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相约星期二》
书籍《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领悟五篇
书籍《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领悟五篇书籍《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领悟1即将进入而立之年的我,还是幸福的。
奶奶健在,八十多岁;外婆健在,身份证上显示一百零二岁,身体硬朗,行动自如;虽然爷爷中风五次,无法自理,但能勉强站立,用肢体表达情绪。
小的时候虽然经历了外公去世,很清晰记得当时的场景,我知道死亡离我们其实很近,但却未曾想过自然死亡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我会如何去接受。
经历过死亡的人也无法述说,而濒临死亡的人,或恐惧,或孤独,或病痛缠身,或无法言语,没有多少人能够给我们讲述走向死亡的感觉。
《相约星期二》,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给我们上了一堂人生课。
本书以一位患了ALS(霍金教授也患此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的大学教授莫里给记者学生米奇布置作业为开端,以老师的书房为教室,以老师的身体状况为时间轴,每周二约访,最终以葬礼为毕业典礼,开设了十三节哲学课,谈论的话题包括:世界、自怜、遗憾、死亡、家庭、感情、对衰老的恐惧、金钱、爱的永恒、婚姻、文化、原谅,以及完美的一天。
“你总是要死的。
这不取决于你对自己怎么说。
”变老,是目前人类无法避免的自然现象。
但从古代中国的炼丹修仙,到现在采取各种青春常驻的手段,人们都想违背或减缓这一过程,不愿接受它。
“我乐于接受老。
随着年龄的增加,你的阅历也会更加丰富。
衰老并不是衰败,它是成熟。
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坏事,当你意识到这个事,你会因此而活得更好。
一旦你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你就不会想回到从前去。
你想往前走。
你想看得更多,做得更多,你想体验六十五岁的那份经历。
如果你一直不愿意变老,那你就永远不会幸福,因为你终究是要变老的。
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
”接受和坦然,使得我们的时间反而变得更有价值。
地球村使得我们已经没有了白天和黑夜,貌似只有“你死我活”。
在分秒必争的互联网“风口”时代,慢下来就好像等于死亡。
在这个机会稍纵即逝的时代,我们能否把握住自己内心的那点从容,自己控制住节奏?每每重新翻阅这本书,都会让我的心和时光瞬间慢下来。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范文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范文《相约星期二》是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创作的自传式长篇纪实小说。
该故事真实地讲述了作者的恩师莫里·施瓦茨教授在辞世前的14个星期的每个星期二给米奇所讲授的最后一门人生哲理课。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在影视鉴赏课上,社团老师让我们去买一本叫《相约星期二》的书。
我买下了这本书,才看了一遍,就感觉很好。
这本书里的莫里教授因为患上了不治之症。
从双腿瘫痪到离世,经历了十四个星期,在这十四个星期里,他与自己的学生米奇一起探讨人生的诸多重大问题。
对于莫里我印象比较深的一句话就是:学会付出爱,你才会付出爱。
这句话在莫里的身上得以体现。
他的父亲是一个俄罗斯移民。
为了躲避服兵役而来到美国。
他的父亲是一个冷酷到不近人情的人。
在自己的儿子失去母亲时不管不顾,只是每天晚上在看报纸。
他还让莫里不要对自己的弟弟说起母亲去世这件事情。
再后来,他死的时候,莫里也只是呆若木鸡地望着其尸体。
不流泪也不说话。
对于这件事我觉得:一个人如果不真心去爱一个人,那那个人也不会爱他。
在第十一个星期时,莫里开始和米奇谈论文化。
莫里说道:“你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个社会来替你作出决定。
”社会其实是代表着一种文化,但是文化不能够彻底改变别人。
有些来自中国的商人表面上说自己不爱财,实际上生活奢侈到不行。
就因为中国人要讲究谦虚,不能炫耀。
否则会成为众矢之的。
一个人遭到打击想痛哭一场,却必须忍着到回家才行。
因为公共场合不能这样。
全都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是这样。
必须注意礼节。
但虚伪的礼节有什么用呢?到第十二个星期时。
他们谈论“原谅”这个话题。
“临死前先原谅自己,再原谅别人。
”这句话是对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临死前,先原谅自己一声的过错。
你才会安心地离开。
至于原谅别人,莫里引证了自己好友的事情。
莫里一直后悔自己到他死去的时候还未原谅他。
其实原谅别人不是很难,只要听他说声“对不起。
”而不是老死不相往来。
免得酿成大错后悔终身。
尘归尘 土归土——《相约星期二》阅读笔记
尘归尘土归土——《相约星期二》读后《相约星期二》这本书自十余年前拿到手后,便因种种原因从未完整读过。
开始是“舍不得”读,后来是“忘记了”读,再后来是“没时间”读,中间每每拿出来想读时,种种打断,以至于不能读完,直到2017年底,总算是完整读了一遍。
出乎意料的是这本1998年翻译出版,1999年便印刷6次的畅销书的《序》,居然还是如今大名鼎鼎的余秋雨写的。
作者通过与自己大学时代的老师——一位身患脊髓侧索硬化(ALS)快要离世的社会心理学科老教授——临终前的交流,以当事人和旁观者的双重身份,记录下老教授对世界超然的视角:包括对世界,对自己,对死亡,对家庭,对感情,对衰老,对金钱,对爱,对婚姻,对文化,对原谅……,老教授莫里的观点或者说视角,启迪着或者说警醒着我们这些“生者”。
值得一提的是,老教授莫里就在未死前举行了“活人葬礼”,比冯小刚2010年的《非诚勿扰2》还要早。
莫里对自己即将到来的死亡是达观的,他甚至把他那样特殊境态下产生的,对于生活的思考记录了下来,传播给大家,希望这段光阴不被虚度。
以下,就是他的思想和我的理解:死亡不应该是一件令人难堪的事,无需为此涂脂抹粉。
认识到无处不肮脏,接受周围的环境,对死亡和恐惧不逃避,藐视各种威胁,建立正确的三观。
早早思考和面对每个人都会死、都要死的事实,时刻做好准备,更加珍惜生活。
学会怎样去死,也即学会了怎样去活。
现实当中的我们有的还不如面对死亡的莫里幸福,因为没有爱。
当然这和浮躁的心态以及社会文化有关。
可身在这样的环境而不自知,那就更为不幸了。
绝大多数的人们为了自己并不认识的人和根本与自己无关的事浪费着时间,整日沉浸在别人的闹剧或追逐没意义的东西。
财富也不能带来幸福和满足,物质、权利最后都无法替代温情。
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仍然会让他们看不起,对社会的下层炫耀只会带来嫉妒,身份和地位只会带来不安,唯有坦诚的心能让自己悠然面对这个世界。
所以没必要关心别人的问题,在意别人的看法,只要活出自己,珍惜所拥有,不把自己陷在生活琐事当中。
2022年《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10篇
观赏莫里老师特立独行的人生哲学,许多都使我受益匪浅。 要建立自己的文化:工作。不要让它左右极端,要么敷衍要么乏 累。每个人的平衡点都不同,关键如何正确地找到它。在忙于重 要的事情时,也不要使之单调乏味,要让它们变得更有意义,才 会恒久有种奋不顾身的感觉。忠诚、信任和热切,树立正确的价 值观,定位切实可行的数个目标安排,每天仔细审核,努力修正, 并坚信明天。莫里老师说:“疾病始终在敲打我的灵魂,可夺不 走它。病魔可以夺去我的躯体,但无法夺去我的灵魂。”他望着 天花板停顿了下,接着说:“要有怜悯心,要有责任感,只要我 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就会美妙许多。”读到这里的时候, 我的眼眶里也已经盈满了泪水……
和米奇一样,我也很喜爱莫里老师。他从不隐瞒自己的感情, 乐于享受自己的生活方式,真实地感动人们的酷爱。他不修边幅,
第1页 共19页
爱说话、爱大笑,他不断地奔放自身的幽默细胞,使四周者体内 的被诱唤出,它们相互吸引彼此升温。尽管在后来,他身体日渐 虚弱,皮肤松垂无力,可他笑的时候仍是毫无遮拦,仿佛听到是 世界上最大的笑话。
我们的人生是在不停的奔波当中的,上学、就业、升职、结 婚、生子、创业、赚钱,太多的羁绊使我们感到劳累。为什么呢? 正因我们须要,大多数人至死都好不怀疑这一点。但是,莫里教 授告知我们:这不是“须要”,而是“想要”。他说:“拥有越 多越好。钱越多越好。财宝越多越好。商业行为也是越多越好。 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们反复地对别人这么说——别人又反复 地对我们这么说——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认为这是真理。大 多数人会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确定潜质。简洁来说,我们总落 入‘他人的圈套’”。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范文5篇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范文5篇相约星期二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生命即将逝去的老人,在这人生美丽的余晖中与当年的学生——米奇相约每个周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授于他人生的课程。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周六的下午三点,午睡醒来,坐在书桌前,泡上一壶小青柑,在升腾起的带着水果味的普洱香气中,打开了《相约星期二》的扉页,习惯性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购买的日期和地点,并盖上了自己的印章。
红红的印迹,顿时让整本书生动了起来。
有时,文化的魔力就在这些看似极不起眼的小事中体现出来,并放的很大。
莫里·施瓦茨,注定将成为人类历史上一个散发着思想光芒的名字,因为他的聪明睿智,因为他的人生智慧,因为他的死亡课程,也因为他那个出色的学生,米奇·阿尔博姆。
米奇娓娓道来地叙述了一个老人的死亡过程,记述了一老一少相约星期二的最后课程,分享了一个社会学博士、一个老教授的人生经验,讲述了一个感动整个世界的故事。
从来没有一个教师能得到所有学生的喜欢,这话尽管极端,却是颠簸不破的真理。
不过,那些能得到大多数学生喜欢的教师,一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赏识教育。
读后感.莫里成为米奇最喜欢的教授,能从他在毕业典礼上,初识米奇的父母时说的一句话中找到答案。
莫里对米奇的父母说:“你们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儿子。
”也能从他对米奇说的话中找到答案,那句话就是:“米奇,你是最优秀的。
”这两句话,恰恰正是最能打动学生心灵的话语,让学生心房深处最柔软的那个地方为之颤动,并且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感动一生。
莫里教授的话语再一次地说明,欣赏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莫里对自己欣赏的学生,同样的喜欢。
毕业典礼上,他问米奇毕业后还会不会跟老师联系,米奇毫不迟疑地回答“当然会。
”此时,米奇看到教授往后退去时,哭了。
教授的眼泪,正是一个有情怀有情趣的老师,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师生情谊的高度宣泄。
莫里在毕业典礼上的眼泪,或许就成了15年后他患上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后,面临死亡时,作出人生重大决定的情感注释。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相约星期二》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相约星期⼆》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相约星期⼆》1. 这个世界太和谐,太美丽,充满了诱惑,很难相信⼈⽣就是⼀场没有前因后果的意外。
暑假《相约星期⼆》读后感⼆“⼀个⽼⼈,⼀个年轻⼈,和⼀堂⼈⽣课”。
这句话简洁凝练地概括了《相约星期⼆》的内容。
此书的作者是⼀位年逾七旬、⾝患绝症的社会⼼理学教授莫⾥。
1994 年当他知道⾃⼰将不久于⼈世时,与⾃⼰的学⽣每个著名专栏作者⽶奇?阿尔博姆相约每个星期⼆给学⽣上最后⼀门课,课程的名字是⼈⽣,课程共上了⼗四周,最后⼀堂是⽼⼈的葬礼。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学”沉重包袱。
孩⼦们,他们哪还有⼼思去玩,哪⾥还有时间去乐呀!(当时看到这句话,坐在图书馆⾥感动了好久。
)2. 莫⾥:如果早知道⾯对死亡可以这样平静,我们就能应付⼈⽣最困难的事情了。
学⽣:什么是⼈⽣最困难的事情?莫⾥:和⽣活讲和。
3. 死亡,让⼈⽣归于纯净。
(余秋⾬序)4. 什么是误导呢?我们的⽂化部⿎励⼈们思考真正的⼤问题,⽽是吸引⼈们关注⼀⼤推实利琐事。
上学、考试、就业、升迁、赚钱、结婚、贷款、抵押、买车、装修层层叠叠,⼀切都是为了活下去,⽽且总是企图按照世俗的标准活得像样⼀些,⼤家似乎已经很不习惯在这样的思维惯性中后退⼀步,审视⼀下⾃⼰,问:难道这就是我⼀⽣所需要的⼀切?(余)贫穷的油⿇地在新鲜的阳光下,⽣发着各种各样的⼼思。
其中最⼤的⼀个⼼思就是办学,让孩⼦们读书。
⽽在选择校址时,从上到下,⼏乎⽆⼀例外地都将⽬光投到了这个四⾯环⽔的宝地。
于是,⼈们⼀⾯派⼈到海滩上割茅草,⼀⾯派⼈去让秦⼤奶奶搬家。
然⽽,当⼗⼏船堆得⾼⾼的茅草已经令⼈欢欣⿎舞地停泊在油⿇地的⼤河边上时,秦⼤奶奶却就是不肯离开这⽚⼟地。
5. ”需要“变成了”想要“,⽽”想要“的内容则来⾃左顾右盼后于别⼈的盲⽬⽐赛(余)6. ⼤家都想马拉松⽐赛⼀样跑得⽓喘吁吁,劳累和压⼒远远超过了需要,也超过了享受本⾝。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个人领悟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个人领悟《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个人领悟1很早以前就听人说过《相约星期二》这本书,书中说的是"一个老人"向"一个年轻人"讲的"一堂人生课。
拿来一读,里面的道理还真值得回味……书中讲的是一个年逾七旬的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绝症以后,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给他的学生米奇约定每周的星期二听他讲课。
老教授的谈吐非常亲切,幽默,对自己即将死去毫无忌讳,勇敢的面对死亡,让人们对死亡消除了恐惧,他讲的都是些生命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这堂课讲了十四个星期,最后一堂课是葬礼。
他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就会美好得多。
"他说,你应该发现你现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实的东西。
回首过去使你产生竞争的意识,而年龄是无法竞争的,当我们应该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们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也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己赋予我的一切权利,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
他说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
如果你想对社会低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无所适从,惟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悠然的面对整个社会……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不经常讨论这些问题,但我认为老教授的话很朴实,很耐人寻味,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向莫里老教授那样,把握好自己的生命权利,有一颗健康的心态,博大的胸怀,审视我们自己,不要一味的索取,一味的埋怨,不要怕,不要悔,要有同情心和责任感。
这样我们才活的更有意义。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个人领悟2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题记米奇和大部分人一样每天忙于枯燥的工作中,如果不是偶然调换电视频道,看到一挡节目,他的生活可能会继续下去。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10篇)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10篇)《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1“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却成为本书的资料概括。
应对这样的概括,你或许不会对这本书产生怎样的兴趣?但是,看一看这本书的目录吧:世界、自怜、遗憾、死亡、恐惧、永恒…看到这些,你还能说它是“简单”的吗?作者,我们权且叫他米奇吧,在他一如平常人一样忙碌于工作的缝隙中偶然看到了一次电视采访,嘉宾是他的大学老师,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施瓦茨,他才想起毕业时曾与老师有约相见。
而此时的莫里已经患了肌萎缩症(ais),一种不治之症,莫名的冲动驱使米奇急切的盼望去看望老师。
于是,在此后的每周星期二,米奇都会应老师的要求来上课。
十四周后,课程学完了,老师也如流星般消逝了,留下来的却是一本200页的畅销书,名字叫—“相约星期二”。
我们的人生是在不停的奔波当中的,上学、就业、升职、结婚、生子、创业、赚钱,太多的羁绊使我们感到劳累。
为什么呢?正因我们需要,大多数人至死都好不怀疑这一点。
但是,莫里教授告诉我们:这不是“需要”,而是“想要”。
他说:“拥有越多越好。
钱越多越好。
财富越多越好。
商业行为也是越多越好。
越多越好。
越多越好。
我们反复地对别人这么说——别人又反复地对我们这么说——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认为这是真理。
大多数人会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决定潜质。
简单来说,我们总落入‘他人的圈套’”。
所谓我们的需要,却经常是他人的圈套。
超出自己潜质之外买了lv的皮包,是你的需要还是品牌的圈套?千辛万苦送孩子出国,是你的需要还是西方世界的诱惑?追逐名利,不择手段,是你的需要还是世俗的胁迫?最快乐是人,不是神。
只要有可能,你就摘下方具,放松别人,也是放飞自己。
生活是很艰难的,生命中有太多的'不能承受,应对它们,我们该怎样办呢?莫里教授给出他的答案:世间病与痛,尽付笑谈中。
“千万别把我烧过了头。
”这就是教授死亡前设想被火化时的话语。
最后一堂课,他期望学生有空时能去去墓地,还有什么问题尽管问。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10篇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10篇《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1《相约星期二》讲的是一位患有重病的老人,同时也是一位执掌教坛一辈子的大学教授,在自己为数不多的岁月中,不是在感慨命运不幸,不是在惋惜自己的一生,而是思考人生,将自己的感悟以每星期二相约的形式,讲给一位曾经教授过的学生,那里没有繁琐的公式,有的只是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对人性的解剖……老人的情况一天天变遭,但他仍然关注外界,他会为远在他国的难民的困难而忧虑,而伤心落泪,那时他不是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而是一位有怜悯之心的老者;他从不自怨自艾,他会因为由于他的开导使他人舒展眉头而快乐,从而觉得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他爱他的家人,爱他的朋友,爱他身边的所有人,当大家都阴沉着脸给他举行葬礼时,他会说:到时不要烧过头了哦。
他就是这么一位乐观,豁达,超脱的老人。
我认为的超脱是游离于生活之外,超然脱俗的感觉,其实呢,不然,是经历生活的酸甜苦辣,而后看淡所谓的挫折,困难,有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怡然心境。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还没来得及反应,它已经从身边悄然而逝。
有时老是感慨:时间都去哪了?时间从指间溜走,从发丝间飞过,增加了我们的年轮,亲吻了我们的脸颊,触碰了我们的额头,丰富了我们的思想……有时总是回忆那美好的青葱岁月,不想让时间在脸上留下痕迹,可是在回忆的过程中时间已飞驰而过,要做的是珍惜当下,关爱亲人。
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未来还未出现,唯有今天掌握在手中,是上天的恩赐……在未来的道路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保持花开静好的心境,追求乐观、开朗、豁达的人生态度,学习爱和对生活的不懈追求。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2常说向死而生,更好的了解死亡,才能更好的生活。
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结束,不考虑生命的结束,如何考虑生命丰富多彩的过程。
不同的文化对于死亡的态度不同,平常的生活中较少的考虑死亡,对于人生必然要面对的课题却如此缺乏深入思考,只是被动的等待命运的审判。
【教师读书笔记:读《相约星期二》有感】相约星期二的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读《相约星期二》有感】相约星期二的读书笔记教师读书笔记:读《相约星期二》有感没想到,《相约星期二》会是在咖啡厅里看完的。
本打算去坐坐就走,怎料听着熟悉的班得瑞后竟慵懒得不想抬脚。
经不住朋友好意挽留,索性从包里掏出向他借阅的书来,在舒缓美妙的音乐里,看完了余下的几十页。
早就听闻书中内容的奇与特,看完之后再回头翻阅,又感觉岂止奇与特!书中讲的是一位身患绝症的老教授莫里在将死的几个月里,给他的一个学生米奇上了14周的课。
他们相约每个星期二上课。
为满足他的心愿,米奇每周二乘飞机飞了7百英里去听课。
他后来整理听课笔记,出版成书,将书命名为《相约星期二》。
这个课堂极其奇妙,涉及死亡、婚姻、金钱、原谅、社会……莫里平静地和米奇谈论这样的一些话题,他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衰颓和死亡的全过程。
他勇敢接受肌肉萎缩和器官衰竭的现状,接受别人的帮助、同情,并以这样健康豁达的心态接受死亡。
课堂设在他的书房里,学生的毕业典礼就是他的葬礼。
这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最后的人生。
没有吩咐儿女在跟前尽最后的孝道,没有请律师在病床前拟定遗嘱,甚至你感觉不到任何遗憾和留恋。
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原谅了自己。
躺在床上,是个死人。
第二天醒了,就又活了。
”即便是看到最后章节,我还是觉得他就在那里——用一条毛毯盖住萎缩的双腿,用只能抬到腹部的高度的手指给米奇,不,是给我讲述着要原谅自己,要与生活讲和。
他是那样的羸弱,松弛的皮肤耷拉着包裹着几根没有任何支撑作用的骨头;然而他又是那样的阳光,幽默诙谐的谈话让你不自觉地转换了看待人和事的视角,你也觉得充实起来,阳光起来。
他说,如果上天再给他完整的24小时,他会这样安排:“早晨起床,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
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一次只请一两个,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
然后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
晚上,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相约星期二》是英国作家大卫·尼科尔斯的一部小说,通过主人公詹森和伊莎贝尔的相遇和互动,描绘了生活中种种不易察觉的美好,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和情感交流。
阅读完这本小说后,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并对其中的一些主题产生了深思。
首先,本书通过詹森的情感经历,展示了生活的不确定性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詹森是一名升职忙碌的公司职员,他对生活感到疲惫和压抑。
然而,当他邂逅了伊莎贝尔,一个住在他父亲养老院附近的女孩,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两人每个星期二在父亲的养老院见面,分享彼此的故事和情感。
这种以星期二为基准的相约,突显了生活中的无常性,同时也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和支持。
通过詹森和伊莎贝尔的关系,作者呼吁人们要珍视和关怀周围的人,因为他们可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支持点。
其次,本书刻画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世界的复杂性。
伊莎贝尔在小说中扮演着一个神秘而又引人注目的角色。
她喜欢用问答的方式与詹森交流,通过提问来引发他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正是伊莎贝尔用她独特的方式打破了詹森的壳,让他真正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这一情节向我展示了人们内在情感的庞杂性和复杂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情感需求,我们应该用心去倾听和理解他人,尊重他们的情感表达。
最后,本书揭示了生活中的小确幸和内心的满足感。
在《相约星期二》中,詹森和伊莎贝尔的相遇不是出于巧合,而是宇宙的安排。
他们在星期二相聚,分享彼此的琐事和烦恼,寻找生活中微小但珍贵的美好。
通过描述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作者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快乐和满足感来自于我们对于身边事物的关注和珍视。
我们应该学会从琐碎的细节中找到快乐,珍惜生活中的每个星期二。
总结起来,阅读《相约星期二》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情感世界的复杂性以及生活中的小确幸。
这本书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叙事形式打动了我,让我更加珍视我们生活中的那些微小而重要的瞬间。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大全导语:《相约星期二》是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创作的自传式长篇纪实小说。
该故事真实地讲述了作者的恩师莫里·施瓦茨教授在辞世前的14个星期的每个星期二给米奇所讲授的最后一门人生哲理课。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约星期二内容梗概】米奇·阿尔博姆在书中采用第一人称独白的方式,回忆了1979年春天他在布兰戴斯大学毕业时的情景。
一拿到毕业证书,米奇就去找他最喜欢的教授——莫里·施瓦茨,送给教授一个印有字母的皮包。
在布兰戴斯上学时,米奇在莫里教授的社会学课程上几乎节节必到。
面对喜极而泣的莫里教授,米奇许诺要跟他保持联系,但是后来米奇食言了。
米奇从布兰戴斯毕业几年后,莫里教授被诊断患上了ALS症,不得不放弃了最热衷的爱好——跳舞。
这种病让人逐渐无力,使其“灵魂清醒无比,却被禁锢在脆弱的躯壳里”。
莫里的妻子夏洛特也是大学教授,她对丈夫关怀备至,然而在莫里的的坚持下,她还是继续在麻省理工大学教书。
从布兰戴斯大学毕业后的第16个年头,米奇感觉很沮丧,觉得自己选择的生活了无生趣。
在叔父因患胰腺癌去世后,米奇放弃了做音乐家的梦想,成为底特律一家报社的记者,收入颇丰。
他答应妻子珍妮他们总会有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报道任务繁忙,终日劳顿不已。
一天晚上,米奇正在调换电视频道,无意间听到了莫里教授的声音。
莫里正参加一档名为“夜线"的电视节目,接受泰德·科佩尔的三场访谈,那天正好是第一场。
莫里和科佩尔很快成了朋友。
在同意接受访谈前,莫里教授就让这位著名的新闻评论员大受震撼并被深深触动,因为他问了科佩尔“什么离你的心最近”。
在电视上见到昔日师长,米奇一时不知所措。
看过莫里的电视访谈,米奇跟这位自己最崇敬的教授联系上了,并且专门从底特律来到马萨诸塞州西纽顿市,准备登门拜访。
可是在开车去教授家的路上,米奇接到了制片人的电话,于是不得不推迟会面,这个决定令他日后后悔不已。
书摘《相约星期二》TuesdayswithMorrie
书摘《相约星期二》TuesdayswithMorrie书摘 |《相约星期二》Tuesdays with Morrie2016-09-09 12:46写在前面:《相约星期二》(Tuesdays with Morrie)出版已近二十年了,也曾被搬上荧幕。
如果你在寻找一本读起来不会太吃力,又能些许滋补心灵的英文书,不妨试试这本。
内容简介:当我们年轻,仍在找寻人生方向时候的时候,如果有一位耐心睿智的长者理解我们,并给予建议,那无疑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
离开校园近二十年后,Mitch Albom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了种种困惑,失去了方向感。
这时他遇到了自己当年的大学教授Morrie Schwartz。
Morrie由于患病已处于生命末期,但仍很高兴与Mitch交流人生。
于是,十几个星期,每个星期二,Mitch都会来拜访Morrie。
这是他们的最后一门课:如何生活。
The First Tuesday We Talk About World第一个星期二,我们谈的是世界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is tolearn how to give out love, and to let itcome in.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付出爱,以及如何接受爱。
The Second Tuesday We Talk About Feeling Sorry for Yourself第二个星期二,我们谈的是自艾自怜I give myself a good cry if I need it. Butthen I concenrate on all the good thingsstill in my life.如果觉得有必要,我会允许自己大哭一场。
但接下来,我会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仍留在我生命中的美好的一切。
You see, you closed your eyes. Thatwas the difference. Sometimes you cannotbelieve what you see, you have to believewhat you feel. And if you are ever going tohave other people trust you, you must feelyou can trust them, too -- even whenyou're in the dark. Even when you're falling.你看,你闭上了眼睛。
最新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5篇
最新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5篇《相约星期二》是一位不认为生活中有“来不及”的、最后走向死亡的智者说给他的学生的对生活的感悟。
那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相约星期二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1第一次听到“要学着与生活和解”这句话是在研究生阶段,由于心情烦闷,总是郁郁寡欢,好友超洋告诉我要与生活和解,与自己和解,坦然面对真实的自己,接受自己的情绪发泄。
那时,感觉这句话真是灵丹妙药,越品越有滋味,越品越厚重。
自此,遇事尝试不抱怨,不仅接受自己,接受别人,也接受生活中突如其来的事。
第二次见到这句话,是在阅读这句话的出处——《相约星期二》——这本书。
《相约星期二》是一本纪实作品,记录了老教授莫里对学生米奇就人生、婚姻等诸多问题展开的探讨。
不过,与其说是探讨,米奇更认为这是临终前的老教授为学生上的最后一门课程——人生。
翻阅这本书,找到这句话的出处,倍觉亲切:“是的,原谅自己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
你不应该陷在遗憾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这对你是没有益处的,尤其是处在我这个阶段。
我一直希望自己工作得更出色些,希望能多写几本书。
我常常为此而自责。
现在我发现这毫无帮助。
跟它和解。
跟自己和解。
跟你周围的人与事和解。
原谅自己,原谅别人……”回想自己的日常,何曾不是在懊悔中度过:我要是再多下点功夫就好了,我要是用另外的方式处理就好了,我要是早上早起一会儿就好了……千万遍“我要是……”捶打着自己的心,过电影般播放着遗憾的片段,到头来除了流下自责的泪水,别无他用,反而挫伤了自己的自信和勇气,倒不如爽快地原谅过去的自己,跟坏情绪和解,再迎头赶上。
再一次品味这句话,阅读这本书,是在回杭的火车上。
四个小时足以让我看完这本不足200页的薄书,细细品味其中的佳句圣言。
一路边读边想,在头脑中凝结成文字,警醒自己。
“……但超脱并不是说不投入到生活中去。
相反,你应该完完全全地投入进去。
然后你才走得出来。
接受所有的感情——对女人的热恋,对亲人的悲伤,或像我所经历的:由致命的疾病而引起的恐惧和痛苦。
相约星期二未完的人生课读书笔记
《相约星期二未完的人生课》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简述 (2)1. 书籍简介 (2)2. 作者介绍 (3)3. 本书的主题和目的 (3)二、章节内容概述与感悟 (4)1. 第一章 (5)1.1 作者的观点 (6)1.2 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7)2. 第二章 (8)2.1 作者的观点 (9)2.2 对爱情与婚姻的思考 (10)3. 第三章 (11)3.1 作者的观点 (12)3.2 对家庭与亲情的思考 (13)4. 第四章 (14)4.1 作者的观点 (15)4.2 对友情与人际交往的思考 (16)5. 第五章 (17)5.1 作者的观点 (17)5.2 对职业与事业的思考 (18)三、经典语录与建议 (20)1. 经典语录 (21)2. 阅读建议 (22)四、个人思考与体会 (23)1. 对本书的理解 (24)2. 对人生观的启示 (25)3. 对个人生活的反思 (26)五、结语 (28)1. 书评总结 (28)2. 对未来的展望 (29)一、内容简述《相约星期二未完的人生课》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生哲学著作,作者通过对每个月第二周的星期二的独特思考,揭示了人生的种种奥秘和无限可能。
书中包含了丰富的案例、实用的建议以及深刻的哲理,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生活,从而更富有智慧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书中的每个章节都像是一次与作者的深度对话,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以及我们如何度过这一生。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和深入的分析,将高深的人生哲理娓娓道来,使得读者能够轻松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在内容简述部分,我将概述书中的核心思想和主要观点,为读者提供一个简要的框架,以便他们能够快速把握这本书的主旨。
我也会提及一些书中的精彩片段或案例,以激发读者的兴趣和进一步阅读的愿望。
1. 书籍简介《相约星期二未完的人生课》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生哲学著作,作者通过对生与死、爱情与亲情、友情等主题的探讨,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相约星期二》
1. 这个世界太和谐,太美丽,充满了诱惑,很难相信人生就是一场没有前因后果的意外。
暑假《相约星期二》读后感二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
这句话简洁凝练地概括了《相约星期二》的内容。
此书的作者是一位年逾七旬、身患绝症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
1994 年当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时,与自己的学生每个著名专栏作者米奇•阿尔博姆相约每个星期二给学生上最后一门课,课程的名字是人生,课程共上了十四周,最后一堂是老人的葬礼。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
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当时看到这句话,坐在图书馆里感动了好久。
)
2. 莫里:如果早知道面对死亡可以这样平静,我们就能应付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了。
学生: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
莫里:和生活讲和。
3. 死亡,让人生归于纯净。
(余秋雨序)
4. 什么是误导呢?我们的文化部鼓励人们思考真正的大问题,而是吸引人们关注一大推实利琐事。
上学、考试、就业、升迁、赚钱、结婚、贷款、抵押、买车、装修层层叠叠,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而且总是企图按照世俗的标准活得像样一些,大家似乎已经很不习惯在这样的思维惯性中后退一步,审视一下自己,问:难道这就是我一生所需要的一切?(余)
贫穷的油麻地在新鲜的阳光下,生发着各种各样的心思。
其中最大的一个心思就是办学,让孩子们读书。
而在选择校址时,从上到下,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将目光投到了这个四面环水的宝地。
于是,人们一面派人到海滩上割茅草,一面派人去让秦大奶奶搬家。
然而,当十几船堆得高高的茅草已经令人欢欣鼓舞地停泊在油麻地的大河边上时,秦大奶奶却就是不肯离开这片土地。
5. ”需要“变成了”想要“,而”想要“的内容则来自左顾右盼后于别人的盲目比赛
(余)
6. 大家都想马拉松比赛一样跑得气喘吁吁,劳累和压力远远超过了需要,也超过了享受本身。
莫
里老人认为,这是文化和教育灌输的结果。
(余)
7. 他认为躲避这种文化灌输不是办法,实际上也躲不开。
躲不开还在躲,那就是虚伪(余)
8. 简言之,不要落入”他人的闹剧“。
9. 他思考了一个人的最低需要和最高需要,发现两者首尾相衔。
10. 米奇,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
如果你想对社会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妒忌你。
身份和地位往往是你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悠然地面对整个社会。
请参考更多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范例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笔记摘抄
《教师专业成长》读书笔记摘抄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做最好的教师》
11. 有一天下午,我在抱怨我这一代人的困惑:我分不清什么是我自己想做的,什么是别人期望你做的。
12. 他们并不认识辛普森,他们也不认识和这件案子有关的其他人。
然而他们却甘愿为此浪费掉时间,整日、整个星期地沉溺在他人的闹剧里。
13. 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
即使当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庸庸的。
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
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
14 可我吃惊地发现缺了我一切照样进行得十分顺利。
(米奇)
15.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我们一直认为我们不应该去接受它,如果我们接受了它,我们就不够坚强了。
16. 我们谈人生,谈爱,谈莫里最喜欢的一个话题——同情,为什么我们这个社会如此缺乏同情心。
17. 有时候你不能只相信你所看见的,你还得相信你所感觉得。
18. 但好像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该去关心他人还是关心自己的心灵世界? 该恢复传统的价值观还是摈弃传统?该追求成功还是追求淡泊?该说不还是该去做?(米奇)
19. 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做好准备。
这样做会更有帮助。
你活着的时候就会更珍惜生活。
20. 事实是,米奇,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么去活。
21. 这是因为我的时间已经到头了,自然界对我的吸引力就像我第一次看见它时那样强烈。
22. 事实上, 如果没有家庭, 人们便失去了可以支撑的根基。
23. 相爱或者死亡。
24. 这就是家庭的部分涵义,不仅仅是爱,而且还告诉别人有人守护着你。
25. 如果你想体验怎样对另一个人承担责任,想学会如何全身心地去爱的话,那么你就应该有孩子。
26.
- 你知道佛教是怎么说的? 别庸人自扰,一切皆是空。
- 可是,你不是说要体验生活吗? 所有好的情感,还有坏的情感?
- 是的。
- 那么,如果超脱的话又该怎么做呢?
- 啊,你在思考了,米奇。
但超脱并不是说不投入到生活中去。
相反,你应该完完全全地投入进去。
然后你才走得出来。
- 接受所有的感情...... 如果你逃避这些感情——不让自己去感受、经历——你就永
远超脱不了,因为你始终心存恐惧。
你害怕痛苦,害怕悲伤,害怕爱必须承受的感情伤害。
可是你一旦投入进去,沉浸在感情的汪洋里,你就能充分地体验它,知道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悲伤。
只有到那时你才能说,‘好吧,我已经经历了这份感情,我已经认识了这份感情,现在我需要超脱它。
'”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
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 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是一个充满爱
( 我开始发意识到人生有很多种活法 ) 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 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实自我
的教师 ; 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不向挫折弯
腰的教师。
27.
七十八岁的他像成人那样给予,又像孩子那样接受。
28. 我知道年轻也会是一种苦恼,所以别向我炫耀年轻的魅力。
那些来找我的孩子都 有他们的烦恼:矛盾、迷惘、不成熟、活着感到累,有得甚至想自杀 ....................... 而且,年轻人 还不够明智。
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很有限。
如果你对生活一无所知的话,你还愿意一天天过 下去吗 ?当人们在影响你,对你说使用这种香水可以变得漂亮,或穿这条牛仔裤可以变得 性感时,你往往就相信了。
其实那都是胡扯。
29. 要知道,衰老并不就是衰败。
教师读书笔记 ( 五)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有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 里就边得越来 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 过一二百本书。
” (苏霍姆林斯基语 ) ”
30. - 可如果变老是那么有价值的话,为什么人们总说,“啊,但愿我变得年轻。
”你 从来没有听人这么说过,“但愿我已经六十五岁了。
”
- 你知道这反映了什么 ?生活的不满足,生活的不充实,生活的无意义。
因为你一旦找 到了生活的意义,你就不会想回到从前去。
你想往前走。
你想看得更多,做得更多。
你想 体验六十五岁的那份经历。
31. 命运屈从于
无数个种类:只有一个
会危及它自己。
--------W.H. 奥登
32. 我们树立了错误的价值观,从而对生活产生了一种幻想破灭的失落感。
33. 无论我生活在哪里,我都会遇到一些对新的东西充满了占有欲的人,想拥有新的 去汽车 然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 ; 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
后沾沾自喜地想你炫耀。
你知道我对此是怎么解释的?这些人都渴望得到爱,但是又得不到,于是就接受了这些替代品。
他们乐于接受物质的东西,期望能得到类似于拥抱的感情回报,但这是行不通的。
你无法用物质的东西去替代爱、善良、温柔或朋友间的亲情。
请参考更多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范例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笔记摘抄
童年,总充满多彩的梦,幻想有一双翅膀,像小鸟在天空中飞翔。
曾幻想有一件隐形衣,不仅能隐形,还能穿越时空,上天下海。
童年的梦如肥皂泡,虽然虚幻缥缈,可却承载你的童年。
《教师专业成长》读书笔记摘抄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做最好的教师》
他今天穿着一件蓝色上衣,上面缀着金纽扣,仰起金发的头,微闭着双眼,像一尊石像昂然的站在那里,那种风采,真令人羡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