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虚词练习(含答案)
2022中考语文课后强化训练21文言实词与虚词(含解析)
课后强化训练21 文言实词与虚词一、(2022·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
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
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
”此.知之难也。
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
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乎罔矣。
.(选文有改动)【注释】本文节选自章学诫的《知难》。
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后世少有知音。
课时讲解题型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非知其姓与名也:知道.(2)千不得百焉:一千(人) .(3)夫不具司马迁之志:具有,具备.(4)则几乎罔矣:迷惑无所得.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难度不大,答题时要学会课内外迁移。
课时讲解题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C)A. 知之难乎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B. 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其如土石何?..C. 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 而欲知屈原之志温故而知新..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
A项,前者为语气词,表感叹,相当于“啊”或“呀”,后者为介词,相当于“于”;B项前者为代词,指“他的”,后者在“如何”前面表示加强反问语气;C项均表判断,相当于“是”;D项前者表转折,“却”,后者表顺承。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
读他的书,(能)理解他的言论(或学说),而且能懂得他有这样言论(或学说)的原因罢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要重点把握“知”“言”“所以”“而已”等词的意思。
翻译时要求语句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4.为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成为屈原的知音?司马迁“知悲其志”。
或:司马迁具有与屈原同样的心志。
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一)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
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
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
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
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
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
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
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
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
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
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
《周亚夫军细柳》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周亚夫军细柳》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习题分五部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翻译句子、问题探究、阅读选择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军士吏被.甲同,意思为:(2)改容式.车同,意思为:2.词类活用介胄..之士不拜原意为:铠甲和头盔句中意为:3.其他重点实词(1)匈奴大入边..持满:..入边:(2)上自劳.军劳:(3)彀弓弩,持满(4)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5)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按辔:(6)将军亚夫持兵揖.曰揖:(7)天子为动.动:(8)使人称谢..称谢:(9)曩.者霸上、棘门军曩:(10)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固:4.一词多义军①军.霸上②上自劳军.③至霸上及棘门军.二、文言虚词1.以①以.备胡②请以.军礼见2.为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②天子为.动3.乃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②亚夫乃.传言开壁门4.而①成礼而.去②其将固可袭而.虏也③可得而.犯邪5.之①已而之.细柳军②不闻天子之.诏③称善者久之.三、翻译句子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2.上自劳军。
3.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4.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四、问题探究1.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真将军”,请说说你的理解。
2文中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五、阅读理解选择题周亚夫军细柳①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②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苏教版课内文言文实词虚词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苏教版课内文言文实词虚词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以奉先帝之遗愿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辍耕之垄上C.而议者谓为非计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水落而石出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其岸势犬牙差互 B. 而不知日之入其如土石辍耕之垄上C. 杂然而前陈D. 以其境过清苍然暮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4.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 )A.必先苦其心志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苛政猛于虎也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公与之乘5.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D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林尽水源D.未果后遂无问津者6.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C )A.出:既出,得其船皆出酒食 B.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C.复:复前行不复出焉 D.舍:便舍船屋舍俨然7.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D )A.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C.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水陆草木之花莲之爱8.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B )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林寒涧肃C.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9.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10.下列句中加点字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C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D.风烟俱净,天山共色11.选出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A )A.之:①无怀氏之民欤②葛天氏之民欤B.其:①亦不详其姓字②其言,兹若人之俦乎C.焉:①因以为号焉②且焉之土石D.以:①以此自终②以乐其志12.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C )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C.故虽有名马故时有物外之趣D.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13.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C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战于长勺B.足肤皲裂而不知气可以养而致C.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以衾拥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4.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D )A.之:四时之景不同心乐之,伐竹取道B.乎:颓然乎其间者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C.者:射者中,奕者胜晦明变化者D.也:太守宴也众宾欢也15.选出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C )A.而: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B.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C.为:酿泉为酒山峦为晴雪所洗D.然:杂然而前陈者颓然乎其间者16.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 B )A.暮:朝而往,暮而归苍然暮色B.发:苍颜白发野芳发而幽香C.乐:宴酣之乐而乐亦无穷也D.往:朝而往,暮而归往来而不绝者17.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C )A.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B.清: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C.许: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D.以: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18.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 )A.斯:登斯楼也微斯人B.极:此乐何极南极潇湘C.景: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D.忧:忧谗畏饥生于忧患19.选出词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D )A.而:感极而悲者矣后天下之乐而乐B.若: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C.则:则有心旷神怡则有去国怀乡D.然:满目潇然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20.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D )A.①一室之内②郊田之外 C.①如倩女之靧面②髻鬟之始掠也B.①脱笼之鹄②曝沙之鸟 D.①城居者未之知也②山石草木之间者21.选出“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D )A.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B.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D.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22.下面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D )A.皆次当行之次所旁丛B.乃丹书帛曰得鱼腹中书C.上使外将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宜多应者功宜为王23.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C )A.为屯长或以为死,或以为亡B.扶苏以数谏故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C.乃行卜乃丹书帛曰“陈胜王”D.楚人怜之然足下卜之鬼乎24.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C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这里是“时”的意思)B.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C.臣本布衣,躬(弯着腰)耕南阳D.谘(询问)臣以当世之事25.选出加点词词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 )A.恢弘志士之气醉翁之意不在酒B.欲报之于陛下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先帝不以臣卑鄙属于作文一以记之D.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同予者何人26.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 )A.说:公输盘不说秦王不说B.有:北方有侮臣者长约八分有奇C.足: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东坡现右足D.子:愿借子杀之天子之怒27.选出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B )A.以:将以攻宋以牒为城B.之:宋何罪之有受地于先王而守之C.于:有余于地不足于民D.而:宋无罪而攻之知而不争28.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B )A.于:困于心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其:苦其心志帝感其诚C.者:无故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D.之:畎亩之中孔子云:“何陋之有?”29.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D)A.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B.敌:出则无故国外患者恐前后受其敌C.间:举于版筑之间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D.发: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30.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D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C.乞人不屑(因轻视不肯接受)也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31.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C )A.得之则生然就醉,不知日之入B.舍身而取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二者不可得兼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32 .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 A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中考语文专题强化训练:文言实词与虚词(含答案解析)
中考强化训练文言实词与虚词附参考答案一、(2012·温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
”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
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
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
”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
②名称:名声,名望。
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⑤赈赡:救济,周济。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一向,平素(2)乃把.晖臂曰:握,持(3)举手未敢对.:答复,回答(4)子孙窃怪.之:感到奇怪【解析】“素”可以联系“吴广素爱人”,“怪”可联系“固以怪之矣”理解。
“把”“对”要结合语境理解,把理解得出的含义放入原句,符合句意即可。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例句:欲以.妻子托朱生A.属予作文以.记之B.晖以.堪先达C.以.残年余力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解析】A项顺承连词,可译为“来”。
B项译为“因为”。
C项介词,译为“凭”。
D项与例句都是介词“把”的意思。
二、(2012·金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海鸥与巷燕鸥于.海渚遇巷燕。
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
”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
以是观之,子其病①矣。
”鸥曰:“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之.不憎且爱之也。
子之病我者,忮②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燕曰:“皆无之。
”鸥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
即以人论,吾以.不见③爱,故不见憎。
然则,见爱者其危哉!”燕不喻.而去。
文言虚词、实词练习(精校WORD版)
文言虚词、实词练习文言虚词、实词练习孤松文言虚词文段练习(高三总复习)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狐谓狼曰:羊肉其鲜乎!君其有意,叼其一而啖之,得饱其口福。
狼曰:其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其嬉逐,愿为一雪其耻。
君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护羊愈谨。
狐与狼遂去。
答案:1、表揣测语气,大概2、表假设,如果3、指示代词,其中的4、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5、加强反问语气,又6、第三人称代词,他的7、8连用,表选择,是……还是……9、第三人称代词,它们10、指示代词,那种11、表希望,要求,一定12、表反问语气,难道所吾所(所以,表原因……的原因)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表被动)钦。
以其所(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所(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言非伪饰耳。
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所(可译为用来……,靠他来……,……的方法(途径、手段))以教人向上者也。
也师道之不传也(句中语气词表轻微停顿)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句末语气词与何等词相应,表疑问语气)?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也(句末语气词表肯定)。
汝之言,金玉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句末语气词表感叹)!文言文实词综合检测1.【爱】下列各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是: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吝惜)B.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静女》(隐蔽,躲藏)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爱慕、欣赏)D.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爱护)2.【安】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A. 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疑问代词,哪里)B.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动词,安定)C. 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
初中语文实词虚词词性练习题及答案
汉语词性练习题1、选出下面一句话中画横线的词的词性正确的一组:()明天早晨我和李光、王平同学在学校集合去爬山。
A.副,连,代,连,动B.副,介,代,介,名C.名,连,名,介,动D.名,介,名,动,名2、《①谁②是③最④可爱⑤的⑥人》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①名词②助词③形容词④动词⑤代词⑥代词B.①名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代词⑥名词C.①代词②助词③介词④动词⑤助词⑥名词D.①代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助词⑥名词3、对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他画的画儿得奖了。
②他的态度不对,对他要教育。
A.①动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B.①名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C.①动词名词②动词副词D.①动词动词②副词介词4、“有些女人的预算里还有一面()蛋圆形的镜子,一方雪白()的毛巾,或者一顶结()得很好看绒线的小圆帽。
”划线词语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名词形容词副词B.量词形容词介词C.量词形容词动词D.代词副词动词5、对“下”的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老虎正要下山,老猎人躲在石岩下,抡起虎叉,突然给了老虎一下。
A. ①动词②方位词③量词 B. ①介词②方位词③量词C. ①动词②助词③量词D. ①介词②助词③量词6、下面四句话中“跟”字的词性依次列出四种,正确的一项是:()①跟着好人学好事②我跟他是同桌③我跟他学唱歌④那鞋的跟高得没法穿A.①动②介③连④名B.①介②动③动④名C.①动②介③连④形D.①动②连③介④名7、选出与“红花绿叶”中的“绿”的词性相同的一项:()A.春回大地群山绿B.春风又绿江南岸C.一汪绿水慰平生D.红了樱桃绿了笆蕉8、选出下列带下划线词词性不同的一项:()A.电灯突然亮起来了。
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
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
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地响起来。
9、从下面选出词性相同的一项:()A.听战争经验希望拒绝B.各那么鲁迅我们旅客C.更从来单单经常渐渐D.胖伟大激动承担应该10、判断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写在句末括号中。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9课《屈原列传》文言文知识点练习(实词+虚词+句式+默写)(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选必中《屈原列传》知识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文言实词1.多义实词(1)疾①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②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③君有疾.在腠理()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⑤草枯鹰眼疾.()(2)举①举.类迩而见义远()②举.世混浊而我独清()③杀人如不能举.()④戍卒叫,函谷举.()⑤九万里风鹏正举.()⑥是以众议举.宠为督()⑦举.酒欲饮无管弦()(3)志①其志.洁,其行廉()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③幸甚至哉,歌以咏志.()④《齐谐》者,志.怪者也()(4)幸①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②大王亦幸.赦臣()③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④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⑤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通假字(1)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2)“离骚”者,犹离.忧也( )(3)齐与楚从.亲(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5)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6)屈平既绌.( )3.古今异义词(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古义:(2)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今义:无理狡辩古义:(3)颜色..憔悴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古义:(4)形容..枯槁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述古义:(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今义:举止行动不慌不忙,镇静、沉着古义:(6)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今义:(凭感情、意气等)行事古义:答案:(1)第二年;(2)假话;(3)脸色,面容;(4)外貌,模样;(5)委婉得体;(6)当权二、文言虚词1.因①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②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③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④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⑤导大窾,因.其固然()⑥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以①以.一仪而当汉中地()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③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④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⑤遂自投汨罗以.死()⑥其后楚日以.削()⑦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⑧以.其弟子兰为令尹()三、文言句式判断1.秦,虎狼之国(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6.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7.兵挫地削( )8.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答案:1.判断句;2.被动句;3.状语后置句、被动句;4.状语后置句;5.宾语前置句;6.定语后置句;7.被动句;8.状语后置句四、理解性默写1.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09 文言实词虚词基础巩固综合练习(解析版)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文言实词虚词基础巩固综合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司马错曰:“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
是我一举而名实两符,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
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
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
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
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
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
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拔.一国( )(2)而天下不以为暴.( )(3)诸侯不以为贪.( )(4)韩自知亡.三川( )(5)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 )(6)不如伐蜀之完.也( )(7)轻.诸侯( )1.(1)攻占,攻取(2)暴虐(3)贪婪(4)丧失,失去(5)解救,救援(6)完好,保全(7)轻视,看不起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而.天下不以为暴②剑阁峥嵘而.崔嵬B.①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C.①臣请谒其.故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①以.地与魏②逆以.煎我怀2.B [解析] B项,“之”,都是助词,的。
A项,“而”,连词,表转折/连词,并且。
C项,“其”,代词,这/代词,他。
D项,“以”,介词,把/助词,起调整音节作用。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
译文:如果现在去攻打韩国,胁迫周天子,胁迫周天子必然招致坏名声,而且不一定有利,又有不义的名声。
(2)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
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完整版)初中语文实词虚词词性练习题及答案
汉语词性练习题1、选出下面一句话中画横线的词的词性正确的一组:()明天早晨我和李光、王平同学在学校集合去爬山。
A.副,连,代,连,动B.副,介,代,介,名C.名,连,名,介,动D.名,介,名,动,名2、《①谁②是③最④可爱⑤的⑥人》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①名词②助词③形容词④动词⑤代词⑥代词B.①名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代词⑥名词C.①代词②助词③介词④动词⑤助词⑥名词D.①代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助词⑥名词3、对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他画的画儿得奖了。
②他的态度不对,对他要教育。
A.①动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B.①名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C.①动词名词②动词副词D.①动词动词②副词介词4、“有些女人的预算里还有一面()蛋圆形的镜子,一方雪白()的毛巾,或者一顶结()得很好看绒线的小圆帽。
”划线词语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名词形容词副词B.量词形容词介词C.量词形容词动词D.代词副词动词5、对“下”的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老虎正要下山,老猎人躲在石岩下,抡起虎叉,突然给了老虎一下。
A. ①动词②方位词③量词 B. ①介词②方位词③量词C. ①动词②助词③量词D. ①介词②助词③量词6、下面四句话中“跟”字的词性依次列出四种,正确的一项是:()①跟着好人学好事②我跟他是同桌③我跟他学唱歌④那鞋的跟高得没法穿A.①动②介③连④名B.①介②动③动④名C.①动②介③连④形D.①动②连③介④名7、选出与“红花绿叶”中的“绿”的词性相同的一项:()A.春回大地群山绿B.春风又绿江南岸C.一汪绿水慰平生D.红了樱桃绿了笆蕉8、选出下列带下划线词词性不同的一项:()A.电灯突然亮起来了。
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
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
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地响起来。
9、从下面选出词性相同的一项:()A.听战争经验希望拒绝B.各那么鲁迅我们旅客C.更从来单单经常渐渐D.胖伟大激动承担应该10、判断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写在句末括号中。
初中语文实词虚词词性练习题含答案
精品文档. 汉语词性练习题1、选出下面一句话中画横线的词的词性正确的一组:()明天早晨我和李光、王平同学在学校集合去爬山。
A.副,连,代,连,动B.副,介,代,介,名C.名,连,名,介,动D.名,介,名,动,名2、《①谁②是③最④可爱⑤的⑥人》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①名词②助词③形容词④动词⑤代词⑥代词B.①名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代词⑥名词C.①代词②助词③介词④动词⑤助词⑥名词D.①代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助词⑥名词3、对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他画的画儿得奖了。
②他的态度不对,对他要教育。
A.①动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B.①名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C.①动词名词②动词副词D.①动词动词②副词介词4、“有些女人的预算里还有一面()蛋圆形的镜子,一方雪白()的毛巾,或者一顶结()得很好看绒线的小圆帽。
”划线词语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名词形容词副词 B.量词形容词介词C.量词形容词动词D.代词副词动词5、对“下”的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老虎正要下山,老猎人躲在石岩下,抡起虎叉,突然给了老虎一下。
A. ①动词②方位词③量词 B. ①介词②方位词③量词C. ①动词②助词③量词D. ①介词②助词③量词6、下面四句话中“跟”字的词性依次列出四种,正确的一项是:()①跟着好人学好事②我跟他是同桌③我跟他学唱歌④那鞋的跟高得没法穿A.①动②介③连④名B.①介②动③动④名C.①动②介③连④形D.①动②连③介④名7、选出与“红花绿叶”中的“绿”的词性相同的一项:()A.春回大地群山绿B.春风又绿江南岸C.一汪绿水慰平生D.红了樱桃绿了笆蕉8、选出下列带下划线词词性不同的一项:()A.电灯突然亮起来了。
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
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
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地响起来。
9、从下面选出词性相同的一项:()A.听战争经验希望拒绝B.各那么鲁迅我们旅客C.更从来单单经常渐渐D.胖伟大激动承担应该精品文档.10、判断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写在句末括号中。
课内文言虚词实词整理·《劝学》
课内文言虚词实词整理·《劝学》(一)虚词一、而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吾尝终日而思矣6.吾尝跂而望矣7.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9.假舆马者,非立足也,而致千里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1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12.蟹六跪而二螯13.锲而舍之锲而不舍二、何(无)三、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四、乃(无)五、其其曲中规六、且(无)七、若(无)八、所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九、为1.水为之而寒于水2.輮以为轮十、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3.圣心备焉十一、也1.輮使之然也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不如登高之博见也4.臂非加长也声非加疾也非利足也5.非能水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十二、以1.輮以为轮2.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3.学不可以已十三、因(无)十四、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善假于物也十五、与(无)十六、则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十七、者1.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3.而见者远,而闻者彰4.假舆马者假舟楫者十八、之1.锲而舍之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4.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水为之而寒于水6.輮使之然也7.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二)实词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吾尝跂.而望矣3.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声非加疾.也5.而闻者彰.6.非利足..也7.故不积跬步.. 8.驽马十驾.9.蟹六跪.而二螯课内文言虚词实词整理·《师说》(一)虚词一、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2.惑而不从师3.吾从而师之4.犹且从师而问焉5.而耻学于师6.择师而教之7.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8.小学而大遗9.则群聚而笑之10.如是而已二、何(无)三、乎1.生乎吾前2.生乎吾后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4.其闻道也亦先乎吾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7.其皆出于此乎四、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五、其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3.其出人也远矣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5.其皆出于此乎6.爱其子,择师而教之7.于其身也,则耻师焉8.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9.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10.吾未见其明也1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2.其可怪也欤13.其贤不及孔子14.余嘉其能行古道15.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六、且犹且从师而问焉七、若彼与彼年相若也八、所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师之所存也3.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4.圣人之所以为圣九、为1.圣人之所以为圣2.愚人之所以为愚十、焉1.则耻师焉2.或师焉或不焉3.犹且从师而问焉十一、也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3.其闻道也故先乎吾4.其闻道也亦先乎吾5.吾师道也6.师之所存也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欲人之无惑也难矣9.其出人也远矣10.其下圣人也亦远矣11.于其身也1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1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14.其可怪也欤15.吾未见其明也十二、以1.圣人之所以为圣2.作《师说》以贻之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十三、因(无)十四、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其皆出于此乎3.于其身也4.不拘于时5.学于余6.而耻学于师7.师不必贤于弟子十五、与(无)十六、则1.则耻师焉2.问之,则曰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则群聚而笑之5.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十七、者1.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2.古之学者必有师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曰师曰弟子云者十八、之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3.古之圣人4.今之众人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6.择师而教之7.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10.士大夫之族11.则群聚而笑之12.问之,则曰1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1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15.郯子之徒16.六艺经传皆通习之17.作《师说》以贻之18.古之学者必有师19.人非生而知之者20.吾从而师之2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2.彼童子之书(二)实词1、惑.矣2、于其身.3、士大夫之族.4、君子不齿.. 5、圣人无常.师 6、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课内文言虚词实词整理·《劝学》答案(一)虚词一、而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词,表转折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并列或递进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或递进5.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6.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修饰7.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连词,表修饰或承接表转折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连词,表修饰表转折9.假舆马者,非立足也,而致千里连词,表转折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连词,表转折1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承接12.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13.锲而舍之(连词,表假设或转折)锲而不舍(表假设)二、何(无)三、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词,于,对四、乃(无)五、其其曲中规代词,它的六、且(无)七、若(无)八、所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字结构九、为1.水为之而寒于水动词,凝结2.輮以为轮动词,制作成十、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从这里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此,在这里3.圣心备焉兼词,由此十一、也1.輮使之然也表判断语气词?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表陈述语气词3.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表陈述语气词4.臂非加长也声非加疾也非利足也均表陈述语气词非能水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均表陈述语气词5.用心一也用心躁也表判断语气词?十二、以1.輮以为轮介词,把2.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复音虚词,无以3.学不可以已复音虚词,可以十三、因(无)十四、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介词,比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比3.善假于物也介词,引出动作对象十五、与(无)十六、则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连词,就;连词,就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那么十七、者1.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表判断语气词或放在主语后,引出原因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表判断语气词或放在主语后,引出原因3.而见者远,而闻者彰代词,……的人4.假舆马者假舟楫者代词,……的人十八、之1.锲而舍之代词,它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标志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4.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代词,它5.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它6.輮使之然也代词,它7.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助词,无义(二)实词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验)2.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3.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看见的范围广) 4.声非加疾.也(洪亮)5.而闻者彰.(清楚)6.非利足..也(脚走得快)7.故不积跬步..(半步) 8.驽马十驾.(马行走一天的路程)9.蟹六跪.而二螯(脚)课内文言虚词实词整理·《师说》答案(一)虚词一、而2.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或假设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递进或承接4.犹且从师而问焉连词,表递进或承接5.而耻学于师连词,表转折6.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7.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8.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9.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10.如是而已复音虚词,与“已”连用,表陈述二、何(无)三、乎2.生乎吾前介词,在 2.生乎吾后介词,在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比4.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比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语气词6.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感叹语气词7.其皆出于此乎表推测语气词四、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副词,竟然,却五、其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他指代“生乎吾前”者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3.其出人也远矣代词,他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代词,他5.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6.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的7.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代词,他8.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代书9.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他或那10.吾未见其明也代词,他们1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代词,他们12.其可怪也欤!代,这或:副,表感叹语气13.其贤不及孔子代词,他的14.余嘉其能行古道代词,他15.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指代疑难问题六、且犹且从师而问焉连词,尚且七、若彼与彼年相若也动词,像八、所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复音虚词,所以,用来…方法2.师之所存也所字结构3.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所字结构4.圣人之所以为圣复音虚词,…的原因九、为1.圣人之所以为圣动词,成为2.愚人之所以为愚动词,成为十、焉1.则耻师焉句末语气词2.或师焉或不焉均表句末语气词3.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老师十一、也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判断语气词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词表停顿3.其闻道也故先乎吾句中语气词,表停顿4.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句中语气词,表停顿5.吾师道也表陈述语气词6.师之所存也表判断语气词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句中语气词,表停顿8.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句中语气词,表停顿9.其出人也远矣句中语气词,表停顿10.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句中语气词,表停顿11.于其身也表句中停顿1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表判断语气词1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表陈述语气词14.其可怪也欤复音虚词,也欤15.吾未见其明也表陈述语气词十二、以1.圣人之所以为圣复音虚词,所以表原因2.作《师说》以贻之连词,表目的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复音虚词,所以,用来方法十三、因(无)十四、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或在2.其皆出于此乎介词,从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不拘于时介词,被5.学于余介词,向6.而耻学于师介词,向7.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十五、与(无)十六、则1.则耻师焉连词,却2.问之,则曰连词,就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连词,就4.则群聚而笑之连词,就5.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连词,就十七、者1.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表停顿2.古之学者必有师……的人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停顿4.曰师曰弟子云者……的人十八、之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取独?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取独;助词,取独3.古之圣人助词,的4.今之众人助词,的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之所以”,固定结构?6.择师而教之代词,他7.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他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前标志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10.士大夫之族代词,这11.则群聚而笑之代词,他们12.问之,则曰代词,他们1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助词,取独1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15.郯子之徒代词,这16.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它17.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18.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19.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它20.吾从而师之代词,他2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取独22.彼童子之书助词,的(二)实词1、惑.矣糊涂2、于其身.自己3、士大夫之族.类4、君子不齿..不屑一提。
文言实词虚词练习
文言实词、虚词练习1.“故”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无缘无故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D.暮去朝来颜色故君安与项伯有故1.答案:A,均为“旧”。
B,事故;缘故。
C,故意,特意;所以。
D,衰老;旧交。
2.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固请,召有司案图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鄙人固陋,不知忌讳 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2. 答案:B,本来。
A坚持,坚决。
C,鄙陋。
D,坚守3. 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3. 答案:B,看。
A拜访。
C顾惜,顾念。
D副词,反而,却。
4. 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C.等死,死国可乎 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4. 答案:B,国都,京城。
A国家。
C国事。
D国家5. 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C.今公子故过之 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5. 答案:D,超过。
A过错。
B责备。
C拜访6. 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后患无穷 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D.故军之患于军者三6. 答案:B,担心,忧虑。
A祸患。
C忌讳。
D危害7.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云霞明灭或可睹 C.或王命急宣 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7. 答案:D有的人。
A有时。
B或许。
C有时。
8.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 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疾恶如仇8. 答案:C,大。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常考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
少举进士。
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
”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
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
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阳人也。
武帝敕诸屯简老牛,欲以享士。
恺进谏曰:“昔田子方赎老马,君子以为美谈。
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亏仁政。
”帝美其言而止。
转礼部大夫,为聘陈使副。
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依本朝,陈人莫能屈。
开皇初进爵为侯。
岁馀,拜礼部尚书,摄吏部尚书事。
会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
恺坐与相连,上以恺属吏。
于是除名为百姓。
未几,卒于家。
(选自《隋书·卢恺传》,有删改)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
年二十始读书。
家贫,燃薪代烛。
耕陇上,辄挟册以诵。
登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
帝方崇饰礼文,爵因使王府还,上言:“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挈筐操刃,割道殍食之。
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奏入,被俞旨。
久之,擢御史,以母老乞归养。
母丧,服阕,起故官。
先是,七年三月,灵宝县黄河清,帝遣使祭河神。
大学士杨一清、张璁等屡疏请贺,御史鄞人周相抗疏言:“河未清,不足亏陛下德。
今好谀喜事之臣张大文饰之,佞风一开,献媚者将接踵。
愿罢祭告,止称贺,诏天下臣民毋奏祥瑞,水旱蝗蝻即时以闻。
”(选自《明史·杨爵》,有删改)4.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八年级语文练习卷(实词虚词)
期末复习·八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卷班级姓名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文言实词虚词专题一、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意思1.便要还家:,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3.诎右臂支船:, 4.左手倚一衡木:,5.选贤与能:, 6.虞山王毅叔远甫刻:,7.荡胸生曾云:, 8.略无阙处:,9.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三、区别下列各组多义词的不同含义。
1.便舍.(shě)船屋舍.(shè)俨然2.寻.向所志未果,寻.病终3.处处志.之寻向所志.4.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长约八分有奇.6. 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7. 妇啼一.何苦一.男附书至8.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9.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10. 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1. 会当凌绝顶.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绝.巘多生怪柏12. 农忙无闲人..免进..闲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体会其词类活用现象。
1.无案牍之劳.形()2.不蔓.不枝.()3.石青..糁之()4.居右者椎髻..仰面()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6.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8.空谷传响.()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1.武陵人捕鱼为.业______________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______________ 3.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__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____ 5.为.宫室.器皿______________ 6.为.人五______________7.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______________ 8.海涌银为.郭______________9.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______________10.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 1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 12.闻之.,欣然规往______________ 1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 14.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 15.水陆草木之.花______________16.随波而.逝______________ 17.溯迎而.上______________18.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______________19.启窗而.观______________ 2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____ 2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______________ 2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__ 23.不复出焉.______________ 24.其.色墨______________25.而竖其.左膝______________ 26.其.人视端容寂______________六、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文言实词虚词练习(教师版)
文言实词虚词练习(教师版)文言实词、虚词练习1.“故”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无缘无故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D.暮去朝来颜色故君安与项伯有故1.答案:A,均为“旧”。
B,事故;缘故。
C,故意,特意;所以。
D,衰老;旧交。
2.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固请,召有司案图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鄙人固陋,不知忌讳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2. 答案:B,本来。
A坚持,坚决。
C,鄙陋。
D,坚守3. 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3. 答案:B,看。
A拜访。
C顾惜,顾念。
D副词,反而,却。
4. 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C.等死,死国可乎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4. 答案:B,国都,京城。
A国家。
C国事。
D国家5. 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C.今公子故过之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5. 答案:D,超过。
A过错。
B责备。
C拜访6. 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后患无穷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D.故军之患于军者三6. 答案:B,担心,忧虑。
A祸患。
C忌讳。
D危害7.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云霞明灭或可睹C.或王命急宣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7. 答案:D有的人。
A有时。
B或许。
C有时。
8.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D.疾恶如仇8. 答案:C,大。
高中文言字词(120实词+18虚词)
高中语文文言字词一.120个实词1.爱:(1)宠爱 (2)吝惜 (3)喜爱 (4)爱慕 (5)通“菱”,隐藏2.安:(1)安全 (2)安逸 (3)安抚 (4)安稳 (5)养 (6)安置 (7)哪里3.被:(1)表被动 (2)披散 (3)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4)覆盖 (5)遭受4.倍:(1)通“背”,背离 (2)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3)更加5.本:(1)本来(2)草木的根(3)根本(4)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5)版本(6)推究6.鄙:(1)边远的地方 (2)轻视 (3)浅陋无知7.兵:(1)兵法 (2)兵器 (3)军队 (4)用兵器杀人8.病:(1)担心 (2)疾病 (3)缺点 (4)责备9.察:(1)观察 (2)明察 (3)清高 (4)推举 (5)明智10.朝:(1)早晨 (2)朝廷 (3)朝见 (4)朝代11.曾:(1)指中间相隔两代的亲属 (2)曾经 (3)通“层”,重叠 (4)竟12.乘:(1)登 (2)乘坐 (3)凭借 (4)冒着 (5)顺应13.诚:(1)真诚 (2)确实 (3)果真14.除:(1)除掉 (2)台阶 (3)授予官职 (4)除非15.辞:(1)古代的一种文体 (2)文辞 (3)借口 (4)推辞 (5)辞别16.从:(1)参加 (2)跟随 (3)听从 (4)由,自 (5)挨着17.殆:(1)危险 (2)接近 (3)大概18.当:(1)掌握 (2)在 (3)把守 (4)判决 (5)相抵 (6)将 (7)任 (8)恰当19.道:(1)取道 (2)道路 (3)主张 (4)策略 (5)谈论 (6)道理20.得:(1)获得 (2)应该 (3)心得 (4)得当21.度:(1)越过 (2)尺码 (3)次 (4)考虑 (5)估计 (6)限度 (7)衡量(8)创作(9)法度22.非:(1)没 (2)反对 (3)错误23.复:(1)重叠,重复 (2)恢复 (3)答复 (4)再24.负:(1)倚仗 (2)使承担 (3)背着 (4)辜负 (5)背弃 (6)失败25.盖:(1)遮盖 (2)伞 (3)超过 (4)大概26.故:(1)老交情 (2)所以 (3)原因 (4)仍日27.顾:(1)拜访 (2)回头看 (3)还 (4)考虑 (5)不过28.固:(1)坚固 (2)坚决 (3)固执 (4)坚守 (5)本来29.归:(1)女子出嫁 (2)回来 (3)归附30.国:(1)国都 (2)地方 (3)国家 (4)国事31.过:(1)经过 (2)拜访 (3)责备 (4)过分 (5)超过 (6)过错32.何:(1)怎么 (2)什么 (3)为什么 (4)多么33.恨:(1)愤恨 (2)遗憾34.胡:(1)泛指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 (2)为什么 (3)什么35.患:(1)担心 (2)毛病 (3)灾难36.或:(1)迷惑 (2)有时 (3)倘若 (4)有的 (5)有人 (6)也许37.疾:(1)疾病 (2)快 (3)痛苦 (4)嫉妒 (5)痛恨38.及:(1)比得上 (2)赶上 (3)等到 (4)牵连到 (5)到 (6)趁 (7)与39.即:(1)登上 (2)立即 (3)就 (4)就是40.既:(1)不久 (2)既然 (3)已经41.假:(1)临时充任 (2)借助 (3)假的 (4)假期42.间:(1)中间,指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2)量词(3)一会儿(4)从小路(5)间或 (6)挑拨 (7)参与 (8)间隙 (9)隔离43.见:(1)拜见(2)召见(3)表被动(4)显现,后作“现”(5)见面(6)加在动词前代称自己 (7)知道44.解:(1)解剖 (2)解除 (3)理解 (4)缓解 (5)消除45.就:(1)就职 (2)靠近 (3)受,接受 (4)登上46.举:(1)推举 (2)攻取 (3)举起 (4)尽,全都 (5)举出 (6)举办47.绝:(1)断笔 (2)与世隔绝 (3)横渡 (4)尽 (5)等过48.堪:(1)胜任 (2)能够 (3)忍受49.克:(1)战胜 (2)约束 (3)能够50.类:(1)类似 (2)种类 (3)事物51.怜:(1)可爱 (2)怜爱 (3)怜悯 (4)可惜52.弥:(1)长久 (2)满,遍 (3)更加53.莫:(1)日落之时 (2)不要 (3)不 (4)没有谁54.明:(1)今之次,第二年 (2)闻明 (3)贤明 (4)明亮 (5)照明55.内:(1)内心 (2)接纳,后作“纳” (3)里面56.期:(1)穿一年孝服的人 (2)规定的时日 (3)一周年 (4)期望 (5)约会57.奇:(1)余 (2)以…为奇 (3)奇异的58.迁:(1)晋升 (2)改变 (3)贬商59.请:(1)请求 (2)表示请求对方允许说话人做某事 (3)邀请60.穷:(1)失意 (2)走到尽头 (3)处境艰难 (4)尽61.去:(1)距离 (2)流走 (3)过去的 (4)除去 (5)离开62.劝:(1)勉励 (2)劝说63.却:(1)退 (2)回头 (3)击退 (4)再64.如:(1)往 (2)或者 (3)按照 (4)像 (5)及,比得上 (6)假如65.若:(1)像 (2)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3)你们 (4)比得上 (5)如果66.善:(1)友善,交好 (2)擅长 (3)正确 (4)好好地 (5)擦拭 (6)爱惜67.少:(1)缺少(2)年轻人(3)不多(4)不多时(5)缺少(6)年幼(7)轻视(8)減少 (9)稍微68.涉:(1)进入 (2)散步 (3)渡水69.胜:(1)能承受 (2)优美 (3)战胜 (4)超过 (5)尽,完70.识:(1)认识 (2)识别 (3)记住71使:(1)派遣 (2)出使 (3)主使 (4)假如72.是:(1)指示代词,此 (2)对的73.适:(1)到……去 (2)出嫁 (3)依照 (4)享受74.书:(1)书籍 (2)书信 (3)书写75.孰:(1)谁 (2)仔细76.属:(1)隶属 (2)跟随 (3)嘱咐 (4)劝请 (5)类,辈 (6)连接77.数:(1)数目 (2)密,细密 (3)计算 (4)腰次 (5)几 (6)规律 (7)天数,命运78.率:(1)带领 (2)轻率 (3)全都79.说:(1)学说,主张 (2)陈述 (3)高兴、喜悦,后作“悦” (4)劝说80.私:(1)偏爱 (2)私下 (3)私人,个人81.素:(1)向来 (2)白色的绢 (3)质朴,不加装饰的82.汤:(1)专有名词,商朝第一个君王 (2)热水,开水 (3)汤剂83.涕:(1)眼泪 (2)哭泣 (3)鼻涕84.徒:(1)这些人 (2)徒步 (3)白白地 (4)空 (5)只85.亡:(1)使…灭亡 (2)逃跑 (3)灭亡 (4)无,没有买86.王:(1)姓氏 (2)大王 (3)称王87.望:(1)农历每月的十五 (2)怨恨 (3)盼望 (4)远远地看 (5)名望,声望88.恶:(1)罪恶 (2)诽谤 (3)讨厌 (4)怎么89.微:(1)卑下 (2)秘密地 (3)微弱 (4)没有 (5)含蓄90.悉:(1)全都 (2)完全表达91.相:(1)观察(2)形貌,状貌(3)用在动词前,表动作偏指一方(4)辅佐,帮助92.谢:(1)凋落 (2)拒绝 (3)道歉 (4)感谢 (5)辞别 (6)告诚93.信:(1)信任(2)真实(3)实情(4)守信用(5)随意(6)信物(7)通“伸”,伸张94.兴:(1)发动 (2)兴盛 (3)兴办 (4)兴起95.行:(1)品行 (2)践行 (3)行走 (4)古代军队编制单位96.幸:(1)幸运 (2)宠爱 (3)幸亏 (4)侥幸97.修:(1)身高 (2)修养,修行 (3)高 (4)修理 (5)修建 (6)修饰,装饰 (7)长98.徐:(1)姓 (2)慢慢99.许:(1)地方处所 (2)表约数,上下 (3)这样,如此 (4)答应,允许100.阳:(1)太阳,阳光 (2)指水的北面101.要:(1)人体的腰部(2)要领,关键(3)概括,总结(4)相约(5)邀请(6)要挟,威胁102.宜:(1)适宜 (2)应当103.遗:(1)遗留,留下 (2)排泄(大小便) (3)给予,馈赠 (4)遗弃104.贻:(1)遗留 (2)赠送,给予、105.易:(1)换,交换 (2)容易,轻易 (3)变,改变 (4)轻视106.阴:(1)阴天 (2)指山的北面 (3)冷,寒冷 (4)暗中107.右:(1)上 (2)和“左”用,指近臣 (3)表方位,与“左”相对108.再:(1)两次 (2)第二次109.造:(1)到……去 (2)制定110.知:(1)知道 (2)主持,管理 (3)智慧111.致:(1)招纳,引来 (2)送给 (3)表达 (4)得到 (5)最,极 (6)情趣,意志,112.质:(1)本质(2)通“贽”,见面礼(3)人质(4)杀人时用的砧板(5)质问(6)质地,底子113.治:(1)医治 (2)对付 (3)治理 (4)与“乱”相对,特指国家治理得好,安定太平114.诸:(1)兼词,相当于“之于” (2)众多,各 (3)兼词,相当于,“之乎”115.贼:(1)敌人 (2)刺客 (3)害,祸害 (4)强盗中人116.族:(1)家族 (2)类,辈 (3)灭族,117.卒:(1)士兵 (2)同“猝”,突然 (3)死 (4)最终118.走:(1)仆人,自称的谦辞 (2)逃跑 (3)延伸 (4)跑119.左:(1)左边 (2)左边的位置,是上位 (3)和“右”用,指身边侍候的人,近臣120.坐:(1)因为 (2)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 (3)座位,后作“座” (4)坐守 (5)犯……罪二.18个虚词1.而:(1)连词,表并列。
《孔子世家》练习二(含答案)
《孔子世家》文言练习二一、重点实词(解释加点词语):1眼如望羊..2师襄子辟席再拜..3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4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5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6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7主.蘧伯玉家8孔子矢.之曰9累累..若丧家之狗。
10陈常被寇..11未得其数.也12有閒..13复如.陈14子贡色作..二、重点文言虚词:1.以以.其策指之曰故分陈以.肃慎矢以.私车五乘从孔子以.吾获罪于孔子子路以.告孔子2.焉拘焉.五日焉.能系而不食?3.其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以其.策指之曰拔其.树4.而临河而.叹曰取三邑而.去涅而.不淄5.所予所.不者卫之所.以待晋楚也6.无乃以卫伐之,无乃..不可乎?三、通假字(找出各句的通假字,并解释):1月馀,反乎卫 ( 通,意思是 ) 2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 ( 通,意思是 ) 3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 ( 通,意思是 ) 4吴败越王句践会稽 ( 通,意思是 ) 5长尺有咫 ( 通,意思是 ) 6会公叔氏以蒲畔 ( 通,意思是 ) 7师襄子辟席再拜( 通,意思是 ) 8赐,而志不远矣( 通,意思是 ) 9灵公问兵陈 ( 通,意思是 ) 10赵鞅内太子蒯聩于戚 ( 通,意思是 ) 11八人衰绖 ( 通,意思是 ) 12植其杖而芸 ( 通,意思是 ) 13予所不者 ( 通,意思是 ) 14见蜚雁 ( 通,意思是 ) 15意者吾未知邪 ( 通,意思是 ) 16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 通,意思是 ) 17夫子盖少贬焉( 通,意思是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面各句中有活用现象的词语并解释):1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2于是丑之3茍毋适卫,吾出子4郊迎5孔子学鼓琴师襄子6将西见赵简子7八人衰绖8辇而见鲁城9政在来远附迩10孔子学鼓琴师襄子11楚救陈,军于城父12子能修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13涅而不淄14于是使使召冉求五、古今异义(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今义):1使无忘职业..2至于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也3孔子以为..隐者4遇荷蓧丈人..5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6不容然后..见君子六、特殊句式(指出下面各句特殊的句式类型):1孔子学鼓琴师襄子。
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虚词详解(中考必备)
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虚词详解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转《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 d ng(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长寿)。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 a 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 a 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ch e n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ch e ng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1)编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看”文言文实词虚词练习
实词:
5.(2012广一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疾苦B.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辅助C.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官司D.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观察
5.(2012广二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州解.相噪解差 B.诸捕控.名捕马,问从何来勒住
c.其妻亦短小好.妇人温顺D.宜急置.,毋尝我丸也放下
5.(2012佛一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以王佐期之约定 B.故事,岁以兵五百戍姚州先例
C.会汉水涨啮城郭适逢 D.然邃于学精深
5.(2012佛二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其貌者以百数十计图:描画B.左七类北斗类:类别
C.岁致僮仆二名致:给予D.执事所称逋、野称:赞扬
5.(2011佛一模)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博学能属.文写作B.州郡辟召,皆不就.成就
C.敦然.之这样D.凤亦推峤,峤伪辞.之告辞
虚词:
6.(2012广一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问宿卫之臣于.左右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
B. 帝悦而.止而.遽兴大役以妨农务
C. 朕委卿以.大任者告以.逆谋
D. 以乃.祖木华黎从太祖开拓土宇乃.生异谋
6.(2012广二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皂罗覆面 B.诸捕告之.故
妇从马上以.弹弓拨箭顷之.,诸捕至
C.乃.下马抱儿与夫 D.为.此官钱,故来相索
宴劳五日,乃.去州守为.治酒
6.(2012佛一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以王佐期之臣荐宰相而为司马 B.永昌元年,以贤良召以功擢天官尚书C.后诏举外司可为相者柬之因垒为堤D.其人老,惟亟用之柬之首设其谋
6.(2012佛二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可以.神遇而不可以形迹窥者赋诗饮酒以.为欢B.其怠于.自修亦甚矣固皆有以异于.人乎哉C.面方而.玉润望而.知为非常人D.天之.生有道君子吾以待世卿之.自得也
6.(2011佛一模)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散骑常侍庾凯有重名,而.颇聚敛温太真行酒而.敢不饮B.峤举奏之.峤犹惧钱凤为之.奸谋C. 少以.孝悌称于邦族峤烧硃雀桁以.挫其锋 D. 深结好于.峤峤于.朝廷甚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