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范进中举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22.范进中举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22.范进中举导学案

22《范进中举》导学案学习目标1、感受并积累词语。

2、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学习重点1、感知人物形象,理解范进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2、体味对比手法和讽刺艺术。

学习难点1、理解文章主题。

2、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人物动作、语言刻画人物的手法。

资料链接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全椒(今属安徽)人,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

青年时生活豪纵,二十三岁中秀才,此后科场一直不利,到三十岁还没考上举人。

家业荡尽,功名又无希望,被族人视为败家子,生活相当贫困。

由于家道衰落,他饱尝了世态炎凉,逐渐认识了八股科举的腐朽糜烂,产生了厌弃功名富贵的思想。

长期同官僚、政客、名士之流的周旋,使他对官场的腐败、世俗的浅薄、儒林的堕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他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

又有《文木山房集》。

《儒林外史》:它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

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

全书的中心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一、初读——走进故事1、想一想。

①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人+事)②课文按故事情节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

概括课文内容: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课文中出现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故事情节,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3.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2.难点: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儒林外史》第一回中有这样一段话“须臾,东方月上,照耀得如同万顷玻璃一般。

那些眠鸥宿鹭,阒然无声。

王冕左手持杯,右手指著天上的星,向秦老道:‘你看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今天,我们通过《范进中举》这篇文章,去看看当时的文人经历了怎样的“厄”事。

(二)初读课文1.学习任务一:快速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情节,思考哪个情节是范进遭遇的“厄”?【范进中秀才——胡屠户贺喜——借钱遭骂——中举发疯——被打清醒——张乡绅拜见】(明确:范进遭遇的“厄”是中举发疯这一情节)2.中举是喜事,范进为什么会发疯?【太高兴,热切盼望的事突然实现了。

】(1)我们可以看看,范进盼望中举盼望了多少年)(2)中举有什么好处,范什么这么热切地盼望中举?【有钱、有地位、过上好日子;文章中,中举的好处主要体现在范进和周围人的变化上,】(3)周围人主要有哪些?【胡屠户、乡邻、张乡绅】(三)细读课文3.学习任务二: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人,简述他的“变化”,再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看法。

(提示:划出文中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语言、动作描写等)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

”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

”(1)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一起挑一个人详细讲,其他人简单讲,对谁最感兴趣?【胡屠户】(2)胡屠户有这样的态度变化,其他人呢?【乡邻】【张乡绅】4.回顾中举前后人们不同的态度,假如你是范进,你为什么这么热切地盼望中举?【出人头地,过好日子、不被人瞧不起、得到名利......】5.回顾范进中举前后人们不同的态度,思考让范进中举后发疯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三十四年,范进都活在辱骂、嘲笑、冷漠中,而就在范进中举的那一霎,人们的态度从冷漠变得殷勤。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22.《范进中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22.《范进中举》教案

22、范进中举教学设计(吴敬梓)乡邻们的变化说明了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表现了什么样的社会风气?明确:中举前——邻居不关心,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中举后——拿蛋送酒的背米捉鸡的、搬桌拿椅的、送信穿鞋的说明众乡邻嫌贫攀富,趋炎附势,足见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三)张乡绅形象面面观张乡绅是个怎么样的人?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张乡绅对待范进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什么?明确:圆滑世故、趋炎附势、道貌岸然、老奸巨猾他和范进称兄道弟,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杨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好为将来仕途发展作铺垫。

反映了当时官场结党营私、官官勾结、相互舞弊的事实。

小结:从小说中三类人的变化,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奉承,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

表现出了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

(四)范进形象面面观1、范进在中举前后又有怎样的变化呢?中举前中举后吃每日小菜饭猪油两三回饿了两三天没有早饭米饿得看不见众乡邻拿蛋送酒背米捉鸡胡屠户送肉住茅草棚张乡绅送范进三间房屋用无盘费去应考、无钱打发报录人众乡邻搬桌椅、屠户送四五千钱、张乡绅送纹银五十两地位胡屠户骂得狗血淋头无人理会无人帮助胡屠户奉承恭维众乡邻帮办各种事情张乡绅拜访拉拢2、典型细节作者刻画范进时最精彩的是哪个情节?明确:喜极而疯七、【合作探究】1、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发疯?明确:个人原因: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

范进未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

中举后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不禁使他惊喜得发了疯。

(从病理学分析:范进多年屡试不第,中了秀才后又中举人,连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经受不了刺激,便发疯了。

这种发疯是一种心理变态的表现。

社会原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只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在科举制度下,世态炎凉的社会是逼疯范进的助推器。

(封建制度的毒害)2、主题呈现小说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真实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荼毒以及在科举制度下形成的世态炎凉。

22范进中举 教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22范进中举 教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范进中举》基本目标: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体会对比的方法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主题的作用。

提升目标:理解作品卓越的讽刺艺术,体会人物个性化的动作、语言描写。

教学重点:分析范进的形象教学难点:认识封建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默一默(1)字音互填,并在横线上补充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作揖()带挈()攥()兀()自不省人事()商zhuó()桑zǐ()啐()星宿()唯唯连声()(2)解释下列词语。

体统:火候:局不过:桑梓:二、读一读1、速读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说说范进是一个怎样的人?(提示:分别从中举前和中举后谈)思路点拨:中举前:明确: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也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而胡屠户对他的轻侮中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

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

中举后:明确: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昏厥──疯跑──跌倒──疯走上集。

这里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多次重复,“我中了”一句话反复出现。

拍手、笑印证了他是因喜而疯,“我中了”体现他念念不忘的是科举,一旦中举,喜极而疯,这一情节的设置,充分表现了范进的利欲熏心,从而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明确:中举之后,范进地位马上提高,这从周围众邻居的称呼“范老爷”,胡屠户的言行,张静斋上门几事都可看出。

而张静斋送钱送房子,可见范进经济状况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更预示他从此将走上富贵之路。

他对胡屠户的称由“岳父”转为“老爹”,可见他性格中有虚伪的一面。

教师总结:从中举之后看,范进已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但他也马上表现出虚伪、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这就表现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

明确:自私虚伪,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

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置老母和妻子挨饿于不顾,可见他急切地艳羡功名富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教学设计3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教学设计3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范进中举》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范进中举前后的一系列事件,揭示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弊端和人性的丑恶。

课文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作者的讽刺手法以及探讨课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于封建社会的了解程度不同。

学生在学习本文时,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并从中领悟作者的讽刺手法。

同时,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探讨课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提高自己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者的讽刺手法。

2.能够分析课文所反映的封建社会问题,提高自己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3.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课文,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课文所反映的封建社会问题。

3.领悟作者的讽刺手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所反映的封建社会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及其相关资料。

2.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反映的封建社会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跟随音频朗读课文。

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针对课文内容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寻找答案。

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所反映的封建社会问题,联系现实生活,提高自己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2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教案

22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教案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力,并且已经学过了一个单元的小说,明确了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写作目的,已经了解了小说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点。初步学会了对人物的分析和情节的梳理,但对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另外,古代白话的文本对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字词的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
3.教材分析
《范进中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所选课文均为明清时期经典长篇小说节选,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范进中举》一文选自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这个故事是《儒林外史》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主人公范进是个士人,他一直生活在穷困之中,又一直不停地应试,考了二十多次,到五十四岁才中了个秀才。本文写他接着参加乡试又中了举人一事,文中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他那喜极而疯的形象,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以及他周围的胡屠户、张乡绅、乡邻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写出了当时的世态百相,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代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文中的人物刻画对学生的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由此可见,范进如不中举,世上多了一个迂腐无能、贫病潦倒的书呆子;范进中了举,社会上也只不过多了一个虚伪腐败、结党营私的贪官污吏。所以无论中举与否,对范进来说都是他人性的缺陷与灵魂的失落,是人生的悲剧。
小结:
科举制度是一个枷锁,有的人因它而喜,因它而悲,因它而感受屈辱,因它而虚伪势力。范进的遭遇让我们同情,又让我们叹息。作者刻画这一人物形象,既有强烈的讽刺和批判,也有无尽的辛酸和同情!时代发展到今天,尽管我们也有许多的烦恼,毕竟比起范进那个时代的人,我们除了考试还有很多的出路,因此,我们应该为自己生长在这个开放的时代而骄傲。

九年级语文22范进中举优秀教案

九年级语文22范进中举优秀教案

22范进中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腆〞“作揖〞“盘缠〞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过程与方法1.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手法。

2.品味小说语言,领会挖苦艺术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梳理故事情节,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变化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古代小说的挖苦艺术的魅力。

【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在我国封建社会,要改变个人命运,大多数人只有凭借参加科举考试,凭“四书五经〞才能敲开仕途的大门。

可惜有人中举了,却疯了,他就是范进。

今天,我们就借吴敬梓的眼睛,通过范进及其身边人来感受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吴敬梓,清代文学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淑人。

代表作《儒林外史》。

吴敬梓出生于一个科甲鼎胜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

由于家族的影响,吴少时曾热衷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

他虽曾发奋制艺,但科举并未成为他对人生的唯一追求。

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孤标脱俗的叛逆个性。

特别在他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吴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

吴由愤世嫉俗激发为纵情背礼,放浪形骸,大肆挥霍遗产,不到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

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平常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

看清了青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

正因为吴的个人经历,使他了解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故写下了著名的挖苦小说《儒林外史》。

2.知识链接《儒林外史》简介“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

《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22课《范进中举》教案

22课《范进中举》教案

教学内容
范进中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比较阅读,从比较中欣赏文学作品,感知艺术形象。
2、了解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的艺术。
能力目标:
1、以培养自读能力为主,训练学生运用\'比较法\'进行分析的能力。
2、采用引伸法,让学生变换思维角度,培养他们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思想及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有进一步了解。
重点难点
重点:阅读理解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行为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难点:理解范进发疯的原因及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 生
行 为



15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1、导语
古人常说人生有四大幸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尤其是金榜题名,可以说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终生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然而,很多人数十年苦读依旧美梦落空,美梦成真的,从此踏上了富贵之路,而有些人也为科举演出了一幕幕悲喜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让我们一起看看范进的命运究竟如何,他又是怎样一个形象。
1、作者介绍及背景概括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本老人,安徽全椒人。著有《文山木房》诗文集。作者生长在富家名门,他在和官僚、豪绅、名流、清客以及知识分子长期接触中,看透了他们卑污的灵魂、无耻的行径。更由于家道中落,由富而贫,饱尝了世态炎凉,对现实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对功名利禄由热衷而冷淡。他所处的时代,是在清王朝统治的前期,科举制度是清王朝巩固统治、笼络人心的有力工具,影响广,危害大,许多知识分子堕入它的圈套,追求功名利禄,成为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度、不愿参加博学宏词科的考试,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时尚。用讽刺手法写了55回小说《儒林外史》。

部编版(2016)九年级语文22范进中举教案

部编版(2016)九年级语文22范进中举教案

22、范进中举主备人:xxx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积累词语,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了解作者及其相关常识。

能力目标:分析范进这一人物形象,理解范进形象的典型性。

学习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人物描写手法,学习讽刺手法。

情感目标:了解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毒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口号解读导入新课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案。

三、知识链接(参考学案):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作品:《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第一部现实主义讽刺小说,这部书由许多故事连缀而成。

贯穿全书的主题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圣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洗练,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背景分析:“学而优则仕”规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科举”则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条鸿沟,越过了这道鸿沟,则顷刻风光无垠,终生荣华富贵。

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在“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时代,中举带来的天壤之别的变化着实令人羡慕和神往。

更有甚者,中了举,人却喜极而疯。

《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这样的典型。

四、介绍科举制度乡试—会试----殿试五、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小说三要素。

主要人物:范进、胡屠户、张乡绅、老太太等人情节: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的态度环境: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2、讨论并归纳文章的结构。

六、深层讨论: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从文章找出相关的内容读一读并分析。

(用表格整理,并归纳胡屠户的形象)七、小组合作,讨论学案问题,生成小组问题。

八、展讲。

老师在展讲的过程中结合着多媒体进行点拨。

九、拓展训练。

十、小结。

二次备课:xxx:本文的重点是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统编九年级上册语文22 范进中举教案

统编九年级上册语文22  范进中举教案

统编九年级上册语文22范进中举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作用。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把握作品的主题。

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题,分析课文题目中所流露出来的信息。

明确:人物—范进;事件—中举。

2.课文题目反映了我们古代何种现象?明确:科举制度。

科举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作科举。

范进中举是不是好比今天的人考上公务员了呢?欲知究竟,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作品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吴敬梓出生于一个科甲鼎盛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

受家族的影响,他少时热衷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

不过,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孤标脱俗的叛逆个性。

特别是在他的父亲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他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

吴敬梓性情豁达,不善治家,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

经历了由富到贫之变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看清了清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

正因为其个人经历,使他对当时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之弊病有了深刻的了解。

作者假托故事发生在明代,写下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

全书故事情节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卑劣的社会习气,成功地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教学提示】可参考光盘教学素材做详细补充说明。

目标导学二:掌握故事情节,初步感知形象1.快速浏览课文,以最快的速度梳理出故事的情节结构,并简要概括内容。

明确:本文可分为范进中举前与中举后两个部分。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 22 范进中举》优质教案_12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 22 范进中举》优质教案_12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目标:(1)读写掌握“解元、浑家、桑梓”等生字词;(2)了解吴敬梓及其代表作《儒林外史》的文学常识;(3)了解封建科考制度的相关常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感知艺术形象,学习使用对比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2)理解可笑的人物背后所表现的荒谬的社会生活,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让学生珍惜现在的丰富多彩的读书生活。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重点: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细节变化,探究范进和胡屠户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探究范进发疯的根本原因——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激趣导入法、文本细读法、对比阅读法。

教具、课件准备:小视频、ppt。

第一课时一、导入1、对联激趣,走向举人范进忆往昔,柴米尽枯竭,贫无一寸铁,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看今朝,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你能从这副对联中读出什么?请你添一个横批——(趋炎附势或世态炎凉)2、诗句欣赏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二、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晚年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青年时生活豪纵,二十三岁中秀才,此后科场一直不利,到三十岁还没考上举人。

家业荡尽,功名又无希望,被族人视为败家子,生活相当贫困。

因为科场不利和家道衰落,他饱尝了世态炎凉,逐渐理解了八股科举的腐朽,产生了厌弃功名富贵的思想。

三、疏通字音字义。

1、字词正音避讳(huì) 荼(tú)毒解(jiè)元作揖(yī) 兀(wù)自带挈(qiè) 绾(wǎn)了头发细丝锭(dìng)子醉醺(xūn)醺(xūn) 腆(tiǎn)着肚子啐(cuì)在脸上星宿(xiù)2、解释词语意思行事(行业)见教(指教)桑梓(家乡)营生(谋生)兀自(只管)些须(很少)浑家(妻子)相公(秀才)不省人事:不明白人事。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2范进中举教案教学设计 (6)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2范进中举教案教学设计 (6)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
多媒体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
一、导入新课
运用诗句导入
诗句赏析: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引发学生兴趣
课件出示诗句
二、文学常识介绍
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学生能对所学文章进行总结
学生归纳后多媒体出示
八、布置作业
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应作业
积累文中细节描写的语句
积累运用
出示作业
2、《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制度简介
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作者及作品
三、整体感知
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学生预习(字词)
2、理清情节
(1)出示图片,学生说出所对应的情节
(2)完成情节填空
背景:__________________
开端: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初步理清课文情节
多媒体出示图片、情节填空
四、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文章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1、浏览课文,圈点勾画出范进中举前后人物不同表现的语句
课件出示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学生看图归纳
六、赏析文章写法
总结归纳文章的艺术表现手法
提问: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让学生学会归类总结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出示文章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范进中举》学案6(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范进中举》学案6(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范进中举》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2、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3、分析人物形象,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预习案一、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1、本文节选自《________》第____回,作者是____朝的小说家_____。

他写的这部书是_____体的长篇讽刺小说,共__回,主要描写__________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______的腐朽。

2、作家作品: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讽刺小说家。

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父、祖父、叔祖均凭科举显达。

其父吴霖起,拔贡出身,只做过一任县教谕(八品学官),为人正直耿介,不慕荣利,对吴敬梓颇有影响。

吴敬梓13岁丧母,后随父到任所,20岁中秀才(此后即屡举不中),23岁丧父。

从此,他的生活起了很大变化,由于“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不数年而产尽矣”,大家都拿他作“败家子”的典型来教育子孙。

他33岁时移居南京,生活愈加贫困,到后来甚至常常无米下锅。

1754年病逝于扬州。

吴敬梓一生中的大半时间在南京、扬州两地,他所交往的多是些“上层人士”,如官僚豪绅、纨绔子弟、举业中人、清客等,对他们的卑劣的灵魂,腐朽的生活,一切秽行劣迹,有较深刻的了解;加上他个人经济地位的巨变,使他与广大下层人民有较多的接触,这些成了他创作《儒林外史》的丰富的素材。

《儒林外史》成书于作者50岁以前。

这部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刻画了100多个人物,但并无一个中心人物做主干,是连缀很多故事而成的长篇小说。

3、科举制度: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

1905年被废除。

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生员(秀才) 举人贡士进士(状元)4、与本课有关的小说内容:“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22范进中举》教案10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22范进中举》教案10

语文导教案3.22 范进中举课型预习+展现+反应4.认识吴敬梓及?儒林外史?的文学知识;识记并理解文中胡生字、生词。

5.学习目标2.学习使用对比和夸张推行奚落的手法。

6.理解科举制度,批评攀高接贵的世风。

学习要点 1. 学习经过对话、对比及细节描绘等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与难点 2. 赏识本文的奚落艺术。

学习方法做好预习环节,侧重听课环节,勤做笔录,多沟通议论。

2.预习课3.一.知识链接4.作者简介:作者简介5.吴敬梓,清,字敏轩,号粒民,暮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代表作?儒林外史?。

吴出生于一个科甲鼎盛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含一名6.榜眼,一名探花。

由于家族的影响,吴敬梓少时曾热中于科举,从前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

他虽曾奋发制艺,但科举并未成为他对人生的独一追求。

念书生活使他显现出脱俗的反叛个性。

特别在他嗣父亲母亲及生父逝世后,近房中好多人觊觎遗产,使吴敬梓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拙劣。

吴敬梓由愤世嫉俗激发为尽情背礼,放浪形骸,大举挥霍遗产,不上十年,就将遗产耗费一空。

经历了由荣华到贫贱的不平时变化后,他饱尝了人情冷暖,体察到士医生阶层的各种堕落与无耻,看清了清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浑浊。

正由于吴敬梓的个人经历,使他认识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故写下了有名的奚落小说?儒林外史?。

7. 4.作品简介8.对于?儒林外史?:“儒林〞指念书人这个阶层。

?儒林外史?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奚落小说,全书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绘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书中人物,多数以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没有一个骨干,由好多故事连缀而成。

但有一个贯串全书的9.主题,即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迫害,奚落因热中功名荣华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正确、生动、风趣、洗炼,细节描绘传神,人物绘声绘色,艺术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就。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范进中举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范进中举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第22课X进中举学习目标1.熟记吴敬梓及其代表作《儒林外史》的相关文学常识。

2.把握小说故事情节,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3.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对比、讽刺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4.品味小说语言,领会讽刺艺术的魅力。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解.( )元作揖.( ) 兀.( )自带挈.( )绾.( )了相.( )公细丝锭.( )子醉醺.醺( )腆.( )着啐.( )在脸上星宿.( )2.解释下列词语。

(1)作揖:(2)倒运:(3)狗血喷头:(4)不省人事:(5)商酌:3.文学常识。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

作者,字,号,全椒(今属某某)人,代小说家。

《X 进中举》一文的中心事件是。

小说极力描绘X进喜极而疯的丑态,揭露。

4.情节梳理。

课文以为线索,按顺序安排材料,写出了X进由到的过程。

二、感知课文,合作探究5.课文分别写了X进中举前后的情况,这样文章可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的内容各是什么?试加以概括。

6.分析X进中举前后众人的态度变化,并说说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众生相。

人物态度胡屠夫众乡邻X乡绅中举前中举后众生相:7.X进中举前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如何?试从课文前两段中找出相关句子加以说明。

X 进借钱不成反遭丈人臭骂,他却不甘心,仍偷偷地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8.你认为X进是一个怎样的人?三、精选语段,阅读训练X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范进中举》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范进中举》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十七 X进中举一、目标导航1.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体会运用对比和夸X进行讽刺的方法。

3.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自主预学(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①作揖()②星宿()③攥着()④腆着()⑤斋公()⑥行事()⑦带挈()⑧绾了()(2)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节选自第回,作者是朝的。

他写的这部书是体的长篇讽刺小说,共回,主要描写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的腐朽。

(3)《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小说?(4)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找出小说三要素,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主要人物:环境:故事情节:(5)疑问摘要:三、课堂互动探究1.感知文本。

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并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2.合作探究。

(1)X进中举前后自身境况有怎样的变化?他得知中举的消息后为什么会发疯?(2)X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你的理由。

(3)X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待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胡屠户是怎样的一个人?(4)胡屠户和X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

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不写X乡绅?(5)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拓展延伸:请用《X进中举》中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用几句话写一写身边的同学,请不要出现所写同学的名字。

(可以是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

)(三)总结课文。

课文运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手法描写X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刻画了X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典型形象,尖锐地抨击了,揭露。

四、课堂练习(一)根据注音写汉字。

笨(zhuō)_____ (pú)_____萨 (wù)_____自桑(zǐ)(二)选词填空。

1. X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A. 跌 B. 歇 C. 踱)的,东X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直接写实
学生讨论,比较范进与孔乙己形象。
教师提示:可以从人物性格,人物的遭遇,人物与作品中其他的人关系几方面着 手
3•学生完成思考与探究第一、二、三题。
4•学生完成积累与拓展第四题。
(四)总结、扩展
本文与《孔乙己》相比,是通过一个中举的人,围绕“中举”这一事件, 描写各色人等的种种丑态,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揭露当时社会 中趋炎附势的世态。作者用了对比、夸张、直接写实的手法对这些人物进行描写、 讽刺,大大加强了文章的批判性。
屠户连忙把拳
头(收 缩 放)了回去,往腰里(揣 塞 放)------
5•据课文内容和括号内提示,填写成语。
(1)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
(形容骂得痛快淋漓)。
(2)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指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就想天鹅屁吃!
(3)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学在课刖
1.填空
《范进中举》节选自,它是我国 代一部长篇
小说,主
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及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作者是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中举(
) 作揖()商酌()拙病(
)
相目公(
) 兀自()带挈()名讳(
)
桑梓(
)啐在嘴上()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才去不到两个时候。 ()
⑵中举后
学生读第5段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给其划分层次,并分析这里有哪些文句 的反复,这种反复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第5至12段,[思考]范进中举之后地位、经济状况发生哪些变化?这说明 了什么?范进对胡屠户的态度有何变化?又说明了什么?
(1).以胡屠户为例,分析本文的讽刺艺术。
对比胡屠户对范进的前后态度变化。完成下面关于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 的各类表现的表格填写,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性格特征。
(2)你没奈何,权变一权变。()
(3)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
,如何甘心?(

(4)父子见教的是。()
4•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屠户把银子(拿 捏攥)在手里紧紧,把拳头(舒伸张)
过来,道:
“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
”范进道::
“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
6.“在下”是对自己的谦称,你知道下列称谓是怎样的一种称呼?
(1)阁下:(2)足下:
(3)愚:(4)生:
二、课堂探究
1、听课文范读录音,要求
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将选文分成“中举前”和“中举后” 两个部分。
3•范进形象分析
(1)中举前
学生默读第1、2两段,[思考]两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 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22范进中举学案
课题
范进中举
1•了解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目标
2.欣赏小说的讽刺艺术。讽刺艺术的表现形式一一夸张、对比、写实。体会作者
对丑恶现象进行辛辣讽刺的艺术。
重点
(1)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与动作。
(2)对比、夸张与直接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
难点
旧小说中的雅语与口语。
同是读书人,范进与孔乙己有何不同?
化)及中举前后变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
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穷形尽现地表现了封建末世 的世道人心,对各类市侩小人,进行了有力的鞭笞和嘲讽。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②老太太 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③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 中了! ”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众邻居都吓了一跳。④走 出大门不多远,一脚在塘里,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
一身的水。⑤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 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 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 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去卩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 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 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作为比较的双方应具有可比性,即有共 性与个性。同样,除了范进与孔乙己,还可进行丁举人与张静斋的比较,胡屠户
与张静斋的比较。这些比较都有利于深入地把握人物性格。
三、课后巩固
(一)通过填写下面的文段完成对范进人物性格的分析及文章中心的概括
本文通过范进中举(试着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其心情前后变
1.文中空缺处,依次应填的一组词是哪几个词?这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场面?
2..选段通过多种描写,刻画了范进中举发疯的丑态,请写出关键的词语: ⑴语言:⑵动作:⑶外形:
3.“好了!我中了!”这句话道出了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什么样的心、态呢?请简 要说明。(不超过40字)
4.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按要求写出相 应的语句。
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4)我女孩儿也吃些,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里,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
可怜!可怜!()


⑴烘托范进昏厥时怕人情景的是:
⑵烘托范进疯走狂奔的是: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 ”()
(2)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
(3)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豕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
胡屠户
行为
语言
对范进的态度

进 中 举.、八

范 进 中 举 后
胡屠户的性格特征:
⑵夸张
胡屠户打了范进之后,“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 着,再也弯不过来。”众人回家时,“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 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种细节上的夸张,用漫画式的笔法显示出胡屠户对范 进的情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