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5琥珀》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9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5 琥珀》(优质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5 琥珀》(优质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5 琥珀》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讲述了主人公小新在阿姨家里发现了一块漂亮的琥珀,并展开了一段惊险的冒险经历。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这种宝石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科学认识琥珀这种宝石的特点和价值;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身边的美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琥珀的特点和价值;2.故事情节的表达和理解;3.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难点1.对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进行深入理解;2.理解故事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如勇气、责任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琥珀的外观和知识,引出琥珀的介绍。
第二步:理解故事让学生仔细阅读《5 琥珀》,然后进行问题导读,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并提出问题。
第三步:课文分析通过老师讲解和学生讨论,深入分析课文中琥珀和主人公小新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琥珀的象征意义。
第四步:课文感悟引导学生围绕琥珀这个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琥珀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步:拓展学习通过资料查找或小组合作,让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种类以及用途,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六步: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琥珀的价值和意义,鼓励学生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通过《5 琥珀》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琥珀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珍惜身边的美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多方面展开教学,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琥珀不仅是一种宝石,更是一种珍贵的文化传承。
以上就是关于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5 琥珀》(优质教案)的教学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秀教案
5琥珀课题琥珀 课型讲读课文 备普 2课时学标教目 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琥、珀”等12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 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怒吼、松脂、拂拭、渗出、半晌、推测、 蜘蛛、热辣辣”等词语。
2.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3.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第一课时学标教目 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 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怒吼、松脂、拂拭、渗出、半晌、推测、 蜘蛛、热辣辣”等词语。
2. 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2-3】1. 我们先来欣赏几件美丽珍贵的琥珀艺术品。
出示琥珀艺 术品图片。
2. 揭题,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 可能提出: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3. 认识琥珀。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课件出 示4】出示琥珀有关资料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
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及内部常保留着当初树脂结合学生课下搜集的 有关琥珀的资料,老师 出示琥珀图片,使学生 对于本不熟悉的事物 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动物或植物碎屑。
2016年3月6日,中国科学家发现了至今为止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琥珀矿石,其年龄在9900万年左右。
新课教学()分钟4.介绍作者【课件出示5】柏吉尔(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作品集《乌拉波拉故事集》等。
本文就选自这本书。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理解课文《琥珀》的内容,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作者的用意;•能识字认词,理解诗词的意义;•能自主畅想,表达想象;•能用简单的语言朗读文学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心情。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琥珀的独特魅力的感受;•培养学生用心体验美感的能力,形成审美情感,增强情感的升华和内化;•营造和谐、自信、乐观的学习氛围,共同体验并分享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内容;•解读文章中的美感情感,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感知琥珀的特性和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环节1.沟通交流,唤起学生对“琥珀”的印象和感触;2.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琥珀的特点;3.呈现琥珀的图片,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第二课时:课文学习1.朗读课文《琥珀》,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2.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琥珀的神奇魅力;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理解词语的含义、构成和用法。
第三课时:情感体验1.让学生围绕琥珀展开自由想象和表达;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琥珀体验和感悟;3.引导学生用简洁语言表达对琥珀的独特见解。
第四课时:诗词赏析1.分享古人对琥珀的赞美之词;2.教学相关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对琥珀的热情与赞美;3.让学生朗读并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评价•学生参与互动情况;•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赏析能力;•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开拓和情感升华;五、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能否贴近学生生活和情感需求;•教学方法是否多样灵活,能否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通过本次针对《琥珀》的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引领学生感受琥珀带来的美好与畅想,为学生成长成才注入更多文学感悟和情感熏陶。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琥珀》是一篇描述古代松树树脂如何形成琥珀,并揭示琥珀中昆虫古老关系的科普文章。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的《琥珀》一课,以故事性的叙述方式,将自然科学的知识融入其中,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科学知识也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等知识点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知道琥珀中昆虫的古老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中昆虫的古老关系。
2.难点:琥珀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描述。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琥珀形成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学习材料:学生分组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琥珀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琥珀有什么了解?琥珀是如何形成的?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琥珀的哪些知识?琥珀是如何形成的?琥珀中的昆虫有什么特点?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总结琥珀的形成过程,并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描述,进行展示和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琥珀的形成过程。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琥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珠宝、工艺品等,并进行分享。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琥珀中昆虫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质教案 精品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质教案《琥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
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学情分析】学生对琥珀比较陌生,通过出示图片令学生有直观印象,教学时让学生朗读、讨论理解琥珀的形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时,教师要继续巩固培养学生静心默读的习惯,培养质疑能力,并且能够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理念】1.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小品的特点,分辨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4.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习卡学生: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体会“珍贵”同学们,在这一单元有一篇文章叫——《琥珀》,(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再读读这一组带王旁的词,发现了什么?都是提“王”旁,其实是斜玉旁,大多表示珍贵的宝石。
可见琥珀也是比较珍贵、稀奇的。
(二)预读检索,初步感知1.交流预读单(相关题目)(1)那么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什么是琥珀?(欣赏图片)(2)这篇课文围绕“琥珀”,都写了哪些内容?(3)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2.出示图片:这就是文中那块琥珀,大家看看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3.这块琥珀有什么科学价值呢?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科学家是亲眼所见吗?(不是)师:不是亲眼所见,那就只能是——(想象)这个故事确实是科学家想象出来的。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琥珀》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重要课文,主要讲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在科学上的重要价值。
课文以一块琥珀为线索,引出了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从而揭示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古代的自然环境。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结构紧凑,富有科学性,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自然界的现象和科学知识也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是,对于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主要内容,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
2.难点: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课文中的科学概念和术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相关资料和图片。
3.小组合作学习准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对琥珀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琥珀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呈现(15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例如:“课文讲述了琥珀的哪些特点?它是如何形成的?”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深入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科学价值。
可以设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课文中的知识点。
2024年05琥珀公开课优秀精彩教案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
2024年05琥珀公开课优秀精彩教案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琥珀》一课。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理解、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思维方式,提高对自然现象的认知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琥珀形成过程的理解,对自然现象的推理分析。
2. 教学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琥珀实物、投影仪、PPT课件。
2.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琥珀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课文中划出并掌握。
4.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课文理解: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6.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琥珀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推理分析能力。
7.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课文内容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琥珀》2. 重点:琥珀形成过程、自然现象推理分析3. 结构:课文结构、生字词、重点句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琥珀形成过程的思维导图。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科普书籍,了解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拓宽视野。
组织学生开展“寻找身边的琥珀”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琥珀形成过程的理解2. 课文朗读和生字词学习3. 句子解析和课文理解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琥珀形成过程的理解1. 展示琥珀实物,让学生观察琥珀的质地、颜色、透明度等特征。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琥珀》的主要内容,领会故事情节。
2.能够懂得琥珀的由来及其特点。
3.能够感悟琥珀的奇妙之处,领悟故事中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领会文章的主旨。
2.教学难点:把握故事中的细节,理解琥珀的独特魅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内容:《琥珀》课文、相关教学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PPT。
3.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琥珀》。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琥珀的各种形态,引导学生猜测琥珀的特点,并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第二步:讲授1.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琥珀》,让学生在听中感受故事情节。
2.故事情节分析: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琥珀的由来及其故事中的重点。
第三步: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讨论,分享对琥珀的认识和看法,引导学生理解琥珀的特殊之处。
第四步:展示以PPT展示关于琥珀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琥珀。
第五步: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琥珀的寓意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第六步: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琥珀的独特魅力和故事中的道理。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领悟琥珀背后的文化内涵。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琥珀的小短文,表达对琥珀的理解和感悟。
七、反思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为本节课《琥珀》的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够对教师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
1. 教学目标
•了解《琥珀》故事情节。
•熟练掌握生字词语。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重点
•生字词语的教学和操练。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3.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琥珀》故事的含义。
4. 教学准备
•教材:《琥珀》
•教具:课件、图片
•学生复印的教材、练习册
5.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通过图片或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猜测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步:学习
•教师先读一遍课文,然后逐字逐句解释生字词语。
•学生跟读课文,重点训练生字词语的朗读。
第三步:理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
•指导学生写出《琥珀》的主题是什么。
第四步:练习
•学生进行课文理解相关的练习。
第五步:巩固
•总结课文内容,复述《琥珀》的故事情节。
第六步: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默写生字词语等。
二、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琥珀》这个故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在课文理解方面存在一些困难,下一步需要重点加强对课文情节和主题的理解训练。
我还需要在课堂上加强对生字词语的教学,使学生能更加熟练地运用这些词语。
综合评价,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会继续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琥珀》是一篇描述古代松树、松脂、小昆虫等自然景观的科学小品文。
课文以科学知识和文学性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地描绘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生物与现代生物之间的联系。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文学性,既能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发现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文学之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知道琥珀中的生物与现代生物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提高他们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中的生物与现代生物之间的联系。
2.难点: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文学性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问答,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活力。
3.观察法:学生观察琥珀图片,发挥想象力,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件:琥珀形成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2.教学道具:琥珀标本或模型。
3.作业准备:课后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琥珀标本或模型,引导学生关注琥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然后,简要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引出课文。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文学性。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第二单元【单元内容概述】【单元核心目标】1.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
2.发挥“奇思妙想”,创想一种神奇的东西,清楚地介绍这个神奇的事物。
【单元任务群目标】【单元任务群设计】5 琥珀【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科普作品语句表达的准确、严谨。
语言运用: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思维能力: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审美创造:理解作者推测这块琥珀形成的依据。
【课前解析】关注语文要素: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是与自然、科技有关的科普类文章,它们共同指向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因此教师要在四年级上册“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多角度提问,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关注“推测”:《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推测”的定义为“根据已经知道的事物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琥珀》这篇文章正是科学家根据琥珀的样子和内部形态,展开合理想象,编写的一则生动有趣的故事。
关注表达方式:《琥珀》一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
课文以讲故事的方式,将原本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动形象的想象和科学严谨的推理相结合的行文特点,从而感受语言的文艺性与思维的严密性。
关注相关名词:松脂:松科植物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化石:地壳中包存的属于古地质年代的动物或植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
关注拓展阅读:《乌拉波拉故事集》是一本集科学知识与想象情节于一体,可读性非常强的科普著作集,古怪老头儿乌拉波拉博士给孩子们讲了许多奇异的故事,有小水点的历险、梦游月球、海底救生、呆子怕鬼、太阳请假、世界末日等。
作者柏吉尔用童话的笔调,将深奥的科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因此这部科普作品又被称作“科学的童话集”。
【教学目标】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教案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主题。
2.能够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人物的善良与勇敢。
3.能够运用合适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提高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及主题。
2.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
3.朗读训练,提高语音语调。
三、教学难点1.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2.理解课文难词及生词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课(30分钟)1.听课文录音,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变化。
2.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学生跟读。
3.分组讨论,梳理故事主题及人物形象。
3. 拓展(15分钟)1.配合图片讨论宝玉的形象特点。
2.学生表演课文片段,体会人物情感。
3.听取学生对琥珀的理解并进行引导讨论。
4. 练习(20分钟)1.完成课堂练习册相关练习。
2.分角色朗读课文,提升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创作关于琥珀的小故事。
5. 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总结故事主题和人物情感。
五、作业布置1.要求写一篇关于自己宠物或朋友的小故事。
2.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故事主题•人物形象•重点词语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理解更加深入,朗读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继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从文本中找到思想和启示。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其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一. 教材分析《琥珀》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知识性的文章,主要介绍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生物学和气候学的重要价值。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插图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科普知识也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对于古生物学和气候学方面的知识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生物学和气候学的重要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观察插图,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生物学和气候学的重要价值。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观察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课文插图3.与课文相关的科普知识资料4.黑板、粉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告诉学生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生物学和气候学的重要价值。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课文中的人物语言和情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问题,如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生物学和气候学的重要价值等。
5.拓展(10分钟)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总结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琥珀中的昆虫和植物对研究古生物学和气候学的重要价值。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优秀教案
5 琥珀【教学目标】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4.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重点难点】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难点: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见过琥珀吗?你会用哪些词语来描绘琥珀?这么美丽、珍贵的琥珀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琥珀的来历。
二、学习生字词1.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生字:怒吼脂拭餐划晌辣渗挣番埋刷测详3.重点交流的几个字:“脂、拭、晌、渗、挣、刷”是翘舌音;“怒”上部是“奴”,不要写成“如”。
4.教师范读,并指名朗读,解决难读语句。
三、了解文章内容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说说课文大意。
2.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写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第13——17自然段)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四、默读课文,交流疑问1.学生默读课文,提出疑问2.总结疑问,交流解决。
引导思考:(1)这块琥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2)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感知琥珀的形成1.体会松脂球的形成。
(炎热天气,松树渗出松脂;苍蝇、蜘蛛相遇被松脂包裹;松脂不断下滴,形成松脂球。
)2.体会化石的形成。
(地壳变化,漫长的时间演化,松脂球变为化石。
)二、了解琥珀的价值1.学生齐读第18自然段,引导了解科学家们知道的是什么?不知道的又是什么?2.结合前文对琥珀形成的推测,体会科学家想象和推测的合理性。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5 琥珀》(优质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5 琥珀》(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琥珀》是一篇描写自然科学现象的文章。
通过讲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课文语言优美,插图生动,有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科学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自然科学知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对课文中的专业术语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3.视频:准备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琥珀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图片和视频等资料,生动地展示琥珀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05琥珀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
05琥珀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下册《琥珀》一课,详细内容为第二章“宝石的奥秘”中的第三节“琥珀的形成与特征”。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分类及鉴别方法,同时结合实践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琥珀的形成过程、分类及鉴别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激发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琥珀的形成过程、分类及鉴别方法。
难点: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其与石油的关系,如何准确鉴别琥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琥珀样品、显微镜、幻灯片、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放大镜、琥珀样品、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琥珀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琥珀的成因,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讲解琥珀与石油的关系。
3. 实践环节:分组观察琥珀样品,让学生了解琥珀的分类及特征。
4. 例题讲解:分析琥珀鉴别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鉴别琥珀样品,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琥珀的形成过程2. 琥珀的分类与特征3. 琥珀的鉴别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描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其与石油的关系。
答案:琥珀形成于距今约6000万年前的古新世,是松柏类植物的树脂经过长时间的压力和地质作用形成的。
它与石油的关系在于,石油是由古代生物遗体在地质作用下转化而成的,而琥珀则是树脂的一种化石,二者都属于有机质沉积岩。
2. 作业题目:如何鉴别真假琥珀?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亲手观察琥珀样品,提高了他们对琥珀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鉴别琥珀的方法,避免盲目判断。
2. 拓展延伸:课后可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琥珀的知识,如琥珀的产地、文化背景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四年级下语文5《琥珀》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课件出示琥珀图片)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或半透明,常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小动物。
在蜜汁般的色泽内,常常能发现一只苍蝇,或者一个小小的甲虫,一丝一缕,清晰可见。
琥珀,以其浑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温润中透出的典雅之气,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
琥珀可用来做装饰品,如首饰,还可入药。
)3.(出示琥珀图片)大家来看这块琥珀,谁能说说它的样子(透明,里面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在它们的腿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琥珀》这篇课文来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柏吉尔: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作品集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
而著名的《琥珀》一文,则是根据德国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
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
2.认读生字词语。
着重指导读音:热辣(là)辣晌(hǎng)午3.理解词语意思。
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拭、餐、晌、辣”,在田字格中示范。
(“拭”字不要多撇。
“餐”是上下结构,左上方是五笔写成。
)5.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预设:(1)那只苍蝇和蜘蛛当时在干什么(2)它们是怎样被包在琥珀里的(3)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琥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这样想象的依据。
2、感受课文细腻传神的语言、大胆合理的想象和逼真的故事情节。
3、能用自己的语言条理清楚地介绍琥珀的样子及形成过程的依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明确琥珀的形成条件。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关于琥珀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课件展示)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块形成于一万多年前的珍稀化石——琥珀(板书课题)看,这就是神奇美丽的琥珀化石。
(课件展示)
2、师:看到这些美丽的琥珀,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3、生提问题。
4、生汇报资料。
5、师:《琥珀》这篇课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学小品,也就是说明文,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随着作者的推测,走进这块琥珀形成的传奇
故事吧!
二、回顾初读,交流收获。
1、检查字词掌握。
2、指名读课文,其他生边听边吧读书收获做批注。
3、生汇报读书收获。
三、品读语言,感受推测。
1、师: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
生:文章的第2——13自然段写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2、师:作者由这块罕见的琥珀推测了它的形成过程,作者又是怎样推测与想象的?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课文。
(课件出示问题)生默读课文。
3、师:苍蝇和蜘蛛为什么会被同时包在里面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生找出相关语句。
4、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苍蝇呢?说说你的体会。
生读课文并谈自己的体会。
师课件出示描写生活中的苍蝇,生读一读,和课文里的小苍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
5、师:感受到了作者语言的生动,那作者是否也是这样写蜘蛛的呢?生汇报课文内容。
感受作者对蜘蛛的动作和心理描写。
6、师:此时,“螳螂意欲捕蝉”可结果怎样呢?
生齐读9——11自然段。
师:找出这几个自然段中写苍蝇、蜘蛛行为结果的关键词。
读出蜘蛛、苍蝇的不幸。
7、(课件出示)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师:泪珠指什么?天气炎热,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树林(课件出示)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汗珠里。
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生结合课文谈体会。
8、师:这是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悲剧,课文这么写,正体现了它生动的文学色彩。
现在的这个松脂球就是琥珀,对吗?想象它一直挂在这棵老松树上,挂下去,会不会变成琥珀?(不会)所以,科学家又推测了下面的变化。
生齐读12、13自然段。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松脂球是怎样形成化石的?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9、师: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师: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你知道琥珀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10、师:科学家的推测非常合理,不仅体现在琥珀形成的过程上,还体现在琥珀发现的过程上。
指名读发现琥珀的段落。
师:作者不是任意安排了两个人,而是安排了父子俩,你认为这样安排合理吗?现在就让我们在朗读声中再次欣赏这块珍贵的琥珀吧!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1、(课件出示:我们可以……圆环)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请在文章前一部分中找一找与之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从那块……苍蝇和蜘蛛了)
大声齐读,谈谈体会
四、拓展延伸,质疑升华。
1、师:有人认为小苍蝇和小蜘蛛被松脂淹没而惋惜,有人却说“它们被封在琥珀里,生命获得了永恒。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生汇报交流。
2、师:学习了《琥珀》一文后,你还有哪些有关琥珀的问题想要问?大家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爱自然、爱科学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