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类温病考点练习解析
湿热类温病主要证治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湿热类温病-主要证治一、填空题1.暑湿伤气,治宜__________________,方用___________________。
2.蒿芩清胆汤是由青蒿,黄芩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3.寒邪外束而暑湿内郁,治宜新加香薷饮,若症见汗出热退,应停用__________一药,因为该药有_____________之弊。
4.湿温初起,湿邪偏于卫表而化热尚不明显者,治疗宜选_______________;湿中蕴热,湿渐化热者,治疗宜选____________________。
5.湿温病,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宜用菖蒲郁金汤为主治疗,如属热偏炽盛者,可加服__________________,如湿浊偏盛而热势不著者,可送服_________________。
6.湿温病,邪阻膜原,治疗宜_________________,方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湿温病,湿热困阻中焦,湿热并重,治宜__________________,方用__________________。
8.甘露消毒丹的药物组成是:9.湿热(暑湿)挟滞,阻结肠腑时,治疗上应注意,连续攻下,但制剂宜轻,因势利导,不宜峻剂猛攻,这种下法温病中称。
10.伏暑,温病身热稽留,胸腹灼热,呕恶,便溏不爽,色黄如酱,苔黄垢腻,脉滑数。
其辨证是_________________。
方用_______________。
11.邪阻膜原,湿浊郁闭较甚,非一般化湿之剂所能为功,须投以之法,以开达之邪。
12.湿热蕴毒,蕴毒外发之“毒”症表现为。
13.吴瑭《温病条辨》所述:“既曰余邪,不可用重剂明矣,只以芳香轻药,清肺络中余邪足矣”。
是指方而言。
二、选择题(一) A型题14.三仁汤,藿朴夏苓汤均可用于治疗湿温初起之证。
其不同点在于后者较适用于:A、邪遏卫气,湿邪偏重者B、湿邪偏于卫表而化热尚不明显者C、邪遏卫气,湿渐化热者D、卫气同病,湿热并重者E、邪在上焦,湿重热轻,肺气失宣者15.温病证见: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午后热显,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白腻,脉濡缓,最宜选用:A、藿香正气散B、藿朴夏苓汤C、新加香薷饮D、雷氏宣透膜原法E、羌活胜湿汤16.温病证见: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午后热象较显,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白腻,脉濡缓,治宜:A、辛温发汗B、辛凉解表C、芳香化湿D、清气化湿E、燥湿化浊17.温病证见: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苔白厚腻如积粉,脉缓。
2020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资格笔试基础知识考点解析 (12):温热类温病
温病学第一单元温热类温病温热类温病指不兼湿邪的温病,主要包括风温、春温、暑温、秋燥等,具有起病急、传变快、易化燥伤阴之特点,治疗在清泄邪热的基础上,还要时时顾护阴液。
本单元以风温、春温、暑温作为温热类温病之代表。
主要温热类温病的传变规律一、风温病的传变规律二、春温病的传变规律三、暑温病的传变规律温热类温病主要证治卫分证治邪袭肺卫病机:风温初起,风热病邪袭于肺卫。
证候表现:发热,微恶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口微渴,或咽喉肿痛,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泄热。
方药:银翘散、桑菊饮。
银翘散(辛凉平剂)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芦根。
桑菊饮(辛凉轻剂)杏仁、连翘、薄荷、桑叶、菊花、桔梗、芦根、生甘草。
气分证治肺热腑实病机:肺经痰热壅阻,肠腑热结不通。
证候表现:发热,痰涎壅盛,喘促,便秘,苔黄腻或黄滑,脉右寸实大。
治法:宣肺化痰,通腑泄热。
方药:宣白承气汤。
生石膏、生大黄、杏仁粉、瓜蒌皮。
此为肺与大肠的同病证,痰热壅阻,肺气不降,则腑气难以下行;肠腑热结,腑气不通,则肺热无从外泄。
故当肺与肠同治。
宣白承气汤取白虎汤、承气汤合用之义,有宣肺通腑之效。
燥热伤肺病机:燥热之邪壅肺,气阴两伤。
证候表现:发热,干咳无痰或少痰,气逆而喘,胸胁满闷,鼻咽干燥,心烦口渴,乏力,苔薄白干燥或薄黄干燥,舌边尖红赤。
治法:清肺泄热,养阴润燥。
方药:清燥救肺汤。
生石膏、桑叶、甘草、人参、胡麻仁、阿胶、麦冬、杏仁、枇杷叶。
营分证治营分证多由气分证不解,邪气深入而致。
亦有卫分证不解,直接深入营分者,与邪气猛烈或正气已虚有关。
风温、春温、暑温的病变过程中,都可以出现营分证。
“心主血属营”,是说营分的病变会影响到心包的功能,所以出现心烦躁扰、甚或谵语等神志异常的表现;营和血都居于脉中,营分的病变也会影响到血分,因而出现斑疹隐隐之热窜血络、血热妄行的表现。
热灼营阴病机:热灼营阴,扰神窜络。
温病习题答案
温病习题答案温病习题答案温病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疾病分类,它包括了众多的疾病类型,如感冒、发热、咳嗽等。
对于学习中医的学生来说,熟悉温病的病理和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温病习题及其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温病的病因有哪些?温病的病因主要有外感温邪、内伤温邪和温邪与正气的相争。
外感温邪是指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
内伤温邪是指因饮食不当、情绪波动、劳累过度等原因导致体内湿热、痰热等内伤。
温邪与正气的相争是指人体正气与外邪的斗争,正气受损,温邪得以入侵。
2. 温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温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纳差、口渴、口干、便秘、尿黄等症状。
不同的温病类型表现不同,如风温病以发热、恶寒、头痛为主要症状;湿温病以发热、身重乏力、口苦、便溏为主要症状。
3. 温病的辨证要点有哪些?温病的辨证要点主要包括病邪的性质、病邪的部位、正气的情况和脉象的变化。
病邪的性质可以通过症状的表现来判断,如发热、恶寒、头痛等是风温病的特点。
病邪的部位可以通过病情的分布来判断,如咽痛、鼻塞、流涕等是风温病的部位表现。
正气的情况可以通过舌苔、脉象等来判断,如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是湿温病的特点。
4. 温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温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解表、清热、祛风、化湿等。
解表是指通过发汗、解表药物来排出体内的病邪。
清热是指通过清热药物来清除体内的热邪。
祛风是指通过祛风药物来消除体内的风邪。
化湿是指通过化湿药物来消除体内的湿邪。
5. 温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温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等。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规律作息、保持心情愉快等,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注意环境卫生等,可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总结起来,温病是中医学中的一类疾病,它的病因主要有外感温邪、内伤温邪和温邪与正气的相争。
温病学(13.4)--薛生白《湿热病篇》习题答案
薛生白《湿热病篇》答案一、填空题1.但热不寒 汗出胸痞 舌白 口渴不引饮。
2.阳明 太阴3.中气实 中气虚4.藿香 香薷 羌活 苍术皮 薄荷 牛蒡子5.恶寒无汗 身重头痛 湿在表分6.恶寒发热 身重关节疼痛 湿在肌肉 不为汗解7.滑石 大豆黄卷 茯苓皮 苍术皮 藿香叶 鲜荷叶 白通草 桔梗8.柴胡 厚朴 槟榔 草果 藿香 苍术 半夏 干菖蒲六一散9.寒热如疟 湿热阻遏膜原10.发热 汗出胸痞 口渴舌白 湿伏中焦11.藿梗 寇仁 杏仁 枳壳 桔梗 郁金 苍术 厚朴 草果 半夏 干菖蒲 佩兰叶 六一散12.舌根白 舌尖红 湿渐化热 余湿犹滞13.辛泄佐清热14.脘中微闷 知饥不食 湿邪蒙绕三焦15.藿香叶 薄荷叶 鲜荷叶 枇杷叶 佩兰叶 芦尖 冬瓜仁二、选择题(一)A1型题16.E。
答案分析:《湿热病篇》第21条说:“湿热证,胸痞发热,肌肉微疼,始终无汗者,腠理暑邪内闭。
宜六一散一两,薄荷叶三、四分,泡汤调下即汗解” 六一散加薄荷叶即为鸡苏散。
六一散加青黛则为碧玉散,六一散加朱砂、灯芯草则为益元散。
17.E。
答案分析:章虚谷认为“湿热在里,必当清热利湿,今以暑湿闭于腠理,故以滑石利毛窍”。
18.A。
答案分析:阳湿伤表的表现有“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湿在肌肉,不为汗解”,说明有出汗表现。
阴湿伤表的表现为“恶寒无汗,身重头痛”腠理暑邪内闭的表现为“胸痞发热,肌肉微疼,始终无汗”,风寒表实证,风寒郁表也无汗出。
19.B。
答案分析:本条乃邪在中焦,热重湿轻证,故用白虎加苍术汤治疗。
薛生白云:“白虎汤仲景用以清阳明无形之燥热也,胃汁枯涸者,加人参以生津,名曰白虎加人参汤;身中素有痹气者,加桂枝以通络;热渴、汗泄、肢节烦疼者,亦用白虎加桂枝汤;胸痞身重兼见,则于白虎汤加入苍术以理太阴之湿;寒热往来兼集,则于白虎汤加入苍术以理太阴之湿;寒热往来兼集,则于白虎汤中加入柴胡,以散半表半里之邪。
”20.D。
答案分析:《湿热病篇》第13条云:“湿热证,舌根白,舌尖红,湿渐化热,余湿犹滞。
温病学(9.1.4)--湿热类温病习题答案
湿热类温病(答案)第一节 湿温一、填空题1.分解湿热,湿去热孤2.湿热偏盛程度病位上下深浅审证情虚实变转化3.苔腻,脉缓4.脾胃5.禁汗 禁下 禁润6.湿热病邪7.感受兼有湿邪的温邪或暑湿病邪8.伤阴、伤阳二、选择题(一)A型题9.E。
答案分析:见薛生白《湿热病篇》10.D。
答案分析:见薛生白《湿热病篇》11.B。
答案分析:湿温病起病较缓,自始至终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其他选项均为湿温病的特点。
12.D。
答案分析:初起卫气同病,湿邪偏盛者,宜芳香透表里之湿,可用淡渗利湿。
如藿朴夏苓汤中用猪苓、赤苓、生苡仁、泽泻淡渗利湿,并可泄热,为湿邪寻求出路。
13.C。
答案分析:见吴鞠通《温病条辨》。
14.C。
答案分析:见吴鞠通《温病条辨》。
15.C。
答案分析:见薛生白《湿热病篇》。
16.D。
答案分析:见王叔和《脉经》。
17.C。
答案分析:见王叔和《脉经》。
18.C。
答案分析:见吴鞠通《温病条辩》。
19.D。
答案分析:伏暑是夏季感受暑湿病邪,伏藏体内,发于秋冬季节的急性热病。
其特点是初起即有高热、心烦、口渴、脘痞、苔腻等暑湿郁蒸气分证。
故属于湿热性质病证。
20.D。
答案分析:根据起病缓慢,初起邪遏卫气,以脾胃为病变中心,可诊断为湿温。
湿温多发于长夏季节,但其他季节亦可见到。
(二)B型题21.A。
答案分析:见《难经》:“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22.E。
答案分析:见宋·朱肱《类证活人书》。
23.D。
答案分析:见薛生白《湿热病篇》。
24.D。
答案分析:见薛生白《湿热病篇》。
(三)X题25.ABCD。
答案分析:湿温是由湿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
其特点为初起以湿热阻遏卫气为主要证候,临床常见身热缠绵,恶寒少汗,头重肢困,胸闷脘痞,苔腻脉缓等湿象偏重,热象不显的表现。
初起湿浊上泛,应是口干不欲饮。
26.ABCDE。
答案分析:湿温病诊断要点:多发于长夏和初秋气候炎热雨湿较多之季;初起以湿热郁遏卫气分见证为特征;自始至终以脾胃为病变中心;起病滞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病程较长,愈后易复发再燃;病程中可出现蒙上流下,上闭下壅,弥漫三焦的变化。
温病诊治 —— 《温病条辨》 考试答案和讲义
温病诊治——《温病条辨》中国中医科学院季巍巍ABCDABCDABCDABCDABCD一、概述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其任务是阐明温病的病因、发病、病理变化及转归,从而揭示温病的本质,对其诊断方法、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行深入研讨。
温病学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发展为独立的学科。
医家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和研究,发现温病在病因、病基和临床表现等各个方面具有异于其他疾病的特点和规律。
自清代乾隆之后是温病学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温病学成熟发展的一个阶段。
在这时期,研究温病学的学者及著述众多,最具有代表性有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和王孟英四大家。
并把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作为经典课程之一。
二、作者及成书的时代背景(一)作者简介《温病条辨》是一部理法方药、自成体系的温病学专著,作者是清代吴鞠通。
成书于 200 多年前,因本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温病辨证论治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所以至今仍被广大医家效法。
吴鞠通本名吴瑭,号鞠通( 1758 年至 1836 年),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江苏淮阴人。
在其 19 岁时,其父因病逝,励志攻读医书。
深受张仲景《伤寒论》影响,成为医生,但四年后其侄子因患温病相继去世,刺激他更加深入研究温病的诊治。
三年后,在他校验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接触到明末吴又可所著的《温疫论》,他非常赞赏吴又可大胆突破《伤寒论》的束缚,在温病学的发展上做出的努力,但也提出了一些不足的地方。
总之,吴鞠通所处的时代温病学派虽然已经逐渐脱离了伤寒学派但是并没有系统研究温病学的专著,也未被广大医家接受。
因为医学界仍沿袭《伤寒论》治疗温病,导致失治误治现象很多,就促使吴鞠通下定决心著书,并于 1798 年完成,后又经过一段时间,在 1813 年进行刊刻。
(二)成书背景吴鞠通之所以能著成《温病条辨》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1. 吴鞠通所在年代是清代中期,即乾隆到道光年间,处于清朝的鼎盛时期,清帝国政权相对稳定,重视发展文化,人民生活安定,即康乾盛世,促使吴鞠通进京师校验四库全书,从而得到阅读历代医家的著作的机会,开阔了他的视野。
温病的病因及发病练习题(含答案)
温病的病因及发病练习题(含答案)1.暑厥:暑热病邪从外直中于心包2.暑热动风称为暑痉、暑风、暑痫3.温毒病邪:是具有温热性质,且局部有肿毒特征的一类温邪,又称时毒。
包括温热时毒,风热时毒,暑热时毒,湿热时毒。
4.疬气:也称戾气,是指致病暴戾,有强烈的传染性,并能引起较大范围流行的一类温邪。
简答1.温邪是指外邪中具有温热性质的一类病邪。
除了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等病邪外,还包括传统称为“伏寒化温”的温热病邪、温度病邪及疠气等。
共同特性:①从外侵袭人体,多由口鼻或皮毛而入,致病迅速。
②致病与时令季节相关(时邪)③温热性质显著。
温邪致病后会出现发热及相关现象。
④不同温邪初起入侵人体的部位有别。
(风热病邪首犯手太阴肺经,暑热病邪侵犯足阳明胃经,湿热病邪多以足太阴脾经为主要病变部位)2.温病常见病因及致病特点:①风热病邪:先犯上焦肺卫;易伤肺胃阴津;病情变化迅速②暑热病邪:先入阳明气分;易于损伤津气;易入厥阴,闭窍动风;易于兼夹湿邪③湿热病邪:病位以中焦脾胃为主;易于困遏清阳,阻滞气机;病势缠绵,传遍较慢④燥热病邪:病位以肺经为主;易致津液干燥⑤温热病邪:初起即见里热证;易闭窍、动风、动血;易耗伤肝肾真阴⑥温度病邪:攻窜流走;蕴结壅滞⑦其性暴戾,致病力强;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易于流行;多从口鼻而入,有特异的病变定位;病情严重,病势凶险。
3.温热病邪与温邪区分:温邪是温病致病因素的总称,而温热病邪则是春季的一种温病病因,属于温邪范畴。
4.新感温病:感受当令之邪即时而发的温病,是指病发于表的温病。
伏邪温病:感受外邪伏藏于体内过时而发的温病,是指病发于里的温病。
其临床意义并不在于感邪之后的即发与伏藏,而是为了从理论上阐明温病初起的不同发病类型,区别病位的深浅轻重,提示病机的传遍趋势,从而确定不同的治疗方法。
温病重点整理最终版
温病重点整理最终版2010中西医温病重点整理题型:选择(30分)-----单选50题,每题0.5分多选5题,每题1分填空(20分)——10题,每题2分名词解释(10分)——5题,每题两分(包括⼀个病名解释)简答题(10分)——2题,每题5分问答题(20分)——2题,每题10分病例分析题(10分)——1题病例分析题:温热类(风温、春温、暑温)湿热类(湿温)包括诊断、辩证、分析症状、治则、处⽅、药。
证型以课本为准。
1、诊断:从⾆像、脉象上区分温热类、湿热类(若为湿热类只能是湿温,其他没学不考)2、辨别温热类(风温、春温、暑温)⑴从发病季节上看:暑温发病7-8⽉份,春温发病3-4⽉份,风温⼀年四季皆可发病(湿温也是7-8⽉份)⑵看初起表现:春温病是⾥热证,暑温病是⽓分证,风温病有表证3、辩证分型:简洁、看下PPT4、分析症状:相似症状可以⼀起分析5、强调不要留空⼀、总论部分:1、P1.温病学的概念: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发展规律及其诊断和防治的⼀门临床学科。
因其辨证体系⼜是临床各科的基础之⼀,故现将其和伤寒、⾦匮同归于临床基础学科。
2、温病学发展概况:战国—晋唐时期(萌芽阶段)宋—⾦元时期(成长阶段)明清时期(形成阶段)其中,明清时期(形成阶段)要掌握:⑴明末医家吴⼜可出我国第⼀部传染病专著《瘟疫论》⑵温病四⼤家及其代表著作:叶天⼠——《温热论》是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
创⽴了温病卫⽓营⾎辨证论治薛⽣⽩——《湿热病篇》是专论湿热性温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的著作,进⼀步丰富了温病学内容。
吴鞠通——《温病条辨》是后世学习温病学必读之书,创⽴了温病三焦辨证、三焦分治⼤法王孟英——《温热经纬》另外:看下表格概括P3 表1成长阶段主要医家学术观点概括P5 表2明清时期温病学主要成就概括3.P7.温病的概念: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证,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类外感热病的总称。
(病因---- 感受温邪,主症---- 发热,病机----易化燥伤阴)4.温病的特点:(⼀)致病因素的特异性(⼆)传染性、流⾏性、季节性、地域性(三)病理演变有⼀定的规律性(四)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其中,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即温病共有的临床表现,分为四个⽅⾯:1.起病急骤,来势较猛,传变较快,变化较多2.发热是温病必有之症,⽽且多数热势较⾼。
中医温病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温病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病症不属于中医温病学范畴?A.流感B.肺炎C.腹泻D.痢疾答案:C2.中医温病学中的温病主要发生在哪个季节?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A3.中医认为,温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是:A.寒邪B.湿邪C.阳邪D.热邪答案:D4.下面哪个症状不属于温病的常见表现?A.高热B.咳嗽C.腹痛D.胸闷答案:C5.中医温病学中,以下哪个治则主要用于治疗温病?A.解表B.清热C.散寒D.涌吐答案:B二、简答题1.请简述中医温病学的基本理论。
中医温病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研究温病的发病规律、病因病机、诊断鉴别及治疗方略等。
其基本理论包括温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是热邪入侵,温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热邪与正气的斗争,温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等症状,温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清热解毒。
2.请简述中医温病的诊断要点。
中医温病的诊断要点包括四诊合参。
四诊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信息;闻诊主要辨别患者的声音、呼吸等;问诊主要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切诊主要通过脉搏的变化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三、论述题中医温病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掌握温病学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对于温病学试题的答案解析:1.答案选C,腹泻不属于中医温病学的范畴。
温病主要指热邪入侵人体所致的疾病,常见病症包括感冒、发热、咳嗽等,与腹泻无直接关系。
2.答案选A,中医温病主要发生在春季。
春季天气转暖,阳气上升,为病邪易侵入人体,故温病在春季发病率较高。
3.答案选D,温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是热邪。
中医认为,温病是由外邪入侵,主要是热邪侵入人体,引起病变。
4.答案选C,腹痛不是温病的常见表现。
温病的常见表现主要是高热、咳嗽、胸闷等症状,与腹痛无直接关系。
5.答案选B,清热是中医治疗温病的主要治则之一。
温病主要是热邪侵入人体,故治疗原则主要是清热解毒,以排除体内的热邪。
综上所述,中医温病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掌握温病学的基本理论、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温病模拟习题及参考答案
温病模拟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肺热波及营分,内窜血络,最易出现的病征是:A、发疹B、咯血C、衄血D、吐血E、发斑正确答案:A2、《湿热病篇》所谓阳湿伤表之候是A、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不为汗解。
B、舌根白,舌尖红。
C、恶寒发热,肌肉微疼,始终无汗。
D、恶寒无汗,身重头痛。
E、发热,汗出胸痞,口渴舌白。
正确答案:A3、患者咽喉红肿糜烂,肌肤痹痧密布赤紫,壮热汗多,口渴,舌绛干燥而起刺,状如杨梅,脉细数。
其证候是A、余毒伤阴B、毒入气分C、气管(血)两燔D、火毒燔灼营分E、毒壅气分正确答案:C4、身热,腹胀便秘,口燥咽干,倦怠少气,舌苔黄燥,脉沉无力。
治宜:A、增浓承气汤B、新加黄龙汤C、增液汤D、调胃承气汤E、调胃承气汤加鲜首乌、鲜生地、鲜石斛正确答案:B5、温病最基本、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A、脉数B、口渴D、发热E、尿黄正确答案:D6、清心凉膈散的组成是由凉膈散去硝、黄加:A、桔梗B、玄参C、花粉D、竹叶E、芦根正确答案:A7、风温热郁胸膈的主证是:A、心烦懊浓不安B、胸闷不舒,咳嗽气喘C、胸闷胸痛D、胸膈灼热如焚,唇焦咽燥E、胸腹痞满按之疼痛正确答案:A8、“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一语出自:A、张锡纯B、张凤逵C、陈平伯D、张山雷E、王孟英正确答案:B9、下列症状哪一项是“阳明腑实证”与“热入心包兼腑实证”的辨证关键?A、舌謇B、腹满C、肢厥D、便秘E、谵语正确答案:A10、温病发热,神昏,痰涎壅盛,舌苔黄腻。
宜选用:B、甘露悄毒丹C、神犀丹D、玉枢丹E、紫雪丹正确答案:A11、患者,男,38岁。
热蒸头胀,恶心呕逆,神迷不清,渴不多饮,小便不通,舌苔白腻,脉濡。
治宜选用A、苏合香丸B、茯苓皮汤送服苏合香丸C、菖蒲郁金汤送服至宝丹D、茯苓皮汤送服安宫牛黄丸E、菖蒲郁金汤送服苏合香丸正确答案:B12、温病战汗多发生在:A、温病后期B、卫分阶段C、营分阶段D、血分阶段E、气分阶段正确答案:E13、区别血分证和营分证的基本要点是:A、斑疹隐隐B、舌质红绛C、昏狂谵妄D、身热躁扰E、吐血衄血正确答案:E14、发热,微恶风寒,咳嗽,胸闷,心烦,身发红疹,舌绛,苔薄白,脉浮细数,其病变阶段是:A、气营同病B、气血同病C、卫气同病D、卫营同病E、气皆血同病正确答案:D15、暑热动风兼邪闭心包的,首选加服的成药是:A、止痉散B、紫雪丹C、至宝丹D、猴枣散E、安宫牛黄丸正确答案:B16、温病热在营分的治法为:A、疏解表邪,凉营养阴B、清营泄热,滋养阴液C、滋补肝肾,潜阳熄风D、苦寒清热,宣郁透邪E、攻补兼施,正邪合治正确答案:B17、烂喉痧,证见壮热烦渴,咽喉红肿腐烂,肌肤丹痧显露,舌红苔黄燥。
湿热类第4节证治
【证候分析】
寒甚热微,苔白厚腻浊如积粉,脉缓——湿浊偏盛 寒热往来——邪在半表半里 身痛,手足沉重——膜原外通肌肉, 呕逆胀满——膜原内近胃腑,湿阻气机 汗出——阳气郁极则通 辨证要点: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舌苔白厚浊腻
特异证候的分析
本证身痛有汗的机理? 邪阻膜原,表里之气失和,阳气被邪阻 遏,不能布达肌表四肢,故恶寒身痛,阳 气渐积,郁急则通,故恶寒消失,而发热 汗出,身痛缓解。
6暑湿积滞,郁结肠道
【治法】导滞通下,清暑化湿 【方药】枳实导滞汤(《通俗伤寒论》)
大黄,枳实,厚朴,摈榔——推荡积滞,通腑泄热 山楂,六曲——消导化滞和中 黄连,连翘,紫草——清热解毒 木通——利湿清热 甘草——调和诸药
【讨论】轻法频下
(1)制剂宜轻,不宜猛投:为暑湿夹滞郁结肠道, 非阳明腑实燥结,故不得用三承气汤苦寒下夺。 若误投承气大剂峻攻行速,徒伤正气而暑湿仍然 胶结不去。 (2)需连续攻下;因本证为暑湿夹滞胶着肠腑, 湿性粘腻,非一次攻下可净,故需再三缓下清化, 暑湿积滞方尽。正如俞根初所云:每有迟一二日, 热复作,苔复黄腻,伏邪层出不穷。往往经屡次 缓下,再次清利,伏邪始尽。
(3)卫气同病
暑湿病初起
【证侯】 发热,微恶风寒,稍有汗出,咳嗽胸闷 头身困重,肢体倦怠苔白薄腻,脉浮濡数
分析思路
病性— 病变层次— 病位—
辨证
邪遏肺卫,兼湿邪内阻,表里同病。
【治法】清暑解表,宣肺化湿 【方药】卫分宣湿饮《暑病证治要》
香薷、青蒿、鲜荷叶——芳香辛散,疏解 在表暑湿 杏仁——宣降肺气 竹叶,滑石——清暑利湿 茯苓、通草、冬瓜皮——淡渗祛湿
恶寒,身热不扬, 无汗或少汗,午后热 势较显,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 口不渴,苔 白腻,脉濡缓. 【分析思路】 1 湿与热的轻重 2 病变层次 3 特异性证候的分析
温病学医案精选习题及答案
温病学医案精选习题及答案温病学是中医中的一种传统医学学科,主要研究的是各种温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辨证施治等方面的问题。
在中医诊疗实践中,温病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温病学医案精选习题及答案。
一、什么是温病?
温病是指由外感热病、暑湿病、火热病和内伤气热所致的一类疾病。
温病主要表现为高热持续、汗出不止、口渴喜凉、小便短赤等症状。
温病的临床特点是热毒内盛,症状重、病程长。
二、什么是外感热病?
外感热病是由风热、暑热、暖热等因素引起的一类热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寒热往来、头痛、身痛、咽喉肿痛、口干舌燥等症状。
三、什么是暑湿病?
暑湿病是由暑湿邪气侵袭所致的一类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身热不退、头重身倦、口渴欲饮、小便不利等症状。
四、什么是火热病?
火热病是由阳明经气分热盛所致的一类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面赤口渴、便秘不通、唇干口渴、舌质红绛等症状。
五、什么是内伤气热?
内伤气热是由内蕴邪气所致的一类热性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烦、口渴、胸闷、气促等症状。
六、温病的辨证施治
温病的辨证施治,按照《内经》的理论,要求根据病情判断温邪所在,进而施以相应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清热解毒、祛风散寒、化湿健脾等,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施治。
以上是一些温病学医案精选习题及答案。
在中医诊疗实践中,温病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多年来一直为临床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对于各种类型的温病,中医师应具有综合辨证能力,针对不同病情施以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湿热类温病的要点
明.吴又可著《温疫论》,创达原饮一类方剂,用治湿温邪踞膜 原之证,亦甚恰当。。
精选2021版课件
3
清.叶天士对湿温病阐发尤多,他在《温热论》中说:“又有酒客里湿素盛, 外邪入里,里湿为合。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 然其化热则一” 。说明湿热病的产生内因是脾胃失健,外因是感受外湿,内 外相引,则病湿热。且随人体体质不同而有不同的病机变化。“外邪伤人, 必随人身之气而变”,胃热重的,病机多呈现热重于湿之证。脾湿重的,病 机多呈现湿重于热之证。治法上,提出“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渗 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等分消湿热、化气利湿等方法,对湿温病的治疗很 有指导意义。
与叶氏同时代温热学家薛生白,著《湿热病篇》,详尽地论述了湿热病的因
证脉治,最为突出的是,明确提出了湿热病的发病机理是:“邪由上受,直
趋中道,故病多归膜原。”病变部位“属阳明太阴者居多,中气实则病在阳
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 。在治疗上,根据病位之深浅,湿与热之孰轻孰重,
以及邪正之消长情况,制订了芳香宣透、宣开肺气、辛开苦泄、苦温燥湿、
喉肿痛、白培
病在中焦:脘腹痞胀,恶心呕吐,或腹泻或便秘、身目发黄
中焦的病变是湿温病最多见的病变。因湿温病以脾胃为病变 中心,研究湿温病的治疗规律,其重点也是在研究中焦湿温病的 治疗规律。
病在下焦:小便不利或小便不通而兼热蒸头胀。
最后,注意观察湿温病的化燥及寒化的两种不同转归。化燥可深 入营血,寒化后可表现为寒湿证。
精选2021版课件
2
沿革:
湿温病名首见于《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
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又说:“湿 温之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但仅言其脉而未述其证。
中医基础温病学—湿热类温病讲义
中医基础温病学—湿热类温病讲义细目一主要湿热类温病的传变规律要点一湿温病的传变规律湿温病是感受湿热病邪引起的,多发生于夏秋雨湿较盛、气候炎热季节的急性外感热病。
湿温病初起以湿遏卫气为主要证候,见身热不扬,恶寒少汗,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腻脉缓等症。
要点二伏暑病的传变规律伏暑是夏季感受暑湿病邪,当时未发病,而于秋冬季节发病的急性外感热病。
本病初起即可见高热、烦渴、脘痞、苔腻等暑湿郁蒸气分证,属于伏邪温病。
伏暑初起多见表里同病证。
细目二湿热类温病主要证治要点一湿温病初发证治湿遏卫气病机:湿温病初起,卫气同病,外内合邪。
证候表现:身热不扬,午后热显,恶寒,无汗或少汗,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面淡黄,口不渴,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芳香宣散,祛除表里湿邪。
方药:三仁汤、藿朴夏苓汤。
三仁汤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藿朴夏苓汤藿香半夏赤苓杏仁薏仁蔻仁猪苓泽泻豆豉厚朴二方都有杏、蔻、薏三仁,开上、畅中、渗下。
三仁汤中有滑、竹泄湿中之热,用于湿渐化热者宜;藿朴夏苓汤中有藿、豉透表,猪苓、赤苓、泽泻渗利,用于表证明显且湿盛者宜。
要点二湿困中焦证治湿重热轻,困阻中焦证候表现:身热不扬,胸闷脘痞,腹胀,恶心呕吐,口不渴,或渴不欲饮,或渴喜热饮,大便溏泄,小便浑浊,荅白腻,脉濡缓。
本证为湿温病气分证,湿邪遏阻中焦,湿重于热,病变偏于脾。
身热不扬,口不渴,小便浑浊,苔白腻,脉濡缓,说明湿重;胸闷脘痞,腹胀,恶心呕吐,说明病位在中焦脾胃。
治法:芳香宣化,燥湿运脾。
方药:雷氏芳香化浊法,或配合三仁汤。
雷氏芳香化浊法藿香佩兰半夏陈皮厚朴大腹皮荷叶三仁汤(见湿遏卫气证治)要点三湿阻膜原证治湿阻膜原证是湿温病初发的另一证型,也可由湿遏卫气证转化而来。
膜原病位特殊,清代温病学家薛生白说:“膜原者,外通肌肉,内近胃腑,即三焦之门户,实一身之半表半里也。
”所以湿阻膜原证亦归属于中焦证。
邪阻膜原,湿浊偏盛病机:湿热秽浊郁伏膜原,阻遏气机。
温病主治考试易错题答案及解析
温病主治考试易错题答案及解析“寒热”是温病学的基本病机,但寒热的区别,在于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的不同。
寒热之别,是温邪侵犯人体寒湿表卫、阳明经气的证候特点。
寒邪、暑邪以发热和恶寒而见者,称为温邪热;以发热、恶寒而见者,称为温邪湿证。
其中最常见的为风寒湿三焦证,其次包括温燥、暑湿化热、暑湿壅盛等。
此外部分病毒性疾病在病因上也有寒性特征。
如温病的寒饮内停型等疾病以及在体质上有寒热虚实之分;不同类型病证具有不同特点,在治疗上亦有所区别,如温经散寒止痛类病与温燥伤阴类病均有平肝潜阳止血祛风解表药与温燥清热类药等。
因此对于一些中医学术语(特别是辨证论治方面)不了解或容易混淆的中药方剂和中成药进行整理并列出重点识记。
1.伤寒——风寒湿邪为主的疾病,其证有:寒邪内犯,灼伤正气,阳气内伏,发为伤寒。
本病属于风热型。
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来进行治疗。
A发热,恶寒怕冷,无汗不欲出者;B恶寒肢节疼痛、或见头痛身痛 A白日发热无汗者;C白日或头痛身痛 A汗出发冷者;D恶寒肢节疼痛 A大汗淋漓 B胸腹胀满或有腹中冷痛 C面色白或黄 E大便溏泻或便秘或有便秘者;E小便短赤或无尿者; D大便干结或有块状物者 D便秘或大便秘结者 E舌质淡红苔薄白苔白滑②不能从表向里治疗的指征③不能早期选用中成药2.大青龙——温热病里的寒性传染病【解析】大青龙为温热病中的温热药物,又名散寒解表药,多用于表寒里热,症见寒象。
《本草纲目》曰:“大青龙性温,能祛邪伤中……解外风……散寒解表”。
《千金方》云:“大青龙辛温宣散,温里温外、温燥清热……散之以荆芥穗,使其发散发汗”。
故大青龙具有祛寒解表、通经通络的作用。
又《神农本草经》说:“主伤寒论和血痹拘挛疼痛等”(《金匮要略》)等方都有“大青龙汤”的治疗作用。
《外台秘要》中还说“解表而散邪”。
故大青龙是温热病内发传染病,但有邪盛于表型的热证,可以用大青龙治之。
3.大承气汤——温邪受遏导致正气虚弱证候【解析】辨证要点:温邪受遏导致正气虚弱证候,发热、恶寒、恶汗、咳嗽、气喘。
温病学(2.4)--温病的概念习题答案
温病的概念 答案一、填空题1.①温邪 ②热象偏重 ③易化燥伤阴2.广义3.并列4.基础 发展5.中风 湿温6.即 又名二、选择题(一)A型题7.C。
答案分析:见《温疫论》吴又可认识到温病具有传染性,可通过口鼻或接触等途径,传给其他人。
8.A。
答案分析:温病是由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引起的,比“外邪”更为具体、明确。
9.A。
答案分析:见《素问•刺法论》说明温病具有传染性。
10.B。
答案分析:春温初起即以里热证为主,病邪或由里外达,或内陷深入,属病发于里的伏气温病。
11.D。
答案分析:伏暑临床病证、病因兼夹湿邪,故属有热有湿的湿热性质温病。
12.A。
答案分析:春天的主气是风,故称风温;夏天的主气是暑,故称暑温;长夏的主气是湿,故称湿温;秋天的主气是燥,故称秋燥。
13.A。
答案分析:见《内经》,此处所指伤寒为广义伤寒,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14.D。
答案分析:见《难经》,应有温病。
15.C。
答案分析:吴又可认为温病又可称为温疫,具有传染性。
(二)B型题16.D。
答案分析:说明温病流行的程度有大流行,小流行和散发等情况。
17.E。
答案分析:将温病限定于春季发生的某种温热病。
18.B。
答案分析:春温病发于里,病邪由里外达,故为伏气温病。
19.D。
答案分析:湿温的病证、病因均有湿有热,故属湿热性质温病。
20.B。
答案分析:春温以发病季节命名。
21.A。
答案分析:春天主气为风,故称为风温。
22.E。
答案分析:温疫可引起广泛流行。
23.D。
答案分析:见《世补斋医书》陆九芝认为传染者为温疫,不传染者为温病。
24.E。
周扬俊以传染与否区别温病与温疫。
(三)D型题25.BE。
答案分析:春温发于春季,冬温发于冬季,此二病以发病季节而命名。
26.DE。
答案分析:因其头面肿大、灼热疼痛,故命名为大头瘟;咽喉红肿,甚至糜烂疼痛、肌肤丹痧密布,故命名为烂喉痧。
(四)X型题27.ACDE。
答案分析:风温、暑温、湿温、秋燥都是根据不同季节的主气而命名的温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病学第二单元湿热类温病
一、A1
1、下列属于湿温病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表现特点的是
A、清醒时也表情淡漠
B、神识似清似昧
C、严重时谵语胡言
D、反应迟钝
E、以上都是
2、暑湿郁阻少阳,若心烦重,为热邪扰心,加
A、半夏、黄连
B、猪苓、茯苓
C、山栀、黄连
D、栀子、淡豆豉
E、黄连、苏叶、生姜
3、证见身热汗出口渴,面赤耳聋,眩晕,胸闷喘咳,痰中带血,脘痞腹胀,下利稀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滑,脉滑数,为
A、湿热中阻
B、湿热蕴毒
C、暑湿郁阻少阳
D、暑湿弥漫三焦
E、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4、下列属于湿温病湿遏卫气证候表现的是
A、身热不扬
B、头重如裹
C、身重肢倦
D、胸闷脘痞
E、以上都是
5、湿温病湿重热轻,困阻中焦选用的治法为
A、芳香宣化,燥湿运脾
B、气营两清,解毒救阴
C、清热化湿,豁痰开窍
D、清暑化湿,宣通三焦
E、清泄少阳,分消湿热
6、治疗湿温病湿热中阻证中湿热并重首选
A、三仁汤
B、王氏连朴饮
C、菖蒲郁金汤
D、甘露消毒丹
E、藿朴夏苓汤
7、被清代著名温病学家王孟英称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的是
A、三仁汤
B、王氏连朴饮
C、菖蒲郁金汤
D、甘露消毒丹
E、藿朴夏苓汤
8、以下属于湿热类温病的是
A、风温
B、春温
C、伏暑
D、暑温
E、秋燥
9、湿温病常发生的季节是
A、春夏
B、春秋
C、夏秋
D、冬春
E、冬夏
10、湿温病的病变中心为
A、肝胆
B、脾胃
C、心肾
D、肺脾
E、肺肾
11、下列属湿温病湿从热化表现的是
A、伤阴
B、闭窍
C、动风
D、动血
E、以上都是
二、B
1、A.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B.气营两清,解毒救阴
C.轻清芳化,清涤余湿
D.清暑化湿,宣通三焦
E.清泄少阳,分消湿热
<1>、治疗湿温病后期,余湿留恋证选用的治法为
A B C D E
<2>、治疗暑湿弥漫三焦选用的治法为
A B C D E
2、A.湿温病初起,卫气同病,外内合邪
B.湿邪阻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司
C.湿热秽浊郁伏膜原,阻遏气机
D.湿热互结中焦,脾胃升降失司
E.湿热交蒸,充斥气分,酿成热毒
<1>、湿温病湿困中焦证的病机是
A B C D E
<2>、湿温病湿阻膜原证的病机是
A B C D E
3、A.湿遏卫气证
B.湿阻膜原证
C.阴虚火炽证
D.邪留阴分证
E.阴虚动风证
<1>、湿温病初起可见
A B C D E
<2>、湿温病感邪重者可见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湿温病中,气分湿热日久不解,酿蒸痰浊,蒙蔽心包,而出现了神志的异常。
表现的特点是:神识似清似昧,或时清时昧,即使清醒时也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严重时谵语胡言,亦是温病的危重症。
【考点“湿热酿痰蒙蔽心包、暑湿郁阻少阳、暑湿弥漫三焦、余湿留恋证治”解析】
【宝岛优品101483331,精品文档】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暑湿郁阻少阳,若心烦重,为热邪扰心,加栀子、淡豆豉;恶心呕吐明显,为痰热犯胃,加黄连、苏叶、生姜。
【考点“湿热酿痰蒙蔽心包、暑湿郁阻少阳、暑湿弥漫三焦、余湿留恋证治”解析】
【宝岛优品101483332,精品文档】
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暑湿弥漫三焦病机:气分暑湿郁蒸,弥漫于上中下三焦。
证候表现:身热汗出口渴,面赤耳聋,眩晕,胸闷喘咳,痰中带血,脘痞腹胀,下利稀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滑,脉滑数。
【考点“湿热酿痰蒙蔽心包、暑湿郁阻少阳、暑湿弥漫三焦、余湿留恋证治”解析】
【宝岛优品101483333,精品文档】
4、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湿温病湿遏卫气证候表现:身热不扬,午后热显,恶寒,无汗或少汗,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面淡黄,口不渴,苔白腻,脉濡缓。
【考点“湿温病初发、湿困中焦、湿阻膜原、湿热中阻、湿热蕴毒证治”解析】【宝岛优品101483337,精品文档】
5、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湿温病湿重热轻,困阻中焦选用的治法为芳香宣化,燥湿运脾。
气营两清,解毒救阴为烂喉痧毒燔气营证的治法;清热化湿,豁痰开窍为湿温病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的治法;清暑化湿,宣通三焦为湿温病暑湿弥漫三焦证的治法;清泄少阳,分消湿热为湿温病暑湿郁阻少阳证的治法。
【考点“湿温病初发、湿困中焦、湿阻膜原、湿热中阻、湿热蕴毒证治”解析】【宝岛优品101483338,精品文档】
6、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湿温病湿热中阻证中湿热并重,方药选用王氏连朴饮。
三仁汤治疗湿温病湿遏卫气证;菖蒲郁金汤治疗湿温病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甘露消毒丹治疗湿温病湿热蕴毒证;藿朴夏苓汤治疗湿温病湿遏卫气证。
【考点“湿温病初发、湿困中焦、湿阻膜原、湿热中阻、湿热蕴毒证治”解析】【宝岛优品101483339,精品文档】
7、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甘露消毒丹又名普济解毒丹,清代著名温病学家王孟英称其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在现代临床上也有广泛应用。
【考点“湿温病初发、湿困中焦、湿阻膜原、湿热中阻、湿热蕴毒证治”解析】【宝岛优品101483340,精品文档】
8、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湿热类温病指兼有湿邪的温病,主要包括湿温、暑湿、伏暑等,其他选项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均属于温热类温病。
【考点“主要湿热类温病的传变规律”解析】
【宝岛优品101483344,精品文档】
9、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湿温病是感受湿热病邪引起的,多发生于夏秋雨湿较盛、气候炎热季节的急性外感热病。
【考点“主要湿热类温病的传变规律”解析】
【宝岛优品101483345,精品文档】
1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湿温病以脾胃为病变中心。
【考点“主要湿热类温病的传变规律”解析】
【宝岛优品101483346,精品文档】
1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湿温病的转归:一种转归是湿从热化,日久化燥化火深入营血,可以伤阴、闭窍、动风、动血;另一种转归是热从湿化,耗伤脾肾之阳,导致“湿胜阳微”之阴寒证。
【考点“主要湿热类温病的传变规律”解析】
【宝岛优品101483347,精品文档】
二、B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治疗湿温病后期,余湿留恋证,治法为轻清芳化,清涤余湿。
清热解毒,疏风消肿为毒盛肺胃证的治法;气营两清,解毒救阴为烂喉痧毒燔气营
证的治法;清暑化湿,宣通三焦为湿温病暑湿弥漫三焦证的治法;清泄少阳,分消湿热为湿温病暑湿郁阻少阳证的治法。
【考点“湿热酿痰蒙蔽心包、暑湿郁阻少阳、暑湿弥漫三焦、余湿留恋证治”解析】
【宝岛优品101483335,精品文档】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治疗暑湿弥漫三焦,治法为清暑化湿,宣通三焦。
清热解毒,疏风消肿为毒盛肺胃证的治法;气营两清,解毒救阴为烂喉痧毒燔气营证的治法;轻清芳化,清涤余湿为湿温病后期余湿留恋证的治法;清泄少阳,分消湿热为湿温病暑湿郁阻少阳证的治法。
【考点“湿热酿痰蒙蔽心包、暑湿郁阻少阳、暑湿弥漫三焦、余湿留恋证治”解析】
【宝岛优品101483336,精品文档】
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湿温病湿困中焦证的病机:湿邪阻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司。
湿温病初起,卫气同病,外内合邪是湿温病湿遏卫气的病机;湿热秽浊郁伏膜原,阻遏气机是湿温病湿阻膜原湿浊偏盛的病机;湿热互结中焦,脾胃升降失司是湿温病湿热并重困阻中焦的病机;湿热交蒸,充斥气分,酿成热毒是湿温病湿热蕴毒证的病机。
【考点“湿温病初发、湿困中焦、湿阻膜原、湿热中阻、湿热蕴毒证治”解析】【宝岛优品101483342,精品文档】
【正确答案】C
宝岛优品—倾心为你打造精品文档
【答案解析】湿温病湿阻膜原证的病机:湿热秽浊郁伏膜原,阻遏气机。
湿邪阻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司是湿温病湿困中焦证的病机;湿温病初起,卫气同病,外内合邪是湿温病湿遏卫气的病机;湿热互结中焦,脾胃升降失司是湿温病湿热并重困阻中焦的病机;湿热交蒸,充斥气分,酿成热毒是湿温病湿热蕴毒证的病机。
【考点“湿温病初发、湿困中焦、湿阻膜原、湿热中阻、湿热蕴毒证治”解析】【宝岛优品101483343,精品文档】
3、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湿温病初起见湿遏卫气证,感邪重者也可见湿阻膜原证。
【考点“主要湿热类温病的传变规律”解析】
【宝岛优品101483349,精品文档】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湿温病初起见湿遏卫气证,感邪重者也可见湿阻膜原证。
【考点“主要湿热类温病的传变规律”解析】
【宝岛优品101483350,精品文档】
宝岛优品—倾心为你打造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