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农业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和十四五初步规划

xx农业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和十四五初步规划
xx农业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和十四五初步规划

XX农业农村“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和

“十四五”规划初步设想

XX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十三五国家级贫困县,全县队版土面积XX平方公里,人口XX万(其中农业人口XX万),是XXX的县。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根本遵循,着力推进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进一步优化。2020年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利用好XX生态资源优势品牌,打造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清山的农业强县,是我们下步工作谋划的重点。现就“十三五”以来XX农业农村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情况

(一)农业总体发展情况。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助推群众脱贫的关键。我们坚持以农业“稳粮、优供、增效”、农村“整洁美丽、和谐宜居”、农民“脱贫、致富、文明”为抓手,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至2019年底,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固定资金投资达22.7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3.22亿元;全县有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1家,市级龙头企业38家),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

“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农户11.3万户;全县工商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776家,组织实施一村一品专业村100个;工商注册商标500余件,近几年内农产品商标净增179件,申报各类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达132个(其中有机食品50个,绿色食品24个,地理标志及原产地论证3个,无公害农产品32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江西省著名商标14个,其它7个);从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入手,充分利用土地确权改革成果,稳妥推进农村土(林)地流转,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26万余亩,山林流转面积70万余亩,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调产业、优结构,发展绿色农业、质量农业、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建设千亩以上农业生产示范基地45个,发展100亩以上土地流转大户501户;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态势良好,以“一县多园、一园多区”功能布局,成功申报国家农业科示范园,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3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4个;发挥农业招商项目引领作用,累计完成农业招商引资项目45个,项目签约资金60亿元,实现进资40亿元,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延伸。XX是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佳魅力茶乡、2018中国茶业百强县;是江西最大的蚕桑基地县,全省最大的林业基地县,林地面积53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6%。2018年被评为全省农业农村综合工作先进县。

(二)农村总体发展情况。农村美丽宜居是群众的最大幸福指数,“十三五”以来,全县共实施新农村建设点4433个,至2019年,实现全县新农村建设全覆盖。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支持美丽宜居示范县创建工作。入选首批国家森林乡村8个、国家级传统古村落4个、省级传统古村落1个,成功创建美丽示范风景带3条、美丽宜居示范乡镇1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庄200个,乡村面貌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呈现出“整洁干净、环境优美、村庄秀丽、社会和谐”的新风貌。2017年与2019年先后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2020年6月3日,获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考核认定的全省第一批美丽宜居示范县,为全省19个美丽宜居示范县之一。

二、XX农业农村发展主要成效

(一)农业发展主要成效。十三五以来,我县着力改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加速推进。

1.农业生产成效明显。围绕“传统产业稳增长,特色产业促增收”的要求,2019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75万亩,粮食总产量29万吨,其中早晚稻种植面积12万亩,粮食作物主推品种面积和优质农产品率达100%,粮食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县桑园面积9.3万亩,2019年养种5万张,产茧4.5万担,茧丝绸产值5亿元;茶叶面积达18.2万亩,菊花

2.2万亩,产干茶10200万吨,菊花1300吨,茶菊综合产值

23亿元;畜牧水产业出栏生猪78.2万头,家禽468万羽;林果产业及林下经济发展较快,实现林业经济收入23.55亿元。农林牧渔总产值达37.0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1.63亿元,牧业产值9.25亿元,渔业3.36亿元,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2.85亿元),一二三产比例为10.9:48.5:40.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4元,比上年增长10.8%。

2.产业结构进一步调优。为顺应市场发展需求,使农产品产量、品质真正契合消费者需要,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借给体系。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稳定大宗农产品保供给。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质量提升行动,稳定粮食作物75万亩,总产29万吨目标任务,确保粮食安全。二是调优产业结构布局促增收,以桑、茶、林、畜为依托,突出主导产业发展,乘势抢抓全省“四绿一红”整合品牌扶持政策,做大做强“宁红茶”“沙井绿”茶规模与品牌,XX“宁红茶”已成为“荟文史、寓经贸、通商旅、成民粹”的地方特色产品,实行菊花产业适度发展,举办好茶文化旅游节和菊花观光节,唱响“宁红茶”与“金丝皇菊”品牌;引进开发蚕桑“一二三产融合新项目”,抓好小蚕工厂、养蚕大户、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建设,推行蚕茧价格保险政策,完善蚕桑生产、种植、收烘、缫丝、销售产业体系,蚕桑生产质量与效

益逐年提升;按照“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和封、改、造要求,大力发展速丰林、油茶、特色水果等林业经济,全县油茶面积达到20万亩,葡萄、猕猴桃、无花果、柑桔等林果产业面积达6万亩。三是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各经营主体依托市场发展情况,积极发展特色产业,近年来,全县“稻虾共作”悄然兴起,西岭、渣津、太阳升、大桥等地发展龙虾产业5000余亩,黄龙乡云鹿家庭农场鹿养殖、港口独石麂养殖,太阳升杨梅渡鳄鱼养殖、荆市松林牛蛙养殖、山口番鸭、州坳乌鸡等特色养殖已成为农业增收亮点。州坳乡提出“硒乡州坳”产业发展思路,倾力生产打造富硒大米、茶叶、蔬菜种植,特色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如:九江客商曹建国在州沙镇等乡镇流转林地1万亩,开发种植油茶产业,目前完成7000亩的栽种任务。XX返乡创业人士张林峰在州坳乡投资“富硒农产品”开发,种植水稻、蔬菜、茶叶、青钱柳等基地800余亩。成功人士范天祥以前在外从事矿山行业,回乡后发展火龙果等产业200余亩,建设洋沃小镇旅游休闲餐饮项目,转变了农业增长方式;大桥镇紫竹园水果合作社樊文彬建设100余亩葡萄水果产业园,基地建设标准高、示范性好,效益明显,为农业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3.三产融合逐步呈现。一是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按照“一县多园、一园多区”要求,推进周口、荆市两个

省级示范园建设,荆市园区侧重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定位和“一心一环多片区”规划布局,已完成松林葡萄园、桑果园、蔬菜基地、金桔满园、水产养殖、神岭生态观光园等项目20个;周口园区侧重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和“一带并一心、一河两岸同发展”规划布局,已建设面积3000余亩,建有机蔬菜园、优质水果采摘园、花卉苗木、皇菊观光园、沙井文化进士村等项目。田坳黄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侧重蚕桑特色小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规划定位,园区规划核心区面积近3万亩,示范区面积5万余亩,辐射区面积近20万亩,己建成核心区面积1.3万余亩,总投资近5亿元。渣津、州沙、石坳、北港、西岭等乡镇已申报创建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江西九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已于2018年12月通过国家科技部审批,以城区、竹坪乡、周口镇为核心区,以荆市、田坳、州沙、征乡、赤江为示范区,县内及周边县市为辐射区,促进南方丘陵山区特色产业绿色发展和产业扶贫、乡村振兴为目标,形成“三产融合”的发展格局。二是打造三产融合综合体。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开发适应市民休闲消费需求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把消费“引进来”。抢抓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机遇,抓好全县45个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旅游发展,积极开发一批集绿色生态、休闲娱乐、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景点。如:上高镇汇福农业,把林果业、寺院、餐饮住宿规划在农业示范园中,通过旅游消费增加特

色产业效益;周口桑果园每年春夏季节到园区观光采摘桑果的人数上万人,在600亩的基地上做大了蚕桑效益文章;四坪东岭桃花产业,每年吸引了省内外游客到山村采风留念,确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风情,在桃花盛开的时节,每天门票收入就有3万余元,并带动了农家乐产业的发展;周口镇沙井村,是宋代“诗书双绝”XXX故里,是“沙井绿”茶的发源地,该村充分依托城市后花园优势,把茶叶发展与XXX诗书文化融合一起,开展游园、品茶、学书等活动、一次旅行,受益终身;赤江宁红小镇是我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典型范例,“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村庄,青翠欲滴的茶叶,独显风景这边独好,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写照,深入其中,流连忘返;上树乡宫选屋是原红色苏区,该乡把荷花与红色教育有效融合,开展“我到上树当红军”活动;还有京州桃里陈门五杰故里、州沙古村箔竹、渣津长潭“蝶恋花”基地等。这些特色产业样板,推进了农业与休闲度假、农耕体验、文化教育等深度融合,形成了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和乡村民宿产业田园乡村综合体。

4.品牌创建意识增强。XX山清水秀,生态优美,连空气都是甜的,优越的自然禀赋为品牌创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提高了优质农产品走向市场的竞争力。大多数经营主体从标准化建设着手,狠抓农产品质量建设,提高农产品“舌尖”

安全,把品牌创建作为农产品挤占市场的“通行证”。积极在产品宣传推介上做文章,着力打造XX茧丝绸、茶叶、优质大米等主导品牌,努力开拓金丝皇菊、XX杭猪、州坳黄羽乌鸡、XX哨子、野生茶油等特色品牌,全县各类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达132个,尤其是XX宁红茶、沙井绿茶已成为名副其实“江西茶香天下”消费者产品,宁红茶被授予第18届亚运会官方唯一指定用茶;XX神茶以其优良品质倍受消费者喜欢,而且飘洋过海到欧洲、日本等国家,XX一家丝绸、养蚕人丝绸等产品在全国大中城市构建了销售网点,市场份额比重大。积极推进XX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通过三品电子商务、农村“e”邮、供销“e”家等电商物流平台,推进农产品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有效提高了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5.农业基础有效夯实。全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全面完成,山塘堰圳得到有效治理,2017-2020年,我县统筹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任务15.3万亩,目前已完成10.58万亩,2020年计划完成建设5.5万亩,现已完成初步设计,将于10月中旬开工。至此,加上2017年以前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3.42万亩,全县现有高标准农田24万亩,农田基础得到大大夯实;农业机械化耕作水平整体提升,全县农机总动力达2

6.58万千瓦,机械化耕作率达94%;化肥、农药等影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得到有效控制,有机肥替代化肥

面积不断扩大,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有序推进;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和食品安全追溯工作机制,农业植保推行无人机统防统治、代防代治,良种良法推广运用转化率大幅提高。

6.积极培育农业主体力量。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是推进“产业兴旺”的关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资金、技术、市场优势,有更为先进的经营理念,既可有效弥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政府职能的缺失和越位,又可缓解市场机制失灵的社会管理问题,在政府、市场、农民之间起到桥梁纽带作用。至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76家,家庭农场162家,种养大户500余户。一是做好人才“回归工程”。依托乡情、亲情,大力引导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促进了“人才回归、资金回流、企业回迁”,初步实现了由“劳务输出”到“返乡创业”的华丽转身,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推行能人引领创业。充分利用好土专家、田秀才、村两委干部、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作用,引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科技化,通过示范辐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让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扎根农村。三是发挥政策激励作用。近四年,我县在农业发展特别是脱贫攻坚中投入农业近2.5亿元,2019年投入农业1.1亿元,2020年预计投入1.47亿元,如示范社创建、市级

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产业发展、“一领办三参与”等产业扶持政策,发挥了“四两拨千斤”作用,激励了农业主体投身农业的热情。四是注重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充分发挥主体“大手”牵“小手”作用,突出传帮带功能,通过“企业+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模式,为农户(贫困户)提供技术、劳务、入股分红、保底收益等支持。如:碧水菊花种植合作社采取“三免一保”方式,带动34户贫困户脱贫增收;如:江西修江源实业公司把贫困户菊花基地作为自己的第一车间,推行“312”帮扶模式,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160余户,做到户均种植1亩菊园、安排1个劳动力就业、年创收1万元,确保贫困户年分红不低于2000元的承诺;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真正发挥了——技术传递的“火炬手”、产品营销的“传输带”、农民致富的“聚宝盆”的功能。

7.产业扶贫扎实推进。按照“明确发展方式,产业发展有“路”、完善政策支撑,产业发展有“钱”、创新带动模式,产业发展有“依”、强化跟踪服务,产业发展有“助”、压实责任担当,产业发展有“效”的扶贫要求,通过政府的正确引导、产业扶贫政策制定、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产业典型培育、产业技术培训帮扶、社会帮扶等方面发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产业面积得到拓展。统计显示,通过政策撬动杠杆,新增茶叶、蚕桑、菊花、林果业等产业基地6.9万亩;如:通

过“一领办三参与”模式发展产业基地500多个,面积近4.6万余亩,带动贫困户7434户,实现户均增收3000余元。2016年以来,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或通过合作社带动方式,全县新建养蚕大棚31142.76平方米、新扩桑园15313.33亩、茶园(菊花)8867.62亩、林果及中药材2.1万余亩、新增牛羊猪饲养4.395万头。二是利益联结更加紧密。目前通过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达1.6万户,帮扶贫困人口5.8万人次。如:蚕桑产业推行“一领办三参与”“反租倒包”合作形式,就是通过“两会议一协议”方式,由村委会入股合作社作为领办主体,建好蚕桑基地、小蚕车间、养蚕大棚等设施,贫困户只要参与种桑养蚕就可以实现收入增长,亩桑纯收入5000元左右。全县建有“蚕桑产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模式103个,覆盖贫困户2197户,预计户均增收在4000元以上。突出畜禽产业“滚动式”发展和短期增收效应,在政策直补资助下,达到“利滚利、年年翻”效果,如:山口镇桃坪村罗炎生,散养了30多只番鸭,一年出栏一批,坚持稻谷喂养、散养放养,50元一斤,每年不等出栏就被订购一空,年销售收入1万余元。全县畜牧产业受惠面达92%,涉及贫困户2.15万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三是增收基础更加牢靠。通过政策扶持,能人带动,短中长产业并进发展,贫困户产业增收有了基础,持续增收的能力将更加巩固。

8.农业项目有声有色。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

抓民生,我县积极依托自然资源、产业资源、地理资源等优势,围绕桑、茶、林、畜等产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统计显示,近年来XX县累计农业招商引资项目45个,项目签约资金60亿元,实际进资40亿元,如盐津铺子、江西鸿远公司60万羽蛋鸡养殖项目、佳旺饲料、茧丝绸加工、茶叶加工、宁红茶文化生态产业园等一大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农业项目建设为基地发展、农民增收、产业链条延伸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XX农业产业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9.龙头作用初步显现。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业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基地和农户,对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XX县始终念好“培、扶、建”三字经。搭建了食品产业园、吴都工业园、太阳升工业园、何家店工业园等返乡创业园平台,各企业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农户11.3万户,带动就业6750人,促进农民年增收2.4亿以上。如:江西盐津铺子有限公司吸纳农民工就业600余人,年创税收5000万元。全县形成了以信德保制丝、养蚕人实业、英才食品为龙头的茧丝叶加工,以鸿远养殖、阿兵牧业、兴源牧业为龙头的畜禽加工,以久木木业、万顺木艺为龙头的竹木加工,以宁红集团、神茶实业、大椿茶业为龙头的茶叶加工,以盐津铺子、裕发食品、金源食品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以赣北药业为龙头的中药材加工链。

(二)农村发展主要成效。十三五以来,我县大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呈现出人民生活红红火火,生活环境漂漂亮亮的美好景象。

(一)突出“三清三拆”,夯实建设基础。按照拆除一批、保留一批、改造一批的思路,对农村“空心房、危旧房、违章房”进行区分类别,分类处理。做到人员力量、机械设备齐上阵,宣传、督查、调度共发力,强力推进“三清三拆”工作,为后阶段户上项目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突出村庄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按照“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要求,坚定不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推进新村点“七改三网”建设,突出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突出示范创建,共建美丽乡村。根据群众积极性、生态环境、产业基础、文化底蕴四个基本原则,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四精”要求,在全县大力开展美丽宜居示范创建活动,努力创建一批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和美丽宜居示范庭院。

四年来,全县共实施新农村建设点4433个(省级点2094个、市县自建点2339个),其中:2016年度新农村建设点165个(省级点102个、市县自建点63个),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4320万元;2017年度新农村建设点590个(省级点

475个、县级自建点115个),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16550万元;2018年度新农村建设点1356个(省级点497个、市县自建点859个),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32090万元;2019年度新农村建设点2322个(省级点1020个、市县自建点829个、提前实施市县自建点473个),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56640万元。四年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高达10.96亿元,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使农村面貌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呈现出“整洁干净、环境优美、村庄秀丽、社会和谐”的新气象,完成了新农村建设四年“扫一遍”任务。广大农村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居优美村”的预期目标。

三、XX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初步设想

“十四五”是脱贫攻坚后,乡村振兴开局的第一个五年,农业农村的发展主要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为主线,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

(一)强化政策落实,促进农业稳产保供。民以食为天,粮稳天下安。食为首政,要认真做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一是全力抓好粮油生产。稳定每年粮食播种面积69.2万亩,产粮25.5万吨。推进科技兴农,提高粮食生产产量。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对“十三五”期末29.5万亩高标准农田的管护提升,进一步夯实农田基础设施。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耕作水平,基本实现机械化耕作;积极推

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等增产技术,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服务,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大力推广水稻机播、机插、机防、机烘等农机集成组装技术。切实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监测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强化农情灾情调度,大力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切实降低灾害损失。通过农田改造和农技推广,实现粮食增产增量。二是提高蔬菜自给水平。在周口、征乡等乡镇建设一批高标准蔬菜基地,探索“基地+超市”、“基地+农贸市场”等模式,大力促进蔬菜自给率稳步提高。

(二)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秀美乡村。“十四五”期间要着重以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为总抓手,加速推进美丽宜居秀美乡村建设,大力农村现代化发展。

1.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园区。以九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基础,在荆市园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按照“1234”思路精心打造,即一条主线(打造重点打造修万公路沿线村庄秀美乡村建设,有效串联山背文化遗址、神岭自然风光、州沙桥战役纪念馆、杨家坪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等景点,传承耕读文明、弘扬抗战文化、展现田园风光、建设秀美乡村),二园合一(以九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基础,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园区),三产融合(围绕茶叶、油茶、蚕桑、优质大米四大主导产业,建设10万亩产业基地,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四镇联动(在上高镇、荆市

镇、北港镇、州沙镇一体推进示范村庄建设、集镇改造提升,打造XX美丽宜居样板)。实现“山上两茶、山下果蔬”的农业产业布局,努力将该区打造成今年见效的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农旅融合示范区。

2.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从加强技术培训、强化业务指导、创新服务方式上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落实相关产业奖补政策,规范项目建设,加强绿色食品产业链建设,逐步建成较为完整的农业产业集群。

3.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快县级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在部分乡镇、村开展就地分类、源头减量试点,使全县村庄生活垃圾基本得到有效治理。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一批农村生活污水深度处理村庄,逐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规范排放。深化农村“厕所革命”。确保农村卫生厕所基本普及,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着力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巩固提升田坳、周口等美丽示范乡镇;创建完善主要公路沿线美丽示范风景带,通过点线面结合,一体推进秀美乡村建设。

(三)坚持绿色发展,保障农业生态安全。大力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深入推进绿色农业十大行动,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抓好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推进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大力推进品牌创建。着力巩固18万亩全国绿色食品(水

稻一季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围绕桑茶林畜农五大主导产业打造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绿色蔬菜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到2025年,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达200个,绿色农产品认证100个,努力打造XX“山背”大米、XX青钱柳、州坳乌鸡等驰名商标。

(四)深化农村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一是扶持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重点扶持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发展产业、创办企业、发展乡村旅游业等项目,落实《XX县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加强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监管。二是支持村集体发展产业项目。巩固提升已有的村集体产业项目,建设一批建管质量高、示范辐射作用强的产业基地。三是推进农田规模化利用。加强抛荒农田有偿流转,促进荒田复耕和规模化利用,推进抛荒复耕,切实稳定粮食生产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总之,我局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工作任务,在“十四五”期间,将按照中央、省市县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推进XX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20年X月X日

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为进一步促进科普事业发展,全面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夯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社会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结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和《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面临形势 “十三五”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决定性时期,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科学普及工作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求科普工作确立新定位 “十三五”时期,上海要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要求科普工作着力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着力激发创意、宣传创新、服务创业,健全科普服务创新创业体系;着力优化公民理解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环境,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卓越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科普工作明确新任务 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对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需求与日俱增,要求科普工作树立以能力为导向的理念,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科普服务,着力提升社会公众的科学劳动能力、科学生活能力、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能力,培育具有较好科学素质的新型社会公民。 (三)传播方式变化要求科普工作建立新模式 新媒体技术和手段的广泛应用,正深刻改变着社会公众的信息获取方式。传播者与被传播者的界限日渐模糊,传统手段和新媒体手段相互融合,要求科普工作适应这一变化,利用新的传播技术手段,扩大科普主体、优选科普内容、创新科普手段,积极探索形成科普工作的新模式、新机制。 二、发展回顾 “十二五”以来,上海科普工作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提升科普能力为宗旨,围绕关注目标人群、创新科普活动、推进资源共享、促进人才集聚、繁荣科普市场等重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科普已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科学素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发〔20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

休闲农业园(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书

****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书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短期和双休日观光休闲度假、回归自然、体验田园情趣的市场需求日趋增长。加之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向往回归自然,向往清新的空气,清幽雅致的环境,同时也希望能品尝到绿色无污染的食物,体验农业生产生活的趣味,这些都为****休闲农业园的建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该园区将建成以山林、田园、溪流等自然景观为依托,以农、林、牧、渔等特色农业生产为、加工、经营为基础,以乡土文化、农作生产、农村生活为引线,集生产、加工、经营、观光、娱乐、运动、健身、住宿、餐饮、购物等生产、服务、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农业园区。 二、规划目标(市场定位) ****休闲农业园的目标市场:首先是区域居民,包括市区及周边县市,目标人群350万;其次是周边的居民,包括我省的市、市、市及周边接壤省份的市、市及市等相邻区域居民,目标人群1800万人;最后是其他城市乃至东北地区及、天津等广大区域,目标人群极其庞大。

通过规划及实施,使休闲农业园成为集生态农业示、生态产品生产、农业体验、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庄园。具有高水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园区。本园将推出三大类生态产品:1、生态农业示和产业化:通过运用生态系统、持续经营、物质循环、食物链、立体种养等理论和技术,形成各种优化的生态农业模式。包括温室及裸地立体种养,水体立体种养等,形成高效的农业产业链,达到现代设施农业的科技水平。2、农业生态产品生产:包括特色水果、特色蔬菜瓜果、特色禽畜和高档水产品等绿色产品的生产,形成生态农业的独特文化,同时渲染绿色生态农业的主题。生态产品生产主要分三类:一类是结合生态农业示,形成本园的特色产品满足游客趣味体验及购买需求;另一类是结合旅游和生态餐饮,形成本园的特色绿色餐饮文化;再者就是推广生态绿色品牌,销售我们品牌的农副产品。3、生态旅游、健身娱乐、休闲度假:包括生态观光(生态景观观光、生态农业观光、生态技术观光);健身娱乐(滑草场/滑雪场、狩猎场、垂钓园、温泉洗浴);休闲度假(营造生态酒店,生态疗养等设施);生态餐饮(全部提供本园区及****集团产业链项目中生产的绿色食品,瓜果可以自我采摘,鱼虾可以自我捕捉);科普教育(生态知识、生物科学、自然保护等)。 三、建设主要容

休闲农业园区规划

休闲农业园区规划 休闲农业园区,是随着近年来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科技示范、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园区。休闲农业园区是由最初的农田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园区发展的高级形态。 休闲农业园区将生态、休闲、科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的休闲农业园区的出现和存在,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 思想,客观地促进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开发,有效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科学发展,规划先行!现在规划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当然农业园区规划也不例外。制定休闲农业园区规划是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统筹管理的基本要求;合理的规划是保证项目成功和回避风险的关键。 农业园区规划有利于园区内部统一思想,增强凝聚力;科学的园区规划可保证园区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科技的贡献率;优

秀的园区规划是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谐发展的保证。 常见的规划误区: 盲目开展,初衷和目标不正确 近几年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农业园区发展建设出现过热状态。民间资本一哄而上开始大规模涉足农业领域,而国家对农业园区建设又缺乏统一的宏观指导,政策滞后于发展。有些地方政府为树立政绩而跟风建设园区,较为盲目,造成大量形象面子工程,而没有结合市场及地域特色设定园区规划目标,造成资源的浪费园区规划建设步入迷局难以突围。 缺乏专业规划团队指导 在各界社会资本注入的同时,很多不懂农业的投资者开始涉足农业,以致于造成一些地方盲目发展,一哄而上,规划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不仅造成建设资金的大量浪费,而且影响农业资源区域优势的发挥。这就要求有专业的农业规划团队对农业园区进行科学的发展规划,为企业或者管委会提供及时的建议和指导。 一种是一些投资者以为面积越大越好,还要包罗万象,盲目地从工业或者商业投资的视角看农业园区建设,几年就想收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7年度课题指南的通知 【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京教策[2016]15号 【发布部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6.12.28 【实施日期】2016.12.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指南的通知 (京教策〔2016〕15号) 各区教委,各高等学校,市教委直管直属单位: 2017年度课题申报工作自即日起启动,课题管理的具体工作由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指南》经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并将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题要求 (一)根据《北京市“十三五”期间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纲要》规定,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分为十个研究领域: 1.教育宏观战略与政策研究

2.教育基本理论与国际比较研究 3.教育治理体系研究 4.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5.学生发展研究 6.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7.教育资源配置与效益研究 8.教育信息化研究 9.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研究 10.生态文明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 (二)各领域分为“教育决策咨询研究”、“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三个研究方向。 (三)2017年度课题类别包括以下六种,分别为:重大课题、优先关注课题、重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校本研究专项课题、一般课题。 1.重大课题实行招标制度,申请者不得更改研究题目。重大课题的研究内容应具有创新性,取得的研究成果应具有较高理论价值或实践价值。 2.优先关注课题应以课题指南为准,申请者不得更改研究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基础,选取独特的切入点进行研究设计。 3.校本研究专项课题用于资助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现任校(园)级领导主持的以学校为基本单位、与学校改革实践紧密相关、具有较高的组织程度、来源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解决学校现实问题、教师群体参与的课题。 4.重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校本研究专项课题、一般课题的申请者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基础,从十个研究领域自行设计课题名称和研究内容申请课题。 申请者填写课题申请书时,需明确填写课题所属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和课题类别。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2―2016年)》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 (2012―2016年)》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科技与农机 【发文字号】农计发[2013]15号 【发布部门】农业部 【发布日期】2013.05.24 【实施日期】2013.05.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2-2016年)》的通知 (农计发[2013]15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垦)厅(委、局),部属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我部组织编制了《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2-2016年)》,现予印发,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规划的重要性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力强。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

件建设,对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发挥农业科技整体效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工程列为“十二五”时期的重大建设工程之一,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2-2016年)》即将全面启动实施。各级农业部门要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组织领导,落

现代休闲农业园区规划方案 2

新乡市现代旅游休闲农 庄发展规划 xinxiang City Modern Tourism Leisure Farms Development Planning 项目建设单位:新乡市xxx有限公司 规划编制人:园艺园林学院园林104班王雪丽 编制日期:2012.12.12

新乡市现代旅游休闲农庄建设组织 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项目顾问: 三、技术顾问: 四、实施单位:

目录 一、项目提要 (1) (一)项目名称 (1) (二)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1) (三)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及负责人 (1) (四)规划编制单位及编制负责人 (1) (五)项目建设地点 (1) (六)项目总体建设目标 (1) (七)投资与资金筹措 (1) (八)经济效益分析 (2) (九)规划分年度实施目标 (2) (十)运行机制 (2) 二、项目区概况 (3) (一)项目区的提出及建设现状 (3) 1. 项目的立项背景 (3) 2. 项目区建设现状 (3) (二)自然资源概况 (3) 三、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4) (一)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4) 1. 规划的指导思想 (4) 2. 规划的基本原则 (4) 3. 项目区建设标准 (4) (二)规划水平年度与目标 (4) 1. 规划水平年度 (5) 2. 规划的具体目标 (5) 四、项目区的布局与功能 (5) (一)项目功能分区及评价 (5) (二)项目区内各功能区的布局 (6) 五、项目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技术方案 (8) (一)项目区建设内容 (8) 1、有机蔬菜生产区 (9) 2、花果苗木种植园 (9) 3、畜禽养殖区 (10) 4、水产养殖区 (10) 5、农产品加工园 (10) 6、休闲观光旅游区 (10)

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2000字

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2000字 十三五规划的心得体会怎么写呢?下面是的为你整理的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1500字,更多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1500字请关注心得体会栏目! 篇一: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2000字 本人有幸作为学员之一再次走进教室,聆听了浙江 大学及浙江省规划设计单位教授的讲课,为期一周的学 习和考察,让本人深受启发和教育,联系我县农业发展 实际,谈谈几点感受。 一、要认清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特点,谱写好十三五 时期三农工作新篇章。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所 谓的新常态,农业也展现出新阶段、新常态下发展特点。表现为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比 例进一步下降;农业发展呈现降速趋势,呈现两板(农产 品(000061,股吧)价格的天花板和农业生产成本的地板) 效应;农业发展由十*五时期追求量的扩张转向十三五时 期既要求有一定的量又要求有较高水平的质,这种质的 要求体现在农产品内在质量和安全质量的高度统一、农 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高度协调;农业发展约束因素增多,尤其是耕地资源刚性减少造成不能通过增加种养总规模提

升农产品生产能力;农业进步更加依赖科技支撑,科技将成为农业腾飞的翅膀;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会大大改善等。 可见,十三五期间,农业发展是挑战和机遇并存, 面对这些巨大变化和挑战,我们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 部署,加快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做好三农新文章,为实现三全目标打好基础。 二、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要符合合肥市城郊型农业 定位。 和肥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五大功能分区总体规划要求,做到上下相通、左右相融。根据合肥市农业农村经 济发展规划和我县主城融合、中间突破、两翼保护、西 北控制发展空间布局,未来5年,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力度,实行点面结合的结构调整计划,依托肥西县 的自然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着力打造沿湖环山生态型、近城都市服务型、远郊农产品保障型的农业板块,推行 一产、二产、三产高度融合发展,走一条高效、环保、 安全、现代化的农业发展道路。 三、十三五将是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也必 将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深刻深远影响。 因此,要继续坚持加快发展、融合发展、转型发展、统筹发展的发展路径,抓好美好乡村和新市镇建设这个

关于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

关于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 发展休闲农业,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精神,促进休闲农业又好又快发 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休闲农业发展形势 休闲农业是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高涨,休闲农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一)发展休闲农业意义重大。休闲农业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有市场需求、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朝阳产业,是利国利民、一举多效的新兴产业。一是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休闲农业能够融合一、二、三产业,将农业从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向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涵养、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人文创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要,开辟了现代农业建设新途径。二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保障粮食及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发展休闲农业能够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有效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成

为农民“四季不断”的重要收入来源。三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引导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和村容村貌;能够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从而整体带动农业生产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乡风文明水平的提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休闲农业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体,以城市居民为客源,能够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机结合,使得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环境,必将在加快城乡经济文化融合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五是丰富我国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集聚了70%的旅游资源,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大力发展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对于适应我国旅游消费转型升级,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 (二)休闲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当前,我国休闲农业蓬勃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功能日益拓展,模式丰富多样,内涵不断丰富,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产业规模逐年壮大。全国农家乐已超150万家,规模休闲农业园区1.8万家,年接待人数超过4亿人次。二是产业类型丰富多样。各地根据自然特色、区位优势、文化底蕴、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先后发展形成了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模式和类型。三是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休闲农业逐步从零星分布向规模集约,从单一功能向休闲教育体验多功能,从单一产业向多产业一体化经营,从农民自发发展向政府规划引导转变。四是产业品牌影响扩大。围绕“高、新、特、优、雅、奇”努力打造特色休闲品牌,一批服务能力好、休闲功能强、顾客认同度高的休闲农业品牌初步形成。五是产业效益初步显现。

2025年上海将变成这样,最新18大规划出炉!每一条都跟你有关

2025年上海将变成这样,最新18大规划出炉!每一条都跟 你有关 一个城市的整体规划对于城市交通、经济、格局都会产生长远影响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未来几年,她的城市规划又将如何变化?轨道交通9条新轨道交通线路2017年至2025年,上海规划再建设9条轨道交通线路据了解,此次公示的9条线路并非都是地铁还包括进出上海的城际铁路中运量轨道线路等多种模式在内预计2020年底,上海轨道交通总里程有望超过800公里 2025年,上海将拥有包括地铁、市域铁路机场快线、磁浮线等形式的29条轨交线路再次确保上海国内轨交第一城的地位! 9条轨交新线分别是:19号线 20号线21号线22号线23号线 24号线25号线嘉闵线机场快线 嘉闵高架二期建成通车嘉闵高架路,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一纵三横”中的“一纵”总长约35公里,南起S32申嘉湖高速,北至S6沪翔高速一期工程向南延伸至G60沪昆高速向北延伸至G2京沪高速经过2年多建设,嘉闵高架北段一期已于2015年12月18日建成通车目前嘉闵高架北段二期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工程像搭“乐高”积木一样地进

行全预制拼装计划于2016年建成通车后,将与S6高架相连“地下延安高架”横穿申城6区“北横通道”,上海中心城区“三横三纵”重要组成部分沿线穿越长宁、普陀、静安、闸北、虹口、杨浦6个区全长19公里,线路比较长北横通道将根据各路段条件成熟情况分段施工,全线完工时间未定其中中环北虹路立交至虹口港段为立体扩容形式 沿线设北虹路、泸定路、江苏路、恒丰路河南北路五对出入口匝道和中环北虹立交、南北高架天目路立交两座全互通立交北横通道东段,将设沪上首条路中式公交专用道浦东机场将建高铁站据最新公布的《沪通铁路二期相关设施专项规划》 沪通铁路二期选址浦东机场,在此增设线通过“浦东铁路”祝桥站之间的连接形成“组合站” 未来浦东—虹桥机场连接线、地铁2号线、磁悬浮线地铁21号线(高桥—金桥张江—迪士尼—祝桥)4条轨道交通线路将于浦东国际机场浦东铁路实现近距离换乘浦东机场将真正成为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大场机场搬迁大场板块位于上海市区北郊、宝山区西南部东与闸北区彭浦镇、宝山区庙行镇和大场飞机场相邻远离外环而贴近中环,距离市中心非常近有现成的轨交7号线存在,有上海大学但大场机场梗阻在整个地区的中心阻断闸北和宝山大场之间的横向道路一旦机场搬迁,阻断消失就可以有大量的优质土地供应未来宝山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一)今年工作目标 1、争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8个; 3、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个; 4、争取省内外10家科研院所和院校为市10家企业提供技术依托; 5、建立1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争创1个省级科技示范基地; 6、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 7、营造科技发展良好环境,确保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组织参与科普活动人数2万人次,营造全民科技创新意识。 (二)今年工作思路 1、实施科技创新攻关。解决5-10项节能减排技术关键,开展5―8项高新技术产品、现代服务业、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重大技术攻关。 2、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1-2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10个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新增科技示范户500户,增强我市技术创新服务能力。 3、深化产学研合作。新引进大院名校共建的科技创新载体1-2家,实施1-2项重大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 4、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企业,力争1家企业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线路图计划,争取1家企业成为全省创新型企业建设试点,协助1家企业引入创投机构; 5、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组织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科学普及科技宣传活动,提升市民科学素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6、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通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创科技创新农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村等形式,发展现代种养殖农业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河蟹养殖污水及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建设的契机,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普及意识,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程,促进农村健康发展。 7、继续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活动,建立科技示范基地;联动科技示范户,培养技术带头人,开展技术培训和

2013年休闲农业发展工作方案

2013 年休闲农业发展工作方案 根据省、市休闲农业发展工作要求,以及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县休闲农业发展的意见》,制订2013 年县休闲农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2013 年,新培育休闲农业企业5 家,新增规模以上“农家乐”10 家,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1 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1 个。创建和评选县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5个,年接待能力超过50 万人次,新增直接就业0.2 万人、带动间接就业1 万人,年培训从业人员50 人以上,从业农民年均收入增长10%以上。 二、重点工作 指导休闲农业示范园区规划编制。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文物保护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县农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提高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抓好重点休闲农业项目建设。抓好县重点项目凉舟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红土娃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麻州湘江绿洲休闲观光农业园、庄埠寨富龙腾休闲观光茶园建设。完善园区规划设计,突显产业特色和丰富休闲观光功能,发展成休闲功能突出、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设施配套齐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项目。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推进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我县休闲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将休闲农业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规划,以满足休闲观光旅游需求为导向,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为目标,统筹安排,突出推进交通、饮水、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乡村环境整治力度,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完善休闲农业项目配套服务设施,提高休闲农业企业的接待质量和水平。 (四)培育休闲农业精品。依托我县产业优势、旅游资源、民族村寨、古村古镇等自然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休闲农业领域,着力打造农业产业特色观光游、休闲度假游、农耕文化展示游、休闲乡村游、农业科普教育游等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精品。培育和申报一批休闲农业星级企业及国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结合起来,重点开展对休闲农业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和专业技术人员、休闲农业讲解员、乡村旅游导游员、农家乐接待服务员的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开展宣传与推介。充分发挥互联网、报刊、电视等媒体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休闲农业宣传推介。新建休闲项目上报农业部魅力城乡网宣传平台,展示我县休闲农业形象。县电视台开设休闲农业宣传专题栏目。引导开展西瓜、葡萄、枇杷、草莓、蔬菜等采摘活动。积极开展影视院校与园区对接活动,拓展国内外友好交流与合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转变发展 方式,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攻坚期。为明确“十三五”农业发展的目 标任务和方向重点,进一步夯实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根据 **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求,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规划,制定《**市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现实背景 “十二五”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旅游兴市、城市发展、产业支撑总体工作布局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一核一极三区三基地”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生态 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我市整体上已经迈过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建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在保持粮油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药材、生姜产业两个“**第一市”建设,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 园区,强力抓好城郊商品蔬菜生产,奋力推进特色水果向“一村一品”发展,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成功 争创**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效益明显提升。2015年,粮食总产万吨,油料总产万吨,种植中药材万亩,生姜万亩,建立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场镇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发展“一 村一品”特色水果万亩;初步形成东北部低山区中药材、生姜基地, 东南部和西南部丘陵区优质粮油基地,中部浅丘区商品蔬菜和特色 水果基地三大板块;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累计通过“三品一标”认 证种植业基地面积万亩。 ——新型主体快速成长。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 到2015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其中省级重点家、**市级家,产值过亿元的家,农民专合社家,家庭农场拥有各类农业产业

上海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上海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能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生活,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为实现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基本框架的总体目标,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上海大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积极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在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清洁化利用以及能源科技装备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十三五”时期能源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能源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皖电东送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程投产,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虹杨输变电工程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市形成了“四交四直”的市外受电通道结构,完善了以500千伏双环网为基础的城市电网主网架,接受市外来电最高达到1500万千瓦,比“十一五”时期增长50%以上;临港燃机

一期、奉贤南桥能源中心等燃气发电项目相继投产,电力供应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如东-海门-崇明岛天然气输送管道、上海天然气主干管网二期和崇明岛天然气管道等重大工程相继建成通气,累计建成高压天然气管道超过750公里,燃气安全供应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石洞口燃气生产和能源储备项目、浦航中转油库二期扩建项目投入使用,油气应急储备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能源消费增速明显放缓,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效提升、需求侧管理等多方面举措,本市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明显放缓。201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约1 14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速从“十一五”期间的6.3%下降到“十二五”期间的1.3%。本市抓住能源供需矛盾趋缓、清洁能源供应充足和新能源政策集中出台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其中,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约14个百分点,天然气、外来电、本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提高约4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燃气发电在全市发电装机中的比重突破20%,告别使用了150年的人工煤气,实现城市管道燃气全天然气化。 (三)新能源利用快速增长,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完善 修订出台《上海市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专项资

浙江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浙江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浙江省率先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支撑引领农业发展的能力,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浙江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需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十二五”期间,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农业科技工作成效显著,为“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双双提升。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成果转化率和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62%、59%和97%;选育具有新品种保护权和生产技术标准的新品种(系)180个,其中100多个成为生产主导品种。农业传统产业、农业高新产业快速发展。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升至67%,多个产业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粮食种植面积、单产与总产量均保持稳定;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加工与物流技术装备、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设施农业、蓝色(海洋)农业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正加速形成。农业创新体系、农业科技政策更加健全。涉农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不断深化,农业高新园区、涉农省级

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等农业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与农村科技政策支持力度和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显著。 当前,世界经济和科技发生重大变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浙江省提前迈入依靠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出现新的趋势。 农业科技孕育新的突破。前沿基础性研究正在加速推进,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正在广泛展开,科技创新将深度融合并广泛渗透到农业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四化同步”、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主导力量。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态环境技术、纳米科技和新材料等领域的突破将催生一大批农业新业态,形成竞争新优势。抢占农业科技发展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成为当务之急。农业产业面临重大变革。农业生产从单功能、低效益和高资源依存型向多功能、高效益和高科技依托型转型。农业领域从农产品生产向食品营养与健康、动植物生物医药、生物质能源与生物基材料、微生物资源应用、智能化海洋农业技术与装备、农业工程与装备等拓展。农业的使命从保障食物安全向缓解能源危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优美环境等延伸。农村经济进入崭新阶段。传统农村进入新型城镇化(中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协同推进期。传统农民进入城镇市民转换期。经营主体向集约化、规模化、商业化的新型经营主体转变。生产主体向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农民转变。生产方式

某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项目背景分析 一、国民经济发展与居民消费转型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长年生活在高楼林立、拥挤喧嚣、空气污染、景观呆板的城市中,城市居民离幽美舒适的自然越来越远,加之生活节奏紧张,社会竞争激烈,使得城市生活缺乏生趣、充满压抑。许多人产生了返璞归真,到安静、优美、洁净、开阔的环境中去感悟大自然、放松身心、考察生态、增长阅历、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稳定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以长三角为例,2005年长三角人均GDP(户籍人口平均)为40612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15607元,比全国高出48.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109元,是全国的2.2倍。 由于可支配收入增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只满足于吃、穿、住的基本生活条件,产生了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新要求,久居城市之中的人们日益向往郊外优美的自然环境、清新的空气、绿色的林草、开阔的田野,于是许多人开始走出城市,走进自然,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增进健康。长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本区域产生了一个庞大的休闲旅游消费群体,如宁波市民追求“回归自然”、“享受静谧的乡村环境”的休闲旅游消费的比重累计达66.7%。另一方面,1995年我国开始实行每周五天工作日和每年三个长假期制度,使中国公民的公共假期和双休日增加到114天,也就是说,每年上班的人用于休息的时间接近于全年总天数的1/3。同时,由于经济收入增加,私家车增多,外出旅游休闲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这些都为城市人到郊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旅游业获得较快地发展,而且在重视城市旅游和风景区旅游的同时,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的发展。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提出“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享农家乐”的口号,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1999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生态旅游年”,全国各地抓住新机遇,充分利用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开展乡村农业生态旅游,又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2006年,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强调提出:旅游业发展要有新的思路,要围绕“五个统筹”抓发展,把发展旅游业与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伟同志在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在推进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农村旅游业,扩大城乡旅游交流,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做出更大贡献。各地要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规范发

《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农产品加工、渔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农业部有关司局、直属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部署要求,我部研究编制了《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农业部 2016年11月14日 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重要举措,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四化同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简称“产业融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环境条件 农产品加工业连接工农、沟通城乡,行业覆盖面宽、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用强,是产业融合的必然选择,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建设健康中国保障群众营养健康的重要民生产业。“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产业融合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为“十三五”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一)发展基础 1.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奠定了产业融合的坚实基础。201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2145万吨,棉油糖、肉蛋奶、果蔬茶、水产品生产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1000元,“十二五”年均增长10%。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建设取得新发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6%和63%。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2.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成为了产业融合的重要力量。规模水平提高,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8万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近20万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超过10%,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由1.7∶1提高到约2.2∶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创新步伐加快,初步构建起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框架,突破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了一批成熟适用技术。产业加速集聚,初步形成了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水稻加工、黄淮海地区优质专用小麦加工、东北地区玉米和大豆加工、长江流域优质油菜籽加工、中原地区牛羊肉加工、西北和环渤海地区苹果加工、沿海和长江流域水产品加工等

上海市十三五高等教育规划

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 序言 当前,上海正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人民群众需求升级新变化,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 上海高等教育面临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内涵质量等重大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率先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不断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效益和水平,加快建成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高等教育。 为适应新形势、新需求和新挑战,引导并激发高校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上海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科学统筹、超前谋划、合理确定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目标定位,科学规划上海未来高等教育的规模、层次和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急需构建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体系,形成政府统筹高等教育发展、客观评价高校办学水平以及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制度保障,引导各高校科学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与目标,立足不同类型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推进上海高等教育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一、现状与挑战 (一)上海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布局结构现状 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展,层次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为68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37所,高职高专院校31所;中央部门所属院校10所,市属高校58所。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为93.12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和研究生在校生为64.03万人,成人和网络在校生为29.09万人。与“十五”末期(2005年)相比,普通在校生总规模增长了22.8%,其中普通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分别增长了14.5%和69.8%。 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向纵深,办学资源日趋多元。深入推进“部市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依托“部市共建”大力支持在沪部属高校发展,与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共建部分地方高校,快速提升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实施行业高校管理体制改革,10所行业高校的隶属关系划归市教委,初步形成共建共管新模式。创新政府扶持社会力量办学机制,民办高校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成为上海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形成与城市建设总体布局相呼应的格局。以改善办学条件和拓展办学空间为重点,积极推进上海高校空间布局结构调整,形成了围绕杨浦知识创新区、闵行紫竹科学园区、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校集聚地,以及松江、奉贤、临港等大学园区,基本形成了与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结构布局相呼应的高等教育空间布局。 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持续推进,高等教育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显著提升。全面推进落实“985工程”、“211工程”配套支持和重点建设,统筹引导、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探索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办学模式,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高起点、高水平的上海科技大学。汇聚国际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建立由中美合作举办的上海纽约大学。上海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全球化发展、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获得新的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