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试题汇总 题库

合集下载

《传播学教程》试题汇总题库(四川农业大学)

《传播学教程》试题汇总题库(四川农业大学)

件影响具有启发意义。
二、简答
1、传播过程的特点有哪些 ?
答:( 1)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其运动特点在形式上体现为有意义的符号组合(讯息)在
特定渠道中的流动, 在实质上则是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意义或精神内容的双向互动,
即作用与
反作用。
(2)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这种序列性表现为传播过程中各环节和因素的作用各有先后次
8、群体感染:指的是在集合行为中,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 速度蔓延开来的过 程。经过这个过程,一种情绪或一种观点会迅速支配整个人群,并引发 整个人群的激烈行动。
9、组织传播:指组织体所从事的内部和外部信息活动
10、企业标识系统( CIS )宣传:指的是企业组织使用统一的视觉或听觉符号系统来塑造、 保持或更新组织形象的活动。 企业标识系统一般由三个要素构成 ,: 一是企业理念与价值标识, 二是行为规范标识, 三是视觉或听觉形象标识。 企业标识系统宣传是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 播的统一。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这些需求和愿望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
(b)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
(c)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但某些群体为实现一己目的而拒绝承担正
当的社会分工, 给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带来混乱的情况也是常见的; 个人带来利益的同时,又具有束缚和压抑个性的负面作用。
它有三个基本前
(3)意义是由人来 “解释 ”的。“意义 ”、“社会互动 ”和 “解释 ”是象征性互动理论的三个主概念, 也是考察社会传播的重要视角。
2、试述符号的基本功能 ? 答:符号是人类传播的介质,人类只有通过符号才能相互沟通信息。概括起来说,符号的 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

A. 传播媒介B. 传播内容C. 传播效果D. 传播者2. 传播学中的“双重流”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马歇尔·麦克卢汉B.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C. 哈罗德·拉斯韦尔D. 威尔伯·施拉姆3. 以下哪项不是传播学研究的范畴?A. 传播媒介的演变B. 传播内容的分析C. 传播效果的测量D. 个人心理状态的评估答案:1. C2. B3. D二、简答题:1. 简述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

2. 描述“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1.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通过选择报道某些事件,而非其他事件,能够影响公众认为哪些问题是重要的。

它强调媒体在塑造公众议程方面的作用,即媒体通过其报道内容的优先级,间接地引导公众关注某些议题。

2. “使用与满足”理论提出,受众是主动的媒体使用者,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和使用媒体内容。

该理论认为受众的媒体使用行为是为了满足特定的个人需求,如信息获取、社交互动、娱乐消遣等。

三、论述题:论述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理论的适用性及其面临的挑战。

答案: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传播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适用,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例如,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依然有效,因为社交媒体平台和搜索引擎的算法依然能够影响用户关注的话题。

然而,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海量和去中心化特征使得议程设置变得更加复杂,用户也更有可能接触到多样化的信息源,从而影响议程设置的效果。

“使用与满足”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新媒体技术使得用户能够更加个性化地定制自己的媒体消费,满足更多样化的需求。

但同时,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过载和内容碎片化也给用户带来了选择困难,使得满足需求变得更加复杂。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理论需要适应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特征,同时也需要关注新媒体技术如何影响社会结构和文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反过来影响传播过程和效果。

传播学教程期末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教程期末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教程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A. 信息传播B. 意义构建C. 传媒技术D. 社会心理答案:B2. 媒介是信息传播的中介,通过媒介传播信息称为()。

A. 线性传播B. 多元传播C. 双向传播D. 单向传播答案:D3. 市场营销传播的目标是()。

A. 增加知名度B. 增加销售额C. 宣传产品特点D. 形成品牌形象答案:B4. 在群体传播中,影响传播的最重要因素是()。

A. 传播媒介B. 传播渠道C. 传播内容D. 传播者答案:D5. 社交媒体的典型特点是()。

A. 单向传播B. 多样性C. 受众被动D. 商业化答案:B6. 通过大量的媒介渠道和广告投放来达到传播目的的策略是()。

A. 效果导向B. 群众导向C. 资源导向D. 市场导向答案:C7. 在公共关系传播中,通过评价、规划和预测等方法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是()。

A. 传播分析B. 传播规划C. 传播执行D. 传播评估答案:B8. 传播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等,其中实验研究的特点是()。

A. 自然环境B. 随机性C. 长期性D. 主观性答案:B9. 传媒监管的目的是()。

A. 维护媒体秩序B. 限制新闻报道C. 提高媒体收入D. 控制网络发展答案:A10. 在跨文化传播中,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

A. 忽视差异B. 适应差异C. 强制改变D. 否认差异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介绍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答案: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交往中信息传递和意义构建过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以及社会群体等。

2. 请解释媒介是信息传播的中介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答案: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中介,承担着将信息从发送者传递给接收者的角色。

例如,电视作为一种媒介,通过电视节目将新闻、娱乐等信息传递给观众。

3. 简要描述社交媒体的特点,并说明对传播学研究的意义。

传播学教程专升本试题

传播学教程专升本试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传播学的基本要素?A.传者B.媒介C.受众D.物理学原理2.传播学中的“5W模式”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哈罗德·拉斯韦尔B.威尔伯·施拉姆C.马歇尔·麦克卢汉D.保罗·莱文森3.下列哪项理论主要探讨了媒介形态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A.媒介环境学派B.使用与满足理论C.议程设置理论D.沉默的螺旋4.在传播过程中,哪一项是指信息接收者通过自身理解对信息进行解释和重构的过程?A.编码B.解码C.反馈D.噪音5.下列哪项不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A.传播速度快B.受众广泛C.传播信息具有权威性D.传播效果具有强制性6.首次提出“媒介即讯息”观点的是哪位传播学者?A.马克·波斯特B.马歇尔·麦克卢汉C.尤尔根·哈贝马斯D.沃尔特·李普曼7.在传播效果研究中,哪种理论强调受众对媒介信息的主动选择性和解读能力?A.魔弹论B.有限效果论C.受众中心论D.涵化理论8.下列哪项不是传播学研究方法中的一种?A.调查研究法B.实验法C.文献研究法D.生物学实验法9.在跨文化传播中,哪种因素最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A.文化差异B.语言障碍C.技术问题D.传播者偏见10.下列哪位学者是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强调媒介对社会的批判和监督功能?A.威尔伯·施拉姆B.赫伯特·甘斯C.诺姆·乔姆斯基D.约翰·斯图亚特·密尔。

传播学教程论述题简答题(全)

传播学教程论述题简答题(全)

传播学教程论述题简答题(全)★★★1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传播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特征:A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B 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C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D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E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2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有两个要素a信息一传播行为的内容。

B流动一传播行为的方式。

因此传播就是信息流动的过程。

3传播的内容就是信息,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

即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客观世界的组成要素为能量,物质,信息。

4传播的类型,传播一非人类传播,人类传播。

人类传播一非社会传播,社会传播。

社会传播(传播基本类型)-自我人际组织大众传播。

5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a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发展不断进步,不断打破时空界限,不断创造人类新的经验类型。

1.加速度发展的趋势2传播方式是叠加的。

b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

C传播是经济与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6学习传播学意义:一般意义a传播学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的理论构架的体系化,而且在于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b我国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迫切要求探索大众媒介的运作规律,指导推进实际工作。

C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有相当的理论意义。

7广告学学习传播学的意义A广告传播理论是广告活动全面性的理论指导B有助于广告人面对环境的挑战C为制定广告传播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符号★★★1、简述符号的定义。

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中介物,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2、象征符具有哪些特征?答:(1 )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2)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3)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4)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

《传播学教程》-第一章大众传播-复习题

《传播学教程》-第一章大众传播-复习题

《传播学教程》-第一章大众传播-复习题第一章绪论复习题一、填空题1.库利和皮尔士对传播的描述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个传统,一个是(社会学)的传统,一个是(符号学)的传统。

2.信息科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两者之统一的信息。

3.所谓系统,指的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当我们将传播理解为(过程)时,我们着眼于传播的动态和运动机制;当我们把传播理解为(行为)时,我们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当我们把传播看作是(系统)时,我们是在更加综合的层面上考虑问题,这就是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集合体”。

5.从传播所运用的符号看传播可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6.从行为主体的角度分,传播可分为(个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7.以传播层次划分,传播可分为(自我传播)、两人传播、小群体传播、公众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8.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传播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狭义的传播学则主要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

9.传播学的四大先驱指的是(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

10.一些学者认为,(施拉姆)“使传播科学从梦想变成了现实”,他应该是传播学的“第五位奠基人”,这主要是指施拉姆在传播学(学科建设)方面做出的贡献。

11.香农的贡献并不仅仅是为传播学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信息概念)。

在1949年发表的《传播的数学理论》中,他与韦弗还提出了一个(传播过程)基本模式。

12.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为了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系统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对(系统)进行控制,而实现这种控制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信息反馈)。

13.传播学的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学者们的方法论和学术立场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流派,主要的两个流派是(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传播学原理习题(含答案、资料)

传播学原理习题(含答案、资料)

传播学教程习题库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名词解释1. 传播: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身就不能成立,或传而不通,或理解错误。

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4.双重偶然性:指传播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就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填空题1、(库利)(填写人名)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社会学传统,(皮尔士)(填写人名)开创了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

2、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提出,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它们分别是(信源)、(讯息)和(信宿)。

判断题(判断正误,不需说明理由)1、传播学正式成为一门社会科学的时间和新闻学的产生时间大致同期。

(❌)2、任何传播活动都有双重偶然性。

(❌)3、任何传播活动都能达成信息的共享。

(❌)单项选择题1、对传播学的理解,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A、是一门新兴学科;B、是马克思的精神交往理论的具体化;C、是一门交叉学科;D、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传入我国。

2、对英文communication的传播学理解,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C)A、传播的内容为非物质形态的信息;B、传播的意图是为了信息共享;C、一般而言,传播者具有主动性,受传者具有被动性;D、中译名“传播学”没有准确表达原有单词的交流含义。

3、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提出,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以下选项哪一个不符合要求?(C)A、信源;B、讯息;C、媒介;D、信宿。

4、对信息的传播学理解,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A、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不仅包括人类信息,而且包括自然和生物意义的信息;B、人类社会的信息不同于自然和生物意义信息;C、人类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

A. 传播媒介B. 传播效果C. 传播者D. 传播内容答案:B2. 传播学中,拉斯韦尔的5W模式包括以下哪些要素?()A.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B.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目的C.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反馈D.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结果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传播学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演绎法答案:D4. 传播学中,意见领袖是指()。

A. 信息的接收者B. 信息的传播者C. 信息的加工者D. 信息的反馈者5.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麦克卢汉B. 施拉姆C. 诺尔-诺依曼D. 霍夫兰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传播学的主要理论包括()。

A. 两步传播理论B. 议程设置理论C. 传播效果理论D. 信息加工理论E. 媒介依赖理论答案:ABC2. 传播学研究的领域包括()。

A. 政治传播B. 广告传播C. 健康传播D. 组织传播E. 国际传播答案:ABCDE3. 下列哪些是传播媒介的类型?()A. 报纸B. 电视C. 网络D. 广播答案:ABCDE4.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可以分为()。

A. 短期效果B. 长期效果C. 个人效果D. 社会效果E. 心理效果答案:ABCD5. 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A. 传播过程B. 传播模式C. 传播效果D. 传播策略E. 传播政策答案:ABCDE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

答: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某些新闻事件,影响公众认为哪些事件是重要的,从而影响公众的议程。

2. 解释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

答:框架理论是指媒体在报道新闻时,通过特定的框架来组织和解释信息,从而影响受众对事件的理解和解释。

传播学教程历年真题及答案

传播学教程历年真题及答案

传播学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1.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传播效果研究开始进入第二个时期。

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有【BCD】A.“子弹论”研究B. “传播流”研究C.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D. “使用与满足”研究2.拉维斯尔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ACD】A.环境检测功能B. 文化娱乐功能C. 社会协调功能D. 社会遗产传承功能3.美国学者赖特将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概括为【ABCD】A.环境检测B. 解释与规定C.社会化功能D. 提供娱乐4.传播学研究中的两大主要学派是【AC】A. 经济学派B. 发展学派C. 批判学派D. 文化学派5. 以下研究项目中属于经济学派所做的传播效果研究的是【ABD】A.对1938年“火星人入侵地球”广播引起的社会恐慌研究B. 1940年的“伊里调查”C.“意识形态”霸权理论研究D.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议程设置”研究6. 美国学者F.S.席伯特指出,现代自由主义理论的两个重要原则【AB】A. “观点的公开市场”B. 自我修正过程C. 沉默的螺旋D. 民主参与7.“培养”理论为称为【ABD】A. 培养分析B. 教化分析C. 媒介素养理论D. 涵化分析8. 传播过程具有以下特征【ABD】A. 动态性B. 序列性C. 系统性D. 结构性9.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学说的主要观点有【ABC】A. 媒介即讯息B. 媒介:人的延伸C. 热媒介与冷媒介D. 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10.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发展阶段【ABCD】A. 口语传播阶段B. 文字传播时C. 印刷传播时代D. 电子传播时代11.美国传播学家A·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ABC】A. 示现的媒介系统B. 再现的媒介系统C. 机器媒介系统D. 电子媒介系统12.根据D·麦奎尔1969年对电视媒介“使用与满足”的研究调查,各类节目之间共通的“满足”类型有【ABCD】A. 心绪转换应用B. 人际关系效用C. 自我确认过程D. 环境监测效用13.D·麦奎尔认为,关于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问题的主要理论有【ACD】A. 常识理论B. 培养分析理论C. 现场理论D. 社会科学理论14.以下研究项目中属于经济学派所作的传播效果研究额是【ABD】A. 20世纪20年代的培恩基金会关于电影对少年儿童影响的研究B. 1940年的“伊里调查”C. “意识形态”霸权理论研究D. 20世纪40年代关于昼夜广播剧听众的调查研究15.美国学者F.S.席伯特指出,现代自由主义理论的两个重要原则是【AC】A. “观点的公开市场”B. 沉默的螺旋C. “自我修正过程”D. 民主参与16.根据麦克卢汉的媒介学说,以下媒介当中属于“热媒介”的是【AC】A. 书籍B. 漫画C. 广播D. 电视17.传播学批判学派中的主要流派有【ABC】A. 文化研究B. 政治经济学派C. 意识形态“霸权”理论D. 议程设置理论18.人们接触媒介都是基于一些基本需求进行的,这些需求包括【ABCD】A. 信息需求B. 娱乐需求C. 社会关系需求D. 精神和心里需求19.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传播效果研究开始进入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有【BCD】A. “强效果”研究B. “传播流”研究C. 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D. “使用与满足”研究20.下列著作当中是拉扎斯菲尔德代表作的有【CD】A.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B. 《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C. 《人民的选择》D. 《个人影响》21.麦克卢汉的媒介学说的主要观点有【ABC】A.媒介即讯息B.媒介——人的延伸C.热媒介与冷媒介D.电子乌托邦22.信源的可信性包含的要素有【AC】A.传播者信誉B.传播者身份C.专业权威性D.传播技巧23.卡兹等人在《个人影响》中提出的测定意见领袖的指标包括【ABD】A.生活阅历B.社交性C.表达能力D.社会经济地位24.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ABC】A.传播权B.知晓权C.传媒接近权D.获益权25.构成“传播流”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ABCD】A.《个人影响》B.《创新与普及》C.《人民的选择》D.《大众传播效果》26.英国学者P·戈尔丁将时间和意图两个要素相结合对大众传播效果进行分类,分为【ABCD】A.短期非预期效果B.长期预期效果C.长期非预期效果D.短期预期效果27.“既有政治倾向指数”从以下几方面显示了受众在接触媒介宣传前已有的政治态度【ABD】A.社会经济地位B.居住区域C.教育程度D宗教信仰28.传播过程具有以下特征【ABD】A.动态性B.序列性C.系统性D.结构性29.20世纪70年代后,在对“有限效果论”进行批评和反思的基础上,传播效果研究领域出现了新的理论模式,包括【ABCD】A.议程设置功能B.沉默的螺旋C.“知沟”研究D.培养分析30.在传播学研究中,有几种主要的受众观,分别是【ACD】A.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B.作为使用者的受众C.作为“市场”的受众D.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31.下列属于控制分析中传播主体“谁”这一要素的有【ABCE】A.广播电台B.报社C.电影制片厂D.电视摄像E.通讯社32. 制约和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主要有【ABCE】A.选择性接触机制B.媒介本身的特性C.讯息内容D.受众的规模E.受众本身的性质33.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传播效果研究开始进入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有【ABE】A.“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B.“使用与满足”研究C.子弹论D.宏观效果理论E.“传播流”研究34. 美国学者P·J·蒂诺奇认为,除了接触媒介和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因素以外,造成“知沟”扩大的原因还有【ABCDE】A.传播技能上的差异B.已有知识储存量的差异C.社交范围的差异D.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E.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的因素35. 20世纪20年代以后,有四位学者的研究和学术活动对传播学的建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被称为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他们是【ABDE】A.拉扎斯菲尔德B.拉斯韦尔C.米德D.卢因E.霍夫兰36. 传播学者库利“镜中我”的概念包含了【ABC】A.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B.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C.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D.自己对自己的想象与期待E.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37. 以下理论属于传播学宏观效果理论假说的是【BCD】A.两级传播说B.知沟假说C.培养分析D.议程设置说E.有限效果论38. 卡兹等人在《个人影响》中提出的测定意见领袖的指标包括【ABCD】A.生活阅历B.社交性C.表达能力D.社会经济地位E.工作表现二、填空题(每空1分)1.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

大一传播学教程期末考试真题

大一传播学教程期末考试真题

《传播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速都题(10小题“3=30)1.传播定义强调传播是()A.讯息的共享B.信息的共享C.滴急的独享D.说息的影响2.从参与者的角色来说,同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格的是()A.参与者即传格者B.信息传排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可不新进行互换C.网络用户都以充当信息传婚者为司标D.网络用户都是信息观察者3.1948年,拉斯韦余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A.大众传播学的概命B.传播的5W模式C.政治传播的概命D.内家分析法4.在批判学派着来,大众文化实际上是()A.流行文化B.民间文化C精英文化D.桶俗文化5.提出传播主要的回大社会功能中的娱乐功能的美圆社会学家是()A.帕森斯B.默顿C.赖精D.拉斯韦余6.“街头访谈”这种抽杆形式属于()A.简单随机抽样B.偶遇抽样C.判新抽样D.机械抽样7.5W模式被后人孙作是典型的传统的()A.控制论模式B.线性模式C.中农——韦希模式D.社会系统模式8.麦克卢汉的爆介理论强调“媒介即讯息”,其着账点是()B. A.要众B.传瓣内杂C.传热效果D.传赫暴道9.阅家人、朋友的影响而改复个人对媒介内家的选帮性决策,这种情况印证了()A.社会关条论B.社会分奏论C.社会结构论D.个人差弄论10.英国心理季家成康?斯蒂茶斯提出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的主要观点是()A.社交性功能B.游戏说C自我中心性功能D.工具性功能二、多项选都题(5小题“5=25)1.传播学研究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到()A.为我所用B.中面结合C尽量吸纳D.批评为主E.批判吸收2.卡余?袭夫兰对传格学的主要贡款是()A.福导并亲身实践内农分析法B,创立传排学的那鲁学派C.由做观入手,对传格技巧进行开拓性的研究D.运用控制卖验法研究E,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3.过程研究的未现形式是模式,主要三大奏是()A.线性模式B.按刺论模式C.社会亲统模式D.信息亲统模式E电子模式4.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论的价值在于()A.将媒介置于人奏文朋发展史的背景中去考察B.揭示媒介在传递的内来意义之外的意义—爆介的出现蒂给文化和文明的影响C.激起人们对各种媒介及其作用关注D.正确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园E.开拓内来分析以外的媒介影响研充领城5.通过立法对大众传爆案流控制,其法律主要有()A.新阅法B.广告管理法C讲诗罪法D.保障隐私权法E,证秦交易法三.名词解释(2小题‘15=30)1.样本2.社会关系论四、简答题(1小题‘15=15)1.传据学和新间学在研究方法上有哪些不同?传播学参考答素一、单项选择题1、B2、B3.B4.D5.C6、B7.B8.D9.A10.B二、多项选择题1.AE2、BCD3.ABC4、ABCE5.ABCD三、名词解释1.样本:从总体中抽取出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的那部分对象所构成的群体被称为“样本”。

传播学教程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

传播学教程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

传播学教程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7题,每题1分,共87分)1.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指出,两级传播流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A、追随者B、舆论领袖C、受众D、把关人正确答案:B2.提出大众传播具有“麻醉”功能的传播学者是()。

A、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B、赖特C、拉斯韦尔D、施拉姆正确答案:A3.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A、媒介为受众设定议程B、政治家为媒介设定议程C、受众为媒介设定议程D、媒介为政治家设定议程正确答案:A4.1859年出版的《论自由》强调言论和出版自由的必要性,该书作者是()A、约翰·密尔B、约翰·弥尔顿C、约翰·厄斯金D、托马斯·杰弗逊正确答案:A5.在香农—韦弗的传播过程模式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A、噪音B、讯息C、媒介D、反馈正确答案:A6.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A、日本B、美国C、德国D、中国正确答案:B7.按照英尼斯的说法,质地较轻、容易运送因而能克服空间障碍的媒介是()A、纸草纸B、黏土C、羊皮纸D、石头正确答案:A8.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种研究成为()A、效果研究B、媒介研究C、控制研究D、内容研究正确答案:C9.被公认为“传播学之父”的美国学者是()A、拉斯韦尔B、施拉姆C、拉扎斯菲尔德D、罗杰斯正确答案:B10.传播模式有线性模式和控制论模式之分,下列模式中属于后者的是()A、布雷多克模式B、香农一韦弗模式C、德弗勒模式D、拉斯韦尔模式正确答案:C11.下列媒介中属于麦克卢汉所说的“凉媒介”的是()A、图书B、广播C、电影D、电视正确答案:D12.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A、人际传播学B、组织传播学C、自我传播学D、大众传播学正确答案:D13.格伯纳提出的“涵化”理论也被称为()A、“回应效果”理论B、“虚化”理论C、“培养”理论D、“认知真实”理论正确答案:C14.传播,就是()的流动过程。

传播学教程题库及答案

传播学教程题库及答案

传播学教程题库及答案1. 传播学的定义是什么?2. 描述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

3. 什么是大众传播?它有哪些特点?4. 简述传播学中的“两步流”理论。

5. 什么是传播效果理论中的“议程设置”理论?6. 描述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

7. 什么是传播学中的“螺旋效应”?8. 解释“传播媒介”的概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9. 什么是“传播效果”?它有哪些类型?10. 简述“传播学研究方法”中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区别。

答案1. 传播学是研究信息在个人、群体、组织和大众之间的传递、接收、处理和反馈的科学,它关注信息传播的过程、效果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 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包括:传播者(Sender)、信息(Message)、渠道(Channel)、接收者(Receiver)和反馈(Feedback)。

3.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大众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

其特点包括广泛性、匿名性、单向性等。

4. “两步流”理论认为,信息首先从媒体流向意见领袖,然后再从意见领袖流向普通大众,形成一种间接的传播模式。

5.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某些议题,能够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关注度和看法。

6. “沉默的螺旋”理论指出,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与周围人不同,可能会选择沉默,以避免社会孤立,从而导致少数意见被压制。

7. “螺旋效应”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媒体的报道会加剧公众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关注,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循环。

8. “传播媒介”是传播信息的工具或平台,如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它们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连接信息生产者和接收者、传递和放大信息的重要作用。

9.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活动对接收者产生的影响,包括认知效果、情感效果和行为效果。

10. 定量研究侧重于通过统计和数学方法来量化研究对象,而定性研究则侧重于深入理解研究对象的内涵和意义,通常采用访谈、观察等方法。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传播学教程题库及答案可能会更加详细和专业。

传播学教程考试试题

传播学教程考试试题

传播学教程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A. 信息传递B. 媒介技术C. 受众分析D. 传播效果2. 传播学中的“5W”模式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拉斯韦尔B. 麦克卢汉C. 霍夫兰D. 施拉姆3. 以下哪项不是传播学研究的主要领域?A. 媒介研究B. 受众研究C. 社会研究D. 艺术研究4.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诺尔-诺依曼B. 麦克卢汉C. 霍夫兰D. 拉斯韦尔5.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主要研究的是:A. 受众如何接收信息B. 媒介如何影响受众的思考C. 媒介如何设置社会议题D. 信息如何被编码和解码6.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主要关注的是:A. 信息的编码方式B. 信息的传播渠道C. 信息的接收方式D. 信息的呈现方式7. 传播学中的“螺旋沉默”理论认为,个体在群体中倾向于:A. 保持沉默以避免冲突B. 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C. 跟随大多数人的意见D. 完全忽视他人的意见8. 传播学中的“两步传播”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拉斯韦尔B. 麦克卢汉C. 霍夫兰D. 拉扎斯菲尔德9. 传播学中的“意见领袖”是指:A. 媒介的拥有者B. 媒介的管理者C. 在群体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体D. 媒介的消费者10.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通常包括哪些方面?A. 认知效果B. 情感效果C. 行为效果D. 所有以上选项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包括:A. 传播者B. 传播媒介C. 传播内容D. 传播效果2.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可以分为:A. 短期效果B. 长期效果C. 直接效果D. 间接效果3. 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包括:A. 线性模式B. 循环模式C. 双向模式D. 多向模式4. 传播学中的“传播障碍”可能包括:A. 信息的不清晰B. 传播渠道的不畅通C. 受众的误解D. 传播者的失误5. 传播学中的“传播策略”包括:A. 信息的编码策略B. 信息的传播渠道选择C. 受众的分析和定位D. 传播效果的评估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理论的主要观点。

传播学题库

传播学题库

传播学题库一、填空题: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实验法以及个案研究法。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和霍夫兰。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5、内向传播,或称自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主我(I)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6、人际传播的动机包括:首要动机是获得信息;认知自我他人与社会;建立与他人的协作关系;满足人的社会性的需求和心理需求。

7、大众传播的四种基本社会功能是:环境检测,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8、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学者是库尔特·卢因。

9、《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总结的人类四种传播制度是:集权主义传播制度、自由主义传播制度、社会责任论传播制度和社会主义传播制度。

10、受众的特点包括多(人数众多)、杂(成分复杂)、散(居住分散)和匿(相对隐匿)。

11、受众的选择性过程包括:选择性理解:卷入性理解,创造性理解,歪曲性理解;选择性记忆;选择性注意。

12.传播学界五大先驱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__霍夫兰_、施拉姆。

13.个体对个体的传播,被称为人际传播。

14.拉斯韦尔“五W”公式忽略了传播过程的反馈要素和传播动机的分析。

15.“把关人理论”是____怀特___提出的。

16、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被称为符号。

17.__媒介即讯息__是麦克卢汉媒介“三论”的核心和出发点。

18.人内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亦称_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__。

19.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主要贡献是引入___反馈__机制,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从而更客观、准确地反映了现实的传播过程。

22.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其思想基础是_天赋人权_。

23.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相互进行信息交流的各种途径、方式、手段,通称为___渠道__。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A. 传播媒介B. 传播效果C. 传播内容D. 传播过程2. 以下哪项不是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A. 线性模式B. 互动模式C. 单向模式D. 双向模式3.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麦克卢汉B. 拉斯韦尔C. 麦库姆斯和肖D. 施拉姆4.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主要探讨的是:A. 媒体如何影响公众意见B. 公众意见如何影响媒体C. 社会压力对个体意见表达的影响D. 个体意见如何影响社会压力5. 以下哪项不是传播学研究的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演绎法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答案: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特定的需求,如信息需求、社交需求、个人身份的确认等。

该理论强调受众的主动性和选择性,认为受众在媒介使用过程中是积极的参与者。

7. 解释“传播效果”的双重含义。

答案:传播效果的双重含义包括:一是传播活动对受众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即传播的直接效果;二是传播活动对受众长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即传播的间接效果或长期效果。

8. 描述传播学中的“知识鸿沟”理论。

答案:知识鸿沟理论指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不同群体在获取信息和知识方面存在差距,这种差距随时间推移可能进一步扩大,导致社会不平等。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研究的新趋势。

答案: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研究呈现以下新趋势:(1)研究焦点从传统媒体转向社交媒体和移动媒体;(2)关注用户生成内容和用户参与度;(3)探讨大数据在传播研究中的应用;(4)研究网络舆论的形成和传播机制;(5)关注数字鸿沟和信息过载问题。

10. 分析传播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答案:传播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包括:(1)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权和知情同意权;(2)确保研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数据操纵和结果歪曲;(3)在传播效果研究中,考虑研究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4)在跨文化研究中,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教程考试资料

传播学教程考试资料

传播学教程一、名词解释1、传播角色: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传播者依据社会对他的要求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传播者的角色可以分为普通角色和职业角色。

2、外延与内蕴:外延意义是指语言符号体系中所固有的与客观事物有代表性关系的意义;内蕴意义是指人们在运用语言符号是所表达的与客观事物无直接联系的评价性意义;外延意义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是客观的、相对稳定的;内蕴意义是在特定的场合和交际环境中产生的,是主观的、随时变动的。

3、接种法:是通过对接受者的预存立场和所持正面观点加以轻微地攻击或驳斥来达到抵制反面信息的一种方法。

接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主动接种,即有目的地有准备地参与接受别人模拟式的对自己所持有观点的攻击;一种是被动接种,即无准备地偶然地参与接受他人对自己见解的驳斥。

4、微弱效果论(“最低效果法则”或“有限效果论”):这类研究认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是有限的、间接的和有选择的,它往往受到媒介的性质、个人差异、社会类别和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远非“威力无比,不可抗拒”。

在媒介和个人行为之间,也不存在魔弹论认为的那种直接的、普遍的、即时的和因与果的关系;受众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靶子”,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能够表明大众传播效果微弱或有限的关键性研究成果主要有:(1)拉扎斯菲尔德的选举研究(2)卡茨和拉氏的中介研究(3)克拉珀的悲观主义(4)海曼等人对传播失败原因的探寻。

5、反馈:是指从受传者送回给传播者的少量意见信息的过程。

通过反馈,传播者可以了解受传者接收信息的情况,并据此对下一步信息传播进行调整,从而获得他希望的传播效果。

(“反馈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是接受者对传播者“报道”的回应,是受者与传者就新闻作品所进行的“对话”。

)6、传播: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响应的变化。

7、选择性理解:是指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信息或作品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和结论。

传播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是传播学的基本要素?()A. 传播者、信息、传播渠道、受众B. 传播者、信息、传播渠道、反馈C. 传播者、信息、传播渠道、效果D. 传播者、信息、传播渠道、媒介答案:A2. 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5W”传播模式?()A. 哈罗德·拉斯韦尔B. 赛义德·伊尼斯C. 马克思·韦伯D. 威廉·肖克利答案:A3. 以下哪个属于大众传播的特点?()A. 传播速度快B. 传播范围广C. 传播内容丰富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传播学的基本功能?()A. 信息传递B. 情感沟通C. 价值引导D. 娱乐消费答案:D5. 以下哪个属于新媒体?()A. 电视B. 广播C. 报纸D. 网络媒体答案:D6. 以下哪个属于传播学的四大理论流派?()A. 功能主义B. 批判主义C. 系统理论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7. 以下哪个是传播效果研究的核心问题?()A. 传播者B. 信息C. 传播渠道D. 受众答案:D8. 以下哪个属于传播学的研究方法?()A. 实证研究B. 定性研究C. 定量研究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以下哪个不是网络传播的特点?()A. 互动性强B. 传播速度快C. 传播范围广D. 信息真实性高答案:D10. 以下哪个属于传播学的重要理论?()A. 使用与满足理论B. 媒介依赖理论C. 议程设置理论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的基本要素包括传播者、________、传播渠道、受众。

答案:信息2. “5W”传播模式中的五个要素分别是传播者、信息、________、________、受众。

答案:传播渠道、效果3. 大众传播的主要特点包括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________、________。

答案:传播内容丰富、传播方式多样4. 传播学的基本功能包括信息传递、情感沟通、________、________。

《传播学教程》试题汇总 题库

《传播学教程》试题汇总 题库

传播学教程Chapter One:传播学研究对象的基本问题一、名解1、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3、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4、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5、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6、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以及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间的隔阂等等。

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二、简答1、传播的基本特点?答:(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答:(1)是一个开放性系统;(2)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3)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4)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Chapter Two: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一、名解1、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二、简答1、信息社会的经济结构特点?答:信息社会是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到来的。

传播学教程试题

传播学教程试题

传播学教程期末复习提要一、单选(20×1)二、名词解释(4×5)1.5w模式:答:在传播学史上,第一位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的是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

1948年,他在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后来人们称之为“五W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

这五个W分别是英语中的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2.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答:(1)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在CE奥斯古德的观点启发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过程模式,成为“循环模式”(2)该模式里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通过讯息的接受处于你来我往的相互作用之中(3)该模式的重点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参加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着译码者,解释者和编码者的角色,并相互交替着这些角色。

3.信息环境(拟态环境)答:大众传播是以传达信息、提示外部环境变化为基本职能的社会信息系统,但由于这个系统得内部组织结构和活动规律的制约,它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客观环境本身,而是环境的再现,或者叫做信息环境。

所谓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4.“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答:对某些存在对立因素的问题进行说服或宣传之际,通常会有两种做法。

一种是仅向说服的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己有利的判断材料,称为“一面提示”另一种是在提示己方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称为“两面提示”5.意见领袖答:在拉扎斯菲尔德等人进行“伊里调查”中发现,人们做出投票决定的过程中,有一些对他们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即意见领袖,这部分人占调查对象总数的21%。

传播学教程真题

传播学教程真题

一、填空题1.德弗勒模式是在香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明确补充了____的要素,还拓展了_____的概念。

2.大众社会传播效果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面。

20111.传播过程的特点。

填3个空.2. 哈特把传播媒介分为示现的媒介系统、______、_______ .20101.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又叫做2.传播批判学派的几种类型20091.传播过程具有__、__和__特点。

20072、德弗勒德传播互动过程模式是在香农-----韦弗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克服了前者___________的缺点,明确补充了___________的要素、环节和渠道,同时还拓展了___________的概念。

20061、在诗学和语义学中,符号的意义可分为___和___两种。

2 、西方新闻学者对新闻媒介传播效果的研究主要有___、___、和___三种角度。

3 、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既是___又是___。

20051.传播环境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2.社会责任理论认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鼓吹的概念是 ________,即“免于……的自由”;而社会责任论所追求的自由概念是________,即“有做……的自由”。

3.“魔弹论”又称_______、_______。

这种理论认为,传播者把“信息子弹”发射出去,受传者必被击中,应声倒下。

4.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可以确定为以下两点: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_。

2004二、名词解释1. 知沟理论2. 媒体接近权3. 受众期待20121.(传播学中的)符号2.说服性效果研究 20111.社会传播中的意义2. 两级传播20101. 警钟效果…2. 媒介20091.多媒体2.热媒体 20071.舆论2.受众定位3.大众传播4.“意见领袖”和“两极传播” 20061 .传播2.“知沟”假说 20051 .双重出售2 .非群体化传播媒介3 .舆论 20041 .舆论导向2. 道德责任3. 监督批评权 2003三、简答题3、结合实际谈谈“匿名性”原理4、在传播学内容分析上通常采用的量化分析方法20123.试析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教程Chapter One:传播学研究对象的基本问题一、名解1、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3、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4、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5、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6、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以及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间的隔阂等等。

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二、简答1、传播的基本特点?答:(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答:(1)是一个开放性系统;(2)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3)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4)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Chapter Two: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一、名解1、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二、简答1、信息社会的经济结构特点?答:信息社会是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到来的。

媒介技术或社会信息系统的发达是它诞生的基本条件。

信息社会的经济结构特点是:(1)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信息和知识产业;(2)劳动力主体不再是体力劳动者,而是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3)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4)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成为主流。

Chapter Three: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一、名解1、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2、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3、象征行为: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这种行为一般是通过使用象征符来传达象征意义实现的。

4、象征性社会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它是一种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

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只有通过交换才能成立,才能产生互动效应。

象征性社会互动具有价值性、动机性和行为取向性,对实际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二、简答1、象征性的互动理论?答:象征性互动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其代表学者有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布鲁默、西布塔尼等人。

这种理论把人类看作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认为象征活动是人类创造文化的一种活力,研究象征行为不仅能够揭示人的本质,而且有助于理解现实的社会生活。

象征性互动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它有三个基本前提:(1)人是根据“意义”(对事物的认识)来行动的;(2)意义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产生的;(3)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

“意义”、“社会互动”和“解释”是象征性互动理论的三个主概念,也是考察社会传播的重要视角。

2、试述符号的基本功能?答:符号是人类传播的介质,人类只有通过符号才能相互沟通信息。

概括起来说,符号的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二是传达功能,三是思考功能。

3、符号的意义有哪些分类?答:符号是意义的携带者,任何一种符号都有其特定的意义,我们也可以将之称为符号的意义。

符号的意义可以区分为若干类型,这些分类有助于我们从不同侧面来把握意义的特征。

(1)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

前者是符号的字面意义,属于意义的核心部分;后者是符号的引申意义,属于意义的外围部分。

一般说来,明示性意义具有相对稳定性,暗示性意义较容易发生变化。

明示性意义是某种文化环境中多数社会成员共同使用和有着共同理解的意义,暗示性意义中既有多数成员共同使用的,也有特定个人或少数人基于自己的联想而在小范围内使用的。

(2)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

外延是概念符号所指示的事物的集合,内涵则是对所指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界定。

确定外延和内涵,是为事物的概念下定义的两种基本方法。

(3)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

指示性意义是将符号与现实世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之际的意义。

区别性意义是表示两个符号的含义之异同的意义,是通过分析符号间的关系来显示的,与意义区分无关的因素一般不包括在内。

Chapter Four: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Chapter Four:一、名解1、“5W”模式: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1948年提出。

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后来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就是沿着拉斯韦尔的这条思路形成的。

2、香农—韦弗模式:美国的信息学者香农和韦弗在1949年提出,这个模式是描写电子通信过程的,它的第一个环节是信源,由信源发出讯息,再由发射器将讯息转变为可以发送的信号;经过传输,由接收器把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将之传送给信宿。

在这个过程中,讯息可能受到噪音的干扰,产生一定衰减或失真。

噪音的概念,对考虑传播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影响具有启发意义。

二、简答1、传播过程的特点有哪些?答:(1)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

其运动特点在形式上体现为有意义的符号组合(讯息)在特定渠道中的流动,在实质上则是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意义或精神内容的双向互动,即作用与反作用。

(2)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

这种序列性表现为传播过程中各环节和因素的作用各有先后次序,按照讯息的流向依次执行功能。

我们不能设想传播双方同时向对方发送讯息的情况,一环扣一环的连结是传播过程序列性的体现。

(3)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

传播过程的结构即该过程中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总体,除此之外,传播过程中的各环节或要素本身还有各自的深层结构。

2、传播过程有哪些基本构成要素?答:传播者—> 讯息—> 媒介—> 受传者—> 反馈Chapter Five,six: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一、名解1、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2、人际传播:是指作为主体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3、群体:指的是具有特定目标和共同归属感、成员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4、群体传播:主要指的是一般群体内部或外部的信息传播活动5、群体意识:群体成员所共有的意识。

它包括关于群体目标的合意,群体感情,群体归属意识等内容6、群体规范:指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7、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

多以聚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式出现,往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8、群体感染:指的是在集合行为中,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速度蔓延开来的过程。

经过这个过程,一种情绪或一种观点会迅速支配整个人群,并引发整个人群的激烈行动。

9、组织传播:指组织体所从事的内部和外部信息活动10、企业标识系统(CIS)宣传:指的是企业组织使用统一的视觉或听觉符号系统来塑造、保持或更新组织形象的活动。

企业标识系统一般由三个要素构成,:一是企业理念与价值标识,二是行为规范标识,三是视觉或听觉形象标识。

企业标识系统宣传是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的统一。

二、简答1、人内传播的特性?答:(1)它是个体(个人)信息系统内的传播活动;(2)人内传播虽然与人体内部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3)人内传播的过程由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环节和要素构成,是能动的意识、思维和心理活动,具有生产性和创造性;(4)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社会传播的基础,与其他类型的传播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米德“主我客我”理论?答:美国学者米德在研究人的自我意识与内省活动之际,对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和互动机制进行了考察。

他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具有重要影响,而自我可以分解为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意志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对事物的行为和反应具体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的体现。

人的思维、内省活动就是一个“主我”和“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传播过程,互动的介质是信息,用米德的话来说即“有意义的象征符”。

3、布鲁默的“自我互助”理论?答: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布鲁默在1968年出版的《象征互动论》中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即自我互动。

这一理论认为,人是拥有自我的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和行动的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作为认识和行动的对象。

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与自己进行沟通与传播,并能够对自己采取行动。

4、人际传播的特点?答:(1)传递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2)所传递信息的意义比其他形式的传播更为丰富和复杂;(3)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4)在传播关系上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

5、人际传播的动机?答:(1)为了满足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需求;(2)为了与他人建立协作关系;(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识;(4)为了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各种精神和心理需求。

6、库利的“镜中我”理论?答:美国学者库利的“镜中我”概念,从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上说明了人际传播的重要性。

库利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

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获得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来观察、认识和把握自己,形成“镜中我”。

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自己对这些“认识”和“评价”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