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5)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末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不知忌讳。

(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7)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8)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9)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徒(精明)10朝cháo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11)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翻译:(比如一家人)高祖、曾祖时(人口)只有一户,到了曾孙、玄孙这一代如果不分家(人口)就不止十户了。

高考模拟文言实词练习 100 题及参考答案

高考模拟文言实词练习 100 题及参考答案

高考模拟文言实词练习100 题及参考答案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禹汤被之矣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D.我军十倍于敌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D.鄙人不胜感激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左右欲兵之,王止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9. 对下列两组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强国请服,弱国入朝于是入朝见威王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不同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人至察则无徒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不同11. 对下列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战败而亡,诚不得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A.相同,相同 B. 不同,相同C.各不同D.都相同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不同13.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从善如流C.樊哙从良坐弟走从军阿姨死D.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14. 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木兰当户织有大石当中流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C.臣欺大王之罪当诛犯法当死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B.伐无道,诛暴秦C.臣之所好者,道也D.道不同,不相为谋16. “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D.吾得兄事之17.划线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C.度义而后动审时度势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张弛有度,文武之道18. 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C.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D.觉今是而昨非19.“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B.山重水复疑无路C.王辞而不复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20. 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秦贪,负其强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决负约不偿城21. 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22.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无缘无故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D.暮去朝来颜色故君安与项伯有故23.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固请,召有司案图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24. 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5. 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C.等死,死国可乎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26. 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C.今公子故过之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27. 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后患无穷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D.故军之患于军者三28.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云霞明灭或可睹C.或王命急宣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9.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D.疾恶如仇30. 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120个文言实词答案1 爱1.(爱护) 2.(喜欢,爱好) 3 (爱惜,吝惜) 4.(爱惜,吝惜) 5.(爱慕,欣赏) 6.(恩惠) 7.(隐蔽,躲藏)2 安1.(安稳) 2.(安全) 3.(安逸) 4.(安抚,抚慰) 5.(安置、安放) 6.(哪里) 7.(养生) 8.(使---安)3 被1.(蒙受,遭受) 2.(表示被动) 3.(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通“披”披散) 5.(被子) 6.(覆盖)4 倍1.(通"背",背叛,违背) 2.(一倍,加倍) 3.(增加) 4.(越发、更加)5 本1.(草本的根或茎干) 2.(根本。

基础) 3.(本来,原来) 4.(版本,稿本) 5.(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 (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天赋的善心) 8.(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推究本源、考查)6 鄙1.(边界地方) 2.(庸俗,浅陋,鄙俗) 3 (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轻视)7 兵1.(兵器,军械) 2.(士兵,军队) 3.(用兵策略,战略) 4.(用兵器杀人) 5.(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8 病1.(疾病) 2.(困苦,困乏) 3.(毛病,缺点) 4.(担心,忧虑) 5.(损害) 6.(责备、羞辱)9 察1.(仔细看,观察) 2.(详审) 3.(了解,弄清楚) 4.(察察,洁白的样子) 5.(看清楚) 6.(精明)10 朝cháo1.(zhāo 早晨) 2.(朝见,朝拜) 3.(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朝代) 6.(朝政) 7.(对、向)11 曾1.(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曾经) 3.(竟然) 4.(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通"增",增加)12 乘chéng1.(驾车,坐车,骑马)(趁着,凭借) 3.(冒着) 4.(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5.(登上) 6.(shèng四)13 诚1.(真心真意) 2.(实在,的确) 3.(果真,如果) 4.(诚心,诚意)14 除1.(台阶) 2.(清除,去掉) 3.(清除,去掉) 4.(整修,修理) 5.(拜官授职) 6.(门屏之间)15 辞1.(言词,言语) 2.(文词,文学) 3.(藉口) 4.(推辞) 5.(告别,辞别) 6.(古代的一种文体) 7.(讲究,计较) 8.(辞令,应酬的言辞) 9.(辞谢,婉言道歉) 10.(命令)16 从1.(跟随,随从) 2.(听从,顺从) 3.(向---学习) 4.(依傍) 5.(由,自) 6.(参与) 7.(随从的人) 8.(放纵) 9.(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 10.(通"纵"。

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

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

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练习答案1、哀①伤心,哀叹②同情,怜悯③伤悼(为……哀叹)2、爱①喜欢,喜爱②爱惜,顾惜③吝惜④同情⑤爱戴6吝啬3、安①安定,安适②使……安③哪里④怎么⑤安慰4、按①用手压或摁②压抑,止住③巡行,巡视④追究,查究5、案①几案②通“按”审察,察看③古代一种短腿的托盘6、拔①超越,超过②攻下③提拔④拔出7、白①白色②清楚③下对上告诉④明白,昭雪8、败①破败②败坏③失败④打败⑤凋残,衰落9、拜①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②拜见③授予名位或官职④接受任命⑤拜上,呈上10、报①报告,告诉②回复,答复③报答,酬谢④报效⑤通“赴”,到……去11、暴①突然②同“曝”,晒③暴躁④凶恶,残酷⑤同“曝”,暴露,显露12、备①具备,完备②防备,准备③周到④备有13、被①覆盖②表示被动③被子④遭受,蒙受⑤同“披”,穿着14、倍①加倍②同“背”,违背15、悲①哀痛,伤心②同情,思念③叹息,感慨16、北①北方②特指元军③向北④败逃的人⑤打败仗17、背①脊背,背面②背上背着③背离,背叛④离开,引申为死⑤背诵18、奔①逃亡19、本①草木的根②本来,原来③来源④探求根本,考察⑤抄本20、彼①指示代词,那②他,他们③别人,对方21、逼①十分,极②强迫,威胁22、辟①开,打开②开设,开辟③同“避”,躲避23、蔽①遮住,掩护②隐藏,蒙蔽24、毕①完,结束②使……结束③全部①有利,便利②能说会道③就④灵活处置26、遍①全,全部27、表①外,与“里”相对②表明,表白③给皇帝的奏章④标记,作标记28、并①合并,吞并②并行,并列③一起,都④并且29、伯①排行第一②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③同“霸”,霸主30、薄①微薄,薄弱②迫近,逼近③轻视,看不起④(土地)贫瘠⑤与“厚”相对6浅薄,微薄31、泊①停船②恬静,淡泊32、博①宽广,广博②换取,讨取①行走,徒步②脚步,举足两次为一步34、裁①裁衣服,剪裁②同“才”,刚刚③裁决④风格,样式35、苍①深绿色②灰白色36、操①拿着②从事,担任③掌握,操作④操守,品德37、草①草②在草间③初稿④结草:报恩38、策①计策,策略②马鞭③拄着(拐杖)39、曾①曾经②竟,竟然③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40、差①差别②差错,错误③稍微地④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41、尝①品尝②试探③曾经42、长①长(与“短”相对) ②擅长③一直,经常④生长⑤年长的人⑥长久的43、超①一跃而上②遥远44、朝①朝拜,上朝②使……朝拜③朝代(朝廷) ④早晨45、陈①陈列②陈述③陈旧④通“阵”,交战时的战斗队列46、称①声称,说②号称,称作③称颂,赞许④适合,相称47、诚①确实,的确②真心,真诚③如果,果真48、出①外出②逃出③拿出④出现,显露⑤超出,超过⑥出京任职⑦使……流出49、除①台阶②去掉,清除③授官,除去旧职,授予新职50、辞①言辞②告别③推辞,拒绝④口供,讼词(受辞:受审讯) ⑤文体的一种51、驰①疾驱,车马疾行②向往③传播,传扬52、冲①交通要道②谦虚③虚,空虚④向,对着53、传①传舍:驿舍,客舍②流传③传授④流传的文字⑤传递,传送⑥文字记载⑦解释经的文字54、垂①垂挂,垂下②流传③临近④垂手55、次①临时驻扎和住宿②次序,按顺序排列③第二,其次④造次:仓猝⑤次第:情形、光景56、刺①名帖,相当于后来的名片57、促①催促②紧、急58、错①镶嵌②交错,交叉③错误59、处①处于,处在②处所,地方③处理,安排④居住⑤相处,交往⑥置身,引申为享有60、达①到,到达②通达,通晓③得志,显达61、殆①大概,恐怕②危险③差不多④近于,接近62、怠①懒惰,松懈②轻慢,不恭敬③疲倦,疲乏63、旦①早晨②天,日③旦日:第二天④旦夕:指时间短⑤旦暮:从早到晚64、独①唯独,只有②残暴无道③岂,难道④老而无子⑤非独:不仅。

高中文言文实词练习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实词练习及答案


⑥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毛病,缺点)
10.病 (②困苦、困乏。) 第③句翻译:售粮的价格,每斗二十钱,农民的利益就 要被损害;每斗九十钱,商人就要受损失。
11.察
()
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②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
③虽不能察,必以情 (了解,细究)
④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看得清)
12.策 (⑦古代一种议论文体) ⑥的翻译:坐牢固的车,驾肥壮的马,穿丝履,着缟衣。 形容生活豪华。)
12.策
()
①振长策而御宇内 (马鞭子) 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计策、策略) ③策扶老以流憩,时表矫首疏而辞遐观记 (拄着) ④故策之而知得失之策计。说 (论筹序划、谋划;策划) ⑤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鞭打,指驾驭) ⑥苏轼作《教战守策》 (政策)
7.薄
()
①事力劳而供养薄。
(少)
②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 微弱 )
③故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 ( 轻 )
④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迫近 )
⑤赢得青楼薄幸名
(厚度小)
⑥厚今薄古。
( 轻视 )
⑦薄田十五顷。
(贫瘠、不肥沃)
⑧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杂草丛生的地方)
7.薄 (⑤不庄重,轻薄) 露申辛夷:香草名
17.除 ( ①台阶 )
18.辞
()
①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言词,言语)
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文词,文学)
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借口)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⑤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⑥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高考语文重点实词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重点实词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重点实词练习及答案一、爱楚人爱()其子,虽爱()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菊,众人爱()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而不见。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二、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闲之地,得旦夕安()寝,常与邻国相安(),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在哉?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三、被屈原忠而被()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发被()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衣,身被()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四、倍苏武陷匈奴,不倍()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思亲。

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五、本柳宗元本()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反其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即今日所见本(),以本()其当日心境。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六、鄙晋之鄙()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人。

实词练习

实词练习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①送上我新出的文集一本,敬希_______。

②总工程师带领我们几个人到上海去_______新引进的生产设备。

A.校正接受B.校正接收C.教正接收D.教正接受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两只大熊猫在动物园工作人员的_______驯养下,已经适应了人工饲养的生活环境。

②为首的歹徒还想持枪顽抗,被一名埋伏在屋角的武警_______兵开枪击毙。

A.经心阻击B.经心狙击C.精心狙击D.精心阻击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些人在海外,靠着多年的勤劳、吃苦,才慢慢地_______了一些钱财。

②他现在已经是一个_______3000万元资本的私营企业家了。

A.聚积具有B.聚积拥有C.聚敛具有D.聚敛拥有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长江三角洲的范围_______江苏、浙江两省部分地区和整个上海。

②据报道,珍惜鸟类朱鹊,原来分布相当广,因为人类大砍树木,使他们失去营巢繁殖的条件,现已_______灭绝。

A.包含濒于B.包含临近C.包括临近D.包括濒于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场上,十三号队员连续两个远投,都中了,_______了观众席上热烈的喝彩声。

②你们车间要马上_______有力措施,严格把好质量关。

A.赢得采取B.博得采用C.赢得采用D.博得采取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她在胡同口附近走了好几个来回,还是拿不定主意去不去他家。

她这时感到自己简直就像一只_______歧途的羔羊。

②早上,山谷和树木里_______着炊烟,好像海洋上的雾气。

A.徜徉充满B.徜徉弥漫C.徘徊充满D.徘徊弥漫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关于办理本项业务的详尽事宜,欢迎广大客户当面_______。

②那一天,先生的好多学生都从各地赶来,参加纪念先生九十周年活动。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翻译及答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翻译及答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1、翻译及答案练习一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练习及答案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练习及答案

高考文言文复习120个实词练习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2. 下列各选项中,对“安”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B.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动词,安定)C. 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动词,安身、养生、享受)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形容词,安适、安逸)3. 下列各选项中,对“被”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动词,披散、散开)B. 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仪(动词,同“披”)C. 大雪逾岭,被南越数州(动词,覆盖)D. 荆轲被八创(表被动)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 D.我军十倍于敌5. 下列各选项中,对“本”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臣闻兵法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名词,根本、基础)B.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原来)C.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副词,本来)D. 是无难,别具本上奏(名词,奏章)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 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 D.鄙人不胜感激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B.左右欲兵之,王止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8. 下列各选项中,对“病”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动词,嫉妒)B. 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动词,指责,嘲骂,羞辱)C.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形容词,困窘)D. 学而不能行,谓之病(名词,毛病,缺点)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③④各不同 D.①②③④都相同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3. 与“惑而不从师”的“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王C.傲不可长,欲不可从 D.弟走从军阿姨死14. “当”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木兰当户织有大石当中流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C.驼闻之曰:名我固当犯法当死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B.伐无道,诛暴秦C.臣之所好者,道也 D.道不同,不相为谋16. “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D.吾得兄事之17.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C.因度此曲,以纾客怀审时度势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张弛有度,文武之道18. 与“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 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C.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D.觉今是而昨非19. “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 B.山重水复疑无路C.王辞而不复 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20. 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秦贪,负其强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决负约不偿城21. 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无缘无故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D.暮去朝来颜色故君安与项伯有故23.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固请,召有司案图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24. 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D.顾计不知所出耳25. 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C.等死,死国可乎 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26. 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过而能改,善莫大焉C.过故人庄 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27. 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D.人之患在好人为师28.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云霞明灭或可睹C.所守或匪亲 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9.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疾恶如仇30. 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B.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C.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31. 与“若即若离”的“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B.匪来贸丝,来即我媒C.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2.与“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既而得其尸于井 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D.既无伯叔,终鲜兄弟33. 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假”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狐假虎威 B.不假思索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大臣犯法,无所宽假34. 对“间”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②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隔)④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有时、偶尔)⑤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中间)⑥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⑦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间隔)A. ①②③⑥B. ②③⑥⑦C. ①⑤⑥⑦D. ①②⑥⑦A.君既若见录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D. 见笑大方慈父见背36. 对“解”字解释错误的一项()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答)B. 太后之色少解(缓和、消释)C.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打开)D. 一日所属,解一贼至(押送)37. 与“一蹴而就”的“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连辟公府不就 B.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C.金就利则利. D.轲自知事不就38.“举”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永元中,举孝廉不行孙叔敖举于海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世誉之而不加劝C.杀人如不能举南取汉中,西举巴蜀D.戍卒叫,函谷举莫令事不举39. 与“天不绝我”的“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抢呼欲绝 D.绝云气,负青天40. 对“堪”字解释错误的一项()A.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能够,可以)B.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愿意)C. 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胜任)D. 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忍受、经受)41. 与“克勤克俭”的“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B.然操遂能克绍C.克己复礼为仁 D.彼竭我盈,故克之42. 与“有教无类”的“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佛印绝类弥勒 B.物以类聚,人以群分C.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 D.举类迩而见义远43. “可怜”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可怜身上衣正单 B.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百花高楼更可怜44. 与“舸舰弥津”的“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奉之弥繁,侵之愈急B.弥留之际,留言示我,虽三言两语,不啻暮鼓晨钟,振聋发聩C.夜雪初霁,荠麦弥望D.仰之弥高45.与“曰归曰归,岁亦莫止”的“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至莫夜月明 B.此二人乃莫逆之交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46. 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家祭勿忘告乃翁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 D.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47. 与“距关,勿内诸侯”的“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B.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C.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D.内立法度,务耕织48. 与“不期而遇”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失期,法当斩 B.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C.期年之后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49. 与“邑人奇之”的“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C.大将军邓陟奇其才 D.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难封缘数奇50. 与“迁客骚人”的“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战、守、迁皆不及施 B.终继五国迁灭,何哉C.再迁为太使令 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51. 与“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的“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B.王好战,请以战喻C.乃置酒请之 D.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52. 与“穷兵黩武”的“穷”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B.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C.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D.复前行,欲穷其林53. 与“连峰去天不盈尺”中的“去”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欲呼张良与俱去 B.西蜀之去南海,远也。

实词练习题

实词练习题

实词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和”字表示的是哪种关系?A. 他和我都去了图书馆。

B. 他和我是邻居。

C. 他和我是同班同学。

正确答案:A(并列关系)2. “虽然”和“但是”在句子中通常表示什么关系?A. 转折关系B. 并列关系C. 递进关系正确答案:A3. “甚至”在句子中通常用来表示什么?A. 递进B. 转折C. 并列正确答案:A4. 下列句子中“因为”表示的是原因还是结果?A. 因为他生病了,所以没来上课。

B. 他没来上课,因为他生病了。

正确答案:A(原因)5. “所以”在句子中通常用来表示什么?A. 原因B. 结果C. 目的正确答案:B二、填空题6. 他_________(选择)了红色的衣服,因为它看起来很鲜艳。

7. 尽管_________(困难重重),他还是坚持完成了任务。

8. 她_________(不仅)学习好,_________(而且)乐于助人。

9. 他_________(甚至)没有注意到窗外的风景。

10. 我们_________(因为)下雨,所以取消了野餐计划。

三、改错题11. 他因为迟到了,所以被老师批评了。

错误:_________ 正确:_________12. 尽管他很努力,但是没有通过考试。

错误:_________ 正确:_________13.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乐于助人。

错误:_________ 正确:_________14. 她甚至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

错误:_________ 正确:_________15. 我们因为下雨,所以取消了野餐计划。

错误:_________ 正确:_________四、翻译题16.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善于与人沟通。

英文翻译:He is not only good at studying, but also good at communicating with people.17. 尽管他很努力,但是没有通过考试。

英文翻译:Despite his hard work, he did not pass the exam.18. 因为天气不好,我们取消了旅行计划。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1.察其言,观其行(仔细观察、审查)2.察其所以,观其所由(察看、观察)3.察微知著(观察细微之处,可以看出大体)4.察其人而知其国(观察一个人,可以了解他所在的国家)5.察今之俗,明古之变(观察当今社会的风俗,可以认识历史的变迁)10常1.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将无时比今日(经常,常常)2.常山之富,岂独草木之华哉(常年的、长期的)3.常人岂无忧患,聪明智者常思无穷(平常、普通)4.常使英雄泪满襟(经常、常常)5.常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长久、永远)6.治大国若烹小鲜,以常民之道来烹调(常规、正常)11称1.言必称人物之美(称赞、表扬)2.以礼称物,不可弃也(尊敬、敬称)3.人称其能,实不足以当其任(称号、头衔)4.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多言多称,其于道也亟(称呼、称谓)5.女子无才便是德,才不称才德不建(相称、相当)12出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征、出发)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出名、出人头地)3.事无巨细出于谋(处理、处理好)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身、身份)5.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显露、表现)6.出入无常,事业难成(出现、发生)13处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处在、处于)2.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处置、处分)3.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地方、位置)4.事之无范,虑之无常(处理、处置)5.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经历、遭遇)14传1.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传播、传承)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传统、传承)3.人之初,性本善(传说、传闻)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流传、传递)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传授、传承)15春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季节、春天)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天、春季)3.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春季、春天)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天、春季)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天、春季)6.春雨如油,润物无声(春季、春天)7.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天、春季)16此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个、这些)2.此间乐,不思蜀(这里、这儿)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个、这些)4.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这里、这个)5.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个、这时)6.此时此刻,心中万千思绪(这个、这时)17从1.夫人之从政也,如之奈何(跟随、追随)2.从善如流,从恶如崩(跟随、追随)3.从容说,不必慌张(跟随、追随)4.从容所及,不劳烦扰(跟随、追随)5.从一而终,不偏不倚(始终如一、坚定不移)6.从容就义,义无反顾(勇敢、果敢)18错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过失)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错误、失误)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错误、过失)4.听取他人言,错失自己事(错误、失误)5.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错误、过失)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XXX(错误、失误)19达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达到、实现)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XXX(达成、完成)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达成、完成)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达到、到达)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达到、实现)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达到、实现)20当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应该、该当)2.既来之,则安之(应该、该当)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应该、该当)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应该、该当)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应该、该当)6.一日不练,十日生草(应该、该当)7.顺其自然,不强求也不放纵(应该、该当)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XXX(应该、该当)8.放纵自己的欲望是不可取的。

文言文实词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文言文实词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文言文实词练习题及答案解析文言文实词练习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B.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语:说C.秦时与臣游游:交游、交往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道歉、谢罪解析:B B项中“语”有“谈话”“话语”“语言”“告诉”等义项,在此语言环境中,只能理解为“告诉”。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张良出,要项伯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解析:D A项“要”通“邀”,邀请。

在《桃花源记》一文中“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的“要”也是这个意思。

B项“距”通“拒”,动词,把守;“内”通“纳”,动词,接纳。

C项“蚤”通“早”。

D项“亡”是取用“逃跑”的本意,不是通假字。

“亡”也可作通假,比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亡”通“无”。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③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④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⑥李牧连却之⑦无以,则王乎⑧日削月割,以趋于亡A.①②⑥/④⑦/③⑧/⑤B.①⑥/②⑦/③④⑤/⑧C.①⑥/②④⑦/③⑧/⑤D.①②⑥/④⑦/③/⑤⑧解析:C ①⑥使动用法,②④⑦名词作动词,③⑧名词作状语,⑤意动用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4~5题。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

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

高帝逐得,骑昌项,上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于是上笑之,然尤惮昌。

及高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莫能得。

上以留侯策即止。

而昌庭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上欣然而笑。

节选自《汉书·周昌传》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敢直言直:公正,正直B.昌尝燕时入奏事燕:通“宴”,安闲,指帝王闲暇C.然尤惮昌惮:宽容D.昌为人吃吃:很能吃饭解析:B A项当面,C项敬畏,D项口吃。

文言实词练习100题(有答案解析)

文言实词练习100题(有答案解析)

文言实词练习100题(有答案解析)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解析:选项B中的“爱”也是指喜爱、爱慕之意。

2.“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C.衣食所安,XXX也既来之,则安之解析:选项C中的“安”也是指安定、稳定之意。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解析:选项B中的“被”也是指遭受、承受之意。

4.“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解析:选项B中的“倍”与“背”通假,都表示翻转、反转之意。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解析:选项A中的“本”也是指根本、本质之意。

6.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XXX鄙其小器解析:选项C中的“鄙”也是指轻视、不屑之意。

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XXX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解析:选项A中的“兵”也是指军队、武力之意。

8.与“XXX为政,诸侯之币重,XXX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解析:选项B中的“病”也是指生病、不适之意。

9.对下列两组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解析:①中的“请服”与②中的“入朝”意义不同;③中的“毁”与④中的“送”意义相同,都是指给予、赠送之意。

10.对下列两组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解析:①中的“误”与②中的“无徒”意义相同,都是指没有跟随者;③中的“宰割”与④中的“乘人之危”意义不同。

11.对下列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解析:句子中的“存亡”指生死存亡、存亡关头之意。

1.XXX能够统领数万士兵,必定能够生擒敌方首领。

同时,听取臣子的计策,也可以不攻而降服城池。

选项C。

2.选项B。

第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是清扫,第二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是除去。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教师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教师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教师版)1.爱成语助记:爱屋及乌爱莫能助(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贾谊《过秦论》)(4)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6)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7)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8)(2019·全国卷Ⅰ)召置门下甚幸爱爱:______________(9)(2017·山东卷)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爱:______________(10)(2016·山东卷)诚于爱民,果于行善爱:______________【答案】(1)疼爱,爱护(2)喜欢,爱好(3)吝惜(4)同情,怜惜(5)喜爱,欣赏(6)通“艹爱”,隐藏(7)可爱(8)宠爱,赏识(9)爱护(10)爱护2.安成语助记: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居乐业(1)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司马光《赤壁之战》)(3)沛公安在(司马迁《鸿门宴》)(4)衣食所安(《曹刿论战》)(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罗贯中《失街亭》)(6)居安思危(成语)(7)安土重迁(成语)(8)(2019·天津卷)则余安得不为之言安:________(9)(2017·天津卷)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安:________(10)(2016·山东卷)大国之君曰:“齐安矣。

”安:________(11)(2016·全国卷Ⅱ)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安:________【答案】(1)安全,安稳,安定(2)安抚,抚慰(3)哪里,什么地方(4)养(5)安置,安放(6)舒服、安逸(7)习惯于,安于(8)怎能(9)安家(10)安定(11)怎能3.被成语助记:被甲执兵被褐怀玉(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2)妆成每被秋娘妒(白居易《琵琶行并序》)(3)同舍生皆被绮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4)泽被后世(成语)(5)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司马迁《屈原列传》)(6)(2018·全国卷Ⅰ)郡邻于蜀,数被侵掠被:______________(7)(2017·全国卷Ⅱ)光武破寻、邑,憙被创被:______________(8)(2015·全国卷Ⅱ)炀帝嗣位,被追入朝被:______________【答案】(1)受(2)表示被动(3)同“披”,穿(4)覆盖,遮盖(5)通“披”,披散(6)表被动(7)遭受(8)表被动4.倍成语助记:事半功倍身价倍增(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司马迁《鸿门宴》)(2)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其实百倍(苏洵《六国论》)(4)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答案】(1)通“背”(2)越发,更加(3)倍数(4)加倍,愈加,更加5.本成语助记:追本溯源舍本逐末变本加厉(1)抑本其成败之迹(欧阳修《伶官传序》)(2)自言本是京城女(白居易《琵琶行并序》)(3)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4)盖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5)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6)(2019·北京卷)本诸理,作《非国语》本:______________(7)(2018·浙江卷)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本:______________(8)(2015·江苏卷)必刮剖根本见终始本:______________(9)(2017·全国卷Ⅰ)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本:______________【答案】(1)推究(2)本来(3)本来的,原来的(4)根本,这里指行王道仁政(5)根(6)根据(7)根源(8)根本(9)本来的,原来的6.鄙成语助记:卑鄙无耻鄙俚浅露贵远鄙近(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人贱物亦鄙(《孔雀东南飞》)(4)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左传·昭公十六年》)(5)(2017·全国卷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鄙:______________【答案】(1)把……当做边邑(2)庸俗,浅陋,鄙俗(3)轻贱(4)看不起,轻视(5)鄙俗7.兵成语助记:短兵相接兵临城下厉兵秣马(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苏洵《六国论》)(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4)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5)(2018·全国卷Ⅰ)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兵:______________(6)(2017·全国卷Ⅱ)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兵:________________(7)(2017·全国卷Ⅲ)治兵有制,名虽不同兵:______________【答案】(1)兵器(2)军队(3)战争,战事(4)兵法(5)军队(6)兵器(7)军队8.病成语助记:病入膏肓无病呻吟同病相怜(1)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柳宗元《捕蛇者说》)(3)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4)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司马光《训俭示康》)(5)(2017·全国卷Ⅱ)而仇家皆疾病病:______________(6)(2017·浙江卷)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病:__________________(7)(2017·山东卷)及贞病笃病:______________【答案】(1)有疾病(2)困苦不堪(3)担心,忧虑(4)毛病,缺点(5)有疾病,生病(6)弊病(7)病情9.察成语助记:察言观色明察秋毫习而不察(1)察邻国之政(《寡人之于国也》)(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李密《陈情表》)(3)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4)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苏轼《石钟山记》)(5)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司马迁《屈原列传》)(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7)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人名)非今之所谓廉者也察:______________(8)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察: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考察,调查(2)考察后予以推荐(3)了解,弄清楚,明察(4)观察(5)洁净的样子(6)明智,精明(7)考察(8)考察后予以推荐10.朝成语助记:朝三暮四改朝换代朝秦暮楚(1)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序八州而朝同列(贾谊《过秦论》)(3)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4)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李密《陈情表》)(5)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6)(2018·全国卷Ⅲ)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朝:______________(7)(2017·山东卷)太建五年,贞乃还朝朝:______________(8)(2016·全国卷Ⅰ)帝临哭,辍朝三日朝:______________(9)(2016·山东卷)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朝:______________【答案】(1)朝拜,朝见(2)使……朝见、朝拜(3)朝代(4)朝廷(5)早晨(6)朝廷(7)朝廷(8)上朝(9)朝拜,朝见11.曾成语助记:似曾相识曾经沧海曾几何时(1)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4)(2014·全国卷Ⅰ)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曾: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曾经(2)同“增”(3)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却”“简直”(4)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语气12.乘成语助记:乘人之危因利乘便(1)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贾谊《过秦论》)(2)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3)乘彼垝垣(《氓》)(4)若夫乘天地之正(《逍遥游》)(5)车六七百乘(司马迁《陈涉世家》)(6)(2016·浙江卷)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乘:__________________(7)(2015·天津卷)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乘: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趁着,凭借(2)驾,坐(3)登上(4)顺应(5)一车四马(6)车(7)驾,坐13.诚成语助记:诚惶诚恐开诚布公心悦诚服(1)帝感其诚(《愚公移山》)(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司马光《赤壁之战》)(4)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诚:__________________(5)(2014·全国卷Ⅱ)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诚: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诚心,诚意(2)实在,的确(3)果真,如果(4)实在,的确(5)果真,如果14.除成语助记:除旧布新斩草除根兴利除弊(1)扶辇下除,触柱折辕(班固《苏武传》)(2)为汉家除残去秽(司马光《赤壁之战》)(3)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陈情表》)(4)除吾死外,当无见期(袁枚《祭妹文》)(5)(2018·全国卷Ⅰ)举孝廉,除郎中除:______________(6)(2017·全国卷Ⅰ)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除:__________________(7)(2017·山东卷)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除: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殿阶(2)清除,去掉(3)拜官,任职(4)除了,除非(5)拜官,任职(6)去掉,除去(7)拜官,任职15.辞成语助记:不辞而别辞微旨远(1)未尝稍降辞色(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杜牧《阿房宫赋》)(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司马迁《鸿门宴》)(4)我从去年辞帝京(白居易《琵琶行并序》)(5)《归去来兮辞》(陶渊明)(6)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7)(2018·江苏卷)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辞:______________(8)(2017·天津卷)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辞:__________________(9)(2017·山东卷)辄辞以疾,未尝参预辞: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言辞(2)告别,离开(3)推辞(4)告别,辞别(5)古代的一种文体(6)辞谢,婉言道歉(7)告辞(8)告别,离开(9)推辞16.从成语助记:从长计议从善如流弃笔从戎(1)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臣从其计(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弟走从军阿姨死(白居易《琵琶行并序》)(4)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沈括《活板》)(5)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贾谊《过秦论》)(6)樊哙从良坐(司马迁《鸿门宴》)(7)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长恨歌》)(8)(2018·全国卷Ⅰ)上不从从:______________(9)(2018·全国卷Ⅱ)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从:__________________(10)(2017·全国卷Ⅱ)从兄为人所杀,无子从:__________________(11)(2017·全国卷Ⅲ)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从:______________(12)(2017·全国卷Ⅱ)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从: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跟随,跟从(2)依顺,听从(3)参加(4)旧读zònɡ,堂房亲属(5)读zònɡ,通“纵”,合纵(6)靠着,挨着(7)介词,自,由(8)听从(9)随从(10)堂房亲属(11)通“纵”,合纵(12)听从17.殆成语助记:百战不殆殆无虚日(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秋水》)(2)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苏洵《六国论》)(4)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归有光《项脊轩志》)(5)(2016·全国卷Ⅰ)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殆:__________________(6)(2014·全国卷Ⅰ)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殆: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危险(2)疑惑(3)近于,几乎(4)大概,表示推测的语气(5)大概,表示推测的语气(6)近于,几乎18.当成语助记:锐不可当当仁不让首当其冲安步当车(1)木兰当户织(《木兰诗》)(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李密《陈情表》)(3)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4)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司马迁《鸿门宴》)(5)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归有光《项脊轩志》)(6)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7)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贾谊《过秦论》)(8)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9)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10)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魏徵《谏太宗十思疏》)(11)(2019·天津卷)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当:__________________(12)(2018·全国卷Ⅰ)芝坐爽下狱,当死当:__________________(13)(2017·浙江卷)考其当时,参于前古当:______________(14)(2016·全国卷Ⅲ)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当:______________【答案】(1)对着,面对(2)担当,担任(3)假使,如果(4)对等,比得上(5)遮挡,遮蔽(6)占据,把守(7)值,在,正在(8)将(9)应当,理当(10)掌握,主持(11)符合(12)应当(13)值,在,正在(14)应当,理当19.道成语助记:道听途说道不拾遗安贫乐道津津乐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司马迁《陈涉世家》)(2)策之不以其道(韩愈《马说》)(3)伐无道,诛暴秦(司马迁《陈涉世家》)(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5)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6)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7)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韩愈《师说》)(8)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贾谊《过秦论》)(9)(2019·北京卷)不以其道得之道:______________(10)(2018·全国卷Ⅱ)涣丧西归,道经弘农道:______________(11)(2017·全国卷Ⅱ)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B.草木皆兵。(名词,兵器)
C.穷兵黩武。(名词,战争)
D.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
7.【答案】B.(名词,兵士)
8.【病】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动词,嫉妒。)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名词,病情)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不同寻常)
22.【答案】C(A.不同寻常B.无,没有D.突如其来的变故)
17.【从】下列各项中的"从"与例句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例:惑而不从师
A张良是时从沛公《师说》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王。《史记·项羽本纪》
C樊哙从良坐。《史记·项羽本纪》
D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项脊轩志》
E言听计从(听从,采纳)
17.【答案】A(跟随,跟着);(B使…跟随,率领;C紧靠,紧挨;D向,跟)
C.孟春之朝,君自听朝,论爵赏官,终五日,《管子》(前一个:初期)
D.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名词,王朝,朝代)
10.【答案】D.动词,朝拜。
11.【曾】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动词,增加)
③然墨之道,兼爱为本。《中山狼传》(名词,学说,主张)
④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名词,方式,方法,技能)
⑤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名词,学问,修养)
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名词,风尚)
⑦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动词,说,讲)

实词虚词练习答案

实词虚词练习答案

• 27. C 28. A 29. A • 30. (1)之所以 (2)因为 (3)所以 (4)也 (5) 尽管 (6)但是 • 答对一至二处不给分;从答对第三处开始,每答对一处 给 1分 • 31.B(“不免”指免不了。“难免”指不容易避免。 “未免”表示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 • 32.C(“何尝”用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有“未尝”、 “哪里”、“并不是”的意思,或者用在否定形式前表 示肯定;“何曾”表示未曾。第一句应选“何尝”。 “何必”用于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何苦”用于反 问语气,表示不值得,句末多带“呢”。第二句应选 “何必”。“何妨”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为什么 不”,二是用于反问语气,表示不妨;“不妨”是“最 好还是”的意思。第三句不是反问句,应选“不妨”)
• 39.A(整个语段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第一、 二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和递 进关系。第三、四两个空之间是带有让步性质的 假设关系,据此,可以排除BCD三项) • 40.C(第一个空前后是选择关系,据此可以排除 表示假设关系的AB。第四个空前后是因果关系, 而不是条件关系,据此可以排除AD两项)
• 36.D(由段首的“不管”可以看出第一个空不应 为表示选择关系的“或”,而应选“还”。第二 个空前后是假设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因此, 应排除有“因为”的项。最后两个空之间不是选 择关系,应排除AC两项) • 37.A(第一、二个空之间是转折关系,据此可以 排除BD。第四条线前后是递进关系,而不是因 果关系,据此可以排除BC) • 38.C(第一个分句表示承认“人有七情六欲”这 一事实,也不否认别的事实,应选“固然”。根 据第二个空后面的“都”可以断定第二个空应排 除“尽管”。最后一个空前后是轻转关系,因此 应选“而”)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吝惜)B.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静女》(隐蔽,躲藏)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爱慕、欣赏)D.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爱护)1.【答案】B(A.爱护、C.爱惜,吝惜、D.喜爱、喜欢)2.【安】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疑问代词,哪里)B.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动词,安定)C.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

《谏太宗十思疏》(动词,安身、养生、享受)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形容词,安适、安逸2.【答案】C(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安定的生活环境。

)3.【被】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动词,覆盖,蒙上)B.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动词,披散、散开)C.今体被衣冠,坐谈礼仪。

《柳毅传》(动词,同"披")D.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段太尉逸事状》(表被动)3.【答案】D.(遭受)4.【倍】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与"事倍功半"中的"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通"背",背叛)B.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鸿门宴》(一倍)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副词,越发,更加,倍加)D.丧主即位,周室父兄子孙倍之。

《穆天子传》(督péi,陪伴,伴随。

)4.【答案】B.一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A.通"背",背叛;C.副词,越发,更加,倍加;D.读péi,陪伴,伴随。

5.【本】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名词,根本、基础。

实词练习

实词练习
答案:⑴庸俗,浅陋;⑵边邑,边远的地方;⑶庸俗,浅陋; ⑷看不起,轻视,鄙视。
• ⑴其后二年,余久卧病( )无聊,乃使人复 葺南阁子。(《项脊轩志》) • ⑵臣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至于成立。(《陈情表》) • ⑶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 )矣。(《捕 蛇者说》) • ⑷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问说》) • ⑸君子病( )无能焉,不病( )人之不 己知也。(《论语》)
答案:⑴覆盖;⑵音同“披”,披散,散开;⑶介词,表示被动;⑷蒙受,遭受; ⑸音同“披”,穿;⑹音同“披”,穿。
• ⑴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曹 刿论战》) • ⑵蜀之鄙( )有二僧,其一贫,其一 富。(《为学》) • ⑶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 ⑷孔子鄙( )其小器。(《训俭示 康》)
⑴犯过错;⑵责备;⑶错了/过错,过失;⑷指 出过失;⑸超过;⑹过分;⑺走过,经过;⑻探 望
答案:⑴考察;⑵考察后予以推荐;⑶ 看清楚;⑷精明;⑸明察,细究。
• ⑴乘( )彼垝垣,以望复关。 (《氓》) • ⑵因利乘( )便,宰割天下,分 裂山河。(《过秦论》) ⑶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 ) 之势。(《过秦论》) • ⑷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 质于齐,齐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 ⑸余以(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 师乘( )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⑹若夫乘( )天地之正,而御六 气之辩(《逍遥游》)
答案:⑴兵器,武器;⑵兵器,武器;⑶ 用兵器伤害人;⑷军队,兵士;⑸军事, 战争。
• ⑴察( )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 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 ⑵前太守臣逵察( )臣孝廉,后 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⑶明足以察( )秋毫之末,而不见 舆薪。(成语“明察秋毫”)(《齐桓晋 文之事》) • ⑷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 )则 无徒。(《答客难》) • ⑸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 以情。(狱,案件;以,根据。)(《曹 刿论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常考的65个文言实词(一)
1.选B A项,劝请,邀;B项,撰写;C项,等、辈;D项,嘱托。

2.选C A项,好的行为;B项,友善,交好;C项,擅长,善于;D项,做好。

3.选C A项,幸运;B项,所幸,幸亏;C项,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D项,临幸(谓帝王亲临)。

4.选C A项,你,你的;B项,竟然;C项,于是,就;D项,表判断,是。

5.选A A项,推辞;B项,辞别;C项,拒绝;D项,言辞。

6.选D A项,修建;B项,整理;C项,(寿命)长;D项,撰写。

7.选B A项,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这、这个;C项,正确;D项,表判断。

8.选B A项,主持;B项,知道;C项,通“智”,智慧;D项,了解。

9.选B A项,悄悄地;B项,微妙;C项,如果没有;D项,卑微。

10.选B A项,痛恨;B项,疾病;C项,强,猛烈;D项,通“嫉”,妒忌。

11.选B A项,表被动;B项,遭受;C项,通“披”,披在身上;D项,覆盖。

12.选C A项,完成;B项,赴任;C项,接近,靠近;D项,上任。

13.选A A项,祸患;B项,忧虑;C项,毛病;D项,忧虑,担心。

14.选B A项,容貌;B项,互相;C项,帮助;D项,观察。

15.选A A项,什么;B项,怎么;C项,哪里;D项,为什么。

16.选C A项,攻占;B项,推荐;C项,尽,全;D项,发动,举行。

17.选C A项,回头;B项,使……退;C项,拒绝;D项,退回。

18.选A A项,年轻;B项,一会儿;C项,数量少;D项,稍微。

19.选A A项,治理,处理;B项,惩处;C项,安定;D项,医治。

20.选B A项,山的北面,水的南面;B项,暗地里;C项,阴暗;D项,阴冷,寒冷。

21.选D A项,接近;B项,立刻;C项,当;D项,如果。

22.选B A项,改变;B项,调动官职,指升职;C项,贬谪,降职;D项,贬谪,降职。

23.选A A项,私人的;B项,偏爱;C项,私下,秘密地;D项,私事,私利。

24.选C A项,通“座”,座位;B项,徒,空;C项,犯罪;D项,因为。

25.选B A项,众,群;B项,灭族;C项,类;D项,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26.选D A项,喜欢;B项,爱慕;C项,爱惜;D项,爱护。

常考的65个文言实词(二)
27.选A A项,朝廷;B项,早晨;C项,朝代;D项,使……朝拜。

28.选A A项,缘故,原因;B项,交情;C项,特意;D项,衰老。

29.选B A项,不能;B项,没有谁;C项,不要;D项,同“暮”,傍晚。

30.选D A项,访问;B项,责备;C项,过分,指屡次迁升;D项,过错。

31.选C A项,攻破;B项,战胜;C项,能够;D项,克制。

32.选B A项,本来;B项,巩固;C项,坚决;D项,本来。

33.选C A项,宽容;B项,凭借,借助;C项,与“真”相对,不真,虚假;D项,借。

34.选C A项,实情;B项,实在,确实;C项,守信用;D项,可靠的。

35.选B A项,到……去;B项,比得上;C项,像;D项,如果。

36.选A A项,离开;B项,距离;C项,过去的;D项,除去,去掉。

37.选D A项,怎么;B项,使……安;C项,哪里;D项,抚慰。

38.选D A项,与世隔绝的;B项,横渡;C项,停止;D项,断绝。

39.选C A项,清除;B项,台阶;C项,拜官授职;D项,整修。

40.选D A项,女子出嫁;B项,归还;C项,归依;D项,回家。

41.选B A项,轻视,瞧不起;B项,改变;C项,代替;D项,交换。

42.选A A项,尽;B项,禁得住;C项,胜过,超过;D项,胜利。

43.选A A项,恰好;B项,享有;C项,往,赴;D项,适合。

44.选D A项,同,相当;B项,如果;C项,如此,这样;D项,像。

45.选D A项,盼望;B项,名望,声望;C项,观察;D项,念头。

46.选A A项,最终;B项,通“猝”,突然;C项,死亡;D项,士兵。

47.选C A项,使……承担;B项,辜负;C项,依恃、依仗;D项,违背、背弃。

48.选B A项,使……灭亡;B项,逃走;C项,灭亡;D项,通“无”,没有。

49.选D A项,取道;B项,说;C项,道理;D项,道路。

50.选C A项,抵挡,抵御;B项,执掌;C项,恰当;D项,把守。

常考的65个文言实词(三)
51.选D A项,考虑;B项,不过,只是;C项,难道;D项,拜访。

52.选A A项,确实;B项,假如,果真;C项,真诚,真心;D项,真诚的心意。

53.选B A项,贫困;B项,尽;C项,困厄,处于困境;D项,不得志,不显贵。

54.选A A项,请人做某事;B项,请允许我;C项,谒见,拜见;D项,请示。

55.选D A项,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B项,尽,完;C项,既然;D项,已经。

56.选D A项,解答;B项,剖开,分割肢体;C项,理解;D项,解除。

57.选B A项,讲明;B项,说服,劝说;C项,说法,主张;D项,通“悦”,高兴。

58.选A A项,拜见,参见;B项,放在动词前,有称代作用,相当于“我”;C项,被;D项,召见。

59.选C A项,到达;B项,招纳;C项,送达,举荐;D项,表达。

60.选D A项,数量,数目;B项,计算;C项,气数,命运;D项,屡次,多次。

61.选C A项,让;B项,假如;C项,使命;D项,出使。

62.选D A项,只是;B项,一类人;C项,弟子;D项,空,白白地。

(徒步:平民的代称)
63.选B A项,全都,一概;B项,带领;C项,顺着;D项,主将。

64.选A A项,从小路;B项,参与;C项,秘密地;D项,有时,偶尔。

65.选C A项,估计,推测;B项,制度;C项,渡过,越过;D项,常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