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第七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梁前德《统计学》(第二版)学习指导与习题训练答案:07第七章 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习题答案

梁前德《统计学》(第二版)学习指导与习题训练答案:07第七章 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习题答案

旗开得胜1第七章 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假设检验:对总体分布或参数做出某种假设,然后再依据抽取的样本信息,对假设是否正确做出统计判断,即是否拒绝这种假设。

2. 原假设:又叫零假设或无效假设,是待检验的假设,表示为 H 0,总是含有等号。

3. 备择假设:是零假设的对立,表示为 H 1,总是含有不等号。

4. 单侧检验:备择假设符号为大于或小于时的假设检验。

5. 显著性水平:原假设为真时,拒绝原假设的概率。

6. 方差分析:是检验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二、填空题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 u ,nx σμ0-,标准正态; ),(),(2/2/+∞--∞nz nz σσααY2. 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3. 弃真,存伪4. 方差旗开得胜25. 卡方, F6. 方差分析7. t ,u8. nsx 0μ-,不拒绝9. 单侧,双侧10.新产品的废品率为5% ,0.01 11.相关,总变异,组间变异,组内变异12.总变差平方和=组间变差平方和+组内变差平方和 13.连续,离散 14.总体均值 15.因子,水平 16.组间,组内 17.r-1,n-r18. 正态,独立,方差齐三、单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B 2.B 3. B 4.A 5.C 6.B 7.C 8.A 9.D 10.A 11.D 12.C四、多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AC 2.A 3.B 4.BD 5. AD五、判断改错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1. 在任何情况下,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都不可能同时降低。

( ×)样本量一定时2. 对于两样本的均值检验问题,若方差均未知,则方差分析和t检验均可使用,且两者检验结果一致。

07清华大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七章习题

07清华大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七章习题

07清华⼤学-⼤⽓污染控制⼯程-第七章习题第七章⽓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7.1 某混合⽓体中含有2%(体积)CO 2,其余为空⽓。

混合⽓体的温度为30。

C ,总压强为500kPa 。

从⼿册中查得30。

C 时在⽔中的亨利系数E=1.88×10-5kPa ,试求溶解度系数H 及相平衡常数m ,并计算每100g 与该⽓体相平衡的⽔中溶有多少gCO 2。

7.2 20。

C 时O 2溶解于⽔的亨利系数为40100atm ,试计算平衡时⽔中氧的含量。

7.3 ⽤⼄醇胺(MEA )溶液吸收H 2S ⽓体,⽓体压⼒为20atm ,其中含0.1%H 2S (体积)。

吸收剂中含0.25mol/m 3的游离MEA 。

吸收在293K 进⾏。

反应可视为如下的瞬时不可逆反应:+-+→+3222222NHCHCHCH HSNHCHCHCH S H 。

已知:k Al a=108h -1,k Ag a=216mol/m 3.h.atm ,D Al =5.4×10-6m 2/h ,D Bl =3.6×10-6m 2/h 。

试求单位时间的吸收速度。

7.4 在吸收塔内⽤清⽔吸收混合⽓中的SO 2,⽓体流量为5000m 3N /h ,其中SO 2占5%,要求SO 2的回收率为95%,⽓、液逆流接触,在塔的操作条件下,SO 2在两相间的平衡关系近似为Y *=26.7X ,试求:1)若⽤⽔量为最⼩⽤⽔量的1.5倍,⽤⽔量应为多少? 2)在上述条件下,⽤图解法求所需的传质单元数。

7.5 某吸收塔⽤来去除空⽓中的丙酮,吸收剂为清⽔。

⼊⼝⽓体流量为10m 3/min ,丙酮含量为11%(摩尔),要求出⼝⽓体中丙酮的含量不⼤于2%(摩尔)。

在吸收塔操作条件下,丙酮-⽔的平衡曲线(1atm 和299.6K )可表⽰为2)1(95.133.0x xe y -=。

1)试求⽔的⽤量,假设⽤⽔量取为最⼩⽤⽔量1.75倍; 2)假设⽓相传质单元⾼度(以m 计)33.033.003.3-=LG H y 。

第七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七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七章证券评价一、单项选择题1.已知某证券的 系数等于1,则表明该证券( C )。

A.无风险B.有非常低的风险C.与金融市场所有证券平均风险一致D.比金融市场所有证券平均风险大1倍2.某种股票为固定成长股票,年增长率为5%,预期一年后的股利为6元,现行国库券的收益率为11%,平均风险股票的必要收益率等于16%,而该股票的贝他系数为1.2,那么,该股票的价值为( A )。

A.50B.33C.45D.303.投资短期证券的投资者最关心的是( D)。

A.发行公司的经营理财状况的变动趋势B.证券市场的现时指数C.发行公司当期可分派的收益D.证券市场价格的变动4.证券投资者的购买证券时,可以接受的最高价格是( C )。

A.出卖市价B.风险价值C.证券价值D.票面价值5.一般而言,金融投资不是( B )。

A.对外投资B.直接投资C.证券投资D.风险投资6.非系统风险( B )。

B.归因于某一投资企业特有的价格因素或事件C.不能通过投资组合得以分散D.通常以 系数进行衡量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国库券没有利率风险B.公司债券只有违约风险D.国库券没有违约风险,但有利率C.国库券和公司债券均有违约风险风险8.如果组合中包括了全部股票,则投资人( A )。

A.只承担市场风险B.只承担特有风险C.只承担非系统风险D.不承担系统风险9.债券的价值有两部分构成,一是各期利息的现值,二是( C )的现值。

A.票面利率B.购入价格C.票面价值D.市场价格10.A公司发行面值为1000元,票面利率10%,期限五年,且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单利计息)的债券,发行价格为1050元,B投资者有能力投资,但想获得8%以上的投资报酬率,则B投资者投资该债券的投资报酬率为( B)。

A.8%B.7.4%C.8.25%D.10%11.某企业于1996年4月1日以950元购得面额为1000元的新发行债券,票面利率12%,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该公司若持有该债券至到期日,其到期收益率为( A )。

第七章 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  练习题参考答案

V1 V3 V6
7. 对下图所示的有向图
(1) 画出它的邻接表 (2) 根据邻接表写出其拓扑排序序列
解:(1)邻接表为
0
2
5∧
2
3
4∧
2 3∧
4∧
1
2
3
6∧
1
4∧
(2)由邻接表可得拓朴排序序列:
1 5 2 3 64
8.已知n个顶点的有向图用邻接矩阵表示,编 写函数,计算每对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4 18 ∧
2
1 12
32
5 22 ∧
3
1 16
22
44∧
4
1 18
34
5 10 ∧
5
2 22
4 10 ∧
解:(1) V1
12 V2
16 2
18
4 V3 22
V4
10 V5
(2)深度优先遍历的结点序列:v1,v2,v3,v4,v5
广度优先搜索的结点序列:v1,v2,v3,v4,v5
(3)最小生成树
CD CA CAB
CD CA CAB
CD CA CABΒιβλιοθήκη CD3DB
DB
DB DBC
DBCA DB DBC
DBCA DB DBC
10.对于如图所示的AOE网,求出各活动可能 的最早开始时间和允许的最晚开始时间, 哪些是关键活动?
a1=4
v2
v1
a3=2
a2=3
v3
a5=6 v4
a4=4
解:
顶点 Ve Vl V1 0 0 V2 4 4 V3 6 6 v4 10 10
if(length[i][k]+length[k][j]<length[i][j]) { length[i][j]=length[i][k]+length[k][j];

(完整版)第七章会计账簿习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第七章会计账簿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七章会计账簿习题一、应掌握的名词账簿日记账分类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备查簿划线更正法对账结账1.账簿按其用途可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登记簿。

2.账簿按外表形式可分为订本式活页式卡片式账簿、3.按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必须设置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4.三栏式明细账适用只需进行数量核算,不要求进行数量核算的明细账。

5.数量金额式的明细分类账格式,适用于既进行数量核算,又要进行数量核算的明细账。

6.定期对账的内容,主要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

7.常见的错账更正方法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三种。

三、判断题三、判断题1.登记账簿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前提和依据。

(A)2.使用订本账可以避免账页的散失,防止随意抽换账页。

( A )3.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必须采用活页账。

( B )4.企业可以用银行对账单或其他方法代替银行存款日记账,其他明细分类账可以根据情况而定。

(B)5.现金日记账一般采用“三栏式”,基本结构为“借方”、“贷方”和“余额”三栏。

(A)6.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半月核对一次,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 B )7.总分类账能够全面、总括地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并对明细账起着统驭控制作用。

( A )8.总分类账一般采用“三栏式”,其基本结构为“收入”、“支出”和“结余”三栏。

(B)9.总分类账的登记,可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也可以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的汇总结果登记。

(A)10.生产成本、库存商品明细账适用于三栏式明细账登记。

(B)11.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本年利润等明细账适用于多栏式明细账登记。

(A)12.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栏内写明“借”或“贷”字样,以表示余额的方向。

(A)13.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

(A)14.对于文字和数字错误,可只划去错误的部分并进行改正。

(B)15.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

7第七章 电子商务与税法习题答案

7第七章 电子商务与税法习题答案

第7章电子商务与税法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照税法规定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纳税主体:是指依法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3.征税对象:是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和行为。

4.税率:是应征税额与计税金额之间的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5.所得税:又称所得课税、收益税,指国家对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所得征收的一类税收。

6.增值额:是一个生产环节的销售收入额,扣除同期消耗了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和记人成本的包装物等金额后的数额。

7.营业税:是指对在我国境内从事供应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

8.电子申报:指纳税人利用各自的计算机和电话机,通过电话网、分组交换网、因特网等通信网络系统直接将申报资料发送给税务局,从而实现纳税人不必亲临税务机关,即可完成申报的一种方式。

9.税收管辖权:指一个国家在征税方面所拥有的管辖权力,即国家在税收领域中的主权,一国政府有权决定对什么人征税,征什么税和征多少税。

10.电子缴税:是指纳税人、税务局、银行、国库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税款结算、划解的过程。

11.PE:是指一个企业进行全部或部分营业的固定营业场所。

12.电子银行:是指采用最新网络技术手段,利用因特网来降低运营成本,开拓新市场,处理传统的银行业务及支持电子商务支付的新型银行。

二、选择题:1、累进税率是根据征税数额的大小不同,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

累进税率又分为(ABC )。

A、全额累进税率B、超额累进税率C、超率累进税率D、比例税率2、下列属于我国的流转税类的是(ABCDE )。

A、增值税B、土地增值税C、消费税D、营业税E、关税3、下列属于我国的所得税类的是( ABC )。

A、企业所得税B、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C、个人所得税D、印花税4、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 A )。

《基础会计》(简明版)(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07第七章 应用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指导

《基础会计》(简明版)(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07第七章  应用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指导

第七章成本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指导一、判断题答题要求:根据各题给出的说法判断正误,你认为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你认为错误的打“×”。

1.成本计算是计算确定各计算对象总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 × )解题指导:成本计算不仅要计算各计算对象的总成本,还应计算其单位成本。

2.成本计算对象是指具体负担相应费用的材料和产品等。

( √ )解题指导:成本计算就是围绕材料和产品等具体对象而进行的,发生的各种支出相应地也由这些具体对象承担。

3.与材料采购有关的费用都要计入材料采购的成本。

( × )解题指导:根据重要性原理,有一部分与材料采购有关的费用,如材料采购人员的差旅费、发生的市内零星运费等,可不计入材料采购成本,而计入企业的管理费用。

4.将有关费用计入成本的方法有直接计入和间接计入两种。

( √ )解题指导:这是两种将有关费用计入成本计算对象成本的基本方法。

其中,直接计入的部分是指由某一成本计算对象独立承担的费用;间接计入的部分是指由多个成本计算对象共同承担的费用。

5.企业只能以月份为单位作为成本计算的周期。

( × )解题指导:在一般情况下,产品生产企业是以月份为单位作为成本计算周期的。

某些企业对于生产周期长的产品,也可以该产品的生产周期作为成本计算期。

6.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共同性费用应分配计入材料采购成本。

( √ )解题指导:共同性费用往往是为同时购入多种材料而发生的,应分配计入材料采购成本。

7.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制造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

( × )解题指导:在同时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下,制造费用也是为多种产品的生产而共同发生的,一般应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而不能直接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

当然,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那么发生的制造费用就应全部由该产品承担。

8.“完工产品成本计算表”是会计上的重要原始凭证。

( √ )解题指导:“完工产品成本计算表”是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专用表格,在会计上可以根据该表的计算结果进行完工产品验收入库的账务处理。

07章 抽样和参数估计习题及答案

07章 抽样和参数估计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抽样调查1、 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用抽样指标去推断总体指标。

( )2、 不论总体单位数多少都适用抽样调查方法。

( )3、 古典概率是指每次试验中事件等可能出现的条件下,试验前就可计算出来的比率。

( )4、 股票指数在未来的一周内上升可能性的大小指的是主观概率。

( )5、对一个有限总体进行重复抽样,各次抽取的结果是相互独立的。

( )6、对一个无限总体进行不重复抽样,各次抽取的结果是相互独立的。

( )7、抽样极限误差可以大于抽样平均误差,可以小于抽样平均误差,当然也可以等于抽样平均误差。

( )8、对于重复简单随机抽样,若其它条件不变,样本单位数目增加3倍,则样本平均数抽样平均误差将必须减少30%。

( )9、对于重复简单随机抽样,若其它条件不变,要使抽样平均误差减少一半,则抽样单位数目将必须增加1倍。

( )10、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是抽样调查时违反了随机原则。

( ) 11、抽样误差是抽样调查所固有的、无法消除的误差。

( )12、在确定样本单位数目时,若总体成数方差未知,则P 可取0.5。

( )1、 若某一事件出现的概率为1/6,当试验6次时,该事件出现的次数将是()。

1次 大于1次小于1次上述结果均有可能2、 已知一批计算机元件的正品率为80%,现随机抽取n 个样本,其中x 个为正品,则x 的分布服从()。

正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超几何分布3、某工厂生产的零件出厂时每200个装一盒,这种零件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类,合格率约为99%,设每盒中的不合格数为X ,则X 通常服从( )。

正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超几何分布4、 若一个系的学生中有65%是男生,40%是高年级学生。

若随机抽选一人,该学生或是男生或是高年级学生的概率最可能是( )。

0.350.600.80 1.055、 有为朋友从远方来,他乘火车、轮船、汽车、飞机来的概率分别为0.3、0.2、0.1和0.4,如果他乘火车、轮船、汽车来的话,迟到的概率分别为1/4、1/3和1/12,而乘飞机则不会迟到,试求他迟到的概率为( )。

7第七章 借款费用(习题与思考)参考答案

7第七章 借款费用(习题与思考)参考答案

第七章习题与思考一、甲公司20×7年1月1日发行面值总额为l0 000万元的债券,取得的款项专门用于建造厂房。

该债券系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期限为4年,票面年利率为l0%,每年12月31日支付当年利息。

该债券年实际利率为8%。

债券发行价格总额为10 662.10万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厂房于20×7年1月1日开工建造,20×7年度累计发生建造工程支出4 600万元。

经批准,当年甲公司将尚未使用的债券资金投资于国债,取得投资收益760万元。

20×7年12月31日工程尚未完工,该在建工程的账面余额为()。

A.4 692.97万元B.4 906.21万元C.5 452.97万元D.5 600万元[答案]A(2007年CPA)[解析]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10662.10×8%-760=92.97(万元),在建工程的账面余额=4600+92.97=4692.97(万元)。

二、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从银行取得3年期专门借款开工兴建一栋厂房。

2009年6月30日该厂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投入使用,7月31日验收合格,8月5日办理竣工决算,8月31日完成资移交手续。

甲公司该专门借款费用在2009年停止资本化的时点为()。

A.6月30日B.7月31日C.8月5日D.8月31日参考答案:A(2010年中级)答案解析:构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时,借款费用应当停止资本化,即6月30日。

三、2007年2月1日,甲公司采用自营方式扩建厂房借入两年期专门借款500万元。

2007年11月12日,厂房扩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2007年11月28日,厂房扩建工程验收合格;2007年12月1日,办理工程竣工结算;2007年12月12日,扩建后的厂房投入使用。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借入专门借款利息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时点是()。

A.2007年11月12日B.2007年11月28日C.2007年12月1日D.2007年12月12日「答案」 A(2008年中级)「解析」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时,借款费用应当停止资本化。

第七章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练习题及答案第七章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一、名词解释1.细胞骨架( cytoskeleton)2.微管( microtubule)3.微管组织中心( 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MTOC)4.中心体( centrosome)5.马达蛋白( motor protein)6.微丝( microfilament,MF)7.细胞皮层( cell cortex)8.应力纤维( stress fiber)9.中间纤维( intermediate filament)10.Y-微管蛋白环形复合体(γ- tubulin ring complex,γ-TuRC)二、单项选择题1.细胞质中,组成单管管壁的原纤维根数是A.9B.13C.23D.26E.332.细胞骨架不参与下列细胞活动或细胞结构的是A.细胞迁移B.有丝分裂C.胞吞作用D.有被小泡E.信号转导3.下列不属于中间纤维蛋白的是A.单体隔离蛋白B.结蛋白C.波形蛋白D.角蛋白E.核纤层蛋白4.下列不属于微管的功能的是A.参与色素颗粒的运输B.参与构成鞭毛、纤毛C.构成伪足D.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E.维持高尔基复合体的位置5.中间纤维装配最常见的调节方式是A.磷酸化B.糖基化C.泛素化D.甲基化E.羟基化6.核纤层蛋白属于A.微管蛋白B.肌动蛋白C.中间纤维蛋白D.驱动蛋白E.动力蛋白7.微管体外装配可分为三个时期,其中为微管的限速过程的是A.成核期B.聚合期C.延长期D.稳定期E.平衡期8.微丝在聚合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形式是A. ATPB. ADPC. CTPD. GDPE. CTP9.下列以微丝为运行轨道的马达蛋白是A.微管蛋白B.动力蛋白C.驱动蛋白D.肌动蛋白E.肌球蛋白10.使用秋水仙素可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并使其停滞于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E.末期11.下列基因的突变可导致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是A. GLUT-1B. SGLTC. keratin-5D. tauE.. LDL-R12.可作为细胞中微管组织中心的结构是A.星体微管B.中心体C.中心粒D.纤毛E.鞭毛13.微丝组装过程中,当微丝长度基本不变,正端延长长度等于负端缩短长度时,微丝处于A.成核期B.聚合期C.延长期D.限速期E.平衡期14.微管在聚合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形式是A. ATEB. ADPC. GTPD. GDPE. CTP15.具有组织特异性分布的细胞骨架成分是A.a管蛋白B.β管蛋白C.y微管蛋白D.G-肌动蛋白E.角蛋白16.影响微管组装的主要条件中,不包括A.GTP浓度B.微管蛋白的浓度C.秋水仙素D.温度E.压力17.纤毛和鞭毛体部的微管均以“9+2”形式构成,其中A.“2”表示2个单管B.“9”表示9个单管C.“2”表示2个二联管D.“9”表示9个三联管E.“2”表示2个三联管18.构成细胞皮层的主要成分是B.核纤层蛋白C.肌球蛋白A.微管蛋白D.马达蛋白E.肌动蛋白19.主要由微管构成的细胞结构是A.鞭毛B.伪足C.核纤层D.微绒毛E.细胞皮层20.影响微丝组装的最关键的因素是A.ATP和肌动蛋白的浓度B.ATP和温度C.GTP和温度D.GTP和肌动蛋白的浓度E.肌动蛋白的浓度和温度21.能够促进微管聚合的药物是A.紫杉醇B.长春花碱C.秋水仙素D.细胞松弛素BE.鬼笔环肽22.关于细胞松弛素B的叙述,错误的是A.抑制微丝聚合B.对微管没作用C.可抑制细胞的吞毒D.去除药物后细胞功能可恢复E.可影响肌肉收缩23.导致人纤毛不动综合征的结构异常是A.动力蛋白臂缺失B.中央微管缺失C.中央微管异常D.轴丝缺乏E.tau蛋白过度磷酸化24.可介导物质沿微管负端向正端运动的马达蛋白是A. MAP-1B. MAP-2C.tauD.驱动蛋白E.动力蛋白25.构成微丝的主要成分是A.肌球蛋白B.交联蛋白C.肌动蛋白D.毛缘蛋白E.结蛋白26.鞭毛和纤毛基体的微管排列方式是A.9+2B.9+0C.9×2D.9×3E.9×2+227.细胞分裂进入末期时,核纤层蛋白发生A.磷酸化B.去磷酸化C.甲基化D.去甲基化E.泛素化28.影响微管组装的最关键的因素是A.ATP和微管蛋白的浓度B.ATP和温度C.GTP和温度D.GTP和微管蛋白的浓度E.微管蛋白的浓度和温度29.下列关于中间纤维的组装的正确叙述是A.受ATP调节B.受中间纤维单体浓度的影响C.受 Triton X-100的影响D.受浓盐溶液的影响E.受丝氨酸残基磷酸化的调节30.下列参与构成有丝分裂器的细胞骨架结构是A.核纤层B.核基质C.中心体D.动粒E.收缩环31.波形蛋白主要分布于A.肌细胞B.表皮细胞C.血管内皮细胞D.神经细胞E.成纤维细胞32.可介导物质沿微管正端向负端运动的马达蛋白是A. MAP-1B. MAP-2C.tauD.驱动蛋白E.动力蛋白33.下列以微丝为主要组成的细胞结构是A.纤毛B.鞭毛C.细胞皮层D.核纤层E.纺锤体34.γ-微管蛋白位于A.细胞膜B.细胞核C.中心体D.线粒体E.鞭毛体部35.肌动蛋白不参与的细胞结构是A.微绒毛B.粗肌丝C.应力纤维D.片状伪足E.收缩环36.使用细胞松弛素B作用于成纤维细胞后,发现细胞突起回缩,细胞形状变圆;经充分清洗、继续培养2h后,发现细胞形状又接近正常,表明细胞松弛素BA.不可逆地抑制微管聚合B.不可逆地抑制微丝解聚C.抑制微丝解聚且具有可逆性D.不可逆地抑制微丝聚合E.抑制微丝聚合且具有可逆性37.下列属于微管功能的是A.参与错定连接的形成B.参与核孔定位C.参与细胞运动D.参与肌肉收缩E.参与胞质分裂38.下列关于中间纤维极性的错误叙述是A.中间纤维蛋白具有极性B.螺旋二聚体具有极性C.四聚体不具有极性D.中间纤维的两端是相同的E.中间纤维沿纤维长轴上具有不对称性39.关于肌动蛋白的错误叙述是A.由两个亚基组成B.装配时蛋白单体首尾相接C.含有阳离子结合位点D.有GTP结合位点E.蛋白单体具有极性40.关于微丝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参与细胞的迁移B.参与染色单体的分离C.参与细胞形态的维持D.参与微绒毛的组成E.参与胞质分裂41.在体内装配时,微丝的成核作用发生在A.中心体B. MTOCC.细胞核D.星体E.质膜42.中间纤维在组装过程中,非极性结构起始于A.单体B.二聚体C.四聚体D.八聚体E.原纤维43.下列影响微丝装配的因素是A. ATPB. GTPC.紫杉醇D.秋水仙素E.长春新碱44.下列关于中间纤维的错误叙述是A.可见于细胞核中B.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C.参与构成锚定连接D.由管家基因编码E.参与核膜崩解和重建45.非稳态动力学模型认为影响微管组装的主要因素是A. ATPB. GTPC.PHD.温度E.离子浓度46.下列可用于特异性地显示微丝在细胞内分布的是A.紫杉醇B.长春新碱C.细胞松弛素BD.肌动蛋白抗体E.肌球蛋白抗体47.能够与微丝结合而抑制微丝解聚的药物是A.紫杉醇B.长春新碱C.秋水仙素D.鬼笔环肽E.细胞松弛素B48.中间纤维组装的基础亚单位是A.七位复件B.中间纤维蛋白单体C.螺旋二聚体D.四聚体E.八聚体49.在白细胞变形游走的过程中,涉及A.微丝和微丝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B.微管和微管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C.钙黏着蛋白对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D.通过微管的解聚促进细胞变形E.中间纤维蛋白的磷酸化作用50.下列关于细胞骨架在有丝分裂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微丝在染色单体分离中起主要作用B.微丝参与纺锤体的形成C.微管和微管结合蛋白参与收缩环的形成D.中间纤维参与核膜的崩解E.微管参与胞质分裂51.角蛋白主要分布于A.肌细胞B.表皮细胞C.神经细胞D.白细胞E.成纤维细胞52.关于细胞运动的正确叙述是A.细胞通过纤毛摆动进行游走B.细胞通过鞭毛摆动清除细胞表面异物C.精子细胞运动涉及二联管间的滑动D.细胞运动与微丝无关E.微管聚合可促进细胞伪足的形成53.关于 Rho GTP酶家族的错误叙述是A.Cdc42的活化可促进肌动蛋白聚合B.Cdc42的活化可促进丝状伪足的形成C.Rac的活化可促进片状伪足形成D.Rac的活化可促进微绒毛的形成E.Rho活化可促进应力纤维的形成54.动物细胞中微管的负极位于A.内质网B.中心体C.细胞膜D.细胞核E.线粒体55.核纤层蛋白主要分布于A.肌细胞B.神经细胞C.神经干细胞D.表皮细胞E.各种类型细胞56.与游离的肌动蛋白单体结合后使其聚合的是A. GTHB. GDPC. ATPD.ADPE.UTP57.只存在于轴突中的微管结合蛋白是A. MAP-1B. MAP-2C. MAP-4D.tauE.肌球蛋白58.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错误叙述是A.患者的神经细胞中可见不溶性神经纤维缠结B.与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有关C.患者的神经细胞中微管蛋白数量显著减少D.患者的神经细胞中存在微管聚集缺陷E.患者的神经细胞中微管稳定性降低59.下列关于中间纤维结构的错误叙述是A.均含4段高度保守的α-螺旋B.亚基装配时靠a-螺旋配对形成二聚体C.均含有中间杆状区D.均含3段间隔区E.N端和C端均呈无规则卷曲状60.下列关于培养细胞爬行过程的错误叙述是A.通过肌动蛋白聚合形成伪足B.通过微丝与微丝结合蛋白相互作用介导微丝生长C.肌动蛋白在中心体处成核D.ARP2/3复合物促进片状伪足的形成E.需要整联蛋白的参与三、多项选择题1.中间纤维组装过程中,具有极性的是A.单体B.二聚体C.四聚体D.八聚体E.原纤维2.下列属于细胞中微管组织中心的结构是A.纺锤体B.中心体C.纤毛基体D.鞭毛基体E.鞭毛3.以下药物可以直接抑制动物细胞的胞质分裂的是A.秋水仙素B.肌球蛋白抗体C.细胞松弛素D.微管蛋白抗体E.肌动蛋白抗体4.下列属于马达蛋白的是A.微管蛋白B.肌动蛋白C.驱动蛋白D.动力蛋白E.肌球蛋白5.中间纤维组装的动态调节方式包括A.甲基化B.磷酸化C.泛素化D.去甲基化E.去磷酸化6.参与构成细胞连接的细胞骨架成分是A.微管B.微丝C.中间纤维D.钙黏着蛋白E.整联蛋白7.中间纤维组装过程中,呈非极性的结构是A.单体B.聚体C.四聚体D.八聚体E.原纤维8.鬼笔环肽可影响的细胞活动是A.胞质分裂B.肌肉收缩C.纺锤体的形成D.变形运动E.肠上皮细胞的吸收作用9.动物细胞中微管的负极位于A.鞭毛基体B.中心体C.纤毛基体D.纤毛E.鞭毛10.下列药物只抑制胞质分裂的是A.长春花碱B.紫杉醇C.秋水酰胺D.细胞松弛素E.鬼笔环肽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细胞骨架( cytoskeleton):真核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对于细胞的形状、细胞的运动、细胞内物质运输、染色体的分离和细胞分裂等起重要作用。

第07章--基元反应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第07章--基元反应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基元化学反应动力学习题及答案1. N 2O 5在25℃时分解反应的半衰期为5.7h, 且与N 2O 5的初始压力无关。

试求此反应在25℃条件下完成90%所需时间。

解:由题意知此反应为一级反应 111216.07.56932.06932.021-===h t kt k y1)11ln(=- h k y t 9.181216.0/)%9011ln(/)11ln(1=-=-=即完成90%所需时间为18.9h 。

2.异丙烯醚气相异构化成丙烯酮的反应是一级反应,其反应速率系(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k /s -1 =5.4×1011exp(-122 474 J ·mol -1/RT ),150℃下,反应开始时只有异丙烯醚,其压力为101 325 Pa ,问多长时间后,丙烯酮的分压可达54 kPa ?解:k /S -1=5.4×1011exp[-122474/8.314×(150+273)]=4.055×10-4据题意:kt p p t=0lnt 410005.454000101325101325ln-⨯=-t =1877S3. 双分子反应2A(g)−→−k B(g) + D(g),在623K 、初始浓度为0.400mol dm -3时,半衰期为105s,请求出 (1) 反应速率系数k(2) A(g)反应掉90%所需时间为多少?(3) 若反应的活化能为140 kJ mol-1, 573K时的最大反应速率为多少? 解:(1) r = k[A]2 , t0.5= 1/(2 k[A]0) , k = 0.012dm3mol-1s-1(2) 1/[A]– 1/[A]0 =2 k t, t = 945 s(3) ln(k/k’)=(E a/R)(1/T ’-1/T) , 573K时k = 0.00223dm3mol-1s-1,最大反应速率r max = k[A]02=3.6×10-4 moldm-3s-1.4. 450℃时实验测定气相反应3A + B→2C的速率数据如下;实验初压 / Pa 初速率-dpB/ dt / (Pa/h)PA,0 PB,01. 100 1.00 0.0100 2. 200 1.00 0.0400 3. 400 0.50 0.0800(1)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r = kPA x PBy,求x、y及k。

第七章 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一、单项选题题1、当自变量X 减少时,因变量Y 随之增加,则X 和Y 之间存在着( ) A 、线性相关关系 B 、非线性相关关系 C 、正相关关系 D 、负相关关系2、下列属于函数关系的有( )A 、身高与体重之间B 、广告费用支出与商品销售额之间C 、圆面积与半径之间D 、施肥量与粮食产量之间 3、下列相关程度最高的是( )A 、r=0.89B 、r=-0.93C 、r=0.928D 、r=0.8 4、两变量x 与y 的相关系数为0.8,则其回归直线的判定系数为( ) A 、0.80 B 、0.90 C 、0.64 D 、0.50 5、在线性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被假定服从( )A 、二项分布B 、t 分布C 、指数分布D 、正态分布6、物价上涨,销售量下降,则物价与销售量之间的相关属于( ) A 、无相关 B 、负相关 C 、正相关 D 、无法判断7、相关分析中所涉及的两个变量( )A 、必须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B 、都不能为随机变量C 、都可以是随机变量D 、不是对等关系 8、单位产品成本y (元)对产量x (千件)的回归方程为:t t x y 2.0100-=∧,其中“—0.2”的含义是( )A 、产量每增加1件,单位成本下降0.2元B 、产量每增加1件,单位成本下降20%C 、产量每增加1000件,单位成本下降20%D 、产量每增加10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0.2元E 、产量每增加10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20%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两种基本方法B 、相关分析不能指出变量间相互关系的具体形式,也无法从一个变量的变化来推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情况 C、回归分析可以不必确定变量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D、相关分析必须事先研究确定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中哪个为自变量,哪个为因变量 E、相关分析中所涉及的变量可以都是随机变量,而回归分析中因变量是随机的,自变量是非随机的2、判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有()A、计算回归系数B、编制相关表C、绘制相关图D、计算相关系数E、计算中位数3、相关关系按相关的形式可分为()A、正相关B、负相关C、线性相关D、非线性相关E、复相关4、在直线回归方程∧yt=∧β1+∧β2Xt中,回归系数∧β2的数值()A、表明两变量之间的平衡关系B、其正、负号表明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方向C、表明两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D、表明两变量之间的变动比例E、在数学上称为斜率5、下列那些项目属于现象完全相关()A、r=0B、r= —1C、r= +1D、y的数量变化完全由X的数量变化所确定E、r=0.986、在回归分析中,要求所涉及的两个变量x和y()A、必须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B、不是对等关系C、是对等关系D、一般来说因变量是随机的,自变量是非随机变量E、y对x的回归方程与x对y的回归方程是一回事7、下列有相关关系的是()A、居民家庭的收入与支出B、广告费用与商品销售额C、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D、学生学习的时间与学习成绩E、学生的身高与学习成绩8、可决系数2r=86.49%时,意味着()A 、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密切B 、因变量的总变差中,有80%可通过回归直线来解释 C 、因变量的总变差中,有20%可由回归直线来解释 D 、相关系数绝对值一定是0.93 E 、相关系数绝对值一定是0.8649 三、填空题1、相关系数r 的取值范围为 。

第7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习题及答案

第7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综合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用来补偿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损失的设备是()。

A.网络适配器B.集线器C.中继器D.路由器2.TCP/IP参考模型中的传输层对应于OSI中的()。

A.会话层B.传输层C.表示层D.应用层3.不属于Windows XP网络本地连接属性的是()。

A.网络客户端B.网络文件和打印机共享C.Internet协议D.共享文件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网卡的英文简称是NIC B. TCP/IP模型的最高层是应用层C.国际化标准组织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有7层”D.Internet采用的是OSI体系结构5.选择网卡的主要依据是组网的拓扑结构,网络段的最大长度、节点之间的距离和()。

A.接入网络的计算机种类B.使用的传输介质的类型C.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的类型D.互联网络的规模6.下列()不属于“网上邻居”可以显示计算机所连接的网络上的共享资源。

A.共享文件夹B.共享计算机C.共享打印机D.共享文件7.下列不属于OSI参考模型分层的是()。

A.物理层B.网络层C.网络接口层D.应用层8.下列()不属于“Internet协议属性”对话框选项。

A.IP地址B.子网掩码C.诊断地址D.默认网关9.用户可以使用()命令检测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A.Ping B.FTP C.Telnet D.IPConfig 10.以下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计算机网络是由计算机系统、通信链路和网络节点组成B.从逻辑功能上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分成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子网C.网络节点主要负责网络中信息的发送、接收和转发D.资源子网提供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功能,由通信链路组成1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无线传输的主要形式有无线电频率通信、红外通信、卫星通信B.光纤可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C.一条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和带宽成反比的,信道的带宽越高,信息的传输速率一条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和带宽成反比的,信道的带宽越高,就越慢D.bps指的是数据每秒传输的位数12.()不是网络协议的主要要素。

07物理学力学习题答案

07物理学力学习题答案

第七章基本知识小结⒈刚体的质心定义:∑⎰⎰==dm dm r r m r m r c i i c //求质心方法:对称分析法,分割法,积分法。

⒉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定义:∑⎰==dm rI r m I ii 22平行轴定理 I o = I c +md 2正交轴定理 I z = I x +I y.常见刚体的转动惯量:(略) ⒊刚体的动量和质心运动定理∑==c c a m F v m p⒋刚体对轴的角动量和转动定理∑==βτωI I L⒌刚体的转动动能和重力势能c p k mgy E I E ==221ω⒍刚体的平面运动=随质心坐标系的平动+绕质心坐标系的转动动力学方程: ∑∑==c c c c I a m F βτ(不必考虑惯性力矩)动能:221221c c c k I mv E ω+=⒎刚体的平衡方程∑=0F, 对任意轴∑=0τ7.1.2 汽车发动机的转速在12s 内由1200rev/min 增加到3000rev/min.⑴假设转动是匀加速转动,求角加速度。

⑵在此时间内,发动机转了多少转?解:⑴21260/2)12003000(/7.15s rad t===-∆∆πωβ⑵rad 27.152)60/2)(12003000(21039.2622222⨯===∆⨯--πβωωθ对应的转数=42010214.3239.262≈⨯=⨯∆πθ7.1.3 某发动机飞轮在时间间隔t 内的角位移为):,:(43s t rad ct bt at θθ-+=。

求t 时刻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解:23212643ct bt ctbta dtd dtd -==-+==ωθβω7.1.4 半径为0.1m 的圆盘在铅直平面内转动,在圆盘平面内建立o-xy 坐标系,原点在轴上,x 和y 轴沿水平和铅直向上的方向。

边缘上一点A 当t=0时恰好在x 轴上,该点的角坐标满足θ=1.2t+t 2(θ:rad,t:s)。

⑴t=0时,⑵自t=0开始转45º时,⑶转过90º时,A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x 和y 轴上的投影。

皖医大儿科学习题及答案07泌尿系统疾病

皖医大儿科学习题及答案07泌尿系统疾病

第七章泌尿系统疾病(Ai型题】1、小儿急性肾炎的病因绝大多数与下列哪种微生物感染有关?A.葡萄球菌B.巨细胞病毒C.B溶血性链球菌D.弓形体E.乙肝病毒2、性肾炎血压增高的患儿约占:A.l/3B.l∕3~l∕2C.2/3D.l∕3-2∕3E.l∕4-l∕33、9岁男童,10天前患咽喉痛,今发现颜面水肿,解酱油色尿2次,尿量减少,头痛,服中药后呕吐2次,傍晚突然四肢抽搐,持续7~8分钟,就诊时呈昏睡状。

首先的治疗措施是:A.镇静剂+速尿B.镇静剂+青霉素C.镇静剂+钙剂D.利血平+速尿E.二氮嗪+速尿4、肾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A.低白蛋白血症B.水肿C.高血压D.血尿E.大量蛋白尿5、女,8岁,因反复水肿、尿少4周入院。

查:血压12∕9kPa(90∕68mmHg),尿蛋白++,尿RBC3~5个/HP,尿WBCO~3个/HP,血浆白蛋白25g∕L.采用泼尼松短程疗法,现己口服泼尼松15mg,lid,共4周,近周来,尿蛋白转阴。

下一步治疗方案为:A.泼尼松15mg,tidB.泼尼松45mg,隔日晨顿服C.泼尼松30mg,隔日晨顿服D.泼尼松35mg,隔日晨顿服E.泼尼松20mg,tid6、4岁小儿,因水肿、尿少2周就诊。

查:尿RBC6~8个/HP,尿WBCO~5个/HP,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 1.8g,血浆白蛋白30g∕L,Ch6.8mmol∕L,C31000mg∕L.BUN6mmol∕L,血压15∕10kPa(113∕75mmHg)o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肾炎B.单纯性肾病C.急进性肾炎D.肾炎性肾病E.急性肾功能衰竭7、3岁女孩,全身高度水肿伴尿蛋白++++6天,下列哪组治疗最合适?A.氨苇青霉素+泼尼松B.青霉素+泼尼松C.泼尼松+环磷酰胺D.泼尼松25mg∕d+速尿E.泼尼松15mg∕d+速尿8、下列何种情况应考虑为难治性肾病?A.激素完全效应B.激素部分效应C.激素无效应D.正规中长程治疗半年中复发1次E.正规中长程治疗1年中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复发2次9、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低血容量性休克B.感染C.心源性休克D.血栓形成E.电解质紊乱10、肾病综合征患儿,服泼尼松60mg∕d,至第5周突起下腹痛,阴囊水肿加重,发紫,查血小板470X109/L。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汇编)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C)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D)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3.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是从:(A)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4.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D)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坚持公有制为立体,实现共同富裕5.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 (A)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C.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D.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6.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

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

”这句话强调的是:(B)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B.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7.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A)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A 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B 内外互补、互惠互利C 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相适应D 与国际市场接轨8、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重大战略判断是(C)A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B 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D 本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9、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是(C)A 改革、开放、党的领导B 政府、市场、社会C 改革、发展、稳定D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0、全面深化改革的要立足于(B)A 我国处于总体小康社会水平B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 我国处于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阶段D 我国属于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二、多选题1.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AD)A.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B.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D.坚持共同富裕E.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2.虽然邓小平指出:“改革是第二次革命”,但并不是说改革与革命没有区别。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习题提示及答案07章习题提示与答案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习题提示及答案07章习题提示与答案

习题提示与答案 第七章 气体的流动7-1 设输气管内甲烷气流的压力为4.5 MPa 、温度为15 ℃、流速为30 m/s ,管道的内径为0.5 m ,试求每小时输送的甲烷为多少m 3。

提示:管内的甲烷可看做理想气体。

答案:V 0=893 220 m 3/h 。

7-2 一股空气流的流速为380 m/s 、温度为20 ℃,另一股空气流的流速为550 m/s 、温度为750 ℃。

已知750 ℃时κ=1.335,20 ℃时κ=1.400,试求这两股气流各属于亚声速还是超声速,其马赫数各为多少?提示:音速T R c g κ=,马赫数cc Ma f =。

答案:Ma 1=1.107,Ma 2=0.878。

7-3 在压缩空气输气管上接有一渐缩形喷管,喷管前空气的压力可通过阀门调节,而空气的温度为27 ℃,喷管出口的背压为0.1 MPa 。

试求喷管进口的压力为0.15 MPa 及0.25 MPa 时,喷管出口截面的流速和压力。

提示:视喷管入口处速度近似为零,临界压力()1-1cr κκ⎪⎭⎫ ⎝⎛-κ=12p p ;渐缩形喷管,p cr <p B 时,出口截面压力p 2等于背压p B ,出口流速小于当地声速;p cr >p B 时,出口截面压力p 2等于临界压力p cr ,出口截面流速等于当地声速。

答案:(1)p 2=0.1 MPa ,c f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56.8 m/s ;(2)p 2=0.132 MPa ,c f 2=317 m/s 。

7-4 按上题条件,求两种情况下出口截面气流的马赫数。

提示:等熵流动过程, 音速T R c g κ=,马赫数cc Ma f =。

答案:(1) Ma =0.783 6;(2) Ma =1。

7-5 设进入喷管的氦气的压力为0.4 MPa 、温度为227 ℃,而出口背压为0.15 MPa ,试选用喷管形状并计算出口截面气体的压力、速度及马赫数。

提示:视喷管入口处速度近似为零,临界压力()1-1cr 1-2κκ⎪⎭⎫ ⎝⎛κ=p p ,若p cr <p B ,则选用渐缩形喷管,若p cr >p B ,则选用缩放形喷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测试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单项选择题1.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

A.商品市场B.劳动力市场C.金融市场D.要素市场2.一般说来,当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的制约时,为促进经济增长,可以采用的经济措施有()。

①减少税收,增加财政支出②降低存贷款利息率,增加货币供应量③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④提高税率,增加税收,增加财政收入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2010年“两会”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充裕;二是优化信贷结构;三是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四是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①属于经济手段②是运用“看不见的手”进行宏观调控③属于行政手段④是为了经济增长、物价稳定A.①④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2010年“两会”提出,要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要继续提高农民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

下列措施能够起到扩大消费需求的是()。

①提高存贷利率②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③提高外汇汇率④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

A.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D.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体系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和市场属于()。

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7.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是()。

A.公有制B.现代产权制度C.公司制 D.股份制8.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其产权关系表现为()。

A.出资者享有的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拥有的法人财产权相分离B.出资者享有的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拥有的法人财产权相统一C.出资者享有的法人所有权和企业拥有的财产所有权相分离D.出资者享有的法人所有权和企业拥有的财产所有权相统一9.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负责管理日常具体事务的机构是()。

A.股东会B.董事会C.经理层C.监事会10.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

A.合伙制B.业主制C.公司制D.合作制1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或目标)是()。

A.统一、开放、竞争、有序B.统一、开放、合作、有序C.宏观、自主、法制、有序D.统一、独立、竞争、无序12.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的主体是()。

A.银行 B.企业C.政府 D.市场13.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目标是()。

A.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B.建设和谐社会C.保证劳动者的充分就业 D.实现共同富裕14.社会保障体系中覆盖面最广、社会意义最大也是最主要的保障形式是()。

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C.社会救助D.优抚安置二、多项选择题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特性,是指作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B.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C.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D.在政治制度上,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16.市场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具有()等特点。

A.自觉性 B.事后性C.微观性 D.自发性17.现代企业制度()。

A.以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依据B.以规范和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C.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D.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8.现代公司制企业的管理体制一般包括()。

A.股东会B.董事会C.经理层D.监事会19.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A.产权清晰B.权责明确C.政企分开D.管理科学20.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A.统一B.开放C.竞争D.有序21.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其中商品市场的内容包括()。

A.生产资料市场 B.消费品市场C.劳动力市场D.技术市场22.社会信用制度要()。

A.以道德为支撑B.以产权为基础C.以法律为保障D.以行政为手段23.规范市场秩序所要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要做到()。

A.行政执法B.行业自律C.舆论监督D.群众参与24.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A.促进经济增长B.增加就业C.稳定物价 D.国际收支平衡25.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手段主要有()。

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 D.计划手段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主要有()。

A.货币政策B.财政政策C.产业政策 D.收入政策27.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A.社会保险B.社会救助C.社会福利 D.优抚安置28.社会保险的特征有()。

A.依法实施 B.政府主办C.不以赢利为目的D.自愿参加29.社会保险制度一般包括()。

A.养老保险B.医疗保险C.失业保险D.意外保险三、名词解释30.企业31.现代企业制度32.公司治理结构33.市场失灵34.市场不经济35.宏观调控四、问答题3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7.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是什么?五、分析题2010年12月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结合材料,运用有关知识回答:38.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39.什么是财政政策?简述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

40.什么是货币政策?简述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具体做法。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ABABC; ABACC; ACCA.二、多选题ABC; BCD; ABCD; ABCD; ABCD; ABCD; AB; ABC;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 ABC; ABC.三、名词解释31.企业——指以赢利为目的从事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流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32.现代企业制度——以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依据,以规范和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的新型企业制度。

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33.公司治理结构——是以股份公司为组织形式,通过一套合理的制度安排来规范股东、董事会和高层经理人员三者之间的权利、利益关系的企业治理形式。

通常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

34.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在存在公共物品的情况下,即在有关维护国家安全的国防、公安等部门和市政维护、交通安全等公共物品和劳务方面,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的方式不能对相应的资源实现有效配置——公共产品的价格变化不能反映市场供求状况。

35.市场不经济——市场不经济是指市场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由于受外部环境影响而产生的一些不经济现象。

例如:企业生产活动所排泄的废水、废气、烟尘等废气物引起的环境问题,不仅对其他企业的生产和社会成员的生活造成危害,而且企业获取的利润远不够用于治理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

36.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 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运用各种手段,从系统、综合和全局的角度,按预定目标对国民经济活动从总量与结构上进行调节、控制和引导。

宏观调控,实质上是政府调节。

四、问答题3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的特性,是指作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的规定性,也就是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有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体现。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各类企业都要进入市场,平等地参与竞争。

但是,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仅有利于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而且有利于限制市场机制的消极作用。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决定了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分配必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同时,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又在客观上产生了多种分配方式。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能够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更好地处理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38.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是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实行宏观调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按比例的分配社会劳动是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社会分工越细,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国民经济各个组成部分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之间彼此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程度就越大,这就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和各种生产要素。

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按比例分配资源,在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同时,需要由政府进行宏观上的指导、调控,防范结构失衡和总供求的失衡。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客观上要求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以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同时,保持社会总供求平衡,避免和减少由于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而带来的损失。

(二)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前面讲过,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

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的方式所存在的局限性,必然会导致市场失灵和市场不经济,这需要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来解决。

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功能性缺陷,解决市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有效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