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特征介绍
植物特征及特点
植物特征及特点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是吸收太阳光合作用产生能量以及将二氧化碳转换为氧气的唯一生物,同时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
植物具有很多独特的特征和特点,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非动物性生物。
植物不属于动物界的生物,它们属于植物界,与其他生物,如细菌、真菌和动物不同。
它们组成了很多复杂的组织和器官,如叶子、根、茎、种子和花,其中许多部位都能完成自身的生命活动,如进行呼吸、光合作用、吸收营养物质等。
2. 细胞结构复杂。
植物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它们的细胞结构相对于其他细胞有很多独特之处。
例如,植物细胞通常比动物细胞更大,它们具有细胞壁,这是一种非常坚硬的物质,能够帮助植物细胞保持形状和结构的稳定性。
此外,植物细胞还含有叶绿体,这是一种只有植物和某些单细胞藻类才具有的细胞器,它能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3. 组织、器官多样化。
植物的内部组织和器官的多样化也是它们的独特特点之一。
例如,根是植物的一种重要器官,它们能够吸收水分和养分;茎则是植物的独特器官,它们在植物上表现出节间、分枝等特点;叶子用于光合作用;花则是植物的生殖器官,用于繁殖新的植株。
4. 适应环境的能力。
植物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它们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环境条件。
例如,原始森林中的植物树干高大笔直、枝繁叶茂、叶形狭长、细长,使它们能够在茂密的林中竞争光线和水分资源;荒漠地区的植物通常有较小的叶子、比较肉质的根和茎,使它们适应干燥和高温的环境。
综上,植物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和特点,这些特征和特点是它们能够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
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学习植物的生命特征和适应能力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运作和交互作用。
植物的生物学特征
植物的生物学特征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具备许多独特的生物学特征。
下面将简要介绍植物的一些主要特征。
1. 细胞结构: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其中包含纤维素,这使得它们具备较高的机械强度。
另外,植物细胞还含有叶绿素,使它们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细胞结构: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其中包含纤维素,这使得它们具备较高的机械强度。
另外,植物细胞还含有叶绿素,使它们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 多细胞结构:大多数植物都由多个细胞组成,形成了多细胞体。
它们具有组织和器官,如根、茎和叶。
这些结构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和结构支持。
多细胞结构:大多数植物都由多个细胞组成,形成了多细胞体。
它们具有组织和器官,如根、茎和叶。
这些结构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和结构支持。
3. 光合作用: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化学能供自身使用。
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其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线,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光合作用: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化学能供自身使用。
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其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线,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4.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植物可以通过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进行繁殖。
有性生殖涉及到两个植物个体的配子的结合,产生新的个体。
无性生殖则是由单个植物个体产生新的个体,不需要配子结合。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植物可以通过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进行繁殖。
有性生殖涉及到两个植物个体的配子的结合,产生新的个体。
无性生殖则是由单个植物个体产生新的个体,不需要配子结合。
5. 生长和发育:植物具有一定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它们通过细胞分裂和伸长,不断增长并形成新的组织。
植物也会经历特定的发育阶段,如种子的萌发、生长期和成熟期。
生长和发育:植物具有一定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它们通过细胞分裂和伸长,不断增长并形成新的组织。
植物也会经历特定的发育阶段,如种子的萌发、生长期和成熟期。
6. 适应性: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出色。
它们具备根系来吸取水分和养分,并通过叶片进行呼吸和光合作用。
红树林植物的生态学特征
红树林植物的生态学特征红树林植物是指生长在沿海地区、潮间带和河口的植物群落,这些植物具有特殊的生态环境适应性和生态学特征。
红树林是海洋和陆地的生态联系的极好例子,其对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的高度贡献以及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下面将从红树林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简要介绍红树林植物的生态学特征。
1.生态环境适应性红树林植物一般分为陆生种和海生种,它们有着极高的生态适应性。
红树林主要分布在低纬度沿海带,仅需较少的水、肥料和气体便可满足其生长需要。
红树林植物的茎干具有平衡机制使其能够支撑生长在泥滩或沙滩上的树木,同时还能够在水中生存,故有“半潜生植物”的美称。
红树林植物的根系能够在土壤中吸取足够的营养元素和水分,同时还具有排放过盛水分的能力,这是它在红树林特殊环境下的关键生态学特征。
2.物种多样性红树林植物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物种多样性。
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种类多样性,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基因和遗传多样性。
红树林植物群落中的植物种类繁多,根据数据显示,在东南亚的红树林中,发现了183种物种,其中133种为汉植物,29种为杂交种,同时还包括11种海生植物。
除此之外,红树林的地面层、大气、水体等生物也是极其丰富的。
3.适应性特点红树林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是其能够在咸淡水交错、泥沼和洪水泛滥的特殊环境下生存和繁殖不可缺少的特征。
红树林植物还具有极高的耐盐性和抗各种胁迫的能力,例如热量、干旱和寒冷等环境因素,活跃的社交和自我保护,相互依赖的生存方式使红树林成群的植物在保护自身的同时,亦能够为整个生态系统做出贡献。
4.生态系统服务红树林植物对维持海岸生态系统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海岸保护和生态修复中的重要因素。
红树林植被能够有效地减少海岸地区的水位波动,防止海岸侵蚀,并维持海岸带生态稳定。
红树林的植物群落中,很多植物会掉落叶子和枝干,在潮汐流动中漂移,这些有机质营养物质进入海洋生态系统中,成为海洋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植被知识点总结
自然植被知识点总结一、自然植被的分类1. 根据气候分布,自然植被可以分为极地植被、寒温带植被、温带植被、热带植被四大类。
2. 根据植被形态和生态特点,可以分为林木植被、草本植被、荒漠植被和特有植被等。
3. 根据植被的组成和分布,可以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4. 根据活物类型,可以分为湿地植被、干地植被、水生植被、沙地植被等。
二、自然植被的特点1. 生态平衡:自然植被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维持了大气的氧气含量。
同时,它们还可以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等,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生物多样性:自然植被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供鸟类、昆虫、哺乳动物等各种生物的栖息地,还为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条件。
3. 土壤保护:自然植被的根系可以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发生。
4. 水资源保护:自然植被的根系可以促进土壤固化,减少水分蒸发和蒸腾,保护水资源。
5. 人类利用:自然植被是人类生存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材、建筑原料等。
三、自然植被的保护1. 加强立法保护: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对自然植被进行严格的保护,规范自然植被的开发和利用。
2. 科学管理:对自然植被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植被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3. 宣传教育:加强保护自然植被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爱护自然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4. 生态修复:加大对自然植被退化地区的生态修复力度,促进植被的恢复和重建。
自然植被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载体,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好自然植被,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我们应当从自身出发,从家庭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自然植被的保护工作中去。
只有这样,才能让自然植被继续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林木的植物生理学与生态学特征
林木的植物生理学与生态学特征林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至关重要。
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具有独特的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特征。
本文将探讨林木的生理学和生态学特征,以加深我们对这些伟大生物的理解。
一、林木的生理学特征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林木获取能量的关键过程,通过光合作用,林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而合成有机物质。
林木的叶片通常具有广阔的表面积和叶绿素等光合色素,以最大化吸收和利用阳光能量。
2. 水分吸收与传输林木依赖土壤中的水分进行生长和发育。
它们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并通过导管系统将水分传输到叶片和其他部位。
特别是在干旱条件下,在根系和叶片之间建立起的连续水分通道,可以帮助林木有效应对干旱胁迫。
3. 营养吸收与分配为了保证正常生长和代谢,林木需要吸收多种必需元素,如氮、磷、钾等。
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林木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并在植物体内进行合理分配。
这样,林木能够满足各个器官和组织的需求。
4. 生长与发育调控林木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调控。
内源激素如植物生长素、赤霉素等可以调节林木的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
而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等也会对林木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影响。
二、林木的生态学特征1. 种群结构与群落特征林木以种群的形式存在于各个生态系统中。
它们的种群结构和群落特征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林木的高度、密度和分布对于林木种群的竞争、合作和适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 针叶林与阔叶林林木根据叶片类型可分为针叶林和阔叶林两大类。
针叶林抗旱性强,适应较恶劣的环境条件,而阔叶林较为脆弱,对水分和光照的需求较高。
这两种类型的林木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同的生态功能。
3. 生态位与生态位分化不同种类的林木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它们对光照、水分、养分等资源的利用方式各异。
通过生态位分化,林木可以减少种内竞争,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水生植物的种类与生态特征
汇报人:XX
01 水 生 植 物 的 种 类
02
水生植物的生态特 征
水生植物的种类
荷花:夏季开花,花朵大而美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芦苇:秋季开花,花穗洁白,可用于编织和造纸 香蒲:夏季开花,花穗黄色,可用于药用和香料 水生蕨类植物:如满江红、水蕨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沉水植物的定义:完全沉没在水中生长的植物 常见的沉水植物:金鱼藻、水绵、轮叶黑藻等 沉水植物的生态特征:能够在水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 沉水植物的应用:可用于净化水质,改善水生生态环境
水生植物的生态特征
根:发达的根系,有助于 固定植株和吸收水分
茎:空心的茎,减轻植株 重量,增加浮力
特点:叶片漂浮在水面上,根茎位于水下 常见种类:睡莲、王莲、菱角等 生态作用:净化水质,提供栖息地,调节气候 观赏价值:美化环境,增加水面景观效果
浮萍:叶片扁平,漂浮在水面上,能吸收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水葫芦:叶片圆形,漂浮在水面上,能吸收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睡莲:叶片圆形,漂浮在水面上,能吸收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菱角:叶片扁平,漂浮在水面上,能吸收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叶:宽大的叶片,增加光 合作用面积
气孔:气孔分布在叶片的 上表面,有利于气体交换
繁殖:通过种子、根茎、 叶片等器官进行繁殖
生态作用:净式:主要有 种子繁殖、营养繁殖和孢子繁 殖等
水生植物的生长周期:根据种 类和环境条件的不同,生长周 期也不同
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需要充 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光照
等
水生植物的生态价值:可以净 化水质、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等
光照:水生植物对光照的适应性很强,可以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 温度:水生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也很强,可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生长 氧气:水生植物对氧气的需求量不高,可以在缺氧的环境中生长 养分:水生植物对养分的需求量不高,可以在贫瘠的环境中生长
观赏植物学植物生态特征100种
樟子松 科:松科 属:松属 拉 丁 名 :Pinus sylvestris L. var. mongolica Litv. 识别要点: 常绿乔木, 高达 30m, 树冠阔卵形。 树干下部树皮灰褐色, 上部棕色至黄色。叶 2 针一束,宽、短、扭曲,叶鞘宿存。球 果长卵形,果柄下弯,鳞脐部分特别隆起并向后反曲,尤以球 果下半部的种鳞明显。
应用要点: 强阳性; 耐严寒; 对土壤要求不严, 能适应 pH6-8 的范围, 有一定的耐旱、耐水湿能力。浅根性,生长较快。抗 S02 树形优美,季相分明,宜作城市绿化和风景林树种。
红松 科:松科 属:松属 拉 丁 名 :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 识别要点: 乔木,高达 50m,胸径 1.0-1.5m;树冠卵状圆锥形。1 年 生小枝密被黄褐色或红褐色柔毛。叶 5 针一束,腹面每边有蓝 白色气孔线 6~8 条。球果圆锥状长卵形,种鳞菱形,先端钝 而反卷,鳞背三角形,鳞脐顶生。种子大,倒卵形,无翅。
应用要点 耐荫;喜凉爽湿润气候及排水良好、湿润的中性或微酸性 土壤,耐寒。生长缓慢,50 年生高约 6观赏树种。
华北落叶松 科:松科 属:落叶松属 拉 丁 名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 识别要点: 乔木,树冠圆锥形,树皮暗灰褐色,呈不规则鳞状裂开, 大枝平展,小枝不下垂,球果长卵形或卵圆形,长约 2--4 厘 米,径约 2 厘米,种鳞 26--45,背面光滑无毛,边缘不反曲, 苞鳞短于种鳞,暗紫色;种子灰白色,有褐色斑纹,有长翅。
苏铁 科:苏铁科 属:苏铁属 拉 丁 名 :Cycas revoluta 识别要点: 常绿乔木。茎干园柱状,不分枝。茎部密被 宿存的叶基和叶痕。叶螺旋状排列,叶从茎顶部生出,叶 有营养叶和鳞叶 2 种,营养叶羽状,大型,鳞叶短而小, 边缘显著向下反卷,厚革质,坚硬,有光泽,先端锐尖, 叶背密生锈色绒毛,基部小叶成刺状。雌雄异株, 6-8 月 开花,雄球花圆柱形,黄色,密被黄褐色绒毛,直立于茎 顶;雌球花扁球形。 应用要点: 喜温暖,不甚耐寒,上海地区露地栽植时,需在冬季 采取稻草包扎等保暖措施。喜肥沃湿润和 微酸性的土壤,但也能耐干旱。生长缓慢,10 余年以 上的植株可开花。 苏铁喜光照充足的环境。尽量保持环境通风。苏铁喜 温暖,忌严寒,其生长适温为 20 ~ 30 ℃,越冬温度不宜低 于 5 ℃。喜光,稍耐半阴。
水生植物的生态学特征与环境响应
水生植物的生态学特征与环境响应水生植物是生活在水中、湿地区域中的一类植物。
它们处于独特的生境之中,具有特殊的生态学特征和环境响应。
本文将介绍水生植物的生态学特征、其对环境的响应以及环境对它们的影响。
一、水生植物的生态学特征水生植物的适应水生生活的特殊机制是其存活、繁殖及生长发育的基础。
一般而言,水生植物具有如下的生态学特征。
1、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强由于水中含有充分的养分,而且水中植物微生物呈现出一定的循环作用,因此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相对较强。
另外,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相对高效,主要是通过蓝绿色光合细菌细胞来实现光合作用的。
2、水生植物的根系较发达由于水中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主要是通过根(根状茎)吸收的,因此水生植物的根系较发达。
它们一般不会受到负重的限制,深入水下,得到充分地营养提供。
3、水生植物反应速度慢水生植物由于生长在水中,对于水环境的变化响应速度较慢。
它们的生长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4、水生植物抗污染能力较强水生植物具有一定的物理吸收作用所以对于水色、水质及污染物质的影响都包容。
许多水生植物,如稻草、芦苇等等,都可以利用其生态学机制净化池塘水源及淤泥;草莓鱼草也有控制水藻游离态氮和磷的能力。
二、水生植物的环境响应水生植物的生长及其分布主要是受环境影响的。
在这里我们将简要介绍水生植物对水位、水质、光照、气温、氧气等重要环境因素的响应。
1、水位水生植物与水位呈正相关性,大部分水生植物的适应水位距离是0-1.5m。
当水位过高或过低时,水生植物的生长物质及其分布都会发生改变。
水位高时,水生植物受到激励,但是由于缺乏营养物,会导致水生植物生长受限。
相对丰富的水位会带来充分的养分、足够的光照与适度的游动水,有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2、水质水质对水生植物的生根及营养吸收有直接的影响,很多水生植物对水质的要求严格,如睡莲、睡莲科等,这类植物需要清澈、透明的水质。
如果水中富含高浓度氟化物离子、硫酸盐、重金属离子等物质,就会导致水生植物生长缓慢,甚至无法存活。
考研写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
考研写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
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是指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特性以及相关特性,如种子萌发、根、茎和叶生长、花和果实种子发育、生长期、分蘖或分枝特性、开花习性、施肥特性等,以及不同生长期的环境条件要求。
生态特征是指植物种类对外部环境的要求。
它是植物各种生物学特性的一个方面。
与林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通常称为林业特性,如生长、发育、繁殖和生态特性。
在多数生态系统中均有分布。
寄生植物完全或部分依赖于寄主植物获取有机养分、无机养分和水分等,以满足自身生长发育需求。
在生态学效应方面,寄生植物不但直接影响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也会通过改变寄主植物的竞争力而影响植物群落组成。
寄生植物对寄主植物个体水平的影响多是消极的,并能给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故对寄生植物的防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群落水平上,寄生植物对促进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此,寄生植物有潜在利用价值。
深入了解寄生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对有害寄生植物的防除和有益寄生植物的利用有重要价值。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植物的生态特性与适应性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植物的生态特性与适应性一、森林植物的生态特性1.森林植物的种类与多样性森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植物种类。
不同种类的植物在森林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些是主要的构成植被的乔木和灌木,有些是地面植被或者藤蔓植物等。
这些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2.森林植物的适应性由于森林的环境条件复杂多变,植物必须具备一定的适应性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森林植物的适应性表现在多个方面,包括耐寒性、耐旱性、适温性和光合能力等。
这些适应性特征使得植物能够在不同的生境中生存和繁衍,从而维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森林植物的生长特点森林植物的生长特点也是其生态特性的重要方面。
由于森林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种类的植物在生长速度、生长周期和枝叶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些植物生长迅速,适应力强,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繁茂的林冠层;而另一些植物则生长缓慢,但却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
二、森林植物的适应性1.耐寒性森林植物的耐寒性是其在寒冷地区生存和繁衍的重要适应性特点。
一些植物能够通过调整细胞内的生理活动和运动,使得细胞在低温环境下保持正常的代谢和生长活动,从而实现了在寒冷环境中的生存。
同时,一些植物还会在冬季到来之前积累足够的养分和能量,以应对长时间的寒冷冬季。
2.耐旱性在干旱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必须具备一定的耐旱性才能够生存下来。
一些植物通过发展深根系和减少蒸腾作用来减少水分的丢失,从而实现了在干旱环境中的生存和生长。
同时,一些植物还会在雨水充沛的季节积累足够的水分,并以适应性的方式存储,以便在干旱季节中利用。
3.适温性森林植物对温度也有一定的适应性。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植物能够通过调节叶片的大小和形态,优化叶片的表面积和光合效率,从而实现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存和生长。
同时,一些植物还能够通过产生芽和坚韧的组织结构来抵抗极端温度条件下的伤害。
植物群落生态学了解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
植物群落生态学了解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植物群落生态学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特定地理区域或生境中的植物种群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并为生态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森林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森林是地球上最广泛分布的生态系统之一,其植物群落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森林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森林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多样。
森林中分布着大量的树种、灌木和草本植物,不同类型的森林具有不同的植物物种组成,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其次,森林植物群落的结构复杂多层。
典型的森林植被由森林冠层、亚冠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等多个层次构成。
这种垂直分层结构为不同植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空间。
此外,森林植物群落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由于森林环境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森林植物群落内的物种多样性相对较高。
这种生物多样性不仅体现在物种的数量上,还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和功能的多样性。
最后,森林植物群落对水、光、温度等环境因素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由于森林植被的密度和高度,森林植物群落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对水分和温度的调节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草原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草原是另一种常见生态系统类型,其植物群落以草本植物为主。
草原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相对较为特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草原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简单。
相较于森林植被,草原植物群落中的植物物种数量较少,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但植物的个体数量和群落数量较大。
其次,草原植物群落的结构相对简单。
草原植被一般不形成明显的垂直分层结构,而是以地上部分的生物量为主要表现形式。
草原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和根系系统在空间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此外,草原植物群落对干旱和干燥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草原植物群落内的植物物种大多具有较深的根系,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利用地下水源。
同时,草原植物群落的植物个体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关联的根系网络,有利于保持土壤的稳定性。
植物生态适应性分析植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适应性特征
植物生态适应性分析植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适应性特征植物生态适应性分析是研究植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适应性特征的科学方法。
植物的生存和繁衍依赖于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生态适应性分析正是用来探讨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命周期、形态、生理和生态属性等方面的适应性特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植物生态适应性分析。
首先,植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适应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它们的生命周期和生活史上。
植物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幼苗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植物的生命周期长度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干旱地区,植物的生命周期可能更短,以适应干燥的环境,而在湿润地区,植物的生命周期可能会相对较长。
此外,植物的生活史也会根据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例如,一些植物在水体中生长,需要形成带有水生根的水生植物,而一些植物则借助风力散布种子以适应风暴频繁的环境。
其次,植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适应性特征还表现在其形态特征上。
植物的形态特征包括根、茎、叶和花等结构特点。
在不同生态环境中,植物的形态特征可能会有所改变以适应不同的生境条件。
例如,植物在干燥环境中往往具有深根系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在寒冷的环境中,植物的茎和叶可能会退化以减少水分流失;而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中,植物的叶片可能会变得比较大以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
此外,植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适应性特征还可通过其生理属性进行分析。
植物的生理属性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免疫系统和水分调节等方面。
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植物会通过调整其生理属性来应对环境的变化。
例如,植物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中可能会增加叶绿素的含量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在干旱环境中,植物可能会通过关闭气孔来减少水分蒸腾;而在受到病虫害侵袭时,植物可能会通过产生抗病物质来提高免疫系统的活性。
最后,植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适应性特征还可通过其与其他生物的互动关系来分析。
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包括与动物的共生、对抗和拟态等。
植物的特点介绍
植物的特点介绍植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彩的生命形式之一。
它们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与其他生命形式区分开来。
本文将介绍植物的主要特点,并从生态、形态和生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扩展。
一、生态特点1. 光合作用:植物是自养生物,它们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使它们能够生长、繁殖和存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维持着地球上生物的呼吸。
2. 群落构建:植物可以通过根系、茎和叶子等器官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形成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栖息地和保护。
3. 繁殖方式多样:植物的繁殖方式非常多样,包括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性繁殖可以产生遗传多样性,而无性繁殖可以快速繁殖。
4. 适应性强:植物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例如荒漠、沙漠、高山和海洋。
它们可以通过调整生长速度、形态和其他生理特征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形态特点1. 茎、叶、根:植物的体部由茎、叶和根三部分组成。
茎可以支撑叶子和花朵,叶子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根可以吸收水分和营养。
2. 维管束:植物具有维管束,可以输送水分和养分。
维管束包括导管和木质部,导管可以输送水分和营养,木质部可以支撑植物的体部。
3. 花朵和果实:植物通过花朵进行繁殖,花朵可以吸引昆虫传播花粉。
花粉结合可以形成果实,果实可以保护种子并帮助种子传播。
三、生理特点1. 水分吸收:植物可以通过根吸收水分,根的表面有很多根毛,可以增加吸收面积。
植物还可以通过开启或关闭气孔来控制水分的流失。
2. 养分吸收:植物可以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如氮、磷、钾等。
植物可以通过分泌酸性物质来溶解土壤中的矿物质,使其更容易吸收。
3. 气体交换:植物可以通过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和水蒸气。
4. 生长激素:植物可以产生生长激素,调节自身的生长和发育。
生长激素包括赤霉素、生长素等,它们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分化。
植物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在地球上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植物生态特征
植物生态特征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在其自然生境中的分布、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科学。
以下是一些植物生态学中常见的植物生态特征:1.分布与适应性:不同植物种类在地球上分布各异,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性。
一些植物可能适应高寒地区,而另一些则适应于干旱或湿润环境。
2.生命周期: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和死亡等阶段。
这些阶段在不同的植物中可能有差异,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3.植被结构:植被结构描述了一个地区内植物的垂直和水平层次,包括树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植被结构与气候、土壤和其他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4.生物量与生产力:植物的生物量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植物体的质量。
生产力是植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的生物量增加量,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
5.生态位:植物种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占据的特定位置称为生态位。
这涉及到植物在资源利用、生长速率、抗逆性等方面的差异。
6.竞争和共生:植物之间存在着资源的竞争,尤其是水、养分和阳光。
同时,也存在形成共生关系,如菌根菌与植物根系之间的共生。
7.繁殖策略:不同植物有不同的繁殖策略,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些植物通过种子繁殖,而另一些则通过块茎、根茎等方式繁殖。
8.适应性结构:植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可能会发展出一些特殊的结构,如多肉植物的叶片厚实,沙漠植物的长根等,以适应特殊的环境条件。
9.生态系统服务:植物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包括气候调节、水土保持、提供氧气、提供食物等生态系统服务。
这些植物生态特征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植物在自然生境中的生态学特性,为我们深入理解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农业科普了解植物的生态特征
农业科普了解植物的生态特征植物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生物类群之一,它们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以及人类的生存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了解植物的生态特征,不仅能够增加我们对自然界的认知,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
本文将从植物的生长环境、物种多样性和适应性等方面,为读者介绍植物的生态特征。
一、植物的生长环境植物的生长环境主要包括土壤、气候和光照等因素。
不同类型的植物对这些环境因素都有着不同的适应能力。
例如,沙漠中的仙人掌能够在贫瘠的土壤和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存活,而水生植物则适应于水中的生长环境。
二、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植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物类群之一,其物种多样性极高。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现存的植物物种超过40万种。
不同植物物种之间具有着丰富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
例如,大部分野生植物具有独特的花朵和果实形态,这些形态特征与它们的传粉和传播方式密切相关。
三、植物的适应性植物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适应性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植物能够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存活和繁衍。
例如,带刺的植物可以抵御食草动物的袭击;多年生植物能够通过地下茎或者块茎等器官在逆境中存活;部分植物具有膨大的根系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
植物的适应性特征丰富多样,为它们在各种生态环境中存活提供了保障。
四、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的一项重要生理活动,它使植物能够利用阳光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为自身提供能量和营养。
光合作用的产物不仅满足了植物的生长发育需求,还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养分来源。
五、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对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植物能够固定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其次,植物通过吸收水分和养分、保持土壤结构等方式,能够防止水土流失,维护土壤的肥沃性。
此外,许多植物还是动物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也起着重要作用。
六、植物保护与利用了解植物的生态特征对于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环境知识:植物的生态学特征
自然环境知识:植物的生态学特征植物是生命的一种形态,在自然界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它们不仅为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能量,还承担着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以植物的生态学特征为主线,探讨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角色和意义。
首先,植物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
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植物种类会表现出不同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结构。
例如,在干旱荒漠地区,植物往往会拥有深入地下寻找水源的根系和厚实的叶子,以适应极端的干旱环境;而在湿地和沼泽地区,植物则会表现出较浅的根系和纤细的茎叶,以应对水分充足、氧气匮乏的环境。
这种适应性强的特点使得植物能够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的位置,发挥不同的作用。
其次,植物有着与其他生物的密切联系。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生物能,同时还能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
这些物质和能量不仅能够支持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还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庇护。
例如,在森林中,大树可以为露天栖息的动物提供保护和栖息地,枯木和落叶也能够为地面生物提供营养。
因此,植物和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十分密切,构成了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植物是自然环境中的重要调节者和维护者。
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参与大气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维持了空气质量。
同时,植物还能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和重金属,净化土壤和水质。
此外,植物生长时释放的水分也有助于维持空气中的湿度,保持气候稳定。
因此,植物不仅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够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起到积极的维护作用。
最后,植物还有着重要的医药和经济价值。
植物中含有许多具有抗生素、抗肿瘤、神经保护等作用的成分,广泛应用于药学领域。
同时,植物还是许多工业品和日用品的重要原材料,比如造纸原料、木材、建筑材料、纺织及染料等。
因此,植物不仅是自然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总之,植物的生态学特征体现了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重要角色和意义。
植物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与其他生物的密切联系、对自然环境的调节和维护作用,以及重要的医药和经济价值。
了解动植物的特征及生态
了解动植物的特征及生态动植物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生物种类之一,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动植物的特征及其生态,不仅可以增加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还可以为保护生物环境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动植物的特征和生态,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态系统。
动植物的特征动植物都是生物界的一部分,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生命周期。
首先,动植物都是有机体,由细胞构成。
植物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而动物的细胞则没有细胞壁。
其次,植物细胞具有叶绿体,它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产生氧气。
动物则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它们通过摄食其他有机物质来获取能量。
除了细胞的差异,动植物在外形和行为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动物通常具有运动能力,它们可以主动移动身体。
植物则没有运动能力,它们通过生长和扩展来适应环境。
此外,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动物一般通过交配繁殖,植物则通过花粉传播和种子发芽来繁衍后代。
动植物的生态生态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动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环境密切相关。
首先,动植物在地理分布上有着明显的特点。
在陆地上,植物通常生长在土壤中,而动物则通过各种方式寻找食物和栖息地。
在水域中,植物通过根系附着在水底,而动物则游泳或漂浮在水中。
这些特点使得动植物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繁衍生息。
其次,动植物在食物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量转化为有机物质,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来源。
动物则通过食用植物或其他动物来获取能量。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动植物对环境中的物质循环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在空气中进行气体交换。
动物则通过呼吸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
植物还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来生长,而动物则通过食物来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
这些循环过程维持了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平衡和流动。
总结动植物的特征和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
了解动植物的特征及生态
了解动植物的特征及生态动植物是地球上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它们通过不同的特征和生态适应了各自的生存环境。
了解动植物的特征和生态,有助于增进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一、动植物的特征动植物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许多差异,以下是它们的主要特征:1. 植物的特征植物是多细胞有机体,具有细胞壁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它们通常是直立的,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通过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具有分化的结构,例如根、茎、叶和花等。
它们可以通过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繁殖,如种子、孢子、球茎等。
2. 动物的特征动物是多细胞有机体,没有细胞壁和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需摄取有机物来获取能量。
动物通常是活动的,具有感觉和神经系统,可以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
不同种类的动物拥有各种各样的外形和结构,如骨骼、肌肉、器官等。
它们通过性别繁殖,并通过交配产生后代。
二、动植物的生态动植物的生态主要包括它们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相互关系。
以下是动植物的一些常见生态形式:1. 植物的生态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化学能,释放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
植物与土壤和水资源紧密关联,提供了栖息环境和食物链的起点。
植物还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栖息地、食物和庇护所。
2. 动物的生态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起到了控制食物链和物种平衡的重要作用。
它们分为食肉动物、食草动物和杂食动物等不同的生态类型。
动物之间通过捕食和被捕食关系进行能量传递和共生关系,形成了复杂的生物多样性网。
动物还参与了授粉、种子传播和有机物分解等关键生态过程。
三、保护动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了解动植物的特征和生态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保护动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方法:1. 生态平衡动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着生态平衡。
保护动植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防止物种过度繁殖或灭绝,确保食物链的正常运转。
2. 生物资源动植物提供了大量的生物资源和生态服务,满足了人类的需求。
植物的生态位特征
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扮演着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角色。
每个植物物种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
本文将探讨植物的生态位特征,并解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角色。
它包括许多方面,如物种的饮食习惯、生长形态、繁殖方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
植物的生态位特征主要包括对光、水和土壤的利用策略。
对于光的利用策略,植物可以分为光合作用类型和光合速率类型。
光合作用类型是指植物对光合作用反应不同的方式,如C3植物、C4植物和CAM植物等。
C3植物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最为常见,其光合作用能力较强,但对干旱和高温环境较为敏感。
C4植物适应热带和亚热带环境,其光合作用效率更高,对干旱和高温的适应能力较强。
CAM植物则具有独特的光合作用适应策略,其叶片在夜间进行光合作用,白天关闭气孔以减少水分蒸发。
对于光合速率类型,植物可以分为快速生长植物和慢速生长植物。
快速生长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和生长速度,适应于资源较为丰富的环境;慢速生长植物则通过节约资源和适应极端环境来存活。
对于水的利用策略,植物可以分为水生植物、湿地植物和旱生植物。
水生植物生长在水中,例如莲花和荷花,它们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抗干旱能力。
湿地植物生长在湿地和沼泽地带,它们能够在水中和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
旱生植物则适应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例如仙人掌和沙漠植物,它们能够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存储水分来存活。
对于土壤的利用策略,植物可以分为酸性土壤植物和碱性土壤植物。
酸性土壤植物生长在酸性土壤中,例如杉木和土豆,它们能够适应低pH值的土壤环境。
碱性土壤植物生长在碱性土壤中,例如麦草和碱蓬,它们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
植物的生态位特征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生态位特征的植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资源利用方式,从而减少了物种之间的竞争,提高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樟树特征:l别名香樟(杭州)、乌樟(四川)、小叶樟(湖南)、人柴(广西)、拷樟、山乌樟(台湾)科樟科属樟属产地分布:我国长江流域以南有分布,以湖南、江西、浙江、台湾最多。
多生于低山平原的向阳山坡、谷地,垂直分布多在海拔500~600m以下,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重要树种。
形态特征:常绿大乔木,高达30m,胸径5m,树冠近球形。
树皮灰褐色,纵裂,小枝无毛。
叶互生,卵状椭圆形,先端尖,基部宽楔形,近圆;叶缘波状,下面灰绿色,有白粉,薄革质,离基三出脉,脉腋有腺体。
花序腋生,花小黄绿色。
浆果球形,紫黑色,果托杯状。
生长习性:喜光,幼苗幼树耐荫。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最低温度-10℃时,南京的樟树常遭冻害。
深厚肥沃湿润的酸性或中性黄壤、红壤中生长良好,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耐湿。
萌芽力强,耐修剪。
抗二氧化硫、臭氧、烟尘污染能力强,能吸收多种有毒气。
较适应城市环境。
耐寒。
二乔玉兰特征:二乔玉兰高6-10m。
为玉兰和木兰的杂交种。
形态介于二者之间。
花外面淡紫色,里面白色,有香气。
叶倒卵形、宽倒卵形,先端宽圆,1/3以下渐窄成楔形。
花大而芳香,花瓣6,外面呈淡紫红色,内面白色,萼片3,花瓣状,稍短。
花期早春。
小枝紫褐色。
五毛,花芽窄卵形。
密被灰黄绿色长绢毛;托叶芽鳞2片。
叶倒卵形表面中脉基部常有毛,背面多少被柔毛,叶柄多柔毛,花钟状,花被片6-9外轮3片常教短,或与内两轮近等长,萼片状,绿色;内两轮长倒卵形,外面淡紫红色,上部褐边缘常为白色。
聚合骨突果长约8cm,卵形或倒卵形,熟时黑色,具白色皮孔,花期4月;果期9月。
叶片互生,有时呈螺旋状,宽倒卵形至倒卵形,长10-18厘米,宽6-12厘米,先端圆宽,平截或微凹,具短突尖,故又称凸头玉兰;中部以下渐狭楔形,全缘。
表面有光泽,背面叶脉上有柔毛,淡绿色。
叶在基部通常有托叶或附属物,托叶有两种,枝端芽末的托叶贴生于幼茎上与叶柄分离,呈覆瓦状;叶部托叶散生,瓦刀状,粘着叶柄基部两侧,芽伸叶长,托叶脱落,幼枝上残存环状托叶痕,此为木兰科树种的识别特征。
花枝开展,花大,单生枝顶,钟状,白色有清香,花瓣9片,肉质。
萼片与花瓣相似,每三片排成一轮,钟状。
花在3月先叶开放,盛开时皎洁晶莹、灿烂夺目。
聚合果圆筒状,红色至淡红褐色,果成熟后裂开,种子具鲜红色肉质状外种皮。
构树特征:落叶乔木,高达16米;树冠开张,卵形至广卵形;树皮平滑,浅灰色或灰褐色,不易裂,全株含乳汁。
单叶互生,有时近对生,叶卵圆至阔卵形,长8—20厘米,宽6—15厘米,顶端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齿,3—5深裂(幼枝上的叶更为明显),两面有厚柔毛;叶柄长3—5厘米,密生绒毛;托叶卵状长圆形,早落。
椹果球形,熟时橙红色或鲜红色。
花期4~5月,果期7~9月。
[1]强阳性树种,适应性特强,抗逆性强。
根系浅,侧根分布很广,生长快,萌芽力和分蘖力强,耐修剪。
抗污染性强。
白玉兰特征:落可乔木。
株高可达10米以上,生长较慢。
树冠卵圆形,技疏生,幼枝和芽外侧均有短柔毛,冬芽鳞片状。
单也互生,倒卵形全椭圆形,全缘,叶面有光泽并略有柔毛,叶背面也有少量柔毛,叶柄短。
花大,花径12~15厘米,白色,单生长枝顶,清香。
花萼与花瓣相似,同为白色。
花于初春先叶开放,花期约7天。
聚合蓇葖果,成熟后褐色,开裂。
种子由种脐处的丝状体与胎座相连而悬于外,外种皮红色、肉质,内种皮骨质,果熟期10月。
石榴树特征:石榴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热带则变为常绿树。
树冠丛状自然圆头形。
树根黄褐色。
生长强健,根际易生根蘖。
树高可达5-7米,一般3—4米,但矮生石榴仅高约1米或更矮。
树干呈灰褐色,上有瘤状突起,干多向左方扭转。
树冠内分枝多,嫩枝有棱,多呈方形。
小枝柔韧,不易折断。
一次枝在生长旺盛的小枝上交错对生,具小刺。
刺的长短与品种和生长情况有关。
旺树多刺,老树少刺。
芽色随季节而变化,有紫、绿、橙三色。
叶对生或簇生,呈长披针形至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8厘米,宽1-2厘米,顶端尖,表面有光泽,背面中脉凸起;有短叶柄。
花两性,依子房发达与否,有钟状花和筒状花之别,前者子房发达善于受精结果,后者常凋落不实;一般1朵至数朵着生在当年新梢顶端及项端以下的叶腋间;萼片硬,肉质,管状,5-7裂,与子房连生,宿存;花瓣倒卵形,与萼片同数而互生,覆瓦状排列。
花有单瓣、重瓣之分。
重瓣品种雌雄蕊多瓣化而不孕,花瓣多达数十枚;花多红色,也有白色和黄、粉红、玛瑙等色。
雄蕊多数,花丝无毛。
雌蕊具花柱1个,长度超过雄蕊,心皮4-8,子房下位,成熟后变成大型而多室、多子的浆果,每室内有多数子粒;外种皮肉质,呈鲜红、淡红或白色,多汁,甜而带酸,即为可食用的部分;内种皮为角质,也有退化变软的,即软籽石榴。
果石榴花期5-6月,榴花似火,果期9—10月。
花石榴花期5-10月。
旱柳树特征:落叶乔木,小枝细长,下垂,淡紫绿色或褐绿色,无毛或幼时有毛。
叶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有时歪斜,边缘有细锯齿,无毛或幼时有柔毛,背面带白色;叶柄长6—12毫米,有短柔毛。
花序轴有短柔毛;雄花序长2—4厘米,苞片长圆形,背面有较密的柔毛,雄蕊2,基部微有毛,腺体2;雌花序长1.5—2.5厘米,雌花腺体1,子房无毛,柱头4裂。
蒴果黄褐色,长3—4毫米。
花期4月。
生态习性:喜温暖至高温,日照要充足。
冬季落叶后可修剪、整枝。
耐旱,耐水湿,为湿生阳性树种。
喜生于河岸两旁湿地,短期水淹及顶不致死亡。
高燥地及石灰质土壤也能适应。
发芽早,落叶迟,生长快速,但不及旱柳耐寒。
寿命短,30年后渐趋衰老。
桂树特征:桂花树姿飘逸,碧枝绿叶,四季常青,飘香怡人。
桂花为常绿阔叶乔木,高可达15米,树冠可覆盖400平方米,桂花实生苗有明显的主根,根系发达深长。
幼根浅黄褐色,老根黄褐色。
嫁接苗的根系因砧木而异;插条埋入土中各处易生不定根,但无明显主根。
桂花分枝性强且分枝点低,特别在幼年尤为明显,因久常呈灌木状。
密植或修剪后,则可成明显主干。
树皮粗糙,灰袍色或灰白色,有时显出皮孔。
叶面光滑,革质,近轴面暗亮绿色,远轴面色较淡;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形、倒卵形,披针形、倒披针形、长披针形至卵披针形。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为木犀科木犀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5~8米。
树冠圆头形、半圆形、椭圆形。
叶对生、革质,花序簇生于叶腋,花期9~10月,果期次年3~4月。
红花檵木特征:为檵木的变种。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树皮暗灰或浅灰褐色,多分枝。
嫩枝红褐色,密被星状毛。
叶革质互生,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而偏斜,不对称,两面均有星状毛,全缘,暗红色。
4~5月开花,花期长,约30~40天,国庆节能再次开花。
花3~8朵簇生在总梗上呈顶生头状花序,紫红色。
生长习性:喜光,稍耐阴,但阴时叶色容易变绿。
适应性强,耐旱。
喜温暖,耐寒冷。
萌芽力和发枝力强,耐修剪。
耐瘠薄,但适宜在肥沃、湿润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
南天竹特征:叶互生。
叶互生,2回-3回羽状复叶,小叶椭圆状披针形,全缘。
圆锥花序顶生,花小,白色。
花期5月-7月。
浆果球形,鲜红色。
果期10月-11月。
以播种、分株繁殖为主,也可扦插繁殖。
果实成熟时随采随播。
芽萌动前或秋季分株。
新芽萌发前或夏季新梢停止生长时扦插。
苗木移植于春、秋两季均可。
栽培土壤要保持一定湿润,花期浇水不要过多,以免引起落花。
栽培简史与花文化南天竹枝干挺拔如竹,羽叶开展而秀美,秋冬时节转为红色,异常绚丽,穗状果序上红果累累,鲜艳夺目。
南天竹果枝常与盛开的腊梅、松枝一起瓶插,比喻松竹梅岁寒三友。
在园林中常与山石、沿阶草、杜鹃配植成小品,植于角隅、墙前、小际。
由于其耐阴,故常配植在树下、楼北。
南天竹老桩常制作盆景,苍劲古雅,堪为上品。
另外其根、茎、叶、果均可入药。
龟甲冬青特征:常绿小灌木,钝齿冬青栽培变种,多分枝,小枝有灰色细毛,叶小而密,叶面凸起,厚革质,椭圆形至长倒卵形。
花白色,果球形,黑色。
生态习性:喜光,稍耐阴,喜温湿气候。
较耐寒。
紫叶小檗特征:紫叶小檗,别名:红叶小檗,小檗科、小檗属。
原产于我国东北南部、华北及秦岭。
多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林缘或疏林空地。
落叶灌木,枝丛生,幼枝紫红色或暗红色,老枝灰棕色或紫褐色。
叶小全缘,菱形或倒卵,紫红到鲜红,叶背色稍淡。
4月开花,花黄色。
果实椭圆形,果熟后艳红美丽。
紫叶小檗的适应性强,喜阳,耐半阴,但在光线稍差或密度过大时部分叶片会返绿。
耐寒,但不畏炎热高温,耐修剪。
园林常用与常绿树种作块面色彩布置,可用来布置花坛、花镜,是园林绿化中色块组合的重要树种。
千头菊特征:宿根草本。
秋菊嫁接后的变种。
株高20-30厘米,花期与秋菊相符。
适于入秋后节日花坛布置。
千头菊是一种早开的菊花,它最早给人们带来金秋的气息。
千头菊的花期很长,从八月中旬到十月中旬都开花。
千头菊的叶子呈小巧的鸭掌形、墨绿色。
红叶石楠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4—6米,稀可达12米;小枝褐灰色,无毛。
叶革质,长椭圆形、长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9-22厘米,宽3-6.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疏生带腺细锯齿,近基部全缘,无毛;叶柄长2-4厘米,老时无毛。
复伞房花序顶生,总花梗和花梗无毛;花梗长3-5毫米;花白色,直径6-8毫米。
梨果球形,直径5-6毫米,红色或褐紫色。
分布在陕西、华东、中南、西南;印度尼西亚也有。
生于海拔1000-2500米的杂木林中。
春秋两季,桂林红叶石楠的新梢和嫩叶火红,色彩艳丽持久,极具生机。
在夏季高温时节凤尾兰特征:凤尾兰是灌木或小乔木。
干短,有时分枝,高可达5m。
叶密集,螺旋排列茎端,质坚硬,有白粉,剑形,长40—70cm,顶端硬尖,边缘光滑,老叶有时具疏丝。
圆锥花序高l m多,花大而下垂,乳白色,常带红晕。
蒴果干质,下垂,椭圆状卵形,不开裂。
花期6一10月。
原产北美东部及东南部,现长江流域各地普遍栽植。
适应性强,耐水湿。
扦插或分株繁殖,地上茎切成片状水养于浅盆中,可发育出芽来作桩景。
风尾兰花大树美叶绿,是良好的庭园观赏树木,常植于花坛中央、建筑前、草坪中、路旁及绿篱等栽植用。
叶纤维韧性强,可供制缆绳用。
桃树特征:桃树为落叶小乔木,高4-8m。
叶卵状披针形或圆状披针形,长8-12cm,宽3-4cm,边缘具细密锯齿,两边无毛或下面脉腋间有鬓毛;花单生,先叶开放,近无柄;萼筒钟,有短绒毛,裂叶卵形;花瓣粉红色,倒卵形或矩圆状卵形;果球形或卵形,径5~7公分,表面有短毛,白绿色,夏末成熟;熟果带粉红色,肉厚,多汁,气香,味甜或微甜酸。
核扁心形,极硬。
桃树喜光,喜温暖,稍耐寒,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碱性土、粘重土均不适宜。
不耐水湿,忌洼地积水处栽培。
根系较浅,但须根多,发达。
它的寿命较短,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