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书法精选楷书作品-最美钢笔楷书书法欣赏
三笔字-毛笔楷书钢笔楷书粉笔楷书-创意书法美术字楷书经典

《洛神赋十三行》
(二)隋唐 隋唐时期的楷书名家有 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 颜真卿、柳公权等。 1 、 欧阳询(557一641), 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 湘(今湖南长沙)人,所写 《化度寺碑》,《虞恭公碑 》,《皇甫诞碑 》被称为 “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 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 《皇甫诞碑》、《化度寺碑 》
延伸阶段:宋元是楷书的延伸阶段。唐代楷书法 度森严、结构严谨,到了宋元时期书法家们开始追求 作品的美感,有的清秀俊朗,有的雍容典雅。 总结阶段:清代是楷书的总结阶段。以邵瑛所著 的《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为代表(黄自元光绪十 年临摹而成),他是在唐初四大书家之一欧阳询《结 字三十六法》及明代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基础 上系统、全面地研究剖析了汉字结构组合规律,归纳 总结出九十二种汉字结体书写的方法,并各有典型例 字。
一、 独字训练 而楷书从临摹到创作是书法的必经之路。临摹是为 了创作服务的。启示: 首先在笔法上,注意唐楷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与魏碑用笔的差异性。方圆兼并,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我们从几个代表性笔画,来区分其每种风格的特点。
1.独立点 方法:从五本字帖中挑出同一个“文”字进行仔细观察。 (注:《张黑女墓志》用“守”字代替)
【三】小结
本次课主要以《雁塔圣教序》为例学习了毛笔 楷书的偏旁部首。从上一节课的基本笔画到这一节 课的偏旁部首的学习,进一步让学生掌握了毛笔楷 书的相关知识,并能对一个完整的字进行临摹,期 待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认真领悟,试着进行集字创 作。
谢
谢!
毛笔楷书——经典作品欣赏
目录
一、 楷书简介 二、 楷书名家 三、 名作欣赏 四、 课堂(课后)及小结
2、祝允明(1460-1526) ,字希哲、晞喆。因右手多 生一指,故自号支指生、枝 指生、枝指山人、枝山、枝 山居士、枝山樵人等。世称 “祝京兆”。其小楷古朴浑 厚,含蓄端庄,点画遒逸。 唯以魏晋为法,加之才情奔 放,浪漫不羁,字里行间妙 趣横生。祝允明主要小楷作 品有:《和陶饮酒诗》、《 千字文》
三年级钢笔硬笔书法作品

三年级钢笔硬笔书法作品三年级的学生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钢笔和硬笔的技巧,并创作了许多精美的书法作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些三年级学生的钢笔硬笔书法作品吧!第一篇作品是《书法之美》。
这幅作品以楷书为基础,字体工整,结构规范。
学生用钢笔勾勒出每一个字的线条,使得字形清晰可辨。
同时,硬笔的运用使得字体更加饱满,给人以挺拔的感觉。
整个作品极富艺术感,展现了书法的美妙之处。
第二篇作品是《飞花令》。
这幅作品是学生们在课堂上练习的作品,每个学生都写下了自己喜欢的诗句。
钢笔的使用使得每个字的笔画更加流畅,硬笔的运用使得字体更加秀美。
整个作品充满了诗意和书法之美。
第三篇作品是《人生感悟》。
这幅作品展现了学生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学生们用钢笔勾勒出每个字的线条,使得字体更加清晰,硬笔的运用使得字体更加饱满。
整个作品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展现了学生们的智慧和独特见解。
第四篇作品是《家国情怀》。
这幅作品展现了学生们对家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学生们用钢笔勾勒出每个字的线条,使得字体更加工整,硬笔的运用使得字体更加饱满。
整个作品表达了学生们对家和国家的深情厚意,展现了他们的情感和爱国之心。
第五篇作品是《自然之美》。
这幅作品展现了学生们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学生们用钢笔勾勒出每个字的线条,使得字体更加流畅,硬笔的运用使得字体更加秀美。
整个作品给人以清新和自然的感觉,展现了学生们的艺术才华和对自然的热爱之心。
通过欣赏这些三年级学生的钢笔硬笔书法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的努力和进步,更能够领略到书法的魅力和美妙之处。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学生们的艺术才华,更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家、国家和自然的热爱之情。
相信在老师和家长的引领下,这些小小书法家们将会在书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创作出更多更精美的作品。
期待着看到他们在未来的书法世界中绽放光彩!。
钢笔字帖楷书 范文古诗

钢笔字帖楷书范文古诗《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钢笔楷书字帖-偏旁部首PPT课件

皿字底
由四个短竖组成,如“皿”、“ 益”等字。书写时,四个短竖要
平行且等距。
包围类偏旁
1 2 3
走之底
由点和横折折撇组成,如“走”、“远”等字。 书写时,点位于横折折撇的上方,横折折撇要连 贯且流畅。
建之底
由横折折撇和捺组成,如“建”、“廷”等字。 书写时,横折折撇要平且钩向字心,捺要舒展且 与撇相呼应。
掌握基本笔画的正确书写形态,如横 、竖、撇、捺等
通过临摹和练习,逐渐熟悉和掌握各 种笔画的书写技巧
注意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力度变化, 体现笔画的韵律感
偏旁部首间的呼应关系
了解偏旁部首间的相互关系和 影响,如相离、相接、相交等
掌握偏旁部首间的避让和穿插 技巧,使字形更加紧凑和协调
注意偏旁部首间的轻重和大小 关系,保持整体的平衡和美感
线条美
钢笔书写时线条的粗细、轻重、缓急都能表现出不同的美感,使 得偏旁部首更加生动。
结构美
钢笔楷书注重结构的合理性,偏旁部首的间架结构严谨而美观, 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
05
CATALOGUE
偏旁部首在书法作品中的运用
书法作品欣赏与解析
欣赏不同书体的偏旁部首
通过展示不同书体(如楷书、行书、草书等)的偏旁部首,引导 学生欣赏其独特的线条美感和结构特点。
篆书风格
篆书中的偏旁部首多呈曲 线形状,结构复杂,与楷 书风格相差较大。
隶书风格
隶书中的偏旁部首笔画较 为平直,结构相对简单, 与楷书风格有所不同。
行书风格
行书风格的偏旁部首笔画 连贯,书写速度较快,与 楷书风格在笔画和结构上 都存在差异。
钢笔楷书风格下偏旁部首的美感呈现
形态美
钢笔楷书风格下的偏旁部首形态各异,有的挺拔有力,有的柔美 流畅,展现出不同的美感。
田英章钢笔楷书字帖

田 英 章 钢 笔 楷 书 字 帖|唐 诗6 0首
月夜忆舍弟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田 英 章 钢 笔 楷 书 字 帖|唐 诗6 0首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题破山寺后 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田 英 章 钢 笔 楷 书 字 帖|唐 诗6 0首
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喜见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田 英 章 钢 笔 楷 书 字 帖|唐 诗6 0首
送僧归日本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田 英 章 钢 笔 楷 书 字 帖|唐 诗6 0首
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阙题 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古诗词临摹字帖-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硬笔钢笔楷书临摹字帖

简析
春江花月夜 是
一篇七言歌行佳作
此诗沿用了陈隋乐府
的旧题 在这首诗中
诗人运用富有生活
气息的清丽笔触 以 江景为背景 以月为 主体 描绘出一幅幽 美邈远 惝恍迷离的 春江月夜图 诗中融 入了游子 思妇的真
挚情感和离情别绪 同时蕴含着深刻的人 生哲理和宇宙意识 它突破了梁陈宫体诗 的局限 创造出一个 深沉 寥廓 宁静的
艺 术 境 界
全诗共三十六句 每四句一换韵 通篇 诗 画 哲融为一体
其意境空明 想象 奇特 语言自然隽永
韵律宛转悠扬 使
得这首诗成为了历代
文人墨客吟咏唱诵的
经典之作 此诗被誉
为 诗中的诗 顶峰
上的顶峰
其艺术
成就以不 觉得有霜霰飞扬 洲 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 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
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 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 灰尘 明亮的天空中 只有一轮孤月高悬 江边是谁最先看到月 亮 江上的月亮又是
从哪一年开始照临人 间的 人生一代一代 地没有穷尽 而江上 的月亮却年年都相似
停地飞翔也不能飞出 无边的月光 月照江 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 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 里梦见花落幽潭 可 惜春天已过了一半自
己却还不能回家 春 天随着奔流的江水逐 渐消逝 江潭上的那 轮落月又一次向西倾 斜 斜月慢慢下沉 藏在海雾里 碣石与
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 遥远 不知道有几人 能趁着月光回家 唯 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 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 树林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钢笔字帖田英章楷书唐诗二百首

唐诗
宫词 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 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 水晶帘卷近秋河。
春词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 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
后宫词 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 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 斜倚熏笼坐到明。
赠内人 张祜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
第 14 页
唐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 花落知多少 ?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诗后 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第4页
唐诗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 浊酒杯。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曲江 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 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 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 莫相违。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 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诗
《唐诗二百首》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 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朝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 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第1页
唐诗
第 25 页
唐诗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 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田英章钢笔楷书字帖

田 英 章 钢 笔 楷 书 字 帖|唐 诗6 0首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田 英 章 钢 笔 楷 书 字 帖|唐 诗6 0首
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喜见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田 英 章 钢 笔 楷 书 字 帖|唐 诗6 0首
别房太尉墓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田 英 章 钢 笔 楷 书 字 帖|唐 诗6 0首
书边事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戌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章台夜思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田 英 章 钢 笔 楷 书 字 帖|唐 诗6 0首
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中国钢笔书法杂志》作品精选

【】《中国钢笔书法杂志》作品精选郏永明硬笔行书苏轼答秦太虚书郏永明,1962年生,上海市嘉定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金山区政协常务委员,金山区书法协会会长。
出版有《郏永明作品集》等。
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六、第七、第八届中青年书法作品展中展出。
作品曾参加第二、第三回中日书画作品公开征集展;上海大阪书法交流展;曾获全国石油化工系统第一、第二届书画摄影展书法一等奖;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第八届“群英奖”中获书法银奖。
硬笔书法曾获1985年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一等奖。
仇寅硬笔楷书清人题画诗四首仇寅,1962年生于江苏涟水。
著名硬笔书法家。
编写出版有《仇寅钢笔字》、《仇寅书外国名诗》、《雷锋日记选钢笔字帖》、《古帖新临多体钢笔字帖》等。
1高中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1982年分配到解放军福建某部。
现在福州某公司从事设计策划工作。
曾获1985年中国钢笔书法大赛特等奖,1987年第一届文明杯钢笔圆珠笔段位大赛一等奖、1988年“兰花杯”中国钢笔书法精英擂台赛银奖、1988年首届国际钢笔书法大赛一等奖、2004年第二届“北大方正奖”印刷字体设计大赛“正文字优秀奖”、“评审委员奖”。
出版硬笔字帖多部。
仇寅硬笔楷书郑板桥题画竹姜国庶钢笔录朱柏庐治家格言姜国庶,男,1965年12月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法作品获中书协研修班成果展二等奖两次;入展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览。
发表于《书法》、《中国书法》、《人民日报》等40余种报刊。
传略收入《书画百家》、《中国当代中青年书画三百家》等专集。
《青少年书法报》头版、《中国书画报》曾作专题介绍。
姜国庶硬笔行书现代散文林似春硬笔行书节录孙过庭书谱林似春(1917-1996),原名暄,字似春,以字行。
浙江宁波慈溪人。
历任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闸北区文化馆百老艺苑副理事长,上海市闸北区职工书法协会顾问。
沁园春雪硬笔书法作品 楷书

沁园春雪硬笔书法作品楷书沁园春雪,这是一幅以楷书为标题的硬笔书法作品。
沁园春雪,这个词汇多被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色,其中沁园代表着悠闲的园林,春雪则是寓意着欢乐与希望。
这幅作品以楷书的形式,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楷书,是一种汉字的书写形式,它以端庄、规范为特点。
这种书法风格注重笔画的笔顺和结构,每个字都有着清晰的线条和平衡的布局。
楷书的标题给人一种庄重而稳重的感觉,它展现了作者对于春天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沁园春雪,这幅硬笔书法作品的主题是春天的景色。
春天是大自然回归生机的季节,它带来了温暖、明亮和希望。
当初春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万物苏醒,花朵开始绽放,草木复苏。
整个园林都被春雪点缀成了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
沁园春雪的景色仿佛是一幅画卷,令人陶醉其中。
在这幅作品中,楷书的笔触流畅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呈现出了极致的美感。
沁字的起笔自然流畅,字体端庄而稳重,给人以沁人心脾的感觉。
园字的结构平衡而规整,每一个笔画都刚柔相济,给人以和谐的感觉。
春字的笔画疾速而有力,形象地表达了春天的蓬勃生机。
雪字的笔画清晰而洁净,给人以纯净无暇的感觉。
沁园春雪,这幅硬笔书法作品通过楷书的形式,将春天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它不仅仅是一幅书法作品,更是一幅表达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的艺术品。
每一个字都展现了作者的用心和情感,让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的园林中,感受着春雪的美丽与纯净。
这幅作品以楷书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于春天景色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楷书的线条流畅有力,每一个字都呈现出了端庄和规范的特点。
沁园春雪这个标题给人一种庄重而稳重的感觉,它展示了作者对于春天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这幅硬笔书法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在这个季节里,大自然焕发出新的活力,万物开始复苏。
春天的景色令人陶醉,它给人带来了温暖、明亮和希望。
沁园春雪这幅作品通过楷书的形式,将春天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每一个字都呈现出了极致的美感,给人以沁人心脾的感觉。
钢笔楷书作品欣赏感悟心得

钢笔楷书作品欣赏感悟心得
欣赏钢笔楷书作品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机会。
楷书,作为中国书法的基本字体之一,具有端庄、工整、秀丽的特点,其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都非常高。
在欣赏钢笔楷书作品时,我被其严谨的笔法、流畅的线条和独特的韵味所吸引。
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力量和生命力,仿佛在纸上跳动。
作品中的字形结构严谨,线条粗细得当,给人一种稳重而又灵动的感觉。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钢笔楷书的艺术魅力。
楷书不仅仅是写字,更是一种心灵的表达。
在书写过程中,书法家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精神状态融入其中,使得每一件作品都成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个体。
此外,我还从这些作品中领悟到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比如,楷书中的每一笔都需要用心去琢磨、去掌握,这让我意识到在生活中,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才能真正地成长和进步。
再比如,楷书中的字形结构讲究平衡、和谐,这让我明白了在与人相处时,要注重平衡和谐的关系,以实现共同发展。
欣赏钢笔楷书作品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通过这次体验,我不仅深入了解了楷书的艺术魅力,还从中领悟到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我相信,这些感悟将会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楷体钢笔临摹字帖

楷体钢笔临摹字帖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蒹葭先秦《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关雎先秦《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破阵子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静女周代《诗经·邶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五言绝句硬笔书法作品楷书

五言绝句硬笔书法作品楷书
摘要:
1.硬笔书法的概述
2.五言绝句的简介
3.楷书的特点
4.五言绝句硬笔书法作品楷书的创作过程
5.五言绝句硬笔书法作品楷书的价值和意义
正文:
硬笔书法是一种以硬笔(如钢笔、圆珠笔等)为主要书写工具,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书法艺术形式。
它源于传统的毛笔书法,却在表现形式和工具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硬笔书法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五言绝句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它由五个字组成一句,共有四句,即共有二十个字。
五言绝句起源于唐代,是唐诗的重要类型之一,它要求诗人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丰富、完整的意象和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楷书是汉字的主要字体之一,它字形规整,笔画清晰,是最适合初学者学习的字体。
楷书的特点是横平竖直,撇捺舒展,点画分明,结构严谨,给人一种端庄、稳健的美感。
创作五言绝句硬笔书法作品楷书,首先要选择一首适合的五言绝句,然后以楷书字体书写。
在书写过程中,要注意每个字的笔画、结构和布局,力求达到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
五言绝句硬笔书法作品楷书不仅有着艺术价值,还有着文化价值和教育价
值。
硬笔楷书诗词 诗词硬笔书法作品

硬笔楷书诗词诗词硬笔书法作品1.硬笔书法适合写哪首古诗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李白(唐代)《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王安石(宋代)《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佚名(先秦)《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5、杜甫(唐代)《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佚名(先秦)《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8、杜甫(唐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硬笔古诗书法楷书

硬笔古诗书法楷书一、硬笔楷书的特点。
硬笔,主要包括钢笔、圆珠笔、中性笔等,与毛笔相比,它的线条更加纤细、硬朗。
而硬笔楷书呢,那可是规规矩矩、整整齐齐的。
你看那笔画,横平竖直。
横画就像小扁担,稳稳当当的,不能歪歪扭扭。
竖画呢,像根小柱子,直直地立着。
每一个笔画都有它特定的起笔、行笔和收笔动作。
起笔的时候,有的像小尖刀轻轻切入纸张,行笔的时候稳稳地向前推进,收笔的时候又干净利落,就像汽车到站稳稳刹车一样。
而且硬笔楷书的结构特别严谨。
字就像一个个小房子,笔画之间的搭配、比例都很有讲究。
比如说“日”字,不能写得太扁也不能太长,中间的横画要分布均匀,就像给这个小房子搭好了合适的横梁一样。
二、古诗与硬笔楷书的结合。
当古诗遇上硬笔楷书,那可真是妙不可言。
三、硬笔古诗楷书的欣赏要点。
1. 笔画的质量。
首先得看笔画写得好不好。
那些笔画要饱满有力,不能软绵绵的。
就像一个人走路,得有精气神。
如果笔画写得像面条一样,那这首诗的书法作品可就大打折扣了。
比如说写“人”字的捺画,要写出捺脚,就像一个人迈着坚定的步伐,要是捺画写成了一条斜线,那就没有那种韵味了。
2. 结构的合理性。
字的结构就像人的身材比例一样重要。
每个字都要重心平稳。
你看“中”字,就像一个站得笔直的小士兵,竖画要写在正中间,这样整个字看起来才舒服。
如果结构歪了,就像人站不稳要摔倒一样,整个作品的美感就被破坏了。
3. 整体的布局。
一幅硬笔古诗书法作品,整体的布局也很关键。
字与字之间要有适当的间距,行与行之间也要整齐。
不能有的字挤在一起,有的字又离得老远,就像一群人排队,要排得整整齐齐才行。
而且,在书写的时候,还要考虑到纸张的留白,不能把纸写得满满当当的,得给人一种透气的感觉。
就像一间房子,不能都堆满东西,得有空间才舒服。
4. 对古诗意境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钢笔书法精选楷书作品|最美钢笔楷书
书法欣赏
当钢笔与楷书相遇时,会有什么样的书法作品会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钢笔书法精选楷书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钢笔书法精选楷书作品欣赏
钢笔书法精选楷书作品图片1
钢笔书法精选楷书作品图片2
钢笔书法精选楷书作品图片3
钢笔书法精选楷书作品图片4
书法线条的圆与劲及其中锋用笔
在中国书法的审美因素中,布白结构固然重要,而线条则更重要。
书法是作者通过笔墨把思想感情融合在内所构成的独特的线条艺术。
这种线条的运动和组合,承载着几千年
来人们的精神生活。
圆劲的线条为人们所推崇,这是毫无疑义的。
“劲”,指的是力感,“圆”则指的是立体感。
劲——书法线条的力感。
力感是书法艺术的生命。
千百年来,人们在书写实践中,为了表现书法艺术“力”的效果,摸索出“逆起——中锋行笔——回笔”这个“用笔”
的基本规律,即起笔用逆锋,行笔用中锋,收笔用回锋,使之力聚神凝,自然沉实,表现出线条的力感,如“钟表中常运之发条”,有弹力、有韧性,柔中有刚,体内充满一种内在的运动力量。
古人论书时,把点画比作高山之坠石,把捺画比作“百钧弩发”,把竖画比作“万岁枯藤”,描述性的拟物类比,都说明书法线条的力感。
试想,一块巨石突由高山坠下,具有千钧之力的弩箭一旦脱机而出,由其冲势所形成的一条运动线中,或千年古藤所比拟的韧劲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什么力量?给人以什么感觉?这样的线条,给观者留下的自然是丰富的力感,并通过“形”的表象,显示出书法“神”的本质。
书法线条是通过什么产生“劲”的效果的呢?回答当然是“用笔”。
中锋用笔是书法线条的根本所在,但也不排斥侧锋(对侧锋,学术界有多种讲法,有的将侧锋归于中锋用笔之中;有的将侧锋确定为用笔的“角度”而否定指用锋。
这里且将侧锋当作用锋的一种)。
线条的变化,在形式上有曲直、粗细等等之别。
从本质上看,主要是指中锋、侧锋。
中锋用笔所产生的线条丰满圆润,元气内含,劲在其里;侧锋用笔,锋芒显现,精神外露,劲显其表。
中锋为本,侧锋取势,中侧并用,抑扬顿挫,静如山安,动如泉注,方显笔道之强,线条之劲。
圆——书法线条的立体感。
它是由线条自身形成的。
清代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说:“夫圆者,势之圆,非磨棱倒角之谓。
”这说明线条的立体感不是由线两端起止转折的形状决定的。
(方笔、圆笔讲的是用笔、笔法。
)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讲得更加明确:“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
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
……试取
古帖横直画,蒙其两端而现之中截,则人共见矣。
”这说
明线条立体感与两端形状并无必然的联系,而是由线条自身形成的。
一曰“墨透纸背”,(这里的墨是指墨道),就是说以
书写时的墨道渗化深度来表现线条的厚度。
墨透纸背的线条,能够通过纸的半透明性在线条边缘显出立体的厚度感觉;而
在纸面一扫而过,墨色未及纸张深层的线条则完全没有这种厚度感。
虽然这种感觉十分细微,但作为书者来体察,是十分明确的。
有人会问,“枯笔、渴笔”怎么理解?枯笔、渴笔也有墨道,“笔涩必墨沉”,也能透过纸背,呈立体感的。
如
果笔飘,即使蘸墨很多,也只能是“墨浮”而显其扁薄,
这个问题正是下面要讲的中锋用笔问题。
二曰“笔运中锋”。
单靠“墨透纸背”,只能造成厚
度上的立体感,并不能完全产生圆的效果,要达到“圆”
的境界,则必须通过高度的用笔技巧才能表现出来,应该
说,书法线条的“圆”的效果主要是由中锋用笔引起的。
笔运中锋,之所以容易形成圆的线条,实际上是由于笔毫着纸运动时的压力分布的差异所致,从中锋行笔的墨迹中可以看到:沿笔锋中心线压力最大,两边副毫压力则由内向外逐渐减少,造成了深化程度及燥润的不同,出现中间厚边缘薄或者中间润边缘燥的细微差异,表现出线条“圆”形的立体感。
在传统书法学中,对此常用“锥画沙”等描述性语言来作形象化的说明。
为了分析方便,在前面把“劲”与“圆”分开来论述,其实在书法线条的美感中,圆与劲是合为一体的,书者在创作这线条时也是把两者融入一炉提炼的。
凡“劲”
者必显其“圆”之效果;凡“圆”者,自然有“劲”
之力度美,两者是互相联结,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
书者要使书法线条达到“圆劲”,并非一件易事,只要有书学经历的人,都不难体会到这一点。
当然,单纯的线条圆劲,并不是书法的全部内涵。
因为,线——作为书法所
构成的元素,毕竟还是单纯的。
然而,这种简单的线的形式却与这种点线在书作中极其复杂的变化,形成了尖锐的对比,使人领悟到书法的真谛。
中国书法以简单和精炼的线条造型,表现出各种复杂的意境和情趣,而“圆劲”,正是由这种
简单的线条元素中提炼、创造出来的。
要探得并掌握这种变化之奥妙,只能在长期的练习和思索中,让形式构成(即线
的组合)与精神内涵(即精神寄托)一道注入人的心灵,尔后
注入笔中,以显示线的生命和韵味
在中国书法的审美因素中,布白结构固然重要,而线条则更重要。
书法是作者通过笔墨把思想感情融合在内所构成的独特的线条艺术。
这种线条的运动和组合,承载着几千年来人们的精神生活。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