议论,表示要在“请神”的时候,将 先人的坟墓恢复。 • 农历腊月二十九下午,王家人拿起铁锹,到王 家祖坟圆坟。据王家人回忆,当时不仅年轻人出动 ,部分腿脚不灵便的老人,也在家人的搀扶下,到
• 件黑色外套,刷掉皮鞋上的泥点,还用清水洗了把 手。他将黄纸、冥币、蜡烛和鞭炮拿到手中,出门 上坟。冥币是面额“一亿”元一张的大票子,有一 厘米厚。鞭炮是1000响的。 • 他家距离王家祖坟近一公里路。一路上,不时 可见手拿黄纸、冥币的人,和老王打招呼。 • 王文周的墓靠近公路。这是一个圆锥状的大坟 包,表面覆有落叶、枯草。墓前立有一块青石墓碑 。老王在墓碑前蹲下,就着点燃的蜡烛烧着一沓黄 纸。火焰冒起后,他把黄纸放在坟前,随手捡起一 根树枝扒拉着,不时将一些冥币放到火中。袅袅青 烟中,老王双膝下跪,双手伏地,磕了3个头。 • 一旁几个六七岁的孩子,亟不可待地拿起鞭炮 燃放,“噼噼啪啪”一阵响。他们互相打闹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