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策略和配套技术
短条脉肿 , 穗时穗颈缩短 . 实率很低 。 抽 结
2 发 病 原 因
健 身栽 培技 术 措 施
43 “ ” — 要 因地 制 宜 . 当提 前 播 种 期 . 避 — 适
南 方 水 稻 黑 条 矮 缩 病 。 要 通 过 白背 飞 虱 等 害虫 进 行 传 播 。 主 病 株 本 身不 相 互 传 毒 . 子 也 不 带 毒 , 虱 介 体 在 病 株 上 吸食 汁 种 飞 液获得病毒后 。 身带毒传播 。 不会经卵传到下一代 。 终 但
11 秧 田 期 症 状 .
植 保 部 门应 认 真 贯 彻 “ 防 为 主 . 合 防 治 ” 预 综 的植 保 方 针 . 加 强 对 白 背飞 虱 的 迁 入动 态 进 行监 测 . 条 件 的科 研 部 门要 加 强 白 有 背 飞 虱 的带 毒 检 测 , 当地 领 导 决 策 和农 民防 治提 供 科 学依 据 。 为
l 主 要 症 状
3 . 强化 监 测 预 报 . 时 指 导 防控 4 及
典 型 症 状 : 株 明 显 矮 缩 , 子 短 小 、 直 、 绿 , 系 呈 黄 病 叶 僵 深 根 褐 色 , 发 达 . 根 少 而 短 , 节 位 分 枝 , 节 部 有 不 定 根 ( 生 不 须 高 茎 气
3 综 防 策 略 31 领 导 重 视 . 施 有 力 . 措 各 级 有 关 领 导应 把 预 防南 方 水 稻 黑 条 矮 缩 病 工 作 纳入 政 府 为 民办 实事 的一 项 主要 工 作 来 抓 。保 证 资 金 、 员 、 术 措 施 到 人 技 位 . 争 把 病 害 引 起 的 损 失 控 制 到 最低 限 度 。 力
根 )上 部 叶 片 近 基 部 叶 面 可 见 凹 凸不 平 的 皱 褶 , 病 初 期 叶 背 。 发 面 的叶 脉 和 茎 秆 上 有 蜡 泪 状 大 小 l2 m 的纵 向瘤 状 突起 . 期  ̄m 早 为 白色 。 转 黑 褐 色 , 瘤 产 生 的节 位 因 发 病 时 期 不 同而 异 , 后 病 早 期 发 病 的 病 瘤 在 下 节 位 ,发 病 的 时 期 越 晚 。病 瘤 产 生 的 节 位 越 高 。 同生 长 期 的水 稻 发 病 后 症 状 有 所 不 同 。 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的策略和配套技术
位分枝 , 节部 有倒生 不定根 ( 生根 )上部 叶 茎 气 ,
片近基部 叶面可见 凹凸不平 的皱褶 , 发病初 期 叶 背面 的叶脉 和茎杆上有蜡 泪状 大小约 1 m -2 m的
等害虫 进行 传播 。 株本 身不 相互传 毒 , 子也 病 种 不带毒 , 白背 飞虱介体在病 株上吸食 汁液获得病 毒后 , 终身带 毒传 播 , 不会 经卵传 到 下一代 。 但
作者简 介 : 圣河 , 刘 农艺 师 , 一直从 事植保 植检工 作 。
一
3 一 8
绿色腑控
嘲 比 楫 保
21 年第 4 01 期 总第 16期 2
④ 脚 。 1 p『 Sc e
产资料 , 多蔬 、 享等方式提 高预报准确性 , 共 正确 指导本 地 防治 。
34 强化监 测预报 。 时指导 防控 . 及
高度感 病 , 应缩短 间隔期 , 加用药次数 , 注意 增 要
福 建农 林 大学 谢联 辉 院 士在 防控 技术 上 提
出 了 “ + , “ 、 、 、 、 、 、 、 加 8 2 即 水 肥 土 种 密 保 管 工” ’
交 替用药 , 延缓 白背 飞虱产 生抗 药性 。 423 科 学用 药, 护 自然生态平衡 .. 保 选 用农药 时应注意长效 与速效相 结合 , 选择 高效 、 低毒 的对 口农药 , 防止环境 污染 , 护农 田 保 自然生 态平 衡 。 经多 年 的 田间试 验示 范 , 介绍 现
本 田初期染 病 的稻 株 , 明显矮缩 ( 为正 常 约 株 高 1 )上 部数 片 叶的 叶枕重 叠 , 叶破 下 叶 / , 2 心 叶鞘 而 出 , 或呈螺旋 状伸 出 , 叶片短而僵直 , 叶尖 略有扭 曲畸形 , 主茎 和早期 分蘖 尚能 抽穗 , 但结 实 率低 或包穗 、 小 , 穗 似侏 儒 病 。
南方水稻黑条性矮缩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南方水稻黑条性矮缩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1南方水稻黑条性矮缩病的发病症状Article 1 black southern rice dwarf virus disease symptoms水稻各个生育期均可感病,但不同生育期的稻株感病后表现症状有所不同:Rice each growth period were sensible, but in different growth period of rice plants infected after the symptom is different:1.1典型症状发病植株明显矮缩,根系不发达,须根少而短,严重时根系呈黄褐色;叶色深绿,剑叶或上部叶的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折;叶背及茎秆表面有蜡点状、纵向排列成条形的瘤状突起,早期是乳白色,后期是褐黑色;病株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
1.1 typical symptom onset plant significantly short shrinkage, root developed, fibrous root is little and short, serious when yellowish-brown root; Sword, dark green leaves and upper leaves adaxially visible uneven buckling; Back and stem surface wax with dot, longitudinal strip are arranged in a calyx tumor, early is ivory, is late brown-black; Strain section of raw fibres and high section of a branch.1.2苗期症状病株颜色深绿,心叶抽出缓慢,心叶叶片短小而僵直、深绿,叶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成黑褐色。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0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因与症状
病因分析
病毒传播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一种病 毒引起的,主要通过白背飞虱、 灰飞虱和褐飞虱等害虫传播。
Hale Waihona Puke 品种抗性不同品种的水稻对南方水稻黑条 矮缩病的抗性存在差异,抗性弱 的品种更容易感染病毒。
气候条件
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 毒的繁殖和传播,因此雨季和洪 水泛滥时期更容易爆发该病。
案例总结与启示
总结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严重的病害,对 水稻生产构成巨大威胁。其发生和传播与气 候、种植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需要采取综 合防治措施。
启示
加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监测和预警,提 高种植户的防治意识和技能,推广抗病品种 和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是有效控制该病害 的关键。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水稻种 植业的支持力度,提高种植户的应对能力。
生物防治
生物农药
利用生物农药防治南方水稻黑条 矮缩病,如使用病毒抑制剂等。
生态调控
通过改善稻田生态系统,提高稻田 生物多样性,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天敌利用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自然 敌害来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04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研究进展
病原鉴定与基因组学研究
病原鉴定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为一种属 于植物病毒的呼肠孤病毒,其基因组 由单链RNA组成,包含10个开放阅读 框。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概述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因与症状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方法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研究进展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案例分析
0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识别与防治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识别与防治汇报人:日期:contents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概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识别•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方法•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案例分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研究展望目录01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概述定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水稻病害,主要在南方稻区发生。
症状识别患病水稻植株明显矮缩,分蘖增多,叶片短小、僵直,叶脉有不规则的黑色条纹,严重的甚至出现枯死现象。
定义和症状识别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华南、西南等稻区。
分布该病害可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
危害分布和危害病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是一种水稻条纹病毒。
该病毒主要通过昆虫传播,其中以稻飞虱为主要传播媒介。
传播途径病毒通过稻飞虱的唾液进入水稻植株体内,从而引发病害。
此外,带病毒的稻草和稻谷也能传播病害。
病原和传播途径02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识别症状鉴别苗期01叶片颜色深绿,比正常苗短小,叶片皱缩,稻苗粗壮,心叶抽出缓慢,部分稻苗心叶扭曲、发黄或白化,根系发育不良,生长停滞,分蘖严重减少甚至没有分蘖。
插秧后02插秧后发黄、发僵,病株矮小,不能抽穗或抽出的穗短小、弯曲,不结实或粒少。
穗期03病株严重矮缩、黄化,不能抽穗或抽出的穗极短、扭曲、粒少。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通过白背飞虱、灰飞虱等刺吸式害虫传播病毒。
传播途径发生条件发生规律高温、干旱有利于白背飞虱等害虫繁殖和病毒传播,从而有利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和流行。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但症状最严重、最明显的时期是苗期和穗期。
03发生规律0201品种抗性不同品种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存在差异,一般抗性强的品种发病率低,产量损失也相应较小。
气候条件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白背飞虱等害虫繁殖和病毒传播,从而有利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和流行。
栽培管理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如施肥不足、灌溉不当等,会导致水稻生长不良、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增加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和流行风险。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发布时间:2021-06-04T16:35:26.37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第5期作者:廖贡献[导读] 本文重点分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廖贡献广西凤山县植保植检站广西河池 547699;【摘要】本文重点分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提高南方水稻产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防治措施相关背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病害,目前研究发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与白背飞虱种群数量有紧密关系。
在了解该病的发生规律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1.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规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主要是通过白背飞虱传播,植株与植株之间并不会相互传播[1]。
有研究显示,白背飞虱获毒半小时,传毒时间为15分钟[2]。
最容易感病为秧苗二至六叶期,如果是在水稻苗期以及分蘖前期感染,将颗粒无收[3]。
当病毒感染范围逐渐增大,甚至会出现逐年加重的情况,切中中晚稻发病会更加严重,杂交稻发病也比常规稻更加严重。
由于目前并没有能够抗病的水稻品种,因此开展积极有效的防治非常重要。
但是,防治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2.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措施(1)通过加强秧苗期以及水稻移栽后20天内的田间检查,将一部分水稻分蘖移栽到病株空穴中,并且将已经确定的病株进行焚毁或者土埋,有效减少白背飞虱转入中晚稻田中,引发危害。
在农闲时可清除相应的杂草,积极加强早稻后期白背飞虱的防治,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结合水稻生长的实际情况提供给水稻充足的养分,有效提高水稻的抗病性。
另外,必须始终注重对水稻田的监督管理,定期对稻田喷洒药剂有效减少病菌滋生。
(2)加强从源头上控制住疾病的发生,要求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直接选择水旱轮作的方式进行种植。
另外在进行水稻播种前,不仅要做好水稻田的翻耕,还需要清除附近的杂草,特别是部分病虫可能会隐匿在杂草中,如果没有及时清理水稻田周边的杂草可能严重影响到水稻的生长。
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分也可在灰飞虱体内越冬 。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则是以白背飞虱传毒为主, 其寄主范 围与已知斐 济 病毒 存在一 定 的差异 [ 1。 5 J
灰 飞虱属 温 带区 害虫 , 我国分 布广泛 , 在 以华北
冬麦 区和长江 中下 游 稻 区发 生 较 多 , 在华 南仅 在 早
稻 上和较 高海 拔地 区发 生 。其 发 生世代 受地理 和气
成 lJ 认 为 高抗 黑 条 矮 缩 病 水 稻 品种 有 “ 稻 2 等则 0 泗 1” “ 稻 1” “ 2 、郑 8 、 盐粳 9号 ” “ 辐粳 8号 ” “ 连 、扬 、武 粳 1 ”“ 号 、镇稻 9 ” 9。
4 1 2 改进栽 培制 度 .. 积极推 广旱 育秧 或半 干 旱 育秧 , 田尽 量 连 片 秧
系为抗病 型 , 通过 籼 粳 杂交 培 育 的粳 稻 恢 复 系基 本
留下的空穴里, 然后适当加施速效肥 , 促进稻苗生长, 通过杂交稻分蘖势较强 的特点来减少产量损失 。 4 2 化 学 防治 . 药 剂 防治 是 目前 防治 水稻 黑条矮缩 病 的主要手 段, 选用有效农药 , 注重高效与速效相统一, 当增 适 加 防治 密度 。具 体 策略是 : 治秧 田、 大 田、 保 治前期 、 保后期 I 5。
我国水稻黑 条 矮缩 病 (i l ks ekdd r r eba —ra e waf c c t
d e e最早于 16 年在浙江省余姚 等县发 现, ia ) ss 93 同 时在上海市嘉定和奉 贤县 、 江苏省苏州和镇江等专
区 的水稻 上 、 扬州 和 南 通 等专 区 的玉 米 上有 局 部 危 害[ 3。水稻黑 条矮 缩病是 主要 由灰 飞虱 [ adl IJ - L oe一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与防治要点
Z i x u n t a i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严重的病毒病,该病主要侵染禾本科水稻、小麦、玉米、高粱。
其传毒介体主要是白背飞。
水稻黑条矮缩病(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disease)是一种由飞虱为主要传毒介体,在我国南方稻区广为发生流行的一种水稻病毒性病害。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流行与灰飞虱种群数量消长及携毒传播相对应。
晚稻收获后,灰飞虱成虫转入田边杂草和冬播大小麦危害与越冬,越冬代成虫高峰为3月上中旬,一代成虫高峰在5月上中旬,迁入早稻秧田和本田传毒侵染; 6月下旬至7月为二代成虫高峰期,迁入连晚秧田和单季晚稻本田传毒侵染;8~9月受高温影响,灰飞虱种群数量下降,相对传毒扩散减少;10~11月气温适宜,种群数量上升,随晚稻收获而迁入越冬场所活动。
观察结果表明,病害的季节性流行是受灰飞虱种群数量消长,特别是秧苗期带毒灰飞虱种群数量关系最密切。
1.发生规律与危害主要通过白背飞虱传毒,其不经卵传毒。
植株之间不相互传毒。
白背飞虱获毒30min,传毒15min。
病毒初侵染源以外的迁入以带毒白背飞虱为主,冬后带毒寄主(如田间生苗、杂草等)也可作为初侵染源;带(获)毒白背飞虱取食寄主植物即可传毒。
水稻感病期主要在分蘖前的苗期(秧苗期和本田初期),拔节以后不易感病。
最易感病期为秧(苗)二至六叶期。
水稻苗期、分蘖前期感染发病的基本绝收,拔节期和孕穗期发病,产量因侵染时期先后损失10%~30%。
随着病毒分布范围的扩大,发生会逐年加重;中晚稻发病重于早稻;育秧移栽田发病重于直播田;杂交稻发病重于常规稻;田块间发病轻重取决于带毒白背飞虱迁入量;尚未发现有明显抗病性的水稻品种。
2.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危害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症状2.1分蘖期症状。
病株分蘖增多丛生,上部数片叶的叶枕重叠,心叶破下叶叶鞘而出或从下叶枕口呈螺旋状伸出,叶片短而僵直,叶尖略有扭曲畸形。
植株矮小,主茎及早生分蘖尚能抽穗,但穗头难以结实,或包穗,或穗小,似侏儒病。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水稻黑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
该病害主要发生在春、夏种水稻,发病后植株矮缩、叶片发黄,严重时叶片边缘出现黑色条纹,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下面介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一、发生特点1.病原传播途径广:该病害主要通过介体传播,如蚜虫、叶蝉等吸食感染的植物汁液,以及种子、土壤、农具等传播。
2.适生环境广泛:该病害适宜气温在15℃-30℃之间,湿度在60%-80%之间的环境,春、夏种水稻生长期正好处在该气候环境之内,因此病害易发生。
3.发病较快:一般在春、夏季种植的水稻发病初期,短短十天左右,病情就能迅速恶化,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二、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用抗黑条病毒的水稻品种,如江淮豪水深优1号、四川农大6号、宁农9号等。
这些品种具有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能有效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
2.加强田间管理:因为该病害主要通过介体传播,所以在田间管理中要加强农田卫生,保持田面清洁、杂草少,及时清理周围的杂草和野生植物。
同时,对种子处理和土壤消毒也是必要的防治措施。
3.使用化学药剂:如果水稻已经发病,可使用杀虫剂、杀菌剂等药剂进行防治。
但使用药剂要掌握好时机和方法,按规定剂量使用,避免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
4.科学施肥:科学合理施肥,保证水稻健康生长,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是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5.保持气候干燥:该病害适宜在潮湿环境下生长,加强田间管理,保持气候干燥,可以有效预防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
特别是在生长旺季,要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植株泡水,造成气候潮湿,诱发病害。
综上所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产的严重病害,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水稻生产和农民的利益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引导农民科学防治病害,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前 , 少 传 毒 几 率 , 制黑 条 矮 缩 病 至 拔 秧 前 3天 ,要 根 据 稻 飞 虱 虫 情 减 控
的 发 生 为 害程 度 。 监 测 预 报 ,适 时 进 行 防 治 , 每 隔
落
。
.
2秧 苗期 症 状 : 株 颜 色 深 绿 , 发 生 严 重 .一 般 病 丛 率 在。 O 一 剂 防治 . 病 1% 药 19吡虫 _ 积达 8 0 0 0公 顷 , 占水 稻 种植 面积 心 叶抽 生 缓 慢 , 片短 小 而 僵 直 , 叶 叶 3O 严 重 的达 8O 一 9 茗。 倍 液 ,06 茗, 茗 O
历 史 , 桃 树栽 培 在
世代 属 半 知茵 。福
三 、 要 防控 对 策 主
水 稻 黑 条 矮 缩 病 的 防 治 应坚 持 减少 秧 苗 获毒 机 会 。二 是 做 好 种 子 “ 农 业 防治 为 基 础 , 剂 防 治 为 重 药 剂处 理 。 每 1公 斤稻 种 拌 1 茗 以 药 O 吡 点 , 断 毒 源 , 虫 防 病 , 秧 田保 虫啉 W l — 2 切 治 治 P 5 0克 .待 药 液 充 分 吸 本 田。 前期保后期 ” 治 的综 合 防治 策 收后 播 种 ,减 轻 稻 飞 虱 在 秧 田期 的 略 , 力将 白 背 飞 虱 杀 灭 在 传 毒 之 前 期 传 毒 。 三 是 秧 苗 稻 叶 开 始 展 开 全
秧 避 的 平 均 病 丛 率 为 1 . % 前 者 是 后 病 生 育 期 ( 田 期 和 分 蘖 期 ) 开 21, 者 的 8. 3倍 。 介 体 昆 虫 即 白 背 飞 虱 的 迁 入 高 峰 5在 白背 飞 虱 迁入 高 峰 期 育秧 期 : 是 加 强 肥 水 管 理 , 进 稻 苗 初 . 二 促 的发 病 重 : 据 调 查 , O O年 4 6 期 早 发 、 长 , 倡 健 身 栽 培 , 要 2 1 — 健 提 不 月 份 一 季 中稻 及 双 季 晚 稻 育 秧 期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识别与防治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识别与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南方稻区发生的水稻病毒病,具有暴发性强、扩散蔓延快、防控难度大、危害损失重等特点,水稻、玉米苗期染病将基本失收。
2011年经过综合防控,涟源市共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约0.85万亩,其中中稻发生面积为0.65万亩,晚稻发生面积为0.16万亩,玉米等其他作物发生面积为0.04万亩。
共损失稻谷25.93吨,其中最严重丘块损失率不超过3%。
一、识别:1、典型症状(1)发病稻株叶色深绿,上部叶的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折(多见于叶片基部)。
(2)病株地上数节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病株茎秆表面有乳白色的瘤状突起(手摸有明显粗糙感),瘤突呈蜡点状纵向排列成条形,早期乳白色,后期褐黑色;病瘤产生的节位,因感病时期不同而易,早期感病稻株,病瘤产生在下位节,感病时期越晚,病瘤产生的节位越高。
2、秧苗期症状:病株植株矮小,颜色深绿,心叶抽生缓慢,心叶叶片短小而僵直,叶枕间距缩短。
3、分糵期症状:病株分糵增多丛生,上部数片叶的叶枕重叠,叶尖略有扭曲畸形。
植株矮小,主茎及早生分糵尚能抽穗,但穗头难以结实,或包穗,或穗小,似侏儒病。
4、抽穗期症状:表现为全株矮缩丛生,剑叶短小僵直,在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皱褶,在茎秆下部节间和节上可见蜡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条脉肿,在感病的粳糯稻茎秆上可见白蜡状突起的脉肿斑,这是当前该病的最突出表现症状,感病植株根系不发达,须根少而短,严重时根系呈黄褐色。
二、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其传毒介体主要是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
主要是迁入带毒白背飞虱取食早稻或杂草传毒,迁入带毒白背飞虱或本地白背飞虱取食带毒寄主再传毒至中稻、晚稻秧田及本田。
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水稻病毒病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治虱防矮”为重点,应急补救为补充”的综合防治策略。
关键是做好稻飞虱等传毒媒介昆虫的防控工作,抓好水稻秧田期和大田初期防治三个关键时期:一是水稻一叶一心至两叶一心期;二是秧苗移栽前3-5天;三是水稻分蘖始盛期),各喷施一次药剂防治稻飞虱,在传毒媒介昆虫传毒之前将其消灭,控制病毒传播,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水稻自身的抵抗能力,达到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目的。
横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控措施
虫 ,在横 县常年 发生较 严重 。
六 、 防控 措 施
南 方 水稻 黑条 矮 缩病 的 防控 技 术核 心 是 “ 前期 预 防 与 防治 ,最 关键是 治虫 防病” 。抓好 秧 田期和 本 田初 期 防治关 键 时期 ,在 传 毒媒 介 白背 飞虱 传毒 之 前将 其 消灭 ,控 制病 毒传播 ,并辅 以其它措 施 ,达 到防 控 目的。 1加 强宣传培 训 . 深入 贯 彻 “ 防 为主 ,综 合 防治 ” 的植 保方 针 ,牢 固 预 树 立 “ 共植 保 ”和 “ 色植 保 ”理 念 ,加 强病 虫监测 预 公 绿
措施 。
关 键 词 : 南 方水 稻 黑 条 矮 缩病
发生
防 控 措 施
南方 水稻黑 条矮缩病 于 2 1 在横 县平 马镇梅 根 村早 以结 实 ,或包 穗 ,或 穗小 。 0 0年 4抽 穗期症 状 . 稻 田 中发 生 ,发 病 面积 23公 顷 ,根 据 田间调 查 ,病 丛 率 . 病株 全株矮 缩丛生 ,有 的能 抽穗 ,但相 对抽 穗迟而 小 、 最高达 8 %,一般 为 1~ 0 0 0 2 %左右 。晚稻 在横 州镇 、陶圩 、 云表 、峦城 、校 椅 等乡镇 的 少部份 稻 田中发 生 ,发 生 面积 实粒 少 、粒 重轻 ,半 包在 叶 鞘里 ,剑 叶 短小 僵 直 ;在茎 秆 为 5 公 顷 ,田间发 病 率为 05 1 %。同 年在 峦城 镇 的玉 下 部节间和 节上 可见蜡 白色或 黑褐色 瘤状突起 。 . 2 .~ . 5
摘 要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o  ̄enr e l k se dd rvms 是一种新的水稻病毒病 ,以迁飞性 白背飞虱为主要 S u r c a —t we wa i ) i bc r f 传毒媒介 。通过 对横 县南方水稻 黑条矮 缩病 发生原因 ,发 生特 点 ,为害症状 ,病原及传播途径 ,提 出了防控 该病的一 系列有 效
水稻黑条萎缩病
水稻黑条萎缩病一、危害症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分蘖增加,叶片短阔、僵直,叶色深绿,叶背的叶脉和茎秆上现初蜡白色,后变褐色的短条瘤状隆起,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不同生育期染病后的症状略有差异。
苗期发病,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宽、僵直、浓绿,叶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黑褐色。
根短小,植株矮小,不抽穗,常提早枯死。
分蘖期发病,新生分蘖先显症,主茎和早期分蘖尚能抽出短小病穗,但病穗缩藏于叶鞘内。
拔节期发病,剑叶短阔,穗颈短缩,结实率低。
叶背和茎秆上有短条状瘤突。
水稻发病后典型表现为植株矮缩、叶色深绿、叶背及茎秆出现条状乳白色或蜡白色,后变深褐色小突起、高位分蘖及茎节部倒生气须根、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
剑叶或上部叶片可见凹凸的皱折,一蔸中有1根或几根稻株比健株矮1/3左右,半全穗。
二、防治方法应采取切断毒链、治虫防病、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综合防控策略。
抓住秧苗期和本田初期关键环节,实施科学防控。
(一)、清除杂草。
用除草剂或人工清除的办法对秧田及大田边的杂草进行清除,减少飞虱的寄主和毒源。
(二)、推广防虫网覆盖育秧。
即播种后用40目聚乙烯防虫网全程覆盖秧田,阻止稻飞虱迁到秧苗上传毒为害。
(三)、药液浸种或拌种。
用10%吡虫啉300-500倍液,浸种12小时,或在种子催芽露白后用10%吡虫啉WP 15~20克/公斤稻种拌种,待药液充分吸收后播种,减轻稻飞虱在秧田前期的传毒。
(四)、药剂防治(“治虱防矮”)。
主要抓好以下两个时期的防治工作,一是秧田期:秧苗稻叶开始展开至拔秧前3天,酌情喷施“送嫁药”。
二是本田期:水稻移栽后15~20天。
药剂:每亩用25%吡蚜酮WP 16~24克或10%吡虫啉WP40~60克或25%噻嗪酮WP50克,对水30~45公斤均匀喷雾。
(五)、及时拔除病株。
对发病秧田,要及时剔除病株,并集中进埋入泥中,移栽时适当增加基本苗。
对大田发病率2%~20%的田块,及时拔除病株(丛),并就地踩入泥中深埋,然后从健丛中掰蘖补苗。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由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水稻病害,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水稻产区。
该病害严重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和质量。
为了控制和防治这种病害,农业专家们对其发生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总结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针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 发病季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发生在水稻的生长季节,尤其是在水稻拔节至抽穗期间。
这个时期正好是病毒媒介昆虫较为活跃的时候,容易传播病毒。
2. 发病症状:黑条矮缩病的主要症状是水稻叶片上出现黑色的细长条纹,叶片逐渐变得畸形并且发生矮化。
该病害会导致水稻生长缓慢,叶片变黄变白,最终影响水稻的灌浆和籽粒充实。
3. 病原传播:黑条矮缩病主要是通过介体昆虫传播的病毒病害。
介体昆虫主要有蚜虫、蝽、螟虫等,它们会在吸食含病毒的植物汁液时,将病毒带入健康植株,进而传播病害。
4. 影响因素: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气温和湿度是其发生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气温在20-30摄氏度,湿度大于70%时,有利于黑条矮缩病毒的传播和扩散,易发生疫情。
1. 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黑条矮缩病的水稻品种是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
目前,已经研发出了一些黑条矮缩病抗性品种,这些品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病毒的侵害。
2. 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保持水稻的生长健康,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合理施肥也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3. 病虫害监测:及时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在水稻病害易发季节,要定期进行病虫害调查,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4. 农田环境卫生:保持农田的卫生清洁,及时清除农田中的积水,清除废弃植株等。
农田环境卫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害的传播和发生。
5. 定期病虫害防治:在水稻生长周期中,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采用化学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但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注意剂量、时间和种类,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水稻种植区域,如江南、浙闽、湘鄂赣、粤桂等地。
这种病害发生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发病季节和症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夏季和秋季多发,主要表现为苗期叶片出现黄斑和白斑,成熟期水稻植株出现矮缩、叶色变黄,垂死或死亡。
叶片上出现的黄斑和白斑常常呈现椭圆形或扇形,形状不规则。
有些叶片上还会出现条纹状或环状的黄斑,严重的会导致叶片褪绿,萎缩变形。
2. 病害传播途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昆虫、种子和土壤。
病毒可以通过叶蝉、蝗虫、蚜虫等吸食植株汁液时传播,也可以通过种子传播。
在土壤中,病毒可以通过残株、杂草等植物残体传播。
3. 防治措施(1)优选品种通过选育耐病品种来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这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
应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生态条件的品种,同时要注意其病害耐病性。
(2)病害监测与药剂防治定期巡查田间病情,及时发现病害发生,对有病株进行及时清除,防止病毒传播。
同时,在病害高发期,进行药剂防治,使用病毒抑制剂、除草剂等农药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进行防治。
(3)田间管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菌多依靠中介宿主昆虫传播,因此要注意田间卫生,加强农田周围的清理,清除枯草落叶等病源和中介宿主昆虫,保持田间清洁卫生。
(4)土壤处理运用合理的土壤处理方法,如消毒、轮作、深耕、灭草等方法进行土壤管理,防止病害在土壤中传播和侵染。
总之,针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措施,需要多方面发力,在品种选育、田间管理、药剂防治、土壤处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水稻生产的稳定和健康。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一、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现状第一次发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在!""#年,发生在我国的广东省地区。
!""$年,国家农业部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列为新种病毒。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也成为了越南水稻种植过程中的主要病害。
据相关报告统计,在!%&'年,我国南方有((万公顷的水稻出现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其中)%%%多公顷基本失收。
因此,其流行扩散范围广、监控难以及威胁大的特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对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机制也需要相关部门予以重视。
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症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特征较为明显,相关技术人员要对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分析,建构有效的处理方案。
第一,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典型症状,患病植株有明显的高节位分支和倒生须根,并且存在瘤状物突起结构,主要集中在病株茎秆表面位置,约#*!毫米,瘤突结构存在粗糙感,早期瘤突结构是乳白色,而后期瘤突结构是褐黑色。
并且,瘤突结构有较为明显的凹凸状皱折,病稻上部叶面上位置深绿色较为明显。
第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秧苗期症状,患病植株的叶枕间距会相对缩短,心叶的叶片僵直,无法进行有效抽穗,病株的整体颜色也呈现出加深的趋势,植株较为矮小,心叶抽生速度会逐渐变缓。
第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分蘖期症状,病株植株近似于侏儒病,整体植株较为矮小,存在扭曲畸形的情况,病株分蘖数量增多,叶片呈现出僵直的状态,此时的植株整体缩小状态较为明显,也是判定其患病的重要依据。
第四,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抽穗期症状,植株以及出现了全株矮缩的现象,并且植株的剑叶也存在僵直问题,整个叶面较为短小,植株纵向皱褶出现在病株的中上部位。
需要注意的是,植株存在隆起的短条脉肿块。
由于症状较为明显,需要种植人员建立及时性的观察机制,记录数据后有效对比。
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传布途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是由带病的叶蝉(黑尾叶蝉、电光叶蝉)或飞虱感染传播,如果不及早控制会对产量影响很大。
青阳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及其防治
不平 的皱折( 多见 于叶片基部 ) 病株地 上数节节部有倒 生 ; 须根 及 高节位 分枝 ; 株茎 秆表 面有 乳 白色 大小 约1—2 病 mm的瘤 状 突起( 手摸 有 明显粗 糙感 )瘤 突呈蜡 点状 纵 向 , 排列 成条 形 , 早期 乳 自色 , 后期 褐黑色 ; 瘤产生 的节 位 , 病
11 发 生 情 况 . 2 1年 我 县 南 方 水 稻 黑 条 矮 缩 病 症 状 表 现最 早 的 是 单 00 晚 和 早 插 双 晚( 茬 稻 最 重 )发 病 品种 ( 合 ) 要 是 杂 交 烟 。 组 主 稻。 规 糯稻 、 稻 发病很 轻 , 质 稻重 于常规 杂交 稻。 常 粳 优 发 病 的 主 要 品种 ( 合 ) : 优 2 7 雁 两 优 4 8 新 香 优 18 组 有 九 0、 9、 8、
摘 要: 绍 了青 阳县2 1年 南方水稻黑条 矮缩病发 生的情 况及 发生特 点, 介 0O 分析发 病原 因, 并提 出具体 的防治方
法 。
关键 词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 发生情况; 防治对 策; 阳县 青
中 图 分 类 号 s . 1 . 9 4 5 1 14 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7 121) 214 02 7 (0 1 0 — — 0 07 3 0
( 为 正 常 株 高 的 12)不 抽 穗 或 仅 抽 包 颈 穗 ; 节 期 感 病 约 / , 拔 的稻株 矮缩 不 明显 , 抽 穗 , 穗 型小 、 粒 少 、 重 轻 。 能 但 实 粒
2 0 年 以来 , 00 由灰飞虱传毒 的条纹 叶枯病 在我县局部圩 区
太 湖 糯 上 零 星 发 生 , 由于 感 病 品 种 种 植 面 积 小 , 制 措 但 控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重要的水稻病害,由于其发病迅速且难以控制,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防治这种病害,下面将介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1. 病原菌特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病毒通过介体媒介传播,主要传播媒介有稻飞虱、白叶蝗和蚜虫等。
病毒在水稻植株内侵染繁殖,破坏植物细胞结构,导致植株生长发育异常,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
2. 发病季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在水稻生长发育期间发生,特别是在水稻孕穗期和开花期,由于这个时期水稻植株叶片生长迅速,代谢活跃,对病毒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病毒的侵染。
3. 病害症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害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条纹状、缩短状、弯曲状的病斑,严重时叶片变形、卷曲,植株生长受阻,导致减产减收。
4. 影响范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分布在南方水稻主产区,包括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给当地水稻生产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措施1. 选用抗病品种:为了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可以选用具有抗病性的水稻品种,通过育种和培育新品种来提高水稻对这种病害的抵抗力。
2. 合理密植:适当控制水稻的密度,避免过密种植,有利于提高植株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 增施有机肥:在水稻生长发育期间,增施适量的有机肥料,提高植株的养分供应,增强植株的抵抗力,减少病毒侵染。
4. 发现及时处理:一旦发现有病毒侵染的植株,应及时将患病植株拔除,以免病毒传播,加重病情。
5. 控制病媒昆虫:稻飞虱等介体媒介是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传播途径之一,因此要加强对昆虫害虫的防治,减少病毒的传播。
在实际的水稻种植生产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采取上述多种防治措施,加强病害监测和防治工作,以降低水稻黑条矮缩病对水稻生产的危害,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重要的水稻病害,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更好地防治这种病害,种植户和农业技术人员要加强科学栽培管理,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及时发现患病植株并加以处理,加强对病媒昆虫的防治,从而降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风险,保障水稻生产的稳定和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