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人教版选修2.pptx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06c91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c.png)
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读我国某区域自然要素联系示意图,完成1~3题。
1.该区域最可能位于()A.青藏地区B.西北地区C.北方地区D.南方地区2.该区域自然要素联系示意图体现了区域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关联性D.稳定性3.该区域与我国东部地区交换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信息等要素,这说明()A.该区域与其他区域有联系,但其内部没有联系B.该区域劳动力、矿产资源丰富C.区域间是有联系的,体现了区域关联性D.说明区域间实现了经济全球化1题,该区域的显著特点是深居内陆和气候干旱,且由该区域的典型农业为“绿洲农业”可知,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第2题,图中各自然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
第3题,西北地区和我国东部地区交换各类要素,体现了区域关联性。
2.A3.C读图,完成4~6题。
4.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具有相似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势较低平B.位于低纬度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C.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生产落后D.矿产资源丰富,尤其能源充足5.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A.位于江汉平原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C.是著名的轻工业基地D.依托长江,以内河航运为主6.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有()①邻近香港、澳门②著名的侨乡③国家政策支持④经济发达,本地市场广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题,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均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势较低平,A正确;均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B错误;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生产发达,C错误;矿产资源缺乏,尤其能源短缺,D错误。
第5题,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A错误;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B正确;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著名的综合性工业基地,C错误;依托长江,内河航运发达,但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D 错误。
第6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有邻近香港、澳门,①正确;是著名的侨乡,②正确;国家政策支持,③正确;外向型经济主要面向国际市场,④错误。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https://img.taocdn.com/s3/m/c5b4693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a.png)
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区域整体性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材料一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地形崎岖,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材料二青田县“稻田养鱼”已有1 200多年的历史,最早起源是农民利用溪水灌溉稻田,随溪水流入的小鱼在稻田中自然生长,经长期培育,形成天然良性循环的稻鱼共生系统。
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材料三图1 浙江省青田县地理位置图2 稻田养鱼景观示意图3 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1.(原创)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形成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的主要区域要素是( )A.地形、气候B.地貌、水文C.气候、文化D.地形、经济2.(原创)根据图2和图3可知,浙江省青田县稻田养鱼反映出( )A.区域自然要素B.区域人文要素C.区域整体性D.区域差异普遍存在读下面两幅景观图,回答下题。
3.(原创)两幅景观图共同体现的自然和人文要素是( )A.地貌、劳动力B.气候、文化C.水文、聚落D.生物、农业生产韩国的河回村位于洛东江一处曲流的凸岸,背倚青山,面向河流及开阔的农田。
房屋主人按个人生辰和周边环境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选择房屋的朝向。
河回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据此完成下题。
4.(原创)分析材料,说明与河回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关的区域要素有( )A.自然要素:地形、地貌、气候、土壤;人文要素:人口、文化B.自然要素:地形、地貌、水文、生物;人文要素:文化、经济C.自然要素: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人文要素:人口、经济D.自然要素:地貌、气候、水文、土壤;人文要素:文化、经济题组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5.(原创)读“中国区域经济布局示意图(不含港、澳、台)”,说明按照区域差异,制定不同发展战略的最主要依据是( )A.地理位置差异B.自然条件差异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D.文化习俗差异读图,回答下题。
图1 东非野生动物迁徙路线图图2 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6.(原创)以上两幅图反映出( )A.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的B.区域间流动的要素种类虽有不同,但方向一致C.区域间流动的要素对区域发展有影响,但不会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D.区域间流动的要素不存在种类、方向、强度的变化读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完成下题。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精品教学课件(共144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精品教学课件(共144页)](https://img.taocdn.com/s3/m/fe5d615081c758f5f71f6747.png)
问题2 (区域认知)烟台市与青岛市地域相邻,两个区域之间的 界线有何特点?
提示:青岛市与烟台市之间的界线是非常明确的。
问题3 (综合思维)从区域层级来看,济南、青岛、烟台三个片 区的关系是什么?
提示:这三个片区的层级是相同的,都是山东自贸试验区的组 成部分。
问题4 (综合思维)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上,青岛与济南两个片区 的发展条件和方向相同吗?为什么?
(3)客观存在,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知的区域:如中 国野生稻分布区、低硒地区等。
二、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1.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高__低__。 (1)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_较_大__尺__度__对应。 (2)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_较__小_尺__度__的区域。 2.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_相_互__促__进__。 3.同一尺度的区域,会因面积大小和_地__理_位__置__的差异,具有 不同的_发_展__条__件__和不同的_发_展__方__向__。
维)
一、不同类型的区域
1.区域的含义: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_地_域__差__异__的基础上按 照一定的目__的__和标__准__划定的空间单元。
2.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范__围__、形状和_边__界_。 (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_相__对_一__致__。
(3)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的区域类 型也不同。
3.豫州:涉及今河南、山东 徐州:涉及今山东、江苏、安徽 冀州: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区 兖州:涉及今河北、河南、山东 青州:涉及今河北、山东半岛 扬州:涉及今江苏、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 荆州:涉及今湖北、湖南 梁州:涉及今陕西、四川、甘肃、青海 雍州:涉及今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
高二地理人教版课件: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高二地理人教版课件: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https://img.taocdn.com/s3/m/3da4e38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6.png)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耕地条件
主要农作 物及熟制 矿产资源
交通
长江三角洲
30°—33°N 长江入海口处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 水稻土为主 • 河网稠密,多水田且较为分散
• 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
水稻、油菜 一年两熟至三熟
贫乏 长江入海门户 沿海航线中枢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量不同 D.地形不同
随堂练习
2.图甲中P平原地区开发的一个重要方
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D )
A.气候资源优势 B.生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
随堂练习
3.下列关于图乙所示区域的叙述,正确
的是( C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为重工业基地 ③种植业以水田农业为主 ④为综合性工业基地
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区域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也会随着区域内外各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经济
技术
社会
自然 条件
区域的 发展
随堂练习
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
B 区域。该图主要反映区域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相似性 D.关联性
随堂练习
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
B 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第二节 区域的整体 性和关联性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 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 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 延续面临困难。 • 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怎样关联? • 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https://img.taocdn.com/s3/m/0671987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09.png)
人类通过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技术等,高效利用水资源,同时意识到水资源不 足会限制区域发展,从而倡导人水协调,减小资源环境压力,这反映出区域要素相 互制约。由此可见,区域有整体性的特点。 不同区域因有差异,促使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区域间要素发生了流动,流动的要素 种类、方向、强度不同,在流动中不断变化,体现了区域的关联性。如在京津冀 协同发展战略中,各省市强化自身发展定位,各有侧重地推动区域要素的流动,北 京市流向河北省、天津市的要素主要是产业与技术;天津市流向北京市的要素主 要是工业制成品,流向河北省的主要是技术和产业;河北省流向北京市与天津市 的要素主要是资源、劳动力和产品,这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关联性。
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பைடு நூலகம்.⑤ 区域差异 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的区域在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 展水平、文化习俗等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2.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区域要素的区域间⑥ 流动 实现的,并且这些要素种类及 其⑦ 方向 、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发展 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从区域整体性出发,找出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进而分析与之相关联的区域,同时考虑各区 域和关联区域要素的发展变化,做到因地因时全面分析。我国长江流域的上、 中、下游地区,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在各自 的发展中逐步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此外,与上、中、下游地区联系密切的区域有 所不同,受边贸优势、国内外交通的影响,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因地制宜地选 择了不同的发展策略。
区域要素 区域要素有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自然要素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 物、土壤等;人文要素包括人口、经济、文化等。例如,天津市范围内包括山 地、平原、森林、绿地、深厚的土壤、海河水系、感受到的冬冷干夏湿热的气 候等自然要素,还包括市民、产业园、工业区、商贸街、天津港、津滨轻轨、滨 海国际机场、京津城际铁路、独乐寺、天后宫、五大道等人文要素。
2021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人教版选修2.pptx
![2021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人教版选修2.pptx](https://img.taocdn.com/s3/m/d9ceff2f7fd5360cba1adbcb.png)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特征
举 例
实 践 意 义
区域整体性
区域差异
区域关联性
新疆长绒棉基地 我国的“西气东
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西 与陕西苹果基地 输”“西电东送”
北干旱半干旱区的整体性 之间的差异
工程、经济全
球化
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资 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 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否 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会 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区域要素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问题探究
“南船北马”景观雕塑坐落于宁淮高速公路江苏省淮安市出入口处。 “南船北马”雕塑设计紧扣淮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历史主题, 主体由张开的风帆和奔驰的车马组成,整个造型酷似一艘巨舶,有 “扬帆远航”的意思,是对淮安的祝福与期盼。
探究一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关键能力
区域整体性、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及其实践意义
特 区域整体性
征
区域差异
区域关联性
表现为 A 区域内部、B 含 区域内部的各类要素相 表现为 A、B 两 表现为 A、B 两区域 义 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及 区域内部的特定 内部的特定性质之
间的关联性,可互通 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 性质具有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Hale Waihona Puke 文化习俗差异2.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的关系 (1)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2)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区域发生关联。 (3)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的。 (4)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 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2023年高中地理 第1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2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023年高中地理 第1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2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17e9e42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5.png)
知识点
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1.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地理位置差异
主要自然条件差异 表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文化习俗差异
2.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3.区域关联的影响
4.区域的发展要求
5.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看区域差异和区域关联性 (1)不同区域发展——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①相同点:都是__平__原____地区,都位于我国的___东__部__季__风___区。 ②区域要素差异
a.自然要素差异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位于30°N—33°N附近,地处我
地理
大致位于44°N~48°N,地处我国
归纳拓展
1.区域整体性、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及其实践意义
特性
区域整体性
区域差异
区域关联性
表现为A区域内部、B 区域内部的各类要素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含义 以及相互制约,使得 区域具有整体性
表现为A、B两区 域内部的特定性 质具有差异
表现为A、B两区 域内部的特定性 质之间的关联 性,可互通有无
特性
以及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减少 影响自然界
了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
(2)区域内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 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举 在干旱地区,人们通过修建水渠、发展节水技术等,高效利用有限
例 的水资源,并制定了严格的分段用水制度,使聚落和农业得以发展。 同时,这些地区的人们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意识到水资源是区 域发展的限制条件,要保持人水协调,以免给环境造成过大压力
制宜的角度,分析区域差异对 相互联系。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第2课时)(课件)-高二地理同步备课课件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第2课时)(课件)-高二地理同步备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93297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9.png)
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2.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人类活动的差异
1.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人类活动的差异 2.农业生产特点
受各区域要素综合作用的直接影响,两个区域的农业生产呈现不同特点: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类型 水田耕作业、水产业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 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虽然也雨热 同期但大陆性稍强;东面有山脉的 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
2.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自然环境的差异
3.耕地条件
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 ;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 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 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活动】比较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差异
2.下列列出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 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1)假设劳动力 价格地价建筑材料单价等因素相同,修筑同等 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 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 (2)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 间距比南方大。
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 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向北逐渐减 小,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楼 房间距自南向北逐渐增大。
即学即练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流域进行考察,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 开发”的长江发展新理念。根据全国主体功能规划,长江经济带内有优化开发 区域(资源和承载能力接近饱和,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开发区 域(目前开发基础较弱,未来发展潜力巨大)、限制开发区域(根据不同目的 限制开发方向)和禁止开发区域4类功能区,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及部分主体功能 区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2023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45927a1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5.png)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 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长江三角洲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呈现出由南向北减 少的分布规律;松嫩平原受季风气候和地形的影响,年降 水量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分布规律。
(4)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 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 分散,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同时稠密的水网为水产业的发 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松嫩平原河网密度小,耕地多为旱地, 集中连片,对机械化作业十分有利,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 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教材初探| 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答案:不同的区域在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这是区域差异的原因。
(2)区域关联性。 ①区域 差异 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②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区域发生 关联。 ③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 自然 要素和 人文 要素的区域间 流动实现的。 (3)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 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 发展方向 。
草原发育下的土壤
冻土
区域内部差异形 成的主导因素
甲
乙
海拔
4.表中甲、乙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地形、热量
B.热量、水分
C.水分、热量
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5.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
①光照充足 ②热量充足 ③灌溉水源充足 ④气温日较
差大
A.①②
B.②③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1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2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4)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1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2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4)](https://img.taocdn.com/s3/m/33d24411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d.png)
建设、智能领域等。据此完成3~4题。
3.鲁渝扶贫协作主要体现了区域的( D )
A.整体性 B.过渡性
C.层次性 D.差异性
4.鲁渝协作中伴随着区域要素的流动,从鲁流向渝的要素主要是( A )
A.技术
B.劳动力
C.风俗
D.能源
解析 第3题,鲁渝协作项目共12个,涉及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建设、智能领 域等,可以看出两个区域存在差异性,正是这样的差异性促使了生产要素在 区域间的流动,D正确;层次性是指一个大区域里必定包括若干个小区域,强 调的是区域内部,鲁渝协作明显强调的是不同区域,C错误;整体性是指整个 区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区域要素之间互相影响,强调的是区域内部的要素 联系以及区域内部的相对一致性,A错误;过渡性强调区域与区域边界的模 糊概念,B错误。故选D。第4题,山东是经济较发达地区,所以从鲁流向渝 的要素主要是资金与技术;风俗两地差异大,很难融合;重庆劳动力和能源 丰富。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丘陵草
防风固沙
原区
青藏高 原草原 1 2 区
347 5
水源涵养、 生物多样 6 8 性保护、 土壤保持
一级 分区
生态功能
生产功能 社会功能
水源 生物多样土壤 防风 洪水 提供草畜 文化 生态 主体功能
涵养 性保护 保持 固沙 调蓄 产品 传承 旅游
西北山 地盆地 3 1 草原区
4 28 5
生物多样 性保护、 6 7 防风固沙、 水源涵养
东北地区地形
(1)(区域认知)东北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内部也存在着差 异,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请说说可以选取哪些指标来进行划分, 并尝试进行划分。 提示 东北地区内部的划分既可以根据自然指标,也可以根据人文指标。例 如,根据地形要素将东北地区划分为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东北部山地以及 东北中部平原;根据农业生产要素将东北农业区划分为耕作农业区、林业 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特别提醒区域特征中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既包括自然要素,又包 括人文要素,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仅指自然要素 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二者在含义、范围和适用角度上是有区别的。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1.区域的发展,既要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又要 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 动方式,从而做到因地制宜。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既需要研究各 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也要分析各区域与区外的关联性。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文化习俗差异
2.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的关系 (1)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2)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区域发生关联。 (3)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的。 (4)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 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
认知、综合思维)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一、区域整体性 1.区域要素 自然要素 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人文要素 人口、文化、经济等
2.区域要素的呈现形式: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3.区域内各要素的关系
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自然界
相互 获取物质和能量,与自然界发生直接联系
耕作业 区域 地理环境
类型
农作物
熟制
其他产业
长江三 水热条件
水稻、油菜、一年两熟 水产业较为
水田耕作业
角洲 良好
棉花等 至三熟 发达
水热条件
松嫩 相对较差; 旱地耕 平原 西部草原 作业
玉米、春小 一年 麦、大豆等 一熟
西部主要发 展畜牧业
分布较广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②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区 域 区位条件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2.下列关于松嫩平原区域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生长季节短,适宜玉米、大豆、冬小麦的种植 C.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 D.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由于降水少,草原分布较 广,主要发展畜牧业 解析松嫩平原地势开阔平坦,利于机械化生产,且地广人稀,是我国重要 的商品粮基地;属温带季风气候,但水热条件相对较差,生长期较短,不 适宜种植冬小麦;耕地多为旱地,黑土广布,水稻种植较少;受长白山的 阻挡,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西部草原分布较广,主要发展畜牧业。 答案A
生产活动
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
长江三 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 轻工业、 我国重要的综合
角洲 外联系方便,当地发达的农业 重工业 性工业基地
基础,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
松嫩平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
我国的重化工业
重化工业
原
邻近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基地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3.无论是区域各要素的综合作用,还是区域的对外联系,对区域发展 的影响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技术、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等 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思考感悟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热条件较好,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但 为何近年来粮食商品率不断下降? 提示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较快,使得耕地面积减少,再加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蔬菜、花卉等 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减少,造成粮食产量下降, 粮食商品率下降。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2.区域要素差异与区域发展(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区域要素的差异
区 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位于北纬30°—33°附近,地 地理位置 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
部,长江入海口
大致位于北纬44°—48°,地处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 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1) 影响
间接影响:区域的文化会通过制度、习俗、
社会组织等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再间接影响自然界
(2)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 展。 特别提醒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地理位置差异
自然条件差异 1.区域差异的表现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且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3.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属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多为集中分布的水田 C.农作物是一年两熟至两年三熟 D.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 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属雨热同期的亚热 带季风气候;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受河网阻隔,耕地较 为分散;其土壤以经过人们长期耕作改造而形成的水稻土为主,生 产力较高;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 答案D
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课标导引
知识建构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
课程 标准
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 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 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
重要意义。
1.结合材料,从区域整体性
和区域关联性的角度,比较
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综
目标 合思维)
导引 2.结合具体的案例,从因地
制宜的角度,分析区域差异
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 期,但大陆性稍强;东面有山脉 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
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 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
耕地条件 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 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 源条件
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2)区域要素差异对人识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 (1)区域内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
() (2)不同区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 (3)区域在发展过程中,不会与其他区域发生关联。( ) (4)松嫩平原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相对较差,农作物一 年一熟。( ) (5)长江三角洲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我 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答案(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