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
合集下载
3.1.2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共24张PPT)

雄激素
雌激素
设计实验及实验结果
性染色体组成
外生殖系统表观
未做手术
手术后
XY
雄性
雌性
XX
雌性
雌性
1. 实验结果验证了上述哪个假说?若另外一个假说成立,请预测相应的结果。
验证了假说1。如果假说2成立,性染色体为XX的家兔胚胎,手术后应发育出雄兔。
睾丸分泌的雄激素可以促进雄性生殖器官发育。
结论:
2. 有同学设计了新的实验加以完善。请评述A、B两位同学的实验设计,哪位更具科学性?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促性腺激素
甲状腺
肾上腺皮质
卵巢睾丸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
性激素
分泌
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
分泌
分泌
分泌
内分泌调节枢纽
各种内分泌腺间具有复杂的功能联系,共同调节机体活动。
总结: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内分泌腺
第1节第2课时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3章 体液调节
由相对独立的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
(1)概念:
内分泌腺
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
1. 内分泌系统
(2)组成: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细胞聚集在一起成为内分泌腺体
内分泌细胞分散在一些器官、组织内
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
靶 器 官:作 用:化学本质:
几乎体内所有细胞
类固醇
卵巢
睾丸
①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②促进卵细胞的生成③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现
(6)卵巢
雌激素
设计实验及实验结果
性染色体组成
外生殖系统表观
未做手术
手术后
XY
雄性
雌性
XX
雌性
雌性
1. 实验结果验证了上述哪个假说?若另外一个假说成立,请预测相应的结果。
验证了假说1。如果假说2成立,性染色体为XX的家兔胚胎,手术后应发育出雄兔。
睾丸分泌的雄激素可以促进雄性生殖器官发育。
结论:
2. 有同学设计了新的实验加以完善。请评述A、B两位同学的实验设计,哪位更具科学性?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促性腺激素
甲状腺
肾上腺皮质
卵巢睾丸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
性激素
分泌
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
分泌
分泌
分泌
内分泌调节枢纽
各种内分泌腺间具有复杂的功能联系,共同调节机体活动。
总结: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内分泌腺
第1节第2课时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3章 体液调节
由相对独立的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
(1)概念:
内分泌腺
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
1. 内分泌系统
(2)组成: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细胞聚集在一起成为内分泌腺体
内分泌细胞分散在一些器官、组织内
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
靶 器 官:作 用:化学本质:
几乎体内所有细胞
类固醇
卵巢
睾丸
①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②促进卵细胞的生成③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现
(6)卵巢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幻灯片PPT

②男性:促进睾酮分泌。
4、促黑素细胞激素
第三节 甲状腺与甲状旁腺
一、甲状腺 (一)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 • 甲状腺素,四碘甲腺原氨酸(T4) • 三碘甲腺原氨酸(T3)
• 合成过程: 腺泡聚碘、碘的活化、酪氨酸碘化与激素合成
(三)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
1.对代谢的影响 (1)产热效应
3.自主神经对甲状腺的影响
• 交感神经促进T4、T3分泌 • 副交感神经抑制T4、T3分泌
二、甲状旁腺
(一)甲状旁腺激素及其作用 1.对骨的作用:动员骨钙入血
钙泵活动↑, 破骨细胞数量、活性↑,溶骨活动↑ 2.对肾的作用:
促进钙的重吸收,抑制磷的重吸收 3.促进肠道对钙、磷吸收
25-OH-D3→1,25-(OH)2-D3
腺垂体
IGF
⑷睡眠:
GH
⑸运动、应激、性激素:
幼年缺乏;侏儒症 幼年增多:巨人症 成年增多: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素 雌激素 雄激素
3、催乳素(PRL)
PRL的作用:催乳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乳腺生长
发育,引起和维持成熟的乳腺泌乳;调节月经周期。
对性腺的作用: ①女性:促进黄体形成从而促进排卵。
高浓度的PRL通过负反馈抑制作用→抑制排 卵。
一、 下丘脑与腺垂体的机能联系
下丘脑 下 丘 脑 垂 体 束
N垂体
下丘脑 垂 体 门 脉
腺垂体
下丘脑促垂体区分泌的调节肽
(四)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
1.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
2.催产素 乳腺:排乳 子宫: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
(五)腺垂体分泌的激素
、、1、促激素 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4、促黑素细胞激素
第三节 甲状腺与甲状旁腺
一、甲状腺 (一)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 • 甲状腺素,四碘甲腺原氨酸(T4) • 三碘甲腺原氨酸(T3)
• 合成过程: 腺泡聚碘、碘的活化、酪氨酸碘化与激素合成
(三)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
1.对代谢的影响 (1)产热效应
3.自主神经对甲状腺的影响
• 交感神经促进T4、T3分泌 • 副交感神经抑制T4、T3分泌
二、甲状旁腺
(一)甲状旁腺激素及其作用 1.对骨的作用:动员骨钙入血
钙泵活动↑, 破骨细胞数量、活性↑,溶骨活动↑ 2.对肾的作用:
促进钙的重吸收,抑制磷的重吸收 3.促进肠道对钙、磷吸收
25-OH-D3→1,25-(OH)2-D3
腺垂体
IGF
⑷睡眠:
GH
⑸运动、应激、性激素:
幼年缺乏;侏儒症 幼年增多:巨人症 成年增多: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素 雌激素 雄激素
3、催乳素(PRL)
PRL的作用:催乳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乳腺生长
发育,引起和维持成熟的乳腺泌乳;调节月经周期。
对性腺的作用: ①女性:促进黄体形成从而促进排卵。
高浓度的PRL通过负反馈抑制作用→抑制排 卵。
一、 下丘脑与腺垂体的机能联系
下丘脑 下 丘 脑 垂 体 束
N垂体
下丘脑 垂 体 门 脉
腺垂体
下丘脑促垂体区分泌的调节肽
(四)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
1.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
2.催产素 乳腺:排乳 子宫: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
(五)腺垂体分泌的激素
、、1、促激素 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内分泌系统PPT课件

控制慢性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管理和控制, 以预防内分泌相关并发症。
遗传咨询
对于有内分泌疾病家族史的人群,进行遗传 咨询和生育建议。
内分泌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的内分泌疾病,使用相应的 药物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内分泌肿瘤等疾病,手术治 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
对于某些内分泌肿瘤,放射治疗可以 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女性性腺
卵巢主要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和 少量的雄激素,对女性生殖器官 的发育、月经周期和第二性征的 维持具有关键作用。
性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通过血液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超声检查、核磁共振 等手段,了解性腺功能状态,发现异 常病变。
治疗方法
根据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不同方 案,以恢复性腺功能或控制疾病进展 。
总结词:概述
详细描述:内分泌系统是由一系列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组成的,通过分泌激素 来调节机体内各种生理活动。其主要功能是协调和平衡机体内各个系统和器官的 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内分泌腺和激素
总结词:分类
详细描述: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等,它们分泌的激素种类繁多,如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靶细胞,调节其生理功能。
THANKS
感谢观看
甲减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导致机体代谢减慢,出现乏力、 畏寒、水肿等症状。治疗方法以 补充甲状腺激素为主,同时针对
病因进行治疗。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出现肿 块,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治 疗方法根据结节的性质和大小而 定,包括观察随访、药物治疗和
内分泌系统概述(人体结构与功能课件)

《人体结构与功能》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
1.掌握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 2.熟悉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激素的分泌特点 3.了解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关系
内分泌腺: 是体内独立的器官(如甲状腺、甲状旁腺、肾 上腺、脑垂体等) 内分泌组织: 是一些器官的组成部分(如胰岛、黄体) 内分泌细胞: 散在于体内许多器官中(如消化管和呼吸道)
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是在中成滤泡。 (2)无导管,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血液。 (3)腺细胞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孔型)
和毛细淋巴管。
激 素(hormone)
(入血)
靶细胞 靶器官 (远距分泌)
邻近C (旁分泌)
激素数量少,但作用大
体液调节 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直接
作用机体进行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
1.掌握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 2.熟悉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激素的分泌特点 3.了解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关系
内分泌腺: 是体内独立的器官(如甲状腺、甲状旁腺、肾 上腺、脑垂体等) 内分泌组织: 是一些器官的组成部分(如胰岛、黄体) 内分泌细胞: 散在于体内许多器官中(如消化管和呼吸道)
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是在中成滤泡。 (2)无导管,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血液。 (3)腺细胞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孔型)
和毛细淋巴管。
激 素(hormone)
(入血)
靶细胞 靶器官 (远距分泌)
邻近C (旁分泌)
激素数量少,但作用大
体液调节 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直接
作用机体进行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
解剖学基础《内分泌系统》PPT课件

滤泡旁细胞
32
二、甲状旁腺
(一)甲状旁腺的位置和形态 棕黄色扁椭圆形小 体,位于甲状腺左 右叶的背面,少数 可埋入甲状腺实质, 上下各一对,大小 如黄豆。
33
甲状腺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包裹,实质内腺细胞排 成索团状,由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构成
主细胞 ★分泌甲状旁腺素 作用:升高血液中钙的浓度,与降钙素共同协调维持 机体血钙的稳定。
当甲状旁腺素分泌不足时可引起血钙下降,出现手 足搐搦症; 功能亢进时,引起骨质过度吸收,容易发生骨折。
22
第三节 甲状腺与甲状旁腺
一、甲状腺
(一)甲状腺的位置和形态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 呈“H”形,分左右两侧叶和 中间的峡部,峡部向上常伸出 一个锥状叶,长短不一。两侧 叶贴附在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 两侧,上达甲状软骨中部,下 抵第6气管软骨环。甲状腺可 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23Biblioteka (二)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低代谢症候群: 体温低 怕冷无汗 精神委靡、迟钝 食欲减退
28
先天呆小症患者 (18岁)
29
临床表现: 多食但消瘦 畏热多汗 心悸 易激动 眼球突出、及甲状腺肿大等
30
缺 碘 导 致 的 甲 状 腺 肿 大
31
2.滤泡旁细胞
★位于甲状腺滤泡之间,或滤泡上皮细胞之间, ★较大,色淡, ★分泌降钙素 ,降低血钙
未成年期分泌不足:患侏儒症 分泌过多:患巨人症
成年期分泌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B.催乳激素细胞:分泌催乳激素(PRL) 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13
18世纪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名画
14
宫廷中的侏儒弄臣
世界最矮的成人女子
2004年9月1日,江西省高安 市村前镇20岁的朱海珍(右)和 比她小1岁的邻居在一起。
32
二、甲状旁腺
(一)甲状旁腺的位置和形态 棕黄色扁椭圆形小 体,位于甲状腺左 右叶的背面,少数 可埋入甲状腺实质, 上下各一对,大小 如黄豆。
33
甲状腺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包裹,实质内腺细胞排 成索团状,由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构成
主细胞 ★分泌甲状旁腺素 作用:升高血液中钙的浓度,与降钙素共同协调维持 机体血钙的稳定。
当甲状旁腺素分泌不足时可引起血钙下降,出现手 足搐搦症; 功能亢进时,引起骨质过度吸收,容易发生骨折。
22
第三节 甲状腺与甲状旁腺
一、甲状腺
(一)甲状腺的位置和形态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 呈“H”形,分左右两侧叶和 中间的峡部,峡部向上常伸出 一个锥状叶,长短不一。两侧 叶贴附在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 两侧,上达甲状软骨中部,下 抵第6气管软骨环。甲状腺可 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23Biblioteka (二)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低代谢症候群: 体温低 怕冷无汗 精神委靡、迟钝 食欲减退
28
先天呆小症患者 (18岁)
29
临床表现: 多食但消瘦 畏热多汗 心悸 易激动 眼球突出、及甲状腺肿大等
30
缺 碘 导 致 的 甲 状 腺 肿 大
31
2.滤泡旁细胞
★位于甲状腺滤泡之间,或滤泡上皮细胞之间, ★较大,色淡, ★分泌降钙素 ,降低血钙
未成年期分泌不足:患侏儒症 分泌过多:患巨人症
成年期分泌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B.催乳激素细胞:分泌催乳激素(PRL) 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13
18世纪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名画
14
宫廷中的侏儒弄臣
世界最矮的成人女子
2004年9月1日,江西省高安 市村前镇20岁的朱海珍(右)和 比她小1岁的邻居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内 过程 生物 利用度 作用
T3 50~75% 快、强
游离量 T1/2
0.3% 1.5天
T4 90~95% 弱、长 0.03%
7天
14
(三)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1.对代谢的影响 (1)产热效应
基础代谢率(BMR)升高。
(2)蛋白质、脂肪和糖代谢
1)蛋白质代谢 生理剂量能促进合成;
2)脂肪代谢 分解大于合成
激素受体复合物+细胞核受体
激素-核受体复合物
调控DNA转录→生成新mRNA
5
第三节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和功能联系
腺 垂
远部 结节部
前叶
体 中间部
垂
后部
体 神 神经部
经 垂
漏斗部
漏斗
体 正中隆起
6
一、 下丘脑与腺垂体的机能联系
下丘脑
下丘脑
下 丘 脑 垂 体
垂 体 门 脉
束
N垂体
腺垂体
7
二、下丘脑促垂体区分泌的调节肽
8
三、腺垂体分泌的激素
(一) 生长素(GH)
1.生长素的作用: (1)促进生长发育: 促进骨骼生长和蛋白质合成
(2)促进物质代谢: ①蛋白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②脂肪:促进脂肪分解。 ③糖:升血糖 。
2.生长素的分泌调节:
幼年缺乏;侏儒症
幼年增多:巨人症 9 成年增多:肢端肥大症
(二)催乳素(PRL) 1.PRL的作用 ⑴对乳腺的作用:引起泌乳并维持泌乳
盐的重吸收, 3.可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二)降钙素(CT)
降钙磷 1.降低血钙。
2.抑制肾小
管对 钙、磷
的重吸收
19
(三) 维生素D3
升钙磷
1.促进骨 钙代谢, 升血钙
2. 肾小管 对钙磷的 重吸收↑
3. 促进小肠粘膜对 钙、磷的吸收
20
23
2.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1)对物质代谢的作用 ①血糖↑②蛋白质分解↑合成↓③脂肪重新分布
3)糖代谢
大剂量时则促进分解。 2. 促进生长发育
即能升血糖,也能降血糖
3.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4.心血管系统 ↑
15
(四)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寒冷 睡眠
1.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
2.甲状腺的自身调节 3.自主神经的影响
16
二、甲状旁腺及其他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 (一)甲状旁腺激素(PTH)
升钙降磷 1.升血钙 2. 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抑制对磷酸
1
三、激素作用的共同特点 1、信息传递作用(信使作用)。 2、相对特异性。 3、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4、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协同作用 (2)拮抗作用 (3)允许作用
四、激素作用机制 ①靶细胞受体对激素的识别和结合
②激素-受体复合物转导调节信号
③所转导的信号引起靶细胞的生物效应
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 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
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内、外分泌腺的概念
外分泌腺:腺体有导管,分泌物都是通过 导管排出的。
内分泌腺:腺体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 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 全身各处。 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的腺体叫外分泌腺。 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 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的腺体叫内分泌腺
3
(一)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 1.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第一信使:激素 第二信使有:cAMP,IP3,DG,cGMP,Ca2+
激素 + 细胞膜上受体
细胞内出现第二信使
靶细胞生物学效应 甲状腺激素作用于核受体
2.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4
(二) 类固醇的作用机制
——基因表达学说 激素 + 胞浆受体
2)对水盐代谢弱的保Na+、排K+ 3)血细胞的影响;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因造血功能↑)
中性粒细胞↑(因参加血循环的量↑) 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因生成↓破坏↑) 4)血管的影响;血管: 允许作用,儿茶酚胺缩血管毛细血管通透 性↓ 5)应激反应中的作用;分泌增加,增强机体抵抗力和适应力
24
第四节 主要内分泌腺的功能
一、甲状腺 (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甲状腺激素:
四碘甲腺原氨酸(T4)
三碘甲腺原氨酸(T3)
12
合成过程: 1.甲状腺球蛋白的合成与贮存 2.腺泡聚碘 3.酪氨酸碘化:MIT DIT 4. MIT、DIT的耦联 MIT+DIT=T3 DIT+DIT=T4
13
(二) 体 内 过 程
主要来源
下丘脑
激素
英文缩写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
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生长抑素) GHRIH
生长素释放激素
GHRH
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 MRF
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MIF
催乳素释放因子
PRF
催乳素释放抑制激素
PIF
化学性质
三肽 十肽 四十一肽 十四肽 四十四肽 肽 肽 肽 多巴胺(?)
⑵对性腺的作用: ①女性:促进黄体形成从而促进排卵。
大剂量→抑制排卵。 ②男性:促进睾酮分泌。
(3)免疫调节作用:增强免疫
10
2.PRL的分泌调节:
吸吮乳头 触摸乳房
下丘脑
PRF
PIH
典型的神经内分泌反射
腺垂体 PRL
11
四、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
1.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 2.催产素
乳腺:排乳 子宫: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