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素质构成

合集下载

第三章 人口质量

第三章 人口质量
第三章 人口素质
一、人口素质的含义及其测度 二、人口素质与发展 三、人口素质的影响因素 四、优生优育 五、我国的人口素质问题
第一节
人口素质的含义及其测度
一、人口素质的内涵
人口是质和量的统一。人口素质(也称人口质 量)指的是人口的质的规定性。对于人口的内涵, 有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因素说:遗传素质。 二因素说:身体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 三因素说:身体素质、文化科学技术素质和思 想道德素质。
• 平均预期寿命 • 长寿水平(80岁及以上人口占
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
总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
死因构成
寿命水平
• 肢体、智力、听力、 • 语言、精神等残疾 • 人口所占比例
死亡水平
身体素质
身体发育
残疾比例
文化教育
• 成人识字率(文盲率) • 平均受教育年限 • 受教育程度构成 • 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
三因素说又可分为几种不同观点: 观点之一: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 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是人口质量的自然条件 和基础,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人口质量的 中心。 观点之二: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和 非智力素质(或简称心理素质)。之所以用“智力素质” 代替“文化科学素质”,是因为文盲人口虽然可能缺 乏文化科学方面的素质,但决不会缺乏一定的智力发 展水平,即“文化科学素质”的说法无法测度很大一 部分在文化科学教育之外的人口;“非智力因素”的 说法也比“思想道德素质”的说法更为中性,更具可 比性。
99.30 72.22 95.92 PQLI 89.15 3
生命质量指数不仅用于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比较, 也可用于城乡和民族等不同群体之间的比较。
2.人文发展指数 人文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简称HDI,是联 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1990年人类发展报告》中首次 提出的一个测量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状态程度的指标,实际上 也成为于衡量世界各国或地区人文社会发展程度的尺度。由寿 命指标L(用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表示)、受教育水平E(用成人 识字率(权重2/3)、大中小学综合入学率(权重1/3)、生活水平 I(用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示)等3项指标 构成。其计算公式为:

六章 人口质量

六章  人口质量





我国规定的优生措施是: (1)禁止近亲结婚。 (2)严格执行婚前检查制度。 (3)开展遗传咨询。 (4)提倡“适龄生育”。 (5)加强孕期保健。 (6)加强产前诊断。

优育是指对出生后至3岁的婴幼进行科学的 养育。优教是对3岁以上的幼儿和青少年。
(1)现状:死亡率不断下降;人口平均寿 命延长;人口的健康水平提高。 (2)发展态势及问题: 体重身高的变化;残疾人比重;平均寿命 提高;医疗保障。
其他
伤害和中毒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传染、妇幼疾病


《新周刊》:中国人生活耐力调查
1、在下列哪项行为中,你曾试过因等待过久而中 止等待、和别人发生口角或大发雷霆的是? 酒店前台登记 火车晚点延误出发 飞机延 误起飞 等待公交车 ATM取款 银行排号 电信营业厅排队 政府服务窗口排队 就医的挂 号等待 超市的排队 等待服务员上菜 购买 车票排队 无 2、你觉得什么是你失去耐性的根源? 个人素质 社会压力 人口过多 社会飞速 发展带来的浮躁心理 时间就是金钱的社会观念 没有应用网络等新技术减少人们等待时间 规则 的不合理设置
1999年至2000年,我国每百万人口中科学家与工程 师人数为459人,仅相当于美国的1/9、日本的1/10 ,韩国的1/4。

21世纪是倡导“素质立国论”和“脑力开发论”的 世纪。


第一,总体上教育水平不高。
第二,教育结构不合理。

第三,教育方面的智能开发不够。


3、制约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
城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城 镇总人口的31.83%,而农村这一 数据为6.12% 城镇文盲率为5.44%,乡村文盲率 达到11.5% 城镇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为9.21年,乡村则为6.79年

最新最全人员素质构成表

最新最全人员素质构成表

人员素质测评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一、人员素质测评的概念(一)素质1.素质与绩效素质是内在于人体之中的一种基质,是个体那些完成特定工作或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与基本特点,它体现在每个人的行为和绩效之中。

素质是绩效与发展的内在基础,而绩效与发展是素质的外在表现。

2.素质的特征(1)基础作用性。

(2)稳定性。

(3)可塑性。

(4)表出性。

(5)差异性。

(6)综合性。

(7)可分解性。

3.素质的构成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品德素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五个大的方面,也有人将它划分德、识、才、学、体五要素。

(二)人员素质测评1.人员素质测评的定义人员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从特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目的出发,运用各种测量技术,收集受测人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对人的素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以求对人有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人员素质测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二是采用科学的方法,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一目标做出量值与价值判断,或者直接从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出某些素质特性。

2.人员素质测评的特点(1)人员素质测评主要是心理测量,而不是物理测量。

(2)人员素质测评是抽样测评,而不是具体测量。

(3)人员素质测评是相对测量,而不是绝对测量。

(4)人员素质测评是间接测量,而不是直接测量。

二、人员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一)岗位差异原理岗位差异即不同岗位之间的非一致性,它是对企事业单位内部所有岗位,按照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进行区分的结果。

(二)个体差异原理个体素质是在遗传、环境和个体能动性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

个体素质差异是人力资源素质测评存在的客观基础。

(三)人岗匹配原理所谓人岗匹配就是按照人适其事、事宜其人的原则,根据个体间不同的素质将其安排在各自最合适的岗位上,即保持个体素质与工作岗位的同构性,从而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人口素质——精选推荐

人口素质——精选推荐

金华市人口素质综合评价1.引言一个地区的人口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速度。

根据金华市的人口素质的构成,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来构建人口素质指标体系和模型,用于金华市地区人口素质的综合评价,可以看出人口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在起主要作用,其影响程度如何,来进行有效的测评与分析,把握各地区人口素质水平的现状及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2.评价分析2.1原始数据本次研究的原始数据来自《金华市2007年统计年鉴》资料。

针对金华市本身的特点,遵循评价指标的可比性原则,选取了以下8个评价指标:城市人口数(X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2)、计划生育率(X3)、人口死亡率(X4)、初升高升学率(X5)、中小学校个数(X6)、中小学在校生人数(X7)、中小学专任教师数(X8)。

在综合素质方面,选取城市人口数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个指标。

城市人口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城市人口的发展速度和水平能反映出一个国家人口素质发展的进程,而且这一发展进程越快,产生的效应一般也越大。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一个经济指标,它是一个地区教育科研、医疗卫生投资的基础。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提高人口素质的物质基础。

因为只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才有综合国力的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在身体素质方面,选取了计划生育率和人口死亡率两个指标。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口身体素质状况,同时它还由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医疗卫生水平和生活水平所决定。

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选取初升高升学率、中小学校个数、中小学在校生人数、中小学专任教师数四个指标。

因为识字率在金华市普及率是比较高的,缺乏可比性,因此未选取作为评价指标。

同时,由于金华市的高校比较集中,因此选择了更具普遍性的中小学的相关指标来作为评价依据。

第一节 人口素质概述一、人口素质的含义二、人口素质的内部

第一节 人口素质概述一、人口素质的含义二、人口素质的内部

19


c、胸围。 男性在35岁后趋于稳定,随年龄的变化幅度较小,45~49岁最大为 90.5cm;女性45岁后趋于稳定,55~59岁最大为88.5cm。此后,随年龄 增长而呈小幅降低趋势,65~69岁男性比最大值低1.5cm,女性低 1.24cm.
2005年检测结果: 男性3岁---7岁----20~24----40~54----55~59---60~64---65~69: 51.8---59.2-----86.3-------91.4-----91.1------90.5------89.8 女性3岁---7岁----20~24----40~44----55~59---60~64---65~69: 50.7----57-------81.0------86.4------88.2------88.4-----86.8
18
b、体重。 所有人口从3岁起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男性在35岁后趋于稳定,40~49岁最大,为67.6千克; 女性在40岁后趋于稳定,50~54岁最大,为59.64千克。 男、女均随年龄增大而呈减少趋势,65~69岁男性比最大值低于3.9 千克,女性低于3.1千克。 2005年检测结果:
城市男性儿童肌力、耐力不如农村同龄人口;
城市女性儿童的肌力好于农村同龄人口,而耐力弱于农村。
城市成年和老年人除柔韧性外,各项素质高于农村同龄人口。 体力劳动人口的肌力好于非体力劳动人口。 体力劳动人口的速度、灵敏性、平衡性和反应能力不如非体 力劳动人口。
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05年,国家体育总 局、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民委、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 卫生部、国家统计局、全国总工会10个部门联合在全国31个 省(区、市)进行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第四章人口素质

第四章人口素质
人口素质是控制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意识的重要基础。
三、衡量人口素质的主要指标
1、人口的身体素质:是人口质量的自然条件和基础, 主要是指身体发育的健全程度和体质的强弱。
人口死亡水平:死亡率(尤其是婴儿死亡率)、平均预期
寿命。
人口生存质量:营养水平、遗传病及传染病发病率、残疾
人比重、医疗保健、公益事业、住房、环保、文体娱乐等。
二、影响因素
生产力发展水平 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城市化水平 性别差异
我国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
x:人均GDP;y1: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 y2:接受过小学教育人口比重; y3: 接受过初中教育人口比重; y4 :接受过高中教育人口比重; y5 :接受过大专 以上教育人口比重。
3、地理环境因素 人体通过新陈代谢不断地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
信息交换,保持生命的存在和延续。各种自然因素,除直 接影响人的生理机能外,还通过食物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地 域差异影响人口身体素质。
热带雨林地区气候终年湿热,人体散热条件差,基础代谢作用低, 脂肪不易积累,身材较矮小瘦弱;温带草原地区,气候干爽,人体 散热条件好,身材较为高大健壮;寒带地区性成熟晚,肉食比重大, 人的体格较为粗壮强健。 在山地和高原,气温、气压较低,致使人体内血氧减少,延缓了人 的生理发育,体格一般比较矮小。 地球化学元素提供了人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成分,某些化学 元素(微量元素)过多、过少或比例失调,就会产生各种地方病。 全世界地方病患者在地区分布上有着明显的规律。
文化普及率指数C
等于全国15 岁及以上人口中识字者所占的比重,即识字率。
PQLI= (A+B+C)
/3
PQLI 越高,代表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人口素质越高。根据 PQLI计数值可将人口素质划分为 3种类型:低于 60属于低人 口素质,60~80属于中等水平,80以上属于高素质人口。

人教版高二必考地理知识点高考考点清单2023

人教版高二必考地理知识点高考考点清单2023

人教版高二必考地理知识点高考考点清单2023人教版高二必考地理知识点1一、概念1.人口素质的概念人口素质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下,人口群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他们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和相互制约,各自反映了人口素质的某个侧面,共同构成了人口素质的整体。

2.人口身体素质人口身体素质是指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

人口素质的好坏,一方取决于遗传因素,另一方面取决于环境因素。

即使是遗传因素,也受到环境的长期影响。

其中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环境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

二、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1.社会环境因素人类创造并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经济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伦理道德等,是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

如果说早期人类的身体素质较多的依赖于自然环境的话,那么,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的身体素质就更多地取决于社会经济环境。

(师生活动举例说明)例如由于某些人的伦理道德观念的丧失,致使世界上吸毒人数、感染艾滋病的人数越来越多,由此引起的死亡人数也与日俱增等。

2.自然环境因素(1)原生环境主要指地形、气温、降水、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

这些环境要素与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很大关系。

例如,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所需的某些化学元素,或过多的含有某种人体所需要的化学元素,人们长期饮用这种水,或食用这种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农产品,从而导致某些地方病的发生。

(师生共同活动)列举一些常见的地方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缺碘);甲亢(多碘);氟骨病(氟的含量过多);克山病、大骨节病(缺硒);还有某些地方,由于自然放射线较高,容易引起畸形胎儿出生率较高等现象。

这些疾病都会导致人口身体素质的下降。

进而影响死亡率。

(2)次生环境主要指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因素。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地球上无处不存在人类影响的环境。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口的数量、结构和素质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增长速度、结构调整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探讨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相互作用的方式。

一、人口数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人口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劳动力的供给相对不足,从而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经济增长速度受到限制。

相反,当人口数量适度增加时,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产能的扩大,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然而,人口数量过多也可能导致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给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二、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结构指的是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人群的构成比例。

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年龄结构的变化直接关系到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

在人口结构年轻化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相对充足,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而在人口结构老龄化的情况下,劳动力短缺可能会制约经济增长。

其次,人口结构的男女比例也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男女比例失衡,导致部分男性无法结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此外,不同职业人群的比例也会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方向。

三、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素质包括教育水平、健康状况、技能水平等方面。

人口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速度。

其次,健康状况的改善可以降低劳动力的生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工作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此外,良好的人口素质还有助于促进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四、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方式人口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关系。

经济发展为人口创造就业机会和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从而提高了人口素质和生活水平。

同时,人口的增长和结构变化也为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和市场需求,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人口地理考试题

人口地理考试题

人口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A卷4分填空,B卷4分填空)1、人口地理学是介于地理学和人口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2、人口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3、人口地理学的学科属性有边缘性、多学科的交叉性、宏观性和区域性4、人口自身而言,人口由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四个方面构成,其中数量和规模是一切人口现象和人口过程存在的基础。

5、拉采尔于1882年出版的名著《人类地理学》第一次提出生存空间概念,并提出了自然环境决定论,白兰士则提出了人地相关论的思想,其学生白吕纳指出人口分布、劳动地理是人文地理应予研究的重要的研究内容。

6、人口地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9世纪以前,19世纪到一战,一战到1953年,1953年(人口地理学蓬勃发展的标志,召开了了美国地理学会年会)到现今,特里瓦萨提出把人口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7、我国胡焕庸的《中国人口之分布》提出的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龙江黑河—云南滕冲第二章(A卷一道论述15分,判断1分;B卷论述一道15分,判断1分)1、两种生产所指的是什么?理解并论证两种生产的辩证统一关系。

答:(1)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人口再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创造财富的生产活动,它通过劳动加工使自然界原有的物品适于人类需求;人类自身生产是人类为了世代延续即为了自身的增殖或种族的繁衍所进行的生产,是原有人口生命的生产和新一代人口生命生产的统一。

(2)两种生产的在社会生产中的辩证统一关系:①两种生产相互依赖,两者不能孤立的存在和发展;它们互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自身生产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物质资料生产依赖于人类自身的生产。

②两种生产相互渗透,物质资料生产中有人的因素,人类自身生产中有物质的因素,人类自身的生产渗透到物质资料生产中,物质资料生产也渗透到人类自身的发展中。

③两种生产相互制约,两者相互作用于对方,制约着对方的发展;物资资料生产作用于人类自身的生产,制约着人类自身生产的发展,人类自身的发展也反作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发展。

人文地理学概论答案

人文地理学概论答案

《人文地理学概论》期末复习要点1、地理学名称的由来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人文地理学创始人代表人物:拉采尔3、人地关系“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拉采尔4、人地关系“适应论”的代表人物适应论是人们对其周围自然环境的适应,二是一定区域内的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协调”思想,即人类需要主动地、不断地适应于环境对人类的限制,而这种“适应”,实际上是一种不断的调整,是人类有意识地对人地关系的协调。

代表人物:美国学者巴罗斯5、人地关系“和谐论”的代表人物人地关系:是适应论,协调论的继续。

和谐是指矛盾双方配合得非常默契,又称和睦英国学者罗士培提出“协调”思想6、人地关系的“挑战与应战”学说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对文明的起源提出了“挑战和应战”、“逆境美德”、“中庸之道”三原则7、地理科学的三大原则因果原则、综合原则、范围原则(比较原则)8、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区域学派:认为区域和区域差异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

哈特向9、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本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10、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异同点1、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相同之处(1)人的生物特性与文化传统的传递与继承方式不同(2)生物特性的遗传是纵向的,而文化的继承是横向的(3)新的生物特性取代旧的生物特性,常以新物种取代旧物种实现,而文化的取代是原文化群体接受新的文化(4)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不同2、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不同之处(1)二者在其发展过程中,既随着环境变化而发生,又保持其特性的稳定性(2)两者都在演化中,都是通过新的性状和新的文化的产生而实现其变化以增强其适应性(3)在新的取代旧的过程中,都是通过竞争与选择而实现的(4)在竞争与选择过程中,环境起着关键作用11、文化传播和扩散的形式1、扩展扩散(1)接触扩散又称传染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人口地理学解读

人口地理学解读

第一章绪论一、人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核心人口地理学研究与地方特性相关的人口分布、构成、迁移与增长的空间变化。

人口地理学是一门介于地理学、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间的边缘学科。

1、人口各种现象的地域差异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核心;2、用综合的观点研究人口现象的地域差异;3、人口分布、人口构成和人口迁移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二、人口地理学的研究意义与任务1、人口地理学为制定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区域规划与生产布局、城乡居民点布局与建设规划以及各个时期的人口政策提供客观依据。

2、在劳动力资源利用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中大有可为。

3、为有效地做好移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商企业与医疗保健、文化教育等区域社会服务管理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5、对二十一世纪人口老龄化及社会保障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总之:人口地理学研究可以制定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国土开发整治与环境治理、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与生产力布局、城乡居民点布局与建设规划,以及制定各个时期不同类型的区域人口政策提供客观依据。

三、人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人口现象和人口过程(1)人口现象——某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现象具体包括4点: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构成、人口分布。

人口过程——是指人口的出生和死亡所引起的自然变动。

主要表现为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般是人口学研究的内容。

(2)人口素质。

(3)人口迁移与聚集。

(4)人口分布的地域体系。

2、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主要研究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于影响,区域人口的承载力、合理容量,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与对策等。

3、人口——社会经济系统人口具有二重性——生产者、消费者。

作为生产者,为社会提供劳动力资源;作为消费者,推动社会生产运转的动力,还涉及福利、住房、入学、就业等方面。

所以,人口的数量、素质,均社会经济系统形成密不可分的联系。

四、人口地理学的学科性质1、人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之一。

社会学视角下的人口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人口问题

社会学视角下的人口问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口问题一直是影响着人类发展的因素之一。

从古代的饥荒、瘟疫到现代的超强生育能力、老龄化,人口总量、结构、总体素质等都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口是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在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中其作用越发重要。

一、人口总量人口总量是影响社会发展的最基础要素。

从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出现大幅度增长。

2000年以后,世界人口数量破了60亿、70亿等重要的人口里程碑。

这一快速增长的趋势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影响,如粮食、用水、环境、房屋、交通、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污染等,对人类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二、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反映社会发展水平和特征的重要要素。

人口结构包括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教育背景、职业分布等。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不同的人口结构状况,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如,人口年龄结构在人口问题中是影响很大的一个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那么就会面临着少子化问题。

少子化问题并不是指儿童的数量减少,而是指生育的意愿和能力下降,这将影响到社会的生育率,进一步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三、人口总体素质问题人口素质是指人口的智力、文化、健康、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

人口素质的提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具体来讲,人口素质的提高有助于科技创新、人才流动、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经济可持续发展等。

另外,人口总体素质不仅仅影响整个国家或地区的和谐发展,同时对个人的成长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提高社会的教育水平、社会福利保障、健康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可以提高人口素质,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

结语在社会学视角下,人口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等因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

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人类探索可持续和谐发展之路提供指导和帮助。

人口素质

人口素质

中国人口的文化构成(第五次人口普查)
大学(大专及以上)3.61% 高中(含中专)11.15% 初中33.96% 小学37.06% 文盲、半文盲6.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3)身体素质
含义: 指人口的健康状况 因素: 居民的生活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社会保 障水平等 指标: 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营养水平、发病 率、残疾率、身高、体重等
专题18 人口素质
二、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1、努力与成就
经济投入增加: 教育经费:90年代增长率4倍 医疗卫生经费: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5.43% 社会救济福利支出:1978年到2001年增长20倍
2、我国人口素质的不足
(1) 高素质专业劳动力和专业人才比例不高 (2)文化教育水平还有待提高 (3)地域不平衡问题严重
专题18 人口素质
人口素质构成
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专题18 人口素质
一、人口素质的构成
下列描述的是哪一类人口素质?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中国式”过马路 目不识丁 乱排污水
肥胖儿童
营养不良
1、含义 指在一定社会条件的人口总量在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综合特征
2、重要性 人口素质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世界平均 高收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 中国 德国 日本 英国 美国 法国 韩国 印度
中等收入国家
平均期望寿命(2003年)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66.7 78.2 69.6 5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70.7 78.1 81.6 77.5 77.3 79.2 73.9 63.4

人口素质名词解释

人口素质名词解释

人口素质名词解释一、引言人口素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在经济、文化、教育、健康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水平。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与人口素质相关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和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二、人口素质相关名词解释1. 经济素质经济素质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经济活动中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它包括了理财意识、创新能力、市场适应能力等方面。

高经济素质的人群往往能够更好地把握机遇,创造价值,实现自身价值,并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 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文化领域所具备的知识、审美意识和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水平。

它包括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对人文科学的学习和研究、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创造等方面。

高文化素质的人群往往具有广泛的知识储备,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文化,提高审美能力,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 教育素质教育素质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受教育程度上所具备的水平。

它包括了接受教育的年限、学历层次和教育质量等方面。

高教育素质的人群往往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迅速获取新知识,提高自身竞争力,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4. 健康素质健康素质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身体健康状况上所具备的水平。

它包括了身体机能、心理健康、生活习惯等方面。

高健康素质的人群往往具有强大的抵抗疾病能力,积极向上的心态,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更好地投入工作和学习,并为社会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5. 社会素质社会素质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社会交往和行为规范上所具备的水平。

它包括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等方面。

高社会素质的人群往往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尊重他人,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人口素质与国家发展人口素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其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文化传承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等方面。

人口素质教案

人口素质教案

专题18 人口素质【教学目标】识记:人口素质包括的几个方面【教学重点】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将提高人口素质的观念逐步渗透入学生的心中,并付之实施,以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

课时安排:2课时【基本知识梳理】一、知识梳理【教学思路及学生活动设计】【课堂检测】(默写)前面两节课我们学过了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从环境对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制约作用,及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两方面分析了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又学习了环境人口容量,这实际上反映的是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制约作用,那么,除此之外,人口素质对环境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其实人口素质,尤其是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意义更为重大。

下面我们来学习人口素质。

一、人口素质的构成1、含义:人口素质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下,人口群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2、人口素质包括三方面内容: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遗传因素,如白化病等很多疾病都属遗传病。

两个携带致病基因的人结合极可能给下一代造成不幸。

遗传因素虽然不是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但是它深受环境的影响,胎儿在器官形成期极易受不良环境影响而产生畸变,环境污染使这种作用加剧。

有关这方面的例子还很多,同学们可在现实生活中注意观察,了解好的遗传因素与不好的遗传因素对下一代的影响。

3、补充材料: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的分布。

二、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了解以下两方面内容:社会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和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

1、社会环境因素人类创造并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经济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伦理道德等,是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

2、自然环境因素我们在强调社会经济因素对当代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时,还应注意自然环境因素对身体素质的作用。

决不能因为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而忽视自然环境的作用。

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01
人口素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人口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02
经济发展对人口素质有反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要求人们具备更
高的知识水平、技能和能力,从而促进人口素质的提升。
03
相互促进关系
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不断提高人口
素质,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为提高人口素质提
供了更好的条件和平台。
02
人口素质对经济增长的影 响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总结词
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详细描述
人力资本是指人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密切。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可以促 进技术创新和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 ,缩小收入差距。
鼓励企业投资于人力资源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对人力资源的投入,提高员工培训 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投入。
实施人才引进战略
制定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建立人才库和人才交流平台,吸引 国内外优秀人才来华工作和创新。
感谢您的观看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高素质劳动力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新技术,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
人口素质对产业创新的影响
创新驱动发展
具备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够为产业创新提供源 源不断的动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
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
高素质劳动力能够更好地推动技术创新和市 场开拓,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04

人口质量的内容包括

人口质量的内容包括

人口质量的内容包括人口质量。

人口质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整体素质和健康状况。

人口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民生活水平。

人口质量的提高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人口质量的下降则会给国家发展带来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人口质量的内容包括人口的数量、结构、素质、健康状况等方面。

人口数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量,而人口结构则包括性别结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等。

人口素质则是指人口的教育水平、文化素养、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表现,而人口的健康状况则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

其次,人口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

人口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增强国家的竞争力。

而人口素质的下降则会导致劳动力素质低下,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此外,人口健康状况的好坏也会影响国家的医疗支出和社会福利负担,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压力。

再次,人口质量的高低还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稳定。

人口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而人口素质的下降则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最后,人口质量的高低还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生活水平。

人口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国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而人口素质的下降则会影响国民的生活水平,降低国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总之,人口质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民生活水平。

因此,各国应该重视人口质量的提高,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人口的素质和健康状况,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关于人口素质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人口素质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人口素质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2年1月15日——2012年2月13日调查地点:黑龙江省双城市食品药品监督局调查对象:食品药品监督局的相关工作人员调查方法:问卷、采访、参考资料调查人:范晨晨、张博、李欣婷关键词:人口、人口问题、持续发展人口素质是人口在质的方面的规定性。

又称人口质量。

它包含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

文化素质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身体素质是人口质量的自然条件和基础。

人口群体是素质和数量的统一,二者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控制人口数量有助于提高人口素质,而提高人口素质反过来又会促进控制人口数量。

人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两层属性。

从各种因素的地位看,人既是人地相关系统中的主体,又是环境和资源的组成要素。

研究我国人口问题与社会持续发展对于探讨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所以此次寒假我与同学进行了走访并对我国人口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从总体上看反映人口素质的指标有以下几个方面: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人口平均身高和体重、儿童智力水平;人口文化程度;科技人员和熟练劳动者占人口的比重等。

人口素质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制约,先天遗传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体质、智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条件、医疗卫生条件、教育与学习条件等社会经济因素,是形成人口素质的决定性因素。

首先我们要对人口素质的内涵进行认识。

中国对人口素质内涵基础理论问题研究较早的是北京大学的张纯元教授,在《人口理论教程》一书中,把人口素质定义为“人本身具有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这与《人口学词典》中的定义:“人口学所讲的人口质量,一般指的是人口总体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思想素质,它反映了人口总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是一致的。

而梁中堂教授在《人口素质论》一书中认为“人口质量是人口所具有的各种构成的总和”;穆光宗则定义:“所谓的人口素质或者说人口质量,就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口的结构和组合状态所展现的各种社会功能和影响力”;还有吴忠观在《人口科学辞典》中指出:“人口质量,亦称人口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共享单车在使用时存在哪些问题?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健康基础。
专题18人口素质学习单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
共享单车: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1.讨论共享单车使用时存在的问题、原因和解决措施
2.共享单车使用了哪些技术?
数据源来自第六次人口普查
指标
2015年
2020年
2030年
人均预期寿命(岁)
76.3477.3源自79.0婴儿死亡率(‰)8.1
7.5
5.0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亿人)
3.6
4.35
5.3
摘自“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