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三次科技革命(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 A.科学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技术发明以 科学进步为基础。 • B.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 家并迅速传播。 • C.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部 门。 • D.在一些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 形成两次工业革命在时间上的交叉。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与特征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 A.科技在推动生产力的方面起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 B.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 C.科技各领域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更 明显。 • D.这次科技革命就其规模、深度、影响都 远远超过前两次。
试分析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
1. 2. 3. 4.
特
点
共同影响
思考 启示 我国对策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航天技术
电子计算机
核 能
生 物 工 程 技 术 多利(克隆羊)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次科技革命 兴起所需的共同背景
一、政治保障:
二、资本的积累
-----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
三、生产技术的积累,科学理论的突破
四、市场的需求或社会的需要 五、劳动力的增长
影 响
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起始年代
主要标志 共同背景
18世纪60年代
蒸汽机的发明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19世纪70年代
内燃机的发展, 电力广泛应用, 电气化
20世纪40、50年代开始
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 算机,空间技术,生物 基因技术的出现特别是 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
5. 6. 7.
改进了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导致人口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 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促使阶级结构发生变化,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 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形成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格局,推动了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并形成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影响了世界工业的布局。
三次科技革命
4.垄断组织的出现,从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 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实际上反映了 A.资本主义进入大工业生产的阶段 B. 自由资本主义从此得到充分发展 C.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资本主义已无法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5.两次工业革命对一些后进国家来说是交 叉进行的,这对它们来说 A为其向帝国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 (2)图示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 科书的一页,从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 ①中国当时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②电话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 ③在当时的教学中已经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的 知识 • ④电话的应用完全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 活方式 • A①②③④ B ①③ • C ①③ D ②③
D、亚洲国家按照西方制度对社会进行改造。
C
4、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 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 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 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
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例7.下列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几种科技出现的时代,通过图片判断 ②是飞机,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可以排除。
• 例8 下列文明成果最早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方 的是
•A蔡伦与造纸术
•B指南针 •C突火枪
•D地动仪
• 例9、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等 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据此回答(1)——(3)题: • (1)英国工业革命后,大量的棉纺织厂在 城市得以兴建,这种现象出现的关键因素 是 • A城市人口众多,便于提供自由劳动力 • B交通工具有了生大突破 • C改良蒸汽机的使用 • D城市居民的购买力水平高,市场大
人类三次科技革命的简况
人类三次科技革命的简况:一、第一次:始于18世纪中叶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为背景,以纺织机械的变革为起点,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从而实现了工业生产从手工工具到机械的转变。
二、第二次:第二次技术革命兴起于19世纪中叶以后。
此次革命以电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使用为主导,以化工技术、钢铁技术、内燃机技术及其他技术的全面发展为基础,最终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和“化学化时代”三、第三次:第三次技术革命于20世纪40年代发端于美国,60年代接踵波及到西欧、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70年代逐渐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扩展,80年代遍及全球并向纵深发展,至今仍方兴未艾。
1、从内容看,40—70年代初是战后技术革命的第一阶段,其间核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空间通讯技术得到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
(1)核技术核技术的开发和和平利用直接导致一场新的能源革命,从而揭开了战后技术革命的序幕(2)电子计算机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大突破,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由此大大提高。
因此,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也就成了战后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3)空间技术空间技术是研究人类进入和利用太空的技术。
战后,美苏两国出于冷战的需要,竞相研制威力巨大的火箭,旨在为核武器提供新的运载工具。
而火箭技术的发展是空间技术取得突破的关键。
2、第三次技术革命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人们常说的新技术革命阶段。
(1)这一阶段以微电子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为标志、以广义信息技术为中心,引起了当代技术领域的巨大变革,形成新兴技术群。
(2)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及海洋技术等许多领域均获得突破性进展。
A.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作为高新技术的先导,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和处理的技术。
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总称。
2).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地拓展了人类的信息功能,特别是智力功能,带来了通信、计算机和自动控制领域的革命(因三者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皆为C,故又称“三C”革命),有利于实现企业、办公室、家庭的自动化。
第一次技术革命
詹姆斯•瓦特( 詹姆斯•瓦特(Watt J.,1736——1819) J.,1736——1819) 三大关键贡献
(1)把冷凝工序从汽缸中分离出来——“要 )把冷凝工序从汽缸中分离出来——“ 保持气缸热” 保持气缸热” (2)解决汽缸的精密加工问题 1774年试制成功往复式蒸汽机,1776年与博 1774年试制成功往复式蒸汽机,1776年与博 尔顿合作在伯明翰建工厂——机械工程的开 尔顿合作在伯明翰建工厂——机械工程的开 端。 (3)把直线运动改为圆周运动的机械系统 (1781——1783年之间) 1781——1783年之间)
六、工业技术体系的形成
以上各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替别是在 隆隆的火车和轮船的呼喊声中,宣告了 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体系— 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体系— —第一工业技术体系的真正建成 。
第四节 工业革命的技术特征和后果
第一次动力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
第三节 蒸气时代的技术跃进
蒸汽动力的推动 煤铁工业的诞生 蒸汽机的应用和推广——交通运输方面 蒸汽机的应用和推广——交通运输方面 引起革命 酸碱基本工业的发展 土木工程 工业技术体系的形成
一、蒸汽动力的推动
蒸汽机的出现和广泛使用,推动了其他各个 部门的机械化,引起了工程技术的全面改革, 纺织、冶炼、采煤这三大工业以及其他工业 蓬勃兴起;在科学上,促进了热力学理论的 迅速发展,整个社会生产力出现了惊人的发 展。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 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 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 要多,还要大。”
三、机床的发明与应用 ——机器制造机器的阶段 ——机器制造机器的阶段
莫兹利(H. Maudslay,1771——1831英国机 莫兹利(H. Maudslay,1771——1831英国机 械师):1797年在制造带有移动刀架的车床 械师):1797年在制造带有移动刀架的车床 方面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两年后,改进— 方面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两年后,改进— —金属切削机床。 各种其他类型机床的出现;1836年纳斯密制 各种其他类型机床的出现;1836年纳斯密制 成牛头刨床,解决平面加工的技术问题; 1818年美国的惠特尼制成卧式铣床;…… 1818年美国的惠特尼制成卧式铣床;…… 1841年,英国的威特沃斯提出55度英制螺纹 1841年,英国的威特沃斯提出55度英制螺纹 标准,开创了零件的标准化和互换性的方法, 为机械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技术革命的重要性
技术革命的重要性技术一直以来都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除了基础的科学研究以外,技术革命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大动力之一。
正是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才能够享受到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和舒适。
技术革命的背景技术革命是新科技的不断出现和发展,产业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革和升级。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技术革命,分别是机械、电气与信息技术革命。
在机械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让人类能够将机器带到了生产现场,推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电气革命则是以发电机的发明为基础,让电力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这一革命促进了人们对于能源使用的全新思考方式。
而在信息技术革命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类传统的信息交流,使人们在思想上也得到了巨大的自由度和创意空间。
技术革命对于社会的影响技术革命的出现,对于整个产业和社会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首先,技术革命会不断催生新的产业,同时也会令许多传统产业被取代或淘汰。
举例来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传统的纸质出版行业正在逐渐被互联网所取代。
此外,随着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许多需要大量人力参与的工作也逐步被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所代替。
同时,技术革命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例如,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导致大量失业,而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也为网络犯罪提供了新的渠道。
因此,技术革命虽然为我们创造了许多新的价值和机遇,但同样也需要我们不断认识并适应其带来的挑战。
技术革命对于个人的影响与社会、产业层面的影响不同,技术革命的最基本和直接的影响则是对于个人的改变。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经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互联网的普及使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交流,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也让各种任务可以更加快速、准确的完成。
同时,技术革命也打破了许多传统的认知框架和思考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人们可以看到更多不同的观点和思想,拓宽了我们的思维空间。
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令我们不再局限于人力的限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尝试创造和创新。
三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1,政治保障-资本 政治保障- 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 确立; 确立; 生产技术- 2,生产技术-自然 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资金- 3,资金-资本的积 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市场- 4,市场-德,意, 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 内市场; 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出 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的形成, 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 对商品的需求. 对商品的需求.
电力的广泛应用; 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 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 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 及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子计算机及人工合成材料, 及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 子计算机及人工合成材料, 通讯手段的发明及化学工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 业的建立 "电气时代" ①几乎同 电气时代" 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 主义国家; 主义国家; ②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 密结合; 密结合; ③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 命同时交叉进行; 命同时交叉进行; 重工业发展较快. ④重工业发展较快. "信息时代" ①科学技术转 信息时代" 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 ②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相 互促进; 互促进; ③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 相互渗透; 相互渗透; 军事技术率先突破, 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 带动民用技术. 带动民用技术.
18世纪60年代开始 19世纪70年代开始 世纪60 世纪70 起始年代 18世纪60年代开始 19世纪70年代开始
机器的发明使用
主要标志
"蒸汽时代" ①首先 蒸汽时代" 发生在英国, 发生在英国,由一国向 多国扩展; 多国扩展; ②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 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③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 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 师;科学和技术尚未真 正结合 开始于轻工业( ④开始于轻工业(棉纺 部门; 织)部门;
第一次科技革命概述
题目: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兴起原因、背景、内容以及影响。
杨霄15级国际商务专业一、第一次科技革命概念:第一次科技革命,又称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发起于英国的一次技术发展史上的巨大革命,它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以蒸汽机作为动力被广泛使用为标志,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同时也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并壮大起来。
二、时间(1)科技革命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2)处于同时期英国及其他主要国家所处阶段:①英国:对外已占有大量殖民地,积累了丰富的资本,扩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及廉价的原材料产地,对内进一步推行“圈地运动”,获得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要。
②其他主要国家:法国:843年——1792.9法国仍处于君主专制时期(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此后战争不断)美国:1775年——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战后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国土面积快速扩张。
德国:仍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有数十个邦国和自由市,各地发展极不平衡。
中国:处于清朝乾隆时期。
(1735年乾隆即位,于18世纪末“康乾盛世”进入尾声)三、背景简介(1)欧洲发展历史大背景1298年后,《马可·波罗游记》成书并开始在欧洲广泛流传,激起欧洲人对东方文明与财富的倾慕与贪婪,最终引发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船队出发,并于1522年返回。
1533年西班牙灭亡新大陆的印加帝国,中国成为世界仅存的古文明。
1558年,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即位,为扩展海上势力积极鼓励海盗活动。
1588年,英国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
1713年英西战争结束,英国取得海上霸权,大航海时代进入尾声。
1756年——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英国取得最终胜利,确立了全球海上霸主地位,“日不落帝国”建立。
(2)世界其他地区各国所处朝代或发展阶段①法国:法国大革命18世纪资本主义在法国部分地区已相当发达,出现许多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个别企业雇佣数千名工人并拥有先进设备。
三次科技革命概况
(一)、三次科技革命概况(二)、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改革开放前:两弹一星改革开放后:杂交水稻、神舟系列、嫦娥1号、嫦娥2号等这些说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紧跟科技发展的浪潮(三)、对科技的基本认识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程的推动力;3、科技革命改变社会生活;4、科技,让生活更美好;5、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用之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6、启示:当代世界,谁能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就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实现经济的飞跃发展。
如19世纪末美、德后来居上。
测试题:1、加强各地联系,全球化进程开始起步,“历史也就越是成了世界历史”的事件是A 、手工工场的兴起B 、新航路的开辟C 、工业革命的开展 2、“瓦特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这发明是指 A 、蒸汽机 B 、飞机 C 、电灯 3、历史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三废”污染严重开始于A 、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B 、17世纪英国资产革命C 、19世纪工业革命 4、下列中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是A 、王进喜B 、焦裕禄C 、邓稼先 5、家乐福、沃尔玛在武汉扩展市场,海尔广告竖立在东京街头,表明A 、世界格局多极化B 、世界经济全球化C 、世界文明多元化 6、网上购物、电子贺卡这些全新生活方式改变我们传统生活模式,这表明我们在 享受A 、 蒸汽时代的便利B 、电气时代的便利C 、信息时代的便利 7、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导致哪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出现A 、手工工场B 、工厂C 、跨国公司 8、19世纪英镑一统天下的保障是物美价廉的商品,物美价廉背后的原因是 A 、殖民掠夺 B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C 、竞争激烈 9、20世纪美元“独领风骚”的主要原因是A 、超级大国B 、利用新的科技成果C 、罗斯福新政 10、小王准备做一个历史与社会的专题探究,以下是他收集到的部分资料,据此你判断其专题探究的标题可能是A.文艺复兴点亮人性之光B.科技革命改变社会生活C.人权斗争导致中国巨变蒸汽机车 武广客运专列 上海世博会会徽 伦敦世博会水晶宫。
第20课 第一次技术革命教案
第20课第一次技术革命教案
目标
本课旨在介绍第一次技术革命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并帮助学生理解其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 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定义和特点
- 第一次技术革命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第一次技术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 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时代背景:工业化、科学发展、全球贸易- 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原因:科学和技术的突破、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兴起
2. 第一次技术革命的重要发明和创新
-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 工厂制造体系的建立
- 运输和通讯技术的革新
3. 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影响
- 社会影响:城市化、劳动条件改善、社会阶级的重新分化
- 经济影响:工业化、商品生产和贸易的扩大
- 文化影响:新兴艺术和文学的兴起、教育的普及
教学方法
- 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让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第一次技术革命的重要性和影响
- 演示实验室,展示一些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的发明和创新
- 观看相关的历史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作业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第一次技术革命的重要性和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参考资料
- Smith, John. "The First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Journal of Technological History. 2010.
- Brown, Mary. "The Impact of the First Industrial Revolution on Society." Economic Studies. 2015.
- 《第一次技术革命简史》。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国...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国...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再积极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但多以失败告终,其原因何在?科技革命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的对比1、开始时间及条件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 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直接推动力是二战及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的需要--这与前两次有别)2、主要成就和特点主要成就:第一次科技革命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2、以轻工业为主导;3、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第二次科技革命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chapter8 - 战后科技革命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 信息技术产业 ➢ 信息服务业
(二)信息技术对世界经济的深远影响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 新技术革命,不仅对传统的国际经济关系 产生重大冲击,引起世界经济从工业经济 向知识经济转变,而且对世界经济其他各 个领域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1. 加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
➢ 知识经济已开始取代工业经济;
• 科技进步为国际劳务合作创造了一切必要的物质 技术条件。
(二)科技革命加剧了各国经济发展的 不平衡。
➢ 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美国在科技和经济上仍然是世界头号强国,但地 位相对于50年代初期有很大下降;
• 日本成为追赶美国新技术走在最前列的国家; • 加拿大、澳大利亚成为新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三、产业结构转换的动因
(一)产业结构转换规律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劳动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
(二)产业结构转换的动因
➢ 科学技术对产业结构的转换起着推动作用; ➢ 需求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 国际分工对产业结构转变的制约作用; ➢ 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
四、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
20%
10%
0%
1950
51% 39%
9%
1970
62%
33%
5%
1991
70%
27% 3%
2001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图8.2.2 主要发达国家三次产业就业人口构成变化
(三)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变化
➢ 变化趋势:第一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口比重缓慢 下降;第二产业由上升转为下降;第三产业则持 续上升。
资等实现管理自动化。
第一节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普朗克号太空船
普朗克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双螺旋结构模型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4、各门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和突破,使学 、各门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和突破, 科愈分愈细,分支越来越多; 科愈分愈细,分支越来越多;同时各学科 之间的互相渗透和交叉日益普遍, 之间的互相渗透和交叉日益普遍,科学的 整体化日益加强。 整体化日益加强。 系统科学应运而生。系统科学是以系统及 系统科学应运而生。 其机理为对象、 其机理为对象、研究系统类型一般性质与 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它主要包括系 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人称“三论”。 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人称“三论”
第二章 战后技术革命及其影响
第一节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学习目标和学习建议
1、深刻认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科技是 深刻认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 第一生产力” 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准。 第一生产力”,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准。 2、了解科学技术发生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即 科技革命都会引起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变 并直接影响到世界历史的基本走向。 革,并直接影响到世界历史的基本走向。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二、推动技术革命的社会因素 1、战后技术革命的兴起与发展除了 、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其创立了必要 的理论基础和物质技术条件外, 的理论基础和物质技术条件外,还有 赖于一些社会因素的巨大推动。 赖于一些社会因素的巨大推动。 社会的需要特别是军事的需要是刺激 战后技术革命发生、发展的直接动因。 战后技术革命发生、发展的直接动因。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2、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是战后技术 、 革命兴起与发展的重要动因。 革命兴起与发展的重要动因。 为了获取高额利润, 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企业之间必然展 开日趋激烈的竞争。 开日趋激烈的竞争。国际竞争的客观 规律也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 中国家在战后积极致力于发展科学技 全面提升综合国力。 术,全面提升综合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பைடு நூலகம்
普朗克号太空船
普朗克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双螺旋结构模型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4、各门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和突破,使学 、各门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和突破, 科愈分愈细,分支越来越多; 科愈分愈细,分支越来越多;同时各学科 之间的互相渗透和交叉日益普遍, 之间的互相渗透和交叉日益普遍,科学的 整体化日益加强。 整体化日益加强。 系统科学应运而生。系统科学是以系统及 系统科学应运而生。 其机理为对象、 其机理为对象、研究系统类型一般性质与 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它主要包括系 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人称“三论”。 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人称“三论”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3、国家宏观调控是战后技术革命兴起 、 并深入发展的重要保证。 并深入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战后,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生产关系的 局部调整, 局部调整,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以迅 速发展。 速发展。各国政府均大力支持和推进新 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从而为战后技术革 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二、推动技术革命的社会因素 1、战后技术革命的兴起与发展除了 、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其创立了必要 的理论基础和物质技术条件外, 的理论基础和物质技术条件外,还有 赖于一些社会因素的巨大推动。 赖于一些社会因素的巨大推动。 社会的需要特别是军事的需要是刺激 战后技术革命发生、发展的直接动因。 战后技术革命发生、发展的直接动因。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3.6 20世纪的生命科学研究因物理学、 世纪的生命科学研究因物理学、 世纪的生命科学研究因物理学 化学的广泛渗透及各种强有力研究手 段的应用,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段的应用,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7 40年代中期,科学家又发现了 年代中期, 年代中期 DNA双螺旋结构,随之破译了遗传 双螺旋结构, 双螺旋结构 密码, 密码,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生物遗传 规律,诞生了分子生物学。 规律,诞生了分子生物学。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2、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是战后技术 、 革命兴起与发展的重要动因。 革命兴起与发展的重要动因。 为了获取高额利润, 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企业之间必然展 开日趋激烈的竞争。 开日趋激烈的竞争。国际竞争的客观 规律也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 中国家在战后积极致力于发展科学技 全面提升综合国力。 术,全面提升综合国力。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3.4研究超高速物理现象的相对论和 研究超高速物理现象的相对论和 研究微观现象的量子力学两大基础理 论的创立,推动了战后物理学向更深、 论的创立,推动了战后物理学向更深、 更广的方向发展。 更广的方向发展。 3.5物理学的革命还带动了现代化学 物理学的革命还带动了现代化学 的发展。量子化学、 的发展。量子化学、核化学和高分子 化学的产生和发展, 化学的产生和发展,为新材料的大量 涌现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涌现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3、战后技术革命得以产生并发展的 、 首要前提在于科学理论获得了一系列 重大突破。 重大突破。 3.1 19世纪末至 世纪初的物理学的 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物理学的 世纪末至 巨大变革使世界科学技术以崭新的面 貌进入了当代人类社会, 貌进入了当代人类社会,物理学也因 之成为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先导 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先导。 之成为 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先导。
第二章 战后技术革命及其影响
第一节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学习目标和学习建议
1、深刻认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科技是 深刻认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 第一生产力” 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准。 第一生产力”,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准。 2、了解科学技术发生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即 科技革命都会引起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变 并直接影响到世界历史的基本走向。 革,并直接影响到世界历史的基本走向。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3.2在此基础上,科学家爱因斯坦在 在此基础上, 在此基础上 20世纪初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 世纪初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 世纪初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 3.3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 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 出了著名的能量子假说, 出了著名的能量子假说,把能量的变 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 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 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 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创 立了量子力学。 立了量子力学。
复习思考
1. 简论战后技术革命发生发展 的理论基础。 的理论基础。 2. 简论战后技术革命发生发展 的社会动因。 的社会动因。
参考论著
崔维: 新技术革命及美国的对策》 1、崔维:《新技术革命及美国的对策》,社 会科学(上海),1984年第 ),1984年第7 会科学(上海),1984年第7期。 阎康年: 2、阎康年:《三次技术革命和两次产业革命 的历史经验》 世界历史,1985年第 年第4 的历史经验》,世界历史,1985年第4期。 3、吴建华:《科技革命与20世纪史》,《世 吴建华: 科技革命与20世纪史》 20世纪史 界现代史新论》 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2001年版 界现代史新论》,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温强、吴迪: 4、温强、吴迪:《关于科技革命发展历程中 的几个问题》 世界现代史新论》 的几个问题》,《世界现代史新论》, 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2001年版 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学习目标和学习建议
知道自近代以来, 3、知道自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已先 后发生过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 后发生过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第一 次技术革命兴起于18世纪中叶; 18世纪中叶 次技术革命兴起于18世纪中叶;第二 次技术革命起于19世纪中叶到20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 次技术革命起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 初;第三次技术革命发生于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期并延续到战后。 界大战后期并延续到战后。
参考论著
5、林德宏:《科学思想史》,江苏科学技术出 林德宏: 科学思想史》 版社,1985年版 年版。 版社,1985年版。 伯纳德·科恩 科恩: 科学革命史》 6、〔美〕I. 伯纳德 科恩:《科学革命史》, 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年版。 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丹皮尔: 科学史》 商务印书馆, 7、〔英〕丹皮尔:《科学史》,商务印书馆, 1975年版 年版。 1975年版。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8、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二十世纪 科学技术简史》 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年版。 科学技术简史》,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9、胡海棠:《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科学技 胡海棠: 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 术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年版。 术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学习目标和学习建议
4、把握战后技术革命得以产生 并发展的首要前提在于科学理论 20世纪已获得了重大突破 世纪已获得了重大突破, 在20世纪已获得了重大突破,同 时有赖于诸多社会因素的巨大推 动。
学习任务
任务一:网上预习 任务一:网上预习——战后技术革 战后技术革 命发生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动因 有哪些? 有哪些? 任务二:网上讨论——中国为什么 任务二:网上讨论 中国为什么 要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要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申农
实验中的申农
申农的控制论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5、物理学、生命科学的变革及系统 、物理学、 科学的创立构成了20世纪以来科学 科学的创立构成了 世纪以来科学 革命的主要景观, 革命的主要景观,由此形成现代自然 科学的重大突破与发展。 科学的重大突破与发展。 这种突破与发展不仅推动了学科体系 向纵深发展, 向纵深发展,而且为战后新技术革命 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和强大的推动力。 和强大的推动力。
战后技术革命的背景
一、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1、科学技术革命的整体过程包含着 、 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三方 面的内容,三者密不可分。 面的内容,三者密不可分。 2、人类历史上已有过一次因科学技 、 术革命而引发的产业革命, 术革命而引发的产业革命,即由工业 取代农业成为主导产业的工业革命。 取代农业成为主导产业的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