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方法大全
织物燃烧性能测试简介

织物燃烧性能测试简介织物燃烧性能测试简介1.纺织品的燃烧特性:纺织物的燃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们的易燃性除了纤维的化学组成以外还和织物结构以及织物上染料等物质的性质有关。
对于普通的服用纺织品,材料本身的性能是其燃烧特性的决定因素。
纤维按燃烧性能一般分为:(1)不燃性:玻璃纤维、石棉、钢铁纤维等。
(2)难燃性:聚氯乙烯,聚丙烯腈等(3)可燃性:羊毛,蚕丝,涤纶、尼龙等(4)易燃性:纤维素纤维(如棉、黏胶等),硝化纤维素高性能耐火耐燃纤维适用于防护服的制备,对于可燃或易燃的纤维织成的织物则需要进行阻燃整理。
阻燃整理是对纺织品进行某些化学处理,使其遇火不易燃烧,或一燃即熄的处理方式。
2.纺织品的阻燃整理:纺织品的阻燃机理有以下几种:(1)覆盖论:某些阻燃剂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500℃),能在纤维表面形成覆盖层,而具有隔绝作用,除了阻碍氧气的供应外,还可以阻止可燃性气体向外扩散的作用,从而达到阻燃的目的。
如硼砂-硼酸。
(2)气体论:阻燃剂在燃烧的温度下,分解出不燃性气体如CO2、HCl、H2O等,将可燃性气体的浓度冲淡到能产生火焰的浓度以下。
(3)热论:观点一:阻燃剂在高温下发生吸热变化如熔融和升华,从而有阻止燃烧蔓延的作用;观点二:阻燃剂能使纤维迅速散热,使织物达不到燃烧的温度;(4)催化脱水论:阻燃剂的存在,改变了纤维的热裂解机理,使纤维在裂解温度前而大量脱水或发生交联作用,使可燃性气体和挥发性液体的量大大减少,而使固体碳量大大增加,这样有焰燃烧就会得到抑制。
对应相应的阻燃机理,阻燃整理有三个途径:(1)竭燃法:阻燃剂与纤维素纤维以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使其在纤维中不溶解而获得耐久性阻燃效果。
(2)原液法:将阻燃剂直接加入到纺丝液中。
(3)共聚法:将阻燃剂加入到聚合物链段中,使织物具有耐洗、耐漂、耐汗渍等合格牢度,并不致被皮肤吸收。
印染厂主要采用第一种方法。
3.纺织品阻燃性能的测试纺织品的阻燃性测试有以下几种:(1)织物燃烧性能试验:分为垂直、水平、45度燃烧测试法。
织物功能性检测—织物燃烧性能测试(45度法)

7、织物阻燃性45°法测试步骤?
(5)用计时装置控制点火器对试样点火,点火时间为30s,试样 从密封容器中取出至点火必须在1min以内。 (6)观察和测定续燃和阴燃时间,记取至0.1 s。 (7)打开试验箱,取出试样夹,卸下试样,待试样移开后,应 清除试验箱中的烟、气及碎片,再测试下一个试样。 (8)用求积仪测定损毁面积,测量损毁长度。
7、织物阻燃性45°法测试步骤?
B法试验步骤 (1)在温度为10℃~30℃和相对湿度为15%~80%的大气条件下 进行试验。 (2)点着点火器并预热2 min,调节火焰高度在未安装支承螺线 圈的情沉下为45±2 mm。 (3)将试样迅速卷成圆筒状塞入试样支承螺线圈中。 (4)将试样支承螺线圈45°方向放在燃烧试验箱中,并调至试 样最下端与火焰接触。
7、织物阻燃性45°法测试步骤?
A法试验步骤 (1)在温度为10℃~30℃和相对湿度为15 %~80%的大气条件下 进行试验。 (2)点着点火器并预热2 min。调节火焰高度使点火器顶端至火 焰尖端的距离为45土2 mm。 (3)将试样放入试样夹中,并用固定针固定试样,使之不松弛。 (4)将夹好试样的试样夹45°方向放在燃烧试验箱中,点火器顶 端与试样表面距离为45mm。
(1)A法计算损毁面积、损毁长度、续燃时间、阴燃时间各
个试样的平均值,同时列出各个试样的实测值。损毁面积( cm2)、损毁长度(cm)计算至小数点后1位。续燃时间、阴燃 时间计算至0.1s (2)B法的接焰次数为各个试样的平均值,接焰次数计算至 整数。
YG(B)815D-Ⅲ型45°织物阻燃性能测试仪,仪器包含点火箱(见图) 、试样夹,试样支承螺旋圈、点火器、点火计时装置等设施。
试样夹用于A法;试样夹持器由二块厚2.0 mm,长490 mm,宽 230 mm,不锈钢框架组成,其内框尺寸为250 mm×150 mm。
织物燃烧鉴定法

燃烧法鉴别纤维
醋酯纤维:近火即熔化并收缩。
遇火即烧,燃烧速度较慢。
醋酯纤维虽然也是再生纤维素纤维,但经醋酯化已属半合成纤维,所以烧起来有刺鼻的醋酸味。
灰烬为黑色,不仅松而且脆。
未烧完部分成硬块。
涤纶:燃烧时卷缩、熔化并冒烟燃烧,火焰为黄色。
燃烧时发出芳香味,灰烬为黑褐色玻璃圆球状,用手可以捻碎。
锦纶(尼龙):遇火一面熔化,一面缓慢燃烧,燃烧时无烟或略有白烟,火焰很小,为蓝色。
燃烧时有芹菜香味。
灰烬为浅褐色玻璃圆球状,不易捻碎。
氯纶:接近火焰时收缩迅速,离火即熄灭。
燃烧时有刺鼻的氯味。
灰烬为无定形的黑色硬块。
维纶:燃烧时收缩迅速,但燃烧缓慢。
火焰很少,有黑烟。
燃烧时有醛味。
灰烬为褐色的无定形硬块,可以捻碎。
腈纶:遇火边熔边烧,燃烧速度很慢。
火焰为白色,十分明亮。
有时有少许黑烟,并有鱼腥味。
灰烬为黑色小硬球,很脆易碎。
棉:易燃烧,火焰橙色,散发出烧纸味,灰烬为灰白色,细软。
麻:易燃烧,火焰橙色,有烧枯草味,灰烬灰白,细软。
丝:燃烧缓慢,有臭味,离火即灭。
余烬呈球状,色深,轻压即碎。
羊毛:不易燃烧,燃烧时发泡,有火焰窜出,伴有明显的毛类烧焦味,灰烬呈不规则块状,颜色为黑褐色。
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法规与垂直法燃烧性能测试方法能测试

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法规与垂直法燃烧性能测试方法能测试一、美国纺织品服装燃烧性能技术法规美国早在1953年就通过了《易燃织物法案》(FFA),在1954年和1967年又先后对其进行了修订,由美国国会颁布,并由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强制执行,该法案主要包含了服装和室内装饰用纺织品的燃烧性技术规范,禁止进口、生产和销售具有高度易燃性的纺织品服装。
据此,CPSC还制订了:服用纺织品的可燃性标准(16 CFR 1610);乙烯基塑料膜可然性标准(16 CFR 1611);儿童睡衣的可燃性标准:0~6X号(16 CFR 1615);儿童睡衣的可燃性标准:7~14号(16 CFR 1616);地毯类产品表面可燃性能标准(16 CFR 1630);小地毯类产品表面可燃性能标准(16 CFR 1631);床垫的可燃性能标准(16 CFR 1632)。
以上皆为美国强制性的技术标准,所有进人美国市场销售的相关纺织品服装都必须据此进行检测,并要达到其规定的阻燃性能要求。
另外,美国一些州也有针对纺织品阻燃性能的技术法规,如加利福尼亚技术公告117号,主要是针对家庭装饰用纺织品,对多孔弹性材料、非人造纤维填充材料、人造纤维填充材料、蓬松材料等的阻燃性能和测试方法分别作了具体规定。
1.服用纺织品的可燃性标准1.1适用范围16 CFR 1610《服用织物易燃性标准》适用于所有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制成的经过某种整理或未经整理的织物,以及由这些织物制成的服装。
不适用于帽子、手套和鞋袜,以及衬里布。
1.2燃烧性能要求该标准规定了具体的试验方法和燃烧性能要求。
将燃烧性能分成三级,根据产品的类型规定了具体的指标(见表1)。
明确指出1 级适用于服装;2 级仅针对绒面纺织品和服装;3 级不可用于制作服装,并且禁止进口到美国。
表1级数可燃性纺织品类型性能要求1级常规可燃性无绒毛、簇绒或其他类型表面起绒火焰蔓延时间≥4s有绒毛、簇绒或其他类型表面起绒火焰蔓延时间>7s;或闪燃时间在0~7s,未点燃底布或底布未熔融。
纺织品的阻燃性能测试及评价方法

纺织品的阻燃性能测试及评价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几种:
1. 垂直法:将试样放在1mx3m的试验用房间内的中央,关闭前后观察窗,启动排烟风机,使烟气按设定的方向流动,在距地面高度为38mm的垂直管内对试样进行测试。
当试样上或下面邻近部位的火焰在直径25mm范围内继续蔓延时,记录此时的时间,测试完成后,测量垂直管内烟气的温度。
2. 水平法:将试样按长轴方向放置于1mx0.6mx0.3m的试验用房间中央,关闭前后观察窗,启动排烟风机,使烟气按设定的方向流动,在距试样高度为38mm的水平管内对试样进行测试。
当试样上或下面邻近部位的火焰在直径25mm范围内继续蔓延时,记录此时的时间,测试完成后,测量水平管内烟气的温度。
3. 1m水平管法:将试样按长轴方向放置于1mx0.6mx0.3m的试验用房间中央,关闭前后观察窗,启动排烟风机,使烟气按设定的方向流动,在距试样高度为1m的水平管内对试样进行测试。
当试样上或下面邻近部位的火焰在直径25mm范围内继续蔓延时,记录此时的时间,测试完成后,测量水平管内烟气的温度。
4. 3m水平管法:将试样按长轴方向放置于1mx0.6mx0.3m的试验用房间中央,关闭前后观察窗,启动排烟风机,使烟气按设定的方向流动,在距试样高度为3m的水平管内对试样进行测试。
当试样上或下面邻近部位的火焰在直径25mm范围内继续蔓延时,记录此时的时间,测试完成后,测量水平管内烟气的温度。
5. 9m水平管法:将试样按长轴方向放置于1mx0.6mx0.3m的试验用房间中央,关闭前后观察窗,启动排烟风机,使烟气按设定的方向流动,在距试样高度为9m的水平管内对试样进行测试。
室内织物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室内织物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统计表明,室内织物引发的火灾数量和死亡率都比其他原因引起的火灾数量和死亡率高。
由于织物厚度小,比表面积大,具有多孔、易堆积的特点,低强度辐射或火焰便能引燃,火焰传播速率快,在有限的空间内一旦失火,便释放出大量有毒的烟气和热量,使现场人员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中毒窒息,从而丧失逃生能力,最终导致死亡。
因此,正确评价织物燃烧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采用标准集团锥形量热仪研究棉布、牛仔裤、毛衣(羊毛)、麻绳、海绵5种常见室内织物的燃烧性能,以评价其火灾危险性。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样品与试验工况按使用锥形量热仪测定建筑材料热释放的国际标准ISO5660 -1 的要求,将样品尺寸截成100mm×100mm×18mm。
在实验中,将试样用铝箔包裹其背面和侧面以减少质量损失。
为了保证平表面燃烧,用不锈钢网栅夹住试样。
由于广泛用于室内的织物多为易燃材料,低强度辐射便能引发燃烧,本文采用各样品热流密度分别为15、20、30kW/m 2 时进行实验,对比5种样品的燃烧性能。
具体工况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
1.2 仪器设备锥形量热仪是原美国国家标准局的Babrauskas等1982年研制的,是基于耗氧原理的材料燃烧性能测试仪器。
由于燃烧环境极相似于真实的燃烧环境,其试验结果与大型燃烧试验结果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能够表征出材料的燃烧性能,在评价材料、材料设计和火灾预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锥形量热仪已经成为研究材料燃烧性能最重要的试验仪器之一。
利用锥形量热仪测定的基本燃烧特性参数:引燃时间、热释放速率、质量损失速率、烟气产生速率以及CO生成率等。
室内织物因其容易点燃、燃烧速度快、蔓延迅速等燃烧特性,对室内火灾的发生、发展、蔓延及危害都有重要影响。
采用锥形量热仪研究棉布、牛仔裤、毛衣、麻绳、海绵等5种常见室内织物的燃烧性能,分析不同热流密度条件下织物样品的点燃时间、热释放速率、质量损失速率、烟气产生速率及CO 体积分数等重要参数。
用燃烧法鉴别织物的步骤与方法

用燃烧法鉴别织物的步骤与方法鉴别织物的燃烧法是一种常用的简单方法,通过观察织物在燃烧时的表现来判断其成分。
下面是用燃烧法鉴别织物的步骤与方法:步骤一:准备工作首先,确保操作环境安全,远离易燃物品,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准备一把火柴或打火机、一把镊子和一块陶瓷板或金属盘作为试验基底。
步骤二:取样从待鉴别的织物上剪下一个小块样品,尽量选择中间位置或隐藏处,避免破坏整个织物。
步骤三:燃烧测试使用镊子将样品扎紧并悬空,然后点燃。
观察以下特征:1. 燃烧速度:观察织物燃烧的速度。
天然纤维燃烧速度较慢,合成纤维燃烧速度较快。
2. 灰烬情况:观察待鉴别织物在燃烧后的灰烬情况。
天然纤维一般会残留少量灰烬,形状不规则且易碎。
合成纤维燃烧后会形成球状灰烬。
3. 燃烧气味:闻一下燃烧时的气味。
天然纤维燃烧时通常有象毛燃烧的气味,而合成纤维往往有像塑料燃烧的气味。
4. 燃烧特征:观察织物在燃烧时的燃烧特征。
天然纤维通常会发出明亮的火焰,燃烧后会自动熄灭。
合成纤维燃烧时产生黑烟,并且火焰较暗。
步骤四:总结与判断根据观察到的特征,结合燃烧法鉴别织物的基本规律,判断待鉴别织物的成分。
例如,天然纤维如棉、毛、丝和亚麻等燃烧后会有不同的特征,而合成纤维如涤纶、尼龙和丙烯腈等也有独特的燃烧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混纺织物的燃烧特征可能较为复杂,需要进一步分析。
通过燃烧法鉴别织物,我们可以初步了解织物的纤维成分,以便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和保养不同类型的织物。
然而,由于该方法无法提供细致的纤维成分分析,对于一些特殊纤维如莫尔纤维、芳纶和碳纤维等,需要借助专业的设备和技术进行进一步鉴别。
纺织品燃烧性能检测

纺织品燃烧性能检测
GB/T5455-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
测试方法:垂直法
阻燃的机织物、针织物、涂层产品、层压产品等阻燃性能的测定。
GB6529-86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标准
1、续燃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材料持续的有焰燃烧。
2、阴燃当有焰燃烧终止后,或如为无焰燃烧者移开(点)火源后,材料持续的无焰燃烧。
3、损毁长度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在规定方向上材料损毁面积的最大距离。
4、原理将一定尺寸的试样置于规定的燃烧器下点燃,测量规定点燃时间后,试样的续燃、阴燃时间及损毁长度。
设备和材料
垂直燃烧试验仪
燃烧试验箱:是用耐热及耐烟雾侵蚀的材料制成的前面装有玻璃门的直立长方形烧箱。
为防止箱外气流的影响,箱两侧下部各开有6个内径为12.5mm的通风孔。
箱顶有支架可承挂试样夹,使试样夹与前门垂直并位于试验箱中心,试样夹的底部位于点火器管口最高点之上17mm。
箱底铺有耐热及耐腐蚀材料制成的板,长宽较箱底各小25mm,厚度约3mm。
另在箱子中央放一块可承受熔滴或其他碎片的板或丝网。
纺织品燃烧性能检测
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法GB/T5455-1997
纺织品织物燃烧试验前的商业洗涤程序GB/T17596-1998,
纺织织物燃烧性能45°方向燃烧速率测定GB/T14644-199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方法大全关键词:燃烧实验法;限氧指数法;表面燃烧实验法;发烟性试验法;闪点和自燃点测定及点着温度测定;阻燃整理热分析;锥形量热计;锥形量热计1、燃烧实验法燃烧实验法,主要用来测定试样的燃烧广度(炭化面积和损毁长度)、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
一定尺寸的试样,在规定的燃烧箱里用规定的火源点燃12s,除去火源后测定试样的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
阴燃停止后,按规定的方法测出损毁长度。
根据试样与火焰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垂直法、倾斜法和水平法。
垂直法是目前最为普遍的测定方法。
这类实验比45°方向、水平方向燃烧更为剧烈。
垂直燃烧实验又分垂直损毁长度法,垂直向火焰蔓延性能测定法、垂直向试样易点燃性测定法和表面燃烧性能测定法。
GB/T5456-1997规定了纺织品燃烧性能垂直方向试样火焰蔓延性能的测定,该法用规定的点火器所产生的规定点火火焰,按规定点火时间对垂直向纺织试样点火,测定火焰在试样上蔓延至标记线(规定距离)所用的时间(以秒计)。
亦可同时观察、测定和记录试样的其他有关火焰蔓延的性能。
GB8746-88规定了纺织织物燃烧性能垂直向试样易点燃性的测定,该法用规定点火器产生的规定火焰,对垂直向纺织试样点火,测量织物点燃所需要的时间。
GB8745-88规定了纺织织物表面燃烧性能的测定,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在接近项部处点燃支承于垂直板上的干燥试样的起毛表面,测定火焰在织物表面向下蔓延至标记线的时间。
垂直法可用于测定服装织物、装饰织物、帐篷织物等的阻燃性能;倾斜法适用于飞机内装饰用布;水平法适用于地毯之类的铺垫织物。
2、限氧指数法限氧指数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方法,它是指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在氧、氮混合气体中,材料刚好能保持燃烧状态所需最低氧浓度,用LOI表示,LOI为氧所占混合气体的体积百分数。
GB/T5454-1997规定了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将试样夹于试样夹上垂直于燃烧筒内,在向上流动的氧氮气流中,点燃试样上端,观察其燃烧特性,并与规定的极限值比较其续燃时间或损毁长度。
通过在不同氧浓度中一系列试样的试验,可以测得维持燃烧时氧气百分含量表示的最低氧浓度值,受试试样中要有40%-60%超过规定的续燃和阴燃时间或损毁长度。
3、表面燃烧实验法这种方法是测定试样表面的燃烧蔓延程度的方法,适用于厚实纺织品。
以铺地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为例,国外对铺地材料燃烧性能的测试开始均采用水平法,如美国易燃织物法令要求用水平烟蒂法和乌洛托品法考核;英国用热金属螺帽法。
乌洛托品法是在一定大小试样的中心放一块直径为6-6.5mm的乌洛托品片剂,用火源点燃片剂,试样随之燃烧,待火焰熄灭后,测量火焰熄灭处到片剂中心的最大距离,用来考核试样的燃烧性能。
热金属螺帽法是将不锈钢螺母在炉子中加热到灼热,放在样品室中的试样表面,试样燃烧熄灭后,测量火焰熄灭处到螺母中心的距离和着火时间,以此考核样品的燃烧性能。
由于这类水平方式的燃烧条件不够剧烈,很多地毯不经阻燃也能达到要求,所以燃烧性能评定改为接近实际燃烧条件的热辐射法。
如美国要求住宅使用的地毯用辐射板法测得的临界辐射通量要≥0.25W/cm2;公共设施中使用的地毯,临界辐射通量要≥0.5W/cm2。
日本对地毯采用的是上接焰法,要求炭化距离最大值小于7Omm,平均值小于5Omm。
热辐射法的基本原理是:在规定温度(180℃)和尺寸的箱体中,以燃气为燃料的热辐射板与水平放置的试样倾斜成30°并面向试样,辐射板产生的规定辐射通量沿试样分布。
在规定的时间下用引火器点燃试样,火焰熄灭后测定试样的损毁长度,并计算临界辐射通量。
这种试验方法的显著特点是: 实验在箱体内进行且箱体温度保持180℃;试样始终受到规定的辐射热作用;试样夹上水平放置的试样下可放与实际铺设条件相同的底衬材料。
这种试验装置模拟了室内或邻室发生大火时产生的火焰、热气或者两者同时作用使建筑物上部受热后辐射到地板的热辐射强度。
显然这种装置更接近铺地材料的实际燃烧条件,其实验结果更能反映铺地材料系统真实的燃烧性能。
临界辐射通量为评价铺地材料系统暴露于火焰时的燃烧性能提供了依据。
测得的临界辐射通量值越大,说明铺地材料愈难燃烧。
4、发烟性试验法根据长期积累的各类火灾资料,分析燃烧物的烟雾和毒性,其危害性常比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和热量更为严重,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
国内外都有该类专用仪器设备进行测试,原理较多采用光透过法。
通过烟密度测出透过率和时间曲线可以得出各种参数,包括光密度、最大烟密度、平均发烟速度以及透光率,从最大到75%(比光密度)所需要的时间,从而较全面地评价阻燃纺织材料的发烟性。
建筑行业和交通运输部门常应用该类仪器及测试方法以研究和选用阻燃材料。
5、闪点和自燃点测定及点着温度测定闪点指材料受热分解放出可燃气体,并刚刚能被外界小的火焰点着时周围空气的最低初始温度。
自燃点指材料受热达到一定温度后不用外界点火源点燃,而自行爆炸或燃烧时周围空气的最低初始温度。
以上各种测定用于各类织物在热或火焰作用下的燃烧性能,作为评价火灾危险性的一个因素。
另外,对织物燃烧气体毒性的分析研究(近年来也比较重视)可用红外仪、气相色谱仪和质谱仪等进行分析,国外时有报道。
6、阻燃整理热分析当织物按一定温度程序在受热或冷却时常发生一系列的物理或化学变化。
热分析技术是研究或测定当发生这些变化时,物质的质量或能量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
热分析技术内容较多,阻燃测试中常用的是热解重量分析法(TGA)和差示扫描量热(DSC)。
利用热解重量分析法(TGA)可以测定纤维的热失重变化情况,它对织物阻燃效果可相对比较,且有一个数量的概念。
差示扫描量热DSC可以分析纤维的分解温度变化,表明阻燃前后裂解方式改变。
在热分析技术中还可以利用色谱-质谱联用,研究纤维的热裂解产物等。
7、锥形量热计锥形量热计是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燃烧测试装置。
它能模拟真实燃烧时的各种参数。
它主要用来测量材料燃烧时的热释放速率。
研究表明,材料燃烧时的热释放速率(Heat Release Rate),即单位时间内材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是表征材料在火灾中的燃烧危险性的最重要的火情参数。
因此,近年来各种用于测量材料热释放速率的仪器和方法不断涌现。
锥形量热仪采用氧消耗原理测量材料燃烧时的释热速率,此法目前己取代传统的建立在能量平衡基础上的释热速率的测试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放热速率测试仪器及方法中。
此外,它可以测量材料燃烧时的单位面积热释放速率,样品点燃时间、质量损失速率、烟密度、有效燃烧热、有害气体含量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评价一个阻燃剂或阻燃体系的性能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实际的火情中,受害者不但受到火焰发出的热量的灼烧,而且受到聚合物等材料燃烧分解生成大量烟气的窒息等危害。
锥形量热计近年来已在欧美许多国家投入使用,我国也已引进该仪器并应用于研究工作[6]。
8、锥形量热计为了操作方便,介绍儿种简易测试方法。
这些方法无需复杂设备或条件,成本低,适用于初步观察阻燃效果或一般工厂选用工艺条件时作参考或对比,但不能作为标准试验法,更不能作为仲裁依据。
8.1火柴测试法火柴测试法可评定织物阻燃效果或相对比较阻燃性能。
试验时取约2.5cm×3Ocm织物一条,用点燃的火柴,放在条状试样下面,燃烧至火柴烧完(或规定5-12s),观察燃烧情况或阻燃效果。
有时可规定试样燃烧不超过5s为合格,超过中线或阴燃超过15s为不合格(也可规定其他指标)。
火柴规格可自行指定,也可参照标准法。
该法接近垂直试验法。
8.2打火机试验法试样大小可根据试验需要,热源采用打火机,时间一般为5s,热源放置部位可与应用条件相似。
火熄灭后,观察火焰蔓延状态,蔓延不严重即为合格。
8.3乙醇燃烧试验法热源为0.3mL无水乙醇,放入小燃烧杯内(瓶盖也可),试验可用垂直法(5cm×3Ocm)、水平法(20cm×25cm)或45。
倾斜法(5cm×l5cm),乙醇和织物距离2.5cm,测定指标可根据要求决定,如炭长、燃烧面积、续燃时间、阴燃时间以及燃烧物渣滓情况等。
结语:传统的阻燃试验法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开发新型试验法是大势所趋。
日本的服装燃烧试验法采用了伞形法和人体模型法推用热传感器自动记录接近火源时服装各部位的热传导率和达最高热传导率所用的时间,以便了解服装燃烧时对人体的灼伤情况,这样测得的燃烧性能与火灾的实际情况更加接近。
采用模拟铜人测试法评价在极端不利条件下内衣及罩袍总体的防火保护效果。
在测试时,让铜人穿上防护服,铜人身上许多温度传感器连接到计算机上,再点燃分布在铜人周围的多个燃气喷口,用计算机监控温度及预定的人体易受损部位的烧伤程度。
试验后可打印出有关该防护装备的保护时间和保护程度的详细报告。
燃烧试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方法。
迄今为止,人们所测的表观阻燃性在很大程度上与所用的方法有关,现有的国内试验室的许多小型试验方法所获的阻燃数据有很大局限性,只能用于一定条件下比较纤维材料的相对阻燃性能,而不能评价材料在真实火灾中的行为。
欧洲认为小型实验室试验法存在着任意性强、局限性大的自身不可克服的缺点,在某些特殊场合下不能由小型试验法取得所需信息时,需直接采用标准大型试验,如墙角试验。
一些阻燃技术发达的国家正在建立模拟火灾的大型试验法,或者建立一些特殊的数学物理模型以从小型试验结果推断材料在火灾中的燃烧行为,但这耗资巨大,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实现的,所以逐步采用一些比较大型试验法或将几种测试法结合使用来综合评价材料的阻燃性能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