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的拒污易去污性能及其测试
纺织品的抗油污性能研究

纺织品的抗油污性能研究通过对纺织品的抗油污性能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纺织品在面临油污环境下的表现和应用。
纺织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油污是常见的污染源之一。
因此,探究纺织品在抗油污方面的性能十分重要。
首先,为了了解纺织品的抗油污性能,我们需要明确定义什么是抗油污性能。
一般来说,抗油污性能指的是纺织品在遭遇油污时表现出来的抵抗能力,主要包括对油污的吸附、渗透、清洁等方面的表现。
这种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纺织品的使用寿命和外观质量。
其次,我们可以从纺织品本身的材质和结构入手,来研究其抗油污性能。
不同的纺织品材质对油污有不同的吸附和排斥能力,一般来说,具有疏水表面的纤维更容易抵抗油污的渗透。
另外,纺织品的织物结构也对其抗油污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比如密实的织物结构可以减少油污进入织物内部的可能性。
此外,纺织品的表面处理也是提升其抗油污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纺织品材质表面添加疏水涂层或者进行特殊处理,可以有效提高纺织品对油污的抵抗能力。
这种处理方法可以改变纺织品的表面能,使其更难被油污附着和渗透,从而延长纺织品的使用寿命。
除此之外,纺织品的抗油污性能还与环境因素、使用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比如在实际使用中,纺织品可能不仅仅面临油污,还会遇到水洗、日晒、磨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纺织品的影响,才能更加准确地评估其抗油污性能。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对纺织品的抗油污性能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纺织品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和优化方法。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探索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纺织品抗油污技术,以及深入研究纺织品在复杂环境下的综合性能表现。
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可以为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纺织品的抗污性能研究与应用

纺织品的抗污性能研究与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我们身上穿着的衣物到家居中的窗帘、沙发套,再到工业领域的特殊织物等。
然而,纺织品容易受到各种污渍的侵袭,这不仅影响了它们的外观美观,还可能降低其使用性能和寿命。
因此,纺织品的抗污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纺织品污渍的来源和种类纺织品污渍的来源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食物污渍:如油污、果汁、酱料等,在就餐过程中容易溅到衣物上。
2、化妆品污渍:口红、粉底、眼影等化妆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沾到衣物上。
3、汗液和皮脂:人体分泌的汗液和皮脂会在衣物上留下痕迹,尤其是在夏季或运动后。
4、灰尘和泥土:在户外活动中,衣物容易沾上灰尘和泥土。
5、墨水和颜料:书写、绘画或印刷过程中,墨水和颜料可能会弄脏纺织品。
根据污渍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油性污渍:主要由油脂、脂肪等组成,如食用油、机油等。
2、水性污渍:如茶水、果汁、汗液等,以水为主要成分。
3、固体污渍:如灰尘、泥土、沙粒等颗粒状物质。
4、混合污渍:由多种成分组成,如食物污渍通常包含油性和水性成分。
二、纺织品抗污的原理为了使纺织品具有抗污性能,需要了解其抗污的原理。
主要有以下几种:1、表面能降低通过对纺织品表面进行处理,降低其表面能,使污渍难以附着。
例如,采用含氟或含硅的化合物进行处理,可以改变纺织品表面的化学性质,减少与污渍的相互作用。
2、物理阻隔在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物理屏障,阻止污渍渗透到纤维内部。
这可以通过涂层或覆膜的方式实现,如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油性能,可用于纺织品的抗污处理。
3、化学改性对纤维进行化学改性,使其具有抗污功能。
例如,将纤维表面接枝亲水性或疏水性基团,改变其对不同类型污渍的亲和性。
4、自清洁功能一些特殊的纺织品具有自清洁功能,如利用光催化原理,在紫外线照射下,纺织品表面的物质能够分解污渍,实现自清洁效果。
三、纺织品抗污性能的研究方法为了评估和研究纺织品的抗污性能,采用了多种科学方法:1、接触角测量通过测量液体在纺织品表面的接触角来判断其亲水性或疏水性。
纺织品的抗污整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纺织品的抗污整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纺织品的使用无处不在,从我们身着的衣物到家居装饰的布料,从汽车内饰到工业用布。
然而,这些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污渍的侵袭,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降低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因此,纺织品的抗污整理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了纺织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纺织品污渍的来源和种类要了解纺织品的抗污整理技术,首先需要清楚污渍的来源和种类。
纺织品上的污渍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如饮食、工作、运动等。
常见的污渍包括油污、水渍、汗渍、血渍、果汁渍、咖啡渍等。
油污通常来自烹饪、机械操作或与油性物质的接触,其特点是难以清洗,容易在纺织品表面形成顽固的污渍。
水渍则多因水的渗透和蒸发留下痕迹,尤其是含有杂质的水。
汗渍是由于人体出汗,其中的盐分和有机物会附着在纺织品上。
血渍一般来自受伤或生理原因,其成分复杂,清洗难度较大。
果汁渍和咖啡渍等则是常见的食品污渍,含有色素和糖分等成分。
二、传统的纺织品抗污方法及其局限性在抗污整理技术发展之前,人们采用了一些传统的方法来处理纺织品的污渍。
常见的方法包括及时清洗、使用洗涤剂和漂白剂等。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及时清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污渍的残留,但对于一些顽固污渍或无法及时处理的情况效果不佳。
洗涤剂和漂白剂在去除污渍的同时,可能会对纺织品的纤维结构造成损伤,导致其强度下降、颜色褪色等问题。
而且,频繁使用强力洗涤剂和漂白剂也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现代纺织品抗污整理技术的原理和分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纺织品抗污整理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些技术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原理:1、表面改性技术通过改变纺织品的表面性能,如降低表面能、增加表面粗糙度或形成特殊的微观结构,使污渍难以附着在纺织品表面。
例如,利用等离子体处理或化学涂层,可以在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低表面能的薄膜,从而达到抗污的效果。
2、纳米技术将纳米材料应用于纺织品抗污整理中。
纺织品的防污性能研究

纺织品的防污性能研究纺织品的防污性能一直是纺织行业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纺织品受到污渍侵染的情况,而这些污渍不仅会影响纺织品的美观度,还会降低其使用寿命。
因此,研究如何提高纺织品的防污性能,对纺织品行业和消费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污渍以及污渍是如何侵染纺织品的。
污渍是指不同类型的污染物附着在纺织品表面形成的瑕疵。
这些污染物可以是油脂、颜料、食物等,它们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纺织品的纤维结构中,从而影响纺织品的外观和性能。
因此,防污性能的研究应该从污渍的形成机理以及纺织品与污渍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入手。
一种提高纺织品防污性能的方法是通过表面处理技术。
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改变纺织品表面的化学性质,使其具有防水、抗油、抗污渍等性能。
目前,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喷涂、溶涂、印花、涂覆等。
这些方法可以使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污渍的侵入,提高纺织品的耐污性。
除了表面处理技术,纺织品的材料选择也对防污性能有重要影响。
不同类型的纤维材料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点,因此其防污性能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化学纤维比天然纤维更容易受到污渍的影响,因此在选择纤维材料时应考虑其耐污性能。
另外,纺织品的结构设计也可以影响其防污性能,比如纺织品的纤维密度、纤维排布方式等都会对防污性能产生影响。
另外,纺织品的防污性能还与其使用环境和用途有关。
在不同的环境下,纺织品会受到不同类型的污染物的侵袭,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环境条件设计具有特定防污性能的纺织品。
比如,在户外环境下使用的纺织品需要具有耐水性和耐污性,而在家居环境下使用的纺织品可能需要具有抗菌、易清洁等性能。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纺织品的防污性能研究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课题,需要在材料学、化学工程、纺织工程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不断提升纺织品的防污性能,可以提高纺织品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浪费,推动纺织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纺织品的抗污性能与整理技术研究

纺织品的抗污性能与整理技术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它们为我们提供了舒适和美观。
然而,纺织品容易沾染污渍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污渍不仅影响纺织品的外观,还可能降低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因此,提高纺织品的抗污性能成为了纺织行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深入探讨纺织品的抗污性能以及相关的整理技术。
一、纺织品容易沾染污渍的原因要了解纺织品的抗污性能,首先需要明白为什么纺织品容易沾染污渍。
纺织品的纤维结构和表面特性是导致其容易吸附污渍的主要因素。
纤维的孔隙和缝隙为污渍提供了藏身之处。
例如,天然纤维如棉和羊毛,具有较大的孔隙,容易吸附液体和微小颗粒。
纺织品的表面能也对污渍的吸附有影响。
表面能高的纺织品更容易吸引和吸附污渍分子。
此外,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与各种物质的接触也是沾染污渍的重要原因。
例如,与食物、油脂、灰尘等的接触。
二、抗污性能的评估指标为了准确衡量纺织品的抗污性能,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
常见的指标包括污渍的沾附程度、清洗的难易程度以及经过多次清洗和使用后抗污性能的保持情况。
对于污渍的沾附程度,可以通过观察污渍在纺织品表面的扩散面积、渗透深度以及颜色变化来评估。
清洗的难易程度则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清洗方法和条件下,污渍的去除效果来判断。
而抗污性能的持久性则需要对纺织品进行多次使用和清洗循环测试。
三、常见的纺织品抗污整理技术1、拒水拒油整理这是一种通过在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低表面能的薄膜,使水和油无法轻易润湿和渗透的技术。
常见的拒水拒油整理剂有氟碳化合物和有机硅类化合物。
这些整理剂能够改变纺织品的表面性质,使水滴和油滴在其表面形成球状,容易滚落,从而达到抗污的效果。
2、易去污整理易去污整理的原理是在纺织品表面引入亲水性基团,使得污渍在沾染后容易被清洗掉。
这种整理技术通常适用于那些容易吸附油性污渍的纺织品,如聚酯纤维制成的衣物。
3、纳米技术应用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其应用于纺织品的抗污整理中,可以显著提高纺织品的抗污性能。
纺织品的抗污性能提升技术

纺织品的抗污性能提升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从床上用品到汽车内饰。
然而,这些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容易受到各种污渍的侵袭,给我们的清洁和保养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因此,提升纺织品的抗污性能成为了纺织行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一、纺织品易受污染的原因要想有效地提升纺织品的抗污性能,首先需要了解其容易受污染的原因。
纺织品的纤维结构和表面特性是导致其容易吸附污渍的主要因素。
纤维之间的孔隙和表面的粗糙度为污渍的渗透和附着提供了条件。
此外,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会与人体皮肤接触,人体分泌的油脂、汗液等物质也会增加其受污染的可能性。
不同类型的污渍对纺织品的污染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油性污渍容易在纺织品表面扩散和渗透,而水性污渍则更容易被纤维吸收。
灰尘、泥土等颗粒状污渍则可能通过摩擦和静电作用附着在纺织品上。
二、常见的纺织品抗污技术1、表面处理技术通过对纺织品表面进行处理,可以改变其表面性能,从而提高抗污能力。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等离子体处理、氟化物处理和硅氧烷处理等。
等离子体处理是利用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粒子与纺织品表面发生反应,形成一层功能性的薄膜,增加表面的疏水性和抗污性。
氟化物处理则是在纺织品表面引入含氟的化合物,使其具有低表面能,从而排斥污渍的附着。
硅氧烷处理可以使纺织品表面变得更加光滑,减少污渍的吸附。
2、纤维改性技术对纤维本身进行改性也是提升纺织品抗污性能的重要途径。
例如,通过共聚、接枝等方法在纤维分子链上引入具有抗污功能的基团,或者改变纤维的结晶度和取向度,改善其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3、涂层技术在纺织品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的涂层是一种常见的抗污方法。
这些涂层可以是聚合物涂层、纳米涂层或复合涂层。
聚合物涂层通常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油性能,可以有效阻挡污渍的渗透。
纳米涂层由于其纳米级的结构和特殊的性能,能够提供优异的抗污效果。
复合涂层则结合了多种材料的优点,进一步提高了纺织品的抗污性能。
纺织品拒油性抗碳氢化合物试验

纺织品拒油性抗碳氢化合物试验
拒油性抗碳氢化合物是纤维织物的特征。
研究表明,当织物与污染物或污染物的混合物接触时,拒油性抗碳氢化合物能有效地抑制收缩和抗退色。
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服装,家居等纺织品产品的熔融护理。
拒油性抗碳氢化合物试验是研究织物拒油性抗碳氢化合物的一种试验方法。
该试验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更加准确的结论。
拒油性抗碳氢化合物试验的实施流程是:首先,对要求检测的纺织品进行前处理。
然后,将拒油性抗碳氢化合物和水混合使其溶液,然后将溶液涂抹在预处理的纺织品表面上。
最后,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测量拒油性抗碳氢化合物对纤维品质的影响。
在拒油性抗碳氢化合物试验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守规定的步骤:对织物表面涂抹拒油性抗碳氢化合物溶液,关注受测物和油状气体的处理过程,测量拒油性抗碳氢化合物对纺织品品质的影响以及记录结果、分析结果。
总之,拒油性抗碳氢化合物试验可以有效地研究纤维织物的管理性能。
广泛的应用在服装、家居等纺织品上,通过这个测试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品质。
织物的抗污性能与性能评估

织物的抗污性能与性能评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织物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从汽车内饰到工业用布。
而织物的抗污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使用的便利性和持久性。
那么,什么是织物的抗污性能?又如何对其进行准确的性能评估呢?织物的抗污性能,简单来说,就是织物抵抗污渍附着、渗透和残留的能力。
这一性能对于各种织物制品的质量和实用性至关重要。
比如,我们的衣物如果容易沾染污渍且难以清洗,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家居的沙发面料若抗污性差,很快就会显得陈旧和不洁。
影响织物抗污性能的因素众多。
首先是织物的纤维种类。
不同的纤维具有不同的化学和物理特性,这直接影响了它们对污渍的抵抗能力。
例如,天然纤维如棉和羊毛,在吸湿性方面表现出色,但相对来说抗污性能可能较弱;而合成纤维如聚酯纤维和尼龙,通常具有较好的抗污性。
织物的组织结构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紧密的织物结构能够减少污渍的渗透和附着机会,而疏松的结构则更容易让污渍侵入。
此外,织物的表面处理也会对其抗污性能产生重大影响。
常见的表面处理包括防水、防油和防污处理,这些处理可以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污渍的渗透和附着。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如何评估织物的抗污性能。
评估织物抗污性能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常见的有污渍附着测试、渗透测试和清洗测试。
污渍附着测试是将特定的污渍,如油污、墨水、果汁等,滴在织物表面,观察污渍的扩散和附着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织物在相同条件下的污渍表现,可以初步判断其抗污能力。
渗透测试则是检测污渍在一定压力和时间作用下,穿透织物的程度。
这能更深入地了解织物阻止污渍渗透的能力。
清洗测试也是重要的一环。
将沾染污渍的织物进行清洗,评估清洗前后污渍的残留程度,从而判断织物的抗污和易清洁程度。
此外,还有一些更复杂的测试方法,如模拟实际使用环境的动态测试,以更真实地反映织物在日常使用中的抗污性能。
在实际的性能评估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例如,测试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等,都可能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易去污性能测试-AATCC_130

AATCC 130 易去污测试目的和范围1.1 此测试方法用于测试织物在洗烫过程中去油污的能力1.2 此测试方法首先用于评估织物整理后在实际使用中的防油污性能1.3 此测试的使用不排除用于成衣测试原理2.1 污点用于测试样本,用指定的重量将一些污质压迫于织物上,被沾污的织物以规定的方式洗烫,残留的污渍按5到1级不等的防污评级卡进行评级。
设备和材料3.1 吸墨纸3.2 玉米油3.3 玻璃纸或其它相当的物品3.4 计时器/秒表3.5 砝码,5.0 ± 0.1 lb (不锈钢或更好物质)3.6 医用点滴器3.7 全自动洗衣机3.8 全自动干衣机3.9 商用粒状洗涤剂或家用AATCC1993标准指定的洗涤剂(Tide detergent, 9.8% P )3.10 填衬物(36 x 36 inch ) ,缝边的漂白布片(填衬物类型1)或50/50涤/棉漂白或丝光府绸(填衬物类型2),或50/50涤/棉漂白丝光普通织物(填衬物类型3)3.11 评级区(可用AATCC 124测试的评级灯光和区域)3.12 带不刺眼黑色面(24 x 36 inch ,高度为35 ± 1 inch)的工作台3.13 防污评级卡或3M防污色卡3.14 温度计3.15 用于称重的天平测试样布4.1 每次测定用两块测试样布( 15.0 ± 0.4 x 15.0 ± 0.4 inch )。
测试样布至少在21 ± 1 ℃和65 ± 2 % 湿度的条件下4 hours 。
染污程序5.1 将未染污的试样布平整的放在AATCC白色吸墨纸上,表面水平。
5.2 用医用点滴器,滴5滴(大约0.2 ml )玉米油大约在测试布样的中心位置。
5.3 放一块(3.0 x 3.0 inch ) 玻璃纸于污渍区上面。
5.4 将砝码放于污渍区上的玻璃纸上面。
5.5 在砝码放置60 ± 5 s后,移开砝码,丢弃玻璃纸片。
纺织品防污性能概述及测试方法研究

纺织品防污性能概述及测试方法研究作者:郭子山李娟来源:《中国纤检》2015年第04期摘要总结介绍了防污纺织品的国内外发展趋势,防污性能表征、污物分类、沾污原因和防污机理,同时也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纺织品防污性检测方法和评价的标准。
随着防污纺织品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我国在耐沾污性和易去污性方面已经建立完整标准体系,但是对于防再沾污性一直缺乏评价和试验的技术规范及标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关键词:防污纺织品;耐沾污性;易去污性;防再沾污性;标准评价;测试方法防污性能是纺织品重要功能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对防污纺织品的消费需求量不断增多,涉及产品范围从传统石油化工、维修和家庭装饰用纺织品(窗帘、台布、餐布、毛毯和沙发等)扩展到汽车装饰用、户外休闲和运动用纺织品等领域。
据统计,世界最大服装零售商盖普、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和欧洲零售巨头H&M等大公司,每年均在我国采购相当数量的此类产品[1]。
一般来说,纺织品防污性能主要从三个方面表征:(1)耐沾污性:材料与液态或固态污物接触后,不易粘附污物的性能[2];(2)易去污性:被沾污材料在规定的洗涤或擦拭等清洁的条件下,污物容易被去除的性能[3];(3)防再沾污性:洗涤时,洗下的污物不再重新沾污织物。
1 ; ;纺织品防污性能机理1.1 ;污物的分类和沾污原因纺织品在使用的过程中,任何对纺织品的外观、颜色、手感和气味等性能产生不良影响的外来物质,可以统称为污物,一般污物可分为四类:(1)颗粒状污物:泥土、铁锈、灰尘和烟煤分子等;(2)液状油性污物:油脂、人体皮肤的分泌物等;(3)水性污物:咖啡、果汁、酱汁和血液等;(4)微生物污物:霉菌、黄变等。
沾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接触和转移沾污:纺织品在使用的过程中接触而沾染颗粒状污物、液状油性污物和水性污物。
一般情况下,颗粒状污物和水性污物其沾污程度主要取决于污物与纤维分子间粘附力,粘附力的大小受纤维间分子力大小和两者接触面积影响,例如,颗粒污物越小,比表面积越大,沾污的接触面越多,沾污越严重,外界压力的增加,能使沾污趋向严重。
织物的抗污性能与处理技术研究

织物的抗污性能与处理技术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织物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从汽车内饰到工业用布。
然而,织物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容易受到各种污渍的侵袭,这不仅影响了其美观,还可能缩短其使用寿命。
因此,研究织物的抗污性能以及相关的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织物容易被污染的原因织物容易被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织物的纤维结构和表面特性决定了其吸附能力。
纤维之间存在的空隙和微小的凹槽容易吸附灰尘、油污等污染物。
其次,织物在使用过程中会与各种物体接触,摩擦产生静电,这会增加对灰尘和细小颗粒的吸附。
再者,一些液体污渍,如油污、果汁、墨水等,由于其化学性质和表面张力,容易渗透到织物内部。
二、织物抗污性能的评估指标要研究织物的抗污性能,首先需要明确评估的指标。
常见的指标包括污渍的吸附量、渗透深度、清洗难易程度等。
吸附量反映了织物对污渍的初始吸附能力,渗透深度则表明污渍在织物内部的扩散程度,而清洗难易程度则综合评估了织物在受到污染后恢复清洁的能力。
三、常见的织物抗污处理技术1、表面涂层技术这是一种常见的提高织物抗污性能的方法。
通过在织物表面涂覆一层特殊的涂层,如氟化物、硅酮等,可以改变织物的表面能,使污渍难以附着。
这种涂层通常具有低表面能和良好的疏水疏油性能,能够有效阻止液体污渍的渗透和吸附。
2、等离子体处理利用等离子体对织物进行处理,可以改变织物的表面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
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粒子能够与织物表面发生反应,引入一些功能性基团,从而提高织物的抗污性能。
同时,等离子体处理还可以改善织物的润湿性和透气性,使其在保持抗污能力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穿着舒适性。
3、纳米技术的应用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其应用于织物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抗污性能。
例如,将纳米二氧化钛等光催化材料负载在织物上,可以在光照条件下分解污渍,实现自清洁功能。
此外,纳米级的涂层也能够提供更优异的抗污效果。
4、纤维改性通过对纤维本身进行改性,如在纤维合成过程中引入特殊的官能团或改变纤维的结晶度和取向度,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织物的抗污性能。
纺织品拒油性测试方法

纺织品拒油性测试方法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消费者对于服装的品质与功能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比如穿着的服装要能够防水、能够防油污、能够有较好的去污性能、能够抗静电等。
那么这次小编就等给大家介绍一下纺织品的防油污(拒油性)是如何测试的。
目前纺织品拒油性主要的测试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GB/T工qq77-24ISO1441<?AATCC128-2013三种方法的测试原理基本一致。
拒油等级我们常常会听到面料的拒油等级是4级、3级或者其他级数,这里的级数指的是测试使用的油剂(碳氢化合物)的具体编号。
其具体成分和性能要求如下表所示:拒油性测试步骤①吸取1号油②在面料上5个部位小心的滴一小滴油(直径5¼xk,体积OQ5¼√)③3。
秒后观察现象。
如果没有渗透、润湿或芯吸现象则用高一级的油继续这样测试,直至出现渗透、润湿或芯吸现象。
液滴的分类和描述A类液滴清晰,具有大接触角的完好弧形。
B类兀兀圆形液滴在试样上部分发暗。
C类&鹏江如兀&侬4〃5兀芯吸明显,接触角变小或完全润湿。
D类S兀完全润湿,液滴和试样的交界面变深(发灰、发暗),液滴消失。
有效评定试样对某级试液是否有效的评定:无效:S个液滴中的3个(或3个以上)液滴为C类和(或)D类有效:5个液滴中的3个(或3个以上)液滴为A类可疑有效:5个液滴中的3个(或3个以上)液滴为B类、或为B类和A类。
试样的拒油等级是无效试液编号的前一级有效试液编号。
若试样为可疑有效时,以该试液编号减去OS级为最终拒油等级。
比如面料测试5级油为有效现象,6级油为无效现象,那么此面料拒油等级为5级;如果5∙级油为有效现象,£级油为可疑有效现象,那么此面料拒油等级为SS级。
最高拒油等级为8级。
若2号油为无效,则直接记录为拒油等级。
级。
纺织品的防污性能提升技术

纺织品的防污性能提升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我们身上穿着的衣物到家居中的窗帘、沙发套,再到汽车内饰等。
然而,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污渍的侵袭,这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缩短其使用寿命。
因此,提升纺织品的防污性能成为了纺织行业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纺织品易染污的原因要提升纺织品的防污性能,首先需要了解其容易沾染污渍的原因。
纺织品的纤维结构和表面特性是导致其易染污的主要因素之一。
天然纤维如棉、麻等,其纤维表面具有较多的亲水基团,容易吸附水分和污渍;而合成纤维如聚酯纤维等,虽然具有较好的疏水性,但表面能较低,容易积累静电,从而吸附灰尘和微小颗粒。
此外,纺织品的使用环境和接触的物质也会影响其染污程度。
例如,在厨房中使用的纺织品容易接触到油污,而在户外使用的纺织品则容易受到灰尘、泥土和雨水的污染。
二、常见的纺织品防污技术1、表面涂层技术表面涂层是一种常见的纺织品防污处理方法。
通过在纺织品表面涂覆一层特殊的涂层,可以改变其表面性能,使其具有防水、防油和防污的功能。
常见的涂层材料包括氟碳化合物、有机硅和聚氨酯等。
这些涂层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污渍的渗透和吸附。
然而,表面涂层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涂层可能会影响纺织品的透气性和手感,而且在长期使用和洗涤过程中,涂层可能会逐渐磨损或脱落,导致防污性能下降。
2、纤维改性技术纤维改性是从根本上提升纺织品防污性能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纤维进行化学或物理改性,可以改变其表面性能和内部结构,从而提高其防污能力。
化学改性方法包括对纤维进行接枝共聚、表面处理等,引入疏水或亲水基团,改变纤维的表面能。
物理改性方法则包括等离子体处理、紫外线辐照等,这些方法可以改变纤维的表面粗糙度和微观结构,提高其防污性能。
纤维改性技术虽然效果较为持久,但工艺相对复杂,成本较高,而且可能会对纤维的力学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3、纳米技术的应用纳米技术在纺织品防污领域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纺织品防污原理及防水、防污、防油检测

纺织品防污原理及防水、防污、防油检测防污是防止纺织品被沾污,易去污是纺织品被沾污后,容易去除,并在洗涤过程中不易被回沾。
生活中常见的污分为固体污(如灰尘)、液体污(如油)和固体、液体组成的混合污(如机油、煤烟)。
固体污对织物的沾污是对纤维的机械粘附作用,液体污对织物的沾污是液体对织物的润湿、渗透或粘附,是靠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或氢键结合吸附,主要靠机械力、范德华力吸附,是通过机械沉积、表面接触摩擦或静电引力粘附到织物上的。
一般织物上的污多是混合污,液体污作为固体污的载体或粘合剂使污渍更难去除,只要液体污去除了固体污也就去除了。
01防污防污主要是防止液体污对织物的润湿和渗透,液体在织物上的铺展取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和织物的临界表面张力。
当液体的表面张力高于织物的临界表面张力时,液体不能在织物表面铺展。
织物的防污可以通过拒水拒油整理实现,通过拒水拒油整理,将织物的表面张力降低到油性污的表面张力以下,就可以使织物不被水和油性污润湿,从而达到防污目的。
02去污净洗过程分三步:1、水和净洗剂向油污-纤维界面内扩散;2、借助卷缩机理,使油污和纤维分离;3、通过机械作用,油污进入水中去除。
对于亲水性纤维,水可通过纤维向油污-纤维界面扩散,对于疏水性纤维,需要引入亲水基团或使用亲水整理剂对织物进行处理,提高织物的亲水性,缩短净洗的初始阶段。
易去污整理剂含有亲水基团,作用于织物后亲水链段在织物表面定向排列,使织物亲水化,使水和净洗剂更容易向油污-纤维界面扩散,当其界面和纤维表面被水化后,油污-纤维界面被水-纤维界面和水-污渍界面所取代,从而使油性污与纤维分离。
易去污整理是使织物亲水化,防污整理是降低织物的表面能,如果使织物具有防污易去污性,就要使织物在液相中具有亲水性,空气中有很低的表面能。
三防易去污整理剂含有极低表面能的氟碳链段和亲水性的聚氧乙烯链段,干态时,聚氧乙烯链段成螺旋状,氟碳链段定向排列于纤维表面,呈现拒水拒油性能,湿态时,聚氧乙烯链段定向排列于纤维表面,呈现亲水性,从而达到防污易去污性能。
合成纤维漂白纬编织物的去污性能评估

合成纤维漂白纬编织物的去污性能评估合成纤维漂白纬编织物是一种常见的纺织品,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长期使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漂白纬编织物上可能会积累各种污垢,导致外观变差并且难以清洗。
因此,评估合成纤维漂白纬编织物的去污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合成纤维漂白纬编织物去污性能的评估方法和相关测试技术。
1. 污垢种类和含量测定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污垢种类和含量,以便能够对去污剂的效果进行评估。
可选污垢种类包括常见的油脂、墨水、酱油等。
用量要适量,既要有足够的污垢以测试去污性能,又要避免过量的污染。
可以应用化学分析方法或称量法进行精确的污垢含量测定。
2. 去污剂选择根据污垢种类和含量的测定结果,选择合适的去污剂进行评估。
常见的去污剂包括去污喷雾、去污粉末和去污液体剂型。
根据实际需求和使用方式的不同,选择性能良好的去污剂进行测试,比较其去污效果。
3. 环境因素的考虑在评估合成纤维漂白纬编织物的去污性能时,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去污剂的性能和纬编织物的耐用性。
因此,在评估过程中,应当模拟真实环境条件,并记录环境因素对去污性能的影响。
4. 去污性能测试方法常见的去污性能测试方法包括观察法、重量法和色度测定法。
观察法是最简单直观的方法。
将合成纤维漂白纬编织物与污垢接触,使用去污剂处理后,用肉眼观察去除污染的效果。
重量法测定的原理是通过记录编织物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重量变化来评估去污效果。
在每次处理后,使用天平测量布料的重量变化,并根据重量的差值评估去污性能。
色度测定法则利用色度仪测定合成纤维漂白纬编织物在处理前后颜色的变化,以评估去污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颜色变化敏感的纬编织物。
5. 结果分析和评估在完成去污性能测试后,根据观察、重量变化和色度变化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可以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比如计算去污剂处理前后的污垢去除率或者颜色变化率,并结合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评估。
纺织品的防污性能研究与应用

纺织品的防污性能研究与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从汽车内饰到工业用布。
然而,这些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容易受到各种污渍的污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增加了清洁和维护的成本。
因此,提高纺织品的防污性能成为了纺织行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
一、纺织品易受污染的原因要了解纺织品的防污性能,首先需要明白纺织品为什么容易受到污染。
纺织品的纤维结构和表面特性是导致其易受污染的主要原因。
纤维之间存在着微小的空隙,这些空隙容易吸附灰尘、油污和其他微小颗粒。
此外,许多纤维表面具有亲水性,能够吸收水分和水溶性污渍,如咖啡、果汁等。
而且,一些纺织品的表面较为粗糙,这为污渍的附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二、防污性能的研究进展为了提高纺织品的防污性能,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1、表面改性技术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对纺织品表面进行改性,改变其表面能和粗糙度,从而减少污渍的附着。
例如,采用等离子体处理、接枝聚合等方法,可以在纺织品表面引入疏水或疏油基团,使污渍难以在其表面扩散和渗透。
2、纳米技术的应用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其应用于纺织品的防污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其防污性能。
比如,利用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作用,可以分解附着在纺织品表面的有机污渍;纳米银颗粒具有抗菌性能,可以减少细菌在纺织品上的滋生,从而降低因细菌代谢产生的污渍。
3、智能防污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防污纺织品也逐渐崭露头角。
这些纺织品能够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自动调节其防污性能。
例如,某些智能纺织品可以在接触到污渍时迅速释放出防污剂,或者改变表面的湿润性,使污渍易于脱落。
三、防污性能的评价方法为了准确评估纺织品的防污性能,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1、静态接触角测量通过测量液体在纺织品表面的接触角,可以判断其表面的亲疏水性。
接触角越大,表明纺织品表面的疏水性越强,防污性能越好。
2、污渍渗透测试将特定的污渍滴在纺织品上,观察污渍的渗透深度和扩散速度,以评估其防污能力。
防污面料测评报告范文

防污面料测评报告范文根据对防污面料的实地测试和用户使用反馈,我们编写了以下测评报告。
通过本次测试,我们旨在评估防污面料的污渍防护效果、易清洁性能、耐用性以及舒适性等方面的表现。
下面是针对每个方面的详细报告:1. 污渍防护效果:我们在实验室中使用常见的污渍物质,如红酒、咖啡和油漆等,对防污面料进行涂抹。
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我们评估了面料上污渍的渗透和露出情况。
结果显示,防污面料表现出色。
大多数污渍都无法渗透到纤维内部,而只是停留在面料表面,方便用户及时清理。
这种污渍防护效果可以避免面料因污渍而受损和脏乱的问题。
2. 易清洁性能:我们测试了防污面料在不同程度污染下的清洁难易程度。
通过模拟真实的使用场景,涂抹不同类型的污渍在面料上,并使用指定的清洁剂进行清洗。
结果表明,防污面料无论是对于小面积污渍还是大面积污渍,都能够很容易地清洁干净,不留任何痕迹。
这大大方便了用户的日常维护和清洁。
3. 耐用性:我们对防污面料进行了多次洗涤和摩擦测试,以评估其耐用性。
结果显示,无论是在洗涤机洗涤还是手洗的情况下,面料的功能和外观没有明显的损坏或褪色。
此外,经过多次摩擦测试后,面料上的污渍仍然较少渗透,并且可以通过清洁很好地恢复到原始状态。
这表明防污面料具有较好的耐用性,能够承受常见的日常使用和洗涤。
4. 舒适性:我们评估了防污面料的舒适性能,包括柔软度、透气性和肌肤接触感。
根据用户反馈,防污面料具有柔软光滑的质地,触感舒适。
同时,面料具备较好的透气性,避免了过度滞热和潮湿感。
这对于用户在长时间穿着或接触时非常重要。
总结起来,防污面料在污渍防护效果、易清洁性能、耐用性和舒适性等方面都表现出色。
它们能够有效保护面料免受日常污渍的侵害,并且清洁起来非常方便,同时还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良好的舒适性能。
因此,我们推荐使用防污面料制作家具、床上用品、衣物等产品,以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和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品的拒污、易去污性能及其测试织物的沾污1沾污的种类1.1沾污是指油脂和颗粒状物质不必要地沉积在纤维构成的纺织品的表面或内部的现象[1]。
一般污物可分成三类:a、固体粒子(干污),如泥土、尘埃、铁锈等,通常固体粒子是无机和有机的混合物;b、液状污物,这类污物主要是油脂类和脂肪类物质,如食物油脂、灰尘中的油脂、机械油脂及人体排出的油脂等;c、水溶性物质,这类污物主要是各种水溶性或半。
[2]糖以及一些着色物质等。
污物往往是以上几类的混合水溶性固体物质及着色物质,如盐、污物的吸附1.2纺织品沾污通常是上述污物沉积于纤维表面,有时污垢会渗入纤维表面或纤维束之间。
沾污是纤维性能、污物性能以及污物与纤维相互作用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污垢在纺织品上一般通过静电效应、物理接触及洗涤沾污而粘附。
污垢主要吸附于纤维或纱线间、纤维表面的凹陷处、缝隙和毛细孔中,也有颗粒状污垢粘附于纤维表面的光滑部分,但这种粘附粒子大部分属“油粘附”。
作为油性污一旦沾污纤维后,它们会在纤维上扩散,随着扩散的进行,。
[2]使去除难度提高织物的沾污原因1.3。
[3]织物沾污的原因一般有物理性吸附、化学性吸附、静电吸附和再沾污等a、物理性吸附:织物在服用中与外界接触,发生污物的转移。
如与皮肤、大气、其他衣服或物体的接触。
污物粒子越小,比表面积就越大,沾污接触面也就越多,越易沾污。
这种吸附作用与织物的组织、密度、纤维性能有关。
稀疏织物,污物颗粒保持量多,紧密织物虽然不易积尘沾污,但清洗污尘较困难;织物表面平滑不易沾污,高低不平的织物凹陷部分容易积污;不规则截面的纤维较圆形截面的纤维易藏污。
另外,当织物上有一层油脂或柔软的热塑性高聚物时,更会粘上污物。
b、化学性吸附:悬浮和溶有污粒的液体透入纤维内部,污粒如果和纤维分子上的活性基做。
[1]化学性的结合,以纤维作为固体溶剂而溶入其内,污粒固着于纤维c、静电吸附:在没有与污物结合的情况下,静电效应会使织物沾污。
其吸尘程度取决于纤维所带的电荷和电量。
d、再沾污:在洗涤过程中,合纤织物由于疏水性,在水中的临界表面张力增加,形成了在水中污物再污染的可能。
除上述情况外,另外如污粒的沉积、分子运动的扩散、惯性的碰撞等,这些作用都可以使织物沾污[1]。
总之,干状污物在织物上主要是机械吸附,而油性污物则藉机械力、化学力和文档Word.静电力作用所致,一般常有伴随发生,其中液体污物作为颗粒的载体和粘结剂而使污物更为。
[3]严重织物的拒污和易去污机理2织物的拒污2.1拒污机理2.1.1织物表面能越高,表面张力越大,织物越容易被润湿,即织物越容易被油污沾污。
一般纺织纤维织物的表面张力都大于水和油污,因此很容易被沾污。
若使织物拒水拒油,则必须使织物的临界表面张力低于水或油的表面张力。
即通过降低纤维织物的表面张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织物的抗污性。
固体污垢通常在织物表面不规则处和交叉点沉积,与纤维间的作用主要是机械吸附作用。
油脂性污垢主要通过机械吸附力和化学力(范德华力和粘附力)与织物表面相结合[1]。
因此,可通过减少或消除静电引力(如抗静电整理),降低分子间作用力(如亲水化处理)、降低纤维与污物接触面积(如表面光滑化)等[2],使纤维表面能降低,减小污垢吸附力,削弱污垢的粘附。
[1]力,从而改善污物的沾污防污整理2.1.2使纺织品具有防污性能的整理称为防污整理。
织物防污整理技术主要有拒水拒油整理、防污尘整理、易去污整理。
根据不同的织物原料和不同的使用目的,可选用适当的整理方法和整。
[1]理剂织物的易去污2.2易去污机理2.2.1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沾污。
理想的纺织品一旦沾污后,在正常的洗涤条件污垢应容易使纺织品具有的这种性能称为易去污。
同时,织物不会吸附洗涤液中的污物而再沾污。
洗净,吸附于织物上的污垢要脱离织物,除与洗涤的有关因素相关外,同样取决于织物的表面性质。
当污物粘附于织物表面且结合力较强时,其污垢的接触角在0~90°;而当接触角大于90°,且逐渐增大时,结合力逐渐降低,当接触角到达180°时,污垢即可脱离织物。
实际上,去污即是使接触角逐渐增大至180°,污垢(液污)“卷珠”而脱离织物。
对非极性纤维(如合纤)表面引进亲水性基团或用亲水性聚合物进行纤维表面整理,即可提高纤维的易去污性,纤维的静电力也相应降低,从而减少颗粒污的沾污。
除从表面能角度考虑去污,同时还必须重视动力学作用。
缩短净洗的初始阶段,降低最后净洗阶段织物上的含污量,这也是易去污整理的。
目的[2]易去污整理实际上是促进水向纤维内部和油污-纤维界面的扩散,由于促进了界面的水化,因而易使油污与纤维分离。
水越易扩散,油污就越易脱落。
而水的扩散取决于易去污剂的溶胀能力,而溶胀能力来源于其化学性能、亲水性、交联度及水洗温度等。
当然,进水入后,文档Word.使油污“卷珠”离去还需要一定的机械作用力。
总的来说,只要使纤维亲水性增加,就能加快。
水的渗入,就能有利于去污[2]影响易去污性要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组成织物的纤维的亲水性,亲水性好的纤维易去污性能好。
二是经化学处理后,织物上整理剂的极性大小,极性大的能够与水形成氢键的整理。
剂若附着于疏水性纤维的表面,那么在洗涤时,污物则比较容易去除[3]易去污整理主要从两方面加以解决,一是改善纤维的亲水性能,二是提高纤维在空气中的拒油污性能,即通过化学整理改善织物的表面性能,降低其在空气中的表面张力,从而使织物具有干防油污性;洗涤时,易去污整理剂中亲水性链段又会在织物表面定向排列,使其亲水。
化而产生去污和防止再沾污的作用[4]易去污整理2.2.2易去污整理主要用于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整理,能赋予织物以良好的亲水性。
易去污整理的方法就是在织物表面浸轧一层亲水性的高分子材料,如羟甲基纤维素、聚乙烯乙二醇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嵌段高聚物、丙烯酸含量大于20%的聚丙烯酸酯共聚物以及其他含有羟基、羧基、磺酸基等亲水基团的高聚物,以此来改善织物的易去污性。
整理工艺流程一焙烘。
→→预烘般为:浸渍法浸轧拒污与易去污的关系2.3抗污要求表面张力降低,而易去污又希望亲水性提高,似乎抗污和易去污两者不可兼得。
然而,近十几年来,随着化学助剂工业的发展,含有氟链段和聚氧乙烯链段的化合物的产生,使得氧乙烯链段干态时成螺旋形,而氟链段铺展于纤维表面,因而呈现有机氟表面特性,表面张力大大降低,拒油拒污性提高,然而当其在湿态或浸入水中时,氧乙烯链段的水化作用,使其铺展于纤维表面,呈现氧乙烯的表面特性,亲水性提高,从而有利于水的扩散和渗透,尤其是向纤维内部的渗透,使易去污性提高。
因此,若用这种整理剂加工的织物既有拒污性。
又有易去污性[2]纺织品的拒污和易去污标准和测试方法3纺织品拒污性能标准和测试方法3.1拒污性能检测标准3.1.1纺织品拒污测试主要考核的是纺织品在一定条件下耐沾污或抵抗油滴及污物的能力。
常见的。
1拒油性测试也是拒污测试的一种。
目前,关于纺织品拒污检测的主要标准见表国内外关于纺织品拒污检测标准1表文档Word.地毯脏污目测评级法标准AATCC 121-2005地毯脏污实用污染法AATCC 122-1995拒污性能检测方法3.1.2飘浮在空气中的灰再沾污性、污垢沾污等方面。
织物的拒污评价方法研究通常围绕防灰尘、可被静电吸附于纺织品上。
对由空气中飘浮污粒的自由带电而使灰尘附着的评价方法,尘,用集尘室的方法模拟进行。
影响灰尘沾污测定的因素很多,包括空气温湿度、灰尘种类、形态、浓度、电荷状态等。
但要将错综复杂的实际状况在实验室再现,是非常困难的。
再沾污有关再沾污性的评价性评定主要是针对洗涤时,已清除的污物成分在洗液中再附着的现象,主要采用洗涤试验机的方法,用表面反射率来表示。
污垢沾污就是选择适当的饮料、食物、。
化妆品、涂料、泥土、污布等滴或涂擦在试样上,经一定条件后,观察试样的污染程度[5]耐沾污性测试都是污垢沾污的评价方法。
AATCC 118拒油测试和FZ/T 01066[6]3.1.2.1 AATCC 118-2007拒油性测试公司提出的,而3M织物拒油性能是用一系列不同表面张力的液体来测定的。
此法最早是AATCC118-2007其中以应用了8个表面张力依次降低的烃类液体同系物。
AATCC 118-2007的方AATCC 118ISO 1441-1998与最为常见。
中国国家标准GB/T 19977-2005、国际标准法大体类似。
平放在白色吸水纸上,4小时后,×将两块20cm20cm的试样在规定条件下调湿至少测试时,个位置从最低等级的试验液体开始,白色吸水纸放在一个光滑的水平面上。
沿着试样纬向5。
4.0cm油滴之间至少相距0.05mL)小心滴于样品上,将油滴(油滴的直径大约为5 mm或约,如果试样和油滴接触面未发现渗透和润湿现象,则接着用较高2s角观察液滴30±以约45°内出现明显的润湿或吸液现2s30±等级的试验液体滴于样品上。
试验连续进行,直至试样在如果两块样品的拒30s内不能润湿织物的最高编号的试验液体表示。
象。
织物的拒油等级以第三块样油等级相同,则报告这个级数;如果两块样品的级数不同,需再测试第三块样品,如果第三块样品的级数报告此相同的级数;品的结果与前两块样品的任何一个结果相同时,与前两块样品都不同,报告中间级数。
级的级别表示结果,法是用1-82[2]几种常用方法的拒油级别比较见表。
杜邦法和AATCC法是用评分法表示结果。
3M[7]涂层织物耐沾污性测定方法3.1.2.2FZ/T01066-1999文档Word.本标准适用于服用或室内装饰用涂层织物耐沾污性的测定。
其原理是按规定方法和试验参数,将一种标准载污介质(标准污布)在马丁代尔型磨损试验仪上对涂层织物涂层面进行摩擦,用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评价涂层面的沾污程度。
剪取4块试样,尺寸应比磨台外径大20mm,取样位置应均匀地分布于整个样品,但在距布边50mm内不应取样。
试样表面不应有影响试验结果的疵点存在。
将试样在温度(20±2)℃,以上。
24h2)%的标准大气中调湿相对湿度(65±拒油级别比较2)/(2标准液组拒油级表面张AATC其3白矿物10531.4171正十六30.29.6正十六1929.6正庚1529.0正十六1871正庚27.27.正十六1正十四26.31正庚125.87正十二24.155×9024.25-6010正庚烷—-5723.50—正癸烷10×-655023.15正庚烷—×100-10-5-—-10×40正庚烷11022.4文档Word.121.53正辛12021.正辛10220.8131正庚—141正庚120.31正庚1519.7838mm4块直径为4个磨台上固定,所受张力应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