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护理_常规

合集下载

颅内压增高护理常规

颅内压增高护理常规

颅内压增高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评估和察要点(1)病情评估:评估患者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包括头痛、呕吐等,观察患者呕吐的伴随状态、呕吐物的量、气味、呕吐次数,并做好记录。

评估病人的健康史和相关因素如年龄、加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及颅内压急骤升高的相关因素等。

定时监测病人生命体、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

(2)安全评估:评估患者有无意识障碍、癫痫发作;评估患者年龄、精神状态及自理能力;视力下降的患者做好安全宣教,防止摔伤。

(3)疾病认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评估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程度。

(4)心理状况: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

2、护理要点(1)术前检查:1)常规检查:血、尿常规,生化全项,APTT+PT,,HBsAg,HIV,HCV,梅毒抗体,心电图,胸片X光片,头CT。

2)专科检查:①影像学检查:头CT,头MRI②神经外科检查:数字显影(DSA),腰椎穿刺,ICP监测3)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前检查的目的、方法,积极协助其完成各项检查;告知患者静脉抽血前需要禁食水6小时以上;留取尿标本时,应取晨起、空腹、首次、中段尿液。

(2)术前准备:1)呼吸道:保暖,预防感冒,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胃肠道:全麻手术需禁食、水6-8小时,防止全身麻醉所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窒息等。

3)过敏试验:询问患者过敏史,遵医嘱做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记录结果。

皮敏试验阳性者,应在病历、床头卡和患者一览表名牌上注明,并及时通知医生。

4)皮肤准备:术前一日由责任护士应根据医嘱为患者备皮,备皮范围为剃头、腹部及会阴部,为手术做准备。

5)个人卫生:沐浴、剪指(趾)甲,保持全身清洁,男性患者剃净胡须。

6)睡眠:创造良好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遵医嘱于术前晚给予口服镇静剂。

7)术晨准备:嘱患者取下假牙、眼镜、角膜接触镜,将首饰及贵重物品交予家属妥善保存,入手术室前应排空二便。

手术前遵医嘱给予术前针,并将病历、术中用药等用物带入手术室;检查患者腕带的信息是否清楚、准确、齐全,以便术中进行患者身份识别。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有无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2、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瞳孔的变化。

二、护理措施:
1、体位: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 15-30 度。

2、给氧;持续或间断给氧,改善脑缺氧。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急性颅内压增高时,常有明显的进行性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应警惕脑疝的发生,频繁呕吐时应避免误吸或窒息。

4、快速静脉滴注脱水药并配合激素的应用,有时可用速尿加强脱水的作用。

5、遵医嘱应用冬眠低温疗法,使患者处于亚低温状态,其目的是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以增加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减轻脑水肿。

三、健康指导要点:
1、指导患者避免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2、指导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

3、指导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不良刺激,维持血压平稳,保持大便通畅,防止颅内出血。

四、注意事项
1、行物理降温时注意局部皮肤的保护,避免冻伤,复温不可过快,以免出现颅内压反跳、体温过高或酸中毒等。

2、躁动患者应该寻找原因及时处理,切忌强制约束。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常规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常规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征的变化。

2、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

【护理措施】1、保持安静: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并避免约束,以防止因患者挣扎而导致颅内压进一步的增高。

2、抬高床头15—30度,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头颈部应放置在一直线上,不要压迫和扭转颈静脉。

3、头痛的护理:耐心听取患者的感受,分析引起头痛的原因,指导患者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对不能忍受的头痛,遵医嘱使用镇痛药或脱水药。

4、呕吐的护理:吸痰时动作轻柔,勿刺激以免诱发呕吐;对出现呃逆患者,采用压眶,遵医嘱肌注氯丙嗪等措施进行控制,以免频繁呃逆引发呕吐;密切观察呕吐的伴随症状、呕吐物的量、气味、性质、呕吐的次数,并做好准确记录;呕吐时给予安慰,并随时清除呕吐物。

呕吐期间,暂时禁食,以免加重胃肠道症状。

5、严格控制腰穿指征,防止诱发脑疝形成,尤其是重度颅内压增高患者,对于有腰穿指征的患者,穿刺后嘱平卧6小时。

6、做好生活护理,如口腔护理;定时喂饮食,大小便后及时清洁肛周及会阴,随时更换尿湿、便污的衣被,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拍背。

严格掌握热水袋和冰袋的应用指征,防止烫伤和冻伤。

7、意识、精神障碍患者,使用床栏、约束带,必要时专人守护。

8、氧气吸入:给氧不仅可以改善脑缺氧,而且可使脑血管收缩减轻脑水肿。

9、避免胸内压或腹内压上升的主要措施:(1)保持大便通畅。

(2)避免患者肌肉过度收缩及髋关节长期屈曲。

(3)指导患者翻身时行呼气动作。

(4)保持呼吸道通畅,有舌后坠者可托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气管。

(5)避免剧烈咳嗽。

10、避免血压骤然变化过大措施:(1)吸痰、翻身等护理操作时应监测患者血压的变化。

(2)按医嘱给予止痛腰缓解患者疼痛,以免因疼痛造成血压升高。

11、预防全身感染:(1)体温高于38℃应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

(2)更换患者伤口敷料和引流管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12、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1)遵医嘱输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应急预案】
1、立即抬高床头15-30°,给予高流量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同时通知医生。

2、遵医嘱立即给予脱水利尿剂及激素,常用20%甘露醇快速静滴,速尿20〜40mg静推,地塞米松5〜IOnIg静注,及时抽血生化送检。

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

4、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5、若处于脑疝早期,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剧烈头疼、频繁呕吐,遵医嘱立即开放静脉通路,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6、若脑疝形成,患者表现为瞳孔不等大、呼吸深快、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程度加重。

7、应遵医嘱快速输入甘露醇,急查血气分析、血常规,加大氧流量。

8、若患者瞳孔未恢复、神志昏迷,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9、遵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观察患者用药反应,遵医嘱调整药物用量。

10、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变化。

【处理流程】11、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目标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目标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目标颅内压增高(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是指颅腔内各种病理因素引起的颅内压力升高。

颅内压增高可能会导致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并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不可逆的损伤。

因此,在护理中,我们的目标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减少颅内压力,保护脑组织,促进病情的稳定和恢复。

以下是颅内压增高的护理目标:1. 减少颅内压力:通过控制呼吸、碱化血液、减少氧需求、控制体温等措施,减少颅内压力的增加。

例如,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维持正常的氧合和通气;保持患者的酸碱平衡,避免酸中毒,可以减少脑组织的水肿和压力;通过有效控制体温,降低新陈代谢产物的生成,减少脑组织代谢的需要。

2. 维持稳定的血压:有效控制和维持患者的血压水平,以确保脑血流的稳定和脑组织的供氧。

高血压可能会导致颅内压力的增加,而低血压可能会导致脑组织的缺血、缺氧。

通过监测血压,调整药物治疗和液体管理,维持适当的血压水平。

3. 保护脑组织:采取措施保护和维持脑组织的功能。

例如,定期翻身,避免长时间压迫一侧头部,减少脑组织的缺血;保持患者的头部抬高,以降低颅内压力;监测神经系统状况,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反应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

4. 防止并发症:颅内压增高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颅内感染、脑疝等。

通过维持良好的卫生环境,注意口腔和呼吸道的清洁,预防颅内感染发生。

同时,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检查脑疝的迹象,及时采取响应措施。

5. 提供舒适和安全的环境:颅内压增高的患者需要安静和舒适的环境,以减少刺激和紧张。

避免嘈杂的声音、强光和其他刺激物,以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

同时,确保患者的安全,防止跌倒和其他意外伤害的发生。

总的来说,颅内压增高需要综合治疗和护理措施的支持。

通过减少颅内压力、保护脑组织、维持良好的生理功能,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nurses对颅内压增高的害怕有时会导致护理过程中不注意发生并发症的有关知识。

防治颅内压增高的护理措施

防治颅内压增高的护理措施

防治颅内压增高的护理措施
防治颅内压增高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保持呼吸道通畅: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呕吐物,以免误吸导致窒息。

2. 抬高头部:抬高头部可以降低颅内压,缓解头痛等症状。

同时,应尽量避免头部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3. 控制饮水量: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控制饮水量,以免加重颅内压。

4.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5. 协助医生治疗:遵医嘱协助医生进行脱水、降颅压等治疗,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6. 预防并发症: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应加强预防措施,如定时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等。

7.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8. 心理护理:关心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9. 预防颅内压增高:积极治疗可能导致颅内压增高的疾病,如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等。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酒、避免过度劳累等。

总之,防治颅内压增高的护理措施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急性颅内压增高征护理常规

急性颅内压增高征护理常规

急性颅内压增高征护理常规
一、概述
急性颅内压增高,简称颅高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脑实质和/或颅内液体量增加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二、护理诊断
1、头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2、有窒息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
3、有并发脑疝、呼吸骤停的危险
三、护理措施
1、避免颅内压增高加重保持患儿绝对安静,避免躁动、剧烈咳嗽,检查和治疗尽可能集中进行,护理患儿时要动作轻柔,不要猛力转动患儿头部和翻身;抬高床头30度左右,使头部处于正中以利颅内血液回流,疑有脑疝时以平卧为宜,但要保证气道通畅。

2、气道管理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方式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以保证血氧分压维持在正常范围。

备好呼吸器,必要时人工辅助通气。

3、用药护理遵医嘱要求调整输液速度,按时应用脱水剂、利尿剂等以减轻脑水肿。

静脉使用镇静剂时速度宜慢,以免发生呼吸抑制。

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监测生命体征、瞳孔、肌张力、意识状态等。

若发生脑疝,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5、健康教育向家长介绍患儿的病情及预后,安慰、鼓励他们树立信
心。

解释保持安静的重要性及头肩抬高的意义,以取得家长的合作。

根据原发病的特点,作好相应的保健指导。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颅内压增高不是一种临床疾病,是由于多种因素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此类病人情况较为复杂且病情变化过快,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容易发展成为脑疝,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因此对颅内压增高病人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将具体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观察颅内压增高病人具体情况1.1主征观察明确病人是否存在颅内压增高的典型症状,即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病人一般会存在持续性头痛症状,头痛位置一般处于双颞和脑前,呈进行性加重,在用力咳嗽、低头时疼痛症状会明显加重。

在病人头痛剧烈时经常会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

而视盘水肿是一种比较高的客观体征,对疑似颅内压病人来讲,需要进行连续观察。

1.2瞳孔、意识变化情况观察颅内压增高病人可能在病发期间存在意识障碍,甚至会随着颅内压的不断增高呈现为清醒--躁动转晕--昏迷的状态,因此需要观察病人瞳孔情况以及光反应敏感性。

一般情况下轻度颅内压增高病人瞳孔并不明显变化,直至病人病情恶化为脑疝时会存在病侧瞳孔散大的情况,导致病人光反应迟钝或者消失。

脑疝病人如果病情不能有效控制或者持续性发展会出现双侧瞳孔散大的情况,其光反应完全消失,因此针对瞳孔散大的病人需要遵循早发现、早处理的原则,根据病人病情发展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1.3体征变化观察一般来讲,人们发生颅内压增高情况时会导致生命体征紊乱,具体表现形式为自身脉搏、血压、体温、呼吸出现明显变化。

处于急性发展期的病人表现为呼吸、脉搏有所减慢,血压指标直线上升,其体温会高达40摄氏度以上,但是也有病人体温低于35摄氏度。

病情发展为脑疝者具有大汗淋漓和面色潮红的情况,也有呼吸不规则的症状,因此需要进行病人体征变化的观察,以便于在出现颅内压增高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1.4观察病人其他症状部分颅内压增高病人具有双侧或者一侧外展神经麻痹的表现,包括头晕、复视、黑朦等,出现这些症状以后有利于及早发现并确定病人是否存在颅内压增高的情况。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力超过正常范围所引起的一种病理现象,常见于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等情况下。

颅内压增高可以对患者的生理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这类患者进行准确、及时、有效的护理十分重要。

以下是针对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措施。

一、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颅内压增高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案、饮食调理、生活护理等内容。

通过教育,帮助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病情,提高合作意愿,积极配合治疗。

二、严密观察。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神志、肢体活动等指标。

对于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或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告给医生。

三、提供舒适环境。

四、保持头部平举。

五、合理饮食。

六、呼吸护理。

护理人员应监测病人的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通畅。

对于存在呼吸困难的病人,可辅助通气,如吸氧、呼气末正压等措施,以保证氧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的平衡。

七、药物治疗。

针对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医生可能会开具降颅内压的药物进行治疗。

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及时给予药物,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反馈给医生。

八、病情观察和记录。

护理人员应每日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包括生命体征、神志状态、瞳孔反应等情况。

对于异常情况的发现,应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是针对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措施。

通过科学的护理,可以减轻病人的不适症状,促进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在实践中,护理人员还应不断学习更新的护理知识,提高护理水平,为病人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急性颅内压增高患儿的护理常规

急性颅内压增高患儿的护理常规

急性颅内压增高患儿的护理常规急性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力超过正常范围,并且病情进展迅速的一种急性病情。

此时,护理措施的目标是减轻颅内压力,保持脑组织的灌注供应,并防止颅内血管损伤和神经功能损害。

下面是对急性颅内压增高患儿的护理常规的详细说明。

专注于保持基本生命体征稳定:1.监测体温、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记录。

2.对于心率变快或过慢、血压升高或降低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1.维持患儿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湿润,监测及维持正常呼吸道湿度。

2.保持患儿自主呼吸,尽量避免过度通气或低通气。

3.帮助患儿保持正确的体位,例如半卧位,有助于改善呼吸道通气。

维护循环稳定:1.确保患儿血液循环稳定,监测心脏指标(如心率、心律、血压等)和中心静脉压。

2.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液体输注速度和容量,避免过度或过少的补液,确保患儿的血容量适宜。

3.防止静脉注射过快,避免引起急性脑水肿。

控制颅内压力:1.定期监测颅内压力,如脑脉搏波、颅内压力监测仪等,并记录监测结果。

2.对荨麻疹、脉冲亢进、呼吸抑制等症状进行观察和护理反应。

3.协助医生进行脑室穿刺、脑脊液引流等降低颅内压的治疗措施。

控制并预防脑水肿:1.监测并维持患儿的液体平衡,避免过多的液体负荷。

2.注意观察症状变化,及时提供镇痛、保护舒适的环境。

3.使用降温措施,如冰凉湿毛巾敷于患儿头部、身体等。

保持患儿的精神状态:1.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过度的刺激。

2.定期观察患儿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如意识、瞳孔反应等。

3.按需提供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例如给予镇痛药物。

营养支持:1.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计划,确保充足的营养摄入。

2.如患儿无法经口进食,可通过胃管或肠内营养等方式提供营养支持。

患儿与家属的教育:1.向家属详细解释颅内压增高的原因、病情的变化以及可能的并发症等,提供必要的情绪支持和安慰。

2.教育家属监测患儿的基本生命体征,并告知何时应立即就医。

简述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要点

简述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要点

简述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要点
1. 体位与休息:床头抬高 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昏迷病人取侧卧位,便于引流。

2.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 避免颅内压骤然升高: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剧烈咳嗽和便秘,禁忌高压灌肠。

4. 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5. 脑室引流护理:对于进行脑室引流的病人,应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6. 心理护理:关心、安慰病人,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7. 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及家属颅内压增高的相关知识,指导病人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情绪激动、剧烈咳嗽等。

总之,对于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颅内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心率慢
心率快
内↑→代偿 呼吸慢→ 失代偿 呼吸快 死亡 颅
腔↓ 压
血压高
血压低Leabharlann 代偿期:库欣氏综合症(二慢一高) 失代偿期: (二快一低)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疾病分析 四、临床表现
1、颅高压三主征 头痛-为阵发性剧烈头痛,清晨多发,咳嗽、喷嚏加剧 呕吐-随头痛出现,为喷射状 视神经乳头水肿(最有价值) 2、生命体征改变(库欣反应) 早期(代偿期)- 呈两慢一高 晚期(失代偿)- 二快一低(图见27-3) 3、意识障碍
特点:血运丰富,抗感染和愈合能力强;但因组 织致密,血管固定,不易回缩,损伤后出血多。
头皮损伤包括: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和头皮撕脱 伤三种。
表皮层 皮下组织 帽状腱膜
腱膜下 组织
颅骨骨膜
(1)头皮血肿(scalp hematoma)
按血肿部位分为皮下、帽状腱膜下、骨膜下血 肿,共同表现:局部隆起、疼痛、触痛。
1、作好呕吐的护理: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误
吸,观察并记录呕吐物的量和性质。
2、脱水治疗的护理:使用脱水剂可使钠、钾等
排出过多,引起电解质紊乱,应注意观察,遵医嘱适当补充。
3、观察记录: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注意病人脱 水症状以及血电解质水平。
(九)缓解疼痛
1、有效降低颅内压:作好降低颅内压的相应护
②枕骨大孔疝-系幕下的小脑扁桃体和延髓经枕 骨大孔向椎管移位又称小脑扁桃体疝
表现:剧烈头痛、反复呕吐、生命体征紊乱、颈 项强直,常突然出现呼吸停止(R中枢受压),心 跳停止。
小脑幕 切迹疝
枕骨大孔 疝
疾病诊断:辅助检查
1、CT (儿童显示颅骨骨板变薄、骨缝分 离;
脑沟变浅、脑室、脑池缩小)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学习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学习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学习一、颅内压增高的病因与表现颅内压增高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颅脑损伤、脑出血、脑肿瘤、脑梗死等。

病人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意识异常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癫痫发作、瞳孔异常等症状。

二、颅内压增高的护理措施1.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体征异常进行处理。

2. 观察神经症状: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症状变化,如意识水平、瞳孔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 保持通畅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适度升高床头,保持患者头部处于30度的高度,减少颅内压增高的发生。

4. 控制体液平衡:适当限制液体入量,防止水肿加重,控制体液平衡。

5. 维持良好的氧合:保持患者的良好氧合状态,防止缺氧加重颅内压增高。

6. 维持合适的体位:帮助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改善血流灌注,降低颅内压力。

7. 防止努力性呼吸:防止患者出现努力性呼吸,以避免过度负荷增加颅内压力。

8.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减轻其精神压力,促进康复。

三、护理措施的实施与技巧1. 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如加固床边围栏、避免移动患者等,以防止跌倒和伤害。

2. 遵循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如利尿剂、镇静剂、抗惊厥药物等,有助于减轻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3. 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不动,适当的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血压。

4. 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5. 温暖及舒适的环境:提供舒适的环境,维持适宜的室温,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四、危重护理对于颅内压增高的危重病人,护理措施更加复杂和安全性要求更高。

在危重护理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2. 抗感染:注意加强感染预防和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加重颅内压增高。

3. 特殊体位处理:对于特殊情况如中风、脑出血等,要保持特定体位,减轻颅内压增高的发生。

颅内压增高护理常规

颅内压增高护理常规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的护理(1)卧底休息:保持病室安静.稳定病人情绪,避免情绪剧烈波动,以免血压升高而加重颅内压增高.(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舌根后坠者,可托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气道;防止颈部过曲,过伸或扭曲;对意识不清及咳痰困难的病人,应尽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3)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当病人咳嗽和用力排便时胸,腹腔内压力增高.有诱发脑疝的危险.因此,要预防和及时治疗感冒,避免咳嗽.应鼓励能进食者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促进肠蠕动.已发生便秘者切勿用力屏气排便,可用缓泻药或低压小量灌肠通便,避免高压大量灌肠.控制癫痫发作:癫痫发作可加重脑颅内压增高是许多颅脑疾病,如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和脑积水等共同的综合征.当颅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缩小超过颅腔可代偿的容量,使颅内压持续高于200mmH2O,并出现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等临床表现时,称为颅内压增高.病因:1.颅腔内容物体积或量增加a脑体积增加:脑组织损伤,炎症,缺血缺氧,中毒等导致脑水肿.b脑脊液增多:脑脊液分泌过多,吸收障碍或脑脊液循环受阻导致脑积水.c脑血流量增加:高碳酸血症时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增高,脑血管扩张致脑血流量增多.2.颅内空间或颅腔容积缩小a先天性因素:狭颅症,颅底凹陷症等先天性畸形使颅腔容积变小.b后天性因素: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血肿,脑肿瘤,脑脓肿等,大片凹陷性骨折,使颅内空间相对变小.临床表现1.颅内压增高典型表现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2.生命体征改变机体代偿性出现血压升高,脉压增大,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而慢(二慢一高),这种典型的生命体征改变称为库欣反应.3.意识障碍急性颅内压增高,常有进行性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慢性颅内压增高,表现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和呆滞,症状时轻时重.4.其他症状与体征复视(展神经麻痹),头晕,猝倒等.婴幼儿颅内压增高可见囟门饱满,颅缝增宽,头颅增大,头皮静脉怒张,囟门饱满,张力增高和骨缝分离.辅助检查1.腰椎穿刺可以直接测量颅内压力,同时取脑脊液做化验.2.影像学检查头颅x线摄片,CT,MRI,脑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治疗要点1.一般处理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呼吸,脉搏及体温的变化.不能进食的病人应补液.给予氧气吸入有助于降低颅内压.对意识不清的病人及咳痰困难者要考虑做气管切开.2.病因治疗作病变切除术,减压术,脑脊液分流术.3.降低颅内压治疗给予高渗利尿剂.常用口服药物有:氢氯噻嗪,乙酰唑胺,呋塞米.常用口服药物有20%甘露醇,呋塞米.4.激素治疗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等,可减轻脑水肿,缓解颅内压增高.5.冬眠疗法或亚低温疗法有利于降低脑的新陈代谢,减少脑组织的氧耗量.6.脑脊液体外引流经脑室缓慢放出脑脊液少许,以缓解颅内压增高.7.巴比妥治疗大剂量异戊巴比妥或硫喷妥钠可降低脑的代谢.8.辅助过度换气目的是使体内CO2排出.9.抗生素治疗控制颅内感染或预防感染.10.症状治疗抽搐发作的病人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烦躁病人给予镇静剂.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体位:床头抬高15-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肢体活动情况,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及头部敷料情况.如瞳孔不等大,血压偏高,脉搏和呼吸减慢,应立即报告医生.(3)给氧:持续或间断吸氧,改善脑乏氧,使脑血管收缩,降低脑血流量.(4)饮食与补液:吞咽障碍的病人给予鼻饲饮食,给予少量多餐饮食.成年人每天静脉输液在1500—2000毫升,其中等渗盐水不超过500毫升.保证每日尿量600毫升以上.(5)维持正常体温和防治感染:高热病人给予有效的降温措施,遵医嘱应用抗生素.(4)加强生活护理,适当保护病人,避免意外损伤.缺氧和脑水肿.2.药物治疗的护理 (1)使用脱水药物的护理:注意输液速度.最常用高渗性脱水药,如20%甘露醇250毫升,15-30分内滴完,每日2-4次.但对儿童,老人及心功能不全者,应适当控制输液速度,以免加重循环系统负担,导致心力衰竭或肺水肿.若同时使用利尿药,降低颅压效果更好.(2)激素治疗的护理: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有无因应用激素诱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感染等不良反应.3.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冬眠低温疗法是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降低体温,使病人处于亚低温状态,其目的是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减少脑血流量,增加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减轻脑水肿.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若脉搏超过100次/分,收缩压低于100mmHg,呼吸慢而不规则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停药.冬眠低温时间一般为3-5日.4.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预防与护理(1)保证病人机体营养,适当调整饮食;(2)了解水电解质紊乱的程度,根据检验指标进行饮食调整;(3)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若病人平均每小时尿量超过300—400毫升,通知医生予以处理.5.脑室外引流护理 (1)引流管的位置: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引流袋,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2)引流速度及量:术后早期应注意控制引流速度,(3)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活动及翻身时避免牵拉引流管.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应查明原因.(4)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性质及量.(5)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6)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清洁.6.缓解疼痛(1)有效降低颅内压.(2)遵医嘱应用镇痛药,但禁用吗啡,哌替啶,以免抑制呼吸中枢.健康指导1.指导病人避免导致颅内压增高因素的方法.2.指导病人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癫痫病人避免饮咖啡,浓茶.3.指导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不良刺激,维持血压平稳,保持大便通畅,防止颅内出血.4.针对治疗药物对病人进行宣教,讲解目前的治疗,以及用药的重要性,注意事项,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颅内肿瘤病人的护理颅腔由大脑廉,小脑幕分隔成三个腔,小脑幕以上部位生长的肿瘤称为幕上肿瘤,小脑幕以下部位生长的肿瘤称为幕下肿瘤.临床表现(一)幕上肿瘤1.脑膜瘤起源于脑膜与脑膜间隙,属良性肿瘤.(1)肿瘤生长缓慢;(2)局灶性症状:肿瘤对周围脑组织,脑神经的压迫症状;(3)颅内压增高症状;(4)颅骨的改变.2.颅咽管瘤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展而来的良性先天性肿瘤.(1)颅内压增高症状;(2)视力视野障碍;(3)垂体功能低下;(4)下丘脑损害的表现:体温偏低,嗜睡,尿崩症,以及肥胖性生殖无能综合征.3.垂体腺瘤是蝶鞍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1)泌乳素(PRL)型:闭经,溢乳,不育;(2)生长激素(GH)型:巨人症,面容改变,肢端肥大症;(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型:高血压,向心性肥胖,满月脸;(4)促甲状腺激素(TSH)型:饥饿,多食,多汗,畏寒,情绪烦躁;(5)促性腺激素细胞瘤:性欲下降.(二)幕下肿瘤1.听神经瘤起源于听神经鞘膜细胞,是典型的神经鞘瘤.(1)耳蜗及前庭症状:头晕,目眩,耳鸣,耳聋;(2)头痛,伴有病区枕骨大孔区的不适;(3)小脑性共济失调,动作不协调;(4)临近颅神经受损症状;(5)颅内压增高症状.2.四脑室室管膜瘤肿瘤多位于脑室内,少数肿瘤的主体位于脑组织内.(1)颅内压增高症状;(2)脑干症状与颅神经损伤症状:出现桥脑或延脑诸神经核受累症状;(3)小脑症状:走路不稳,眼球震颤,共济失调.3.血管网织细胞瘤为良性肿瘤,起源于中胚叶细胞的胚胎残叶组织,为颅内真性血管性肿瘤,多发生在小脑.(1)头痛;(2)呕吐,眩晕,复视.(3)脑脊液循环不畅可产生脑积水,出现颅内压升高.(4)眼震,共济失调.辅助检查X线平片,CT或MRI检查.治疗要点以手术为主,辅以化学药物,放疗.护理要点(一)术前护理1.按外科术前常规准备.2.术前观察(1)病人的精神,意识状况;(2)病人语言表达状况:语言表达是否流利,判断失语的具体类型如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和命名性失语等;(3)病人的运功状况;(4)病人的记忆能力;(5)病人视力,视野状况,判断视野有无缺损;(6)病人是否有癫痫发作及癫痫发作的类型;(7)瞳孔及生命体征的观察:瞳孔是否等大,对光反射是否灵敏。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常规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常规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2、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瞳孔的变化。

二、护理措施:1、体位: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度。

2、给氧;持续或间断给氧,改善脑缺氧。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急性颅内压增高时,常有明显的进行性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应警惕脑疝的发生,频繁呕吐时应避免误吸或窒息。

4、快速静脉滴注脱水药并配合激素的应用,有时可用速尿加强脱水的作用。

5、遵医嘱应用冬眠低温疗法,使患者处于亚低温状态,其目的是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以增加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减轻脑水肿。

三、健康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避免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2、指导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

3、指导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不良刺激,维持血压平稳,保持大便通畅,防止颅内出血。

四、注意事项1、行物理降温时注意局部皮肤的保护,避免冻伤,复温不可过快,以免出现颅内压反跳、体温过高或酸中毒等。

2、躁动患者应该寻找原因及时处理,切忌强制约束。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②手术患者要有术后护理情况的记录,包括患者麻醉方式、手术名称、返回病区时间,伤口出血情况、各种管路情况及引流液的性质量等。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常规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常规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常规一般处理:体位:抬高床头15~30饮食与补液:予清淡饮食,每日盐《5g,同时遵医嘱补充因脱水失去的水分吸氧协助进行生活护理慎用镇静、止痛、降压药、禁用哌替啶、吗啡密切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的变化,有无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三主征”以及Cushing反应出现正确判断颅内高压与颅内低压,必要时随时复查CT有条件者行颅内压监护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遵医嘱行脱水治疗,注意观察尿量,准确记录遵医嘱行激素治疗,注意观察应激性溃疡、感染等不良反应亚低温治疗者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症,密切监测体温及其他生命体征,降温及复温均不宜过快,应循序渐进,预防寒战,冻伤、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遵医嘱行辅助过度通气等治疗,适当调节参数,定时血气分析。

过度通气不超过24小时。

巴比妥治疗发现颅内压有回升时即应增补剂量,可按照2~3.5mg/Kg计算防止ICP骤然升高的护理休息,保持情绪稳定,予心理护理,避免因情绪波动引起颅内压增高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剧烈咳嗽防止便秘:禁高压灌肠预防和控制癫痫发作防止躁动对抗高热:中枢性高热,亚低温治疗疗效最佳病因治疗积极准备进行原发疾病的处理颅内压监护的护理患者平卧或抬高床头10~15度,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躁动,预防管道堵塞、扭曲及脱落有创颅内压监测应严格保持无菌,监护时间不超过1周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颅内压增高的相关知识、原因及症状,以及相关促发因素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颅内压增高应避免用力咳嗽和用力排便等积极预防癫痫发作观察护理重点:1:病情观察2对头痛、呕吐、血压高等症状的判断和处理应慎重3防止颅内压骤然增高。

颅内压增高护理常规

颅内压增高护理常规

颅内压增高护理常规【概念】指在安静状态下,侧卧位腰椎穿刺测得的脑脊液压力。

成人>1.96kPa(200mmH2O);儿童>0.98kPa(100mmH2O)。

【护理评估】1、病人头痛、呕吐的程度及休息状况。

2、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各种诱因是否及时解除。

3、病人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状态的改变。

【护理诊断/问题】1.适应能力下降;2.自理能力缺陷(部分的或全部的):与活动无耐力或肢体功能障碍有关;3.躯体移动障碍:与肢体功能障碍有关;4.疼痛:与可加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有关(如咳嗽、用力排便等);5.呕吐:与体位、头颈部活动、饮食等有关;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及自主运动减少有关;7.功能障碍性悲哀:与神经功能受损有关;8.自我形象紊乱:与手术剃光头发有关;9.便秘:与活动减少或饮食习惯改变有关。

【护理措施】1、给与心理护理,消除病人对疾病的恐惧心理。

2、预防各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诱因: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用力咳嗽;环境安静舒适,减少不良刺激。

3、抬高床头15-30°,利于脑部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

4、给与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脑部缺氧症状。

5、严密观察头痛、呕吐状况及生命体征、意识障碍的变化,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6、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详细记录24小时出入量。

7、未明确诊断前禁用冬眠药物及吗啡类止痛药,以免影响病情观察。

【健康指导】1、指导病人多食水果、蔬菜,防止便秘;2、减少对病人的探视,避免病人情绪过度激动;3、告知病人颅内压增高各种诱因的预防措施。

急性颅内压增高的患儿护理常规

急性颅内压增高的患儿护理常规

1.疾病概述急性颅内压增高简称颅内高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脑实质和(或)颅内液体量增加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重者迅速发展成脑疝而危及生命。

2.一般护理2.1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瞳孔、神志等。

3.2患儿有无呕吐、头痛等,注意呕吐物性状。

4.3保持呼吸通畅,遵医嘱合理用氧。

3.专科护理3.1分诊护士快速进行病情评估,通知医生,协助抢救。

3.2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予静脉输液。

3.3遵医嘱应用降低颅内压的药物:用甘露醇时需注意:3.1.1用药前要检查药液,若有结晶可将制剂瓶放在热水中浸泡,待结晶消失后再用,静脉滴入时最好用带过滤网的输液器,以防结晶进入血管内。

3.1.2不能与其他药液混合静脉滴注,以免产生结晶沉淀。

5.3.3用药时在15〜30分钟快速滴入达到所需浓度。

5.3.4推注时不能漏到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一旦发生药物外漏,需尽快用25%~50%硫酸镁局部湿敷和抬高患肢。

5.4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眼球运动及瞳孔变化,每15-30分钟记录1次。

若发现脑疝先兆,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5.5根据病情,需要转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的患儿,联系好上级医院,确保患者安全转入上级医院,并做好病情交接工作。

5.6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给予安慰和鼓励,使其保持情绪稳定。

5.7康教育4.1向家长解答病情,减轻家长紧张情绪。

4.2患儿原因不明的头痛症状进行加重,经一般治疗无效;或头部外伤后有剧烈头痛并伴有呕吐时,应及时就诊。

4.3指导患儿及家长预防剧烈咳嗽、便秘等使颅内压骤然升高的因素,以诱发脑疝。

4.4指导家属继续观察患儿是否发生并发症及后遗症,及早发现有无智力障碍、肢体瘫痪等问题及时就诊。

6.5指导患儿家长学习康复的知识和技能。

5.参考文件7.1《护理常规》李婉玲.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5.2《北京儿童医院诊疗常规》倪鑫.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防止颅压骤然升高的护理(1)卧底休息:保持病室安静.稳定病人情绪,避免情绪剧烈波动,以免血压升高而加重颅压增高.(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舌根后坠者,可托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气道;防止颈部过曲,过伸或扭曲;对意识不清及咳痰困难的病人,应尽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3)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当病人咳嗽和用力排便时胸,腹腔压力增高.有诱发脑疝的危险.因此,要预防和及时治疗感冒,避免咳嗽.应鼓励能进食者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促进肠蠕动.已发生便秘者切勿用力屏气排便,可用缓泻药或低压小量灌肠通便,避免高压大量灌肠.控制癫痫发作:癫痫发作可加重脑颅压增高是许多颅脑疾病,如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和脑积水等共同的综合征.当颅腔容物的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缩小超过颅腔可代偿的容量,使颅压持续高于200mmH2O,并出现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等临床表现时,称为颅压增高.病因:1.颅腔容物体积或量增加a脑体积增加:脑组织损伤,炎症,缺血缺氧,中毒等导致脑水肿.b脑脊液增多:脑脊液分泌过多,吸收障碍或脑脊液循环受阻导致脑积水.c脑血流量增加:高碳酸血症时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增高,脑血管扩致脑血流量增多.2.颅空间或颅腔容积缩小a先天性因素:狭颅症,颅底凹陷症等先天性畸形使颅腔容积变小.b后天性因素:颅占位性病变如颅血肿,脑肿瘤,脑脓肿等,大片凹陷性骨折,使颅空间相对变小.临床表现1.颅压增高典型表现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2.生命体征改变机体代偿性出现血压升高,脉压增大,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而慢(二慢一高),这种典型的生命体征改变称为库欣反应.3.意识障碍急性颅压增高,常有进行性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慢性颅压增高,表现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和呆滞,症状时轻时重.4.其他症状与体征复视(展神经麻痹),头晕,猝倒等.婴幼儿颅压增高可见囟门饱满,颅缝增宽,头颅增大,头皮静脉怒,囟门饱满,力增高和骨缝分离.辅助检查1.腰椎穿刺可以直接测量颅压力,同时取脑脊液做化验.2.影像学检查头颅x线摄片,CT,MRI,脑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治疗要点1.一般处理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呼吸,脉搏及体温的变化.不能进食的病人应补液.给予氧气吸入有助于降低颅压.对意识不清的病人及咳痰困难者要考虑做气管切开.2.病因治疗作病变切除术,减压术,脑脊液分流术.3.降低颅压治疗给予高渗利尿剂.常用口服药物有:氢氯噻嗪,乙酰唑胺,呋塞米.常用口服药物有20%甘露醇,呋塞米.4.激素治疗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等,可减轻脑水肿,缓解颅压增高.5.冬眠疗法或亚低温疗法有利于降低脑的新代,减少脑组织的氧耗量.6.脑脊液体外引流经脑室缓慢放出脑脊液少许,以缓解颅压增高.7.巴比妥治疗大剂量异戊巴比妥或硫喷妥钠可降低脑的代.8.辅助过度换气目的是使体CO2排出.9.抗生素治疗控制颅感染或预防感染.10.症状治疗抽搐发作的病人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烦躁病人给予镇静剂.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体位:床头抬高15-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肢体活动情况,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及头部敷料情况.如瞳孔不等大,血压偏高,脉搏和呼吸减慢,应立即报告医生.(3)给氧:持续或间断吸氧,改善脑乏氧,使脑血管收缩,降低脑血流量.(4)饮食与补液:吞咽障碍的病人给予鼻饲饮食,给予少量多餐饮食.成年人每天静脉输液在1500—2000毫升,其中等渗盐水不超过500毫升.保证每日尿量600毫升以上.(5)维持正常体温和防治感染:高热病人给予有效的降温措施,遵医嘱应用抗生素.(4)加强生活护理,适当保护病人,避免意外损伤.缺氧和脑水肿.2.药物治疗的护理 (1)使用脱水药物的护理:注意输液速度.最常用高渗性脱水药,如20%甘露醇250毫升,15-30分滴完,每日2-4次.但对儿童,老人及心功能不全者,应适当控制输液速度,以免加重循环系统负担,导致心力衰竭或肺水肿.若同时使用利尿药,降低颅压效果更好.(2)激素治疗的护理: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有无因应用激素诱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感染等不良反应.3.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冬眠低温疗法是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降低体温,使病人处于亚低温状态,其目的是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率,减少脑血流量,增加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减轻脑水肿.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若脉搏超过100次/分,收缩压低于100mmHg,呼吸慢而不规则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停药.冬眠低温时间一般为3-5日.4.水电解质代紊乱的预防与护理(1)保证病人机体营养,适当调整饮食;(2)了解水电解质紊乱的程度,根据检验指标进行饮食调整;(3)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若病人平均每小时尿量超过300—400毫升,通知医生予以处理.5.脑室外引流护理 (1)引流管的位置: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引流袋,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颅压.(2)引流速度及量:术后早期应注意控制引流速度,(3)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活动及翻身时避免牵拉引流管.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应查明原因.(4)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性质及量.(5)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6)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清洁.6.缓解疼痛(1)有效降低颅压.(2)遵医嘱应用镇痛药,但禁用吗啡,哌替啶,以免抑制呼吸中枢.健康指导1.指导病人避免导致颅压增高因素的方法.2.指导病人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癫痫病人避免饮咖啡,浓茶.3.指导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不良刺激,维持血压平稳,保持大便通畅,防止颅出血.4.针对治疗药物对病人进行宣教,讲解目前的治疗,以及用药的重要性,注意事项,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颅肿瘤病人的护理颅腔由大脑廉,小脑幕分隔成三个腔,小脑幕以上部位生长的肿瘤称为幕上肿瘤,小脑幕以下部位生长的肿瘤称为幕下肿瘤.临床表现(一)幕上肿瘤1.脑膜瘤起源于脑膜与脑膜间隙,属良性肿瘤.(1)肿瘤生长缓慢;(2)局灶性症状:肿瘤对周围脑组织,脑神经的压迫症状;(3)颅压增高症状;(4)颅骨的改变.2.颅咽管瘤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展而来的良性先天性肿瘤.(1)颅压增高症状;(2)视力视野障碍;(3)垂体功能低下;(4)下丘脑损害的表现:体温偏低,嗜睡,尿崩症,以及肥胖性生殖无能综合征.3.垂体腺瘤是蝶鞍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1)泌乳素(PRL)型:闭经,溢乳,不育;(2)生长激素(GH)型:巨人症,面容改变,肢端肥大症;(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型:高血压,向心性肥胖,满月脸;(4)促甲状腺激素(TSH)型:饥饿,多食,多汗,畏寒,情绪烦躁;(5)促性腺激素细胞瘤:性欲下降.(二)幕下肿瘤1.听神经瘤起源于听神经鞘膜细胞,是典型的神经鞘瘤.(1)耳蜗及前庭症状:头晕,目眩,耳鸣,耳聋;(2)头痛,伴有病区枕骨大孔区的不适;(3)小脑性共济失调,动作不协调;(4)临近颅神经受损症状;(5)颅压增高症状.2.四脑室室管膜瘤肿瘤多位于脑室,少数肿瘤的主体位于脑组织.(1)颅压增高症状;(2)脑干症状与颅神经损伤症状:出现桥脑或延脑诸神经核受累症状;(3)小脑症状:走路不稳,眼球震颤,共济失调.3.血管网织细胞瘤为良性肿瘤,起源于中胚叶细胞的胚胎残叶组织,为颅真性血管性肿瘤,多发生在小脑.(1)头痛;(2)呕吐,眩晕,复视.(3)脑脊液循环不畅可产生脑积水,出现颅压升高.(4)眼震,共济失调.辅助检查X线平片,CT或MRI检查.治疗要点以手术为主,辅以化学药物,放疗.护理要点(一)术前护理1.按外科术前常规准备.2.术前观察(1)病人的精神,意识状况;(2)病人语言表达状况:语言表达是否流利,判断失语的具体类型如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和命名性失语等;(3)病人的运功状况;(4)病人的记忆能力;(5)病人视力,视野状况,判断视野有无缺损;(6)病人是否有癫痫发作及癫痫发作的类型;(7)瞳孔及生命体征的观察:瞳孔是否等大,对光反射是否灵敏。

是否存在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的异常;(8)观察头痛的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

3.心理护理适度的解释手术方法,危险性,病发症,术后恢复过程和预后,消除病人紧,恐惧心理,并介绍成功病例,树立病人信心。

4.饮食护理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

对营养不良,脱水贫血,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的病人,遵医嘱给予适当补液,输血,对症处理,为病人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

5.呼吸道准备吸烟病人应劝其戒烟,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6.适应手术后变化的锻炼练习在床上的用便器大小便,以适应术后排便方式的改变。

7.术前检查准备做好各项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心肺功能检查,MRI,CT等检查。

8.特殊术前准备垂体瘤经蝶入路的病人,术前三天开始氯霉素,麻黄素滴鼻业滴鼻,用消毒液漱口,术前一天剪鼻毛并清洁鼻腔。

指导病人练习口呼吸。

(二)术后护理1. 体位全麻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全麻清醒,血压平稳后,抬高床头15—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幕上开颅手术应卧向健侧,以免切口受压;幕下开颅手术,需侧卧或侧俯卧位,吞咽功能障碍者应侧卧,以免口咽分泌物引起误吸,应使头部与脊柱的中线在同一直线上,避免影响呼吸及颈静脉回流. 2.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肢体活动情况,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及头部敷料情况,及早发现颅血肿,脑水肿,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3. 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护理(1)限制病房探视及陪住;(2)有引流管病人头下铺无菌小巾,保持头部敷料清洁,干净,污染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气道湿化,定时叩背,吸痰;(4)定时消毒尿道口,更换尿袋,无特殊情况早日拔除尿管;(5)保持室空气清洁,新鲜,温湿度适宜.4 .神经功能损伤的护理(1)注意安全保护,防止病人因精神异常出现自伤及他伤的现象,以及视力,视野下降和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发生外伤;(2)使用手势或图片交流,了解病人的自觉症状,进行有效的交流;(3)定时进行肢体运动,给予病人清洁时,水温适宜,防止烫伤;(4)若出现眼睑闭合不全,应上眼药膏并覆盖无菌凡士林纱布进行角膜保护;(5)吞咽障碍的病人,限制饮食,必要时给予鼻饲;(6)中枢性高热的病人,给予冰毯持续进行物理降温.5. 水电解质代的紊乱下丘脑功能障碍,肿瘤压迫垂体柄和下丘脑可出现尿崩症.如病人尿量大于300毫升/小时(儿童大于150毫升/小时),应及时报告医生.(1)保证病人机体营养,适当调整饮食;(2)了解水电解质紊乱的程度,根据检验指标进行饮食调整:低血钾,遵医嘱给病人口服或静脉补钾;高血钠,服盐或静脉输入10%氯化钠.(3)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遵医嘱应用抗利尿药物.6. 饮食护理饮食要求易消化,营养均衡.吞咽障碍的病人需严格禁食水,给予鼻饲饮食.病人高颅压期间,需给予少量多餐饮食.面瘫病人进食时应注意防止口腔黏膜烫伤,进餐后加强口腔护理.7. 消化道应激性溃疡观察病人有无呕血现象,注意排便的颜色.8. 眼睑闭合不全的病人,根据医嘱按时做好角膜护理,滴眼药水或涂眼药膏,戴眼罩,必要时眼睑缝合.9.术后癫痫的预防与护理(1)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避免客观因素对病人的精神刺激;(2)遵医嘱准时给予抗癫痫药物并确定服下;(3)病人卧床时给予床档保护;(4)当病人出现癫痫发作时,立即让其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咬伤,立即通知医生;(5)观察病人癫痫发作时的表现以及持续时间.健康指导1.指导病人或家属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防止足下垂.2.告知手术后一月伤口处不可沾水,防止感染,注意伤口红,肿,热,痛时应及时就诊.3.按时服用激素类及抗癫痫药物,应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停药,减药.4.认真向带气管套管及鼻饲管出院者家属交待应注意的事项(1)损伤有关.出血严重者要采取胃肠减压,经胃管采用冰盐水洗胃,胃管注入白药同时静脉用止血药,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应该以预防为主,及早给予洛赛克静点.(2)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易发生在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所以尽量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嘱病人要多饮水,起到冲洗膀胱和尿道的作用.压疮的预防(1)长期昏迷病人可采用防压疮气褥,气褥气交替更换,改变机体受力的部位而有效地预防压疮.(2)昏迷病人的床单位要保持清洁,干燥,无渣屑.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颅脑损伤可分颅和脑两部分损伤.颅部包括头皮,颅骨,脑,脑部是泛指颅腔容物而言,即脑组织,脑血管及脑脊液.临床表现(一)头皮损伤1.头皮血肿(1)皮下血肿:体积小,力高,疼痛十分显著.(2)帽状腱膜下血肿:围宽广,血肿力低,波动明显,疼痛较轻,有贫血外貌.(3)骨膜下血肿:界止于骨缝,一般伴有颅骨线状骨折.2.头皮裂伤大多数单纯裂伤仅限于头皮,有时可深达骨膜.3.头皮撕脱伤是一种严重的头皮损伤,在强力的牵拉下,将头皮自帽状腱膜下间隙全层撕脱,使颅骨外露,病人大量失血,可致休克.(二)颅骨骨折按骨折形态分为颅盖骨折,颅底骨折.1.颅盖骨折线形骨折常伴发局部骨膜下血肿.凹陷骨折多见于额,顶部.2.颅底骨折常伴有硬脑膜破裂引起脑脊液外漏或颅积气,一般视为开放性骨折.(1)颅前窝骨折:表现为眼睑青紫,眼结膜下出血,俗称”熊猫眼征”,鼻和口腔流出血性脑脊液,可合并嗅神经和视神经损伤.(2)颅中窝骨折:在耳后乳突区皮下出现淤血.脑脊液鼻漏或耳漏,可损伤面神经和听神经.(3)颅后窝骨折:在耳后及枕下部出现皮下淤斑,偶有第9—12对颅神经损伤.(三)原发性颅脑损伤1.脑震伤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30分钟,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脉缓,呼吸浅慢,各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2.脑挫裂伤脑裂伤指软脑膜,血管及脑组织同时破裂,伴有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临床表现为(1)意识障碍:昏迷时间超过30分钟.(2)伤灶症状与体征.(3)头痛,呕吐,生命体征多有明显改变.(4)脑膜激惹征.3.脑干损伤 (1)中脑损伤:意识障碍较为突出,瞳孔时大时小及去脑强直症状.(2)桥脑损伤:意识障碍,双瞳也常极度缩小,角膜反射及嚼肌反射消失.(3)延髓损伤:呼吸抑制和循环紊乱.4.丘脑下部损伤 (1)意识与睡眠障碍:伤后即可出现嗜睡症状,严重时可表现为昏睡不醒.(2)循环和呼吸紊乱:以低血压,脉速多见.(3)体温调节障碍:伤后即可出现中枢性高热,高达41—42摄氏度.(四)继发性颅脑损伤1.急性硬膜外血肿 (1)意识障碍:”中间清醒期”,即昏迷—好转或清醒—昏迷的过程;(2)颅压增高;(3)神经系统体征;(4)生命体征变化.2.急性硬膜下血肿 (1)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伤后持续昏迷或昏迷进行性加重很快出现脑疝的表现;(2)神经系统体征加重,颅压增高,意识逐渐恶化;(3)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表现为慢性颅压增高.3.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由于原发性脑挫裂伤较轻,出血速度稍缓.颅压增高症状主要表现头痛,呕吐加剧,躁动不安及意识进行性恶化.4.慢性硬膜下血肿慢性颅压升高,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症状.5.脑血肿 (1)颅压增高症状;(2)血肿累及功能区,则出现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及局灶性癫痫等征象;(3)意识障碍持久且进行性加重.护理要点(一)术前护理1.现场急救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禁用吗啡止痛.有休克征象者,应查明有无头部以外部位损伤,如合并脏破裂等.外露的脑组织注意保护.昏迷病人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其血迹,开放气道,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2.颅压增高的动态观察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肢体活动,视力及视野情况,警惕颅血肿的发生,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3.头皮损伤的护理头皮血肿早期给予冷敷,以减少出血和疼痛,24—48小时之后改为热敷,以促进吸收,注意观察病人血压,脉搏,预防失血性休克,预防感染.4.脑疝的急救(1)小脑幕切迹疝: 典型症状为患侧瞳孔先缩小而散大,光反应消失,进行性意识障碍,病变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麻痹.a迅速开放静脉通道,快速滴注20%甘露醇250—500ml,并及时通知医生.b备血,剃头,做急诊CT检查,行急诊手术.(2)枕骨大孔疝: 颅后窝血肿的病人易发生急剧的枕骨大孔疝,表现为突然呼吸衰竭.应立即给予简易呼吸辅助呼吸,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做好脑室穿刺及手术准备.(二)术后护理2.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颅压增高: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肢体活动,神经系统病症等变化,及时发现术后继发颅血肿的迹象,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3.脑脊液漏的护理防止逆行性颅感染,具体措施有(1)每天2次清洁,消毒鼻前庭或外耳道,避免棉球过湿.(2)在外耳道口或鼻前庭疏松放置干棉球,棉球渗湿及时更换,并记录24小时浸湿的棉球数,以此估计漏出的液量;(3)禁忌鼻腔,耳道的堵塞,冲洗和滴药,脑脊液鼻漏者,严禁鼻腔置胃管,吸痰及鼻导管给氧;(4)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及用力排便,以免颅压骤然升降导致气颅;(5)禁忌做腰椎穿刺;(6)按医嘱应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预防颅感染.(7)观察有无低颅压综合征.4.营养支持颅脑损伤病人常因昏迷,高热,强直,呕吐或呼吸急促和抑制而造成代紊乱,伤后每天静脉补液1500—2000ml,应用甘露醇脱水要及时补钾.3天后仍未清醒不能禁食的病人要下鼻饲管,以保证营养物质,水分的摄入.5.神经源性肺水肿神经源性肺水肿多见于下丘脑损伤的病人,常有呼吸困难,发绀及大量血性泡沫痰,此时应迅速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高流量给氧.给予地塞米松20mg,抑制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或渗出,并及时有效地降低颅压.6.设置安全措施,预防意外(1)昏迷病人床两侧必须要有床档,以防坠床.(2)昏迷病人用热水袋时要防止烫伤,温度50摄氏度为宜.(3)对意识不清,躁动的病人要注意约束,四肢约束带松紧要适宜,对严重躁动病人除四肢约束外,可用大单约束病人的肩部和膝部.(4)对严重躁动的病人,身边必须留人看护.遵医嘱给予镇静治疗.7.躁动的护理引起躁动的原因很多,如头痛,呼吸道不通畅,尿潴留,便秘,被服被大小便浸湿,肢体受压等,须查明原因及时排除,切勿轻率给予镇静药,以免影响病情观察,对躁动病人注意保护.8.并发症的护理(1)肺部感染:清醒病人卧床期间应鼓励病人有效咳痰,昏迷的病人要保持气道通畅,加强吸痰,每次翻身后要叩击肺部,以利痰液脱落利于吸出,遵医嘱按时做雾化吸入,对昏迷时间较长且分泌物多的病人应及早行气管切开.(2)消化道出血:一般认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可能与丘脑下部或脑干健康指导1.饮食指导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2.对存在失语,肢体功能障碍或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当病情稳定后即开始康复锻炼,应持之以恒,通过再学习,以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3.有外伤性癫痫的病人,应按时服药控制症状发作,在医师指导下逐渐减量直至停药.不做的的登高,游泳等有危险的活动,以孩意外发生.4.对重度残废者的各种后遗症采取适当的治疗,应鼓励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指导其部分生活自理;并指导家属生活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5.随诊定期复查,去骨瓣者半年后行颅骨缺损修补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