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归纳总结图
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归纳总结图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在高考中占据了很大的权重。
其中,地形知识点是地理科目中最为基础且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地形知识点,下面将通过归纳总结图的形式,对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梳理。
一、地貌类地形地貌类地形是指由地壳运动和风水侵蚀等因素形成的各种地形形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山地- 山脉:由多条山系组成,呈条带状或环状分布。
- 山地:起伏较大,有明显的斜坡和沟谷。
- 台地:在山地边缘或内部的平坦地带,海拔较高。
2. 高原- 高原:地面平坦,海拔较高。
- 平原台地:类似于高原,但地势相对较低。
3. 盆地- 落水盆地:河流发育之后,河流进一步发展形成的盆地。
- 民水盆地:由于内陆湖泊水位下降,形成的盆地。
- 干断盆地:河流干取之后,河谷被沉积物填满形成的平坦地带。
二、水系类地形水系类地形是指由水流形成的各种地形形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河流- 上游:河流发源地,地势陡峭,水流湍急。
- 中游:河流通过山地和丘陵地带,形成河谷,地势平缓。
- 下游:河流进入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形成河口。
2. 湖泊- 淡水湖:主要由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形成的湖泊。
- 盐湖:由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湖泊中的水体富含盐分。
- 天然湖: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湖泊。
- 人工湖:由人类因素形成的湖泊。
3. 洪水- 洪水泛滥:河流水位超过岸堤,泛滥到周围地区。
- 洪水退却:洪水消退后形成的河谷。
三、平原类地形平原类地形是指地势平坦、没有明显的起伏的地貌形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河流冲积平原:河流带来的沉积物堆积形成的平坦地形。
2. 漫滩平原:风力或冰川作用堆积形成的平坦地形。
3. 内陆干燥、半干燥平原:地区降水量较少,植被稀疏。
4. 沿海平原:紧邻海岸,地势平坦,多沉积物。
四、特殊地形特殊地形是指具有特殊形态的地貌。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火山地形: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地貌。
2. 堰塞湖:河流中断,河水通过堰塞物形成湖泊。
新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地貌类型1. 高山地貌:指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地,包括山地、高原、山脉等。
2. 平原地貌:平坦广阔,没有明显的地形起伏,可分为河流冲积平原、湖泊沉积平原、冰川沉积平原等。
3. 丘陵地貌:比平原高而低于山地的地貌,呈圆块状或矮山状。
4. 高原地貌:指相对较高的地区,海拔一般在500-1500米之间,呈台地或山地状。
5. 盆地地貌:地势低洼,四周环山,由于地壳下沉而形成。
二、地形要素1. 山地:海拔较高,多为岩石构成,包括山峰、山脉、山谷等。
2. 平原:地势平坦,通常是由于河流冲积、湖泊沉积形成的,适宜农业发展。
3. 河流:由雨水或冰川融化水源形成,有源头、上游、中游和下游等不同部分。
4. 湖泊:静态水体,可以分为咸水湖和淡水湖,是常见的地表水资源。
5. 海洋:连接着各个大洋的广大水域,包括海岸线、海底地形等。
三、地理标志1. 露头:即岩石露出地面的部分,可以判断岩石类型和地层结构。
2. 台地:广大平坦的高原地区,可以形成于多种地质力学作用。
3. 峡谷:两山夹峙形成的狭长河谷,通常陡峭,景色壮丽。
4. 瀑布:河流从高处跌落的地方,形成水柱飞挂的景象。
5. 沙漠:干旱无水的地方,地表以沙子为主,气候极端。
四、地理现象1. 冰川:大量积雪在深山中聚集形成的巨大冰体,对地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2. 地震:地球内部发生的振动现象,会造成地表的震荡和破坏。
3. 火山:地球内部的熔岩喷出口,喷发出岩浆、烟尘等物质。
4. 水循环:指水分在地球上不断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过程。
5. 侵蚀作用:包括风蚀、水蚀、冰蚀等,会改变地表形态。
五、地理要点1. 大陆漂移说:由阿尔弗雷德·韦格纳首先提出,认为地球上的陆地是在远古时期通过漂移,从一个超大陆上拆分而来。
2.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的旋转,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3. 纬度和经度:纬度是指地球表面北半球或南半球与赤道之间的角度,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东半球或西半球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角度。
高考中国地形知识点
高考中国地形知识点中国地形是高考地理科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知识点。
在备考高考时,了解和掌握中国地理地形的基本知识,对于提升地理科目的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高考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中国地形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中国地域广大,地形多种多样,地貌类型繁多。
首先,我们来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整体地貌特点。
中国位于东亚,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地形类型丰富多样。
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趋势。
东部沿海地带主要是平原,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的四大平原,分别是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
这些平原广袤辽阔,土地肥沃,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除了平原,中国还有一些高原地形,比如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亚洲的水塔。
其地形地貌褶皱错综,湖泊众多,是独特的自然景观。
云贵高原则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地震频繁,地质构造复杂,山脉丘陵交错,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集中地带。
除了这些高原地区,中国还拥有许多山脉,比如长白山、秦岭、昆仑山等等。
长白山位于我国的东北部,是一座火山岛,著名的风景区。
秦岭则位于中国的中部,山势险峻,是我国的重要分水岭。
昆仑山位于中国的西部,是我国最长的山脉,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区之一。
这些山脉地区自然风光壮美,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中国地形知识中还有一类特殊的地貌,那就是中国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部,由于地下溶蚀作用的影响,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地貌景观,比如喀斯特湖泊、石林、溶洞等等。
我国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有桂林的漓江、广西的龙胜喀斯特、贵州的黄果树等,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除了喀斯特地貌,中国还有一些特殊的地貌类型,比如沙漠和盆地。
沙漠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其中最著名的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鲁克塔沙漠,这些沙漠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盆地则分布广泛,最著名的是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等。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河流流向、聚落的选址)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河流流向、聚落的选址)
知识点
1. 基本地形的判读——依据等高线
每一种地形,都对应着一种等高线图,等高线越稠密、地形的坡度越大。
常见的地形有6种: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各种地形的等高线特征为:
①山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②盆地:等高线闭合,中间低、四周高;③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垂直于山脊线作辅助线,辅助线的海拔中间高两侧低;④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垂直于山谷线作辅助线,辅助线的海拔中间低两侧高;⑤鞍部:位于两个山峰之间,呈马鞍状;⑥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海拔急剧下降。
2023年高考地理必背地形分类汇总
2023年高考地理必背地形分类汇总
在地理研究中,地形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高考地理的重点
考点之一。
以下是高考地理必须掌握的地形分类:
山地
长山地带
长山地带是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长江、黄河流域以及华北平
原北部等地区的山地。
其中的主要山脉有长白山、武夷山、泰山等。
高原山地
高原山地是指位于我国西部的喜马拉雅山脉、秦岭山脉等。
其
中的主要山峰有珠穆朗玛峰、峨眉山等。
盆地山地
盆地山地是指我国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川西高原等地区的山地。
其中的主要山脉有贡嘎山、华山等。
平原
平原地带
平原地带是指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包括鲁西、京津、长江以北、江南等地区。
其中的主要平原有华北平原、长江平原等。
丘陵地带
丘陵地带是指我国各地丘陵地形聚集的区域。
其中的主要丘陵有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等。
沿海和海岛
沿海地带
沿海地带是指我国沿海地区的平原和山地。
其中的主要沿海地
区有辽东半岛、黄海海岸平原等。
海岛地带
海岛地带是指我国海洋周围的岛屿。
其中的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等。
以上为高考地理必须掌握的地形分类。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多加练习,掌握好地形分类知识点,作答高考地理题目时更得
心应手!。
地理高考知识点地形
地理高考知识点地形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
地理高考中对地形的考点涉及到地貌类型、地形要素、形成过程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理高考中与地形相关的知识点。
一、地貌类型地球表面的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和特征,因此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地貌类型。
常见的地貌类型包括高山地带、平原地带、丘陵地带、盆地地带和河谷地带等。
1. 高山地带高山地带是地球表面海拔较高的地区,地形起伏较大。
高山地带通常由多座山脉组成,山脉之间存在大面积的高原、盆地和山谷。
高山地带的形成往往与板块运动和岩石抬升有关。
2. 平原地带平原地带是地球表面海拔较低,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
平原地带大部分位于海拔较低的地区,包括河流冲积平原、湖泊沉积平原和海岸沉积平原等。
平原地带形成主要与水体的侵蚀和沉积有关。
3. 丘陵地带丘陵地带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区,地势较为起伏,以丘陵地形为特征。
丘陵地带通常由多座小山丘组成,其形成与水体的侵蚀和沉积、风蚀等过程有关。
4. 盆地地带盆地地带是地球表面深达数十至数百米的盆状地形,通常受山脉或丘陵地势所包围。
盆地地带形成通常与构造运动、岩盐溶解等过程有关。
5. 河谷地带河谷地带是由河流侵蚀形成的线形地形,通常位于高山或丘陵地带。
河谷地带具有较大的纵向起伏和横向展宽,形成原因主要与河流的侵蚀和冲刷有关。
二、地形要素地形要素是指地形形成和发展的各种要素和影响因素。
在地理高考中,常见的地形要素包括地壳运动、水体作用、风蚀作用、人类活动等。
1.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球地壳在板块构造的作用下发生的运动。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抬升、地震、地质活动等。
地壳运动对地形的形成和改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水体作用水体作用是指水体对地表的侵蚀、沉积和改造作用。
水体作用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的侵蚀和冲刷,以及水体的沉积和泛滥等现象。
3. 风蚀作用风蚀作用是指风对地表岩石和土壤的侵蚀和扬土作用。
风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和沙漠地带,对地表的侵蚀和形成沙丘等地形有重要影响。
高三地理地形
高三地理地形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地势起伏、山脉、河流等各种地貌特征的总称。
它是地球自然界最基本的地貌要素之一,对于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气候、水文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形可以被分为陆地地形和海洋地形两大类。
一、陆地地形陆地地形是指地球陆地上各种山峦、高原、平原、河流、湖泊、沙漠等地貌特征的总和。
在高三地理课程中,我们将重点学习以下几种陆地地形:1. 山脉山脉是指由许多相连的山峰组成的地貌。
山脉通常呈线性分布,它们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地壳断裂和抬升等地质过程密切相关。
世界上著名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2. 高原高原是指相对平坦地面上的广大区域,海拔相对较高。
高原的形成主要与构造抬升、侵蚀作用等因素有关。
高原通常边缘陡峭,中部相对平坦。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3. 平原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的广阔地带。
平原一般形成于河流、冰川、海洋沉积作用等地质过程中。
世界上广袤的平原有亚马逊平原、恒河平原等。
4. 河流河流是地表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河流的形成与地壳运动、降雨等因素有关。
世界上著名的大河有尼罗河、亚马逊河、长江等。
5. 湖泊湖泊是地表蓄水的地貌特征,它对于调节气候、保持水资源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湖泊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等因素有关。
世界上著名的湖泊有贝加尔湖、五大湖等。
6. 沙漠沙漠是指降水稀少、植被稀疏、风沙频繁的干旱地区。
沙漠的形成主要与地形和气候条件相关,如靠近大陆内部、大陆性气候等。
世界上著名的沙漠有撒哈拉沙漠、蒙古沙漠等。
二、海洋地形海洋地形是指地球表面被海水覆盖的区域的地貌特征。
海洋地形分为陆架、大陆坡和海沟三个部分。
1. 陆架陆架是指陆地向海洋延伸的平坦地带,一般宽度约为20-50公里。
陆架高低变化不大,有利于生物生长和钻探石油等资源的开发。
2. 大陆坡大陆坡是陆架和海底之间的陡坡区域,它连接着陆架和海洋深处的海底地貌。
【高中地理】高考专题复习——中国地形ppt
黄土高原
黄 土 高 原
3.黄土高原:(土)
思考:据图回答黄土高原的分布位置? ①、分布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东端的 乌鞘岭、南到秦岭、北至古长城;包括山西的全 部、陕甘宁的部分地区。 比一比:说说黄土高原的特点有哪些? ②、特点:世界上黄土分布最深、广的地区;水 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特点2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 本地形齐全,山区面积广大(2/3))
对发展经济的影响?
二、纵横交错的山脉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北:天山--阴山
中:昆仑山--秦岭
南:南岭
天山山脉
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
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西:大兴安岭-太行山 -巫山-雪峰山
中:长白山--武夷山 东:台湾山脉
Hale Waihona Puke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祁连山脉 昆仑山脉 柴达木盆地 巫 山 雪 峰 山
大 兴 安 岭
太 行 山 脉
四川 横 盆地 断 山 脉
1.柴达木盆地: (最高) 思考: ①该盆地在哪个阶梯上? 第一级阶梯 ②该盆地位于哪里? 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境内 ③查找地图册,说说该盆地有哪些资源? 石油、有色金属矿产、东部的盐湖盐矿等资源 丰富,故有“聚宝盆”之称 ★特点总结: 第一级阶梯上;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境内;是 我国海拔最高的大盆地;典型内陆高原盆地、东 部多沼泽、盐湖;石油、有色金属矿产等丰富, 有“聚宝盆”之称;大部分为沙漠、戈壁;海拔 2000~3000米。
中国的地形
一、地形概况
读我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 看图指出三级阶梯的分界? 其特点?
大 兴 安 岭
昆
仑 山
高中地理关于地形知识点
高中地理关于地形知识点1、地形概况(1)陆上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界线: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盆地。
海拔lOOO米~2000米。
界线:第三级阶梯——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海拔500米以下。
海上大陆架的分布:黄海、渤海全部、东海大部(最宽广)、南海一部分2、主要山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弧形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4.43米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具有重要意义的山脉:参见书本90页5、地震、火山、泥石流1.地震a.位于环太平洋和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上,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b.我国主要地震带: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2.火山a.山西大同附近——死火山。
b.白头山天池,五大连池——休眠火山。
c.台湾大屯火山群的七星山、新疆于田附近——活火山,3.泥石流a.形成条件: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疏碎屑物质多,植被不良,夏季暴雨骤降或冰雪融水汇集。
b.多发生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
高中地理地质知识点☆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表形态特征:以ХХ地形为主(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主要地形区分布位置(多种地形条件下)。
2.地势高低:哪边高哪边低(如地势西高东低等);地势起伏状况。
3.特殊区域特征描述: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青藏高原,冰川广布;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4.沿海地区考虑海岸线:非洲海岸线平直;欧洲西部地区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地形地貌成因分析: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板块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等1.河口三角洲: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由于地形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变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高中地理高考必考专题复习(共50个)
高考地理必考专题一、地质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4.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高考地形知识点大全
高考地形知识点大全由于高考地理占据一定的权重,地形知识点的掌握对于考生取得一个好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高考地形知识点的大全,帮助大家系统地复习相关内容。
一、基本地形概念1. 山地:海拔较高,相对于周围地区有较大高差的地形特征。
2. 高原:相对平坦而海拔较高的地区,往往呈台阶状分布。
3. 平原: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的地区,常见于大河流域和海岸平原。
4. 丘陵:相对较低的山地,具有连绵的小山丘。
二、各类地形的特征1. 山地的特征:- 海拔较高,气温逐渐降低;- 坡度较大,以陡坡为主;- 植被多样,不同海拔有不同植被带。
2. 高原的特征:- 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地形相对平坦,呈台阶状分布;- 相对干燥,水资源有限。
3. 平原的特征:- 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土地平坦,适合农业发展;- 水资源丰富,河流众多。
4. 丘陵的特征:- 海拔较低,气温适中;- 有连绵的小山丘,坡度相对较缓;- 雨量适中,适宜农业。
三、地势与地貌的特征1. 山地的地势和地貌:- 地势陡峭,山峰和山谷等形态丰富;- 常见的地貌有山脉、峰、峡谷、河流等。
2. 高原的地势和地貌:- 平坦且宽广,地形相对平缓;- 常见的地貌有台地、塔拉泊等。
3. 平原的地势和地貌:- 地势平坦,广袤而开阔;- 常见的地貌有冲积平原、三角洲等。
4. 丘陵的地势和地貌:- 地势较为柔和,连绵起伏;- 常见的地貌有丘陵、沟壑等。
四、地貌演变的过程1. 冰川地貌演变过程:- 冰川运动:冰川的冲刷和堆积作用;- 冰川侵蚀:冰川的挤压和切割作用;- 冰川堆积:冰川的磨蚀和堆积作用。
2. 河流地貌演变过程:- 侵蚀作用:河流下切和侵蚀河道两岸;- 输运作用:河流搬运、沉积和剥蚀沉积;- 沉积作用:河流在平原上形成河滩、冲积扇等地貌。
3. 风蚀地貌演变过程:- 风蚀作用:风力吹蚀地表和搬运物质;- 风积作用:风力沉积扬起的物质,形成各种地貌。
五、地形与人类活动的联系1. 山地的利用:- 开发旅游业,利用山地的自然风光;- 发展林业,山地有利于植被的生长;- 建设水利设施,山地有利于蓄水和发电。
高考地理地形地势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形地势知识点地理地形地势是高考地理科目中的重要知识点,涉及到地球上各种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形地势知识点及其解释。
一、地球的地形地球的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
主要包括大陆、海洋、山脉、平原、高原、丘陵等。
1. 大陆:指面积较大、较高的陆地区域,由各种岩石构成。
大陆通常是相对稳定的地壳部分,包括世界上七大洲。
2. 海洋:指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地区,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
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主要由盐水组成。
3. 山脉:是指由岩石构成的连续的山地,通常由地壳运动形成。
世界上著名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4. 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的区域,通常位于大陆或海洋边缘。
平原地区土壤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亚马逊平原是世界著名的平原地区。
5. 高原:是指海拔较高的地区,通常位于山脉之间。
高原地区气候寒冷,植被稀疏。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我国重要的高原地区。
6. 丘陵:是指地势较为平缓、起伏不平的地区,位于山地和平原之间。
英国是世界上著名的丘陵地区之一。
二、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地壳运动、风蚀、水蚀和冰蚀等。
1. 地壳运动:地球地壳不断运动,形成了各种地形特征。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
构造运动使得地表发生抬升或下沉,形成了山脉、高原等地貌特征。
2. 风蚀:风力可以吹走地表的细粒物质,形成沙漠和沙丘。
风蚀还可以造成岩石表面的风化和侵蚀,形成石林和风成沟等地貌特征。
3. 水蚀:水力可以冲刷地表的土壤和岩石,形成河流和峡谷。
水蚀还可以在海岸线形成海蚀崖和海蚀洞等地貌特征。
4. 冰蚀:冰川的运动可以改变地表的形态,形成冰川谷、冰碛和冰川湖等地貌特征。
冰川蚀削带来的冰碛物质还可以形成冰碛平原。
三、地形地势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类型的地貌特征适宜发展不同的经济活动。
1. 平原适合农业发展,因为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总结地理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地形知识点是学生备考中必须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地形知识是地理学的基础,对于理解地球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以及地质、气候、生态等相关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地形的定义、地球的各层次、地球的表面地形等方面进行总结介绍。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地貌要素,包括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
地形是地球表面上的立体地貌特征,是形成地理格局的基本要素之一。
地形与狭义的概念地貌不同,前者包括后者,而后者是地形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地表形态的研究中,对地形的描述、测量和贮藏应用都是以地图作为工具。
地球的各层次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地球的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部分,是我们所生活和研究的环境。
地壳包括陆壳和海壳。
陆壳是指地球地表以上陆地部分的厚度较小的壳层,陆壳有两种类型,即大陆壳和岛弧壳。
大陆壳位于大陆地壳下面1-15千米,其中大陆壳最厚,约有25-70千米。
海壳是指地球地表以下海洋底部厚度相对较小的壳层。
海壳厚度最大为2.5-6千米。
地幔是地球地壳向地核过渡地带的一部分,具有较大的体积和厚度。
外核是地幔和内核之间的一部分,由液态铁和镍等物质构成。
内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固态的铁和镍等重金属构成。
地球的表面地形是指地球陆地表面的地貌特征,包括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河流、湖泊、海洋等。
山地是指地表上相对较高的地貌形态,其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
山地的形成与地壳运动以及地球内部的地质作用有关。
高原是指地表上相对平坦但海拔较高的地貌形态,其高度一般在500米以上。
高原的形成与地壳抬升、侵蚀和沉积作用有关。
平原是指地表上相对平坦的地貌形态,其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
平原的形成与沉积作用以及溶蚀作用有关。
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貌形态,其高度一般在200-500米之间。
丘陵的形成与侵蚀作用和地壳运动有关。
盆地是指地表上相对平坦且四周围被山地或山脉所环绕的地貌形态。
盆地的形成与断裂和地壳运动有关。
高考地理 必背知识点 地形(地貌、地势)特征总体分析(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形(地貌、地势)特征总体分析
2013年高考在即,小编整理了地形(地貌、地势、海拔、分布特点)特征总体分析供大家学习参考。
1、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
2、地面起伏状况(地势):描述地形高低起伏的变化趋势
①地势高低的变化趋势(方向):如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等(通过地形变化、海拔变化或等高线判断)
②坡度陡缓:(等高线疏密判断)
③相对高度
3、海拔高度
4、分布特点
例1:简答德国的地形特点。
参考答案:
地势南高北低。
南部为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地;中部为宽谷山地,北部为平原。
答案分析:
地形种类:巴伐利亚高原、阿尔卑斯山地、宽谷山地、平原;
地表起伏:地势南高北低;
分布特点:南部为……,中部为……,北部为……
- 1 -。
高考地理地形与气候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形与气候知识点在高考地理中,地形与气候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两个关键要素。
一、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地势高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力逐渐降低,空气变得稀薄,保温作用减弱。
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 1000 米,气温下降约 6℃。
例如,在赤道附近的高山地区,即使地处热带,也可能有终年积雪的现象。
2、地形阻挡山脉会阻挡气流的运动。
当湿润的气流遇到山脉时,会被迫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形成降水。
所以山脉的迎风坡往往降水丰富,而背风坡则相对干燥。
比如,我国的秦岭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使得秦岭以北地区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燥;而秦岭以南地区降水较多,气候湿润。
3、地形类型盆地地形由于周围山地环绕,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冬季相对温暖。
同时,盆地内的空气流通不畅,热量容易积聚,使得气温较高。
而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但地面吸收的热量容易散失,所以昼夜温差较大。
4、山谷风在山区,白天山坡受热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冷却快,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山风。
山谷风会对局部地区的气候产生影响,比如增加山谷地区的昼夜温差。
二、气候对地形的影响1、风化作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风化作用的类型和强度不同。
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风化作用较强,岩石容易被分解;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物理风化作用较为显著,岩石容易崩裂破碎。
2、侵蚀作用湿润气候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侵蚀作用强,容易形成峡谷、瀑布等地形;而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较强,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地貌。
3、堆积作用在河流的出山口、河口等地,由于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会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等地貌。
在干旱地区,风力携带的沙尘会在风速减小的地方堆积,形成沙丘等地貌。
三、地形与气候的综合影响1、农业生产地形和气候共同影响着农业生产。
高考地理地形与气候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形与气候知识点在高考地理中,地形与气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着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两个知识点。
一、地形(一)地形的类型地形主要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种类型。
山地通常地势陡峭,海拔较高,起伏较大。
平原地势平坦,海拔较低,是人类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理想场所。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较为平坦开阔。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形如盆子。
丘陵地势起伏相对较小,坡度较缓。
(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一般来说,每升高 1000 米,气温下降约 6℃。
所以,同纬度地区,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
山脉的走向也会影响气温。
比如,东西走向的山脉可以阻挡冷空气的南下或暖空气的北上,使得山脉两侧的气温有所差异。
2、对降水的影响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这是因为湿润的气流在迎风坡被迫抬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而在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较少。
山脉的高度和坡度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
高山地区降水较多,而坡度较缓的山地更容易形成降水。
3、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高大的山脉会阻挡气候类型的水平传播,使得气候类型在山脉两侧出现差异。
例如,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太平洋湿润气流的深入,使得山脉东侧形成了干旱的气候,而山脉西侧则是湿润的气候。
(三)地形与人类活动1、农业平原地区适合大规模的种植业,因为地势平坦,便于机械化作业。
山地和丘陵地区适合发展林业和果业,利用地形的高差和坡度种植不同的作物。
2、交通平原地区交通线路建设成本较低,线路较为平直。
山地和丘陵地区交通线路建设难度大,需要修建桥梁、隧道,线路弯曲。
3、城市布局平原地区城市布局较为集中,规模较大。
山地和丘陵地区城市布局受地形限制,较为分散。
二、气候(一)气候的主要类型全球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寒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考点1:地壳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
核心考点2:内力作用与地貌
核心考点3: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 形态的影响
核心考点4: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 布的影响
核心考点1:地壳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
基础知识梳理
1.地壳的物质组成 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由_______组成;矿物由化学元素组成。 2.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岩石是固态矿物的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如石灰岩主要由________组成, 花岗岩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 3.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
下为主,地 势中部高,四周低,呈阶梯 状下降(或环形分布)
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基础知识梳理
三、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方法
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核心考点2:内力作用与地貌
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基础知识梳理
一、内力作用 1.能量主要来自 2.表现形式及作用
3.结果: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基础知识梳理 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4.地壳的物质循环 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物质的衰变
A.
a.
B.
b.
C.
c.
D.
d.
(1)三个突破口 ①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 成岩浆。 ②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③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 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 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可能直接变成岩 浆岩。 (2)两个技巧 ①被三个箭头所指的肯定是岩浆。 ②只被一个箭头所指的肯定是岩浆岩。
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知识拓展
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2015·浙江五校联考)下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他3个链状 火山岛屿的分布示意图”。许多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 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由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 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 向)而形成的。读图回答3~4题。 1.此处( ) 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B.位于板块消亡边界 C.位于美洲板块 D.不位于板块交界处
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2018·海南地理)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 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台湾东部的太鲁阁峡谷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理岩峡谷。下面左图为“太鲁阁峡谷 景观图”,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简图”。读图,回答1~2题。
1.太鲁阁山体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岩石④是如何形成的( ) A.变质作用 B.固结成岩 C.岩浆喷出地表 D.岩浆侵入地下
D.④
2.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成因是( )
A.岩浆侵入 B.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
C.岩浆喷出 D.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
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2018.北京)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 图”。读图,回答下题。
下列关于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2.下列最能代表从夏威夷群岛主岛1到链状火山岛屿2、3、 4年龄分布情形的是( )
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命题角度: 结合洋底岩石年龄分布考查板块分布及其影响 (2017·江西九江十校联考)读“某大洋洋底岩层年龄分布图”,回答1~4题。
1.甲板块可能位于( ) ①非洲板块 ②美洲板块 ③亚欧板块 ④印度洋板块 ⑤太平洋板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二、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及板块运动:
地壳运动实际上是板块运动
(1)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可划分为 板块
(2)板块内部比较 ,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
(3)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考点探究 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2.板块运动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典型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
知识迁移应用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 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 奔流170多千米,穿越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 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世界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 交汇”奇特自然地理景观。
问题:描述“三江并流”区的地形特征。
答案:以山地 地形为主,地 势北高南低, 山河相间,纵 列分布
问题1:描述南美洲的地形特点。 地形 以平原、高原为主,呈南北向三大纵列。东部是平原和高 原相间,南北更替,西部是山地,山地西侧有狭长平原 地势
整体地势是西高东低
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方法归纳——地形特征描述
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2018.浙江)某中学背山面河。该校组织学生开展野外采集岩石标本的实践 活动。一组学生上山在基岩上打了2块岩石标本,另一组学生去河床捡了2块岩 石标本。下图为学生们采集的岩石标本,经地理老师鉴定有砂砾岩、页岩、石 灰岩和花岗岩。下面两题:
1.4块岩石标本,属于岩浆岩的是( )
A.①
B.② C.③
2.关于乙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B.图示边界类型会出现深海沟 C.图示海底可能形成海岭 D.东非大裂谷的成因与此不一致
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高中地理选考高考专题复习——地形
探究活动1:地形特征的描述方法
南美洲位于西半球南部,是世界第四大洲。东临大西洋, 西临太平洋,北部与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南面隔德 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下图为南美洲地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