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3—坛庙建筑讲解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史课件-第六讲坛庙

中国建筑史课件-第六讲坛庙
源于原始社会的自然神崇拜和祖先崇拜,至封建 社会结束迄未少衰,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有的现 象,也是张光直谓中国是“连续性的文明”的主要依 据。它的文明时代与野蛮时代有很大的连续性,一直 保持着“巫”的传统。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
祭祀这些神祗、祖先的建筑称为坛庙,建筑史家 又称其为礼制建筑。它们既不同于宗教建筑的寺观, 也不同于直接服务于人的宫殿、官署、园林和住宅。
象数之法
方圆之法
对比之法
色彩之法
象数之法——象法 位置
象数之法——象法
象数之法——数法
• 方圆之法——
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 于矩。……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 方。……是故知地者智,知天者圣。智 出于句,句出于矩。 ——《周髀算经》
矩、圭表与通天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
巨,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巨或从木矢。 矢者,其中正也。——《说文》
工,巧饰也,象人有规矩也。与巫同意。——《说文》 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
与工同意。——《说文》 巫是通天地鬼神之语的人,先公先王则有资格“宾
帝”,在上帝的左右,为天神与人间勾通的鬼。两者皆以 “工”(矩)为表征,这似乎是说人(巫)、鬼皆可籍诸 “工”(矩)上下于天地之间。“工”(矩)何以有如此 法力?
先农坛的位置在南郊西偏,与天坛相对
古祀代上男;耕皇女帝织亲的耕社,会皇分后工则,亲也饲蚕反桑从映于在先祭
蚕坛,其位置自汉以后皆位于北郊,或 在西郊 以与先农坛相对而立为原则。北 京的先蚕坛巳泯灭不存。“社” “稷”, 反映我国古代以农 立国的社会性质。
亡国之社盖掩之,掩其上而柴其 下。——《公羊传 ·哀公四年》
• 明堂者大朝诸侯,讲礼之处;宗庙,享鬼神,岁觐之宫;辟雍大 射养孤之处;大学,众学之居;灵台,望气之观;清庙,训俭之 室。各有所为,非体一也。——《礼记·明堂位》孔颖达疏引袁准《正论》

第五章坛庙建筑(1)

第五章坛庙建筑(1)
第五章坛庙建筑(1)
w 北京的太庙以高达九米的厚重墙垣包绕,封闭性
很强。南墙正中辟门,以琉璃镶贴,下为白石须
弥座,线脚丰富,色彩鲜明,与平直单调的墙面
形成强烈对比。太庙周围全部种植了松柏树,高
大的殿堂被簇拥于苍绿的树海之中,倍添庄严、
肃穆与高贵。
第五章坛庙建筑(1)
曲阜孔庙
w 孔庙位于山东省曲 阜市南门内,是奉 祀孔子的庙宇。全 国各地保存了许多 历朝历代的孔庙, 尤其是以孔子的故 乡——曲阜的孔庙 规模最大、时代最 早,它与孔府、孔 林并称“三孔”, 是中国现存最大的 四大古建筑群之一。
第五章坛庙建筑(1)
圜丘
第五章坛庙建筑(1)
w 圜丘是祭天的地方,是所有祭祀中等级最高 的一种。它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 乾隆十四年(1749)改建。由于祭天必须露 天,坛而不屋,因而只有三层高的圆形石台, 以汉白玉中最高级的品种艾叶青砌成。这种 露天的坛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特殊类型,它 与中外的神殿建筑都有巨大的差异,它不追 求神灵的神秘与压抑,而是显示大自然的博 大与广阔;没有高大威严的神像,而是以祭 祀仪式来表达人与天地的和谐。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又经明嘉靖、清 乾隆等朝增建、改建,建筑宏伟壮丽,环境庄严肃穆。新中 国成立后,国家对天坛的文物古迹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保 护和维修。历尽沧桑的天坛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宏伟的建 筑风格,成为东方古老文明的写照。
天坛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是中国古建珍品,是世 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 “世界文化遗产”。
第五章坛庙建筑(1)
社稷坛——土地神和五谷神的祭坛
w 社稷坛是国家重要祭祀坛庙,位于紫禁城午门之 西,每年春秋仲月致祭,祈求上天保护国家政权。 社稷是土地之神。

中国建筑史-15 封建社会晚期的建筑3(坛庙建筑)

中国建筑史-15 封建社会晚期的建筑3(坛庙建筑)

一九至九九 十九至十八九 十九九至二七九
天心石
2
1
9
3
4
8
5 6
7
1
1
2
1
2
3
栏板:三层有栏板,与祈年殿手法不同,
上层:四面,每面18块,计:4×18=72 块 (每块栏板长1.309m);
中层:四面,每面27块,计:4×27= 108块 (每块栏板长1.454m);
下层:四面,每面45块,计:4×45= 180块 (每块栏板长1.222m);
廷内广植林木,以成肃穆、深为明清两代祭祀社、稷神 祗的祭坛,其位置是依周礼《考工记》 “左祖右社”的规定,置于皇宫之右 (西)。祖与社都是封建政权的象征。社 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 地神,稷是五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 要的根基。
社稷坛占地23万M2,正门是戟门(祭祀 时门前列戟72杆) (今中山堂)和拜殿。 戟门五间,单檐歇山;拜殿五间,楠木
丹陛桥 成贞门
皇穹宇
西配殿
东配殿
琉璃门
皇 穹 宇 内 景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 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 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 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 滑整齐,对声波的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只 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 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 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 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 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 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
红,象征南方炎帝,他由手持秤杆掌管夏天的火神辅 佐。
白,象征西方少昊,他由手持曲尺掌管秋天的金神辅 佐。
黑,象征北方颛顼(zhuānxū),他由手持秤锤掌管冬 天的水神辅佐。

中国古建筑欣赏3--坛庙剖析

中国古建筑欣赏3--坛庙剖析

杜甫草堂“少陵 草堂”碑亭
杜甫草堂工部社
35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三苏祠正殿前檐
二王庙
三苏祠木假山堂
2021/2/4
二王庙李冰殿前砖塔
36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5.家祠
又称家庙,简称祠堂,古代封建社会财富的 继承和血统的繁衍与氏族的兴衰有直接关系,对 本族先人,祖宗的贡献,子孙赋予极大的尊敬, 并作为偶像来崇拜,这就是家祠的来源,在礼制 的约束下,祠堂有严格的规定: “天子至于士皆 有庙,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二庙” 《周礼》。
2021/2/4
43
坛庙建筑——坛庙建筑艺术分析
1.坛庙建筑是一种准宗教建筑
深层含义----为原始崇拜观念的继续。崇拜 自然,崇拜祖宗,崇拜英雄,坛庙建筑的思想基 础
中层含义----经儒家整理,规范的一套礼仪 制度,包括崇拜的对象,礼仪程序,礼拜时间以 及等级规定
表面----建造出来的各类坛庙建筑
B.其它 帝王祠庙:如浙江绍兴禹庙,陕西黄陵黄帝庙。
2021/2/4
27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元代岱庙示意图
2021/2/4
《大清会典》明代太庙总图
28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北京太庙示意图
2021/2/4
29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3.文庙与武庙
孔丘与关羽,作为文 官武将的楷模,纪念他们 的祠庙又称为文庙和武庙
A.自然神坛庙 B.人文神坛庙
2021/2/4
21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三. 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1.自然神祗坛庙 2.宗庙及历代帝王庙 3.文庙与武庙 4.先贤祠庙 5.家祠 6.明堂与辟雍

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中国的古代建筑课件--第三节--宫殿与坛庙-2

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中国的古代建筑课件--第三节--宫殿与坛庙-2

社稷坛
位于天安门西,为明清两代 祭祀社、稷神祗的祭坛, 其位置是依周礼《考工 记》“左祖右社”的规定, 置于皇宫之右(西)。 祖与社都是封建政权的 象征。社稷是“太社” 和“太稷”的合称,社 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 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 的根基。不仅在京城有 国家的祭坛,地方各级 城市也都有祭祀社稷的 场所。社稷坛于1988年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宫殿
Leabharlann 一、宫殿的布局 (1)严格的中轴对称 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 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 观念,宫殿建筑采取严格 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 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 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 小简单。这种明显反差, 体现了皇权至上; 中轴线纵长深远,更 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 贵。
图一:故宫俯视图1



南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南朝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的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 北朝的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今 河南洛阳东; 东魏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西魏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西北; 北齐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周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西北。 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都城在大兴,今陕西西安。 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五代(公元907年至960年)梁、汉、周的都城在今河南开封;唐的 都城在今河南洛阳。 北宋(公元960年至1127年)都城在东京,今河南开封。 南宋(公元1127年至1279年)都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 元朝(公元1271年至1368年)都城在大都,今北京。 明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都城在应天,今江苏南京。后迁都京 师,今北京。 清朝(公元1644年至1911年)初期都城在盛京,今辽宁沈阳。公元 1644年清军入关后,顺治帝迁都京师,今北京。

中式建筑 第三章 宫殿 坛庙 陵墓(2)

中式建筑 第三章 宫殿 坛庙 陵墓(2)

典型建筑——祈年殿
祈年殿形制特点: 1、祈年殿的形制,原是天地合祀的大祀殿, 平面为圆形,上为三重檐圆形攒尖顶, 外檐柱十二根,十二应一周之数。 2、祈年殿立于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底 层径约90米,殿身高约38米,柱枋隔扇为朱红 色, 上为三重檐青色琉璃瓦檐,顶尖以鎏金宝顶结 束,檐下彩绘金碧辉煌,整个建筑色调纯净, 造型庄重典雅,其南为祈年门,与殿北的皇乾 殿是天坛内仅存的两座明代建筑。
二、专题研究
乾陵双阙
二、专题研究
乾陵神道
乾陵石柱 乾陵石马 乾陵石狮
名词解释 石象生 是皇帝陵墓前供奉的仪物之一,是石雕人物、动物成对立于神道两侧。神道两旁排列着一 群石兽,它们按照一定的次序在特定的方向排列,石兽如同一批“卫士”护卫着皇陵。这 些石兽又名“石象生”, 是陵墓的装饰性建筑。
阙 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
第三章 宫殿 坛庙 陵墓 第二节 坛庙专篇 一、坛庙分类 1、祭祀自然神
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先农坛
北京地坛
2、祭祀祖先
太庙(帝王) 家庙或祠堂(臣下)
3、先贤祠堂
孔庙、诸葛武侯祠、关帝庙
二、专题研究 专题一 北京天坛
一 布局特点
1、明清北京天坛位于北京外城永定门大街

的东侧,双重城墙,东南、西南成方角,

东北、西北成圆角,象征天圆地方。
2、天坛面积273公顷,相当于北京紫禁城
的3.7倍。
地 坛
社 稷 坛

禁 城


日 坛





一 布局特点
3、其轴线偏东,轴线南端为祭天的圜丘坛 祈年殿
组群,轴线北端为祈祷丰年的祈谷坛组群。 斋宫

中国古代建筑史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古代建筑史宫殿坛庙陵墓

天安门
端门
午门
太和殿模型
太和门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宫
交泰殿
坤宁宫
五、清沈阳故宫
1、全宫分为三部分:
①东部大政殿和十王亭:是清帝举行大典及王公大臣 议政之处;十王亭分列两端,呈八字形,南端八亭 是八旗首领办事场所;北端二亭是左右翼王亭;
②中部崇政殿:是日常处理朝政之处;后清宁宫是寝 宫,属前朝后寝制,但呈前低后高;
含元殿复原图
宋东京宣德门
明清故宫午门
唐长安城里坊和东市鸟瞰复原图
唐長安城唐长安城里坊复原图
唐長安城太极宫复原鸟瞰图
大明宫模型图
唐大明宫玄武门复原图
麟德殿复原图
麟德殿遗址
唐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唐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唐大明宫含元殿模型
三、宋朝宫殿型制(见图)
北宋东京汴梁城模型
天坛祈年殿
天坛皇穹宇
天坛斋宫正门
斋宫前殿
斋宫前殿内景 砖拱结构的无 梁殿,利于防 卫、防火
(二)、太庙(见图)
❖ 昭穆之法:古代太庙制 度,父曰昭,子曰穆, 始祖神居中,以下皆父 曰昭,子为穆,昭居左, 穆居右
太庙庙门
太庙戟门
太庙前殿
太庙前殿室内彩画
太庙前、中、后三殿
太庙中殿及后殿
乾陵附墓——懿德太子墓甬道终端所绘双阙之一
乾陵永泰公主墓壁画
6、宋陵 ①八座,位于河南省巩县,洛河南岸,嵩山北麓,东 西绵延二百里 ②陵墓名称为永□陵(以永昭陵为例见图)
宋仁宗永昭陵
宋陵石象生
宋陵方上
宋陵神道驭马宫
宋陵驭象蕃臣
宋陵瑞禽图
宋陵石兽、石羊
宋陵石雕文、武臣像

中国古代建筑史4.2坛庙

中国古代建筑史4.2坛庙

皇穹宇 室内神位
皇穹宇 回音壁
圜丘 外遗墙及棂星门
圜丘 外遗墙及棂星门内望
圜丘 局部
连接圜丘与祈年殿的甬道
社稷坛
主体建筑:一座方形的坛,两座5间的殿 坛上铺五色土:东方青龙位用青土
西方白虎位用白土 南方朱雀位用赤土 北方玄武位用黑土 中心部分用黄土
北京社稷坛
社稷坛棂星门
(中祀)
五镇:祈山、吴山、霍山、会稽山、巫闾山ຫໍສະໝຸດ 四海:东海、南海、西海、北海
四渎:江、河、淮、济
2、祭祀祖先:太庙-帝王祖庙
祠堂、家庙-臣下祖庙
3、祭祀圣贤:文庙(孔庙)、武庙(关帝庙)等
三、实例分析: 天坛
组成:圜丘、皇穹宇、祈年殿
祈年殿
明初:天地合祭—大祀殿(矩形平面) 迁都北京后:天地合祭—大祀殿(圆形平面,三重檐)
门前石坊及棂星门
孔庙大中门
奎文阁
碑亭俯视
金代碑亭梁架及宋金石碑
大成门及大成殿
大成殿
社稷坛 南门
社稷坛 祭殿
孔庙
由南而北,分为八进。前三进为引导部分:布置牌 坊和棂星门,棂星门至大中门,为孔庙前奏;大中门起 始为孔庙本身,自此起有长方平面的院墙,四角置角楼, 近似宫禁制度。再进,为宏伟的奎文阁,奎文阁后即为 孔庙主体建筑:大成门和大成殿一组。
奎文阁至大成门间,隔一横街;其间有碑亭十三座, 重檐高阁,碑体硕大,为历代帝王所立。
坛庙
一、坛庙建筑的产生与作用 1、产生:源于祭祀 2、作用:助人伦、敦教化、规范社会秩序、
维护统治权威的作用——礼制建筑 二、类型
1、祭祀自然神: 皇帝亲祭:祭天(天坛)地(地坛) (大祀) 祭日(日坛)月(月坛) 祭农(先农坛)桑(先蚕坛) 祭国土政权(社稷坛)

第二节--宫殿与坛庙

第二节--宫殿与坛庙

(6)鼎式香炉 有盖为鼎,无盖为炉。是古 代的一种礼器,举行大典时 用来燃檀香和松枝。
图十六:鼎式香炉
二、宫殿外陈设
(1)华表:皇家建筑的标志。 (2)石狮:统一寰宇无上权力;子孙绵延。 (3)日晷:显示时间 (4)嘉量:意为统一度量衡,象征国家统一和 强盛。 (5)吉祥缸(门海):喻缸中水深似海可以扑 图十七:龙头龟 灭火灾。 (6)鼎式香炉:古代礼器,用于燃檀香和松枝。
图二:太庙
图三:社稷坛
一、宫殿的布局
(1)严格的中轴对称 (2)左祖右社 (3)前朝后寝
(3)前朝后寝 宫室(或称宫殿)自身的布局 大体上有前后两部分,一墙之隔, “前堂后室”,即“前朝后寝”。 “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 举行大典之处。 “后寝”,即帝王与后妃们生活居 住的地方。在“前朝”中央靠墙处, 设有御座,这是帝王上朝坐的地方; 在“后寝”,则设有床具,供休憩 之用。
(5)吉祥缸 置于宫殿前盛满清水 以防火灾的水缸,有的是 铜铸的,古代称之为“门 海”,以比喻缸中水深似 海可以扑灭火灾,故又被 誉之为吉祥缸。
图十五:吉祥缸
二、宫殿外陈设
(1)华表:皇家建筑的标志。 (2)石狮:统一寰宇无上权力;子孙绵延。 (3)日晷:显示时间 (4)嘉量:意为统一度量衡,象征国家统一 和强盛。 (5)吉祥缸(门海):喻缸中水深似海可以 扑灭火灾。
1.尊王以重威
布局:宫殿一般建在都城的正中核心地区。 以宏大的规模、金碧辉煌的装饰显示皇帝统驭 万民,富有四海的气势。 宫殿建筑中的内部空间处理也以“尊王”为准 则。 用象征的手法突出皇帝的尊严。

2.明伦以示礼
通过建筑等级的划分维护君尊 臣卑的伦序,以突出君王的神 圣和崇高。 表现: 建筑布局 屋顶的式样 建筑装饰和技术

3-旅游文化-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宫殿、坛庙、陵寝

3-旅游文化-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宫殿、坛庙、陵寝

二、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3、“天人合一”的思 想 内外两重围墙 ,南方 角,北圆角,“天 圆地方”
古代宫殿的崇高、雄伟、辉煌、灿烂的外观
特征,内涵象征了古代典章制度的等级秩序, 和应天承运的阴阳术数,表现为森严、肃穆 的特色。 中轴对称布局,神秘形象和神秘数字的应用, 与崇高、雄伟、辉煌、灿烂互为表里,共同 构成了体现皇权至高无尚的宫殿,展现了中 国古建筑的营造观念。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Architectural Culture of China
一、中国古建筑的基本构件
中国古建筑外形上分为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 常用的基本构建有台基、屋顶、圆柱、横梁、开间、斗拱、藻井等
1、台基-基座
普通台基:素土、灰土、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一尺。 较高级台基:较普通台基高,在上面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型建筑 或宫殿建筑的次要建筑。
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纵轴方向的陪衬手 法。全宫自南端丹凤门起,北达宫内太液池蓬莱山, 为长达约1600余米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宫的主 要建筑: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轴线两侧采取 大体对称的布局。如不计入内苑部分,从丹凤门到 紫宸殿也约1200米,这个长度略大于从北京故宫天 安门到保和殿的距离。含元殿利用突起的高地(龙 首原)作为殿基,加上两侧双阁的陪衬和轴线上空 间的变化,造成朝廷所需的威严气氛。
斗拱
雀替
雀替:安置于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承托梁枋的木 构件,可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也用在柱间的落挂 下,为纯装饰性构件。能增加梁头抗剪能力或减少 梁枋间的跨距。
藻井:室内天花板上一种装饰,是平顶的凹进部分,含有 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意。常位于寺庙佛座或宫殿 的宝座上方。
挂落

中国古代宫殿和坛庙建筑

中国古代宫殿和坛庙建筑
第二节
宫殿和坛庙
皇帝处理政务和 日常生活的建筑群
一、宫殿
• (一)宫殿建筑的文化背景 • 1、尊王以重威
• • •
位于一国的核心
规模宏大 装饰金碧辉煌 使用象征的手法
2、明伦以示礼
2014-12-16
宫殿建筑有专用技术和装饰
• (二)宫殿建筑的布局特征 • 1、象天设都—中轴对称
• 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 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 念,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 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 • 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 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 简单。这种明显反差,体 现了皇权至上; • 中轴线纵长深远,更显 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
2014-12-16
2014-12-16
明十三陵—宝城宝顶
• 1、墓阙:是 墓前神道两 侧的建筑物, 它渊源于早 期社会建筑 群入口处的 两侧的一种 木构建筑物。
三、陵寝陈设
2014-12-16
2、墓表:在墓前 立华表作为神道 的重要标志
2014-12-16

3、牌坊:又称牌楼,是中国古代纪念性建 筑。它不仅自身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 值,而且还把它所在的建筑组群装点衬托的更 加雄伟壮观。
以山为陵
即利用山峰作为陵墓坟头,这样既能体现帝 王的浩大气魄,又可防止盗挖和水土流失,在唐 代最为盛行。唐乾陵、昭陵,就是这种封土形式。
2014-12-16
唐昭陵—以山为陵
2014-12-16
唐乾陵
2014-12-16
陵墓形制
宝城宝顶
这是明、清时期所采用的一种封土形式。在 地宫上砌筑高大的砖城,在砖城内填土,使之高 出城墙成一圆顶。城墙上设垛口和女儿墙,宛如 一座小城,即“宝城”;高出的圆顶,称为“宝 顶”。宝城上建有明楼,楼内立石碑,刻着皇帝 的庙号、谥号。南京明孝陵、北京明十三陵和河 北清东陵、西陵为其典型代表。

中国古代建筑史——坛庙

中国古代建筑史——坛庙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圜丘的 形象极 力创造 出一种 与天接 近的感 觉,烘 托出祭 天的主 题。
坛பைடு நூலகம்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在圜丘以北是一组小型的圆形建筑——皇穹 宇。单檐攒尖,内供“昊天上帝”的牌位。 皇穹宇以及神厨,宰牲亭,神库等构成了圜 丘的配套建筑。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圜丘外院墙和棂星门
由外院墙棂星门内望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嘉靖9年 (1530年)初 建时,坛的尺 寸偏小,坛面、 栏板都用兰色 琉璃。乾隆14 年(1749年) 扩建,坛身加 大,坛面、栏 板全部改用石 材,坛身取得 洁白、高雅、 端庄的效果。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圜丘的设计极具象征性,它以圆象天,以方 象地,以“阳数”象征“天数”,以九象征 “极阳数”。坛体层数用3,坛面直径为9丈, 15丈,21丈,全部符合阳数。坛面的环形铺 面石,除圆心用1块圆石外,每层都铺9环, 每环用石从1*9,2*9,一直到最外环的27*9, 都是9的倍数,三层栏板的数目为36,72, 108,也全是9的倍数。
实例:北京太庙
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祖 先的宗庙,位于故宫 前方御道东侧,与西 侧的社稷坛形成“左 祖右社”的对称格局。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始建于明永乐18年 (1420年),嘉靖24年 (1544年)重建,后经 清代增修。有内外三重 围墙。主体建筑由在第 三层围墙内的正殿,寝 殿和祧庙组成。
太庙正门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外坛墙东西相距1703米,南北相距1657米, 实测周长为6553米,占地约273公顷,相当 于故宫的3.7倍。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天坛的正门在西侧,在位于两道坛墙之间的 主路南侧,是神乐署和牺牲所,负责演习礼 乐以及饲养祭祀用牲畜。

中国古代建筑史——坛庙

中国古代建筑史——坛庙

斋宫正门
斋宫侧门
斋宫内的前殿—“无梁殿”有利于防卫和防火
斋宫前 殿月台 上的斋 戒铜人 亭
斋宫外的防卫沟和护卫房以及回廊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天坛的南北主轴线位于坛院的偏东位置,轴 线上最南端为祭天用的圜丘。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圜丘是皇帝在 冬至日祭天的 场所,其主体 为“坛而无屋” 的三层露天圆 台,周边环绕 着两重低矮的 院墙。
杏坛 奎文阁
圣时门
弘道门及门前石桥
大中门
同文门
奎文阁
奎 文 阁 斗 拱
碑亭
寝殿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北京社稷 坛建于明 永乐19年 (1421 年),按 照“左祖 右社”的 礼制,设 于故宫前 方御道西 侧。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社属阴,所以 北京社稷坛内 建筑采取坐南 朝北的格局。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主体建筑为三层 方坛,上层坛面 铺五色土,坛四 周围以方形院墙。 五色土依照五行 方位铺成东青, 西白,南赤,北 黑,中黄,象征 “普天之下莫非 王土”。
圜丘外院墙和棂星门
由外院墙棂星门内望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嘉靖9年 (1530年)初 建时,坛的尺 寸偏小,坛面、 栏板都用兰色 琉璃。乾隆14 年(1749年) 扩建,坛身加 大,坛面、栏 板全部改用石 材,坛身取得 洁白、高雅、 端庄的效果。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圜丘的设计极具象征性,它以圆象天,以方 象地,以“阳数”象征“天数”,以九象征 “极阳数”。坛体层数用3,坛面直径为9丈, 15丈,21丈,全部符合阳数。坛面的环形铺 面石,除圆心用1块圆石外,每层都铺9环, 每环用石从1*9,2*9,一直到最外环的27*9, 都是9的倍数,三层栏板的数目为36,72, 108,也全是9的倍数。

坛庙

坛庙

享堂内两侧悬 挂罗应鹤制定 的“八大宗仪” 牌匾来传教子 孙,但文革时 其中七块被销 毁,一块幸免 遇难的被当地 人拿回去糊上 报纸当床板用 了。现在唯一 幸存的那块, 在模糊的字上 还带着文革的 报纸,见证着 一段特殊的历 史。
穿过享堂,左, 中,右三条甬道 各七级台阶进入 核心地带“后 寝”。后寝不同 与一般的祠堂, 有两层。据说后 寝原本一层,但 被中进大堂遮蔽, 有失对祖宗的尊 敬,所以后人加 盖一层阁。但这 个阁又有压在祖 先头上的意思
/share/detail/13813047
太庙平 面图
坛庙—祭祀祖先
• 官员家庙。明代定制:3品以上可建5~9架, 奉5代祖先;3品一下可建3~5架,奉4代祖 先。庙之东侧设祭器库,供储存祭器,衣物, 遗书之用。各地所留明清祠堂数量颇大
我国的徽州和浮梁两地留有一批明代祠堂, 平面布置都用封闭的院落2进,入门卫宽敞 的廊院,大堂3间或5间,敞开无门窗。堂 北设后寖,供祖先神主,后寖有多至9间的, 但内部仍分隔为3间一组,似是当事制度所 限。安徽呈坎东舒祠即属此类。
北京故宫紫禁城前出端门往东,经太庙街门进入太庙区。此 区于太庙垣墙外满布古柏。用常绿树丛造成肃穆气氛,是古 代建筑绿化的成功经验。进入太庙戟门,则庭院空敞,与垣 外适成对比。
太庙占地约十六万五千平方米。太庙本身由高达9米的厚墙 垣包绕,封闭性很强。南墙正中辟券门三道,用琉璃镶贴, 下为白石须弥座;凸出墙面,线脚丰富,色彩鲜明,与平直 单一的长墙强烈对比,十分突出。这一入口处理是相当成功 的。
祠的正门为木制,旁边有两边门,中门无大事不开,平时走 边门,门上几张破旧的门神图让人心仪,但历史不足十年, 完全是装点门面的赝品。呈坎东舒祠

从右边门入,里面偌大一个院子进入视野,中间一条长十多 米,宽四,五米的甬道,甬道通向拜台。甬道边原有多株大 树,现只剩一株四百多年的桂花树,它区别一般桂花树是枝 干出土就分出四根主干,向上延伸

明代都城坛庙建筑研究

明代都城坛庙建筑研究

明代都城坛庙建筑研究本文旨在探讨明代都城坛庙建筑的特色、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坛庙建筑作为古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祭祀先祖、崇敬神明等文化功能,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本文将通过深入挖掘明代都城坛庙建筑的相关资料,为读者展现这一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与文化风貌。

一、明代都城坛庙建筑的特色明代都城坛庙建筑以其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严谨而著称。

这一时期,坛庙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在建筑风格上,明代都城坛庙建筑多采用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利用木结构梁柱体系,注重建筑的空间层次感和立体感。

同时,斗拱、藻井等建筑构件的运用,使得建筑更加精美绝伦。

二、明代都城坛庙建筑的历史背景明朝建立后,为了巩固政权,加强国家统一,开始营建都城南京。

在都城营建过程中,明朝政府对坛庙建筑的布局、规模和形制都有严格的规定。

明朝政府通过坛庙建筑向民众宣扬儒家思想,推崇忠孝节义的道德观,同时也借助神明之力来巩固统治。

因此,明代都城坛庙建筑既具有宗教祭祀的功用,又是明朝政治统治的工具。

三、明代都城坛庙建筑的文化内涵明代都城坛庙建筑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坛庙建筑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坛庙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正是这一思想的物化体现。

其次,坛庙建筑还承载了民间信仰和文化传统。

民众在坛庙中进行祭祀活动,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信仰力量。

四、明代都城坛庙建筑对社会的影响明代都城坛庙建筑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坛庙建筑作为宗教活动的场所,为民众提供了信仰和精神寄托,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同时,坛庙也是进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坛庙建筑还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反映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特色风貌,为后世研究明代文化和建筑风格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建筑包括天、地、日、月、风、云、 雷、电、社稷、先农之坛,五岳、四海之庙 等等。 例如:天坛、地坛、日坛、月坛,西有 华山、北有恒山、南有衡山、东有泰山、中 有嵩山都是人们祭祀的对象。
三、现存著名坛庙
太庙和社稷坛 天、地等坛 文庙——曲阜孔庙,武庙——解州 关帝庙
1.太庙和社稷坛
太庙与社稷坛是按照中国古代封建帝王都 城“左祖右社”的传统规制建造的。二者位于 天安门两侧,从而加重了皇城中轴线上天安门 的重要地位。 太庙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表达了我 国崇敬祖先、提倡孝道的思想观念。社稷坛 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以农为本”、“民以食 为天”的思想,同时也表达了古代帝王乞求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思想。
第三节 坛庙建筑
一、坛庙建筑的起源
坛庙是祭祀性建筑物,它是遵从“礼” 的要求而产生的建筑类型,因此,也称礼制 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占有很大比重,其建 筑规模之大,建筑造型之精美,达到了相当 高的程度。同为祭祀建筑的坛和庙,在建筑 形式上有所不同,祭祀对象有区别,使用者 也有不同。 思考:坛和庙的区别?以及你所熟悉的坛庙建筑。
2.庙
庙,主要是用于供祀祖宗、圣贤、山 川的屋宇建筑,建制类似于宫殿,有严格 的等级规定。源于人们对祖先的崇拜。中 国庙祠祭祀文化,包括皇家太庙祭祀、臣 民宗庙祖先祭祀和先圣神灵祠庙祭祀等。 如:太庙、文庙、武庙、各种家族祠 堂等。
二、坛庙建筑的分类
坛庙的分类主要有3种: 祭祀祖先的宗庙、 奉祀圣贤的庙 、 祭祀山川神灵的庙。
声音——回音建筑
回音壁:皇穹宇外围是一座圆形围墙,高约6米,半径 约32.5米。墙的弧度十分规则,表面极其光滑,对声波的折 射比较规则。人们在墙的不同位置面墙说话,站在远处墙边 的人,能十分清晰地听到,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 秘气氛。 三音石:台阶下有三块石板,在靠台阶的第一块石板上 站立,击掌,可以听到一声回声;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掌, 可以听到两声回声;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掌,可以听到三 声回声 。 圜丘坛:站在最上层中央的圆石上面小声说话,却显得 十分洪亮。因此每当皇帝在这里祭天,其洪亮声音,就如同 上天神谕一般,加上祭礼时那庄严的气氛,更具神秘效果。
天坛全景图
形象——天圆地方
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字。 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 象征着“天圆地方”。 天坛全部的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 祈年殿建筑与台阶均为圆形,而其外院墙为方形。 皇穹宇的大殿与围墙都是圆形的。 圜丘坛的三层平台为圆形,而其外院墙是方形,象 征着天圆地方。
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木雕、 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 饰,遍布在洞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圣贤先哲的庙遍及全国。其中 以祭祀孔子的文庙和关羽的武庙最多。 例如:曲阜孔庙是文庙之祖;山西 解州关帝庙是武庙之祖。
3.祭祀山川神灵的庙
布局:按使用性质分四组建筑:
在内墙内沿南北轴线,南部有祭天的圜丘坛; 中部有存放上天和诸神灵位的皇穹宇、回音壁; 北部有祈祷丰年的祈年殿; 内墙西门南侧是皇帝祭祀前斋宿的宫殿斋宫; 外墙西门以内有饲养祭祀用的牲畜的牺牲所和舞乐人 员居住的神乐署。 其中圜丘坛和祈年殿是建筑群的主体,中间为400 米长砖砌的甬道,通称“丹陛桥”。
太庙
(2)社稷坛
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的地方。坐 落在天安门的右侧,现改为中山公园。 主体建筑由社稷坛、拜殿与戟门三者组成,居于 全坛的中轴线上。拜殿,供帝王在祭祀时避风雨之 用。社稷坛,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坛为方形土 台以象征地方之说,边长15米,高出地面约1米,坛 上铺有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的五色土, 五色土是由全国各地纳贡而来的,以表示“普天之 下,莫非王土”,还象征着金、木、水、火、土五 行为万物之本。这种布置使祭社稷坛更具气势。
社稷坛
2.天、地等坛
(1)郊祭
天坛——南郊,冬至日,皇帝亲自去 地坛——北郊,夏至日,皇帝亲自或派人去 日坛——东郊,春分 月坛——西郊,秋分
(2)天坛
天坛是中国礼制建筑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
建筑群,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概况: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原 北京外城的东南部,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皇帝 祭天和祈祷丰年的地方,是保存下来的封建帝王祭 祀建筑中最完整、最重要的一组建筑,也是现存艺 术水平最高、最具特色的优秀古建筑群之一。
(1)太庙 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这是皇权世袭神 圣不可侵犯的象征。位于天安门东侧,明清两 代皇帝祭祀祖先之所,1951年改为劳动人民文 化宫。 太庙坐北朝南,围墙两重。前殿为太庙正 殿,面阔11间,进深4间,是三殿之主,重檐 庑殿顶,三层须弥座台基,前出宽阔月台,台 前御路,殿内金砖墁地。正殿是祭祀先祖列帝 之处。
1.祭祀祖先的宗庙
中国古代帝王宗庙称为太庙。庙制历代 不同,夏5庙,商周7庙。东汉以后只立一座 太庙,分供各代皇帝神主。太庙是等级最高 的建筑;贵族、显臣、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 建筑称家庙或宗祠,仿照太庙的方位,设于 宅第东侧,规模不一。 例如:广州的陈家祠堂是现存祠堂建筑 中保存最为完整、规模较大、建筑极为精美 的世家宗祠,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回音壁
(3)地坛
地坛是明清两代皇帝“夏至”日祭祀地皇神祗的地 方,也是明清北京五大坛之一。始建于公元1530年,命 名为方泽坛。公元1534年,改名为地坛。坛内总面积 37.4公顷,呈方型,整个建筑从整体到局部都是遵照我 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 “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现 存有方泽坛、皇祇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
1.坛
坛,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 活动的台型建筑。源于人们对自然界中的日、 月、星、辰、雷、电、风、雨、山川河流等的 崇拜,同时它们支配着农作物的丰欠与人间祸 福。由此而产生了专用的祭祀建筑。 如:天坛(圜丘坛)、地坛(方泽坛)、日坛 (朝日坛)、月坛(夕月坛)、祈谷坛(祈年殿)、 社稷坛、先农坛、天神坛、地祗坛、太岁坛、 先蚕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