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 阶段知能检测4
2014年江苏卷物理高考试卷(原卷 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 理本试卷共15题,共120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15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 如图所示,一正方形线圈的匝数为 n,边长为 a,线圈平面与匀强磁场垂直,且一半处在磁场中. 在 Δt 时间内,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不变,大小由 B 均匀地增大到2 B.在此过程中,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A) 22Ba t ∆ ( B) 22nBa t ∆( C) 2nBa t∆ ( D) 22nBa t ∆2 . 已知地球的质量约为火星质量的 10 倍,地球的半径约为火星半径的 2 倍,则航天器在火星表面附近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约为( A)3 . 5 km / s ( B)5 . 0 km / s ( C)17 . 7 km / s ( D)35 . 2 km / s3 . 远距离输电的原理图如图所示, 升压变压器原、 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 n 1、 n 2, 电压分别为U 1、U 2,电流分别为 I 1、I 2,输电线上的电阻为 R. 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1122I n I n = ( B)22U I R =( C) 2112I U I R = ( D) 1122I U I U =4 . 如图所示,一圆环上均匀分布着正电荷, x 轴垂直于环面且过圆心 O. 下列关于 x 轴上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O 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最低 ( B) O 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最高( C) 从 O 点沿 x 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减小,电势升高 ( D) 从 O 点沿 x 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增大,电势降低5 . 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 下列速度 v 和位移 x 的关系图像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16 分. 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6 . 为了验证平抛运动的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 球水平抛出,同时 B 球被松开,自由下落.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两球的质量应相等 ( B) 两球应同时落地( C) 应改变装置的高度,多次实验( D) 实验也能说明 A 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7 . 如图所示,在线圈上端放置一盛有冷水的金属杯,现接通交流电源,过了几分钟,杯内的水沸腾起来. 若要缩短上述加热时间,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A) 增加线圈的匝数 ( B) 提高交流电源的频率 ( C) 将金属杯换为瓷杯 ( D) 取走线圈中的铁芯8 . 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 2 m 和 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 g. 现对 A 施加一水平拉力 F,则( A) 当 F < 2 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 ( B) 当 F =52μmg 时, A 的加速度为13μg( C) 当 F > 3 μmg 时,A 相对 B 滑动 ( D) 无论 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 9 . 如图所示,导电物质为电子的霍尔元件位于两串联线圈之间,线圈中电流为 I,线圈间产生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 B 与 I 成正比,方向垂直于霍尔元件的两侧面,此时通过霍尔元件的电流为 I H ,与其前后表面相连的电压表测出的霍尔电压 U H 满足:H H I BU kd= ,式中 k 为霍尔系数,d 为霍尔元件两侧面间的距离. 电阻 R 远大于 R L ,霍尔元件的电阻可以忽略,则( A) 霍尔元件前表面的电势低于后表面 ( B) 若电源的正负极对调,电压表将反偏 ( C) I H 与 I 成正比( D) 电压表的示数与 R L 消耗的电功率成正比 三、简答题: 本题分必做题 ( 第 10 、 11 题) 和选做题( 第 12 题) 两部分,共计 42 分. 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 必做题】10 . (8 分) 某同学通过实验测量一种合金的电阻率.(1 )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合金丝的直径. 为防止读数时测微螺杆发生转动,读数前应先旋紧题 10 -1 图所示的部件 ▲ ( 选填“ A ” 、“ B ” 、“ C ” 或“ D ” ) . 从图中的示数可读出合金丝的直径为▲ mm.(2 ) 题 10 -2 图所示是测量合金丝电阻的电路,相关器材的规格已在图中标出. 合上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的过程中,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只在图示位置发生很小的变化. 由此可以推断:电路中 ▲ ( 选填图中表示接线柱的数字) 之间出现了 ▲ ( 选填“ 短路” 或“ 断路” ) .(3 ) 在电路故障被排除后,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2 . 23 V 和38 mA,由此,该同学算出接入电路部分的合金丝的阻值为58 . 7 Ω. 为了更准确地测出合金丝的阻值,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条件下,对实验应作怎样的改进? 请写出两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 (10 分) 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 ) 实验记录纸如题11 -1 图所示,O 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3的方向过P3点. 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 3 . 30 N、F2= 3. 85 N 和F3= 4 . 25 N. 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 的合力.(2 ) 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 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 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实验装置如题11 -2 图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 点,下端N 挂一重物. 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N,在白纸上记录下N 的轨迹. 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 的轨迹.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题11 -3图所示. 过O 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 b 两点, 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 a 和b 时所受拉力F a、F b 的大小关系为▲.(3 ) 根据(2 ) 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哪些? (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 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B) 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 次的长度较长( C) 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 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D) 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4 ) 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12 . 【选做题】本题包括A、B、C 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A、B 两小题评分.A. [ 选修3 -3 ] (12 分)一种海浪发电机的气室如图所示. 工作时,活塞随海浪上升或下降,改变气室中空气的压强,从而驱动进气阀门和出气阀门打开或关闭. 气室先后经历吸入、压缩和排出空气的过程,推动出气口处的装置发电. 气室中的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1 ) 下列对理想气体的理解,正确的有▲.( A) 理想气体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一种理想模型( B) 只要气体压强不是很高就可视为理想气体( C) 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温度、体积都有关( D) 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强下,理想气体都遵循气体实验定律(2 ) 压缩过程中,两个阀门均关闭. 若此过程中,气室中的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内能增加了3 . 4 ×104J,则该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活塞对该气体所做的功▲(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 . 4 ×104J.(3 ) 上述过程中, 气体刚被压缩时的温度为27 ℃, 体积为0 . 224 m3, 压强为1 个标准大气压. 已知1 mol 气体在 1 个标准大气压、0℃时的体积为22 . 4 L,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 . 02 ×1023mol-1. 计算此时气室中气体的分子数. (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B. [ 选修3 -4 ] (12 分)(1 ) 某同学用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观察到题12 B - 1 ( 甲) 图所示的条纹,仅改变一个实验条件后,观察到的条纹如题12 B - 1 ( 乙) 图所示. 他改变的实验条件可能是▲ .( A) 减小光源到单缝的距离( B) 减小双缝之间的距离( C) 减小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 D) 换用频率更高的单色光源(2 ) 在“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准备好相关实验器材后,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后释放,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当单摆再次回到释放位置时停止计时,将记录的这段时间作为单摆的周期. 以上操作中有不妥之处,请对其中两处加以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 Morpho 蝴蝶的翅膀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闪亮耀眼的蓝色光芒, 这是因为光照射到翅膀的鳞片上发生了干涉. 电子显微镜下鳞片结构的示意图见题12 B - 2 图. 一束光以入射角i 从a 点入射,经过折射和反射后从 b 点出射. 设鳞片的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两片之间空气层厚度为h. 取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为c,求光从a 到 b 所需的时间t.C. [ 选修3 -5 ] (12 分)(1 ) 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7 . 73 ×1014Hz 和5 . 44 ×1014Hz,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钙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 ▲ . ( A) 波长 ( B) 频率 ( C) 能量 ( D) 动量(2 ) 氡 222 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被吸入后,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 它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主要环境致癌物质之一 . 其衰变方程是2222188684Rn Po →+▲ . 已知22286Rn 的半衰期约为 3 . 8 天,则约经过 ▲ 天,16g 的22286Rn 衰变后还剩 1 g.(3 ) 牛顿的《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中记载, A 、 B 两个玻璃球相碰,碰撞后的分离速度和它们碰撞前的接近速度之比总是约为 15 : 16 . 分离速度是指碰撞后 B 对 A 的速度,接近速度是指碰撞前 A 对 B 的速度. 若上述过程是质量为 2 m 的玻璃球 A 以速度 v 0 碰撞质量为 m 的静止玻璃球 B,且为对心碰撞,求碰撞后 A 、B 的速度大小. 四、计算题:本题共 3 小题,共计 47 分. 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 . (15 分) 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一倾斜的平行金属导轨,导轨间距为 L,长为 3 d,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θ,在导轨的中部刷有一段长为 d 的薄绝缘涂层.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 质量为m 的导体棒从导轨的顶端由静止释放, 在滑上涂层之前已经做匀速运动, 并一直匀速滑到导轨底端. 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仅与涂层间有摩擦,接在两导轨间的电阻为 R,其他部分的电阻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 g. 求: (1 ) 导体棒与涂层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2 ) 导体棒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 v;(3 ) 整个运动过程中,电阻产生的焦耳热 Q.14 . (16 分) 某装置用磁场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装置的长为 L,上下两个相同的矩形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 B 、方向与纸面垂直且相反,两磁场的间距为 d. 装置右端有一收集板,M 、N 、P 为板上的三点,M 位于轴线 OO’上,N 、P 分别位于下方磁场的上、下边界上. 在纸面内,质量为 m 、电荷量为-q 的粒子以某一速度从装置左端的中点射入,方向与轴线成 30 ° 角,经过上方的磁场区域一次,恰好到达 P 点. 改变粒子入射速度的大小,可以控制粒子到达收集板上的位置. 不计粒子的重力. (1 ) 求磁场区域的宽度 h;(2 ) 欲使粒子到达收集板的位置从 P 点移到 N 点,求粒子入射速度的最小变化量 Δv; (3 ) 欲使粒子到达 M 点,求粒子入射速度大小的可能值.15 . (16 分) 如图所示,生产车间有两个相互垂直且等高的水平传送带甲和乙,甲的速度为 v 0.小工件离开甲前与甲的速度相同,并平稳地传到乙上,工件与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乙的宽度足够大,重力加速度为 g.(1 ) 若乙的速度为 v 0,求工件在乙上侧向( 垂直于乙的运动方向) 滑过的距离 s;(2 ) 若乙的速度为2 v0,求工件在乙上刚停止侧向滑动时的速度大小v;(3 ) 保持乙的速度2 v不变,当工件在乙上刚停止滑动时,下一只工件恰好传到乙上,如此反复. 若每个工件的质量均为m,除工件与传送带之间摩擦外,其他能量损耗均不计,求驱动乙的电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P.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 理(参考答案)1.B 【解析】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2B B B B t t t∆−==∆∆∆,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公式可写成BE n n S t t Φ∆∆==∆∆,其中磁场中的有效面积212S a =,代入得22Ba E n t=∆,选项B 正确,A 、C 、D 错误。
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 阶段知能检测3
阶段知能检测(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图11.(2012·茂名模拟)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1所示.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解析】对于箱子和箱内物体组成的整体,a=M+m g-fM+m,随着下落速度的增大,空气阻力f增大,加速度a减小.对箱内物体,mg-F N=ma,所以F N=m(g-a)将逐渐增大.故选C.【答案】 C图22.如图2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有质量均为m的滑块A和斜面体C,在C的斜面上又放有一质量也为m的滑块B,用力F推滑块A使三者无相对运动地向前加速运动,则各物体所受的合力( )A.滑块A最大B.斜面体C最大C.同样大D.不能判断谁大谁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判断,由于三者加速度相等,所以三者所受合力同样大,选项C正确.一些学生没有抓住“ma表示合力”这个关键,盲目对三个物体做受力分析,既浪费时间,又可能会因复杂的分析而出错.【答案】 C3.(2013·哈尔滨模拟)一物体从静止开始由倾角很小的光滑斜面顶端滑下,保持斜面底边长度不变,逐渐增加斜面长度以增加斜面倾角直至斜面倾角接近90°.在倾角增加的过程中(每次下滑过程中倾角不变),物体的加速度a和物体由顶端下滑到底端的时间t的变化情况是( )A.a增大,t增大B.a增大,t变小C.a增大,t先增大后变小D.a增大,t先变小后增大【解析】设斜面倾角为θ,斜面底边长为x0,则斜边长为x0cos θ.物体的加速度a=g sin θ,θ增大时,a增大,由x0cos θ=12at2可得:t=4x0g sin 2θ,可见随θ的增大,t先变小后增大,故只有D正确.【答案】 D4.(2013·淮南模拟)如图3所示,A、B两物体紧靠着放在粗糙水平面上.A、B间接触面光滑,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两物体一起加速运动,物体A恰好不离开地面,则关于A、B 两物体的受力个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A受3个力,B受4个力B.A受4个力,B受3个力C.A受3个力,B受3个力D.A受4个力,B受4个力【解析】该题考查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的受力分析.由于A恰好不离开地面,所以地面对A的支持力为零,因此A只受到三个力的作用,而B受到四个力的作用,A选项正确.【答案】 A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全部选对的得7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处于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B.通常情况下,物体的惯性保持不变,要想改变物体的惯性,就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是使之运动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且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无关,其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故A 、B 错.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他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牛顿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故C 、D 对.【答案】 CD图46.如图4所示,A 、B 球的质量相等,弹簧的质量不计,倾角为θ的斜面光滑,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小球的瞬时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 sin θB .B 球的受力情况未变,瞬时加速度为零C .A 球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2g sin θD .弹簧有收缩的趋势,B 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上,A 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下,瞬时加速度都不为零【解析】 线烧断瞬间,弹簧弹力与原来相等,B 球受力平衡,a B =0,A 球所受合力为mg sin θ+kx =2mg sin θ,故a A =2g sin θ.【答案】 BC图57.(2012·汕头模拟)如图5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 的物体,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相连,在外力F 1、F 2作用下运动(F 1>F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运动达到稳定时,弹簧的伸长量为F 1+F 22k B .当运动达到稳定时,弹簧的伸长量为F 1-F 2k C .撤去F 2的瞬间,A 、B 的加速度之比为F 1-F 2F 1+F 2 D .撤去F 2的瞬间,A 、B 的加速度之比为F 1-F 2F 2【解析】 把两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对该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得:水平方向的F 1和F 2的合力即是整体受到的合外力F =F 1-F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整体的加速度a =F 1-F 22m,方向向右;再隔离其中的一个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拉力F 1和水平向左的弹簧弹力kx 的共同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kx =ma ,联立可得弹簧的伸长量为F 1+F 22k,A 对;撤去F 2的瞬间,弹簧弹力不变,此时A 的加速度不变,B 的加速度为a B =kx m =F 1+F 22m,所以A 、B 的加速度之比为F 1-F 2F 1+F 2,C 对. 【答案】 AC图68.(2012·池州模拟)某大型游乐场内的新型滑梯可以等效为如图6所示的物理模型,一个小朋友在AB 段的动摩擦因素μ1<tan θ,BC 段的动摩擦因数μ2>tan θ,他从A 点开始下滑,则该小朋友从斜面顶端A 点滑到底端C 点的过程中( )A .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先水平向左,后水平向右B .地面对滑梯始终无摩擦力作用C .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的大小始终等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的大小D .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先小于、后大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的大小【解析】 小朋友在AB 段沿滑梯向下匀加速下滑,在BC 段向下匀减速下滑,因此小朋友和滑梯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先向左后向右,则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即系统水平方向合外力先水平向左,后水平向右,A 正确,B 错误;系统在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先向下后向上,因此系统先失重后超重,故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的大小先小于、后大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的大小,C 错误,D 正确.【答案】 AD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9.(8分)(2012·济宁模拟)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若测得某一物体质量m 一定时,a 与F 的有关数据资料如下表所示:1.98(1)(2)根据图象判定:当m 一定时,a 与F 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3)若甲、乙两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没有按照正确步骤进行实验,处理数据后得出如图7所示的a-F图象.图7试分析甲、乙两同学可能存在的问题: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若a与F成正比,则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同时,因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误差,研究误差产生的原因,从而减小误差,增大实验的准确性,则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即可.连线时应使直线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大致对称地分布在直线两侧,离直线较远的点应视为错误数据,不予以考虑.描点画图如图所示.(2)由图可知a与F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3)图中甲在纵轴上有较大截距,说明绳对小车拉力为零时小车就有加速度a0,可能是平衡摩擦力过度所致.乙在横轴上有截距,可能是实验前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答案】(1)见解析(2)正比例关系(3)平衡摩擦力时木板抬的过高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10.(10分)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8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图8(1)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11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11(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①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________.(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A.木板的长度lB.木板的质量m1C.滑块的质量m2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E.滑块运动的时间t②测量①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将题干图中每段距离标记为s1、s2、…、s7,加速度可由逐差法计算a=s4+s5+s6-s1+s2+s39T2可得:a=0.496 m/s2.(2)为测量动摩擦因数,需计算压力和摩擦力,压力F N =m 2g ,所以为确定压力需测量滑块质量m 2,而摩擦力满足F T -f =m 2a ,又因为m 3g -F T =m 3a ,所以f =m 3g -(m 2+m 3)a ,所以为确定摩擦力还需测量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 3.m 2、m 3需用托盘天平测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托盘天平(带砝码).(3)由(2)中分析得:F N =m 2g ,f =m 3g -(m 2+m 3)a ,由f =μF N ,μ=m 3g -m 2+m 3am 2g.由于纸带与限位孔及滑轮处阻力的存在,所计算f 值比真实值偏大,所以μ的测量值偏大.【答案】 (1)0.495 m/s 2~0.497 m/s 2(2)①CD ②托盘天平(带砝码) (3)m 3g -m 2+m 3am 2g偏大 见解析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8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图911.(12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 、b 质量均为m =0.8 kg ,在水平面上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图9中的两条直线表示物块受到水平拉力F 作用和不受拉力作用的v -t 图象,(a 、b 线分别表示a 、b 物块的v -t 图象)求:(1)物块b 所受拉力F 的大小; (2)8 s 末a 、b 间的距离.【解析】 (1)设a 、b 两物块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由v -t 图象可得a 1=|0-64-0| m/s 2,得a 1=1.5 m/s 2a 2=|12-68-0| m/s 2,得a 2=0.75 m/s 2对a 、b 两物块由牛顿运动定律得f =ma 1F -f =ma 2由以上几式可得F =1.8 N.(2)设a 、b 两物块8 s 内的位移分别为s 1、s 2,由图象得s 1=12×6×4 m=12 m s 2=12×(6+12)×8 m=72 m所以Δs =s 2-s 1=60 m. 【答案】 (1)1.8 N (2)60 m12.(12分)(2012·中山模拟)如图10甲所示,在风洞实验室里,一根足够长的细杆与水平面成θ=37°固定,质量为m =1 kg 的小球穿在细杆上静止于细杆底端O 点,今有水平向右的风力F 作用于小球上,经时间t 1=2 s 后停止,球与细杆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小球沿细杆运动的部分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试求:图10(1)小球在0~2 s 内的加速度a 1和2 s ~4 s 内的加速度a 2; (2)0~2 s 内风对小球作用力F 的大小. 【解析】 (1)由图象可知,在0~2 s 内a 1=v 2-v 1t 1=20 m/s 2方向沿杆向上 在2 s ~4 s 内a 2=v 3-v 2t 2=-10 m/s 2负号表示方向沿杆向下.(2)有风力时的上升过程,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cos θ-μ(mg cos θ+F sin θ)-mg sin θ=ma 1代入数据可得0~2 s 内风对小球的作用力F =60 N.【答案】 (1)20 m/s 2方向沿杆向上 10 m/s 2方向沿杆向下 (2)60 N13.(14分)(2012·福州模拟)如图11所示,在光滑的桌面上叠放着一质量为m A =2.0 kg 的薄木板A 和质量为m B =3 kg 的金属块B .A 的长度L =2.0 m .B 上有轻线绕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 C =1.0 kg 的物块C 相连.B 与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最大静摩擦力可视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忽略滑轮质量及与轴、线之间的摩擦.起始时令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绳被拉直,B 位于A 的左端(如图),然后放手,求经过多长时间后B 从A 的右端脱离(设A 的右端距滑轮足够远)(g 取10 m/s 2).图11【解析】 以桌面为参考系,令a A 表示A 的加速度,a B 表示B 、C 的加速度,t 表示B 从静止到从A 的右端脱离经过的时间,s A 和s B 分别表示t 时间内A 和B 运动的距离,则由牛顿运动定律可得m C g -μm B g =(m C +m B )a B ①μm B g =m A a A ②由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s B =12a B t 2③ s A =12a A t 2④ s B -s A =L ⑤联立①②③④⑤式,代入数值得t =4.0 s. 【答案】 4.0 s。
【高考真题】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含答案)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6分)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15.(6分)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D.将直导线从中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16.(6分)如图,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的中点O.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不计重力,铝板上方和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A.2 B.C.1 D.17.(6分)如图所示,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时细线偏离竖直方向到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
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A.一定降低B.一定升高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18.(6分)如图(a),线圈ab、cd绕在同一软铁芯上,在ab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线圈cd间电压如图(b)所示,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A.B.C.D.19.(6分)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家称为“行星冲日”,据报道,2014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分别为:1月6日木星冲日;4月9日火星冲日;5月11日土星冲日;8月29日海王星冲日;10月8日天王星冲日.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各地外行星每年都会出现冲日现象B .在2015年内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C .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土星的一半D .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短20.(6分)如图,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木块a 和b (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a 与转轴OO′的距离为L ,b 与转轴的距离为2L .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 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用ω表示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 B.b 一定比a 先开始滑动 C .ω=是b 开始滑动的临界角速度D .当ω=时,a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kmg21.(6分)如图,在正电荷Q 的电场中有M 、N 、P 、F 四点,M 、N 、P 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F 为MN 的中点,∠M=30°,M 、N 、P 、F 四点处的电势分别用φM 、φN 、φP 、φF 表示,已知φM =φN 、φP =φF ,点电荷Q 在M 、N 、P 三点所在平面内,则( )A .点电荷Q 一定在MP 的连线上B .连接PF 的线段一定在同一等势面上C.将正试探电荷从P点搬运到N点,电场力做负功D.φP>φM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一)必考题(共129分)22.(6分)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2)由图乙可知,a﹣m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3)若利用本实验来验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23.(9分)利用如图(a)所示电路,可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电阻箱R(最大阻值999.9Ω),电阻R0(阻值为3.0Ω),电阻R1(阻值为3.0Ω),电流表(量程为200mA,内阻为R A=6.0Ω),开关S.实验步骤如下:①将电阻箱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S;②多次调节电阻箱,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阻箱相应的阻值R;③以为纵坐标,R为横坐标,作出﹣R图线(用直线拟合);④求出直线的斜率k和在纵轴上的截距b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用E和r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则和R的关系式为;(2)实验得到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电阻R=3.0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读出数据,完成下表.答:①,②./A﹣1(3)在图(c)的坐标纸上将所缺数据点补充完整并作图,根据图线求得斜率k=A﹣1Ω﹣1,截距b=A﹣1;(4)根据图线求得电源电动势E=V,内阻r=Ω.24.(12分)公路上行驶的两辆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2014年全国卷II卷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word版)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卷II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青海 西藏 甘肃 贵州 黑龙江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新疆 云南 辽宁)第Ⅰ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
在t =0到t=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内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221v v +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15.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
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
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A .6π B .4π C .3π D .125π16.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 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 ,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 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 ,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1F W 、2F W 分别表示拉力F 1、F 2所做的功,1f W 、2f W 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A .214F F W W >,212f f W W >B .214F F W W >,122f f W W =C .214F F W W <,122f f W W =D .214F F W W <,212f f W W <17.如图,一质量为M 的光滑大圆环,用一细轻杆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套在大环上质量为m 的小环(可视为质点),从大环的最高处由静止滑下。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当小环滑到大环的最低点时,大环对轻杆拉力的大小为A.Mg -5Mg B .Mg +mg C .Mg +5mg D .Mg +10mg18.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
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考纲解读+考点探究+高分技巧):选修3-3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62张)
考纲自主研读
考点互动探究
随堂基础演练
活页限时训练
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思维驱动】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向体积为V1 的纯油酸中加入酒精,直到油酸酒精溶液总量为
V2; ②用注射器吸取上述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小量筒,当滴入n滴 时体积为V0; ③先往边长为30~40 cm的浅盘里倒入2 cm深的水;
D.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考纲自主研读 考点互动探究 随堂基础演练 活页限时训练
解析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A正确;分子是永不停息
地做无规则运动的,B错误;在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如果先
是分子斥力做正功,后是分子引力做负功,则分子势能是先 减小后增大的,C正确;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都随分子间距 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变化得快,D正确. 答案 B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考纲自主研读
考点互动探究
随堂基础演练
活页限时训练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阿伏加德罗常
数 Ⅰ(考纲要求)
【思维驱动】
以下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
).
B.-2 ℃时水已经结为冰,部分水分子已经停止了热运 动 C.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考纲自主研读
考点互动探究
随堂基础演练
活页限时训练
【典例 1】 (2011· 江苏)某同学在进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 大小”的实验前,查阅数据手册得知:油酸的摩尔质量 M=0.283 kg· -1,密度 ρ=0.895×103 kg· -3.若 100 mol m 滴油酸的体积为 1 mL,则 1 滴油酸所能形成的单分子油 膜的面积约是多少?(取 NA=6.02×1023 mol 1, 球的体积 1 3 V 与直径 D 的关系为 V= πD ,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6
2014年高考物理试卷(四川卷)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物理第I卷(选择题共42分)注意事项:必须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I卷共7题,每题6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和不选的得0分。
1、如图所示,甲是远距离输电线路的示意图,乙是发电机输出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A、用户用电器上交流电的频率是100HzB、发电机输出交流电的电压有效值是500VC、输电线的电流只由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决定D、当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增大时,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减小2、电磁波已广泛运用于很多领域。
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电磁波不能产生衍射现象B、常用的遥控器通过发出紫外线脉冲信号来遥控电视机C、根据多普勒效应可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D、光在真空中运动的速度在不同惯性系中测得的数值可能不同3、如图所示,口径较大、充满水的薄壁圆柱形浅玻璃缸底有一发光小球,则A、小球必须位于缸底中心才能从侧面看到小球B、小球所发的光能从水面任何区域射出C、小球所发的光从水中进人空气后频率变大D、小球所发的光从水中进人空气后传播速度变大4、有一条两岸平直、河水均匀流动、流速恒为V的大河。
小明驾着小船渡河,去程时船头指向始终与河岸垂直,回程时行驶路线与河岸垂直。
去程与回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为k,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相同,则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5、如图所示,甲为t=ls 时某横波的波形图像,乙为该波传播方向上某一质点的振动图像,距该质点△x=0.5 m 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可能是6、如图所示,一不计电阻的光滑U 形金属框水平放置,光滑、竖直玻璃挡板H 、P 固定在框上,HP 的间距很小。
质量为0.2kg 的细金属杆CD 恰好无挤压地放在两挡板之间,与金属框接触良好并围成边长为1m 的正方形,其有效电阻为0.1Ω。
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 阶段知能检测2
阶段知能检测(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图11.(2013·广州模拟)如图1所示,质量均为m 的物体A 、B 通过一劲度系数为k 的弹簧相连,开始时B 放在地面上,A 、B 均处于静止状态,现通过细绳将A 向上拉起,当B 刚要离开地面时,A 上升距离为L ,假设弹簧一直在弹性限度内,则( )A .L =2mgkB .L <2mg kC .L =mg kD .L >mg k【解析】 拉A 之前,A 静止时,mg =kx 1,弹簧的压缩量为x 1,当B 刚要离开地面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2,mg =kx 2,所以A 上升的距离为L =x 1+x 2=2mgk,故A 正确.【答案】 A图22.(2012·清华附中模拟)如图2所示,质量为m 的光滑楔形物块,在水平推力F 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则楔形物块受到的斜面支持力大小为( )A .F sin θB .mg cos θ C.Ftan θD.mgcos θ【解析】 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因物块平衡,其合力为零,则有F N =mgcos θ=Fsin θ,故D 正确,A 、B 、C 均错误.3.(2013·长春模拟)如图3甲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对物体A施加一水平力F,F-t图象如图乙所示,两物体在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且始终相对静止,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图3A.两物体在4 s时改变运动方向B.在1 s~3 s时间内两物体间摩擦力为零C.6 s时两物体的速度为零D.B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始终与力F的方向相同【解析】两物体在0~1 s内,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加速运动,在1 s~3 s内,做匀加速运动,在3 s~4 s内,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加速运动,在4 s~6 s内,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故两物体一直向一个方向运动,A、C错误,D正确,1 s~3 s时间内两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对B进行受力分析可知两物体间的摩擦力不为零,B错误.【答案】 D图44.如图4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倾角为θ的斜面体B处于静止状态,其斜面上放有与之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A.现对斜面体B施加向左的水平推力,使物体A和斜面体B一起向左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加,直到A和B开始发生相对运动,关于这个运动过程中A所受斜面的支持力F N以及摩擦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 N增大,f持续增大B.F N不变,f不变C.F N减小,f先增大后减小D.F N增大,f先减小后增大【解析】当物体A与斜面体B相对静止且以较小的加速度向左做加速运动时,斜面体B对物体A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当加速度达到a=tan θ时,斜面体B对物体A的摩擦力为零,加速度再增大时,斜面体B对物体A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故f先减小后增大,由平衡知识列方程求解可知F N增大,所以D正确.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5.(2013·大同模拟)光滑绝缘细杆与水平面成θ角固定,杆上套有一带正电小球.为使小球静止在杆上,可加一匀强电场.问图5中给出的四个方向中,沿哪些方向加电场,有可能使小球在杆上保持静止( )图5A.垂直于杆斜向上B.垂直于杆斜向下C.竖直向上D.水平向右【解析】要使小球在杆上静止,沿杆方向电场力向上的分力和重力沿杆方向的分力应等大反向,由图可知,C、D可以使小球保持静止,A、B中电场力与杆垂直不可能使球静止,故C、D正确.【答案】CD图66.滑滑梯是小孩子很喜欢的娱乐活动.如图6所示,一个小孩正在滑梯上匀速下滑,则( )A.小孩所受的重力与小孩所受的弹力大小相等B.小孩所受的重力与小孩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C.小孩所受的弹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与小孩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D.小孩所受的重力和弹力的合力与小孩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解析】小孩在滑梯上受力如图所示,设滑梯斜面倾角为θ,则F N=mg cos θ,f=mg sinθ,所以A、B错误;小孩在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三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D正确.【答案】CD7.(2012·临沂市月考)如图7所示,一个处于伸长状态的弹簧,上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弹簧拉引着质量为m的物块保持静止.若将斜面倾角θ逐渐变大的过程中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则关于物块受到各力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A.受斜面的弹力变大B.受斜面的摩擦力变大C.受弹簧的弹力不变D.受到的重力的下滑分力变大【解析】由于物体始终静止,因此弹簧的弹力不变,C正确.由F N=mg cos θ和F=mg sin θ可知,A错、D对.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其方向未知,因此无法判断摩擦力大小的变化情况,B错误.【答案】CD图88.(2012·梅州模拟)如图8所示,物体B靠在水平天花板上,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与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关于μ1、μ2的值下列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μ1=0,μ2≠0B.μ1≠0,μ2=0C.μ1=0,μ2=0 D.μ1≠0,μ2≠0【解析】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可知天花板与B间无摩擦,所以不能判断天花板和B物体之间是否光滑;以A为研究对象,A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判断A一定受到B对它的摩擦力作用,所以A、B之间一定不光滑.【答案】BD图99.一物块放在粗糙斜面上,在平行斜面向上的外力F 作用下,斜面和物块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当F 的大小按如图9所示规律变化时,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能是下图中的( )【解析】 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应该有两种情况:开始时静摩擦力f =0,在F 减小的过程中,有f +F =mg sin θ,随着F 减小,f 增大,直到f =mg sin θ后保持不变;开始时静摩擦力f 方向沿斜面向下,有f +mg sin θ=F ,随着F 减小,f 减小,当f =0时,f 的方向发生突变,即沿斜面向上并增大,直到f =mg sin θ后保持不变.【答案】 BD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图1010.(8分)为了探究弹簧弹力F 和弹簧伸长量x 的关系,某同学选了A 、B 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10所示的图象,从图象上看,该同学没能完全按实验要求做,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图线上端成为曲线的原因是__________.弹簧B 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若要制作一个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________(选取“A ”或“B ”).【解析】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和伸长量成正比,图象后半部分不成正比,说明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由图象可知,弹簧B 的劲度系数k =Fx=100 N/m ;精确度高,说明受较小的力就能读出对应的形变量,因此选A .【答案】 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 100 N/m A11.(10分)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图11方案A:木板固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如图11(a)所示.方案B:弹簧固定,用手拉动木板,如图11(b)所示.除了实验必需的弹簧测力计、木板、木块、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质量为200 g的配重若干个.(g=10 m/s2)(1)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是方案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实验中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配重,改变木块对木板的正压力,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则可测出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________.【解析】B中,手拉木板不论做何运动,木块均静止不动,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得f=F=μF N.(2)求动摩擦因数,由μ=fF N可知要测f和F N,即需测量滑动摩擦力和木块的质量.(3)建立坐标,如图所示,由图中直线的斜率即为木块与木板的动摩擦因数.μ=ΔfΔF N=0.25.【答案】(1)B A方案难以保证木块匀速运动(2)滑动摩擦力和木块的质量(3)0.25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意单位.)图1212.(10分)(2013·云浮模拟)如图12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θ=30°,一个重20 N 的物体在斜面上静止不动.轻质弹簧原长为10 cm ,现在的长度为6 cm.(1)求弹簧的劲度系数;(2)若斜面粗糙,将这个物体沿斜面上移6 cm ,弹簧与物体相连,下端固定,物体仍静止于斜面上,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析】 (1)对物体受力分析,则有:mg sin θ=F此时F =kx 1联立以上两式,代入数据,得:k =250 N/m.(2)物体上移,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有:f =mg sin θ+F ′ 此时F ′=kx 2=5 N 代入上式得f =15 N.【答案】 (1)250 N/m (2)15 N 沿斜面向上图1313.(12分)(2012·苏州模拟)如图13所示,一根匀质绳质量为M ,其两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A 、B 两点,在绳的中点悬挂一重物,质量为m ,悬挂重物的绳PQ 质量不计.设α、β分别为绳子端点和中点处绳子的切线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试求tan αtan β的大小.【解析】 设悬点A 、B 处对绳的拉力大小为F 1,取绳M 和m 为一整体,由平衡条件得:2F 1cos α=(M +m )g设绳在P 点的张力大小为F 2,对P 点由平衡条件得: 2F 2cos β=mg再以AP 段绳为研究对象,由水平方向合力为零可得:F 1sin α=F 2sin β由以上三式联立可得:tan αtan β=mM +m .【答案】mM +m图1414.(14分)(2013·玉林模拟)如图14所示,轻杆BC 的C 点用光滑铰链与墙壁固定,杆的B 点通过水平细绳AB 使杆与竖直墙壁保持30°的夹角.若在B 点悬挂一个定滑轮(不计重力),某人用它匀速地提起重物.已知重物的质量m =30 kg ,人的质量M =50 kg ,g 取10 m/s 2.试求:(1)此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大小; (2)轻杆BC 和绳AB 所受力的大小.【解析】 (1)因匀速提起重物,则F T =mg .且绳对人的拉力为mg ,所以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F N =Mg -mg =(50-30)×10 N=200 N ,方向竖直向上.(2)B 点受力如图所示,定滑轮对B 点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2mg ,杆对B 点的弹力F BC 方向沿杆的方向,F AB 为水平绳的拉力,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得:F AB =2mg tan 30°=2×30×10×33N =200 3 N F BC =2mg cos 30°=2×30×1032N =400 3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轻杆BC 和绳AB 所受力的大小分别为400 3 N 和200 3 N. 【答案】 (1)200 N (2)400 3 N 200 3 N。
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考纲解读+考点探究+高分技巧):9.3电磁感应规律的综合应用(86ppt,含详解)
动,最后静止在导轨上,就导轨光滑和导轨粗糙的两种 ( ).
C.产生的总内能相等
D.通过ab棒的电荷量相等
考纲自主研读 考点互动探究 高考高分技巧 随堂基础演练 活页限时训练
解析
光滑导轨无摩擦力,导轨粗糙的有摩擦力,动能最终都
R2=6 Ω的电阻.质量为m=0.6 kg、长为L=1.5 m的金
属棒放在导轨上以v0=5 m/s的初速度从ab处向右上方滑 到a′b′处的时间为t=0.5 s,滑过的距离l=0.5 m.ab
考纲自主研读 考点互动探究 高考高分技巧 随堂基础演练 活页限时训练
处导轨间距Lab=0.8 m,a′b′处导轨间距La′b′=1 m.若金属 棒滑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始终保持不变,不计金属棒和导轨的 电阻.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求:
可能是
考纲自主研读 考点互动探究 高考高分技巧
(
随堂基础演练
).
活页限时训练
考纲自主研读
考点互动探究
高考高分技巧
随堂基础演练
活页限时训练
解析
E BLv 设闭合 S 时,ab 的速度为 v,则 E=BLv,I=R= R ,
B2L2v F 安=BIL= R , B2L2v 若 F 安= R =mg,则选项 A 正确. B2L2v 若 F 安= R <mg,则选项 C 正确. B2L2v 若 F 安= R >mg,则选项 D 正确.
答案
AB
考纲自主研读
考点互动探究
高考高分技巧
随堂基础演练
活页限时训练
【知识存盘】 1.内电路和外电路 (1)切割磁感线运动的导体或磁通量发生变化的线圈都相当 于 电源 . (2)该部分导体的电阻或线圈的电阻相当于电源的 内阻 , 其 余部分是 外电路 . 2.电源电动势和路端电压
2014年上海卷物理高考试卷(原卷 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物理本试卷共34题,共150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分)下列电磁波中,波长最长的是()A.无线电波 B.红外线C.紫外线D.γ射线2.(2分)核反应方程Be+He→C+X中的X表示()A.质子 B.电子 C.光子 D.中子3.(2分)不能用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得出的结论是()A.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D.原子的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4.(2分)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增加时,分子间的()A.引力增加,斥力减小B.引力增加,斥力增加C.引力减小,斥力减小D.引力减小,斥力增加5.(2分)链式反应中,重核裂变时放出的可使裂变不断进行下去的粒子是()A.质子 B.中子 C.β粒子D.α粒子6.(2分)在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中,与光的波动理论不矛盾的是()A.光电效应是瞬时发生的B.所有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C.光电流随着入射光增强而变大D.入射光频率越大,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7.(2分)质点做简谐运动x﹣t的关系如图,以x轴正向为速度v的正方向,该质点的v﹣t关系是()A.B.C.D.8.(2分)在离地高h处,沿竖直方向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他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v,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A.B.C.D.二、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9.(3分)如图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端与水平面相切,穿在轨道上的小球在拉力F作用下,缓慢地由A向B运动,F始终沿轨道的切线方向,轨道对球的弹力为N.在运动过程中()A.F增大,N减小B.F减小,N减小C.F增大,N增大D.F减小,N增大10.(3分)如图,竖直放置、开口向下的试管内用水银封闭一段气体,若试管自由下落.管内气体()A.压强增大,体积增大B.压强增大,体积减小C.压强减小,体积增大D.压强减小,体积减小11.(3分)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在竖直向上的恒力作用下上升,在某一高度撤去恒力.不计空气阻力,在整个上升过程中,物体机械能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是()A.B.C.D.12.(3分)如图,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面积为S的矩形刚性导线框abcd可绕过ad边的固定轴OO′转动,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在线框中通以电流强度为I的稳恒电流,并使线框与竖直平面成θ角,此时bc 边受到相对OO′轴的安培力矩大小为()A.ISBsinθ B.ISBcosθ C.D.13.(3分)如图,带有一白点的黑色圆盘,可绕过其中心,垂直于盘面的轴匀速转动,每秒沿顺时针方向旋转30圈.在暗室中用每秒闪光31次的频闪光源照射圆盘,观察到白点每秒沿()A.顺时针旋转31圈B.逆时针旋转31圈C.顺时针旋转1圈D.逆时针旋转1圈14.(3分)一列横波沿水平放置的弹性绳向右传播,绳上两质点A、B的平衡位置相距波长,B位于A右方.t时刻A位于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上运动,再经过周期,B位于平衡位置()A.上方且向上运动B.上方且向下运动C.下方且向上运动D.下方且向下运动15.(3分)将阻值随温度升而减小的热敏电阻Ⅰ和Ⅱ串联,接在不计内阻的稳压电源两端.开始时Ⅰ和Ⅱ阻值相等,保持Ⅰ温度不变,冷却或加热Ⅱ,则Ⅱ的电功率在()A.加热时变大,冷却时变小B.加热时变小,冷却时变大C.加热或冷却时都变小D.加热或冷却时都变大16.(3分)如图,竖直平面内的轨道Ⅰ和Ⅱ都由两段直杆连接而成,两轨道长度相等.用相同的水平恒力将穿在轨道最低点B的静止小球,分别沿Ⅰ和Ⅱ推至最高点A,所需时间分别为t1、t2;动能增量分别为△E k1、△E k2.假定球在经过轨道转折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且球与Ⅰ、Ⅱ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则()A.△E k1>△E k2;t1>t2B.△E k1=△E k2;t1>t2C.△E k1>△E k2;t1<t2D.△E k1=△E k2;t1<t2三、多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二个或三个正确选项.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7.(4分)如图,匀强磁场垂直于软导线回路平面,由于磁场发生变化,回路变为圆形.则该磁场()A.逐渐增强,方向向外B.逐渐增强,方向向里C.逐渐减弱,方向向外D.逐渐减弱,方向向里18.(4分)如图,电路中定值电阻阻值R大于电源内阻阻值r.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下滑动,理想电压表V1、V2、V3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为△V1、△V2、△V3,理想电流表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为△I,则()A.A的示数增大B.V2的示数增大C.△V3与△I的比值大于r D.△V1大于△V219.(4分)静电场在x轴上的场强E随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x轴正向为场强正方向,带正电的点电荷沿x轴运动,则点电荷()A.在x2和x4处电势能相等B.由x1运动到x3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大C.由x1运动到x4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D.由x1运动到x4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20.(4分)如图在水平放置的刚性气缸内用活塞封闭两部分气体A和B,质量一定的两活塞用杆连接.气缸内两活塞之间保持真空,活塞与气缸之间无摩擦,左侧活塞面积较大,A、B的初始温度相同.略抬高气缸左端使之倾斜,再使A、B升高相同温度,气体最终达到稳定状态.若始末状态A、B的压强变化量△p A,△p B均大于零,对活塞压力变化量△F A,△F B,则()A.A体积增大B.A体积减小C.△F A>△F B D.△p A<△p B四、填空题,每小题4分.21.(4分)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是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该定律引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选做题(本大题为交叉题,分22、23两道题,考生可任选一类答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22题计分)22.(4分)动能相等的两物体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而行,他们的速度大小之比v A:v B=2:1,则动量大小之比p A:p B= ;两者碰后粘在一起运动,总动量与A原来动量大小之比为p:p A= .23.动能相等的两人造地球卫星A、B的轨道半径之比R A:R B=1:2,它们的角速度之比ωA:ωB= ,质量之比m A:m B= .24.(4分)如图,两光滑斜面在B处连接,小球自A处静止释放,经过B、C两点时速度大小分别为3m/s和4m/s,AB=BC.设球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则球在AB、BC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球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平均速率为m/s.25.(4分)如图,宽为L的竖直障碍物上开有间距d=0.6m的矩形孔,其下沿离地高h=1.2m,离地高H=2m的质点与障碍物相距x.在障碍物以v0=4m/s匀速向左运动的同时,质点自由下落.为使质点能穿过该孔,L的最大值为m;若L=0.6m,x的取值范围是m.(取g=10m/s2)26.(4分)如图,在竖直绝缘墙上固定一带电小球A,将带电小球B用轻质绝缘丝线悬挂在A的正上方C处,图中AC=h.当B静止在与竖直方向夹角θ=30°方向时,A对B的静电场力为B所受重力的倍,则丝线BC长度为.若A对B的静场力为B所受重力的0.5倍,改变丝线长度,使B仍能在θ=30°处平衡,以后由于A漏电,B在竖直平面内缓慢运动,到θ=0°处A的电荷尚未漏完,在整个漏电过程中,丝线上拉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27.(4分)如图,在“观察光的衍射现象”试验中,保持缝到光屏的距离不变,增加缝宽,屏上衍射条纹间距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现象表明,光沿直线转播只是一种近似规律,只有在情况下,光才可以看作是沿直线传播的.28.(4分)在“用DIS研究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将注射器活塞置于刻度为10mL处,然后将注射器连接压强传感器并开始实验,气体体积V每增加1mL测一次压强p,最后得到p和V 的乘积逐渐增大.(1)由此可推断,该同学的实验结果可能为图.(2)图线弯曲的可能原因是在实验过程中.A.注射器有异物B.连接软管中存在气体C.注射器内气体温度升高D.注射器内气体温度降低.29.(4分)在“用DIS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1)将待测电池组、滑动变阻器、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定值电阻、电键及若干导线连接成电路如图(a)所示,图中未接导线的A端应接在点(选填“B”、“C”、“D”或“E”).(2)实验得到的U﹣I关系如图(b)中的直线Ⅰ所示,则电池组的电动势为V,内电阻的阻值为Ω.(3)为了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应在图(a)中将“A”端重新连接到点(选填:“B”、“C”、“D”或“E”),所得到的U﹣I的关系如图(b)中的直线Ⅱ所示,则定值电阻的阻值为Ω.30.(4分)某小组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后,为了进一步探究,将单摆的轻质细线改为刚性重杆.通过查资料得知,这样做成的“复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2π,式中I C为由该摆决定的常量,m为摆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r为转轴到中心C的距离.如图(a),实验时杆上不同位置打上多个小孔,将其中一个小孔穿在光滑水平轴O上,使杆做简谐运动,测量并记录r和相应的运动周期T;然后将不同位置的孔穿在轴上重复实验,(1)由实验数据得出图(b)所示的拟合直线,图中纵轴表示(2)I c的国际单位为,由拟合直线得带I c的值为(保留到小数点后二位)(3)若摆的质量测量值偏大,重力加速度g的测量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七、计算题(共50分)31.(10分)如图,一端封闭、粗细均匀的U形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管内用水银将一段气体封闭在管中.当温度为280K时,被封闭的气柱长L=22cm,两边水银柱高度差h=16cm,大气压强p0=76cm Hg.(1)为使左端水银面下降3cm,封闭气体温度应变为多少?(2)封闭气体的温度重新回到280K后为使封闭气柱长度变为20cm,需向开口端注入的水银柱长度为多少?32.(12分)如图,水平面上的矩形箱子内有一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光滑球,静止时,箱子顶部与球接触但无压力,箱子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然后改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经过的总路程为s,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1)求箱子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2)若a>gtanθ,求减速阶段球受到箱子左壁和顶部的作用力.33.(14分)如图,一对平行金属板水平放置,板间距为d,上板始终接地.长度为、质量均匀的绝缘杆,上端可绕上板中央的固定轴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下端固定一带正电的轻质小球,其电荷量为q.当两板间电压为U1时,杆静止在与竖直方向OO′夹角θ=30°的位置;若金属板在竖直平面内同时绕O、O′顺时针旋转α=15°至图中虚线位置时,为使杆仍在原位置静止,需改变两板间电压,假定两板间始终为匀强电场.求:(1)绝缘杆所受的重力G;(2)两板旋转后板间电压U2;(3)在求前后两种情况中带电小球的电势能W1与W2时,某同学认为由于在两板旋转过程中带电小球位置未变,电场力不做功,因此带电小球的电势能不变.你若认为该同学的结论正确,计算该电势能;你若认为该同学的结论错误,说明理由并求W1与W2.34.(14分)如图,水平面内有一光滑金属导轨,其MN、PQ边的电阻不计,MP边的电阻阻值R=1.5Ω,MN与MP的夹角为135°,PQ与MP垂直,MP边长度小于1m.将质量m=2kg,电阻不计的足够长直导体棒搁在导线上,并与MP 平行,棒与MN、PQ交点G、H间的距离L=4m,空间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5T.在外力作用下,棒由GH处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左做直线运动,运动时回路中的电流强度始终与初始时的电流强度相等.(1)若初速度v1=3m/s,求棒在GH处所受的安培力大小F A.(2)若初速度v2=1.5m/s,求棒向左移动距离2m到达EF所需的时间△t.(3)在棒由GH处向左移动2m到达EF处的过程中,外力做功W=7J,求初速度v3.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物理(参考答案)1.【解答】解:根据电磁波谱可知,电磁波按照波长逐渐减小的顺序为:长波、中波、短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解答】解:设X的质子数为m,质量数为n,则有:4+2=m+6,9+4=12+n,所以m=0,n=1,即X为中子,故ABC 错误,D正确.故选:D.3.【解答】解:当α粒子穿过原子时,电子对α粒子影响很小,影响α粒子运动的主要是原子核,离核远则α粒子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运动方向改变小.只有当α粒子与核十分接近时,才会受到很大库仑斥力,而原子核很小,所以α粒子接近它的机会就很少,所以只有极少数大角度的偏转,而绝大多数基本按直线方向前进,因此为了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但不能得到原子核内的组成,故B不能用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得出的结论,ACD可以.4.【解答】解: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增加时,分子间的作用力都减小,即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变化的快,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5.【解答】解:在重核的裂变中,铀235需要吸收一个慢中子后才可以发生裂变,所以重核裂变时放出的可使裂变不断进行下去的粒子是中子.故选:B.6.【解答】解:ABD、根据波动理论,认为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足够强就能发生光电效应,且光电子的初动能就大,但实验中金属表面没有溢出电子的实验结果;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发生是瞬时的,且入射光频率越大,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这与光的波动理论相矛盾,故ABD错误;C、波动理论认为光强度越大,光电流越大;光电效应中认为光强度越大,光子越多,金属表面溢出的光电子越多,即光电流越大,所以该实验结果与波动理论不矛盾,故C正确.故选:C.7.【解答】解:质点通过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由图知在内,1s和3s两个时刻质点通过平衡位置,速度最大,根据图象切线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1s时刻速度为负向,3s时刻速度为正向,故具有最大正方向速度是3s.由加速度与位移的关系:a=﹣,可知,质点具有最大正方向加速度时有最大负向的位移,由图看出该时刻在2s,所以质点具有最大正方向加速度的时刻是2s,故B正确.故选:B.8.【解答】解:由于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都守恒,设落地时速度为v′,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则得:v′=,所以落地时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对于竖直上抛的小球,将其运动看成一种匀减速直线运动,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为﹣g,则运动时间为:t1==对于竖直下抛的小球,运动时间为:t2=故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t=t1﹣t2=故选:A.9.【解答】解:对球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拉力,如,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N=mgcosθF=mgsinθ其中θ为支持力N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当物体向上移动时,θ变大,故N变小,F变大;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解答】解:初始状态P0=P x+P h,若试管自由下落,则p h=0,P x=P0,所以压强增大由玻意耳定律知,PV=C,故V减小.故选:B.11.【解答】解:设在恒力作用下的加速度为a,则机械能增量E=Fh=,知机械能随时间不是线性增加,撤去拉力后,机械能守恒,则机械能随时间不变.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解答】解:I与B垂直,故安培力F=BIL=B•bc•I,由左手定则知安培力竖直向上,由几何知识可知力臂的大小为:L=ab•sinθ则力矩为:B•bc•I×ab•sinθ=BISsinθ故选:A.13.【解答】解:带有一白点的黑色圆盘,可绕过其中心,垂直于盘面的轴匀速转动,每秒沿顺时针方向旋转30圈,即f0=30Hz,在暗室中用每秒闪光31次的频闪光源照射圆盘,即f′=31Hz,f0<f′<2f0,所以观察到白点逆时针旋转,f′﹣f0=f″=1Hz,所以观察到白点每秒逆时针旋转1圈.故选:D.14.【解答】解:波向右传播,据题意:t时刻A位于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上运动时,B位于平衡位置的上方,速度方向向下,再经过周期,B位于平衡位置下方且向下运动.故D正确.故选:D.15.【解答】解:将热敏电阻Ⅰ看成电源的内阻,开始时Ⅰ和Ⅱ阻值相等,根据数学知识分析得知此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即Ⅱ上消耗的电功率最大,所以无论温度升高还是降低,Ⅱ阻值增大或减小,Ⅱ上消耗的电功率都变小.故C正确.故选:C.16.【解答】解:因为摩擦力做功W f=μ(mgcosθ+Fsinθ)•s=μmgx+μFh,可知沿两轨道运动,摩擦力做功相等,根据动能定理得:W F﹣mgh﹣W f=△E k,知两次情况拉力做功相等,摩擦力做功相等,重力做功相等,则动能的变化量相等.作出在两个轨道上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由于路程相等,则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相等,由图可知,t1>t2.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7.【解答】解:磁场发生变化,回路变为圆形,受到的安培力的方向向外,导线围成的面积扩大,根据楞次定律的推广形式可得,导线内的磁通量一定正在减小,而推广扩大面积可以阻碍磁通量的减小.该过程与磁通量的方向无关.故选项CD正确,AB错误.故选:CD.18.【解答】解:A、据题理想电压表内阻无穷大,相当于断路.理想电流表内阻为零,相当短路,所以R与变阻器串联,电压表V1、V2、V3分别测量R、路端电压和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下滑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电路中电流增大,则A的示数增大,故A正确;B、电路中电流增大,电源的内电压增大,则路端电压减小,所以V2的示数减小,故B错误;C、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U3=E﹣I(R+r),则得:=R+r>r,则△V3与△I的比值大于r,故C正确;D、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U2=E﹣Ir,则得:=r;=R,据题:R>r,则>,故△V1大于△V2.故D正确.故选:ACD.19.【解答】解:A、x2﹣x4处场强为x轴负方向,则从x2到x4处逆着电场线方向移动,电势升高,正电荷在x4处电势能较大,故A错误;B、x1﹣x3处场强为x轴负方向,则从x1到x3处逆着电场线方向移动,电势升高,正电荷在x3处电势能较大,B正确;C、由x1运动到x4的过程中,由图可以看出电场强度的绝对值先增大后减小,故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20.【解答】解:AB、气温不变时,略抬高气缸左端使之倾斜,由于活塞的重力作用,A部分气体压强减小,B部分气体压强增加,设此时的细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则有:P A S A+(M+m)gsinθ=P B S B…①对两部分气体由玻意耳定律得,A体积增大,B体积减小;故A正确,B错误.C、开始时,两活塞受力平衡,略抬高气缸左端使之倾斜,则A部分气体压强减小一些,B部分气体压强增大一些,而最终两个活塞的受力还要平衡,那么压力的变化不相等△F B>△F A,故C错误.D、由,但S A>S B,结合C分析可得,故有△p A<△p B.故D正确.故选:AD.21.【解答】解: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该定律引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惯性.故答案为:运动状态;惯性.22.【解答】解:动能E K=mv2,则m=,两物体质量之比:==()2=;物体的动量为:p=,两物体动量之比:===;以B的初动量方向为正方向,A、B碰撞过程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得:p B﹣p A=p,解得:p=p A,A、B碰撞后总动量与A原来动量大小之比为:p:p A=p A:p A=1:1.故答案为:1:2,1:1.23.【解答】解:由==mR可得ω=,所以==2:1;由=,及v=ωR,可得:m=,所以=•=;故答案为:2:1,1:2.24.【解答】解:设AB=BC=x,AB段时间为t1,BC段时间为t2,根据知AB段:,BC段为=则t1:t2=7:3,根据a==知AB段加速度a1=,BC段加速度a2=,则球在AB、BC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9:7;根据=知AC的平均速度===2.1m/s.故答案为:9:7,2.1m/s.25.【解答】解: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到矩形孔的上沿的时间s=0.2s;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到矩形孔下沿的时间,则小球通过矩形孔的时间△t=t2﹣t1=0.2s,根据等时性知,L的最大值为L m=v0△t=4×0.2m=0.8m.x的最小值x min=v0t1=4×0.2m=0.8mx的最大值x max=v0t2﹣L=4×0.4﹣0.6m=1m.所以0.8m≤x≤1m.故答案为:0.8,0.8m≤x≤1m.26.【解答】解:当B静止在与竖直方向夹角θ=30°方向时,A对B的静电场力为B所受重力的倍,对B受力分析,G、F与T,将F与T合成,则有:解得:AB==h,根据余弦定理,可得,(h)2=h2+BC2﹣2×BC×hcos30°,解得BC=h,或h;当A对B的静场力为B所受重力的0.5倍,B仍能在θ=30°处平衡,根据几何关系可知此时AB与BC互相垂直,由三角形相似可知,随着电量的减小,细绳的拉力不变,库仑力减小.当细绳变为竖直方向时,此时绳子拉力仍小于重力,所以拉力先不变,后增大.故答案为:h或h;先不变,后增大.27.【解答】解:保持缝到光屏的距离不变,增加缝宽,屏上衍射条纹间距将减小;该现象表明,光沿直线转播只是一种近似规律,只有在光的波长比障碍物小得多情况下,光才可以看作是沿直线传播的.故答案为:减小;光的波长比障碍物小得多.28.【解答】解:(1)由于“最后得到p和V的乘积逐渐增大”,因此在V﹣﹣图象中,斜率k=PV逐渐增大,斜率变大,故选a.(2)A、注射器有异物不会影响图线的斜率,故A错误.B、连接软管中存在气体可以视为被封闭的气体总体积较大,不会影响斜率,故B错误.C、注射器内气体温度升高,由克拉柏龙方程知=C,当T增大时,PV会增大,故C正确.D、由C分析得,D错误.故选:C.故答案为:a;C29.【解答】解:(1)应用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与内阻实验,电压表应测路端电压,由图a所示电路图可知,导线应接在C点.(2)由图(b)中的直线Ⅰ所示电源U﹣I图象可知,图象与纵轴交点坐标值是2.8,则电源电动势E=2.8V,电源内阻为:r===2Ω.(3)可以把定值电阻与电源组成的整体作为等效电源,测出等效电源的内阻,然后求出定值电阻阻值,由图(a)所示电路图可知,导线应接在D点,通过电压传感器来测量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从而算出定值电阻的电压;由(b)中的直线Ⅱ所示可知:k=R+r===5Ω,则定值电阻阻值:R=k﹣r=5﹣2=3Ω;故答案为:(1)C;(2)2.8,2;(3)D,3.30.【解答】解:(1)由T=2π可知,整理得:T2r=4π2,因此横坐标为r2,纵坐标即为T2r;(2)(2)根据T2r=+,可知,与的单位是相同的,因此I C的单位即为kg•m2;图象的斜率k=,由图可知k==3.68;解得:g=(g=10.7m/s2);由图可知=1.25,则I C=0.17.(3)根据上式可知,质量的测量值偏大,不影响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即为不变;故答案为:(1)T2r;(2)kg•m2;0.17;(3)不变.31.【解答】解:(1)初态压强P1=(76﹣16)cmH g末态时左右水银面的高度差为16﹣2×3cm=10cm末状态压强为:P2=76﹣10cmH g=66cmH g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故:T1=(2)加注水银后,左右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16+2×2)﹣l由玻意耳定律得,P1V1=P3V3,其中P3=76﹣(20﹣l)解得:l=10cm答:(1)为使左端水银面下降3cm,封闭气体温度应变为350K;(2)需向开口端注入的水银柱长度为10cm.32.【解答】解:(1)设加速度为a′,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得:解得:(2)设小球不受车厢的作用力,应满足:Nsinθ=maNcosθ=mg解得:a=gtanθ减速时加速度的方向向左,此加速度有斜面的支持力N与左壁支持力共同提供,当a>gtanθ 时,左壁的支持力等于0,此时小球的受力如图,则:Nsinθ=maNcosθ﹣F=mg解得:F=macotθ﹣mg答:(1)箱子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2)若a>gtanθ,减速阶段球受到箱子左壁的作用力是0,顶部的作用力是macotθ﹣mg.33.【解答】解:(1)设杆长为L,杆受到的重力力矩与球受到的电场力矩平衡,则有:;解得:G=;(2)金属板转过α角后,同样满足力矩平衡,则有:;联立以上两式解得:=;(3)该同学的结论错误的,因为上板接地,当板旋转α角度时,板间电场强度发生变化,电场的零势能面改变了,带电小球所在处相对零势能面的位置也改变了,所以,带电小球的电势能也改变了.设带电小球与零势能间的电势差为U′;金属板转动前:;电势能为:W1=qU=金属板转动后:;电势能为:W2=qU=;答:(1)绝缘杆所受的重力为;(2)两板旋转后板间电压为;(3)该同学的结论错误,电势能为:W1=,与电势能为:W2=.34.【解答】解:(1)棒在GH处时,感应电动势:E=BLv1,电流:I1=,棒受到的安培力:F A=BIL,代入数据解得:F A=8N;(2)设棒移动的距离为a,由几何知识可知,EF间距离为L﹣a,在此过程中,磁通量的变化量:△Φ=B△S=a[(L﹣a)+L)B=由题意可知,回路中感应电流保持不变,则感应电动势不变,感应电动势:E=BLv2,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得:E==,解得:△t=1s;(3)设外力做功为W,克服安培力做功为W A,导体棒在EF处的速度为v3′,由动能定理得:W﹣W A=mv3′2﹣mv32,克服安培力做功:W A=I32R△t′,I3=,△t′=,解得:W A=,由于电流始终不变,则:v3′=v3,则:W=+m()v32,代入数据得:3v32+4v3﹣7=0,解得:v3=1m/s,(v3=﹣m/s,舍去);答:(1)若初速度v1=3m/s,求棒在GH处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为8N.(2)若初速度v2=1.5m/s,求棒向左移动距离2m到达EF所需的时间为1s.(3)在棒由GH处向左移动2m到达EF处的过程中,外力做功W=7J,初速度为1m/s.。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附参考答案+详细解析Word打印版)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6分)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15.(6分)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D.将直导线从中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16.(6分)如图,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的中点O.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不计重力,铝板上方和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A.2 B.C.1 D.17.(6分)如图所示,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时细线偏离竖直方向到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
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A.一定降低B.一定升高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18.(6分)如图(a),线圈ab、cd绕在同一软铁芯上,在ab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线圈cd间电压如图(b)所示,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A.B.C .D .19.(6分)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家称为“行星冲日”,据报道,2014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分别为:1月6日木星冲日;4月9日火星冲日;5月11日土星冲日;8月29日海王星冲日;10月8日天王星冲日.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各地外行星每年都会出现冲日现象B.在2015年内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C.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土星的一半D.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短20.(6分)如图,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a和b(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a与转轴OO′的距离为L,b与转轴的距离为2L.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用ω表示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B.b一定比a先开始滑动C.ω=是b开始滑动的临界角速度D.当ω=时,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kmg21.(6分)如图,在正电荷Q的电场中有M、N、P、F四点,M、N、P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F为MN的中点,∠M=30°,M、N、P、F四点处的电势分别用φM、φN、φP、φF表示,已知φM=φN、φP=φF,点电荷Q在M、N、P三点所在平面内,则()A.点电荷Q一定在MP的连线上B.连接PF的线段一定在同一等势面上C.将正试探电荷从P点搬运到N点,电场力做负功D.φP>φM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一)必考题(共129分)22.(6分)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 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2)由图乙可知,a﹣m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3)若利用本实验来验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23.(9分)利用如图(a)所示电路,可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电阻箱R(最大阻值999.9Ω),电阻R0(阻值为3.0Ω),电阻R1(阻值为3.0Ω),电流表(量程为200mA,内阻为R A=6.0Ω),开关S.实验步骤如下:①将电阻箱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S;②多次调节电阻箱,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阻箱相应的阻值R;③以为纵坐标,R为横坐标,作出﹣R图线(用直线拟合);④求出直线的斜率k和在纵轴上的截距b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用E和r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则和R的关系式为;(2)实验得到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电阻R=3.0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读出数据,完成下表.答:①,②./A﹣1(3)在图(c)的坐标纸上将所缺数据点补充完整并作图,根据图线求得斜率k=A﹣1Ω﹣1,截距b=A﹣1;(4)根据图线求得电源电动势E=V,内阻r=Ω.24.(12分)公路上行驶的两辆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课标版) 第七章 电路 检测试题
第七章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1~7题为单选题,8~9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1.(2011年大纲全国卷改编)通常一次闪电过程历时约0.2~0.3 s,它由若干个相继发生的闪击构成.每个闪击持续时间仅40~80 μs,电荷转移主要发生在第一个闪击过程中.在某一次闪电前云地之间的电势差约为1.0×109 V,云地间距离约为1 km;第一个闪击过程中云地间转移的电荷量约为6 C,闪击持续时间约为60 μs.假定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是均匀的.根据以上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闪电电流的瞬时值可达到1×105 AB.整个闪电过程的平均功率约为1×1014 WC.闪电时云地间的导电现象可用欧姆定律计算D.整个闪电过程向外释放的能量约为6×106 J2.图(甲)为一个电灯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变化关系曲线.由图可知,两者不成线性关系,这是由于电压增大,灯丝温度升高,电阻变大.如图(乙)所示,将这个电灯与20 Ω的定值电阻R串联,接在电动势为8 V的电源上,则电灯的实际功率为(不计电流表电阻和电源内阻)( )A.0.6 WB.6 WC.0.9 WD.9 W3.在研究微型电动机的性能时,应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并控制电动机停止转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50 A和2.0 V.重新调节R并使电动机恢复正常运转,此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 2.0 A和24.0 V.则这台电动机正常运转时的输出功率为( )A.32 WB.44 WC.47 WD.48 W解决此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首先判断电路是纯电阻电路还是非纯电阻电路;(2)对非纯电阻电路关键是分析清楚电能转化为什么形式的能,然后再灵活选择公式计算.4.(2012北京顺义区一模)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向上滑动的过程中,电阻R3上消耗的电功率( )A.一直减小B.保持不变C.一直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对于电路的动态分析问题,应首先分析整体结构(连接方式、各表用途),再分析局部变化(开关或滑动变阻器),最后分析局部变化对电路电阻、电流的影响.5.当电阻两端加上某一稳定电压时,通过该电阻的电荷量为0.3 C,消耗的电能为0.9 J.为在相同时间内使0.6 C的电荷量通过该电阻,在其两端需加的电压和消耗的电能分别是( ) A.3 V 1.8 J B.3 V 3.6 JC.6 V 1.8 JD.6 V 3.6 J6.(2012合肥市模拟)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平行板电容器的两金属板水平放置,开关S是闭合的,两板间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油滴恰好处于静止状态,G为灵敏电流计.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油滴向上加速运动,G中有从b到a的电流B.在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油滴向下加速运动,G中有从b到a的电流C.在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油滴仍然静止,G中有从a到b的电流D.在将S断开后,油滴仍保持静止状态,G中无电流通过7. (2013成都高新区月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当闭合开关S1,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的过程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小灯泡L变暗B.电流表读数变大,电压表读数变小C.电容器C上电荷量增加D.电源的总功率变小8.在如图所示的U I图像中,直线Ⅰ为某一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线,直线Ⅱ为某一电阻R的伏安特性曲线.用该电源直接与电阻R相连组成闭合电路.由图像可知( )A.电源的电动势为3 V,内阻为0.5 ΩB.电阻R的阻值为1 ΩC.电源的输出功率为2 WD.电源的效率为66.7%.9.如图所示,R1为定值电阻,R2为可变电阻,E为电源电动势,r为电源内阻,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R2=r时,R2上获得最大功率B.当R2=R1+r时,R1上获得最大功率C.当R2=0时,R1上获得最大功率D.当R2=0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二、实验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0.(2012上饶一模)测金属电阻率实验(1)测长度时,金属丝的起点、终点位置如图(a),则长度为: cm;(2)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直径,示数如图(b),则直径为: mm;(3)用多用表“Ω×1”挡估测其电阻,示数如图(c),则阻值为: Ω;(4)在图(d)中完成实物连线;(5)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最(填“左”或“右”)端.11.(2013成都石室中学一诊)有一节干电池,电动势大约为1.5 V,内电阻约为1.0 Ω.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为了比较准确地测出该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他们在老师的支持下得到了以下器材:A.电压表V(15 V,10 kΩ)B.电流表G(量程3.0 mA,内阻R g=10 Ω)C.电流表A(量程0.6 A,内阻约为0.5 Ω)D.滑动变阻器R1(0~20 Ω,10 A)E.滑动变阻器R2(0~100 Ω,1 A)F.定值电阻R3=990 ΩG.开关S和导线若干(1)为了能准确地进行测量,同时为了操作方便,实验中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填写器材前字母)(2)请在虚线框内画出他们采用的实验原理图.(标注所选择的器材符号)(3)该小组根据实验设计的原理图测得的数据如下表,为了采用图像法分析处理数据,请你在下图所示的坐标纸上选择合理的标度,作出相应的图线.(4)根据图线求出电源的电动势E= V(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电源的内阻r=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共26分)12.(2012上海华师大附中等八校联考)(10分)如图所示,电源内阻r=1 Ω,R1=2 Ω,R2=6 Ω,灯L上标有“3 V 1.5 W”的字样,当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电流表示数为1 A,灯L恰能正常发光.(1)求电源的电动势;(2)求当P移到最左端时,电流表的示数;(3)当滑动变阻器的Pb段电阻多大时,变阻器R3上消耗的功率最大?最大值多大?13.(16分)如图(甲)所示为一个电灯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变化关系曲线.由图可知,两者不成线性关系,这是由于焦耳热使灯丝的温度发生了变化.参考这条曲线回答下列问题(不计电流表和电池的内阻).(1)若把三个这样的电灯串联后,接到电动势为12 V的电源上,求流过电灯的电流和每个电灯的电阻;(2)如图(乙)所示,将两个这样的电灯并联后再与10 Ω的定值电阻R0串联,接在电动势为8 V 的电源上,求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值以及每个电灯的实际功率.。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理综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
高三年级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注息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Al27 P31 S32Ca40 Fe56 Cu64 Br80 Ag108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膜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2.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产生停止 B.CO2的固定加快C.ATP/ADP比值下降 D.NADPH/NDP+比值下降3.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4.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5. 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
2014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含解析版)
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7.(3 分)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
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 O 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
A.1、2 两点的场强相等
B.1、3 两点的场强相等
C.1、2 两点的电势相等
Tb.则一定有( )
第 1页(共 12页)
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 O 点等高的位置
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
8.(3 分)以往,已知材料的折射率都为正值(n>0).现已有针对某些电磁波设计制作的人工
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3.(3 分)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静电场的电场线,虚线表示该电场的等势面。下列判断正确的
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是( )
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三.计算题 10.(16 分)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下端与水平桌面相切,小滑块 A 和 B 分
别静止在圆弧轨道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现将 A 无初速释放,A 与 B 碰撞后结合为一个整体,并 沿桌面滑动.已知圆弧轨道光滑,半径 R=0.2m;A 和 B 的质量相等;A 和 B 整体与桌面之间的 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 g 取 10m/s2.求: (1)碰撞前瞬间 A 的速率 v; (2)碰撞后瞬间 A 和 B 整体的速率 v′; (3)A 和 B 整体在桌面上滑动的距离 l.
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课标版) 第五章 机械能 第5章 检测试题
第五章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表】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5题为单选题,6~9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1.(2012重庆八中模拟)完全相同的两辆汽车,都拖着完全相同的拖车以相同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齐头并进,某一时刻两拖车同时与汽车脱离之后,甲汽车保持原来的牵引力继续前进,乙汽车保持原来的功率继续前进,则一段时间后(假设均未达到最大功率)( )A.甲车超前,乙车落后B.乙车超前,甲车落后C.它们仍齐头并进D.甲车先超过乙汽车,后乙车又超过甲车2.汽车以恒定功率P、初速度v0冲上倾角一定的斜坡时,汽车受到的阻力恒定不变,则汽车上坡过程中v t图像不可能是图中的()3.(2012年安徽卷)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的圆弧轨道,半径OA水平、OB竖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自A的正上方P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沿轨道到达最高点B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已知AP=2R,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从P到B的运动过程中( )A.重力做功2mgRB.机械能减少mgRC.合外力做功mgRD.克服摩擦力做功mgR4. (2013自贡市一诊)如图所示,一直角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左侧斜面倾角为60°,右侧斜面倾角为30°,A、B两个物体分别系于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端且分别置于斜面上,两物体下边缘位于同一高度且处于平衡状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着地瞬间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B.着地瞬间两物体的机械能相等C.着地瞬间两物体所受重力的功率相等D.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 A∶m B=1∶5.(2012年福建卷)如图所示,表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定滑轮,小物块A、B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初始时刻,A、B处于同一高度并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剪断轻绳后A下落、B沿斜面下滑,则从剪断轻绳到物块着地,两物块( )A.速率的变化量不同B.机械能的变化量不同C.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D.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6.(2012梅村高级中学模拟)如图所示,滑板运动员沿水平地面向前滑行,在横杆前相对于滑板竖直向上起跳,人与滑板分离,分别从杆的上、下通过,忽略人和滑板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则运动员( )A.起跳时脚对滑板的作用力斜向后B.在空中水平方向先加速后减速C.在空中机械能不变D.越过杆后仍落在滑板起跳的位置7.如图所示,小球从A点以初速度v0沿粗糙斜面向上运动,到达最高点B后返回A,C为AB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从A出发到返回A的过程中,位移为零,外力做功为零B.小球从A到C与从C到B的过程,减少的动能相等C.小球从A到C与从C到B的过程,速度的变化率相等D.小球从A到C与从C到B的过程,损失的机械能相等8. (2013成都高新区月考)如图所示,一长为2L的轻杆中央有一光滑的小孔O,两端各固定质量为2m和m的A、B两个小球,光滑的铁钉穿过小孔垂直钉在竖直的墙壁上,将轻杆从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转到竖直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忽略一切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杆转到竖直位置时,A、B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为B.杆转到竖直位置时,杆对B球的作用力向上,大小为mgC.杆转到竖直位置时,B球的机械能减少了mgLD.由于忽略一切摩擦阻力,A球机械能一定守恒9.(2012年山东卷)将地面上静止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v t图像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前3 s内货物处于超重状态B.最后2 s内货物只受重力作用C.前3 s内与最后2 s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D.第3 s末至第5 s末的过程中,货物的机械能守恒二、实验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0.(2013成都高新区月考)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甲),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50.0 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①测量出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②将小车停在C点,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重复②的操作.(2)下表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是M'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Δ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它说明了.1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由于在运动的初始阶段计时器打出的一些点迹模糊不清,故必须选择比较清楚的点作为测量起点,现所选的测量范围的第一点在米尺上的位置为x1,第四点在米尺上的位置为x2,第七点在米尺上的位置为x3,第十点在米尺上的位置为x4,如图所示,若下落物体的质量为m,打点计时器每隔T秒打一点,则可利用上述数据求出物体从第四点到第七点这一段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是,动能的增加量是,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读得x1=2.8 cm,x2=8.1 cm,x3=16.8 cm,x4=29.1 cm,则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动能的增加量为.(g取9.8 m/s2)0.8526m(J) 0.8507m(J)三、计算题(共44分)12. (2013江苏阜宁中学月考)(12分)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运动员在平台上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助跑,目的是抓住在平台右端且上端固定、长度为L的轻质悬绳,并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已知轻质绳的下端与运动员的重心在同一高度,运动员抓住绳的瞬间重心的高度不变,且无能量损失.若运动员能完成圆周运动,则:(1)运动员抓住绳的瞬间对悬线的拉力至少为多大?(2)运动员的最小助跑位移多大?(3)设运动员在加速过程中,脚与地面不打滑,求地面对脚的摩擦力大小以及摩擦力对运动员所做的功.13.(2012芜湖一中模拟)(16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4 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木板的右端放置一个质量m=1 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8 N,铁块在长L=6 m的木板上滑动,取g=10 m/s2.求:(1)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左端.(2)在铁块到达木板左端的过程中,恒力F对铁块所做的功.(3)在铁块到达木板左端时,铁块和木板的总动能.14.(16分)如图所示是在竖直平面内,由斜面和圆形轨道分别与水平面相切连接而成的光滑轨道,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斜面上距水平面高为h=2.5R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物块通过轨道连接处的B、C点时,无机械能损失.求:(1)小物块通过B点时速度v B的大小;(2)小物块通过圆形轨道最低点C时轨道对物块的支持力N的大小;(3)小物块能否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D?(1)在曲线运动或多过程问题中,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把物体在不同位置的速度联系起来;(2)竖直平面内的非匀速圆周运动中,只有在最高点和最低点,向心力才等于物体所受合力.。
【课堂新坐标】(安徽专用)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第1讲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跟踪检测
第1讲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对应学生用书第201页)1.动量(1)定义:运动物体的质量m与速度v的乘积.(2)定义式:p=mv.(3)单位:kg·m/s.(4)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5)物理意义:物体的动量表征物体的运动状态,其中速度为瞬时速度.2.动量变化(1)定义:物体的末动量p′与初动量p的矢量差.(2)表达式:Δp=p′-p.(3)矢量性:动量变化是矢量,其方向与物体的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31.(2012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中统考)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不为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速度的大小一定随时间变化B.物体速度的方向一定随时间变化C.物体动能一定随时间变化D.物体动量一定随时间变化【解析】加速度不为零,说明其速度在变化,速度的改变存在三种情况:速度的方向不变,只是大小在变化(动能也变化),速度的大小不变,只是方向在变化(动能不变);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动能变化).显然,选项A、B、C均错误;动量是矢量,只要加速度改变,物体的动量就一定改变,选项D正确.本题答案为D.【答案】 D1.冲量(1)定义:力F与力的作用时间t的乘积.(2)定义式:I =Ft .(3)单位:N·s(4)方向:恒力作用时,与力的方向相同.(5)物理意义:是一个过程量,表示力在时间上积累的作用效果.2.动量定理(1)内容: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2)表达式:⎩⎪⎨⎪⎧Ft =mv 2-mv 1I =Δp【针对训练】2.篮球运动员通常伸出双手迎接传来的篮球.接球时,两手随球迅速收缩至胸前.这样做可以( )A .减小球对手的冲量B .减小球对人的冲击力C .减小球的动量变化量D .减小球的动能变化量【解析】 接球过程中,球的初动量和末动量一定,所以球的动量变化量恒定不变,选项C 错误;根据动量定理,手对球的冲量等于球动量的改变量,也恒定不变,球对手的冲量也不变,选项A 错误;球的初动能和末动能一定,所以球的动能变化量恒定不变,选项D 错误;根据动量定理I =Ft ,球对手的冲量I 不变,接球时两手随球迅速收缩至胸前,是通过延长受力时间t 以减小球对人的冲击力F ,所以选项B 正确.本题答案为B.【答案】1.内容: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2.常用的表达式(1)p =p ′,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p 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 ′.(2)m 1v 1+m 2v 2=m 1v ′1+m 2v ′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用前的总动量等于作用后的总动量.(3)Δp 1=-Δp 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的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4)Δp =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3.成立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对应学生用书第202页)1.适用于受持续的冲量作用,也适用于受间断的多个冲量的作用.2.解释现象:一类是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此时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力就越大;时间越长,力就越小.另一类是作用力一定,此时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动量变化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动量变化越小.3.解题的基本思路(1)确定研究对象:一般为单个物体或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2)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以先求每个力的冲量,再求各力冲量的矢量和;或先求合力,再求其冲量.(3)抓住过程的初末状态,选好正方向,确定各动量和冲量的正负号.(4)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代入数据求解.(1)应用动量定理解题时,首先要选一个正方向.(2)动量定理中的力F 为合外力,应用时应注意将所研究的过程中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外力都考虑进去.(若整个过程分为受力不同的若干阶段,I 应为不同阶段冲量的矢量和)(2012·安庆模拟)排球运动是一项同学们喜欢的体育运动.为了了解排球的某些性能,某同学让排球从距地面高h 1=1.8 m 处自由落下,测出该排球从开始下落到第一次反弹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为t =1.3 s ,第一次反弹的高度为h 2=1.25 m .已知排球的质量为m=0.4 kg ,g 取10 m/s 2,不计空气阻力.求:(1)排球与地面的作用时间;(2)排球对地面的平均作用力的大小.【解析】 (1)排球第一次落到地面的时间为t 1,第一次反弹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 2,由h 1=12gt 21,h 2=12gt 22,得 t 1=0.6 s ,t 2=0.5 s所以排球与地面的作用时间Δt =t -t 1-t 2=0.2 s.(2)方法一:设排球第一次落地的速度大小为v 1,第一次反弹离开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 2,则有:v 1=gt 1=6 m/s ,v 2=gt 2=5 m/s设地面对排球的平均作用力的大小为F ,以排球为研究对象,取向上为正方向,则在排球与地面的作用过程中,由动量定理得:(F -mg )Δt =mv 2-m (-v 1)解得:F =m v 2+v 1Δt+mg 代入数据得:F =26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排球对地面的平均作用力为26 N.方法二:全过程应用动量定理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从开始下落到第一次反弹到最高点的过程用动量定理得F (t -t 1-t 2)-mgt =0解得:F =mgt t -t 1-t 2=26 N 再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排球对地面的平均作用力的大小为26 N.【答案】 (1)0.2 s (2)26 N(1)利用动量定理求解问题时,确定正方向,把矢量运算转化为标量运算,准确表述物体动量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2)若物体的运动涉及多个过程,可分段求解,也可全程考虑,全程求解往往使解答更简捷.【即学即用】1.(2013届蚌埠模拟)物体在恒定的合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在时间t 1内动能由零增大到E1,在时间t2内动能由E1增加到2E1,设合力在时间t1内做的功为W1,冲量为I1,在时间t2内做的功是W2,冲量为I2,则( )A.I1<I2,W1=W2B.I1>I2,W1=W2C.I1>I2,W1<W2 D.I1=I2,W1<W2【解析】根据动能定理有W1=E1-0=E1,W2=2E1-E1=E1,所以W1=W2;根据动量定理和动量与动能的关系式p=2mE k,有I1=2mE1-0=2mE1,I2=2mE1-2mE1=(2-2)mE1,显然I1>I2.只有选项B正确.本题答案为B.1.(1)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系统动量守恒.(2)系统所受合外力虽然不为零,但系统的内力远大于外力时,如碰撞、爆炸等现象中,系统的动量可看成近似守恒.(3)系统所受的合外力虽不为零,如果在某一个方向上合外力为零,那么在该方向上系统的动量守恒.以上内容可简单概括为:①理想守恒,②近似守恒.③分方向守恒.在确定使用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仔细分析守恒条件,明确研究对象,是哪一个系统、哪一个过程动量守恒.2.系统所受的合外力是否为零不很明确时,可直接看系统的动量是否变化.如果系统的动量增加或减小,则系统的动量一定不守恒.(1)运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所选取的系统,并判断动量是否守恒.(2)“动量守恒”的确切含义是指系统在某一过程中动量保持不变.图12-1-1(2013届芜湖模拟)质量为m的物块甲以3 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有一轻弹簧固定其上,另一质量也为m的物体乙以4 m/s的速度与甲相向运动,如图12-1-1所示.则( )A.甲、乙两物块在弹簧压缩过程中,由于弹力作用,系统动量不守恒B.当两物块相距最近时,甲物块的速率为零C.当甲物块的速率为1 m/s时,乙物块的速率可能为2 m/s,也可能为0D.甲物块的速率可能达到5 m/s【解析】甲、乙两物块在弹簧压缩过程中,由于弹力是系统内力,系统合外力为零,所以动量守恒,选项A错误;当两物块相距最近时,它们的速率相同,设为v,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乙-mv甲=2mv,代入数据,可得v=0.5 m/s,选项B错误;当甲物块的速率为1 m/s时,其方向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当水平向左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乙物块的速率为2 m/s,当水平向右时,同理可得,乙物块的速率为0,所以选项C正确;因为整个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不可能增加,若甲物块的速率达到5 m/s,那么乙物体的速率肯定不为零,这样系统的机械能增加了,所以选项D错误.本题答案为C.【答案】 C【即学即用】2.将物体P从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斜面体Q的顶端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往下滑,如图12-1-2所示,在下滑过程中,P的速度越来越小,最后相对斜面静止,那么由P和Q组成的系统( )A.动量守恒B.最后P和Q均静止C.水平方向动量守恒D.最后P和Q以一定的速度共同向右运动【解析】因水平面光滑,将P、Q看做一个系统,水平方向合力为零,故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但竖直方向P有重力,动量不守恒,故C正确,A错误;因P的水平分速度水平向左,故P、Q最终以一定的速度共同向左运动,故B、D错误.1.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弹力做功,动量守恒的条件是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2.注意动量守恒的“四性”(1)矢量性:表达式中涉及的都是矢量,需要首先选取正方向,分清各物体初末动量的正、负.(2)瞬时性:动量是状态量,动量守恒指对应每一时刻的总动量都和初时刻的总动量相等.不同时刻的动量不能相加.(3)同一性:速度的大小跟参考系的选取有关,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各物体的速度必须是相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一般选地面为参考系.(4)普适性:它不仅适用于两个物体所组成的系统,也适用于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组成的系统,也适用于微观粒子组成的系统.3.解题步骤在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列式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要规定动量的正方向.(2)一般情况下,物体的速度均为对地速度.(3)正确确定系统初、末两状态的总动量.(2011·山东高考)如图12-1-3所示,甲、乙两船的总质量(包括船、人和货物)分别为10m、12m,两船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速度分别为2v0、v0.为避免两船相撞,乙船上的人将一质量为m的货物沿水平方向抛向甲船,甲船上的人将货物接住,求抛出货物的最小速度.(不计水的阻力).【审题视点】(1)甲、乙两船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2)为避免两船相撞,乙船上的人抛出货物的最小速度.【解析】 设乙船上的人抛出货物的最小速度大小为v min ,抛出货物后船的速度为v 1,甲船上的人接到货物后船的速度为v 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12m ×v 0=11m ×v 1-m ×v min ①10m ×2v 0-m ×v min =11m ×v 2②为避免两船相撞应满足v 1=v 2③联立①②③式得v min =4v 0.④【答案】 4v 0(1)动量守恒指的是研究过程中任何时刻系统的总动量都相等,不仅指总动量的大小不变,而且总动量的方向也不变.(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合理选取研究对象,准确分析物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然后再选取正方向,列方程求解.【即学即用】3.(2012·山东高考)如图12-1-4光滑水平轨道上有三个木块A 、B 、C ,质量分别为m A =3m 、m B =m C =m ,开始时B 、C 均静止,A 以初速度v 0向右运动,A 与B 碰撞后分开,B 又与C 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此后A 与B 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求B 与C 碰撞前B 的速度大小.图12-1-4【解析】 设A 与B 碰撞后,A 的速度为v A ,B 与C 碰撞前B 的速度为v B ,B 与C 碰撞后粘在一起的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对A 、B 木块:m A v 0=m A v A +m B v B ①对B 、C 木块:m B v B =(m B +m C )v ②由A 与B 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可知v A =v ③联立①②③式,代入数据得v B =65v 0.④ 【答案】 65v 0(对应学生用书第204页)1.a 、b 两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发生正碰,作用前a 球动量p a =30 k g·m/s,b 球动量p b =0,碰撞过程中,a 球的动量减少了20 kg·m/s,则作用后b 球的动量为( )A .-20 kg·m/sB .10 kg·m/sC .20 kg·m/s D.30 kg·m/s【解析】 碰撞过程中,a 球的动量减少了20 kg·m/s,故此时a 球的动量是10 kg·m/s,a 、b 两球碰撞前后总动量保持不变为30 kg·m/s,则作用后b 球的动量为20 kg·m/s.C 对.【答案】 C2.如图12-1-5所示,一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甲、乙两人分别站在左右两侧,整个系统原来静止,则当两人同时相向走动时( )图12-1-5A.要使小车静止不动,甲乙速率必须相等B.要使小车向左运动,甲的速率必须比乙的大C.要使小车向左运动,甲的动量必须比乙的大D.要使小车向左运动,甲的动量必须比乙的小【解析】甲、乙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有:m甲v甲+m乙v乙+M车v车=0,可知,只要甲、乙的动量大小不等,小车的动量就不会为0,即将获得动量而运动,故要使小车向左运动,甲的动量必须比乙的大.故C对.【答案】 C3.(2013届合肥模拟)两质量相同的滑冰者甲和乙都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其中一人向另一人抛出一个篮球,另一人接球后再抛回,如此反复几次后,甲和乙最后的速率关系是( )A.若甲最先抛球,则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B.若乙最后接球,则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C.只有甲最先抛球,乙最后接球,才有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D.无论怎样抛球和接球,最终都是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解析】设甲、乙、篮球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m0.因甲、乙两个滑冰者及篮球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故动量守恒.系统初动量为零,选全过程研究,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若甲最后接球:选甲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0=(m甲+m0)v甲-m乙v乙.因m甲=m乙,故v甲<v乙.若乙最后接球:有0=m甲v甲-(m乙+m0)v乙,有v甲>v乙,故选项B正确.【答案】 B4.图12-1-6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首次参赛的中国女子冰壶队喜获铜牌,如图12-1-6为中国队员投掷冰壶的镜头.在某次投掷中,冰壶运动一段时间后以0.4 m/s的速度与对方的静止冰壶发生正碰,碰后对方的冰壶以0.3 m/s的速度向前滑行.若两冰壶质量相等,规定向前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碰后中国队冰壶获得的速度为( )A.0.1 m/s B.-0.1 m/sC.0.7 m/s D.-0.7 m/s【解析】设冰壶质量为m,碰后中国队冰壶速度为v x,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v+mv x解得v x=0.1 m/s,故选项A正确.【答案】 A5.图12-1-7(2013届马鞍山模拟)如图12-1-7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等大异向的F1、F2分别同时作用于A 、B 两个静止的物体上,已知m a <m b ,经过相同的时间后同时撤去两力,以后两物体相碰并粘为一体,则粘合体最终将( )A .静止B .向右运动C .向左运动D .无法确定【解析】 选取A 、B 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动量定理,整个运动过程中,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所以动量改变量为零,初始时刻系统静止,总动量为零,最后粘合体的动量也为零,即粘合体静止,所以选项A 正确.本题答案为A.【答案】 A6.(2011·福建高考)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速度大小为v 的A 球与质量为2m 静止的B 球碰撞后,A 球的速度方向与碰撞前相反.则碰撞后B 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A .0.6vB .0.4vC .0.3vD .0.2v【解析】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v =2mv B -mv A 化简可得,v A =2v B -v ,因v A >0,所以v B >v 2,故只有A 项正确. 【答案】 A7.(2013届宿州模拟)A 、B 两船质量均为M ,都静止在平静的水面上,A 船中质量为M /2的人以相对于地面的水平速度v 从A 船跳到B 船,再从B 船跳到A 船(水的阻力不计),则( )A .A 、B 两船(包括人)的动量大小之比总是1∶1B .A 、B 两船(包括人)的速度大小之比总是1∶1C .两次跳跃完成后,A 、B 两船(包括人)的速度大小之比为3∶2D .两次跳跃完成后,A 、B 两船(包括人)的速度大小之比为2∶1【解析】 取两船和人为一系统,因水的阻力不计,系统动量守恒,故得:(M +M 2)v A -Mv B =0,即p A ∶p B =1∶1,v A ∶v B =2∶3,A 正确,B 、C 、D 错误.【答案】 A8.一颗卫星在高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果从卫星上发射一枚小火箭,发射方向与卫星运动方向相反,则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 .火箭竖直下落,而卫星的轨道半径减小B .火箭和卫星都可能沿原轨道运动C .火箭和卫星都不可能沿原轨道运动D .火箭运行的轨道半径减小,卫星运行的轨道半径增大【解析】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受地球引力指向圆心,发射火箭时沿轨道的切线方向动量守恒,向运动反方向发射火箭,卫星速度必增大,因向心力不足而做离心运动,所以卫星的半径必增大,所以A 、B 选项错误.而火箭的对地速度可能与原速度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为零.若为原方向,则发射后火箭的速度必小于原来随卫星运行的速度,则由于向心力过大做向心运动,而卫星的速度增加,做离心运动,则D 答案正确.若火箭速度与原速度等值反向,则火箭可沿原轨道运动,则C 错误.所以答案为D.【答案】 D9.(2013届六安模拟)现代采煤方法中,有一种方法是用高压水流将煤层击碎而将煤采下,水流从高压水枪中射出,喷射速度很大,水流能将煤层击碎是因为水流( )A .有很大的动能B .有很大的动量C .和煤层接触时有很大的动量变化D .和煤层接触时单位面积上的动量变化率很大【解析】 类似于气体的压强,高压水流喷射到煤层后,会对煤层产生持续的作用力,如果煤层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过大,就能将煤层击碎;根据动量定理有Δp =F Δt ,所以F =Δp /Δt ,可见,煤层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动量变化率,所以本题答案为D.【答案】 D10.在光滑水平冰面上,甲、乙两人各乘一小车,甲、乙质量相等,甲手中另持一小球,开始时甲、乙均静止,某一时刻,甲向正东方向将球沿着冰面推给乙,乙接住球后又向正西方向将球推回给甲,如此推接数次后,甲又将球推出,球在冰面上向乙运动,但已经无法追上乙,此时甲的速率v 甲、乙的速率v 乙及球的速率v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A .v 甲=v 乙≥vB .v <v 甲<v 乙C .v 甲<v ≤v 乙D .v ≤v 乙<v 甲【解析】 以甲、乙、球三者为系统,系统的动量守恒,取向西为正方向,在全过程中有:0=m 甲v 甲-m 乙v 乙-m 球v且m 甲=m 乙故v 甲>v 乙,根据球最终无法追上乙得v ≤v 乙,故选项D 正确.【答案】 D 11.图12-1-8(2013届宁波模拟)如图12-1-8所示,质量为m =2 kg 的物体,在水平力F =8 N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若F 作用t 1=6 s 后撤去,撤去F 后又经t 2=2 s 物体与竖直墙壁相碰,若物体与墙壁作用时间t 3=0.1 s ,碰墙后反向弹回的速度v ′=6 m/s ,求墙壁对物体的平均作用力.(g 取10 m/s 2)【解析】 取从物体开始运动到撞墙后反向弹回的全过程应用动量定理,并取F 的方向为正方向则Ft 1-μmg (t 1+t 2)-F t 3=-mv ′所以F =Ft 1-μmg t 1+t 2+mv ′t 3 =8×6-0.2×2×10×6+2+2×60.1N =280 N ,方向与F 的方向相反. 【答案】 280 N ,方向与F 的方向相反12.(2013届宿州模拟)如图12-1-9所示,滑块A 、C 质量均为m ,滑块B 质量为32m .开始时A 、B 分别以v 1、v 2的速度沿光滑水平轨道向固定在右侧的挡板运动,现将C 无初速地放在A 上,并与A 粘合不再分开,此时A 与B 相距较近,B 与挡板相距足够远.若B 与挡板碰撞将以原速率反弹,A 与B 碰撞将粘合在一起.为使B 能与挡板碰撞两次,v 1、v 2应满足什么关系?图12-1-9【解析】 设向右为正方向,A 与C 粘合在一起的共同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 1=2mv ′①为保证B 碰挡板前A 未能追上B ,应满足v ′≤v 2②设A 与B 碰后的共同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2mv ′-32mv 2=72mv ″③ 为使B 能与挡板再次碰撞应满足v ″>0④联立①②③④式得32v 2<v 1≤2v 2或12v 1≤v 2<23v 1.【答案】 32v 2<v 1≤2v 2或12v 1≤v 2<23v 1 13.如图12-1-10所示,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滑块A 、B 、C ,质量分别为m A =m C =2m ,m B =m ,A 、B 用细绳连接,中间有一压缩的轻弹簧(弹簧与滑块不拴接).开始时A 、B 以共同速度v 0运动,C 静止.某时刻细绳突然断开,A 、B 被弹开,然后B 又与C 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最终三滑块速度恰好相同.求B 与C 碰撞前B 的速度.图12-1-10【解析】 设共同速度为v ,球A 与B 分开后,B 的速度为v B ,由动量守恒定律知(m A +m B )v 0=m A v +m B v B ①m B v B =(m B +m C )v ②联立①②式,得B 与C 碰撞前B 的速度v B =95v 0. 【答案】 95v 0 14.(2013届蚌埠模拟)两磁铁各放在一辆小车上,小车能在水平面上无摩擦地沿同一直线运动.已知甲车和磁铁的总质量为0.5 kg ,乙车和磁铁的总质量为1.0 kg.两磁铁的N 极相对,推动一下,使两车相向运动.某时刻甲的速率为2 m/s ,乙的速率为3 m/s ,方向与甲相反.两车运动过程中始终未相碰.求:(1)两车相距最近时,乙的速度为多大?(2)甲车开始反向运动时,乙车的速度为多大?【解析】 (1)两车相距最近时,两车的速度相同,设该速度为v ,取乙车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乙v 乙-m 甲v 甲=(m 甲+m 乙)v所以两车最近时,乙车的速度为v =m 乙v 乙-m 甲v 甲m 甲+m 乙=1×3-0.5×20.5+1m/s =43m/s≈1.33 m/s. (2)甲车开始反向时,其速度为0,设此时乙车的速度为v 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乙v 乙-m 甲v 甲=m 乙v 乙′解得v 乙′=m 乙v 乙-m 甲v 甲m 乙=1×3-0.5×21m/s =2 m/s. 【答案】 (1)1.33 m/s (2)2 m/s。
2014年山东省高考物理试卷答案与解析
D. 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11:3
考 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电功、电功率;正弦式电流的最大值和有 点: 效值、周期和频率.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 交流电专题. 题: 分 副线圈的用电器正常工作,电压为额定电压,即为副线圈电压, 析: 再根据副线圈的电流,可以计算出输出功率,理想变压器的输入
故选:BCD. 点 本题主要是根据楞次定律判断安培力的方向,从阻碍相对运动的 评: 角度可以快速判断,基础问题. 17.(6分)(2014•山东)如图,将额定电压为60V的用电器,通过一 理想变压器接在正弦交变电源上,闭合开关S后,用电器正常工作,交 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的示数分别为220V和2.2A,以 下判断正确的是( )
(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 R2 (填“R1”或“R2”),闭合开关S
前应将滑片移至 a 端(填“a”或“b”). (2)在实物图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图甲电路完成剩余 部分的连接. (3)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流表的读数为0.50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 所示,读数为 2.30 V.
动,动摩擦因数μ在(2)中已知,根据运动规律公式v2﹣v02=2as
列式即可求解.
解 解:(1)根据描点法在F﹣G图象上描出各点,再连接起来,如图 答: 所示;
(2)由图甲可知F=μG,则F﹣G图象上的直线的斜率代表μ值的大 小.由F﹣G图象可知μ=
; (3)当重物P刚好下落到地面时,滑块的速度v最大,此时滑块的 位移为h,此后滑块做加速度为μg的匀减速运动,
楞次定律,阻碍相对运动,故都是水平向左. 解 解:A、B、导体棒向右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形成感应电流,根据
2014年高考物理试题和答案 15套
有色皆空2014年高考物理试题答案(全15套)1. 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1物理部分 (1)2.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Ⅱ) (7)3. 2014年全国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大纲卷物理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2014北京高考物理卷 (15)5.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2014年山东高考理综试题物理部分 (22)7. 2014年高考浙江理综卷(物理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福建2014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31)10.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33)11.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江苏卷) (42)13.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48)14.2014高考物理海南卷 (50)15.2014年全国高考上海卷物理试题 (54)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1物理部分参考答案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D 15.B 16.D 17.A 18.C19.BD 20.AC 21.AD有色皆空第Ⅱ卷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2014届高考物理模考试题4 (2)
高三物理考点检测试卷一班级 姓名 学号一、 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关于物理学中的最基本、最常用的科学方法与相应的例子中,正确的是:( )A .替代法:力的合成中,用合力代替几个分力的共同作用效果B .控制变量法:在确定磁场中磁感线的分布时,可以用铁屑的分布来模拟磁感线的存在C .模型法:通过导体的电流I 受到导体电阻R 和它两端电压U 的影响,在研究电流I 与电阻R 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压U 不变;在研究电流I 与电压U 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R 不变D .放大法:许多电表如电流表电压表是利用一根较长的指针把通电后线圈的偏转角显示出来2.如图所示为一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物体的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 t ,在时间t 1内的平均速度为v ,则由图可知 ( )A .该物体做曲线运动B .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 .)(210t v v v += D .)(210t v v v +> 3.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
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
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 两个过程,如图所示。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 .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C .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D .顾客对扶梯作用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4 .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半径为r ,a 为它边缘上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半径为4r ,小轮半径为2r ,b 点在小轮上,b 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 。
c 点和d 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
若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①a 点和b 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②a 点和b 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③a 点和c 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④a 点和d 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A.①③B. ②③C. ③④D.②④ 图③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宇宙速度是能使卫星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最小发射速度B. 第二宇宙速度是人造天体在绕日圆形轨道上运行的最小速度C.牛顿时空观只适用于宏观世界的低速运动物体,不适合用于微观的高速运动物体D.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有力地说明了经典力学是错误的理论,已成为历史,不可以再用图①v 0 v t 图②6.一带电粒子射入一个固定在O 点的点电荷的电场中,粒子运动轨迹如图④中虚线abcde 所示.图中的实线是同心圆弧,表示电场的等电势差的等势面,不计粒子的重力,abc 分别在3个相邻的等势面上,则( )A .φa ﹤φb ﹤φcB .从a 到e 的整个过程,电场力一直做正功C .从a 到b 粒子动能变化的大小与从c 到dD .粒子在c 点的电势能最小7.磁流体发电,是将带电的流体(离子气体或液体)以极高的速度喷射到磁场中去,利用磁场对带电的流体产生的作用,从而发出电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知能检测(四)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5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2013·肇庆模拟)如图1所示,两轮用皮带传动,皮带不打滑,图中有A 、B 、C 三点,这三点所在处半径r A >r B =r C ,则这三点的向心加速度a A 、a B 、a C 的关系是( )图1A .a A =aB =aC B .a C >a A >a B C .a C <a A <a BD .a C =a B >a A【解析】 皮带传动且不打滑,A 点和B 点线速度大小相等,由a =v 2r 有a ∝1r ,所以a A <a B ;A 点与C 点共轴转动,角速度相同,由a =ω2r 知a ∝r ,所以有a A >a C ,故a C <a A <aB ,可见选项C 正确.【答案】 C2.(2012·营口模拟)m 为在水平传送带上被传送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A 为终端皮带轮,如图2所示,已知皮带轮半径为r ,传送带与皮带轮间不会打滑.当m 可被水平抛出时,A 轮每秒的转数至少是( )图2A.12πg rB. g rC.grD.12πgr【解析】 A 轮每秒的转数的最小值对应物体m 在A 轮正上方时,对传送带的压力恰好为零,有:mg =m ω2r ,又ω=2πn ,可得n =12πgr,故A 正确. 【答案】 A图33.如图3所示,两段长均为L 的轻质线共同系住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等高的A 、B 两点,A 、B 两点间距也为L ,今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小球到达最高点时速率为v ,两段线中张力恰好均为零,若小球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2v ,则此时每段线中张力大小为( )A.3mg B .23mg C .3mg D .4mg【解析】 当小球到达最高点时速率为v ,有mg =m v 2r,当小球到达最高点时速率为2v ,应有F +mg =m 2v 2r=4mg ,所以F =3mg ,此时最高点各力如图所示,所以F T =3mg ,A正确.【答案】 A图44.(2013·广元模拟)一圆盘可以绕其竖直轴在水平面内转动,圆盘半径为R ,甲、乙物体质量分别为M 和m (M >m ),它们与圆盘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正压力的μ倍,两物体用一根长为L (L <R )的轻绳连在一起.如图4所示,若将甲物体放在转轴的位置上,甲、乙之间连线刚好沿半径方向被拉直,要使两物体与圆盘不发生相对滑动,则转盘旋转的角速度最大不得超过(两物体均看做质点)( )A. μM -m gM +m LB. μgLC.μM +m gMLD.μM +m gmL【解析】 经分析可知,绳的最大拉力F =μMg ,对m ,F +μmg =m ω2L , 所以μ(M +m )g =m ω2L解得ω= μM +m gmL.【答案】 D5.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后,先在“24小时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即绕地球一圈需要24小时);然后,经过两次变轨依次到达“48小时轨道”和“72小时轨道”;最后奔向月球.如果按圆形轨道计算,并忽略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在每次变轨完成后与变轨前相比( )A .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减小B .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增大C .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减小D .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增大【解析】 卫星每次变轨完成后到达轨道半径较大的轨道,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GMm r 2=mv 2r ,卫星的动能E k =12mv 2=12·GMmr,因此卫星动能减少;变轨时需要卫星上的发动机点火加速,使其机械能增加,因而引力势能增大,只有D 正确.【答案】 D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6.(2013·阳江模拟)在广州亚运会上一位运动员进行射击比赛时,子弹水平射出后击中目标.当子弹在飞行过程中速度平行于抛出点与目标的连线时,大小为v ,不考虑空气阻力,已知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则子弹( )A .初速度v 0=v cos θB .飞行时间t =2v tan θgC .飞行的水平距离x =v 2sin2 θgD .飞行的竖直距离y=2v 2tan 2θg【解析】 如图所示,初速度v 0=v cos θ,A 正确;tan θ=12gt 2v 0t ,则t =2v sin θg,所以B 错误;飞行的水平距离x =v 0t =v 2sin 2 θg ,C 正确;飞行的竖直距离y =2v 2sin 2θg,D 错误.【答案】 AC7.(2012·济南模拟)质量为m 的人造地球卫星在圆轨道上运动,卫星到地面的距离等于地球的半径R .已知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 .则( )A .卫星环绕速度的大小为2gRB .卫星运动的周期为2π2RgC .卫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4gD .以地面为参考平面,卫星的重力势能小于mgR【解析】 设地球的质量为M ,根据题意有:g =GM R2,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G Mm r 2=m v 2r ,其中r =2R ,联立解得卫星环绕速度的大小为12gR .卫星运动的周期为T =2πrv =4π2Rg.卫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GMm mr 2=14g .由于从地球表面到卫星所在的轨道,卫星的重力是不断减小的,其平均值小于mg ,所以,以地面为参考平面,卫星的重力势能小于mgR ,故C 、D 正确.【答案】 CD8.如图5所示,水平抛出的物体,抵达斜面上端P 处,其速度方向恰好沿斜面方向,然后沿斜面无摩擦滑下,下列选项中的图象是描述物体沿x 方向和y 方向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图5【解析】 O ~t P 段,水平方向:v x =v 0恒定不变;竖直方向:v y =gt ;t P ~t Q 段,水平方向:v x =v 0+a 水平t ,竖直方向:v y =v P +a 竖直t (a 竖直<g ),因此选项A 、D 错误,B 、C 正确.【答案】 BC9.2007年美国宇航员评出了太阳系外10颗最神奇的行星,包括天文学家1990年发现的第一颗太阳系外行星,以及最新发现的可能适合居住的行星.在这10颗最神奇的行星中排名第三的是一颗不断缩小的行星,命名为HD209458b ,它的一年只有3.5个地球日.这颗行星以极近的距离绕恒星运转,因此它的大气层不断被恒星风吹走.据科学家估计,这颗行星每秒就丢失至少10 000吨物质,最终这颗缩小行星将只剩下一个死核.假设该行星是以其球心为中心均匀减小的,且其绕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行星绕恒星运行周期会不断增大B .该行星绕恒星运行的速度大小会不断减小C .该行星绕恒星运行周期不变D .该行星绕恒星运行的线速度大小不变【解析】 由于该行星是以其球心为中心均匀减小的,所以其运行的半径不变,由于该行星的质量改变,而恒星的质量不变化,由GMm R 2=mv 2R 和GMm R 2=4π2mRT2可知,周期和线速度大小均不改变.【答案】 CD10.美国太空总署(NASA)为探测月球是否存在水分,于2009年10月9日利用一支火箭和一颗卫星连续撞击月球.据天文学家测量,月球的半径约为 1 800 km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月球表面在阳光照射下的温度可达127℃,而此时水蒸气分子的平均速率达2 k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撞月前应先在原绕月轨道上减速B .卫星撞月前应先在原绕月轨道上加速C .由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于2 km/s ,所以月球表面可能有水D .由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小于2 km/s ,所以月球表面在阳光照射下不可能有水 【解析】 卫星撞月属于近心运动,故应在原绕月轨道上减速,选项A 正确;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月=GM 月R 月,GM 月=g 月R 2月,g 月=16g 地,联立得v 月=1.7 km/s ,而127℃时水蒸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大于月球第一宇宙速度,故选项D 正确.【答案】 AD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5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12分)(2013·云浮模拟)两个质量均为m 的物体,由轻质硬杆相连,形如一个“哑铃”,围绕一个质量为M 的天体旋转,如图6所示.两物体和天体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两物体分别以r 1和r 2为半径绕M 做圆周运动,两物体成了M 的卫星,求此卫星的运动周期和轻质硬杆分别对A 、B 的弹力.图6【解析】设轻质硬杆对A的弹力大小为F,方向向上,则轻质硬杆对B的弹力大小也为F,方向向下,对A、B分别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可得:G Mmr21-F-Gm2r2-r12=mr14π2T2①G Mmr22+F+Gm2r2-r12=mr24π2T2②由①②式得:T=2πr1r2r1+r2 GM r21+r22F=GMmr32-r31r21r22r1+r2-Gm21r2-r12.【答案】2πr1r2r1+r2 GM r21+r22GMm r32-r31r21r22r1+r2-Gm21r2-r12图712.(18分)如图7所示,长为L、内壁光滑的直管与水平地面成30°角固定放置.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固定在管底,用一轻质光滑细线将小球与质量为M=km的小物块相连,小物块悬挂于管口.现将小球释放,一段时间后,小物块落地静止不动,小球继续向上运动,通过管口的转向装置后做平抛运动,小球在转向过程中速率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1)求小物块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2)求小球从管口抛出时的速度大小;(3)试证明小球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总小于22L.【解析】(1)设细线中的张力为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T=Ma T-mg sin 30°=ma且M=km解得a=2k-12k+1g.(2)设M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m射出管口时速度大小为v0,M落地后m的加速度为a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30°=ma0做匀变速直线运动,v2=2aL sin 30°,v20-v2=2a0L(1-sin 30°)解得v 0=k -22k +1gL (k >2).(3)小球做平抛运动,则x =v 0tL sin 30°=12gt 2解得x =L k -22k +1由k -22k +1<12得x =Lk -22k +1<22L .【答案】 (1)2k -12k +1g (2) k -22k +1gL (k >2)(3)见解析图813.(15分)如图8所示,竖直平面内的34圆弧形光滑管道半径略大于小球半径,管道中心到圆心距离为R ,A 点与圆心O 等高,AD 为水平面,B 点在O 的正下方,小球自A 点正上方由静止释放,自由下落至A 点时进入管道,当小球到达B 点时,管壁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小球重力大小的9倍,求:(1)释放点距A 点的竖直高度; (2)落点C 与A 的水平距离.【解析】 (1)设小球到达B 点的速度为v 1,因为到达B 点时管壁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小球重力大小的9倍,所以有9mg -mg =m v 21R又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 (h +R )=12mv 21,由此可解得h =3R .(2)设小球到达最高点的速度为v 2,落点C 与A 的水平距离为x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v 21=12mv 22+2mgR ,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R =12gt 2,R +x =v 2t ,由此可解得x=(22-1)R. 【答案】(1)3R(2)(22-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