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策略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际策略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刘乃美
提要: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成为外语教学的首要任务;交际策略是提高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运用也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必然过程。

本文对交际策略研究中有争议的问题,如定义、分类、与交际能力的关系、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及可教性等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学生的交际策略能力这一课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外语教学改革起到启迪作用。

关键词:交际策略;交际能力;可教性;石化现象
Abstract:The pur pose of language learning is t o use it f or communicati on,then how t o i m p r ove learnersπcommuni2 cative competence(CC)becomes one funda mental task for language municati on strategy(CS)is one of the basic app r oaches t o devel op ing CC and an unav oidable p r ocess in language acquisiti on.So based on s ome con2 tr oversial issues,such as,its definiti on,taxonomy,relati onshi p with CC and functi ons in S LA,this paper p r ovides s ome i m p licati ons of hist orical research on CS for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communicati on strategy;communicative competence;teachability;fossilizati on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112(2005)03-0055-06
1.引言
教育部2004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可见,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能力是我国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交际策略研究不但能帮助我们认识其本质特征,而且对我国外语教学中就如何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这一课题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交际策略的研究自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产生了颇具影响的理论。

本文将对这些理论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回顾,对有争议的热点问题进行评析,并就交际策略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提出个人的看法,以期为外语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2.国内外交际策略的研究
交际策略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盛行于80年代,这段时期的交际策略理论主要是对交际策略的定义、分类等进行探讨。

Canale&S wain(1980)的交际能力模式(语法能力、话语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和策略能力)颇具影响,可以说对交际能力和交际策略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1983年, Faerch&Kas per出版了第一部关于交际策略的论文集S trategies in Interlanguage Co mm unication,包括了80年代以来有关交际策略研究的主要论文。

此后,学者们展开了对交际策略的界定、分类、可教性、影响策略使用的因素等问题的讨论,如Paribakht (1985)等。

80年代末,荷兰成为交际策略研究的中心。

来自奈梅亨(N ij m egen)大学的学者们展开了大规模的、一系列的、被人们认为是最广泛的实证研究,称为N ij m egen Pr oject。

此项研究不但在交际策略理论方面有了新的进展,而且对以往的有关交际策略的分类提出了挑战,并提出了他们的分类。

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在Keller man,Bongaerts and Poulisse(1987)等撰写的论文中有详细的论述。

90年代,B ialyst ok(1990),Poulisse(1990), Kas per&Keller man(1997)的三部专著被认为是交际策略研究的最新成果。

对交际策略的研究扩展到分析学习者的心理语言过程上。

而Kas per& Keller man的Co mm unication S trategies:Psycholinguis2

5
5

tic and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s一书,从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交际策略进行了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被认为是Faerch&Kas per1983年论文集的续编。

“交际策略研究在我国相对来说还是一个空白”(戴炜栋,束定芳1994)。

虽然我国外语教学一直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但关于交际策略的论文和专著相对缺乏。

可喜的是,最近几年许多学者开始引进、介绍国外的交际策略的理论,如戴曼纯(1992),戴炜栋、束定芳(1994),束定芳、庄智象(1996),王立非(2000)等。

有关中国学生交际策略能力的实证研究也开展起来,如陈思清(1990),高海虹(2000),王立非(2002), (2001),谭雪梅、张承平(2002),孔京京(2004)等。

3.交际策略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3.1 交际策略的定义、特征、分类及其研究角度的
差异
1)定义及特征。

综观有关的历史文献,最有争议的是对交际策略的界定和划分。

人们一般把交际策略的界定分为两类。

一类从交际的角度加以界定,认为交际策略是弥补交际中二语学习者语言不足的一种手段,其代表人物是Tar one。

Tar one (1983)认为交际策略是“当会话者在没有表达意义所需的语言结构时,试图就意义相互达成的协议”,因此,交际策略具有相互性和双向性。

另一类是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界定的,指出交际策略是潜藏在具体语言行为中的心理现象,代表人物为Faerch和Kas per。

他们(1983)把交际策略定义为“个人在完成特定交际目的中,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采用的潜意识计划”,因此,问题性和有意识性是交际策略的两个重要特点,即交际者意识到存在的问题,有意识地采取某种交际策略。

关于交际策略的各种定义及其优缺点,王立非(2000)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2)分类。

由于对交际策略的界定标准不同,其分类也呈现出多层次多角度的特点。

王立非(2000)罗列了7种,但最具有代表性的有3类:(1) Tar one的社会交互策略,包括回避、转述、转换、求助和模仿。

(2)Faerch&Kas per的心理策略,包括减缩策略和成就策略。

前者分为形式减缩和功能减缩策略;后者分为检索策略和补偿策略(含合作策略,如直接和间接求助,以及非合作策略,如转换、直译、造词、重组等)。

(3)N ij m egen Pr oject的补偿策略。

Keller man(1991:145)依据可信度(p lausibility)、简洁性(parsi m ony)和概括性(generalizability)三个标准将其分为概念策略(concep tual strategies)和语言策略(linguistic strategies)。

前者包括综合(holistic)与分析(analytic)策略;后者包括词形创造(mor phol ogi2 cal creativity)与迁移(transfer)策略。

人们一般把不同的分类方法划分为:(1)传统法(the Pr os),以Tar one,Faerch和Kas per为代表;
(2)N ij m egen Pr oject法(the Cons),以Keller man为代表。

Yule&Tar one(1997:18-19)对这两种从不同角度研究交际策略的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认为两者最明显的区别是策略种类或数量上的不同,传统的分类法包括减缩策略和成就策略,而N ij m egen Pr oject的分类只包括补偿策略(相当于Faerch&Kas per的成就策略);最主要的区别是分析研究策略的角度不同,传统的分类法以描述学习者在交际中产出的话语为重点,即以学习者可观察到的语言形式为分析对象描述交际策略,所以,其分类代表了学习者策略的使用情况;而N ij m egen Pr oject 的分类则以学习者在交际中的心理过程为研究重点,着重分析学习者的语言行为所反映的认知行为,所以,其分类反映了学习者在使用策略时的认知过程。

总的来说,对交际策略不同的看法、研究角度及方法造成了不同的分类标准。

传统法集中描述学习者话语形式和其相互性,N ij m egen Pr oject法关注学习者语言行为所体现的内在认知过程。

当然,每一种分类各有优缺点。

由于研究者都是从现有的策略分类中建立各自的分类,所以分类中存在重复的现象,如Faerch&Kas per的合作策略包括Tar one的请求策略;而他们的造词、迂回、近似等策略被N ij m egen研究者归入概念策略。

“虽然交际策略的类型众说纷纭,术语不完全统一,但实质是一样的,只有详略之分”(戴曼纯1992)。

3.2 交际策略与交际能力、语言知识的关系
Hy mes认为在语言运用过程中,交际双方不仅需要知道交际话语的结构正确与否(Chom sky的语言能力),还需要知道交际话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可行性、得体性和目的性,即交际能力使得本族语者能够在适当的场合、时间、用适当的方式进行交际。

但Hy mes的交际能力是一种抽象的、绝对的能力,是母语者的交际能力,被称为强式的交际能力。

因为“其研究的重点是交际能力的内涵和相关的社会因素,

6
5

并不关心学习者如何在社会交往中获得这种能力并利用这种能力获得更多的语言知识”(束定芳,庄智象1996:84)。

所以适合于外语教学,作为教学目标的交际能力,即弱式的交际能力,应是一种相对的能力,是可比较的、动态的。

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Ca2 nale&S wain(1980)从外语教学的角度提出了较有影响的交际能力理论模式。

该模式指出,交际能力包括:(1)语法能力,正确理解和表达所说的话语的字面含义所需的语言知识;(2)话语能力,结合语篇来理解单句意义的能力;(3)社会语言学能力,对于交际语境的理解;(4)策略能力,交际失误产生后采取补救措施的能力。

在此模式中,策略能力与其他能力的区别是:学习者因其他能力欠缺而无法进行交际时所采取的弥补措施。

但他们对策略能力的阐述不适用于日常交际中策略的实际运用情况(Skehan 1998:159),且没有指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对交际能力(交际性语言能力)的论述较完整的是Bach man的模式。

Bach man认为交际性语言能力是由语言知识和策略能力两大部分组成。

前者包括结构知识和语用知识;后者包括目标确定、评价能力、策划实施能力(转引自Skehan1998:161)。

构成交际性语言能力的各个部分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不可分割。

在此模式中,策略能力处于中心地位。

它将语言能力与语言使用者的知识结构及交际环境特征贯穿起来,调动语言能力的各个要素,连接它们并使它们发生互动,从而有效地进行交际,而不是充当在交际中出现困难时才被使用的单纯的角色。

因语言知识不足所采取的弥补措施只是策略能力的一部分。

所以,Bach man的交际策略能力比Canale& S wain的又前进了一步。

综上所述,策略能力是学习者解决所有与语言学习有关的问题时所采取的策略,它包括:(1)用来扩展学习者二语知识和能力的学习策略;(2)用来帮助学习者顺利交际的交际策略(Paribakht1985)。

交际策略包括语言表达中的交际策略和理解中的交际策略,即输出和输入策略。

语言表达包含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两个方面,而口头交际策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口头交际策略是指一切用于解决口头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使交际更为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狭义的口头交际策略是指二语学习者为达到交际目的,弥补其语法或词汇知识的不足而采用的方法,即Canale&S wain的交际策略。

国内外有关交际策略的研究主要限于语言表达中口头交际方面。

3.3 交际策略的可教性
对于交际策略的可教性,学者们各执己见,形成了两大阵营。

以N ij m egen Pr oject(the Cons)为代表的反对者认为策略教学是徒劳的,如“我们必须教给学生的不是策略,而是语言”(B ialyst ok1990:147);“教学习者更多的语言,让策略听其自然”(Keller man 1991)。

如前所述,N ij m egen Poject的交际策略分类体现了学习者内在的认知过程,而学习者内在的认知能力在母语学习过程中早已习得,所以,学习者的策略能力可以从母语中迁移(Paribakht1985)。

也有的学者用实验证实策略培训对学生的策略意识、能力等没有产生影响,如Mosi ori(1991);Rees2M iller (1993)等。

以Tar one,Faerch&Kas per,Dornyei(the Pr os)等为代表的支持者则倡导教学中应该教授学生交际策略,批评反对派把“语言教学”的含义解释得过于狭窄,认为“语言教学”既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也要提高学生语言行为意识、提供语言练习机会,而不能把“语言教学”认为只是传授新的信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简单过程(Yule&Tar one1997:29)。

针对策略能力可从母语中迁移一说,Dornyei&Thurrel (1991)论述说,如果策略能力可由母语习得中迁移,当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时已拥有了相对完善的策略能力,那么策略能力就不会直接依赖于其他的语言能力而存在,既然如此,策略能力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培养。

Cohen(2000:113)也曾论述道:或许大多数的策略能力最终会从母语中迁移而来,但策略训练可加速这个过程。

Dornyei(1991,1995)曾多次进行实证研究证明策略培训的意义,并就策略教学提出了许多建议。

我国学者王立非(2002)、孔京京(2004)也进行了交际策略培训的实证研究,并得出结论:策略培训有助于学生使用交际策略的意识和提高使用交际策略的能力。

3.4 交际策略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交际策略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也引起了广泛争论,但很少有实证研究探讨两者的关系。

Tar one (1983)认为交际策略能保持交际渠道的畅通,使交际者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有的学者则认为交际策略的使用能增强交际者的自信心,克服因交际失败而引起的焦虑感,增加安全感。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交际策略都对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有益处,Faerch& Kas per(1983)认为成就策略即建立在第二语言基础

7
5

上的策略有助于语言习得;而减缩策略即建立在第一语言基础上的策略和非语言策略无助于二语习得,因为成就策略能帮助而不是减少学习者的交际意图,促使他们在交际中运用已掌握的知识。

由于语言学习是一个形成假设和验证假设的过程,交际策略能帮助学习者语言知识假设的形成和验证,促使外语知识的自动化。

然而,Ellis(1985:11)等认为交际策略的使用不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因为学习者一旦掌握了足够的二语知识,能够使用交际策略解决交际中的困难时,他们可能停止继续学习,会造成外语学习中的石化现象。

4.交际策略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4.1 纠正对交际能力认识的四个误区
众所周知,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因此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首要任务。

这使得许多人误认为,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就是培养他们在任何场合都能恰当、自如地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然而,任何语言学习者都不可能完全掌握某一语言和社交规则,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顺利地表达思想,交际中会遇到各种困难。

特别是外语学习者,他们很难获得像第二语言学习者那样的近似本族语者的水平。

所以,这种错误的见解“首先有可能导致我们制定出不切实际的外语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

其次,会导致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育产生过高的无法实现的期望值。

继而产生失望、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黄和斌2001:101)。

另一误区是认为只要掌握了足够的语言基础知识,交际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获得;学习外语就是学习英语单词、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学习者掌握的知识和在实际应用中用来处理未知情形所需的知识之间存在空缺,这个空缺须由学习者的策略能力来连接,即学习者运用策略能力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未知的实践。

这个误解是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法影响的结果。

所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是提高他们使用交际策略的能力。

第三个误区是认为交际能力不包括语言能力。

产生这一误解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们在提倡交际教学法的过程中过分地突出了语言运用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

在传统教学法里,语言能力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当引进并运用交际教学法时,为了纠正传统教学法的不当之处,往往采取“矫枉过正”的办法来强调交际教学法的某些原则,特别是强调语言运用的得体性(ibid.)。

事实上,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交际能力提高的基础,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之上,没有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

第四个误区就是认为交际能力指口头交际能力,认为培养交际能力就是运用交际教学法,利用小组讨论、对话等形式来组织教学。

虽然国内外有关交际策略的研究主要限于语言表达中的口头交际方面,对语言理解中的交际策略、书面交际中的交际策略的研究相对缺乏,但是语言交际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

在运用交际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的时候,我们既可以利用小组讨论等形式组织课堂教学,以达到培养口头交际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各自为政,独立完成阅读、写作等书面交际任务,以培养他们进行书面交际的能力。

总之,交际能力的四个组成部分都是外语教学的重点,因为他们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交际能力的提高必须依靠这四种能力的合作。

交际策略能力的提高也必需建立在其他三种能力之上,没有语言知识、语用知识作为后盾,策略能力的提高会成为空中楼阁。

所以打下良好的语言、语用知识基础是提高策略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根本保证和前提。

4.2 课堂教学与交际策略训练相结合
针对国外学者对交际策略训练的不同见解,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教学中“既不能完全依赖交际策略的训练来提高交际能力,但也不能完全排斥交际策略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王立非2000)。

一般地说,学生所缺少的不是交际策略本身,而是不知如何有效地使用交际策略。

由于策略的使用受到交际环境、语言水平、学习态度、学习任务、性格特点等的影响,所以策略教学方法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异。

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运用交际策略的意识。

文秋芳(2000: 35-36)曾论述道: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信念会影响他们使用特定的策略。

把学习重点放在语言使用上的学生会比较重视交际策略的使用,而那些认为学习语言就是学习语法、词汇的学生在学习中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知识层次上。

所以,教师应首先从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使用意识入手,让学生认识到

8
5

交际策略的重要性。

特别是对那些语言水平较低的学生,由于他们在交际中常常因语言知识的限制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对自己的英语水平产生怀疑,产生挫败感,失去学习的信心,加强策略意识的培养,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降低交际中的焦虑感。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交际策略的概念、特征及种类。

在交际活动中,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谈话进行录音,然后和他们一起探讨、分析哪种策略对学习有益,以此来提高他们有效使用策略的能力。

通过分析,学生会亲身体会到成就策略有利于交际能力的提高,而减缩策略则反之。

在将来的交际活动中,他们会有意识地使用成就策略,如解释、请求、举例等。

2)创造使用交际策略的条件和机会。

知道策略的种类并不等于能够有效地使用它们,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使用交际策略的条件和机会,如组织大量的课堂交际活动。

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让每个学生了解活动的目的和策略使用的意义。

其次,重视交际活动的内容。

根据Krashen(1982:21-25)的可理解性输入理论,交际活动的内容应稍微高于学生的现有语言水平。

如果内容过于简单或太难,学生都会失去兴趣,达不到训练的目的。

Faerch&Kas per (1986)曾建议,在策略训练的起始阶段,应选择那些学生熟悉的、没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交际材料,因为学生较容易地使用成就策略来描述这样的内容。

随着语言知识的丰富,可选择那些抽象的、或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内容,如“大跃进”、“迷失的一代”等进行策略练习。

在课堂活动中让学生练习使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口语交际中,自我创造环境,积极正确地运用各类策略,这对于我国单语境学习语言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同时还要注意,过分成功地使用交际策略可能会导致语言知识的石化现象。

所以要提醒学生,过分使用交际策略会阻碍进一步的学习。

对高年级学生来说,不仅要特别指出这一点,而且课堂教学中交际策略的练习也应相对少一些。

5.结语
中国的外语教学不同于欧美国家的第二语言学习,对西方国家的教学理论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能盲目地照搬。

通过对国内外交际策略研究状况的分析,我们对其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一方面,交际策略的运用是语言学习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是二语学习者交际中的重要手段;交际策略作为交际中的应急补救手段,能维持交际渠道的畅通,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入,是提高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另一方面,交际策略运用得当,可以促使语言能力的发展,过度依赖则会使语言过早出现僵化现象。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交际策略能力,在语言教学中就要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讲授;摆正策略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关系;通过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意识、提供使用交际策略的机会来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的交际能力才能提高,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书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
要求(试行)》的通知及其附件《大学英课程教
学要求(试行)》.教育部办公厅文件教高厅
[2004]1号,2004年1月30日印发.
[2]Canale M&S wain M.Theoretical bases of com2
municative app r oaches t o second language teach2
ing and testing[J].A pplied L inguistics,1980,
(1):1-47.
[3]Faerch C&Kas per G.S trategies in Interlan2
guage Co mm unication[C].London:Long man,
1983.
[4]Paribakht T.Strategic competence and language
p r oficiency[J].A pplied L inguistics,1985,
(6):132-146.
[5]Keller man E,Bongaerts T and Poulisse N.Strat2
egy and syste m in L2referential communicati on
[A].I n Ellis R(ed.).Second L anguage A cqui2
sition in Context[C].Engle wood Cliffs,NJ:
Prentice Hall,1987.100-112.
[6]B ialyst ok E.Co mm unication S trategies[M].Ox2
f ord:B lack well,1990.
[7]Poulisse N.The U se of Co m pensatory S trategies
by D utch L earners of English[M].Dordrecht:
Foris,1990.
[8]Kas per G&Keller man E.Co mm unication S trat2
egies:Psycholinguistic and Sociolinguistic Per2

9
5

s pectives[C].London:Long man,1997.
[9]Chen S Q.A Study of communicati on strategies
in interlanguage p r oducti on by Chinese EF L
learners[J].L anguage L earning,1990,(40):
155-187.
[10]Tar one E.Some thoughts on the noti on of com2
municati on strategy[A].I n Faerch G and
Kas per G(eds.).S trategies in Interlanguae
Co mm unciaton[C].London:Long man,1983.
61-74.
[11]Keller man pensat ory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A critique,a revisi on,and
s ome(non)i m p licati ons for the classr oom[A].
I n Philli p s on R et al(eds.).Foreign/Second
L anguage Pedagogy R esearch[C].Clevedon,
UK:MultilingualMatters,1991.145.
[12]Yule G&Tar one E.I nvestigati on communicati on
strategies in L2reference:Pr os and cons[A].
I n Kas per G and Keller man E(eds.).Co mm u2
nication S trategies:Psycholinguistic and Sociolin2
guistic Perspectives[C].London:Long man,
1997.17-30.
[13]Skehan P.A Cognitive A pproach to L anguage
L earning[M].Oxf 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14]Mosi ori K.The Effect of Consci ous2raising about
Communicati on Strategies on the Second Lan2
guage[D].Unpublished doct oral dissertati on,
University of Tor ont o,Canada,1991.
[15]Rees2M iller J.A critical app raisal of learner
training:Theoretical bases and teaching i m p lica2
ti ons[J].TESOL Q uarterly,27,1993,(4):
679-689.
[16]Dornyei Z&Thurrell S.Strategic competence
and how t o teach it[J].EL T Journal,1991,
(45):16-23.
[17]Cohen A D.S trategies in L earning and U sing a
Second L anguage[M].Foreign Language Teach2
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8]Dornyei Z.On the teachability of communicati on
strategies[J].TESOL Q uarterly,1995,(29):
55-85.
[19]Ellis R.U nderstanding Second L anguage A cquisi2
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20]Krashen S.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 an2
guage A cquisition[M].Oxf ord:Perga mon,
1982.
[21]Faerch C&Kas per G.Strategic competence in
f 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I n Kas per G
(ed.).L earning,Teaching and Co mm unication
in the Foreign L anguage C lassroo m[C].Aar2
hus:Aarhus University Press,1986.
[22]戴炜栋,束定芳.外语交际中的交际策略研
究及其理论意义[J].外国语,1994,(6):27
-31.
[23]戴曼纯.第二语言习得者的交际策略初探
[J].外语界,1992,(3):8-12.
[2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
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25]王立非.国外第二语言习得交际策略研究述
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2):124-
131.
[26]高海虹.交际策略能力报告[J].外语教学与
研究,2000,(1):53-58.
[27]王立非.大学英语口语交际策略教学的实验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426-430.
[28]王艳.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能
力[J].外语界,2001,(3):41-45.
[29]谭雪梅,张承平.非英语专业学生交际策略
能力现状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2,
(3):11-14.
[30]孔京京.开展交际策略教学的一项研究[J].
外语界,2004,(5):33-39.
[31]黄和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南京:译
林出版社,2001.
[3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临沂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5

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