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米有多长(千米的认识)》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1千米有多长》教案
《1千米有多长》教案第一篇:《1千米有多长》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准备教具:米尺、课件。
学具:表、记录单。
切入举偶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对话平台玩中学1.走一走。
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3)(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
沿操场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2分钟)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3.想一想。
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1)中街你们一定熟悉吧?请看课件:从文化大楼道光陆电影院、商业城、新玛特、沃尔玛之间的距离,约1千米。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中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小结:1千米=1000米4.读一读。
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任意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
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指名板演5.填一填。
1千米有多长1(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1千米有多长1(说课稿)一、引入大家好,我是XX,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的一节课——1千米有多长1。
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长度单位,比如公里、米、厘米、毫米等等。
但是,当我们拿到一定长度的物品时,我们可能并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长,尤其是在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些长度单位里,比如公里。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1千米有多长1。
二、认识1千米1千米,其实就是1000米。
那么,1米又是多少呢?我们可以通过长尺子来测量。
请大家看一下这条长尺子,大概长成这样(手势或者其他的)。
(现场演示实践活动)请大家来感受一下,这是1米长的尺子。
好的,那么我们现在来考虑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有1千米长的绳子,那么它会有多长呢?请大家自己思考一下,大概是多少米?如果我们一个一个的数,显然太费时间了,那么我们有没有什么更快的方法呢?三、通过口诀计算1千米有多长是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口诀来计算1千米有多长。
这个口诀是:一千米是10百米,十百米是1000厘米, 1000厘米是100000毫米。
其实这个口诀的大意就是:1千米是10个100米,那么100米就是10个10米,而10米又是1000个厘米,而1个厘米又是10个毫米。
那么,我们现在来尝试用这个口诀计算一下,1千米有多长,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我们先把1千米拆分成10个100米,这样就有:1千米 = 10 x 100米2.然后,我们再把100米拆分成10个10米,这样就有:1千米 = (10 x 10)x 10米3.接着,我们再把10米拆分成1000个厘米,这样就有:1千米 = (10 x 10)x (1000 x 1)厘米4.最后,我们再把1厘米拆分成10个毫米,这样就有:1千米 = (10 x 10)x (1000 x 10)毫米 = 1000000毫米通过口诀计算,我们可以得出1千米等于1000000毫米。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毫米来感受1千米的长度了。
1千米有多长示范教学方案
1千米有多长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和想象活动,认识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借助对“跑道”等熟悉事物长度的想象,推理等活动,加强对千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体会1千米有多长,知道1千米=1000米。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完成下题。
20厘米=()分米6米=()分米3厘米=()毫米4分米=()厘米80毫米=()厘米50分米=()米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复习导入新课,唤醒学生已有认知,为本节课认识“千米”和探究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1. 10米有多长?照样做一做。
师:你们知道10米有多长吗?师:我们选择几个小朋友量一量,看一看需要几个小朋友。
选择学生测量手拉手的长度,初步建立10米长度的表象。
师:10米有几步那么长呢?学生活动,测量出10米大约是多少步。
师:10米大约有8个小朋友手拉手那么长,大约可以走24步,我们教室的长度大约也是10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启发学生用多种可能的方式去感受10米的实际长度,强调观察与体验。
2.100米有多长?师: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有100米吗?大约需要多少名同学才够呢?生:大约50名同学。
师:我们手拉手量一量。
选择学生测量手拉手的长度,初步建立100米长度的表象。
师: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生1:大约能走250步。
生2:大约能走300步。
师:我们来测测看。
学生活动,测量出100米大约是多少步。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两个活动,帮助学生体会100米有多长,主要强调先想象再体验。
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1千米有多长》说课稿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1千米的定义,理解1千米与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2.问题引导:提出问题,如“1千米等于多少米?1千米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
3.互动游戏:开展“猜一猜”游戏,让学生猜测1千米的长度,通过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定义讲解:讲解1千米的定义,让学生明确1千米是多少米,以及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书面作业:布置与千米长度单位相关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巩固学生的换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千米长度单位的实例,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对千米长度单位的认识。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同时,通过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课堂提问,观察学生对千米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应用。
3.收集学生、家长和同事的反馈意见。
针对教学反思,我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二年级数学下册《1千米有多长》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1千米有多长》说课稿第1篇:二年级数学下册《1千米有多长》说课稿一、说教材《1千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抽象出长度单位“千米”。
“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教材通过三个步骤帮助学生体会1千米有多长:第一步:通过同学们手拉手站成一排,体会10米大约有多长;第二步:通过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和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体会100米有多长;第三步:通过10个100米跑道的长是1千米等场景,体会1千米有多长。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拉一拉、走一走、想一想等这些简单的活动,真正体会到10米、100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
在进行认识“千米”教学时,充分联系前面100米有多长,10个100米长就是1千米,然后结合?校实际,学校*场的跑道有400米,那么2圈半就是1千米,使学生体会到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要用“千米”作单位,并介绍怎样用字母表示以及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
二、说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多数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
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困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二年级数学下册1千米有多长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作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1千米有多长,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1千米有多长,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课前准备:米尺、记录单、表。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1.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学生估计自己一步的长度。
2.下面我们请一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看看我们同学的一步大概有多长?学生实地测量一步有多长。
二年级下册《1千米有多长》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1千米有多长》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千米有多长》是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
通过探究1千米的长度,引导学生认识长度的大小比较并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本节课有助于学生建立长度概念、增强观察能力、培养思维逻辑能力。
同时,也是学生能力提升和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1千米的长度是多少米。
2.了解1千米和1米的长度比较。
3.具备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能力。
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长度进行正确的比较和单位换算。
2.能够运用观察能力,准确地测量长度。
3.能够启发性地思考学习内容,拓展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2.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认真做事情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1千米的长度是多少米。
2.1千米和1米的长度比较。
3.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1.概念理解:如何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千米”单位的含义并进行换算。
2.直观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准确地测量长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四、教学策略1.任务型教学法,使学生通过具体生活例子,明白1千米有多长,从而建立良好的长度概念。
2.提问型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探索知识点,拓展思维能力。
3.观察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感性认识长度的大小比较,增强观察能力。
4.演示型教学法,通过老师演示及参与,增强学生理解力和参与度,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
五、教学流程及内容教学流程1.导入:提问“我们的肯德基离学校有多远?是不是很远?”2.学习:教师出示1千米标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模仿老师测量长度,并指出什么是1千米。
3.实践:在课堂上校园里测量短距离的长度(如150m),带领学生完成测量后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和单位换算,将学习带入实践,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4.拓展:以各种日常生活的情境情形,引导学生探究长度的比较,如压轴题:“地球的直径是多少?”5.练习: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指导练习,让学生对知识点有巩固、深化的过程,在练习中掌握所学知识。
2022-2023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1千米有多长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1千米有多长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1千米的长短,并能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来判断不同长度的大小关系。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使用标尺、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同时能够将所测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3.情感目标:通过锻炼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和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1千米的长短,能够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来判断不同长度的大小关系。
2.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如何使用标尺、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安排1. 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了长度的相关知识,了解了毫米、厘米、分米的概念,知道了不同长度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重点讲解1千米的概念、长度及其常用测量工具,帮助学生掌握长短的概念,并且能够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来判断不同长度的大小关系。
2. 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1千米的概念和长度2.如何使用标尺、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3. 教学安排课程时间:1课时1.热身:引入课题,介绍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5分钟)2.学习:讲解1千米的概念和长度,并演示如何使用标尺、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20分钟)3.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并将所测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25分钟)4.总结:回顾课程内容,总结学习成果,布置作业(10分钟)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演示法: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1千米的概念和长度的概念。
2.实验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帮助学生共同探讨问题,锻炼他们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教学评价: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讨论结果,来评价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1千米的概念和长度,能否使用标尺、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评价,发现学生对于1千米的概念和长度的掌握不够深入,需要进行更多的练习和巩固。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关于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
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
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这里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教师:同学们上学,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的,有坐公交车的,还有父母开车接送的。
人步行每小时可以走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行15千米,坐公交车每小时可以行40千米。
《千米的认识》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千米的认识编写意图(1)例4,介绍长度单位“千米”,并给出表示千米的符号“km”,让学生了解。
(2)结合学生熟悉的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将1千米与学生的经验建立联系,说明1千米有多长。
并用已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自然地引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3)第二幅情境图和“做一做”,通过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动,增强学生对1千米直线距离的感受,掌握估计的标准和方法。
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千米。
教学这一内容时,应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校园里,学生接触最多就是操场,如果学生没有接触过400米1圈的标准跑道,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如“200米一圈的跑道,5圈就是1千米”,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1千米。
(2)切实组织好各种活动。
千米不像前面所学的其他长度单位可以看得见、比划出来,需要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亲身体会,加深理解。
可以专门安排一节室外课,先组织学生量一量100米的直线距离,然后想象一下2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
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走100米的活动,并强调要用自己平时的步幅、速度走,并记录所用的时间、步数,最后让学生根据走100米的感受推想出1千米大约有多远,推算出走1千米所要用的时间和步数。
再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亲身感受1千米有多长,并与自己估算的时间和步数进行比较,调整自己的估计策略和方法。
编写意图(1)例5,教学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通过“想”引导学生运用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用口算直接推算出结果。
(2)例5的“做一做”,在数轴上填写合适的数,巩固千米和米的换算,同时培养几何直观。
(3)例6及相应的“做一做”安排的是估测活动。
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例4通过各种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远的基础上展开的,意在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以及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1千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1千米有多长》教学设计简介本教学设计以《1千米有多长》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通过多种互动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提升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理解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之间的换算关系。
- 能够准确地进行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计算。
-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与长度单位有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1. 千米是多长通过展示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对比,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千米的长度。
可以使用实物模型、图片或实地参观等方式进行教学。
让学生估测并讨论千米的长度,引导他们思考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
2. 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具体的实例和计算题,教授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和规律。
可以采用以下活动:- 将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制作成卡片,让学生进行配对练。
- 制作数学游戏或拼图,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将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正确地拼接起来。
- 完成一些实际生活中与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计算和解答。
3. 运用千米单位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可以进行以下活动:- 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解答一些与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相关的问题。
- 室内或室外活动,让学生运用千米单位测量和估算一些实际场景中的长度。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互助,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 情景教学: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效果进行评估:- 基础知识测试:布置一些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考察学生对于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 实际问题解决:布置一些与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相关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和计算。
《1千米有多长》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1千米有多长》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一、说教材《1千米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千米。
通过对这一内容的讲授,可以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通过对实际长度的感受,增强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估测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知道1千米有多长,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2. 能力目标:通过具体活动,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3.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知道1千米有多长,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四、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我采用了直观操作法、讲解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对于学法我着重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比较、估测等方法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 复习导入。
首先我让学生回忆一下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然后我让学生用手势比划一下这些单位所表示的长度,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2.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我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老师要你们把100米、1000米、10000米比划在教室里,应该比划多长呢?通过这个问题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长度单位。
然后我告诉学生1000米就是1千米,那么1千米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这样引入新课。
3. 探究新知。
首先我让学生回忆一下刚才比划的100米大约有多长?那么1千米大约有多长呢?然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卷尺量一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大约是1千米?最后我让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这样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使学生对1千米有初步的感知。
然后我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千米?这样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1千米有多长》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1千米有多长》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材中的一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长距离的长度概念,理解千米这一长度单位,并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活化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对千米长度概念的兴趣,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探索1千米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
本案例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与交流
小组合作是本案例的一大亮点。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内的讨论与分享,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拓宽思维。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例如:
1.你知道1千米等于多少米吗?
2.你能想到哪些方法来测量1千米的长度?
3.在生活中,我们会在哪些场景下用到千米这一长度单位?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的重要策略。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具体内容包括:
1.小组内共同探讨测量1千米长度的方法,并尝试实施。
2.分享各自在生活中遇到的千米长度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3.小组内总结千米长度单位的应用场景,形成共识。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具体措施如下:
小学二年级数学《1千米有多长》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1千米有多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小学二年级数学《1千米有多长》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本课旨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知、体验1千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1千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1千米和1000米的换算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千米有多长,1千米和1000米的换算关系。
重点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的长度并掌握其与1000米的换算关系,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将采用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讨论、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导入新课首先,我将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接触到的一些长度单位,例如米、厘米、毫米等。
然后,我将出示一张公路上标注有千米的指示牌,询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千米’是什么意思吗?”借此机会引入课题《1千米有多长》。
新课学习1. 初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我将出示一张1千米长的跑道图片,让学生用米尺量一量它的长度。
然后,我将介绍1千米实际上就是1000个米,即1000米的长度。
接下来,我将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长度为1千米的跑道,需要走多长时间才能走完?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对1千米的长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感知。
2. 深入了解1千米的长度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1千米的长度,我将设计以下问题:•如果把1千米的跑道分成10段,每段是多少米?•如果把1000米的跑道分成10段,每段是多少米?•跑完1000米的跑道需要多长时间?你能跑完吗?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1千米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1千米有多长》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1千米有多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二年级数学《1千米有多长》。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通过以下环节来引导学生们认识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识导入、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和总结反思。
一、知识导入首先,我们将通过一些简单的导入活动激发学生们对1千米有多长的兴趣和好奇心。
我将问一些问题,比如:“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千米’这个单位?你们知道‘千米’是什么吗?”然后,我们将用学生们能够理解的简单语言解释‘千米’是一个非常长的距离单位,通常用于描述比较长的距离,比如高速公路的长度或者城市的距离等等。
二、新课教学1.初步感受1千米的长度我们将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帮助学生们初步感受1千米的长度。
我会带领学生们到操场或者校园里找到一些他们可以走或者跑的路线,让他们走或者跑1000米的路程。
这将给他们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让他们知道1千米是一个非常长的距离。
2.认识1千米的长度单位接下来,我们将回到教室,通过一些互动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1千米的长度单位。
我将准备一些长度不同的物品,比如铅笔、文具盒、书本等等,让学生们用这些物品来比较和估算1千米的长度。
通过这些比较和估算活动,学生们将更好地理解1千米的长度单位的概念。
3.巩固提高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们对1千米有多长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些互动游戏。
我将准备一些问题,比如:“你们知道1千米有多少米吗?”、“你们知道我们走1千米需要走多少步吗?”等等,让学生们通过抢答的方式回答问题。
这些游戏将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1千米有多长的理解。
三、总结反思在课程的最后,我们将进行总结反思。
我将问学生们:“你们学到了什么?”、“你们对1千米有多长有了什么样的认识?”等等问题,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话来表述他们对1千米有多长的理解。
我将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比如估算物品的长度、测量自己的步数等等。
这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们初步认识1千米的长度概念,能够用具体的物品或者行动来比较和估算1千米的长度。
二年级下册《1千米有多长》的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1千米有多长》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呈现一节二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课题是《1千米有多长》。
这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长度单位“千米”的直观感知,并培养他们的估测能力。
一、课程引入首先,我们将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千米”这个概念。
比如,我们可以提到从学校到家的距离,或者从教室到操场的距离,让学生思考这些距离如果用“米”作为单位来表示会非常麻烦,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更大的单位来方便地表示这些长度。
此时,我们可以提出“千米”这个概念,并告诉学生“1千米就是1000米”。
二、探究新知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活动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1千米有多长”。
我们将让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操场,让他们用卷尺测量100米的距离,然后让他们想象一下10个这样的距离就是1千米。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将能够直观地感受到1千米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在学生们了解了1千米有多长之后,我们将给他们一些练习题,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这些题目将包括一些简单的计算题,比如:“如果100米是200步,那么1千米是多少步?”以及一些估计题,比如:“估算从学校到家的距离是多少千米?”等等。
四、课堂小结在课程的最后,我们将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我们希望学生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建立起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直观感知,并培养出对实际生活中长度估计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希望学生们能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将包括几个部分: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并回答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2.估计一下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并尝试用卷尺实际测量一下。
这将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千米”这个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和家长一起讨论家里到单位的距离,并用地图或百度地图等工具测量一下实际距离。
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内容,还能够让他们了解更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4.找一些关于长度单位的趣味性问题或者小游戏,与家人或者朋友一起玩一玩。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4.2《1千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4.2《1千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千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4.2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感受1千米的长度,从而建立长度单位千米的概念。
教材通过图片和实际情境的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以及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知识,他们能够理解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并对长度有一定的感知。
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接触较少,对其概念和实际应用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1千米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千米的表象。
2.让学生理解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掌握千米的长度单位。
3.培养学生运用千米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1千米的长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2.教学难点:理解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掌握千米的长度单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千米的长度。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千米与米的关系。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如走千米、测量千米等,增强对千米长度的感知。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千米长度的图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学生尺子、测量工具等。
3.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学场地,以便进行千米长度的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千米长度的图片,如马拉松比赛、高速铁路等,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让学生对千米长度有初步的感知。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如1千米长的绳子、地图上的千米标记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1千米的长度。
同时,教师解释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如1千米等于1000米。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在教学场地上走1千米、测量1千米长的距离等。
1千米有多长千米的熟悉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1千米有多长(千米的熟悉)》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学习目标1.通过实践和想象活动,熟悉1千米有多长,明白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积存测量体会,初步进展空间观念。
2.能依照具体情境恰被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进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借助对“跑道”等熟悉事物长度的想象、推理等活动,增强对千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编写说明本节内容是在学过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基础上,熟悉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由于千米比较长,学生难以直接观看或切身感受它的实际长短,因此千米的空间概念一样需要借助学生对10米、100米等长度的熟悉通过推想来成立。
围绕千米的学习,教科书安排了三个问题,其中第一、第二两个问题通过操作活动体会10米、100米的实际长度,为推想1千米有多长做好铺垫:第三个问题在熟悉100米的基础上,借助实际情境想象、熟悉1千米。
•10米有多长?照样子做一做。
教科书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感受10米有多长的场景,启发学生用多种可能的方式去感受10米的实际长度,但并非要求每一个学生把所有方式都做一遍,也不要求学生只能用书上呈现的方式去做,教师能够因地制宜地组织体会10米的活动,要紧强调观看与体验。
•100米有多长?想一想,做一做。
体验100米有多长。
教科书通过“全班同窗手拉手站成一排有100米吗?大约需要多少名同窗才够呢”和“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两个活动,帮忙学生体会100米有多长,要紧强调先想象再体验。
教科书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感受100米有多长的场景,启发学生用多种可能的方式去感受100米的实际长度,一样并非要求每一个学生把所有方式都做一遍,也不要求学生只能用书上呈现的方式去做,教师能够因地制宜地组织体会100米有多长的活动。
•1000米有多长?先想一想,再和同伴说一说。
(小学资料)《一千米有多长》教学教案
《一千米有多长》教学教案课题1千米有多长单元第四单元学科数学学习目标1、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在观察和实践中,开展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
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重点通过拉一拉、走一走、说一说、想一想、量一量等活动,亲身体验10米、100米、1千米有多长。
难点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你能比一比它们有多长吗?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
两臂伸直的长度大约是1米。
一拃长大约是1分米。
手指宽度大约是1厘米。
2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通过复习长度单位引入本课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根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意义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讲授新课一、认识千米。
1、10米有多长?你能想出方法比一比它的长度吗?2、小组讨论,交流方法。
让10个同学到前面手拉手,学生直观感受10米的长度。
指名学生走一走,感受10米的长度。
学生实际量一量,看一看,更精准地感受10米的长度。
3、100米有多长?想一想,做一做。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有100米吗?大约需要多少名同学才够?一个小朋友手伸开大约1米。
10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10米长。
我一步大约是半米,走20步大约10米长。
我们的教室长是10米。
10名同学手拉手大约有10米长,全班共40名同学,大约有40米长,不够100米。
大约需要100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才让学生通过独立尝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等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生成新知。
学生在已有知识的根底上,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从而有效地突出本节的重点,突破本节的难点。
《1千米有多长》(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1千米有多长说课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如下技能:1.理解长度单位“千米”的意义;2.掌握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方式;3.能够在生活实践中正确使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
教学重点1.千米的定义与意义;2.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学生在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往往缺乏足够的生活实践经验,对单位换算的意义和方式缺乏直观理解,因此本课要突出生活实践情境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了解千米的定义和概念。
出示一张世界地图,用尺子测量出自己所在城市的东西跨度,让学生想一想那样的跨度用哪个单位来衡量。
然后通过问题引导,最终引出千米这个单位。
讲解介绍千米的定义与意义,通过地图和生活中的实例讲解千米的概念,加深学生对1千米到底有多长的直观理解。
给出一些有趣的例子,比如1千米相当于多少个足球场、多少个公交车准确改变学生对1千米的认识。
思考黑板上给出不同长度单位和数字,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单位可以互相换算,并让学生手算出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换算理解。
拓展生活实践中,一些常见的距离会使用千米作为计算单位,如两地之间的距离、长跑时的计时距离等。
教师通过幼儿园门口到学校的距离、每日长跑的距离等情境,让学生实际应用千米作为衡量距离的单位,加深学生对千米的运用理解。
课后作业1.家庭中使用量衡秤、尺子等工具,自行测量各种物品的长度和重量,合理运用千米等单位。
2.根据教师给定的题目,练习长度单位的换算,熟记千米换算各种长度单位的比率。
总结本课程通过让学生了解千米的定义和意义,掌握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方式,以及在生活实践中正确使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换算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千米有多长(千米的认识)》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学习目标
1.通过实践和想象活动,认识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借助对“跑道”等熟悉事物长度的想象、推理等活动,加强对千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编写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过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基础上,认识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由于千米比较长,学生难以直接观察或亲身感受它的实际长短,所以千米的空间概念一般需要借助学生对10米、100米等长度的认识通过推想来建立。
围绕千米的学习,教科书安排了三个问题,其中第一、第二两个问题通过操作活动体会10米、100米的实际长度,为推想1千米有多长做好铺垫:第三个问题在认识100米的基础上,借助实际情境想象、认识1千米。
•10米有多长?照样子做一做。
教科书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感受10米有多长的场景,启发学生用多种可能的方式去感受10米的实际长度,但并不要求每个学生把所有方式都做一遍,也不要求学生只能用书上呈现的方式去做,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组织体会10米的活动,主要强调观察与体验。
•100米有多长?想一想,做一做。
体验100米有多长。
教科书通过“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有100米吗?大约需要多少名同学才够呢”和“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两个活动,帮助学生体会100米有多长,主要强调先想象再体验。
教科书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感受100米有多长的场景,启发学生用多种可能的方式去感受100米的实际长度,同样并不要求每个学生把所有方式都做一遍,也不要求学生只能用书上呈现的方式去做,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组织体会100米有
多长的活动。
•1000米有多长?先想一想,再和同伴说一说。
认识1000米有多长。
教科书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感受1000米的场景,引导学生在对100米认识的基础上,借助跑道等多种熟悉的场景推想1000米有多长。
同时,引入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学建议
•10米有多长?照样子做一做。
教学时,可以参考以下教学环节。
(1)小组合作完成第一个活动。
先组织10个人手拉手伸直胳膊站成一排,再进行测量记录数据,最后在全班汇报。
测量时,注意先把第一个学生的中指尖作为起点,然后把卷尺拉直,量出10米。
量完后,还要引导学生再看看10米在这个队伍中是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的一段长度,加深对10米的整体感受。
(2)两人一组完成第二个活动。
先合作在地面量出10米长的一段距离,标上起点和终点,再用自然均匀的步伐走一走,看看可以走多少步。
(3)小组合作完成第三个活动。
先实际测量教室有多长,测量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说一说还差多少到10米,“或比10米长多少。
当然,并不要求每个学生把所有方式都做一遍,也不要求学生只能用书上呈现的方式去做,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组织体会10米的活动。
•100米有多长?想一想,做一做。
教学时,可以参考以下教学环节。
(1)想象、猜测活动。
在“10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米”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100米长?多少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够100米长?
(2)实际测量。
组织全班学生到室外手拉手整齐地站成一排并进行实际测量。
测量时,可以先测量出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的长度,再根据测量结果,估测出站成100米长大约需要几个人。
如果全班有40名同学,一般这40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的长度大约是40米,这样再有60名同学手拉手就能“站出”100米。
在估测之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实际“站出”100米,如先测量出40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的长度并做出标记,再以这个标记为起点站成一排继续测量,直到量
出100米的长度。
(3)观察、体会。
让学生整体看一看“站出”来的100米到底有多长,以加强对100米的实际感受。
对于“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同样可以先让学生对问题进行估计。
估计时,可以先让学生量一量1米大约要走几步,再在这个基础上估计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
一般1米大约要走2步,所以100米大约要走200步。
再带学生在操场上走一走。
没有100米跑道的学校,教师可以先测量出50米长的一段距离,请学生走一走,并记录50米长的距离大约要走多少步;再据此让学生想一想,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
走之前,教师要提示大家注意:第一,尽可能用同样的步幅和速度走完100米;第二,记清结果,以便同学间可以交流。
当然,并不要求每个学生把所有方式都做一遍,也不要求学生只能用书上呈现的方式去做,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组织体会100米的活动。
•1000米有多长?先想一想,再和同伴说一说。
在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体会了10米、100米的长度之后,进行认识1000米的教学,可以参考如下教学环节。
(1)联系前面100米有多长,组织学生进行想象、讨论2个100米有多远,3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进而得出10个100米长就是1000米。
(2)想象10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
前面有对100米大约走200步的一个估计,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估计1000米要走的步数,大约是2000步。
除了上面两个活动,教师还可以再结合本校实际,组织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比如,如果学校操场的跑道有400米长,那么2圈半就是1000米;如果学校操场的跑道有250米长,那么4圈就是1000米。
(3)向学生介绍在表示较长的距离时,要用“千米”作单位,并介绍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