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的来源
[世界上最长的城墙叫什么名字]世界上最长的城墙
[世界上最长的城墙叫什么名字]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世界上最长的城墙非长城莫属,现在网络上很多人都在讨论中国万里长城到底有多长,本文库整理资料既然发现不可抹去的历史世界上最长的城墙叫什么名字城墙指旧时农耕民族为应对战争,使用土木、砖石等材料,在都邑四周建起的用作防御的障碍性建筑。
古代军事防御设施,由墙体和其它辅助军事设施构成的军事防线。
城墙的含义,根据的其功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中国有多处古城墙景观,如:南京城墙、开封城墙、西安城墙、北京城墙、广府古城墙、上海古城墙、荆州古城墙等。
万里长城是新七大奇迹之一,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
长城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建于十四世纪的明长城。
据20xx年国家文物局发布数据,历代长城总长为21196.18千米;而国家文物局曾于20xx年公布明长城调查数据,中国明长城总长为8851.8千米。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它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是新七大奇迹之一,并在"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活动中名列第一。
(由于是网上投票评选,中国的人口众多也让长城占了些便宜)不到长城非好汉。
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
它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
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现在我国新疆、 xx、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
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就达3万多里。
城墙历史讲解
城墙历史讲解城墙是古代城市防御的重要构筑物,具有悠久的历史。
本文将从城墙的起源、发展以及作用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城墙的起源城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城市建设。
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免受野兽和敌人的侵害,开始修建简单的栅栏和土堆,作为最初的防护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防御需要更加强大的建筑物来抵御敌人的攻击,于是城墙应运而生。
二、城墙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墙的形式逐渐演变。
最早的城墙是由土石和木材构成的,这种城墙虽然简单,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防御功能。
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城墙的建造材料逐渐改为砖石和石块,使城墙更加坚固。
同时,城墙的高度也逐渐增加,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射击敌人。
城墙的外部还常常设置护城河或护城壕,增加了城墙的防御能力。
三、城墙的作用城墙作为城市的外围防御设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城墙可以有效地阻挡敌人的进攻,保护城市的安全。
城墙高大坚固,敌人很难攀爬或破坏,从而有效地阻止了敌人的侵入。
其次,城墙可以提供一定的观察和射击位置,使城内的守军可以迅速发现敌人的动态,并进行有效的反击。
此外,城墙还能够起到分割城市内外的功能,确保城市内部的安全。
城墙还可以作为城市的标志物,展示城市的繁荣和实力。
总结起来,城墙是古代城市的重要防御设施,具有防御敌人、观察敌情和保护城市安全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墙的形式和功能逐渐发展完善,成为古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现代城市的防御手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墙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成为人们回顾历史、了解古代城市文明的窗口。
先秦时期的墙壁文化
先秦时期的墙壁文化作者:陈智勇来源:《寻根》2022年第05期墙壁作为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建筑体的重要构成。
千百年来,墙壁不仅顶梁架屋,遮风挡雨,而且支撑起了世世代代的文明。
先秦时期的墙壁是中国建筑历史长河中的源头,其丰富的墙壁文化显示了中国早期的建筑文明与社会文明程度。
中国早期墙壁之起源根据传说,尧舜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墙壁。
《淮南子·修务训》曰:“舜作室,筑墙茨屋。
”所谓“筑墙茨屋”,就是那种以木为骨之墙,以茅草覆盖之屋。
考古材料显示,最早的墙壁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旧石器时代早期,人们的居住情况应该是穴居。
晚期,有些地区出现了粗陋的房屋建筑。
如云南保山市塘子沟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房屋遗迹,其中就有夯土面,有原始的墙壁产生。
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穴居仍是重要的居住方式。
中期,代替的是半地穴式房屋。
这种房屋的正中部位常有几根大的木柱来支撑屋顶,在地穴的周围有许多用草索相连的小木柱,其外用泥涂抹做成墙壁,称为“木骨墙”。
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老官台文化的宝鸡北首岭遗址曾经发现许多半地穴房屋。
室内墙面涂有草拌泥和料礓石浆,再用火烤成硬面。
典型的是西安半坡遗址的半地穴房屋。
在门道与室内的会合处一般都有一段矮墙,其作用是防止雨水流进室内。
房屋墙壁也是“木骨墙”。
在其圆形房屋进门部位的两侧建筑有护墙,护墙之中即成进门必经的短的通道,也有挡风的作用。
河南新密市境内的古城寨城址,规模宏大,墙高沟深,气势雄伟,至今仍较好地保存着三面城墙和南北相对两个城门缺口,面积约17.65万平方米,为中原地区目前发现规模最大、墙体保存最好的龙山时代晚期城址。
新石器时代后期,有些地方在建筑房屋时出现了以人牲奠基的习俗。
如安阳后岗所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有些人牲埋在墙基下或者泥墙之中。
这时的墙壁承担着某些宗教的功能。
夏商時期,关于墙壁的记载和考古材料多了起来,偃师的二里头文化夏宫殿遗址中,廊庑以外建有围墙。
商代甲骨文中室、宗、宫、寝等一类有关房屋建筑的字,其上都作“介”形,上从“人”字是屋顶,下两直竖是墙壁。
古代城墙知识
古代城墙知识中国城墙知识——古代军事防御性建筑城墙,古代军事防御设施,由墙体和其它辅助军事设施构成的军事防线。
也指旧时农耕民族为应对战争,使用土木、砖石等材料,在都邑四周建起的用作防御的障碍性建筑。
在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古代中国,人们往往是定居生活,不像游牧民族般四处迁移,为了对外敌进行防御,也就自然而然发展出了城墙建筑,以守护自己的家园。
我们常说的城池,实际上就是以作为防御设施的城墙和护城河来代指整座城市,护城河一般于城墙外环绕,视具体地形而不同,依据不同的城市规模及其周边地形所建造起来的城墙各不相同。
城墙作为城市、城池和城堡的抵御外侵防御性建筑,中国古代城市的城墙从结构和功能分,主要由墙体、女墙、垛口、城楼、角楼、城门和瓮城等部分构成,绝大多数城墙外围还有护城河。
中国古代城墙的建筑材料中国古代城墙是用土做的,用夯土打实、夯实筑成的,用当地黄土或黑土,用夯打得紧固,一层一层地打,每层打到十五厘米的厚度。
为了把城墙做得坚固耐久,就把城墙的墙面不做成直线的,而是上部墙面向内收起成为“侧脚”。
城墙的厚度,下部为四米,上部为三点五米,高度大约七至十米不甚相同。
到了明代,国势发达,经济繁荣,所以有能力烧砖,对各地城墙外皮进行包砖,成为砖城墙。
用土修筑的城墙坚固耐久,防御性很强。
夯土筑城的城门与角楼处,将城墙宽度放宽,与城墙同样做法,乃在下部做一个夯洞(筒券),上部继续夯土,墙的顶上用砖平铺,然后立柱,修建一层房屋,这就作为城楼了。
城楼是一个标志,从远处便知城之位置。
同时,它也是一种防御性设施,可以窥视敌人,也可以射箭或打枪,里面有洞眼。
城墙墙体宽大,而且有七至八米的高度,所以用土的量是相当大的。
砖城墙也就是在夯土城墙的两面包上一层大砖,即城砖。
城砖比房屋用的砖块尺度宽长,城砖用白灰浆砌筑。
凡是砖砌的城墙,其表皮用砖,基座都用石条砌筑,石条高度不甚相等,有的地方一米,有的地方两米,在石条的顶部再砌砖墙墙体,砌到一定高度时再做垛口、枪眼。
关于西安城墙的介绍
关于西安城墙的介绍
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以下是关于西安城墙的详细介绍:
1.历史背景:西安城墙建于明朝初年,具体年份为1374年到1378年,是由明太祖朱元
璋下令修建的。
当时的主要负责修建的人物包括西安府长兴侯耿炳文等人。
2.地理位置:它位于西安市区内,围绕着老城区,与护城河、环城林带以及顺城路形成了
四位一体的环城风景区。
3.规模与面积:西安城墙的总长度为13.7公里,其包围的面积大约为11.5平方公里。
城
墙宽度在顶部达到12-14米,底部则达到15-18米,高度约为12米左右。
4.文物保护:由于其历史价值和建筑特色,西安城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旅游信息:作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游客可以购票登城游览,感受古城的历史氛围和
壮丽景色。
城墙上还设有多个观景台和角楼,供游客观赏周边的城市风光。
6.文化意义:西安城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西安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承载着丰富
的历史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西安城墙作为中国古代城垣的代表,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还是了解中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窗口。
同时,它也是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陕西西安明城墙的导游词范文5篇
陕西西安明城墙的导游词范文5篇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
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中心。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陕西西安明城墙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陕西西安明城墙的导游词范文5篇(一)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古城西安,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是你们本次的导游,我叫许晨轩,大家叫我许导或晨轩就可以了。
下面让我们开始西安古城墙之旅吧!首先,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西安古城墙,西安古城墙又称为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
74千米。
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
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中心。
请大家紧跟我不要掉队,我们前面的是城墙的主城门,像这样的城门共有四座:我们面前的长乐门(东门);还有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
它们四座城门作为明城墙的原有城门,因当时的军事,防御需要,都是单门洞,且都修建了三道城墙,两道城墙之间又形成了翁城。
至今为止,四座城门中除永宁门外,其余三座城门都只剩下两道城墙。
好了,下面是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请大家一个小时后在这里集合。
本次游览结束,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谢谢大家,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以后有缘再见。
陕西西安明城墙的导游词范文5篇(二)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王。
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今天我带大家去参观西安城墙。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
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
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
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
长城城墙
长城城墙.来源: 《中国长城》作者:孙志升发布时间: 2006-03-16 16:00:34.0城墙,是中国长城建筑体系中最突出的组成部分。
城墙的建筑规制,结构类型、材料、做法等都随时代的不同而有差别,即使是同一时代的城墙也因地理环境、施工条件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在明代以前,长城城墙均为土筑或石砌,砖砌长城城墙是明代的特点,这也表明了中国长城建筑已进入到完善的高峰时期。
除砖砌长城外,其它的长城城墙建筑形式二千多年来虽有改进,但基本一直延续不变,并坚持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
根据史籍记载和考古发掘,中国长城按照建筑用料大体可分为:土城墙、石城墙、砖城墙、砖石墙、山险墙、劈山墙、木栅墙等。
按建筑手法大体可分:土夯法、版筑夯土法、土坯垒砌法、箱式片石垒砌法、片石夹土混筑法、土沙植物混筑法、树石混筑法、砖砌法、砖石混砌法、铲削偏坡法等。
用不同材质建造的长城城墙,现在遗存的有:土城墙土城墙是中国长城最早最多的一种形式,它的建造方式有三种,一种为直接夯筑法,一种为版筑夯土法,再一种为土坯垒砌法。
土城墙在中国西北地区较多存在,其中版筑夯土墙最多,版筑夯土法是中国最早最广泛也是最长久的一种筑墙方法,直到今天仍在干旱少雨的西北部运用,它是以木板、木椽作框模,内填黄土或灰石,再用杵等夯土工具一层层夯实。
西北的历代长城有不少地段是用沙土夹以红柳或芦苇的枝条一层层夯实筑起来的。
还有的在水平方向加设木毛杆以增加结构拉力。
石城墙石城墙多建于山区,早期的长城石墙均用当地产的山石块堆筑,石块多为毛石块,采用箱式片石垒砌法,即先用片石垒砌城墙两侧,每隔几米、十几米不等在中间打一隔墙,中间填充碎石和杂土,类似火车车厢一样,并且没有石灰泥勾缝。
明代修建长城开始采用加工后的条石和用石灰粘结勾缝。
明代石城墙内外两侧表面多为不规则的较大的当地产毛石块垒砌,石块一般在20至50厘米之间,平面朝外,然后用白灰泥勾缝,从底至顶按一定比例收分,墙体中间填充碎石块和山皮土夯实。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演变
南京明城墙的历史演变作者:李立阎莉来源:《学理论·下》2009年第08期摘要:南京明城墙兴建于明朝,最初的用途是军事防御,所以,城墙坚固耐用,这是明城墙得以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
朱棣当权时,南京作为“留都”,政治地位下降,城墙建设开始不受重视。
至清朝和民国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明城墙遭到破坏。
改革开放以后,明城墙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开始走上了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南京;明城墙;历史;保护中图分类号:K2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0-0126-03一、南京明城墙的兴建与完善从历史上看,南京明城墙是在南唐都城的基础上利用它的南面和西面城墙加以拓宽、加高进而扩大建成明都城城墙。
而南唐城墙可上溯至东吴黄龙元年(229年)建造的都城建业。
根据文献记载,孙权在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21年)自京口迁至株陵,第二年就在石头山上楚国金陵邑的旧址上修建石头城。
至于东吴的建业都城,则位于石头城的东面。
北依覆舟山和玄武湖,南近秦淮,东凭钟山西麓,西隔冶城山与石头城相望。
①东晋和南朝时的建康城阙和宫殿,虽然大体上继承了东吴的基础,但各代都有兴筑。
像建康都城,原来只有土城和竹篱门,到萧齐建元二年(480年)就全部改为大砖砌造。
唐末五代时期,对于城郭的建造有了新的发展,“初伪吴杨行密子溥,在唐末,取升州(今南京),从将徐温自领升州,改筑城郭,为金陵府,至石晋天福元年,伪吴天祚二年(936年),温假子知诰篡吴,以金陵为西都,改金陵府为江宁府。
遂以府治为宫,以城为都,国号唐(即南唐),复姓李,更名昪。
城周二十五里,比六朝都城近南,贯秦淮于城中,西据石头,即今石城,三山二门:南接长干,即今聚宝门;东门以白下桥为限,即今大中桥;北门以元(玄)武桥为限,即今北门桥。
”②南唐的金陵城经过上述两次扩建后,把著名的石头城和秦淮河都包入城内,其范围大体上东到今大中桥,西抵今水西门和汉西门,南及今中华门,北至今北门桥,相当于明代南京城的西南大部。
鸣鹤古镇马头墙介绍
探寻江南古镇的魅力——鸣鹤古镇马头墙介
绍
鸣鹤古镇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其中,马头墙是这座古镇最有名、最具特色的建筑。
马头墙的名
称来源于其墙体上雕刻的马头形状花饰。
马头墙建于明代,是一座坚固的城墙,也是当时古镇的门户之一。
如今,马头墙依然保存完好,上面雕刻着各种各样的花鸟、神话传说
等图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不仅如此,马头墙还是鸣鹤古镇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众
多游客前来观赏。
每逢春秋两季,墙体上悬挂的红灯笼和各色花饰格
外引人注目,在夜晚显得格外美丽。
除了马头墙,鸣鹤古镇还有许多值得游客们探访的景点。
比如古
老而神秘的石门岛、充满幸福气息的龙门巷、长满依依绿草的响水湿
地公园等等。
每一处景点都别具特色,值得花费时间去仔细品味。
总之,如果你正在寻找一处地方,既能感受历史文化又能领略风
景美景,那么鸣鹤古镇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特别是马头墙,更是
值得一看的精美建筑,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罗马城起源的传说
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历史建筑修缮
定期对历史建筑进行维护和修缮,确保其得到妥善保护。
罗马城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文化旅游
01
利用罗马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吸引更多游客。
科技创新
02
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竞
争力。
城市更新与改造
罗慕路斯和雷姆斯的传说在罗马文化 中具有重要地位,成为罗马历史和文 化的象征之一。
传说中其他关于罗马城起源的故事
传说中还有其他关于罗马城起源 的故事,如埃涅阿斯的故事等。
埃涅阿斯是特洛伊王子,在特洛 伊灭亡后,他带领一些幸存者来 到意大利,并与当地的公主结婚,
建立了罗马城。
这些传说虽然不是历史事实,但 它们反映了罗马人民对罗马城起 源的想象和理解,也是罗马文化
罗马城起源的传说
目录
• 罗马城的起源 • 罗马城的发展 • 罗马城的影响 • 罗马城的未来
01
罗马城的起源
传说中罗慕路斯和雷姆斯的故事
罗慕路斯和雷姆斯是兄弟,被抛弃后 被狼养大,后来他们建立了罗马城。
罗慕路斯和雷姆斯还制定了法律和制 度,以确保城市的秩序和安全。
罗慕路斯和雷姆斯在建立城市时,为 了保护城市免受周边部落的攻击,决 定建造一座坚固的城墙。
语言文字
拉丁语是现代许多语言的 起源,如法语、西班牙语 和英语等。
罗马城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胜地
罗马作为世界文化遗产, 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经济中心
罗马是意大利的重要经济 中心,拥有发达的商业和 金融业。
政治决策中心
作为意大利的首都,罗马 是政治决策的重要场所。
民国时期南京城墙管理研究——基于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的分析
史海探迹民国时期南京城墙管理研究——基于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的分析吕永明(南京市档案馆,江苏南京,210000)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公元1366年,主体部分由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四重城垣组成,现今仅有京城城墙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当时的南京市政府根据首都建设需要,加强了城墙管理。
这一时期城墙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随着修筑与损毁状况演变,其社会功能不断发生转换。
笔者通过对南京市档案馆已开放的民国时期南京城墙历史档案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拟还原当时南京城墙经历的历史事件和管理状况,为今后城墙研究和保护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一、 馆藏民国南京城墙档案概况南京市档案馆馆藏1927年至1949年民国南京市政府有关城墙档案1200余件,是目前南京城墙史料中最为完整、内容最为丰富的原始档案。
从现有整理编目成果来看,最早的一份文件是1927年11月15日南京市工务局关于拆除旧王府城墙的布告,最晚的是1949年4月19日南京市第四区公所关于市民出入城门应携带身份证的通知;档案内容涉及城墙、城门、城砖的修缮和管理等方面,门类包括政府公文、信函、合同、报表等文书,会计文件,以及地图、工程施工图纸等等,档案类别齐全完整。
二、 1927年至1949年南京城墙的管理状况根据档案产生的时间跨度,关于南京城墙的管理状况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国内学者研究指出,辛亥革命后南京即出现了大规模拆除明城墙的现象。
[1]1927年到1928年间,南京市政府又拆除了旧王府城墙、神策门至太平门一带城墙,引发社会争论。
[2]此后根据首都建设的需要,政府逐步加强了对城墙的管理。
首先,制定城墙管理办法。
为了制止民间掘取、买卖城砖,1927年11月至12月间,南京市政府连续向社会布告,规定非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携取本城四周城砖及附近碎石砖,并颁布《南京特别市市政府工务局取缔买卖城砖条例》。
长城的知识点总结
长城的知识点总结一、长城的历史长城的修筑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修筑的是由一些诸侯国修筑起来的城墙,目的是为了彼此抵御外部侵略。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城来源于秦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于公元前214年开始修建长城,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和六国的统一,这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海内战争的结束,为中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在秦长城之后的各朝代都有在此基础上修建长城的工程,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明朝时期的长城。
明长城自14世纪中期开始修筑,历时200多年,总长达6000多千米。
这一时期修筑的长城,几乎囊括了中国北方的所有重要区域。
这段长城至今保存较为完好,也成为了现在大家所熟悉的中国长城。
二、长城的功能长城的主要功能是军事防御。
长城的修筑初衷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尤其是北方的游牧民族的入侵。
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国南方诸朝代的威胁,如匈奴、蒙古等游牧民族的入侵都给中国的统一和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长城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阻挡外敌的入侵。
长城的修建不仅是为了军事防御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巩固政治统一、巩固边境经济,同时也是为了显示帝国的威望。
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发展了大量的工匠技术,也推动了中国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且也促进了一些文化和技术的交流。
三、长城的结构长城的结构主要由城墙、关隘、烽火台和堡垒等组成。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城墙。
城墙是长城的主体,起着最为重要的防御作用。
长城的墙体多由青砖和夯土构成,同时也通过帝王调运、征发人力物力,本地劳动群体的反抗和外来民族势力的抵抗等合理科学的施工措施来修缮。
除此之外,长城的结构还相当的精巧,有多处梯田、倒箭楼、永武村烽火台等构筑工程堂作。
不仅如此,长城的结构还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防御理念,如和外部地形的结合、多样化的防御工事等,这些对于中国古代军事防御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长城的文化价值长城作为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古城墙 现代国防教育
古城墙现代国防教育
古城墙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军事价值,对于现代国防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古城墙可以让人们了解古代的城市防御体系和战争策略,从而更好地理解现代国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参观古城墙,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城市的防御设施、城门、城楼、护城河等,以及古代战争中的攻防策略和兵器装备等,这些对于现代国防教育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城墙可以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古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的重要象征之一,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成就。
通过参观古城墙,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精神的伟大,从而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古城墙可以促进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古城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参观古城墙,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古城墙对于现代国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古代的城市防御体系和战争策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促进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的提高。
关于长城的资料——长城的建筑构造及材料
关于长城的资料——长城的建筑构造及材料长城的建筑构造和建筑材料长城在中国历史的长久岁月中,许多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经对它进行过多次修筑;我国古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它贡献了智慧,流尽了血汗,使它成为世界一大奇迹。
不论是巨龙似的城垣,还是扼居咽喉的关隘,都体现了当时设防的战争思想,而且也标志着当时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
例如,明朝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建筑业也体现了规模巨大的生产流程和比较科学的烧制砖瓦作坊。
因此砖的制品产量大增,砖瓦已不再是珍贵的建筑材料,所以明长城不少地方的城墙内外檐墙都以巨砖砌筑。
在当时全靠手工施工,靠人工搬运建筑材料的情况下,采用重量不大,尺寸大小一样的砖砌筑城墙,不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建筑水平。
其次,许多关隘的大门,多用青砖砌筑成大跨度的拱门,这些青砖有的已严重风化,但整个城门仍威严峙立,表现出当时砌筑拱门的高超技能。
从关隘的城楼上的建筑装饰看,许多石雕砖刻的制作技术都极其复杂精细,反映了当时工匠匠心独运的艺术才华。
墙身是城墙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为七点八米,有些地段高达十1四米。
凡是山岗陡峭的地方构筑的比较低,平坦的地方构筑得比较高;紧要的地方比较高,一般的地方比较低。
墙身是防御敌人的主要部分,其总厚度较宽,基础宽度均有六点五米,墙上地坪宽度平均也有五点八米,保证两辆辎重马车并行。
墙身由外檐墙和内檐墙构成,内填泥土碎石。
外檐墙是指外皮墙向城外的一面。
构筑时,有明显的收分,收分一般为墙高百分之二十五。
墙身的收分,能增加墙体下部的宽度,增强墙身的稳定度,加强它的防御性能,而且使外墙雄伟壮观。
内檐墙是指外皮墙城内的一面,构筑时一般没有明显的收分,构筑成垂直的墙体,关于外檐墙的厚度,一般是以“垛口”处的墙体厚度为准,这里的厚度一般为一砖半宽,根据收分的比例,越往下越厚。
砖的砌筑方法以扁砌为主。
墙的结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的,总观万里长城的构筑方法,有如下几种类型:(1)版筑夯土墙(2)土坯垒砌墙(3)青砖砌墙(4)石砌墙(5)砖石混合砌筑2用砖砌、石砌、砖石混合砌的方法砌筑城墙,在地势坡度较小时,砌筑的砖块或条石与地势平行,而当地势坡度较大时,则用水平跌落的方法来砌筑。
西安古城墙讲解
西安古城墙讲解西安古城墙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中心,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墙之一。
它是明代建筑师洪武帝朱棣在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77年)开始修筑的,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西安古城墙被誉为中国古代城墙建筑的典范之一,也是西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古城墙呈长方形,全长约13.7公里,高12米,顶端宽约15-18米,基座宽约12-14米。
墙体由灰砖砌筑而成,外墙覆盖着灰色的砂浆。
城墙上建有城门、瓮城、角楼、敌楼等防御设施,体现了古代城堡建筑的精髓和智慧。
西安古城墙起到了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
在古代,城墙是城市的主要防线,起到保护城市和人民安全的作用。
古城墙的设计非常巧妙,采用了多层的防御体系。
城墙上建有敌楼,士兵可以在上面观察四周的情况,随时准备应对敌袭。
城墙上还有一条很宽的道路,可以供士兵巡逻和调集兵力。
除了军事防御,城墙还起到了居民区的分割作用,确保了市民的安全。
今天的西安古城墙已经不再起到军事防御的作用,而成为了西安市的一大旅游景点。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此观赏古城墙的壮丽景观,欣赏古代建筑的魅力。
登上城墙,可以俯瞰整个西安市区的壮丽景色,远处的高楼大厦和古老的建筑相映成趣。
城墙上也设有观光车,游客可以选择步行或者乘车游览,体验不同的旅游方式。
除了观赏城墙外,也可以在城墙上进行一些娱乐活动。
例如,可以租借古装,在城墙上拍摄照片,感受古代生活的氛围。
还可以租借自行车,沿着城墙骑行,感受古老城市的历史风情。
这些活动为游客提供了与众不同的体验,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古城墙的魅力。
西安古城墙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建筑之一,是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窗口。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发展历程,也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在西安古城墙上漫步,仿佛穿越回了古代,感受到了那个繁荣和充满活力的时代。
总之,西安古城墙是中国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也是西安市的一大亮点和旅游景点。
它不仅仅是一道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座文化的瑰宝。
悠久的历史古城陕西西安城墙
悠久的历史古城陕西西安城墙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而作为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西安城墙更是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厚重底蕴。
本文将介绍西安城墙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完整度最高的古城墙之一,其修建始于明代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城墙总长约13.7公里,高约12米,宽约15-18米。
城墙呈四方形,南北长城有城门6座,东西长城有城门4座,分别为南门、永宁门、安定门、安上门、安仁门、神策门、昭陵门、延平门、韦曲门以及柞水门。
每座城门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含义,是城墙建筑的亮点之一。
西安城墙不仅在历史上起到了防御和统治的作用,也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杰出代表之一。
城墙由大量砖石砌筑而成,砖的尺寸、形状均非常统一。
城墙上设有角楼、敌楼、箭楼等军事设施,既美观又实用。
城墙上的护城河提供了城市水源,并起到了一定的防御作用。
而城墙内外的道路交通也很方便,有助于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安城墙逐渐成为西安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在城墙上,你可以看到游人和市民们在晨练、散步、骑车。
尤其是每到黄昏时分,城墙上的灯光亮起,把整个城墙映衬得如诗如画。
这里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
西安城墙还举办着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如“明城墙音乐会”、“城墙国际马拉松”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参与者,让更多人了解到西安城墙的魅力。
同时,这些活动也展示了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此外,西安城墙也是西安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在2018年,西安城墙正式被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国内外游客观光西安的重要景点之一。
城墙上建有一座博物馆,展示了城墙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修缮过程,给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了解与参观的机会。
对于西安市民来说,城墙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情感的纽带。
它见证了西安的兴衰起伏,承载了历史的记忆。
民众对城墙的保护和热爱,有助于传承和弘扬西安的历史文化,并加强了对现代城市发展的认同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城墙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城墙作文哎呀呀,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城墙呢!
就说我吧,我也有属于自己的小城墙哟。
嘿呀,当我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或者害怕的时候,我就会躲到我的城墙里面。
在我的城墙里,我觉得很安全,嘿嘿。
我的城墙是用我的快乐回忆建成的,有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时光,有吃到好吃的冰淇淋的甜蜜,还有拿到好成绩时的自豪。
这些就像一块块坚固的砖头,把我的城墙搭得牢牢的。
有时候,我也会邀请我的好朋友们到我的城墙里来玩,哈哈,我们一起在里面嘻嘻哈哈地闹着,可开心啦!
不过呢,我也知道不能总是躲在城墙里。
嘿呀,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呀,有好多好玩的东西等着我去发现呢。
所以有时候我也会勇敢地走出城墙,去探索新的地方。
哎呀,我觉得我的城墙会一直陪着我长大,它是我的秘密基地,也是我的勇气来源呢!嘿嘿,我可喜欢我的城墙啦!。
介绍南京城墙的书籍
介绍南京城墙的书籍《南京城墙的书籍:触摸历史的砖石之书》篇一南京城墙,那是一座古老城市的沉默守护者,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蜿蜒在南京的大地上。
而介绍南京城墙的书籍呢,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通往那段历史深处的大门。
我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到关于南京城墙的书籍,那是在一个小书店的角落里。
当时我就像一个寻宝者,在一堆花花绿绿的书堆里,突然看到那本印着南京城墙照片的书,那感觉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
书的封面是一段斑驳的城墙,岁月在上面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城墙上的青苔像是给它披上了一件绿色的披风,在阳光下有一种说不出的沧桑感。
翻开书,里面详细地介绍了南京城墙的建造历史。
这城墙啊,可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大手笔。
那时候,也许朱元璋就想着要给南京建一个坚不可摧的保护壳,就像给自家房子修一道超级结实的围墙一样。
据说啊,为了建造这城墙,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那些工匠们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蚂蚁,一块砖一块砖地把城墙垒起来。
这城墙的砖可讲究了,每一块砖上都刻着工匠的名字,就像现在的产品质量追溯一样,要是哪块砖出了问题,就能找到责任人。
这在当时可真是个了不起的管理办法,我就想啊,这朱元璋可真有一套,要是放在现代,说不定也是个管理大师呢。
书里还描写了南京城墙的构造。
这城墙可不是简单的一堵墙,它有城门、瓮城、马面等各种防御设施。
城门就像是巨龙的嘴巴,瓮城则像是它嘴里的陷阱。
敌人要是傻乎乎地冲进去,那就像掉进了一个大口袋,被城墙上的守军打得晕头转向。
我想象着当年战争时期,那些敌人在瓮城里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转,而城墙上的士兵则像居高临下的老鹰,轻松地把敌人消灭掉,这画面可太有戏剧性了。
不过,关于南京城墙的书籍也让我有一些困惑的地方。
比如说,城墙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它已经不再是防御外敌的工具了,那我们花大力气去保护它,仅仅是因为它是历史文物吗?也许有些人会觉得这是浪费钱,但是我觉得啊,这城墙就像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它见证了南京的兴衰荣辱,是南京人的一种情感寄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故宫
• 故宫曾居住过24个皇帝, 是明清两代(公元 1368~1911年)的皇宫, 现辟为“故宫博物院”。 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 煌,庄严绚丽,被誉为 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 故宫、法国凡尔赛宫、 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 宫、俄罗斯克里姆林 宫),并被联合国科教 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 遗产”。
长城
荆州城墙
• 湖北省荆州市古城墙,据传为三国 时关羽守荆州时所筑。原为土城墙, 南宋改建为砖墙。现城墙为清顺治3 年(公元1646年)所重建。城墙整 体形状呈不规则椭圆形,城墙高 8.83米,底部宽10米,周长11.3公里, 城内东西直径3.75公里,南北直径 1.2公里,总面积4.6平方公里。底部 为大条石、糯米石灰浆灌缝堆砌而 成,城墙、城门、堞垛等,现在都 保存较好,古色古香,呈游龙之势。 荆州护城河,又称水域,是古城的 第一道防御线,护城河全长10500米, 宽30米,水深4米。
襄阳城墙
•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县的古城墙,原城 墙在元末被毁,现城墙为明初重建, 略呈正方形。其东南隅有仲宣楼(俗 称会仙楼)、魁星楼,西南隅有狮子 楼,西北隅有夫人城。明洪武初年, 卫国公邓愈守襄阳,将东北隅城垣扩 展至江边,增辟二门(大北门、长 门),连同原有四门,各建城楼一座。 六个城门外各有瓮城,东、南、西三 门的瓮城外另有子城,瓮城、子城外 各设吊桥(后改石桥)。城垣周长7.6 公里,平均高8米,宽10米左右,用土 层层夯筑,外用大块青砖垒砌。城北 以汉水为池,东、南、西三面凿有城 濠,濠宽130米至250米,深2至3米, 终年水波潋滟,俨若平湖,全国罕见。
• • •
角楼
•
•
【简介】角楼是历来建筑物中常见到的一种辅助建筑。这种建筑主要设于防守式 建筑物的棱角转弯之处,故名“角楼”。角楼多为防御设施,结合墙、台、塔、 堡垒等其他的防御设施,起到了防守作用。其中中国境内较著名的角楼包括西安、 平遥和北京故宫的角楼。 【概述】角楼是一种用于城市防御的特殊建筑,它分布在城墙四隅,可供防御者 登临了望敌情。在中国古代,几乎所有城市的城墙四角都建造有角楼,而其中最 为奇特别致的要算北京紫禁城角楼。角楼造型奇特多姿,十字形屋脊,重檐三层, 多角交错,大木构架和斗拱是很复杂的。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
青岩城墙
• 贵州省贵阳市南郊的青岩古镇,距市区 约29公里。自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 年)设青岩堡至今已有620多年了。天 启4年至7年(公元1624年-1627年)在 离青岩堡约1公里的“四只把”坡(地 名)建土城,时人称为“王城”音译汉 语为“兵城”或“营盘”之意,这是今 青岩城的雏形。城门上大书“定广门” 三个字。城门左右两边有逶迤城墙,上 筑敌楼、垛口、炮台。全部用方块巨石 筑就,一派青灰苍黑。古镇曾有九寺、 八庙、三宫、三阁、一院、一楼,还有 石牌坊、城墙等古建筑群。原为土城, 经数百年历史沧桑,经多次整修扩建, 由土城而渐成街巷纵横错综之石城。
平遥城墙
• 山西省中部的平遥县的平遥古城墙, 建于明洪武3年(公元1370年)。周长 6公里,高8-10米,底宽8-12米,顶 宽3-6米,墙身素土夯筑,外壁城砖, 白灰包砌。环城辟城门6道,城门外均 有吊桥,门外筑瓮城,瓮城上有重檐 歇山顶城楼,四周各有角楼一座。墙 体,每隔60米,筑观敌楼一座,城墙 上共有72座观敌楼。由于瓮城共有6座, 形成乌龟形状,故有乌龟城之说。平 遥城墙马面多,造型美观,防御设施 齐备,为中国历代筑城之仅有,并以 筑城手法古拙著称于世。现北、东、 南三面城墙及东西隅的魁星楼,经修 整而更加完好。
二、城墙的构成
• 中国古代城市的城墙从结构和功能分,主 要由墙体、女墙、垛口、城楼、角楼、城 门和瓮城等部分构成,绝大多数城墙外围 还有护城河。
墙体
女墙
宇墙:又称“女墙”。是长城墙体顶部内侧的矮墙,宇墙的作 用是防止巡城将士失足跌落城下,起外侧有凸凹豁口的矮墙,也称雉堞。垛口墙便于长城战守,守 城者可从墙豁口处射击攻城之敌。蓟镇长城垛口墙豁口处墙立面(7)垛口墙:长城墙体顶 部外侧有凸凹豁口的矮墙,也称雉堞。垛口墙便于长城战守,守城者可从墙豁口处射击攻 城之敌。蓟镇长城垛口墙豁口处墙立面以三角尖砖砌筑,这种由戚继光改进的结构形式, 可扩大观望视角和对城下敌人的打击面,是一项军事建筑学方面的科学创造。以三角尖砖 砌筑,这种由戚继光改进的结构形式,可扩大观望视角和对城下敌人的打击面,是一项军 事建筑学方面的科学创造。
角楼
• 故宫角楼传说/角楼 • 相传明成祖朱棣(1404─1424年)曾梦见一座9梁18柱72脊的 角楼,并下令于9天之内照样设计,否则工匠便要杀头。工匠 均想不到如何设计。就在这时有一老人手提个设计精巧的蝈 蝈笼走过,该笼恰巧共9梁18柱72脊,匠人们灵机一触按这个 蝈蝈笼设计了角楼,匠师们并认为老人就是鲁班师傅下凡指 点。 • 后来明朝灭亡时李自成焚毁故宫,但是角楼并未被毁。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 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 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 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 之誉。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秦朝开始, 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 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春秋战国时 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 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 修。 在万里长城上有许多关口。这些地方多以“关”、 “口”命名。而在张家口的长城处,却以“门”命名, 谓之“大境门”。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 “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关”长城以北齐 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 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折向东北,经来源、 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而东,至怀 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 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 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 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 道之多!
兴城城墙
• 辽宁省兴城市的古城墙,是 明代的宁远卫城,在清代改 为宁远州城,始建于明宣德3 年(1428年),宣德五年 (1430)又增筑外城,外城 周围9里124步,高如内城, 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 代古城。城墙为正方形,周 长3274米,南北和东西各长 800多米,高10米,上宽4.5 米。城墙四面正中各设城门, 东曰远安,南曰永清,西曰 迎恩,北曰大定。城门上皆 筑箭楼,为两层楼阁。城墙 四角设台,突出于城角。在 城区东南角上建有魁星楼一 座,现存西、南两座城门楼, 城郭之间为护城河。
西安城墙
• 陕西省西安市古城墙,是明朝洪武3 年到洪武11年(公元1370-1378年), 在唐代和元代城墙基础上扩建的。平 面呈长方形,顶宽12-14米,底宽15 -18米,周长约13.7公里。城墙外有 宽20米、深10米的护城河。墙面用青 砖包砌,厚重坚实,东西南北四面均 开设城门。城门上建有城楼、箭楼、 闸楼、巍峨凌空,气势宏伟。城楼与 箭楼之间有瓮城。城四角各有一座角 楼。这是我国现存唯一完整的古代大 型城垣,现已将城墙辟为环城公园。 • 传说:
城楼
• 城楼指城墙上的门楼,是"城"的标志,其雄伟壮丽的外观显示着城池的威严 和民族的风采。我国古代城市的一种防御建筑,城楼之间城墙相连,既有军 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多形成于明代。 在古代或近代的战争中,砖木结构的城楼是瞭望所,是守城将领的指挥部, 又是极其重要的射击据点。到了现代的守卫战中,其功能不足以为然了。 城门正外侧一般都修建瓮城,城门正上的建筑称为城楼,瓮城上亦修建城楼, 名为箭楼。这样构成了完整的城楼结构。而在城楼前修建的用于开启吊桥的 建筑则称为闸楼。 著名的城楼:天安门城楼、平遥城楼
城门
瓮城
三、我国古代城墙大全
• 据目前统计:保存较为完整、有名的的大 概有三十多座。
南京城墙
• 江苏省南京市古城墙,始建 于元至正26年(公元1366 年),建成于明洪武19年 (公元1386年)。城墙内侧 周长33公里,现存21公里, 高14-18米,上宽8-12米, 砖石结构。有13座城门,现 存4座。城墙与水道相通处设 有水门、水闸或涵洞。城墙 上建有垛口13616个,但部分 地段有破损。南京城墙的规 模,堪称世界第一,尤其是 中华门(聚宝门),为世界 之冠
城墙的来源
一、城墙的来源
• 城墙的起源: • 很多资料显示:我国城墙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它是由 壕沟演变而来的防御工程。同时他认为城墙是壕沟手段 的继承,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生产力 的发展,筑城技术不断提高,早期作为防御工程的壕沟 已经变成城墙的附属工程,也就是后来的护城河。城墙 后来居上,成为维护城市安全的主要手段。城墙形成的 另一个原因则是平原、河谷地区经常洪水泛滥。在我国 早期文献中,为治水而筑堤坝的传说很多,如稣和禹父 子都是因治水而闻名的。《吴越春秋》有载“ 禹作城, 强者攻、弱者守,城郭自禹始也。”此处从侧面论证, 城墙的产生是出于防御的目的,并且也说明防御不只是 针对于战争,禽兽。
北京故宫
•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 城,位于北京市中心。 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 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 中心,它以园林景观 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 品的庞大建筑群,有 殿宇宫室9999间半, 被称为“殿宇之海”, 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 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北京故宫
•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 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今天 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 皇宫。故宫东西宽750米,南 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 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 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 中间,外围是一条宽52米, 深6米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 周长3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 米,底宽8.62米。城墙上开有 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 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 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 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 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 古建筑中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