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信号源实验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信号源实验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信号源实验一、实验目的本次通信原理实验的目的是深入了解信号源的工作原理和特性,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信号源的产生、调制和分析方法,为后续的通信系统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原理(一)信号源的分类信号源根据其产生信号的方式和特点,可以分为正弦信号源、方波信号源、脉冲信号源等。
正弦信号源是最常见的一种,其输出的信号具有单一频率和稳定的幅度。
(二)信号的调制调制是将原始信号(称为基带信号)加载到高频载波上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重点研究了幅度调制。
(三)信号的频谱分析通过傅里叶变换,可以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从而分析信号的频谱特性。
频谱分析对于理解信号的频率组成和带宽等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和仪器包括:信号源发生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电源等。
信号源发生器用于产生各种类型的信号;示波器用于观察信号的时域波形;频谱分析仪用于分析信号的频谱;电源为实验设备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
四、实验步骤(一)正弦信号的产生与测量1、打开信号源发生器,设置输出为正弦波,频率为 1kHz,幅度为5V。
2、将信号源的输出连接到示波器的输入通道,观察正弦波的时域波形,测量其幅度和周期,并计算频率。
(二)方波信号的产生与测量1、在信号源发生器上设置输出为方波,频率为2kHz,幅度为3V,占空比为 50%。
2、用示波器观察方波的时域波形,测量其幅度、周期和占空比。
(三)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测量1、设置信号源输出为脉冲波,频率为 5kHz,幅度为 4V,脉冲宽度为10μs。
2、通过示波器观察脉冲波的时域波形,测量其幅度、周期和脉冲宽度。
(四)幅度调制实验1、产生一个频率为 1kHz 的正弦波作为基带信号,幅度为 2V。
2、产生一个频率为 10kHz 的正弦波作为载波信号,幅度为 5V。
通信原理抽样定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五)实验一抽样定理实验项目一、抽样信号观测及抽样定理实验1、观测并记录抽样前后的信号波形,分别观测music和抽样输出。
由分析知,自然抽样后的结果如图,很明显抽样间隔相同,且抽样后的波形在其包络严格被原音乐信号所限制加权,与被抽样信号完全一致。
2、观测并记录平顶抽样前后信号的波形。
此结果为平顶抽样结果,仔细观察可发现与上一实验中的自然抽样有很大差距,即相同之处,其包络也由原信号所限制加权,但是在抽样信号的每个频率分量呈矩形,顶端是平的。
3、观测并对比抽样恢复后信号与被抽样信号的波形,并以100HZ为步进,减小A-OUT的频率,比较观测并思考在抽样脉冲频率为多少的情况下恢复信号有失真。
(1)9.0KHZ(2)7.7KHZ(3)7.0KHZ实验二 PCM 编译码实验实验项目一 测试W681512的幅频特性1、将信号源频率从50HZ 到4000HZ ,用示波器接模块21的音频输出,观测信号的幅频特性。
在频率为9HZ 时的波形如上图,低通滤波器恢复出的信号与原信号基本一致,只是相位有了延时,约1/4个Ts ; 逐渐减小抽样频率可知在7.7KHZ 左右,恢复信号出现了幅度的失真,且随着fs 的减小,失真越大。
上述现象验证了抽样定理,即,在信号的频率一定时,采样频率不能低于被采样信号的2倍,否则将会出现频谱的混(1)、4000HZ (2)、3500HZ(3)120HZ (4)50HZ在实验中仔细观察结果,可知,当信号源的频率由4000HZ不断下降到3000HZ 的过程中,信号的频谱幅度在不断地增加;在3000HZ~1500HZ的过程中,信号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但是没有特别大的差距;在1500HZ~50HZ的过程中,信号的幅度有极为明显的下降。
实验项目二 PCM编码规则实验1、以FS为触发,观测编码输入波形。
示波器的DIV档调节为100微秒。
图中分别为输入被抽样信号和抽样脉冲,观察可发现正弦波与编码对应。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引言: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通信原理的各个方面。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到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
调制解调是将原始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频谱分析则是对信号的频域特性进行研究。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调制解调原理、频谱分析技术以及其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实验一:调制解调实验调制解调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的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模拟调制技术。
首先,我们通过声卡输入一个带通信号,并将其调制成调幅信号。
接着,通过示波器观察和记录调制信号的波形,并利用解调器将其还原为原始信号。
实验二:频谱分析实验频谱分析是对信号在频域上的特性进行研究。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频谱分析仪来观察信号的频谱分布情况。
首先,我们输入一个具有特定频率和幅度的正弦信号,并使用频谱分析仪来观察其频谱。
然后,我们改变信号的频率和幅度,继续观察和记录频谱的变化情况。
实验三:应用实验在实际通信中,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实验三,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模拟调制解调技术在调制解调器中的应用,观察和分析不同调制方式下的信号特性。
同样,我们可以使用频谱分析仪来研究和理解不同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频谱分布。
这些实验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从而为实际应用提供支持。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通信原理中的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调制解调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而频谱分析则是对信号的频域特性进行研究。
这些技术在通信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实际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非常重要。
通过实验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的原理和应用,从而提高我们在通信领域中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通信原理中的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进行了学习和实践。
通过实验的过程,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信号的波形和频谱特征,加深了我们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通信原理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2. 掌握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技术。
3. 熟悉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过程。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三、实验器材1. 通信原理实验箱2. 双踪示波器3. 信号发生器4. 信号分析仪5. 计算机四、实验原理通信原理实验主要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部分。
1. 模拟通信:模拟通信是指将声音、图像等模拟信号通过调制、解调、放大、滤波等过程,在信道中传输的通信方式。
模拟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通过信道传输后,再将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
2. 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是指将声音、图像等模拟信号通过采样、量化、编码等过程,转换为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的通信方式。
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后,再将数字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
五、实验内容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与解调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2)放大与滤波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放大和滤波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放大和滤波的基本原理。
2. 数字通信实验(1)编码与解码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编码和解码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编码和解码的基本原理。
(2)调制与解调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六、实验步骤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与解调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调制和解调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放大与滤波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放大和滤波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 数字通信实验(1)编码与解码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编码和解码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调制与解调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调制和解调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与解调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调制过程将模拟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解调过程将传输的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
通信原理实验_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三、实验内容1. 调制与解调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调幅(AM)和调频(FM)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调幅调制器、调频调制器、解调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2. 设置调制器参数,生成AM和FM信号;3. 将调制信号输入解调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AM和FM调制信号的特点;(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AM和FM调制信号的特点,验证了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
2. 编码与解码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编码器、解码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2. 设置编码器参数,生成数字信号;3. 将数字信号输入解码器,观察解码后的信号波形;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编码与解码前后的信号特点;(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编码与解码前后信号的特点,验证了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编码与解码技术。
3. 信道模型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信道模型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信道模型仿真软件、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2. 设置信道模型参数,生成模拟信号;3. 将模拟信号输入信道模型,观察信道模型对信号的影响;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信道模型下的信号传输性能;(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信道模型对信号传输性能的影响,验证了信道模型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4.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2)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通信系统仿真软件、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2. 设置通信系统参数,生成模拟信号;3. 仿真通信系统,观察系统性能指标;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参数设置下的系统性能;(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参数设置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验证了通信系统性能分析的重要性。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答案(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技术。
3.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4. 通过实验,验证通信原理理论知识。
二、实验原理通信原理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解调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息信号。
2. 编码与解码:编码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解码是将数字信号还原为原始信息信号。
3. 信号传输: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受到噪声干扰,需要采取抗干扰措施。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实验箱:包括信号发生器、调制解调器、编码解码器等。
2. 信号源:提供调制、解调所需的信号。
3. 传输线路:模拟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反射、干扰等现象。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调制实验(1)设置调制器参数,如调制方式、调制频率等。
(2)将信号源信号输入调制器,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调整解调器参数,如解调方式、解调频率等。
(4)将调制信号输入解调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2. 解调实验(1)设置解调器参数,如解调方式、解调频率等。
(2)将调制信号输入解调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3)调整调制器参数,如调制方式、调制频率等。
(4)将解调信号输入调制器,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 编码与解码实验(1)设置编码器参数,如编码方式、编码长度等。
(2)将信息信号输入编码器,观察编码后的数字信号。
(3)设置解码器参数,如解码方式、解码长度等。
(4)将编码信号输入解码器,观察解码后的信息信号。
4. 信号传输实验(1)设置传输线路参数,如衰减、反射等。
(2)将信号源信号输入传输线路,观察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变化。
(3)调整传输线路参数,如衰减、反射等。
(4)观察传输线路参数调整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调制实验:调制后的信号波形与原信号波形基本一致,说明调制和解调过程正常。
2. 解调实验:解调后的信号波形与原信号波形基本一致,说明解调过程正常。
通信原理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中帧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帧的组成和格式。
3. 学习帧同步和错误检测的方法。
4. 通过实验加深对帧同步和错误检测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1. 实验箱2. 信号发生器3. 示波器4. 计算机及通信原理实验软件三、实验原理帧是通信系统中的一种基本数据传输单位,由多个数据位组成。
帧的格式通常包括同步头、地址域、控制域、信息域和校验域等部分。
帧同步是指接收端能够正确识别每个帧的开始和结束,以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
错误检测则用于检测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四、实验步骤1. 帧格式设置- 在通信原理实验软件中设置帧的格式,包括同步头、地址域、控制域、信息域和校验域的长度和格式。
2. 帧发送- 使用信号发生器生成待发送的帧,并通过实验箱发送到接收端。
3. 帧接收- 接收端通过实验箱接收发送端发送的帧,并使用示波器观察接收到的信号。
4. 帧同步- 在接收端使用帧同步方法(如循环冗余校验CRC)检测接收到的帧是否同步。
5. 错误检测- 在接收端使用错误检测方法(如奇偶校验、海明码等)检测接收到的帧是否出现错误。
6. 结果分析- 分析帧同步和错误检测的结果,验证帧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帧同步- 通过实验,发现使用循环冗余校验CRC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帧同步。
当接收到的帧的CRC校验码与发送端的校验码一致时,认为帧同步成功。
2. 错误检测- 通过实验,发现使用奇偶校验方法可以检测出传输过程中的一些错误。
当接收到的帧的奇偶校验位与发送端的奇偶校验位不一致时,认为帧出现错误。
3. 帧格式对同步和错误检测的影响- 通过实验,发现帧格式对同步和错误检测的影响较大。
当帧格式不合理时,可能会导致同步失败或错误检测不准确。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验箱和通信原理实验软件,实现了帧的发送、接收、同步和错误检测。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通信系统中帧的概念、作用、格式以及帧同步和错误检测方法的理解。
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1. 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2. 掌握通信系统中信号的传输与调制、解调方法。
3. 学习通信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及分析方法。
二、实验器材1. 通信原理实验平台2. 双踪示波器3. 信号发生器4. 信号分析仪5. 计算机及实验软件三、实验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1)观察通信原理实验平台,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发送端、信道、接收端等。
(2)分析实验平台中各模块的功能,如调制器、解调器、滤波器等。
(3)通过实验验证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2. 信号的传输与调制、解调方法(1)学习并掌握模拟信号的调制、解调方法,如AM、FM、PM等。
(2)学习并掌握数字信号的调制、解调方法,如2ASK、2FSK、2PSK等。
(3)通过实验验证调制、解调方法的有效性。
3. 通信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及分析方法(1)学习并掌握通信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如误码率、信噪比、调制指数等。
(2)通过实验测量通信系统性能参数,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3)分析实验数据,总结通信系统性能。
1. 观察通信原理实验平台,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2. 设置实验参数,如调制方式、载波频率、调制指数等。
3. 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各模块的输出信号。
4. 利用示波器、信号分析仪等仪器分析实验数据。
5. 计算通信系统性能参数,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6.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验证了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实验结果表明,调制、解调方法对通信系统性能有显著影响。
例如,在相同条件下,2PSK调制比2ASK调制具有更好的误码率性能。
3. 通过实验测量了通信系统性能参数,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实验数据表明,在合适的调制方式、载波频率等参数下,通信系统可以达到较好的性能。
4.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在通信系统中,合理选择调制方式、载波频率等参数,可以提高通信系统性能。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对通信原理进行了深入学习。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_2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信号源实验模块提供的信号类别;2、加深对PCM编码过程的理解;3、掌握2ASK、2FSK的调制、解调原理;二、4.通过观察噪声对信道的影响, 比较理想信道与随机信道的区别, 加深对随机信道的理解。
三、实验器材实验模块---信号源双踪示波器模拟信号数字化模块数字调制模块信道模拟模块数字解调模块连接线三、实验原理测试工具---示波器:(1)示波器的输入功能区: 从通道1和通道2输入2、(2)示波器的测量功能区: QuickMeas光标调节和快速测量, 可以测量电压和频率;auto-scale自动触发扫描;在左上角的按钮可以调节扫描时间;在右上角的按钮可以调节水平位置。
3、(3)示波器的控制功能区, Run/Stop可以暂停便于得出波形4、模拟信号数字化(PCM编码)脉冲编码调制(PCM)简称为脉码调制, 它是一种将模拟语音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
PCM的原理框图:PCM主要包括抽样、量化与编码三个过程。
抽样是把时间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时间离散、幅度连续的抽样信号;量化是把时间离散、幅度连续的抽样信号转换成时间离散幅度离散的数字信号;编码是将量化后的信号编码形成一个二进制码组输出。
(1)、采样: 利用奈奎斯特定律, fs 2fb,(fs是采样频率, fb是信号的截止频率), 满足这个不等式关系信号才不会重叠, 以致信号不能还原。
(2)、量化: 模拟信号的量化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
本实验模块中所用到的PCM编码芯片TP3067是采用近似于A律函数规律的13折线(A=87.6)的压扩特性压扩特性来进行编码的。
A律13折线:(3)、编码所谓编码就是把量化后的信号变换成代码, 其相反的过程称为译码。
当然, 这里的编码和译码与差错控制编码和译码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是属于信源编码的范畴。
本实验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TP3067对语音信号进行PCM编、解码。
PCM电路原理图:3.2ASK 调制原理将载波在二进制基带信号1或0的控制下通或断, 即用载波幅度的有无来代表信号中的“1”或者是“0”, 这样就可以得到2ASK 信号, 这种二进制振幅键控方式称为通—断键控(OOK )。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基带信号的常见码型变换一、实验目的1.熟悉NRZ,BNRZ,RZ,BRZ,曼彻斯特,CMI,密勒,PST码型变换原理及工作过程。
2.观测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变换测量点波形。
二、实验原理在实际的基带传输系统中,传输码的结构应具有以下主要特性:1).相应的基带信号无直流分量,且低频分量少。
2).便于从信号中提取定时信息。
3).信号中高频分量尽量少,以节省传输频带并减少码间串扰。
4).以上特性不受信息源统计特性的影响,即适应信息源的变化。
5).编译码设备要尽可能简单。
1.单极性不归零码(NRZ码)单极性不归零码中,二进制代码“1”用幅度为E的正电平表示,“0”用零电平表示,单极性码中含有直流成分,而且不能直接提取同步信号。
2.双极性不归零码(BNRZ码)二进制代码“1”、“0”分别用幅度相等的正负电平表示,当二进制代码“1”和“0”等概出现时无直流分量。
3.单极性归零码(RZ码)单极性归零码与单极性不归零码的区别是码元宽度小于码元间隔,每个码元脉冲在下一个码元到来之前回到零电平。
单极性码可以直接提取定时信息,仍然含有直流成分。
4.双极性归零码(BRZ码)它是双极性码的归零形式,每个码元脉冲在下一个码元到来之前回到零电平。
5.曼彻斯特码曼彻斯特码又称为数字双相码,它用一个周期的正负对称方波表示“0”,而用其反相波形表示“1”。
编码规则之一是:“0”码用“01”两位码表示,“1”码用“10”两位码表示。
例如:消息代码: 1 1 0 0 1 0 1 1 0…曼彻斯特码:10 10 01 01 10 01 10 10 01…曼彻斯特码只有极性相反的两个电平,因为曼彻斯特码在每个码元中期的中心点都存在电平跳变,所以含有位定时信息,又因为正、负电平各一半,所以无直流分量。
6.CMI码CMI码是传号反转码的简称,与曼彻斯特码类似,也是一种双极性二电平码,其编码规则:“1”码交替的用“11“和”“00”两位码表示;“0”码固定的用“01”两位码表示。
她通信原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 掌握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知识。
3. 通过实验,验证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过程。
二、实验器材1. 通信原理实验平台2. 信号发生器3. 示波器4. 数字信号发生器5. 计算机及实验软件三、实验原理通信原理实验主要涉及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个方面。
模拟通信是将模拟信号通过调制、传输、解调等过程实现信息传递;数字通信则是将数字信号通过编码、传输、解码等过程实现信息传递。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实验① 打开通信原理实验平台,连接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
② 设置信号发生器输出正弦波信号,频率为1kHz,幅度为1V。
③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接入调制器,选择调幅调制方式。
④ 通过示波器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记录调制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变化。
⑤ 调整调制参数,观察调制效果。
(2)解调实验① 将调制后的信号接入解调器,选择相应的解调方式(如包络检波、同步检波等)。
② 通过示波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记录解调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变化。
③ 调整解调参数,观察解调效果。
2. 数字通信实验(1)编码实验① 打开数字信号发生器,生成二进制信号序列。
② 将信号序列接入编码器,选择相应的编码方式(如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
③ 通过示波器观察编码后的信号波形,记录编码信号的时序和幅度变化。
(2)解码实验① 将编码后的信号接入解码器,选择相应的解码方式。
② 通过示波器观察解码后的信号波形,记录解码信号的时序和幅度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模拟通信实验结果(1)调制实验:调制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信息的传递。
(2)解调实验:解调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与原始信号基本一致,验证了调制和解调过程的有效性。
2. 数字通信实验结果(1)编码实验:编码后的信号波形符合编码方式的要求,实现了信息的编码。
(2)解码实验:解码后的信号波形与原始信号基本一致,验证了编码和解码过程的有效性。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审批稿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审批稿【报告名称】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了解通信原理中的调制和解调技术,掌握AM和FM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实验中使用的是直接调制(AM)和频率调制(FM)。
AM调制的原理是将信息信号直接调制到载波上,通过改变载波的幅度来传输信息。
FM调制的原理是将信息信号调制到载波上,通过改变载波的频率来传输信息。
【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2.信号源3.功率放大器4.频谱仪【实验步骤】1.连接电路:将信号源输出端连接到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然后将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到双踪示波器的通道1、另外,将信号源的触发信号也连接到示波器的外部触发端口上。
2.AM调制实验:a.选择一个适当的幅度调制指数,调节信号源的频率和幅度,使之与载波频率和幅度匹配。
b.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波形应表明载波的幅度已经发生了改变。
c.调整信号源的模拟开关,将幅度调制指数调整到0.5d.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检查幅度调制指数对波形的影响。
e.用频谱仪观察到的频谱,检查幅度调制带宽及其变化。
3.FM调制实验:a.调整信号源的频率和幅度,使之与载波频率和幅度匹配。
b.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波形应表明载波的频率已经发生了改变。
c.调整信号源的模拟开关,改变调制指数。
d.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检查调制指数对波形的影响。
e.用频谱仪观察到的频谱,检查频率调制带宽及其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1.AM调制实验结果:a.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可以清楚地看到载波的幅度已经发生了改变。
随着幅度调制指数的增加,波形的变化程度也增加。
b.通过频谱仪观察到的频谱图,可以看到幅度调制带宽明显增大,并且随着幅度调制指数的增加而增加。
2.FM调制实验结果:a.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可以清楚地看到载波的频率已经发生了改变。
随着调制指数的增加,波形的变化程度也增加。
b.通过频谱仪观察到的频谱图,可以看到频率调制带宽明显增大,并且随着调制指数的增加而增加。
华工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熟悉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3. 掌握通信系统性能指标及分析方法;4.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三、实验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及功能;2. 信号调制与解调;3. 信道传输特性;4.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
四、实验器材:1. 通信原理实验箱;2. 双踪示波器;3. 函数信号发生器;4. 数据采集器;5. 计算机及仿真软件。
五、实验步骤:(一)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及功能1. 观察实验箱中各模块的连接情况,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2. 分析各模块的功能,如放大器、滤波器、调制器、解调器等;3. 在实验箱上操作,观察各模块间的信号传输过程。
(二)信号调制与解调1. 设置实验箱中调制器和解调器的参数,如调制指数、载波频率等;2. 输入调制信号,观察调制器输出信号的变化;3. 将调制信号输入解调器,观察解调器输出信号的变化;4. 分析调制与解调过程,验证调制和解调的正确性。
(三)信道传输特性1. 设置实验箱中信道模块的参数,如衰减、相位延迟等;2. 输入信号,观察信道模块输出信号的变化;3. 分析信道传输特性,如衰减、相位延迟等对信号的影响;4. 通过实验验证信道传输特性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四)通信系统性能分析1. 设置实验箱中通信系统参数,如信号功率、信噪比等;2. 分析通信系统性能指标,如误码率、比特误码率等;3. 通过实验验证通信系统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的关系。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一)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及功能实验结果表明,通信系统由发送端、信道和接收端组成。
发送端将信号调制后发送,信道对信号进行传输,接收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从而恢复出原始信号。
(二)信号调制与解调实验结果表明,调制器能够将调制信号转换为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解调器能够将接收到的信号恢复为原始信号。
(三)信道传输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信道传输特性对信号的影响较大,如衰减、相位延迟等会降低信号质量,影响通信系统性能。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引言(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通信技术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技术之一,它涉及信号的传输、处理和接收等多个环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日新月异,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通信原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信原理实验是通信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通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实验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以下实验项目,实现以下目的:1. 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基本信号处理方法,如调制、解调、滤波等。
3. 理解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信噪比、误码率等。
4. 掌握通信系统的仿真和实验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验意义1.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通信原理,为今后从事通信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验通常需要多人合作完成,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推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通信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为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通信原理实验,使学生全面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性能指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
第2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2. 熟悉通信系统中的各种调制和解调技术;3. 学会使用MATLAB等工具进行通信系统仿真;4. 提高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意义1. 通信原理实验是通信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熟悉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打下基础;3.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设想(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通信原理实验,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对通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1. 信号与系统基础实验- 信号波形观察与分析- 信号的时域与频域分析- 系统的时域与频域响应2. 模拟通信原理实验- 模拟调制与解调实验(如AM、FM、PM)- 信道特性分析- 噪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3. 数字通信原理实验- 数字调制与解调实验(如2ASK、2FSK、2PSK、QAM)- 数字基带传输与复用-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4.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 TCP/IP协议栈原理与实现- 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 物联网通信技术(如ZigBee)5. 通信系统设计实验- 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熟悉实验原理和实验设备- 编写实验报告提纲- 准备实验数据和分析工具2. 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 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 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3. 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目的与背景- 实验原理与步骤-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论与讨论- 实验心得与体会四、实验报告格式1. 封面- 实验报告题目- 学生姓名、学号、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实验日期2. 目录- 实验报告各部分标题及页码3. 正文- 实验目的与背景- 实验原理与步骤-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论与讨论- 实验心得与体会4. 参考文献- 列出实验过程中参考的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五、实验报告撰写要求1. 实验报告内容完整、结构清晰、逻辑严谨2. 实验原理阐述准确,实验步骤描述详细3. 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分析结论具有说服力4. 实验报告格式规范,语言表达流畅六、实验报告评价标准1. 实验原理掌握程度2. 实验操作熟练程度3. 实验数据分析能力4. 实验报告撰写质量5. 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通信原理实验,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今后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小结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通信原理实验是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学习通信基础知识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次实验主要针对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调制解调技术、信道模型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1. 数字基带信号实验(1)实验内容:了解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的特征和作用,如AMI码、HDB3码等。
(2)实验方法:通过MATLAB软件模拟数字基带信号的生成、传输和接收过程,观察信号波形,分析信号特性。
2. 调制解调技术实验(1)实验内容:学习AM、SSB、FM调制与解调技术,掌握调制解调原理。
(2)实验方法:利用SystemView软件模拟调制解调过程,观察调制解调信号波形,分析调制解调效果。
3. 信道模型实验(1)实验内容:学习加性白高斯噪声信道模型,分析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特性。
(2)实验方法:通过MATLAB软件生成加性白高斯噪声,模拟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过程,观察信号波形和频谱,分析信号传输效果。
4. 码间串扰实验(1)实验内容:研究码间串扰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掌握眼图分析方法。
(2)实验方法:通过MATLAB软件生成受码间串扰和未受码间串扰影响的数字信号,绘制眼图,分析眼图特性。
5. 双机通信实验(1)实验内容:掌握单片机串行口工作方式,学习双机通信接口电路设计及程序设计。
(2)实验方法:利用单片机实验模块和数码管显示模块,实现双机通信功能,观察通信过程,分析通信效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字基带信号实验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AMI码、HDB3码等数字基带信号的特征和作用,了解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特性。
2. 调制解调技术实验通过实验,我们熟悉了AM、SSB、FM调制与解调技术,掌握了调制解调原理,提高了信号处理能力。
3. 信道模型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学习了加性白高斯噪声信道模型,了解了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特性,为后续通信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4. 码间串扰实验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眼图分析方法,了解了码间串扰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为通信系统性能优化提供了参考。
通信原理基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掌握信号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方法。
3. 熟悉MATLAB在通信系统仿真中的应用。
4. 分析通信系统性能,评估信号传输质量。
二、实验原理通信系统通常由信源、信道、信宿和传输介质组成。
信源产生待传输的信息,信道负责传输信号,信宿接收并处理信号,传输介质是信号传输的物理通道。
本实验主要研究以下通信原理:1. 模拟调制与解调:包括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
2. 数字调制与解调:包括幅度键控(ASK)、频率键控(FSK)和相位键控(PSK)。
3. 信号频谱分析:利用傅里叶变换分析信号频谱,了解信号带宽和能量分布。
三、实验内容1. 模拟调制与解调:(1)使用MATLAB生成模拟信号,如正弦波、方波等。
(2)进行调幅、调频和调相调制,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对调制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原始信号。
(4)分析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信号质量。
2. 数字调制与解调:(1)使用MATLAB生成数字信号,如二进制序列。
(2)进行ASK、FSK和PSK调制,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对调制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原始数字信号。
(4)分析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信号质量。
3. 信号频谱分析:(1)对模拟和数字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观察信号频谱。
(2)分析信号带宽和能量分布,评估信号传输质量。
四、实验步骤1. 模拟调制与解调:(1)在MATLAB中生成模拟信号,如正弦波、方波等。
(2)进行调幅调制,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对调幅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原始信号。
(4)重复步骤2和3,进行调频和调相调制与解调。
2. 数字调制与解调:(1)在MATLAB中生成数字信号,如二进制序列。
(2)进行ASK调制,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对ASK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原始数字信号。
(4)重复步骤2和3,进行FSK和PSK调制与解调。
3. 信号频谱分析:(1)对模拟和数字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观察信号频谱。
通信原理终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及其工作原理;3. 学习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技术;4. 熟悉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与处理方法;5.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实验内容1. 终端设备实验(1)实验设备:电话机、手机、调制解调器、示波器等;(2)实验步骤:① 连接电话机、手机和调制解调器;② 通过示波器观察调制解调器输出的信号波形;③ 分析不同终端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 调制解调技术实验(1)实验设备:调制解调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2)实验步骤:① 连接调制解调器,进行信号调制和解调实验;② 通过示波器和频谱分析仪观察调制解调器输出的信号波形和频谱;③ 分析不同调制解调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 信号传输与处理实验(1)实验设备:信号源、传输线、放大器、滤波器、示波器等;(2)实验步骤:① 连接信号源、传输线、放大器、滤波器和示波器;② 产生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观察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变化;③ 分析信号传输与处理方法,如放大、滤波、调制、解调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终端设备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终端设备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例如,电话机采用模拟信号传输,而手机采用数字信号传输。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终端设备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 调制解调技术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调制解调技术在信号传输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不同调制解调技术具有不同的频谱特性和抗干扰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不同调制解调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 信号传输与处理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衰减、失真等现象。
通过放大、滤波、调制、解调等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信号质量。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信号传输与处理方法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四、实验结论1. 通信原理是研究通信系统基本理论和技术的重要学科,对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终端设备、调制解调技术、信号传输与处理是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掌握这些内容对通信系统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3. 实验结果表明,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调制解调技术和信号传输与处理方法对通信质量具有直接影响;4. 通过本次实验,提高了我们对通信原理的认识,培养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通信原理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通信原理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以及熟悉通信原理实验仪器的使用。
二、实验仪器与器件:1.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模拟信号。
2. 示波器:用于观测和测量信号波形。
3. 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用于构建电路。
4. 数字示波器:用于观测和测量数字信号。
5. 串口线: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实验设备。
三、实验内容:1. 模拟信号的产生与观测1.1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信号,并观测信号波形。
1.2 调节信号频率和幅度,观察信号波形的变化。
1.3 通过示波器测量信号的频率和幅度。
2. 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2.1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载波信号。
2.2 使用示波器观测载波信号波形。
2.3 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混合,观察调制信号对载波信号的影响。
2.4 使用解调器对调制信号进行解调,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3. 数字信号的产生与观测3.1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矩形脉冲信号,并观测信号波形。
3.2 调节脉冲宽度和周期,观察信号波形的变化。
3.3 通过数字示波器测量信号的脉宽和周期。
4. 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4.1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调制信号。
4.2 使用数字示波器观测调制信号波形。
4.3 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混合,观察调制信号对载波信号的影响。
4.4 使用解调器对调制信号进行解调,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四、实验步骤与结果:1. 模拟信号的产生与观测1.1 连接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
1.2 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产生正弦信号。
1.3 使用示波器观测信号波形,并记录频率和幅度。
实验结果:产生的正弦信号频率为1000Hz,幅度为5V。
2. 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2.1 连接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和调制解调器。
2.2 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载波信号,并使用示波器观测载波信号波形。
2.3 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进行混合,并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学号0121410880117 实验课成绩学生实验报告书实验课程名称通信原理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指导教师姓名刘维学生姓名陈鑫宇学生专业班级软件工程14012015-- 2016学年第 2 学期实验课程名称:______通信原理_________实验项目名称采用Winsock在有线局域网上的点-点通信实验成绩实验者陈鑫宇专业班级软件1401 组别同组者叶旺实验日期年月日一部分:实验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基本原理与方法,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实验方案与技术路线等)实验目的与要求1.“采用Winsock在有线局域网上的点-点通信”2.熟悉VB6.0的控件和界面设计,进而熟悉Winsock的有关控件及编程方法。
3.在了解所用的两个工作站和服务器的IP地址后,采用VB6.0的控件和Winsock控件编写并调试在有线局域网上的点-点通信程序。
4.具有点对点通信功能,任意客户端之间能够发送消息。
编译语言与环境1.编程语言C/C++等均可;本次实验采用C++语言版本2.安装vs2015或更高版本的Windows系统pc机第二部分:实验过程记录(可加页)(包括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等)服务器ip地址为192.168.1.110客户端发送的信息成功传输到了服务器并显示了出来,第三部分结果与讨论(可加页)一、实验结果分析(包括数据处理、实验现象分析、影响因素讨论、综合分析和结论等)打开服务器程序,然后点击开始通信按钮,打开客户端程序在客户端输入数据,数据成功从客户端传输到了服务器端,并成功显示了出来,实验成功。
二、小结、建议及体会通过本次实验能够感受到网络在实际当中的运用,使我对网络编程有了更深的概念。
同时让我发现自己知识结构的欠缺。
虽然基本功能已经实现,但还是存在很多不稳定的问题尚待解决。
此次实验是对Socket的一个应用,让我更深的了解了Socket函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程序只能通信一次。
刚开始我以为建立的socket套接口只要建立一次并更新连接地址就可以多次使用。
当初不知道问题存在的在于这,在程序加入很多错误报告代码,发现再客户端再次connect的时候返回负值。
在网上查看很多相关代码之后,发现问题所在,把建立socket的代码写进客户端的循环体中,每次通信都重新建立socket套接口就可以了。
关键代码示例:服务器端:// server.cpp : 实现文件//#define_CRT_SECURE_NO_WARNINGS#include"stdafx.h"#include"通信实验.h"#include"server.h"#include"afxdialogex.h"#include<WinSock2.h>#include<stdio.h>#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static int num = 0;// server 对话框IMPLEMENT_DYNAMIC(server, CDialogEx)server::server(CWnd* pParent/*=NULL*/): CDialogEx(IDD_DIALOG1, pParent){}server::~server(){}void server::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CDialogEx::DoDataExchange(pDX);}BEGIN_MESSAGE_MAP(server, CDialogEx)ON_BN_CLICKED(IDC_BUTTON1, &server::OnBnClickedButton1) ON_WM_TIMER()END_MESSAGE_MAP()// server 消息处理程序void server::OnBnClickedButton1(){// TODO: 在此添加控件通知处理程序代码//SetTimer(1, 50000, NULL);int err;//错误信息int len;char sendBuf[100];//发送至客户端的字符串char recvBuf[100];//接受客户端放回的字符串SOCKET sockServer;//服务器端SocketSOCKADDR_IN addrServer;//服务器端地址SOCKET sockClient;//客户端SocketSOCKADDR_IN addrClient;//客户端地址WSADATA wsaData;//winsock结构体WORD wVersinRequested;//winsock版本//配置Windows Socket版本wVersinRequested = MAKEWORD(2, 2);//初始化Windows Socketerr = WSAStartup(wVersinRequested, &wsaData);if (err != 0){//启动错误,程序结束return;}/*确认WinSock DLL支持2.2*/if (LOBYTE(wsaData.wVersion) != 2 || HIBYTE(wsaData.wVersion) != 2) {//启动错误WSACleanup();//终止WinSock 2 DLL的使用return;}//定义服务器端socketsockServer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设置服务器端socketaddrServer.sin_addr.S_un.S_addr = htonl(INADDR_ANY);//本机IP addrServer.sin_family = AF_INET;addrServer.sin_port = htons(6000);//将服务器socket绑定在本地端口bind(sockServer, (SOCKADDR *)&addrServer, sizeof(SOCKADDR));//Listen监听端口listen(sockServer, 5);//5为等待连接数目printf("服务器已启动:\n监听中...\n");len = sizeof(SOCKADDR);//accept会阻塞进程,直到有客户端连接上来为止sockClient = accept(sockServer, (SOCKADDR*)&addrClient, &len);//当客户端连接上来时,拼接字符串sprintf(sendBuf, "欢迎 ip:%s 的用户连接,发送成功,欢迎使用\n",inet_ntoa(addrClient.sin_addr));//向客户端发送字符串send(sockClient, sendBuf, strlen(sendBuf) + 1, 0);//获取客户端返回的数据recv(sockClient, recvBuf, 100, 0);//打印客户端返回的数据CString text;text = recvBuf;SetDlgItemText(IDC_EDIT1, text);//关闭socketclosesocket(sockClient);}客户端:#include<Winsock2.h>#include<stdio.h>#pragma comment(lib, "ws2_32.lib")#include"stdafx.h"#include"通信实验.h"#include"client.h"#include"afxdialogex.h"// client 对话框IMPLEMENT_DYNAMIC(client, CDialogEx)client::client(CWnd* pParent/*=NULL*/): CDialogEx(IDD_DIALOG2, pParent){}client::~client(){}void client::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CDialogEx::DoDataExchange(pDX);}BEGIN_MESSAGE_MAP(client, CDialogEx)ON_BN_CLICKED(IDC_BUTTON1, &client::OnBnClickedButton1)END_MESSAGE_MAP()// client 消息处理程序void client::OnBnClickedButton1(){// TODO: 在此添加控件通知处理程序代码char* ip1 = "192.168.1.110";char* ip2 = "192.168.1.111";CString text;GetDlgItemText(IDC_EDIT1, text);int nLength = text.GetLength();int nBytes = WideCharToMultiByte(CP_ACP, 0, text, nLength, NULL, 0, NULL, NULL);char* message = new c har[nBytes + 1];memset(message, 0, nLength + 1);WideCharToMultiByte(CP_OEMCP, 0, text, nLength, message, nBytes, NULL, NULL);message[nBytes] = 0;int err;char recvBuf[100];SOCKET sockClient; // 客户端 ScoketSOCKADDR_IN addrServer; // 服务端地址WSADATA wsaData;WORD wVersionRequested;wVersionRequested = MAKEWORD(2, 2);err = WSAStartup(wVersionRequested, &wsaData);if (err != 0){return;}if (LOBYTE(wsaData.wVersion) != 2 || HIBYTE(wsaData.wVersion) != 2){// 启动错误,程序结束WSACleanup();return;}// 新建客户端 scoketsockClient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定义要连接的服务端地址addrServer.sin_addr.S_un.S_addr = inet_addr(ip1);// 目标IP (175.0.170.28是本机地址) addrServer.sin_family = AF_INET; // 协议类型是INETaddrServer.sin_port = htons(6000);// 连接端口1234// 让 sockClient 连接到服务端connect(sockClient, (SOCKADDR *)&addrServer, sizeof(SOCKADDR));// 发送数据到服务端send(sockClient, message, strlen(message) + 1, 0);// 从服务端获取数据recv(sockClient, recvBuf, 100, 0);// 打印数据text = recvBuf;SetDlgItemText(IDC_EDIT2, text);// 关闭socketclosesocket(sockClient);WSACleanup();// 定义要连接的服务端地址二addrServer.sin_addr.S_un.S_addr = inet_addr(ip2);// 目标IPaddrServer.sin_family = AF_INET; // 协议类型是INETaddrServer.sin_port = htons(6000);// 连接端口1234// 让 sockClient 连接到服务端connect(sockClient, (SOCKADDR *)&addrServer, sizeof(SOCKADDR));// 发送数据到服务端send(sockClient, message, strlen(message) + 1, 0);// 从服务端获取数据recv(sockClient, recvBuf, 100, 0);// 打印数据text = recvBuf;SetDlgItemText(IDC_EDIT2, text);// 关闭socketclosesocket(sockClient);WSACleanup();}第三部分结果与讨论(可加页)二、实验结果分析(包括数据处理、实验现象分析、影响因素讨论、综合分析和结论等)通过修改实验一所定义的客户端的消息发送可以实现点到多个点的群发通信,客户端依次将信息发送到第一个ip,第二个ip,第三个ip客户端发送消息,计算机a上服务器接收到消息计算机b上服务器接收到消息二、小结、建议及体会通过在实验一的基础上继续开发,我实现了多个接收地址的群发界面,更加深入了解了winsock通信机制,以及利用mfc编程实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