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设计基本知识点
交通设计知识点总结
![交通设计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f6cef9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2.png)
交通设计知识点总结交通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道路、桥梁、隧道、交通信号等方面的设计,是城市规划和交通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设计的目标是为了在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同时确保交通安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以下是交通设计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一、道路设计1. 道路规划与设计原则道路规划与设计是城市交通规划的基础工作。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城市的交通需求、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
道路设计需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规划要求,并且保证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2. 道路水平和垂直曲线设计道路的水平和垂直曲线设计是为了保证车辆在道路上的稳定行驶。
水平曲线设计主要考虑道路的曲线半径和超高,在设计中需要根据设计车速、路段的地形和环境条件来确定曲线的设计参数。
垂直曲线设计主要考虑道路的纵坡、坡度和超高等因素,以保证车辆在上下坡道路上的稳定行驶。
3. 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的横断面设计是为了保证道路的排水和通行安全。
横断面设计主要考虑道路的路面宽度、路肩宽度、人行道、中央隔离带和排水系统等要素。
横断面设计需要根据道路的交通量和类型来确定设计要求。
4. 道路路基和路面设计道路的路基和路面设计是为了保证道路的稳定和耐久。
路基设计主要考虑道路的地基土质和承载能力,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路基的厚度、坡度和排水要求。
路面设计主要考虑道路的路面材料、厚度和坡度,以保证道路的平整和通行安全。
二、桥梁设计1. 桥梁的类型和结构形式桥梁可以分为梁式桥、拱桥、索塔桥和悬索桥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桥梁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桥梁类型时需要考虑到桥梁的跨度、荷载和地形条件,以确定最适合的桥梁结构形式。
2. 桥梁的设计参数桥梁的设计参数包括桥梁的跨度、荷载、桥面宽度和桥面标高等要素。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桥梁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以确定桥梁的设计参数。
3. 桥梁的荷载计算桥梁的荷载计算是确定桥梁结构和材料的重要依据。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dbaaae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9.png)
交通规划原理一、交通调查1. 交通小区划分原则(1)同质性。
区内的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应该相同。
(2)以轨道交通、河流等作为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边界。
(3)配合行政区的划分。
(4)分区中考虑路网。
(5)保持分区的完整,避免同一用途的土地被分开。
(6)分区越小,数据越多,成果越准确。
2. 期望线:连接各个小区质心的直线,代表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量的大小而定。
3. 核查线: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普通借用天然或者人工障碍,河流、铁路等。
可设一条或者多条,将调查区分为几个部份,在穿过改线的所有道路断面上进行交通流调查,将通过该线的实测交通量同起讫点调查所得到通过该线的OD 量进行比较。
4. 居民出行调查的主要内容:(1)个人特征信息: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文化程度、工作地址等,上班或者上学的交通工具,每年旅游出行次数等。
(2) 家庭特征信息:家庭地址。
居住和在籍人口情况、车辆拥有情况、房屋面积、家庭收入等,还包括家庭收入情况、上学情况等。
(3)一次出行特征信息:出行目的、出行起讫点、出行时间、采用的交通方式。
(4)其它特征信息。
5. RP 调查,行为调查,即揭示嗜好调查,是对实际行动或者已完成的选择性行为进行地调查。
针对某些已经实施的政策或者已经存在的设施进行相关调查,根据出行者实际出行行为,获得实际使用或者接受的概率,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的概率模型或者其它模型,是交通出行行为特征调查的常用方法。
优点:经过实际数据标定,较高的可靠度和精度。
缺点: (1) 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信息冗余过多,工作量大,被调查者有反感情绪; (2) 变量选择范围有限; (3) 选择行为、特性以及服务可能在发生变化。
(4) 选择方案的信息含糊,被调查者因记忆含糊而导致调查失真; (5) 替代方案信息含糊。
(6)调查成本高,无法充分预测未发生的措施或者因素。
6. SP 调查,意向调查,即表明嗜好调查,在一定假定条件下,选择主体对备选方案如何选择的以及如何考虑的选择意向调查。
交通设计基本知识点
![交通设计基本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d0f36fa69eae009581becc4.png)
1•交通设计的基本含义和流程。
交通设计:基于规划的理念与成果,以交通的安全、通畅、便利于协和为目标,以交通系统的时间、空间、经济资源为约束条件,对现有和未来建设的交通系统及其设施加以优化设计,寻求最佳改善交通的方案,最佳地确定:交通系统的时间与空间因素以及通行规则与管理方案,贯穿于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之中,形成交通建设与管理的工程方案,指导交通设施的土木工程设计,具有中微观性质。
流程:需求分析T基本对策T方案设计T方案评估与优化2•交通设计的问题来源。
①城市规划的不当:土地使用性质、人口的分布不当;②交通规划不当:交通设施规模、设施分布、设施结构、交通系统结构不当;③交通设施的设计不当:不重视交通功能的交通实施设计,土木工程为主的设施设计;④交通设施的使用不当:城市管理和交通管理的技术和手段滞后;⑤交通政策的不当:不当的决策过程和建设与投资政策,影响上述工作的合理化,影响投资与运营效益的发挥。
3•交通需求、供给、饱和度。
交通需求:交通需求是指出于各种目的的人和物在社会公共空间中以各种方式进行移动的要求,它具有需求时间和空间的不均匀性、需求目的的差异性、实现需求方式的可变性等特征。
取决于社会发展、社会活动与管理交通供给:交通供给是指为了满足各种交通需求所提供的基础设施和服务。
取决于交通方式、设施与交通管理,增加服务能力或降低交通需求可改善交通。
饱和度:交通需求/交通供给,饱和度大于1时,交通阻塞。
4•设计是为了交通系统的安全、通畅、便利。
5•交通阻塞的表现、成因、特征及对策。
表现:设施间交通排队、交通方式间阻塞成因:物理瓶颈、虚拟(秩序)瓶颈、供需矛盾、事故特征:秩序混乱型交通阻塞、交通规划设计不当型阻塞对策:交通的有序性与无瓶颈化6•交通事故的表现、成因、特征及对策。
表现:碰撞、抛锚、落物成因:当事人控制力失常、车辆故障、运输管理不当特征:人为事故、质量事故居多对策:预防与诱因及主动安全7•交通不便的表现、成因、特征及对策。
交通设计知识点
![交通设计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f4f109b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a.png)
交通设计知识点交通设计是指根据交通需求和交通规划,在一定的交通条件下,对道路、交叉口、交通设施等进行设计和布置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交通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提升交通舒适性。
在进行交通设计时,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交通流量、道路宽度、交叉口类型、标识标线等。
下面将从几个关键的知识点来介绍交通设计的步骤。
1.交通流量调查:在进行交通设计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交通流量情况。
通过交通流量调查,可以获得道路上车辆的数量、速度、车型等信息。
这些数据对于后续的交通设计非常重要,可以帮助确定道路的宽度、标线的设置以及交叉口的类型等。
2.道路几何设计:道路的几何设计是指确定道路的纵断面和横断面的过程。
纵断面包括设计道路的纵坡和纵向曲线,横断面包括设计道路的路宽和横向曲线。
在进行道路几何设计时,需要考虑交通流量、车速、车辆类型等因素,以及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道路几何设计,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3.交叉口设计: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交通流的分配和交通安全起着关键的作用。
交叉口设计包括交叉口类型的选择、交叉口的布置以及交叉口信号控制等。
在选择交叉口类型时,需要考虑道路的交通流量、交叉口的位置和功能。
在交叉口的布置过程中,需要合理设置转弯半径、车道宽度、人行道等。
交叉口信号控制的设计需要考虑交通流量的分配和交通流的控制,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4.标线和标牌设计:标线和标牌是交通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指示和引导交通流。
标线包括中心线、边缘线、车道线等,通过合理设置标线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标牌包括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用于向驾驶员传递交通规则和信号。
合理设置标牌可以提高驾驶员的交通意识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交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交通流量调查、道路几何设计、交叉口设计以及标线和标牌设计等步骤,可以提高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进行交通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交通需求、交通规划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以实现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文档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e0e6197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1.png)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文档交通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城市交通系统,制定出合理的交通发展战略和规划方案,以实现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城市发展的目标。
下面是关于交通规划的一些理论知识点。
1.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综合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要求在规划过程中综合考虑交通系统的各个要素和各个层面,以达到整体优化。
可持续性原则强调交通规划应该满足当代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能力。
公平性原则要求公平分配交通资源和服务,照顾各类人群的需求。
适应性原则要求交通规划具有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的挑战。
2.交通需求分析交通需求分析是交通规划的基础,它通过对人口、用地、经济活动、交通流量等数据的研究,确定不同交通模式的需求量和需求结构,为制定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交通需求分析包括交通流量预测、出行特征分析、出行模式选择等内容。
3.交通网络设计交通网络设计是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的结果,通过规划和设计交通设施和交通运输服务,构建交通网络的全过程。
交通网络设计包括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网络、自行车道网络等,要考虑交通设施的布局、交通流动性和连通性等因素。
4.公共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是制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战略和规划方案的过程。
公共交通规划需要考虑不同交通模式之间的整合,确定线路布局、车辆配备和调度方案等。
同时,要注重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和服务质量,以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5.交通管理和交通控制交通规划不仅仅是设计交通设施,还需要制定交通管理和交通控制措施。
交通管理包括交通组织、交通安全、交通监测等内容,旨在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交通控制则是通过交通信号灯、引导标志、交通警察等手段,对交通流进行引导和控制。
6.可持续交通规划可持续交通规划是指以满足人们出行需求为前提,最大程度地减少交通对环境和资源的负面影响,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交通规划需要注重推广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提倡交通拥挤,减少交通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铁路设计知识点总结大全
![铁路设计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7da472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15.png)
铁路设计知识点总结大全一、铁路设计的基本原则1.安全性:铁路设计的首要原则是确保安全。
包括确保线路和轨道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列车出轨、撞车等事故的发生,以及考虑乘客和员工的安全。
2. 确保正常运行:铁路设计需要保证列车在规定的速度范围内正常运行,确保列车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3. 经济性:铁路设计需要在满足安全和便捷性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设计和建设的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4. 环保:铁路设计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在线路布局和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铁路设计的基本内容1. 线路布局:线路布局是铁路设计的核心内容,它包括站点设置、曲线半径、坡度、轨距、轨道类型等方面。
2. 轨道结构:轨道结构包括轨道道床、轨枕、轨道、路基等,它们的设计需要考虑线路的载荷、速度、曲线、坡度等因素。
3. 信号系统:信号系统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它包括轨道电路、信号灯、信号机、闭塞系统等组成部分。
4. 车站设计:车站设计涉及到站台、候车室、站场布局、出入口设置等方面,需要满足旅客的换乘和候车需求。
5. 其他设施:如枢纽站、储备线、过街天桥、桥梁、隧道、过道、涵洞、辅助设施等。
三、铁路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标准1. 《铁路线路工程设计规范》(GB 50157-2013):该标准规定了铁路线路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计算方法、技术指标等内容。
2. 《铁路工程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0-2013):该标准规定了铁路工程的建设施工质量验收的基本要求和验收标准。
3. 《铁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2-2009):该标准规定了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
4. 《铁路工程测量规范》(GB 50201-2007):该标准规定了铁路工程测量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5. 《铁路工程建筑设计规范》(GB 50317-2013):该标准规定了铁路工程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规范。
四、铁路设计中的关键技术1. 线路布局技术:线路布局需要考虑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地理条件,以及客流量、运输需求等因素,采用曲线半径、坡度、曲线超高、铺轨方式等技术手段进行设计。
交通规划设计课本知识点
![交通规划设计课本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a2d033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9.png)
交通规划设计课本知识点交通规划设计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交通运输的便利性,更直接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交通规划设计课本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交通规划的概念交通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分析、评价和决策,制定出适合城市发展需要的交通运输系统。
它考虑到交通需求、交通流量、道路网络、交通设施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二、交通需求预测交通需求预测是交通规划设计的基础,它通过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居民出行习惯等因素,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
预测结果一般包括出行量、交通流量、交通状况等信息,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三、道路网络规划道路网络规划是交通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主干道、支路、环线等不同级别的道路规划。
合理的道路网络规划可以有效疏导交通流量,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并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四、交通设施规划交通设施规划是为了满足不同交通需求而设置的配套设施规划。
包括公交站点、停车场、地铁站、自行车道等各种交通设施的选址、布局和设计。
合理的交通设施规划可以方便居民出行,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性。
五、交通环境设计交通环境设计是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高交通运输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它包括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人行道、绿化带等各种交通环境要素的设计。
良好的交通环境设计可以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并提升市民的交通出行体验。
六、可持续交通规划可持续交通规划是指在交通规划设计中注重生态环境和资源节约,以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包括优化公共交通系统、鼓励步行和骑行、减少车辆尾气排放等各种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规划策略。
七、交通规划评价交通规划评价是对交通规划设计方案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和分析。
评价内容包括交通效益、社会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合理的交通规划评价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优化规划设计方案。
总结:交通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道路设计课程知识知识点
![道路设计课程知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892932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5.png)
道路设计课程知识知识点道路设计是交通工程学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涉及道路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在学习道路设计课程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以便能够正确地进行道路设计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些道路设计课程中常见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道路设计概述道路设计是指根据地理环境、交通需求和工程要求,对道路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道路设计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交通流量、道路等级、道路几何参数、交叉口设计、道路标志和标线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道路设计,可以提高道路的安全性、通行效率和舒适性。
二、道路规划道路规划是道路设计的第一步,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土地使用规划: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要求,确定道路的位置和走向,以便更好地满足交通需求。
2. 道路功能分区:根据道路的用途和交通流量,将道路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
3. 道路网布局:确定不同道路之间的联系和组织方式,建立合理的道路网络,以便实现高效的交通运输。
三、道路几何设计道路几何设计是指确定道路的横断面和纵断面,以及与道路相关的各种几何要素。
在道路几何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主要的要素:1. 道路横断面设计:确定道路的路面宽度、车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等,以及相应的边坡和排水系统。
2. 道路纵断面设计:确定道路的坡度和曲线,以满足交通安全和舒适性的要求。
3. 渠化设计:设计道路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等,以确保道路在雨天能够正常通行。
四、交叉口设计交叉口是道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交通事故多发地段。
在交叉口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点:1. 交叉口类型:根据交叉流量和道路等级等因素,确定交叉口的类型,如十字型、环形交叉口、T型交叉口等。
2. 交叉口布置:确定交叉口的位置和形式,包括交叉口的进口道、转弯半径、停车位置等。
3. 交通信号灯设计:对于高交通流量的交叉口,需要设计合理的信号灯系统,以保证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
一级建造师交通工程知识点总结
![一级建造师交通工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a3cb02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e.png)
一级建造师交通工程知识点总结一级建造师是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中的高级职称,对于从事交通工程领域的建筑师而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您总结一级建造师考试中的交通工程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备考。
1. 交通工程基础知识1.1 交通工程概述交通工程是研究交通运输系统组织、交通设施及其运行管理等问题的专业领域。
它涉及道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交通方式,以及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方面的内容。
1.2 交通工程发展历程交通工程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从最初的道路建设到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
重要里程碑包括马路建设、铁路发展、引进汽车等。
1.3 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方式包括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
不同的运输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货物类型,对于交通工程师来说,需要熟悉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2. 交通工程规划与设计2.1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制定交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过程,包括城市交通规划、道路网规划、交通设施规划等。
其中,城市交通规划是对城市内交通系统组织和发展进行宏观规划。
2.2 交通设计交通设计包括道路设计、交通信号灯设计、交通标志设计等。
道路设计需要考虑道路几何设计、交通流量以及安全指标等因素。
3. 交通工程施工管理3.1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制定工程施工组织方案的过程,包括施工队伍的组织、设备的选择和工期的安排等。
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3.2 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包括质量检验、质量控制和质量整改等。
建造师需要了解质量管理的各项规范和方法。
4. 交通工程安全管理4.1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保障工程施工过程安全的重要措施,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职工教育培训和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等。
4.2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为保障道路通行安全所做的工作,包括交通事故预防、交通信号灯管理、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等。
5. 交通工程质量检测与验收5.1 质量检测质量检测是对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抽检和监控的过程,包括材料试验、工程检测等。
交通设计知识点总结
![交通设计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5def4d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2.png)
交通设计知识点总结交通设计是指针对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等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它旨在优化交通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率。
本文将总结一些与交通设计相关的重要知识点,并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一、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交通设计的首要步骤,它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道路规划:通过研究人口分布、土地使用等信息确定城市道路的位置、布局和规模。
合理的城市道路规划能够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2. 交通流量预测: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及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未来交通流量的大小和分布,为交通设计提供依据。
二、道路设计道路设计是交通设计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道路横断面设计:确定道路的几何形状、车道数、人行道宽度等。
合理的横断面设计能够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2. 路口设计:合理的路口设计能够提高交通流的顺畅性和安全性。
其中包括交通信号灯的设置、转弯半径的确定等。
3. 路面设计:确定路面的材料、厚度等参数,以及排水系统的设计。
合理的路面设计能够增加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舒适性。
三、交通信号灯设计交通信号灯设计是交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根据交通流量、路口布局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以保证安全和顺畅。
1. 信号配时设计: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和路口的特点,确定信号灯的绿灯时间、黄灯时间和红灯时间。
合理的信号配时设计能够提高交通的流动性和效率。
2. 信号灯控制方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信号灯控制方式,如定时控制、感应控制和协调控制等。
四、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是为了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道路标线和标志:合理设置道路标线和标志,以指导驾驶员行车和提醒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2. 隔离设施:通过设置道路隔离设施,如护栏和隔音墙等,来防止交通事故和减少交通噪音。
3. 路灯设计:合理设置路灯,以提供夜间驾驶的照明,并增加行人和车辆的可见性。
总结:交通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任务,它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交通流动性和安全性。
交通工程知识点总结
![交通工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08f559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08.png)
交通工程知识点总结交通工程是一门涉及道路、桥梁、隧道、交通设施、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工程学科,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交通系统的安全、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交通工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交通工程的相关内容。
一、交通基础知识1. 交通系统组成交通系统是由交通设施、交通工具和交通管理三部分组成的。
交通设施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停车场等;交通工具包括各种车辆,如汽车、公交车、火车、飞机等;交通管理包括交通规划、信号控制、交通警察等。
2. 交通流理论交通流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某一点的交通工具的总数,其表现形式包括交通流量、交通密度、交通速度等。
交通流理论研究交通系统中的交通流动规律,为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3. 交通安全交通事故是交通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其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十分严重。
交通安全包括交通设施的建设、交通规则的制定、交通管理的实施等,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道路工程1. 道路类型道路包括城市道路、乡村道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多种类型。
根据不同的交通需求和使用环境,道路的设计和规划会有所不同。
2. 道路设计原则道路设计需要考虑交通流量、车速、视距、坡度、弯道半径、路基和路面材料等因素,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舒适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城市化进程、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3. 道路施工技术道路施工技术包括路基和路面的施工、桥梁和隧道的施工、路基排水和绿化等。
施工过程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施工机械的使用、工程质量的控制等。
4. 道路养护道路养护是为了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和确保道路安全的工作,包括路面修补、沥青路面的维护、路基排水和坡面稳定等。
三、桥梁工程1. 桥梁类型桥梁包括梁式桥、拱桥、索塔桥、悬索桥、斜拉桥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桥梁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2. 桥梁设计原则桥梁设计需要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克服地形障碍、提供安全通行和美化环境等。
公路路线设计知识点总结
![公路路线设计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b96f2b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b.png)
公路路线设计知识点总结公路路线设计是指按照交通需求和规划要求,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确定公路的线路走向、纵断面、横断面和交叉口等要素,以满足交通运输功能和安全要求的过程。
下面将对公路路线设计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调查与勘测公路路线设计的第一步是进行地理、地质、水文等调查与勘测,以获取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这些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状况、自然地形、水资源分布等,对于路线的选择和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线路选择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线路选择是决定公路线路走向的重要环节。
线路选择需考虑地理、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其中,地质条件、人口分布、规划用地等是线路选择中重点关注的要素。
三、纵断面设计纵断面是指从公路的起点到终点,按照纵向方向划分的一部分。
纵断面设计的目的在于确定公路的纵向坡度和路面高程等参数,以保证车辆行驶的平稳和安全。
纵断面设计需考虑山区、平原、河流等自然因素,同时兼顾经济、环境影响等因素。
四、横断面设计横断面是指从公路一侧到另一侧的线段,主要包括路面宽度、边坡和路基等要素。
横断面设计的关键是确定路段的交通量、设计速度和道路等级,并基于此进行路面宽度和边坡的计算。
此外,横断面设计还需考虑交叉口、路段密度等因素。
五、交叉口设计交叉口是公路中不同道路交会的地方,交叉口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交通流的效率和安全性。
常见的交叉口形式有十字交叉口、环形交叉口、互通立交等。
交叉口设计需考虑交通流量、车速、视线距离等因素,并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
六、边坡与防护设施设计为确保公路的安全运营,边坡与防护设施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边坡设计的目的是确保路基的稳定,防止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
防护设施设计则是为了保护公路沿线的交通参与者,如设置护栏、挡墙等。
七、路基与路面设计路基是公路的基础部分,路面则是车辆行驶的表层。
路基设计的目的在于确保路基的承载能力和排水功能,而路面设计则要考虑路面材料、结构布置和路面平整度等因素。
《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
![《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5539f5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4.png)
《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一、交通规划的概念和意义交通规划是指对城市、地区或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结构和布局进行系统设计、组织和管理的过程。
交通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其规划的内容包括道路、铁路、航空、港口、城市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各种交通方式的建设、改造和管理。
交通规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为城市提供高效的交通系统,方便居民出行和货物流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2. 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提高交通安全性;3. 保护环境资源,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4. 促进城市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的发展,提高城市交通的可达性和便利性。
二、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1. 综合性原则:交通规划需要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实现与城市其他用地功能的协调和衔接;2. 可持续性原则:交通规划需要考虑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3. 公平性原则:交通规划需要关注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提高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的服务水平;4. 灵活性原则:交通规划需要在保障城市交通基本安全和效率的前提下,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灵活调整交通规划;5. 创新性原则:交通规划需要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提高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三、交通规划的内容和方法1. 交通需求分析:通过对城市居民的出行行为和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未来交通需求的变化趋势,为交通规划提供依据;2. 交通网络设计:设计城市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铁路、公交车、地铁、港口等各种交通设施的布局和连接关系;3. 交通设施规划:确定各种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和功能,并结合城市其他用地功能进行协调布局;4. 交通组织规划:规划城市的交通组织架构,包括交通管理、交通信号、停车设施等方面的规划;5. 交通环境保护规划:规划城市的交通环境保护措施,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城市交通的可持续性;6. 交通经济和财务规划:规划城市交通的投资和资金来源,保障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可持续性。
环形路线知识点讲解
![环形路线知识点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5f11073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f.png)
环形路线知识点讲解环形路线是指一条形状呈环状的道路,通常用于交通拥堵较为严重的地区。
环形路线的设计理念是通过让车辆在环形道路上绕行,实现交通流的优化。
本文将对环形路线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
一、环形路线的优点 1.1 减少交通堵塞:相比传统的十字路口,环形路线能够减少交通堵塞的发生。
由于车辆在环形路线上绕行,交通流可以更加顺畅地流动,减少了车辆的停车等待时间。
1.2 提高安全性:环形路线可以消除左转冲突,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
车辆在环形路线上绕行时只需右转弯,避免了与来车的直行车辆产生冲突。
1.3 降低能耗:相比传统的信号灯控制路口,环形路线可以减少车辆的急刹车和加速,降低了燃油消耗。
二、环形路线的设计要点 2.1 环形路口的直径:环形路口的直径直接影响了车辆绕行的速度和安全性。
一般来说,环形路口的直径应该根据交通流量和车辆速度来确定,以保证车辆能够顺畅绕行。
2.2 车道设置:环形路线通常会设置多个车道,用于不同进出口的车辆流动。
车道的数量和宽度应该根据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来确定,以确保车辆能够自由流动。
2.3 交通标志和标线:环形路线的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非常重要,可以帮助车辆准确判断行驶方向和交通流动规则。
例如,箭头指示标志可以指导车辆进出环形路口的方向,斑马线可以为行人提供安全通道。
三、环形路线的使用注意事项 3.1 进入环形路口时,应注意观察车辆在内侧车道上是否有车辆正在绕行。
3.2 左转弯进入环形路口时,应注意给予内侧车道上的车辆让行。
3.3 在环形路口内绕行时,应保持适当的车速,并注意观察和遵守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规定。
3.4 出环形路口时,应注意观察内侧车道上是否有车辆正在绕行,并适当调整车速。
四、环形路线的全球应用 4.1 欧洲:环形路线在欧洲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法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
这些国家通过合理的环形路线设计,有效地提高了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4.2 亚洲:亚洲的一些国家也开始借鉴欧洲的经验,推广环形路线的使用。
道路交通设计知识点
![道路交通设计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0719b6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4.png)
道路交通设计知识点道路交通设计是指按照一定的道路规划标准和交通规则,合理布局和设计道路,以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交通环境。
在道路交通设计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从道路规划、交叉口设计、道路标线和标志、交通信号控制以及交通安全等方面,介绍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一、道路规划1. 道路分类及等级:根据道路的用途和交通量,道路可以分为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等。
不同等级的道路设计标准和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2. 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包括车行道、路肩、人行道、路缘石等。
设计时应考虑到车辆和行人的通行需求,合理确定各部分的宽度和位置。
3. 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的纵断面是指道路在纵向上的高程变化情况。
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路段的坡度、曲线半径和超高等因素,以确保车辆的安全行驶。
4. 道路排水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防止道路积水,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雨水径流、坡度和排水设施等因素。
二、交叉口设计1. 交叉口类型:常见的交叉口类型包括十字路口、T型交叉口、环形交叉口等。
不同类型的交叉口设计原则和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2. 车行道交叉口几何设计:几何设计包括车道数、车道宽度、车道转弯半径等。
合理的几何设计可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流畅度。
3. 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和控制对交叉口的交通安全和效率有很大影响。
合理确定信号相位和时序是交通信号控制的重要内容。
4. 交叉口人行设施设计:交叉口的人行横道、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等人行设施的位置和设计要符合行人通行和安全的需求。
三、道路标线和标志1. 道路标线的种类和用途:道路标线包括实线、虚线、黄色标线、白色标线等。
它们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起到引导、警示和分隔车道的作用。
2. 道路标志的分类和作用:道路标志可以分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和辅助标志等。
不同的标志形状和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有效提醒驾驶员注意交通规则和路况。
路线平面设计知识点
![路线平面设计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6c9cdb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d.png)
路线平面设计知识点路线平面设计是交通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道路设计、标线绘制和交通设施设置等方面,是确保道路交通流畅和安全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路线平面设计相关的知识点。
一、设计要素1. 道路几何设计要素道路几何设计要素包括纵断面、横断面和平面布置。
纵断面描述道路的纵向变化,横断面描述道路的横截面形状和属性,平面布置描述道路的布置方式。
2. 标线设计要素标线是道路上的视觉指示标志,用于引导车辆行驶和提供交通规则的指示。
标线设计要素包括标线种类、线型、宽度和颜色等。
3. 路缘石和交通设施设计要素路缘石和交通设施是为了保障道路安全和交通秩序而设置的设施,如人行道、交通岛、信号灯等。
其设计要素包括尺寸、布置位置和材料等。
二、设计规范1. 道路设计规范道路设计规范根据目标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等因素,确定道路的几何形状和交通设施设置。
常用的设计规范有《公路工程设计规范》和《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等。
2. 标线设计规范标线设计规范包括标线的几何要求、布置原则和标线间距等。
在标线设计中,应考虑标线的清晰度、耐久性和反光性能,以提高夜间的可视性。
3. 路缘石和交通设施设计规范路缘石和交通设施的设计规范主要涉及尺寸、高度、与道路的垂直距离和布置位置等要求,以确保交通设施起到预期的安全和引导作用。
三、设计流程1. 路线选择和调查路线选择是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前提下,考虑地形地貌和环境条件等,选择最佳的道路线路。
调查包括地形测量、勘察和环境影响评估等。
2. 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地形条件,确定道路纵向的高程和坡度分布。
在纵断面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排水和交通安全等因素。
3. 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是根据设计要求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车行道宽度、路肩宽度和人行道宽度等。
横断面设计还需考虑交叉口和道路曲线等特殊情况。
4. 标线和交通设施设计在道路平面设计中,还需进行标线和交通设施的布置设计。
标线的绘制应符合标线设计规范,并合理设置交通设施以提高交通安全性。
交通工程设计
![交通工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f31c4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e.png)
交通工程设计交通工程设计是指为解决交通流量、交通组织、交通安全等问题,对交通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的过程。
交通工程设计的目标是改善交通状况,提高交通效率,提升交通安全,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交通服务。
首先,在交通工程设计中,必须考虑城市的规划和发展,确定道路网的布局。
根据城市的需求和交通流量的预测,设计者需要确定道路的宽度、道路的数量以及布置。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道路的功能,例如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支路等不同类型的道路,以满足各种交通需求。
其次,在交通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交通流量的控制和管理。
交通工程师需要计算交通量,并根据城市的交通模式和交通流量,设计交通信号灯的安装位置和配时,以控制交通流量。
此外,还需要提供合适的交通管理措施,如交通标志和路标的设置,交通线路的优化等,以提高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
此外,交通工程设计还包括对交通设施的设计和建设。
交通设施包括道路、桥梁、隧道、交通拓扑、交通设备等。
设计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技术要求,进行道路横断面的设计、交通设备的选型、道路标线的规划等,以确保道路设计符合交通规范,保证交通安全。
在交通工程设计中,交通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设计者需要评估交通流量、车辆速度、道路宽度、曲线半径等,以确保交通设施的安全性。
此外,设计者还需要考虑行人设施的设置和设计,确保行人的安全通行。
最后,交通工程设计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设计者需要评估交通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如噪音、排放物等。
同时,还要考虑公共交通系统的设计,以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综上所述,交通工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交通流量控制、交通设施建设、交通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交通工程设计,才能改善交通状况,提高交通效率,保障交通安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交通设计知识点
![交通设计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f211f7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1.png)
交通设计知识点交通设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交通安全、交通效率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
在交通设计中,有一些关键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从道路设计、交通设施和交通规则等几个方面介绍交通设计的相关知识。
一、道路设计道路设计是交通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道路的布局、几何设计和水平垂直曲线等。
1. 道路布局道路布局考虑的是道路的位置和走向。
它需要考虑到周边环境、交通流量以及土地利用等因素。
在道路布局时,需要充分考虑交通流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避免出现拥堵和事故。
2. 道路几何设计道路几何设计是指道路的横断面和纵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包括道路宽度、车道数、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等。
纵断面设计则包括道路的坡度和高程。
合理的几何设计能够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性。
3. 水平垂直曲线水平曲线用于解决道路的转弯半径和车辆行驶速度的问题。
而垂直曲线则用于解决道路的坡度过大或变化过大时的车辆行驶问题。
合理的曲线设计可以提高道路通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二、交通设施交通设施是指为交通流量和交通行为提供必要便利和保障的设施。
常见的交通设施包括信号灯、标志牌、交通标线和路灯等。
1. 信号灯信号灯用于控制交叉口的通行流量,它通过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信号指示来引导车辆和行人的行进。
合理设置信号灯可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2. 标志牌标志牌是用于向车辆和行人传递交通信息的一种设施。
常见的标志牌有禁止停车标志、限速标志和指示标志等。
合理设置标志牌可以提醒道路使用者遵守交通规则,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 交通标线交通标线是用于指引车辆和行人行进的一种设施。
常见的交通标线有车道线、人行横道线和停车线等。
合理设置交通标线可以帮助车辆和行人正确行驶和停放,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4. 路灯路灯是为了保障夜间行车安全而设置的一种设施。
合理设置路灯可以提供足够的照明,避免夜间事故的发生。
三、交通规则交通规则是保障道路交通秩序和安全的法规和规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交通设计的基本含义和流程。
交通设计:基于规划的理念与成果,以交通的安全、通畅、
便利于协和为目标,以交通系统的时间、空间、经济资源为约束条件,对现有和未来建设的交通系统及其设施加以优化设计,寻求最佳改善交通的方案,最佳地确定:交通系统的时间
与空间因素以及通行规则与管理方案,贯穿于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之中,形成交通建设与管理的工程方案,指导交通设施的土木工程设计,具有中微观性质。
流程:需求分析T基本对策T方案设计T方案评估与优化
2•交通设计的问题来源。
①城市规划的不当:土地使用性质、人口的分布不当;
②交通规划不当:交通设施规模、设施分布、设施结构、交通系统结构不当;
③交通设施的设计不当:不重视交通功能的交通实施设计,土木工程为主的设施设计;
④交通设施的使用不当:城市管理和交通管理的技术和手段滞后;
⑤交通政策的不当:不当的决策过程和建设与投资政策,影响上述工作的合理化,影响投资
与运营效益的发挥。
3•交通需求、供给、饱和度。
交通需求:交通需求是指出于各种目的的人和物在社会公共空间中以各种方式进行移动的要求,它具有需求时间和空间的不均匀性、需求目的的差异性、实现需求方式的可变性等特征。
取决于社会发展、社会活动与管理交通供给:交通供给是指为了满足各种交通需求所提供的基础设施和服务。
取决于交通方式、设施与交通管理,增加
服务能力或降低交通需求可改善交通。
饱和度:交通需求/交通供给,饱和度大于1时,交
通阻塞。
4•设计是为了交通系统的安全、通畅、便利。
5•交通阻塞的表现、成因、特征及对策。
表现:设施间交通排队、交通方式间阻塞成因:物
理瓶颈、虚拟(秩序)瓶颈、供需矛盾、事故特征:秩序混乱型交通阻塞、交通规划设计不
当型阻塞对策:交通的有序性与无瓶颈化
6•交通事故的表现、成因、特征及对策。
表现:碰撞、抛锚、落物成因:当事人控制力失常、
车辆故障、运输管理不当特征:人为事故、质量事故居多对策:预防与诱因及主动安全
7•交通不便的表现、成因、特征及对策。
表现:目的地、交通线路、停靠站、换乘点寻找与
利用不便成因:物理与信息障碍特征:信息化程度低、系统功能障碍对策:消除各类障碍,减少出行消耗
8•绘制交叉口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三种交通流之间的冲突点图、冲突点数量、减少交通冲突的方法。
9. 单向交通的优缺点。
优点:提高通行能力,降低交通事故,提高行车速度,为车辆停放提供条件,充分利用道路资源。
缺点:增加了车辆绕道行驶的距离,容易导致违章,增加公用设施。
10. 什么是交通方式和交通方式的划分。
交通方式:即出行者所采取的交通形式,如公共交
通系统、小汽车、自行车等。
交通方式的划分:交通方式划分就是把总的交通量分配给各种交通方式,出行者出行时选择交通工具的比例。
指将货物运输、个人出行按其可使用的交通工具划分出各种交通方式的交通量。
11. 跟车理论研究的主要目的。
用于了解单车道交通流的特性,可以检验管理技术和通讯
技术,以便在稠密交通时使追尾事故减到最低程度。
12. 浮动车测速法的优缺点。
优点:用较少的人力在较长路段上同时观测行程车速和流量;
工作量小,适用于线路上无交叉口、道路两侧很少有车辆插入、车流均匀稳定的情况。
缺点:测量精度较低,不宜用于城市中交叉口间距短或全线道路交通条件不一致的情况。
13. 道路通行能力。
道路通行能力是道路能够疏导或处理交通流的能力。
我国定义为:道路
上某一点或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均采用等效通
行能力的当量小客车为单位(pcu )。
14. 车头时距:用时间表示车头之间的间隔称为车头时距。
平均车头时距h t 3600/Q,(Q,
交通量);
15. 车头空距: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相邻两辆车的车头间距或间隔。
平均车头间距
h s 1000/K (K,密度)
16. 交通事故本质: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
失的事件。
交通事故具有随机性、突发性、频发性、社会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主要由车辆、在道路
上、在运动中、发生事态、违章、过失、有后果 7个要素构成。
17. 交通冲突的定义和特征。
定义: 两个或多个道路使用者(或结构物)在一定的时间与空
间上彼此接近到一定程度,此时碰状危险若不改变其运行状态, 就有发生碰撞危险的交通 现象称为交通冲突。
特征:直行与对向左转、直行与直行左转等等,从交通冲突点种类上答
18. 非机动车二次过街适用条件
① 大的交叉口,车辆运行速度较高,非机动车骑行人不安全因素大。
② 能够满足待行区面积要求。
③ 进口机动车道数较多的情况
④ 机动车双向左转四相位信号控制的情况
19. 非机动车停车线前移适用。
适用于进口车道数 1-2车道、机动车为两相位控制的小型交
叉口。
20. 基础资料的调查手段哪三种? 资料收集、实地调查、现场踏勘。
资料收集重点获取规划 信息、共给信息、交通管理信息以及交通事故信息;实地调查可以获取交通需求信息、
道路 通畅性信息、部分交通管理信息;现场踏勘可以总体把握道路现状情况以及存在的交通问题。
21. 锯齿形进口道设置条件(为公交车设的)
(设置两条停车线)公交车辆到达率较高时(不准确,自由发挥)
22. 各类道路不同服务对象的优先级。
明确快速路为机动车服务;主干道机动车优先,但需
考虑非机动车和行人穿越;次干道考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公共交通优先;支路除机动车通 行外,应优先考虑慢行交通的通行需求;小区道路以慢行交通为主,限制机动车的通行。
23. 信号相位(signal phase )施用于在周期时间内同时获得相同信号方向的车辆或行人配 给的通行权。
24. 绿信比绿信比是指交通灯一个周期内可用于车辆通行的时间比例。
一个信号相位的有效
绿灯时长与周期时长之比, g / C 25.绿灯时间间隔(interval of green time ): I — t
( z 停止线到冲突点距离; u 车 u 辆在进口道上的行驶车速( m/s );t 车辆制动时间)
26.最短绿灯时间g min 7
L P 、、 I ( L P 行人过街道长度(m ); V p 行人过街步速,取 V p
1.0( m/s ); I —绿灯间隔时间(s )
27. 自行车早启早断、迟启早断、早启迟断各种方式含义及定义。
早启早断:
考虑到自行车 启动快而且总是成群地通过路口的特点, 针对机动车与自行车的停车线仍然咋同一位置上的 情形,专门设置自行车专用信号,使其绿灯先亮, 让自行车群先进入交叉口,让后再启动机
动车绿灯信号;在绿灯尾期,为了避免自行车对下一相位机动车的影响,
对自行车信号相对 于同向的机动车信号早断。
(缓解交叉口拥挤但延长周期) 其他定义以此类推;
28. 机动车倒计时信号控制优缺点(自由发挥)
交通信号灯倒计时显示装置的好处:
首先,能够提前告知交通参与者路口红绿灯信号时间, 避免闯红灯。
交通参与者在行经
信号灯控制路口时,往往非常关心绿灯信号,迫切希望能够缩短等待时间,以便快速通过, 尤其是非机动车和行人,在一些较宽的渠化改造路口,经常需要“二次通行”
,频繁地等红 灯的确是一件“烦心”事,如交通信号带有倒计时显示器,随时提醒交通参与者红、绿灯信 号时间,使其心中有数,让“盲目”地等变为“有计划”地等,其心情是不一样的,管理的 效果当然也不一
样。
其次,能够有效地缩短停车或起步时间,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在设置有倒计时显示装置的信号灯路口,机动车驾驶人能够根据提示,合理安排停车或起步时间,如在由绿灯信号变红灯信号时,机动车驾驶人可以根据信号灯时间长短和路口交通状况,在距路口一段距离范围内就可以提前决定是加速通过,还是减速停车,使其有足够的“预见性” ,提前采取措施。
而在由红灯信号变绿灯信号时,驾驶人可以根据倒计时提示,提前起步,加速行驶,提高路口通行能力。
最后,能够节约能源,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
如前所述,由于设置有倒计时装置的
信号灯使驾驶人具有提前“预见性” ,其可以根据信号灯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了盲目加速欲通过路口时突然遇红灯信号而紧急刹车增加燃油消耗问题,甚至在红灯时间较长(如超过 3 分钟)时,还可以熄火等待通行,因而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排放污染。
交通信号灯倒计时显示装置的弊端:
首先,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交通状况需求。
其次,不具备自动“适应性” 。
带倒计时显示功能的交通信号灯难以应对突发事件所引起的急剧变化交通量。
每一个路口在每天的每一个时段交通状况都是动态、变化的,特别是逢重大节日或在遇到重大活动交通安全保卫任务或采取一些临时性交通限制措施时,经常还需要值班民警通过人工控制的办法来控制信号灯周期的长短,以尽快分流交通,使用数字化的倒计时显示器由于一成不变,经常会“误导”交通参与者,造成交通秩序混乱。
最后,技术水平落后。
29. 交叉口非机动车停车线提前优缺此法对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交通安全都有利的。
但是,只有对骑车人加强管理与教育,使自行车做合理停车,才能发挥此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