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温病的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若腠理开泄,有汗或者少汗,则应重在宣解。 这种治疗虽非以发汗为目的,但同样有宣泄表 邪的作用。
❖华岫云说:“辛凉开肺便是汗剂,非如伤寒 之用麻桂辛温也”。
二、清解气热法(清气法)
❖ 以清解气分邪热之品解除气分无形邪热。 ❖ 适应症:温病气分里热亢盛,但尚未与有形
实邪相互搏结的病证。 ❖ 作用:清热保津、止渴除烦,使气分无形 邪热或从外泄或从里解
桔梗、栀子、黄芩、 连翘、薄荷、竹叶、
①栀子豉汤(《伤寒论》) 甘草
②桔梗散(《河间六书》)
③加味栀子豉汤(《重订广温热论》)
(2) 注意事项:
桔梗、焦山栀、淡豆豉、 生枳壳、连翘、苏薄荷、
不可滥用苦寒沉降。 葱白、生甘草
思考
1、清气法就是针对气分邪气而采取的治法,对 吗?
不对。清气法是针对无形邪热而采取的治法。
温病的主要治法
(一)解表法:
以辛散轻扬之剂,疏泄腠理,祛除表邪,解除表证 的治法。
风热
疏风泄热
表证
燥热 湿热
疏表润燥 疏表化湿
外寒里暑 透表清暑
(1)疏风泄热法(辛凉解表法)
涵义:辛散凉泄卫表风热的治疗方法。 适应症:肺卫风热表证。
发热,微恶寒,口微渴,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


风热郁卫

肺气失宣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身热,胸膈满闷,心烦懊憹, 口微渴,舌苔薄黄欠润。
病位在上焦 ——用药宜轻 邪气为热邪 ——药性宜凉
百度文库
气分热郁(热不甚,伤津不显) 病位在胸膈
温邪初入气分 热郁胸膈
(2)轻清之品能宣畅气机,透泄邪热:
轻而扬之
质地轻 —质轻味薄 薄则通
扬 散
气薄则发泄 宣
≠剂量小
轻可去实

王药孟性英凉说:“如栀凉芩泄蒌邪苇热等味是也。”宣畅气机 吴坤安说:“如柴葛芩翘或栀豉翘薄之透类邪。外”达
气分的邪 气
无形邪热
燥屎 湿痰 瘀血 食滞 ……
通腑泄热 清热祛湿 解毒化瘀 导滞通便
……
清解气热法 (清气法)
轻清宣气法 辛寒清气法 清热泻火法
初入气分 阳明热炽 化火成毒
1、轻清宣气法 为何要用轻清之品?
概念
以轻清之品透泄邪热, 宣畅气机的治法。
理解
轻清是怎样发挥透泄、宣畅
作用的?
(1)证候病机决定用药宜轻清:
3)代表方:桑杏汤。
• 辛凉宣透:桑叶、豆豉、菊花等。 • 生津润燥:沙参、梨皮、玉竹等。 • 宣肺止咳、清润化痰:杏仁、瓜蒌皮、枇杷叶、紫菀等
2、运用解表法的注意事项 (1)温病一般情况下忌用辛温发汗。
非绝对 忌用
辛温凉解法
发斑,吐衄血,谵妄等
“抱薪救火,轻者必重, 重者必死”
(2)中病即止,不可过剂。

风热--疏风泄热 卫郁—宣卫
银翘散
宣肺止咳
桑菊饮
咳嗽
(2)透表清暑法:
1)涵义:透散表寒,清化在里暑湿的治疗
方法。
寒邪外束:
2)适应证:
头痛恶寒,身形拘急,发热 暑湿内伏:
口渴,心烦脘痞,苔腻
3)代表方:新加香薷饮。
(3)宣表化湿法:
1)涵义:芳香宣透,疏化肌表湿邪的治疗方 法。
2)适应证: 湿温初起,湿郁卫气
宣畅气机,透泄邪热
轻清宣气法(清凉薄剂)
❖ 作用:以轻清宣透之品,使初入气分的邪热 宣泄出卫分而解,或从气分而清化。
❖ 主治:① 温邪初传气分,热郁胸膈,热势不 甚,气失宣畅之证; ② 里热渐退余热扰于胸膈者。
❖ 症见:身热,微渴,心中懊憹不舒,起卧不 安,苔薄黄,脉数
临床运用
栀子、豆豉
(1)代表方剂:
第六章 温病的治疗
【原文】 治外感如將(兵貴神速,機圓法活,去
邪務盡,善後務細,蓋早平一日,則人少受 一日之害);治內傷如相(坐鎮從容,神機 默運,無功可言,無德可見,而人登壽域)。 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治中焦如衡(非 平不安);治下焦如權(非重不沉)。
(《温病条辨·杂说·治病法论》)
温病的治则确立:
Q:泄卫透表法又称“汗法”,解表是 否都要发汗?
❖ “在卫汗之可也”,本法属汗法,但并非都要 以发汗为目的
❖ 温病邪在卫表者,重在疏解透表,一般忌辛温 发汗。
❖ 解表是否需要发汗,关键是辨证之有汗无汗
❖ 从汗之有无来判断其腠理是郁闭还是开泄,从 而决定是否发汗。
❖ 一般说,腠理郁闭无汗者,应发其汗,如香薷 饮、葱豉汤等,通过汗出而使表证解除。
者,先滋其干,不可纯用苦寒也,服之反燥 甚。”
“举世皆以苦能降火,寒能清热,坦然用 之无疑,不知苦先入心,其化以燥,服之 不应,愈化愈燥。宋人以目为火户,设立三 黄汤,久服竟至於瞎,非化燥之明征乎?吾见 温病而恣用苦寒,津液干涸不救者甚多。”
治则
病因——辨明病因,审因论治 证型——辨明证型,因证论治 邪正——依据邪正消长,
兼顾邪正治疗
本兼证——辨明本证和兼证,
兼顾兼证治疗
体质——注意体质类型,
因人施治
治法的运用注意点
❖ 1.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多法联合使用 ❖ 2.重视体质和正气的情况——调整攻补的侧重 ❖ 3.以祛邪为治疗的关键——迅速彻底祛除病邪 ❖ 4.分别新感与伏邪论治——选择不同治法 ❖ 5.注重整体与着眼局部结合——兼顾治疗
湿郁卫表:恶寒头重,身体困重,
四肢痠痛,微热少汗
气分湿阻:胸闷脘痞,苔白腻,脉濡缓
3)代表方:藿朴夏苓汤, 阴湿伤表方(藿香、羌活、苍术皮、薄荷、
牛蒡子)(《湿热病篇》)。
(4)疏表润燥法(辛凉清润法):
1)涵义:指以辛凉清润之品,疏化肺卫燥 热的治疗方法。
2)适应证: 肺卫燥热证
肺卫表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 燥: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
气分蕴热化火成毒
邪火炎上, 只宜折降, 不宜宣发
身热、口苦口渴甚; 烦躁不安,谵妄; 头痛如劈,甚者呕恶; 目赤,小便黄赤等, 有的可出现局部的肿毒表现。
实火宜泻
3)代表方剂: “当察伏火之浅深轻重,对证选用。” 轻:黄芩汤、栀子黄芩汤 中:黄连解毒汤、凉膈散 重:三黄石膏汤(《证治准绳》)
❖ 慎用苦寒的代表医家:为叶天士、吴鞠通 ❖ 吴瑭:设苦寒方药禁忌:“温病燥热,欲解燥
2、轻清宣气治法运用的关键是什么? 用药质地轻,性宜凉而不宜过寒,主要针对邪
气初入气分之证。
(2)辛寒清气法
以辛透寒泄之品大清阳明气分邪热的治法。
阳明热盛
辛——辛透 寒——寒泄
达热出表 清泄邪热
壮热,汗出,心烦, 口渴,苔黄燥
大清气分邪热
白虎汤 石膏独胜阳明淫热
(3)清热泻火法(苦寒直折法、泻火解毒法) ❖ 以苦寒之品直清里热,清泄邪火的治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