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事设计角度分析《红楼梦》中大观园的设计
《红楼梦》“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叙述视角分析
《红楼梦》“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叙述视角分析作者:受志敏王莹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22期摘要:作品叙述视角的选择都是服务于作品主旨的,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涉及的相关回目内容中的叙事视角转换及原因梳理,分析作者曹雪芹有意运用视角变化来服务于主旨的创作思想。
关键词:叙述视角人称在一部作品中,叙述视角的变化往往是由主旨决定的,在《红楼梦》中"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相关回目中,叙述视角及人称的交融变化,既凸显了思想主旨又突出了人物形象。
一、外聚焦和内聚焦叙述视角及其作用分析外聚焦和内聚焦首先是两种不同的叙事视角。
"外聚焦叙述的特点是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所知道的要少。
它虽然也使用第三人称,但是与零聚焦的无所不知相反,叙述者是一个局外人,仅仅向读者叙述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不进入任何人物的意识,形成一种冷漠的旁观者式的叙述方式。
"内聚焦手法的特点是"叙述者只叙述某个人知道的情况,即从故事中某一人物的视角出发讲述故事,往往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叙述焦点因而移入了作品中。
这个人物同时充当叙述者和故事角色,使他不仅可以参与事件过程,而且可以离开作品环境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价;但角色的限制,又使他区别于全知全能的叙述者,更具叙述的主观性。
"《红楼梦》在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相关回目中,有不少篇幅是从刘姥姥的视角进行叙述,阐发她对大观园的观察,认识,感受。
依据上面对内聚焦理论的分析,"即从故事中某一人物的视角出发讲述故事",这就属于内聚焦视角。
但作者用的不是第一人称,而是第三人称,有时又会"进入人物的思想意识",比如作者常常走到刘姥姥心里直陈她对所见所闻后的感想。
又由于刘姥姥虽是作品中的人物,但却不是作品中的贾府人物,所以对贾府的环境、建筑、人物、用具、器物、礼仪等并不熟悉。
这种不熟悉使她的感受得来自然新奇,这时借用刘姥姥的视角来进行叙述,相对于贾府中的其他人物来说某种程度上又有"外聚焦视角"的特点,因为"外聚焦叙述的特点是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所知道的要少"。
《红楼梦》中建筑研究
《红楼梦》中建筑研究《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品中描绘了一个虚构的大观园,成为人们研究明清时期建筑的重要资料之一。
本文将从《红楼梦》中的建筑角度出发,对大观园及其他建筑进行研究。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它是贾府中贾母居住的地方。
大观园的规模宏大,布局精致,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
园内分为前、中、后三进,每进都有各具特色的建筑和景观。
前进的主要建筑有贾母的宫殿、荣府和贾政的书房。
中进则是贾母的闺房和宴会厅,是园内最重要的区域。
后进是贾母平时休息的地方,有假山、小楼和花园等。
大观园的布局非常讲究,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精髓。
除了大观园,贾府内还有其他许多建筑值得研究。
其中最著名的是贾府的后花园,也被称为荣府,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经常居住的地方。
后花园的建筑风格与大观园相似,但规模较小。
后花园以山水为主题,有假山、小桥、流水等景观,给人一种宁静和优雅的感觉。
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江南园林独特的景色,感受到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贾府内还有许多其他建筑,如贾政的书房、贾琏的花园等。
这些建筑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时期和不同人物的生活方式。
在贾政的书房中,可以看到古代文人雅士的书香气息,书房内摆放着书案、书架等物品,使人沉浸在文化氛围中。
而贾琏的花园则充满了奢华和浪漫,有各种花草树木和精致的亭台楼阁。
通过对《红楼梦》中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明清时期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明清时期的建筑注重布局和景观的搭配,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建筑内部注重细节和装饰,充满了艺术和文化的氛围。
建筑外部则以庭院和花园为主题,给人一种和谐、平和的感觉。
《红楼梦》中的建筑研究是了解明清时期建筑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对大观园和其他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明清时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建筑不仅是人类的居住和工作场所,更是文化和艺术的载体。
通过研究建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感受到人类智慧的结晶。
试析《红楼梦》中的园林艺术
试析《红楼梦》中的园林艺术产生于18世纪的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既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珍品,更是艺术大师曹雪芹创造的中国文学史上的园林艺术典范。
《红楼梦》中的省亲别墅大观园,是曹雪芹本着对女性的关爱和崇拜,为小说中的青年女性开辟出来的一块净土,大观园成为《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生活环境,也为故事情节的展开设计了一个集中的场所。
大观园又是一座融汇着园林艺术、诗词艺术多种民间文化于一体的唯美艺术空间,体现着中国古代传统的园林艺术的美质。
曹雪芹本人对古典园林艺术有着较深的造诣,他所撰的《废艺斋集稿》就是关于园林艺术和其他工艺美术的理论和技法的见解,《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关于大观园的文字,就是曹雪芹的园林艺术思想在小说中的实践。
曹雪芹运用他的园林知识与审美观,在《红楼梦》中创造出大观园这片纸上风光和书中园林,得到了许多现实中园林设计者的关注和赞扬。
园林艺术属于中国传统艺术的范畴。
园林指的是在一定的空间之中,通过土石工程和模仿自然风光等手段改造地表特型,再建造以厅堂楼阁、种植花草树木等,组成具有审美功能的人造景致,所以中国古典园林中包含着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属于上层建筑领域。
园林的建造风格是经济条件、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审美水准相结合的产物。
明清时期文人园林兴盛,明清文人本着修身养性、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而建造的以诗情画意著称的明清园林,代表着当时私家园林的主要风格,并影响着古典园林的发展方向,形成了古典园林在愉悦心性、陶冶情操之外,还兼有居住待客、读书作画、集会结社、养殖栽培等实用功能的风格。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体现着中国古典园林建造的成熟经验和唯美特质。
本文将从如下三个方面来分析《红楼梦》中的园林艺术。
一大观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里称:“有一种精神的气候,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和自然界的气候起着同样的作用。
”中华民族在其长期的生存过程中所形成的宇宙观、哲学观、价值观、审美意识和精神追求,都会在园林艺术上有所体现。
大观园的建筑与景观描写
大观园的建筑与景观描写大观园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重要场所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下面将以大观园的建筑与景观描写为主题,为您详细介绍大观园的魅力。
一、宏伟壮观的建筑群大观园建筑群由中心园林和周边建筑组成,中心园林面积广阔,景观独特。
园内的建筑多为仿古风格,建筑主要分为午门、大观楼、怡红院、稻香村等区域。
午门是大观园的正门,它高大宏伟,在太湖石和青砖的点缀下显得更加气势磅礴。
午门的两侧是石狮子和陶瓷瓦片装饰,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大观楼是大观园的核心景点,坐落在园林中心,是游客领略整个园林景色的最佳位置。
大观楼的建筑设计独特,以流行的曲线和对称的造型见长。
楼顶雕刻精美,细腻入微,给人一种恢宏壮丽的感觉。
怡红院是大观园的一处精致建筑,它融合了汉代、唐代和宋代的建筑风格,每个房间都设计精致,采用传统的红木家具和瓷器装饰,给人一种浓厚的古代文化气息。
稻香村是大观园中的一片田园风光,这里有着更加自然的美景。
在稻香村中,游客可以欣赏到翠绿的稻田、杂花飘香的菜园以及休闲的农家小院,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古代的农村。
二、精细绝美的景观景点大观园的景观描写以“精细绝美”而著称,园内独具特色的花、树、石、水景观无不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魅力。
花园是大观园的重要景观之一,各种品种的花卉在园内绽放,色彩斑斓,如同一幅幅画卷。
游客可以在园内漫步,欣赏百花争妍的美景。
树木是大观园的绿色背景之一,这里的树龄悠久,树种繁多,给人一种蓬勃生机的感觉。
尤其是梅花树、桃花树和杨柳树,在不同的季节里都能赏到不同的美景。
石头是大观园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湖石在园中随处可见,它们形态各异,色彩纹理独特,增添了园内景观的情趣。
水景是大观园的灵魂所在,这里有湖泊、溪流和小桥流水。
太湖水面宽阔澄碧,水中倒映着园林的美景,给人一种宁静悠闲的感觉。
园内的小溪、小桥蜿蜒曲折,如诗如画,带给人们一份宁静和舒适。
三、独特的文化价值大观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浅析《红楼梦》“文笔园林”——大观园
浅析《红楼梦》“文笔园林”——大观园浅析《红楼梦》“文笔园林”——大观园内容摘要:极具古典园林特色的大观园,兼具园林艺术之美与园林建筑的极佳意境,是一座具有现实意义的美轮美奂的“文笔园林”。
关键词:大观园文笔园林园林艺术《红楼梦》以瑰丽的文学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座如梦似幻的“文笔园林”——大观园,它是曹雪芹总结当时江南园林和帝王苑囿的特色而创作出来的世外桃源。
大观园中的建筑,或雄伟、或秀雅、或安谧、或流动,处处体现着古典建筑的永恒魅力。
一、赏大观园园林艺术之美1.富丽堂皇,桂殿巍峨大观园与一般的私家园林有所不同,它是专为贵妃贾元春省亲而建造的。
通过原著可知,大观园的主体——省亲别墅,就由正殿(带月台)、侧殿、大观楼、东飞楼(缀锦楼)、西斜楼(含芳楼)组成。
《红楼梦》中第十八回贵妃省亲中这样描述“……贾妃乃下舆。
只见清流一带,势如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花雪浪,船上亦系各种精致盆景诸灯,珠帘绣幔,桂楫兰桡,自不必说。
已而入一石港,港上一面匾灯,明现着‘蓼汀花溆’四字……一时,舟临内岸,复弃舟上舆,便见琳宫绰约,桂殿巍峨。
石牌坊上明显‘天仙宝境’四字,贾妃忙命换‘省亲别墅’四字……但见庭燎烧空,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
说不尽帘卷虾须,毯铺鱼獭,鼎飘麝脑之香,屏列雉尾之扇。
真是: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
”如此富丽堂皇,正应了贾元春所题一绝“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功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
”2.移步换景,撮奇揽胜大观园中不仅有着帝王苑囿的气势,更具有江南园林的典雅之美。
如书中第十七回中写到:“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桥上有亭……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
论《红楼梦》中大观园布局艺术
论《红楼梦》中大观园布局艺术单位代码密级学号学士学位论文(设计)(类型:论文)论《红楼梦》中大观园布局艺术作者:学号:指导教师:专业:汉语言文学提交论文日期:2021 年 5 月 5 日论文答辩日期:2021 年 5 月16 日学位授予单位:目录摘要????????????????????????????Ⅰ Abstract???????????????????????????Ⅱ引言??????????????????????????????1 一、大观园的“藏露对比”????????????????????? 1 二、大观园的“自然之态”?????????????????????2三、大观园的“人园合一”?????????????????????3 (一)林黛玉与潇湘馆??????????????????????3 (二)薛宝钗与蘅芜苑??????????????????????5 (三)贾探春与秋爽斋??????????????????????6 结论????????????????????????????8 参考文献 ???????????????????????????9 致谢语???????????????????????????11论《红楼梦》中大观园布局艺术摘要:在中国古典小说和戏曲中,人物活动环境常常具有其独特的意义,比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在花园中得到意识的觉醒。
更如《红楼梦》中的大观园,里面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不仅是遵循了传统园林的艺术规律,更是让主要人物性格、情感、命运、结局与其居住环境高度统一,体现出?人园合一?的景观艺术。
本文将对大观园布局艺术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大观园景观与人物的关系。
关键词:大观园、藏露对比、自然之态、人园合一Analysis on the pro-environment expression of BBC ecologicaldocumentaryAbstract:BBC made the first ecological documentary Horizon on the history, and a rapid development to the world in the next decades, It has strong production teams, behind the scenes supporters, and have a unique production style, exquisite frame, powerful clips, which brought the audience integration of beautiful with profundity instead of boring and pressured images. Even more important, the BBC documentary beared a special responsibility to spread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the world. 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ecological BBC documentary as an example, analyzing the wa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xpression, and making some slender proposal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documentary, expecting to ecological documentary in our country country can have a better development.Keywords: BBC documentary;People and nature;Environmentalists引言中国园林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红楼梦》里梦红楼——贾府及大观园平面布局研究
《红楼梦》里梦红楼——贾府及大观园平面布局研究《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瑰宝。
小说以贾府及大观园为背景,通过对这两个地方的描写和布局,展示了贾府家族的兴衰和大观园中人物的情感纠葛。
下面将对贾府及大观园的平面布局进行研究。
首先是贾府的平面布局。
贾府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也是小说的主要场景之一、贾府的布局可以分为前、中、后三院。
前院是贾府主要的出入口,也是会客的场所,前院还有一座古老的石桥,桥下是一条清澈的溪流。
中院是贾府的主要居住区,有许多庭院和房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荣府和宁府。
荣府是贾府的主要住宅,也是贾母居住的地方,荣府的正中是一个巨大的天井,四周是沿街的房间,形成一个四方形的构筑物。
宁府是贾府的副楼,是众人休息娱乐的场所,宁府有一个小桥,桥下有一片小湖。
后院是贾府的后花园,也是植物园和娱乐场所,后院有一个池塘,塘边是一片绿草和花丛,夏天还可以在池塘中游泳。
贾府的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注重庭院和景观的设计,追求宜人的环境和舒适的生活。
贾府的平面布局也反映出贾母对家族的管理和秩序的重视。
贾府的前院作为贾府的门面和出入口,是游客和客人进出贾府的地方;中院是家族成员的生活和工作场所,荣府是家族的重要住宅,宁府是休闲娱乐场所;后院是家族的娱乐和休息地方,也是家族成员放松的场所。
整个贾府的布局体现了家族的层次和组织,以及不同角色和功能的分工。
接下来是大观园的平面布局。
大观园是贾府的后花园,也是小说中重要的场景之一、大观园是贾府家族中人物进行娱乐活动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
大观园的布局可以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前部是大观园的大门和前厅,前厅是接待客人和让人们休息的地方;中部是大观园的主要园林景观,包括湖泊、亭台、花园等,中部有一座大桥,桥下有一个湖泊;后部是大观园的花丛和绿草地,后部有一个小池塘。
大观园的布局体现了中国园林的设计原则,以自然景观和人工构筑物的结合为主要特点。
《红楼梦》的空间叙事艺术
《红楼梦》的空间叙事艺术论《红楼梦》的叙事艺术杜亚男《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亦是一部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在《红楼梦》中的事件、环境和人物的描写是叙事文学的典型,文中运用了视角转换的叙事手法,在全知视角和限制性人物视角之间转换,使读者更加直接地了解人物的心灵,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
同时,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叙事模式有其独到之处,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的思维模式在文中皆有运用。
关于《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更为典型,关于王熙凤的出场妇孺皆知,传神的肖像描写,细致的服饰描写,以及耐人寻味的语言描写,使读者对王熙凤这一人物印象十分深刻。
此外,《红楼梦》采用整体性的宏观叙事结构,是以大时空总揽小时空的时间框架。
下文将主要针对上文所提到的关于叙事视角的转变及应用、《红楼梦》的叙事模式、人物形象的叙事艺术、由小到大的叙事手法及其空间叙事特点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全知性叙事视角和限制性叙事视角的运用(一)限制性叙事视角还有第六十一回的玫瑰露事件,通过不同人物之口叙述出来。
同时,限制性视角也体现在人物描写中,对于贾宝玉的描写,先是借冷子兴之口对他的出生做介绍,后又通过林黛玉的视角来反映宝玉形象,后来又写香菱、平儿晴雯她们眼中的宝玉。
通过多个人物的不同视角来描绘宝玉的完整形象。
(二)全知性视角在《红楼梦》中,叙述者石头是一个全知视角叙述者。
尤其在人物心理方面,像第二十九回,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心理活动。
当时宝玉心想:“别人不知我的心,还有可恕,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能为我烦恼,反来以这话奚落堵我。
可见我心里一时一刻白有你!你竟心里没我。
”黛玉心里想的是:“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我的。
我便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自若无闻的……可知你心里时时有‘金玉’,见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着急,安心哄我。
”文中有大量篇幅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互猜疑,相互试探。
浅析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文学审美属性以《红楼梦》中大观园为例
参考内容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雪花纷飞,一位年轻的女子漫步在一片银装素裹的大观园 中。她名叫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位主角。此刻,她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 让我带大家一同领略其中。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通过描述大观园中的 园林艺术,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大观园是一个由许多 庭院、池塘、假山和花草树木组成的园林景区,其中的园林艺术充满了浓厚的 文化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大观园的园林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 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它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园林艺术的魅力,也表现了中华 文化的博大精深。《红楼梦》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与大观园的园林艺术相互辉 映,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当我们回顾大观园的园林艺术时,不禁为其卓越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所折服。它让我们在欣赏园林美景的更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底蕴和精神内涵。 作为后人,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份优秀的文化遗产,让其在新的时代里焕发 出更加璀璨的光辉。
四、无功利与功利
关于大观园的园林艺术,还可以从无功利与功利的角度来进行探讨。曹雪芹在 创作《红楼梦》时,虽然主观上希望通过作品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但作品 本身却并未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重视和认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红楼梦》 并未成为主流文学,甚至受到了批判。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红楼梦》的 创作和阅读在当时是无功利的。
二、大观园的园林景观特色
1、自然之美:大观园充分利用了自然景观,将山水、花木等自然元素融入园 林之中。园中有秀美的假山、清澈的溪流、各种花卉和树木,呈现出一种自然 和谐之美。
2、建筑之美:大观园中的建筑既富丽堂皇,又各具特色。每个建筑都有其独 特的用途和象征意义,如省亲别墅、芦雪广、稻香村、潇湘馆和秋爽斋等,它 们共同构成了大观园的建筑之美。
梦幻红楼项目之《大观园》设计思考
梦幻红楼项目之《大观园》设计思考作者:张鹏来源:《市场观察》2017年第06期《红楼梦》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正是中国造园史上的黄金时代,园林建设和园林艺术进入了一个高度繁荣的阶段。
书中描写的大观园,无疑是这部传统文化瑰宝为世界园林提供的一个“美的理式”。
在后工业时代,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已不仅仅是东方文化精神的致高追求,而早已是全人类共同的生活向往。
大观园以文学的、建筑的、甚至哲学的形式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完美的伊甸园。
《大观园》之“大观”二字,顾名思义有规模宏大,内容齐备之意思。
《红楼梦》中贾府为元妃省亲而造别墅,元妃题诗命名:“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文学描写为我们去创造一个超凡脱俗的人间仙境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余时英在《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说“大观园不在人间而在天上,不是现实而是理想。
”而在《汉书·贾谊传》中“ 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
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
”其中之达人大观,又为园林的设计创作提供了视觉以外的一种精神境界。
非达人无以大观,大观之意远不只是规模宏大,内容齐备的意思。
在大观园的深层概念里具备了双重含义:一个是视觉的,可观看的大观园。
美轮美奂,人间仙境;一个是作者内心的大观园,是人生,是血泪,是一个个鲜活人物生命的印迹。
“观”字,在这里照见的是作者的内心,是作者明心见性的觉悟。
非达人无以大观,达人大观看到的当是作者宏大的世界观,是曹雪芹内心悲天悯人的情怀。
大观园是曹雪芹心中世界的理式。
园林的创作者需站在作者的高度,达到达人的境界,去认识内心之中的“大观”。
只有二者的高度统一,才能构成大观园设计理念之核心。
在中西文化冲突了百年之后,中国民族文化最终在困境中找到了自己。
随着时代的进步,西方学者们不约而同地领略到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
他们的人生观,自然观,世界观都在东方文化的影响下渐渐转变。
这个时代是我们重新找回民族文化自信的时代。
《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艺术论文
《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艺术论文摘要从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意境4方面分析了《红楼梦》大观园的园林艺术,以对现代园林建筑的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红楼梦;大观园;园林艺术曹雪芹的《红楼梦》写于乾隆年间,而乾隆年间是中国园林的成熟后期,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上集大成的终结阶段,它积淀了过去的深厚传统而显示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人物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故事情节展开的平台。
虽然是作者在现实园林基础上想象的纸上园林,但是却没有超越现实生活中营造的可能性。
在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意境上均遵循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规律,体现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
1大观园的筑山筑山具有分割空间和使建筑独具气势的功能[1]。
如位于园正门口北的“翠幛”,是一座用白石堆起来的大假山,“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
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
’众人道:‘极是。
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
’”作者运用障景的手法,避免对园子的一览无余,以达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的意境;又如位于大观园西北部的萝港石洞,是一座由怪石堆起来的大假山石洞,此石洞是水洞,“沁芳溪”穿洞而过,洞可过船。
这2座石山上均长满了爬山虎之类的藤类植物。
另一大类就是土山,即堆土而成的丘陵。
这些山主要集中在园的北部,其所分之脉向东西两侧、向南延伸到园的各处。
这些山中有位于“省亲别墅”北的大主山,所分之脉向西穿蘅芜苑的院墙,“贾政一行过了折带朱板栏桥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花瓦堵。
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子悉皆盖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
”其中怡红院后有山,稻香村旁的“青山斜阻”,“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
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
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
”还有一组赏月建筑“凸碧山庄”就建在一座小山的山脊之上,“贾母便说:‘赏月在山上最好’。
论《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构建及其艺术意蕴
论《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构建及其艺术意蕴关键词:《红楼梦》;大观园;理想世界;悲剧意蕴在《红楼梦》中,大观园是贾府大型私家园林,又包括怡红院、潇湘馆等几个园中园。
作者对大观园倾注了深厚的思想和感情,且将其视为与主人息息相关的有着生命与情感的园林,正所谓“园如其人”。
大观园在小说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味和艺术意蕴。
一、大观园的人格化及其寓意大观园首先是人格化的存在。
它的江南建筑风格与主人的性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谓其主人的性格和情感影射。
所以,园林中的具体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性格的刻画有着直接或间接作用。
譬如潇湘苑:“有千百竽翠竹遮映。
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
又有两间小小退步。
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此为黛玉住所,黛玉选定潇湘馆是因为“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得幽静”。
她在这院中读书、写字,幽怨、孤独和泪水伴随着她左右。
可是,潇湘馆中又以竹子最盛,个中有无深意呢?有的。
原来,翠竹,自古以来象征的就是不屈不挠的可贵品质。
黛玉诗号“潇湘妃子”,正体现了她那种孤傲清冷、高洁坚毅、自然脱俗的性格魅力。
又如怡紅院,气势宏阔,华丽堂皇,有山有巨石,有各种珍贵、高寿植物种植其间。
当然,柔情的植物及“怡红”两字,其实也标示了此处的柔情和善感。
因为这是小说主人公宝玉的住所。
从小说的细致和不遗余力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怡红院落显得富丽堂皇、雍容华贵,是大观园中最为华丽的房屋。
怡红院所种植物为海棠、芭蕉、松树等,象征着富贵。
与此同时,怡红院也是贾宝玉人物形象和性格的象征,有着人间贵族家的大富大贵气象。
也呼应了贾宝玉“绛洞花主、富贵闲人”的别号。
再看蘅芜苑描绘:“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
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
浅析《红楼梦》中大观园的传统园林营造策略
浅析《红楼梦》中大观园的传统园林营造策略发布时间:2021-06-21T02:47:31.476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7期作者:武红静[导读] 中国传统园林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史,早在奴役社会时期就有所记载,于宋代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平,清代中期以后则是传统园林艺术的辉煌时期。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西安市 710119摘要:中国传统园林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在清代时期传统园林的发展达到顶峰,并且在艺术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则是清代传统园林的完美呈现,从设计理念、规划布局、风格体现以及美学运用等方面在大观园中如何运用传统园林造园造景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
因此,大观园的园林艺术对中国传统园林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弘扬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观园;传统园林;景观;艺术中国传统园林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史,早在奴役社会时期就有所记载,于宋代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平,清代中期以后则是传统园林艺术的辉煌时期。
中国传统园林包容万象且融合了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以及赋有博大精深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将国画、戏曲、书法、诗词、歌赋渗透其中,使园林景观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
中国传统园林讲究“天人合一”,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红楼梦》是我国明清时期出色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曹雪芹先生在书中描绘出了众多府邸园林,但在这些园林中设计精妙绝伦的非大观园莫属。
大观园是曹先生所向往的理想世界,也是令无数人心驰神往的桃花源林,大观园中四季有景可赏,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蔷薇、秋天的海棠、冬天的红梅。
无论在造园思想、建筑布局、景观节点、植物配置方面都达到了艺术形式与设计手法的最高境界,作者完美糅合了自然景观和人为建筑的关系,动静区域布局进行巧妙地处理,以及对虚实艺术的形态把握,反映出了清代园林最具典型的特点要素,给后世呈现出不可超越的高度。
一、大观园中传统园林的造园艺术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艺术历经了千余年的发展后,积累出丰富独特的造园手法,其中包括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等。
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园林艺术
大观园的园林艺术特点
《红楼梦》是一部描绘家庭生活的作品,亭台楼阁、池塘假 山、花草树木等组成的庭院成为人物活动的主场所。曹雪芹以艺术 的构思来安排空间序列与物境要素,大观园是他用小说语言展示的 一座清代园林,反映了文学艺术与园林艺术的高度结合。 (一)空间布局 (二)空间序列 (三)空间艺术 (四)造园要素 (五)意境
大观园花木种植有两个特点
二是大观园的花木具有经济价值,如蘅芜苑的藤萝及其它香 草香料,据李纨估计其价值“算起来比别的利益大”,怡红院“春 夏两季的玫瑰花……篱笆上的蔷薇、月季、金银花、藤花,这几色 草花,干了卖到茶叶铺药铺去,也值好些钱。”可见大观园植物的 经济价值相当可观。以此为鉴,现在住区景观中亦可选择合适的果 木、香林,营造可观、可品的园林景观。
空间结构特色
艺术特征
大观园的空间结构及艺术特色
园林艺术空间的最大特点是其连续性和多变性,大观园的建 筑和景物形成连续多变的空间结构。第十七、八回,通过贾政、元 妃游览大观园,把园内景点尽收眼底。贾政等人游览大观园,首先 见到一座假山,“非此一山,一时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 何趣?”,假山成为障景,宝玉用“曲径通幽”来题此景。贾政等 或行或停,经一月洞门进入怡红院,粉墙环护,绿柳周垂。贾政引 导,直由山脚忽一转,便是平坦宽阔大路,豁然大门前开。整个大 观园,或富丽楼馆,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或山 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林 林总总,都显出园林空间的流变美,令人目不暇接
大观园是曹雪芹用文学语言塑造的清代古典园林,其园林的 空间结构及园中园的设计手法使空间艺术步移景异。科学、艺 术地 配置植物,使四季物象景观变幻无穷,采用比兴的手法暗喻主 要人 物的命运和结局。作为文化遗产,大观园其“景”与《红楼梦》 其 “情”,情景交融,人园合一,是现代造园可供借鉴的瑰宝。
略谈《红楼梦》中的园林建筑艺术
略谈《红楼梦》中的园林建筑艺术作者:杨少伟《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这几乎已经成为共识。
既然是百科全书,那么园林艺术之表现自当不难在其中寻得。
事实上,在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实在是明清园林建筑之典范,以致很多红学家都对曹雪芹深谙园林建筑艺术这一学术观点深信不疑。
论述大观园的著作汗牛充栋,大到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小到滴翠亭沁芳桥凹晶馆,都有专文论及。
可以想见,大观园作为小说艺术里面出现的园林,自有一种异于实体园林如苏州拙政园网狮园、扬州个园等的魅力。
正因为大观园如此被人牵挂,受人欢迎,人们不满足让其仅仅存在于小说文本中,所以在上世纪80年代,也借着电视剧《红楼梦》的搭景需要,在北京南城建成了一座大观园,尽管也有不足之处,但仍然褒多于贬,如今已成为北京的著名旅游景点。
尽管大观园是曹雪芹虚构出来的园林,但仍然可作为明清园林建筑的缩影,正因为其太过真实,《红楼梦》问世之后,有很多学者便对大观园的原型寻找孜孜不倦,以至于出现了随园说、恭王府说、江宁织造府说。
笔者以为,文学作品中的大观园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向读者展示了园林艺术的美,让其历史价值、认识价值得到了充分发挥,这才是我们文化工作者应该做的工作,而不是非得坐实大观园到底是哪个园子,很可能是曹雪芹采纳了当时很多园林的建筑风格,最后拼凑成了一个“大观园”。
无独有偶,《红楼梦》电视剧大观园的拍摄取景遍布全国各地,有江浙地区的园林、西南地区的园林、华南地区的园林、还有北京附近的园林,就是这样组合出了一个集合式的“大观园”,观众们亦乐于接受。
笔者以为,园林建筑决不能孤立于哲学、文学、史学之外,它们之间必然是有某种内在之联系,本文试图通过《红楼梦》文本中关于大观园的描写,说明三个问题:一、明清园林建筑风格在大观园之体现;二、大观园中的具体建筑与人物塑造之间的关系;三、大观园与小说情节发展之关系。
下面分而述之。
一、明清园林建筑风格在大观园之体现大观园作为《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可以说是贯穿整部小说,但是从整体上着眼于大观园具体建筑的布局是在第十七回和第四十回、第四十一回。
《红楼梦》空间叙事功能解读——以《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为例
万方数据丑。
与其扭扭捏捏,莫不如放开手脚,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这种纯本色的表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贾家人的“笑”果也是前所未有。
在故事中.空间是与。
生活”在其中的人物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的首要方面就在于人物所产生的意识在空间中表现的方式。
人物位于其中的空间。
或正好不位于其中的空间,可被看作为一个结构。
空间得以充实的方式也可被指出。
町丽刘姥姥的形象就是在空间的转换过程中。
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主要是视觉)建立起来的。
在小说的情节发展中空同叙事还帮助作者塑造了贾府中的众多人物形象.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其中有平儿、王熙凤、宝玉等。
先说平儿,虽然她在贾府中受人喜爱.但也只是个体面的丫头。
每日帮助王熙凤处理家事。
这也可以从她所处的空间位置看得出来。
平儿经常在下人的房问里面出现,传达王熙凤的指示。
那么真正的主子如王熙风或者王夫人是轻易不会到下人房间去的。
所以平儿的地位并不高。
再看王熙风,在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的整个过程中.在每个空间场所之下王熙风都是重要角色。
在贾母房间看到贾母对刘姥姥热情有加,她便也盛情邀请;在晓翠堂和缀锦阁下的两次家宴上对刘姥姥尽情捉弄。
尽显其富贵小姐的任意妄为的性情。
但又不失对刘姥姥的关照,为自己的女儿在刘姥姥处种下了善缘,又显其办事稳妥、细心的一面。
宝玉的形象在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中得以进一步的塑造。
首先是宝玉的痴。
在贾母房中.刘姥姥为这些太太夫人小姐们讲故事之后,贾宝玉竟然信以为真并派人去查验。
再现其痴人做痴事的一面。
其次是贾宝玉的善良。
在骨子里贾府里没有人瞧得起刘姥姥.宝玉作为贵族少年也是一样。
但是在栊翠庵喝茶时候,对于妙玉丢弃的成窑茶杯却能想得到送给刘姥姥用以度日,尽显其善良一面。
也为读者留下一条线索。
以后宝玉出家也是因其有善缘。
对一个空间的描述越精确.在一般性中所增加的独特性就越多。
一般性也因此而变得较不显眼。
‘红楼梦>中的空间叙事通过对空间的描绘揭示了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使得小说的思想性更强。
叙事空间的例子
叙事空间的例子叙事空间是指一个故事所发生的场所,它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特定的空间内,人物的行为、情感、动态等都将得到展现。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典型的叙事空间的例子。
首先,我们可以从小说《红楼梦》中的叙事空间入手。
整个小说的发生地是贾府和荣府,这两个空间是贾宝玉所生活的地方。
贾府是一个豪华的大宅院,荣府则是贾府的对门。
贾府的整个布局是庄严而宏伟的,每个房间都有其独特的定位和功能,如“黛玉之屋”、“贾母的梳妆间”等。
而荣府则是一个充满奢华和诗意的地方,全府建筑以水景为主,如“湘云之洞”、“宝钗之家”等。
通过这些叙事空间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整个贾府和荣府所散发的气息和人物所生活的环境。
其次,我们可以从电影《阿凡达》中的叙事空间来看。
这部电影发生在奇幻的潘多拉星球上,它是一个美轮美奂的幻想世界。
潘多拉星球上有丰富的植被和奇特的生物,从草原到森林再到峡谷,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环境和景观,如“哈利木山谷”、“无人地带”等。
叙事空间在这里通过美丽的画面和细腻的描写将观众完全沉浸在了这个神奇的星球中,让他们与电影中的角色一起经历冒险和成长。
另一个有趣的叙事空间例子可以是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叙事空间。
这部电视剧通过取经者的旅程描述了他们的冒险和经历。
在这个叙事空间中,取经者们经过了很多山川、河流、村庄和城市,如“花果山”、“大雷音寺”、“盘丝洞”等。
每个地方都有特有的传说和文化背景,每个场景都让观众沉浸在其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和神话传说的魅力。
最后一个例子可以是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叙事空间。
整部戏剧发生在意大利的悲剧性城市维罗纳,这是一个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地方。
在这个叙事空间中,有着著名的“茂盛的城市花园”、“危险的阳台”等。
这些叙事空间刻画了罗密欧和朱丽叶之间的矛盾和禁忌之爱,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情感体验。
以上只是几个例子,叙事空间的重要性可以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
通过对叙事空间的描写,作者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背后的情感和含义,从而更好地与人物共鸣。
从叙事设计角度分析《红楼梦》中大观园的设计
从叙事设计角度分析《红楼梦》中大观园的设计主题:富丽的封建贵族礼制生活场景。
子题:居住在大观园中的人物性格、命运和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题素:院落布局、山水关系、植物配置、景题。
方式:开始空间的叙事性设计方式采用了冲突式,结尾空间的叙事性设计方式采用了首尾呼应式;空间序列的叙事性编排采用了顺叙、预叙、插叙、补叙;游览线路叙事性编排采用了环形路线、非线性开放路线、逻辑关系组织路线;游憩行为的驱动采用场面、概述、省略、扩张、暂停的方式。
1、大观园概况大观园是在宁、荣国府的后半部分,是充分利用荣国府的东大院和宁国府的会芳园的西半侧合并而成。
大观园有“三里半大”(周长)。
该园总体布局以正殿为主轴线,以营造出皇家园林的气派与华丽。
在主轴左右两侧布置其他附属院落。
副轴院落布局灵活,结合水的走势,使大观园整体布局主次分明,既不失皇家贵族园林的气势与威严,又不失私家园林的玲珑多变。
2、大观园叙事性景观设计分析2.1景观开始空间与结束空间的情节生成大观园的入口采用的是冲突性叙事性设计。
“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槅,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很显然大观园的正门采用了古典建筑中较高的规格,装饰精美,富丽堂皇,从体量、形制、装饰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制造冲突,在起点将气氛烘托起来。
大观园的结束空间采用的是首尾呼应的形式。
大观园采用环形的道路结构,采用首尾呼应的方式让游赏产生回味,形成完整的空间序列。
2.2空间序列的叙事性编排大观园中空间序列的叙事性编排并没有单一的采用一个或多个的方式。
而是采用几个方式向结合的形式,形成空间的连续和反复以达到叙事的目的。
在大观园中并非一进园门就看到大观园的主景,而是先出现一道翠嶂,再由曲径假山景观的插叙才到达沁芳桥。
再由沁芳桥到潇湘馆之间,“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红楼梦》的建筑艺术
《红楼梦》的建筑艺术《红楼梦》中描写的建筑有贾府和大观园,又以大观园为主,可以说大观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经典之作,同时,大观园也是曹雪芹构建《红楼梦》一书的空间基础和出发点,是中国文化的体现之一。
大观园虽是曹雪芹笔下虚构的园林,但其中的文化相当新颖,实现了“景因人而设,人因景而立”。
大观园是当时人们生活方式的凝固和放大,逝水流年,当无始无终的时间带走人的年华,但是建筑却永远固存下了人的生活印迹。
通过这些永恒的建筑,应该能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体会。
大观园不仅是《红楼梦》中贾府的人居环境,也是小说叙事的基本框架,所有红楼儿女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大观园正门有五间,并有窗阁,进门是一座翠嶂挡住,像一座假山,翠嶂山下有洞,洞下有清水,山上有羊肠小道,贾宝玉称之为“曲径通幽”。
而且大观园的修建全是仰仗着从芳园北墙角引来的一股活水,“水如晶帘一般奔入”,沁芳桥得名于沁芳水,桥上有一亭,名沁芳亭,沁芳桥是连接怡红院和潇湘馆的必经之路。
由此可见,沁芳桥的关键。
潇湘馆是日后林黛玉居住地,独门独院,三间房舍,院内曲折,植物以竹子为主,而竹子大多生长与南方,暗示主人为南方人,又寓意高洁,潇湘馆外观为斑竹,“斑竹一支千滴泪”,符合林黛玉以泪洗面的天性。
清代诗人李渔曾说“竹木者和,树立不花者也”、“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以芭蕉和竹子体现林黛玉的孤傲与才情,突出率真聪慧、多愁善感、超凡脱俗的人物特性。
蘅芜苑是薛宝钗的居所,独门独院建筑,园中没有花木,只有奇异的藤草,气味芬芳,室内清雅脱俗,均以“冰炸纹”形,显示冷美人封建正统的八面玲珑的性格。
蘅芜苑必须从云梯上去,是位于半山腰的建筑,突出“朴素”的建筑风格。
怡红院是贾宝玉居住的地方,是大观园的主要建筑,由于贾宝玉生活在儿女成群之地,所以怡红院显得更女性化,略带胭脂气息,《红楼梦》中写贾政进入其中,“一径引入绕着碧桃花,穿过篱花障编就的月洞们,粉墙环绕,绿柳周垂”。
可见,贾宝玉居住之地,是何等的清幽,又是何等的充满诗情画意,正如太虚幻境之地的氛围萦绕在其中,这也是反应《红楼梦》主旨的表现之一,同时也是寄托在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气息里的,反应了中国古典建筑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叙事设计角度分析《红楼梦》中大观园的设计主题:富丽的封建贵族礼制生活场景。
子题:居住在大观园中的人物性格、命运和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题素:院落布局、山水关系、植物配置、景题。
方式:开始空间的叙事性设计方式采用了冲突式,结尾空间的叙事性设计方式采用了首尾呼应式;空间序列的叙事性编排采用了顺叙、预叙、插叙、补叙;游览线路叙事性编排采用了环形路线、非线性开放路线、逻辑关系组织路线;游憩行为的驱动采用场面、概述、省略、扩张、暂停的方式。
1、大观园概况大观园是在宁、荣国府的后半部分,是充分利用荣国府的东大院和宁国府的会芳园的西半侧合并而成。
大观园有“三里半大”(周长)。
该园总体布局以正殿为主轴线,以营造出皇家园林的气派与华丽。
在主轴左右两侧布置其他附属院落。
副轴院落布局灵活,结合水的走势,使大观园整体布局主次分明,既不失皇家贵族园林的气势与威严,又不失私家园林的玲珑多变。
2、大观园叙事性景观设计分析2.1景观开始空间与结束空间的情节生成大观园的入口采用的是冲突性叙事性设计。
“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槅,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很显然大观园的正门采用了古典建筑中较高的规格,装饰精美,富丽堂皇,从体量、形制、装饰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制造冲突,在起点将气氛烘托起来。
大观园的结束空间采用的是首尾呼应的形式。
大观园采用环形的道路结构,采用首尾呼应的方式让游赏产生回味,形成完整的空间序列。
2.2空间序列的叙事性编排大观园中空间序列的叙事性编排并没有单一的采用一个或多个的方式。
而是采用几个方式向结合的形式,形成空间的连续和反复以达到叙事的目的。
在大观园中并非一进园门就看到大观园的主景,而是先出现一道翠嶂,再由曲径假山景观的插叙才到达沁芳桥。
再由沁芳桥到潇湘馆之间,“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这样一种预叙的手法,预先告知游人墙另一面的景色,使得游人有兴致进一步游览。
经过了连续一段的预叙空间和插叙空间,叙述的高潮才呈现到人的前。
大观园,正殿虽位与主轴,但景观叙事空间的预叙与插叙,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
从正门的大气与华丽,有景观幽静雅致的江南私家园林景观,再到气势恢宏,体量较大的正殿封建礼教制度和封建贵族等级制度的威严可见一斑。
(图1)图1 2.3游览线路叙事性编排大观园的游览线路主路采用环形路线的方式布局,次级游览道路采用非线性开放路线。
总体符合儒家伦理和封建制度的逻辑关系组织路线。
主路采用环路,围绕正殿布置,使得个附属院落安排与正殿的四周,充分表现正殿的主导地位。
部分非线性的开放性道路穿插其间,以达到曲径通幽,欲露先藏的清幽与含蓄之美。
大观园是为了元妃回家省亲,而建造了的,自然要遵守封建传统礼制。
2.4游憩行为的驱动整个大观园的场景主题是富丽的贵族生活场景。
而是通过园林中安排院落布局、山水关系、植物配置、景题、园路而实现居住,游览的功能。
无论是居住还是游览,感官去感受现实的大观园景观的。
通过以上景素的安排给人以视觉、嗅觉、听觉、味觉等感官感受。
然而在场景的营造中,我们需要调动游人的游憩行为,达到游人自我驱动游览的目的。
例如潇湘馆的景题:有凤来仪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使游人在景观空间中暂停欣赏,但内心的感悟和欣赏却没有驻足。
无论是在桥亭与潇湘馆之间还是稻香村与蘅芜院之间,需要的是一种插叙空间的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出现了这样场面性的空间。
例如大观园中一些假山景观,以移缩、提炼大自然中的真山景观而来,这不由得让人题名“赛香炉”、“小终南”以概括自然之景色。
在大观园中,利用粉墙、园门来障景和框景的省略手法也可促使游人观景。
同时也利用一些假山,来处理成曲折的游路,利用一种扩张的手法处理。
(图2)图2 2.5庭院风格与人物性格潇湘馆居住的是林黛玉。
“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通过粉墙的遮掩,只露出屋檐,在由翠竹遮目,通过“千百竿翠竹”来营造氛围。
掩映于日月光辉之中的翠竹,斑斑点点,如滴不尽相思闲愁之泪。
这与林黛玉的孤傲高洁、多愁多病的性格契合。
稻香村居住的是李纨。
“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轱之属。
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李纨的生活状态是“虽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她住的稻香村一扫奢华,竹篱茅舍,符合她的清心寡欲、自甘寂寞、守旧的性情。
蘅芜院居住的是薛宝钗。
“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贾政叹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薛宝钗处世原则是“守拙”,为人是四平八稳,循规蹈矩,正如她在蘅芜院的房间如雪洞一般清冷。
怡红院居住的是贾宝玉。
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
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固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
”宝玉题“红香绿玉”四字。
贾宝玉是一位养尊处优、自由逍遥的贵公子。
他在怡红院的房间被隔扇、纱窗、书架等划分犹如迷宫一般,贾政和刘姥姥都曾迷了路;房间内部装饰富丽精美,以致刘姥姥还以为是那位小姐的闺房。
贾宝玉与李纨的住所刚好位于副轴两侧,表现二人的性格的迥然不同和对封建礼教截然不同的态度。
罗斯福纪念公园案例分析主题:纪念罗斯福子题:罗斯福总统四个不同时期和宣扬的四种自由题素:水、雕塑、空间开合、墙体1、公园概况罗斯福纪念公园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市中心的波托马克河畔,有劳伦斯·哈普林设计。
该公园采用四个串联空间营造一个自由、自然的空间和宜人的尺度。
四个串联空间顺叙表达罗斯福总统的四个不同时期和他提出的就业自由、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免于恐惧自由的纪念。
设计者采用以体验为主的叙事性设计手法,使游人在一种自然放松的游览体验下表达对总统的尊敬与纪念。
2、叙事空间表达2.1空间一的叙事性景观表达第一个开敞空间代表的是罗斯福在其第一任总统任职期间发生的故事,同时也是整个线式空间的入口。
纪念公园的序景石花岗岩铺地的入口广场,一侧种植榉树和纪念品售货亭。
对面景墙镌刻罗斯福的姓名和其他美国总统的名字。
看到前一任总华盛顿纪念碑统的名字而联想起罗斯福,由此为整个纪念公园的开端。
空间一以开放式的方式布局,空间简洁、氛围轻松而宁静。
2.2空间二的叙事性景观表达第二个空间中,哈普林通过设置一系列“等待面包的队伍”、“乡村夫妇”、“火炉旁谈话”的雕塑来集中表达当罗斯福第二次连任美国总统时美国社会的经济大萧条及政治上的动荡。
在较小的空间中设置了五个景观柱,石柱上雕刻了人们渡过经济萧条的场景同时也是空间变得局促,紧张。
整个第二空间是叙事的发展部分,主要通过雕塑叙事和空间的大小变化。
2.3空间三的叙事性景观表达第三个空间中,设计者摆放了一组质地粗糙、杂乱堆放的巨大石块,在其中一块巨石上刻着“我憎恨战争”的宣言来增强这种气氛。
叙述的是罗斯福总统在任期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该处空间从平坦的花岗岩铺装到乱石嶙峋以及跌水的巨响,给人感官上的巨大冲击,叙述了战争给人类打来的巨大冲击。
同时用雕塑来表达罗斯福总统的离世。
第三个空间是整个纪念公园的高潮部分。
2.4空间四的叙事性景观表达第四个空间较前一空间开敞舒朗。
给游人一个更加开敞的活动空间,同时结合跌水的设置空间的气氛比起第三空间稍微平静祥和了许多。
该空间要叙述的是拥有一种乐观和平的心态去面对未来更好的明天。
空间序列叙事编排游憩行为驱动编排3、 水的叙事性景观表达罗斯福曾经说过“是水将我送到了想要去的地方,最后它又将我送了回来”。
在整个公园中从头至尾都有不同的水景处理,来叙述不同的景观表达。
在第一个空间中主要利用静水水景表达一种平和,轻松的空间气氛。
出现的一个瀑布,水一泻而下,跌落过程没有经过第二次的碰撞,水流淌得干净利落、顺顺利利。
到了第二个空间的水景,虽然也是瀑布,但并不是想入口处那样一泻而下。
而是呈现一种阶梯状的跌落下来的。
水的一层层跌落来象征一个名叫“田纳西河谷流域水利工程”的大型叠水瀑布,借此用来叙述新政改革中最大的水利工程。
第三个空间的水景更加丰富了。
跌落的水景不在是单一的阶梯状跌落,而是从巨石之间留下来,产生湍流与巨石碰撞产生整个公园最大的声响,叙述者战争的枪炮声和人们的呐喊。
当罗斯福逝世时,景墙上雕刻着葬礼的场景,并设置了一个倒影池,叙述了罗斯福总统死的安详以及人们对他的敬畏之情。
第四个空间的水景不在设杂乱的巨石与水流的接触,而是水流从规则的石块之间倾泻而下,犹如从山上流淌下来一般。
叙述了一种欢快、积极的氛围,预示着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同时可以看到开阔的河流景观,给人一种豁达的体验。
4、雕塑第一个空间中的雕塑简洁、朴素。
一道乔治华盛顿的纪念碑,暗示着新旧交替,罗斯福总统正式上任第二个空间的雕塑较多。
设置了“等待面包的队伍”、“乡村夫妇”、“火炉旁谈话”三个雕塑和一个景观柱雕塑群。
通过场景的在现来叙述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人们的艰苦生活。
第三个空间中雕塑的设置也比较多样。
镌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以叙述人们对战争的不满和厌倦。
罗斯福总统雕像安静的坐在墙角,此时的罗斯福已经进入了晚年。
最后在利用一块浮雕,再现罗斯福总统的葬礼场景。
5、墙体整个公园中,利用花岗岩厚重、庄严的特点装饰墙体是的整个公园更加沉稳,肃穆。
墙体在花岗岩的装饰下,将整个公园分割成为四个不同的空间的同时充分发挥墙体在空间中的引导功能,并结合顺序的手法,在墙体上做雕塑、开建瀑布有序的展开叙事空间。
入口处长长的纪念碑,奠定了公园的基调,质朴而又紧扣主题,将公园一侧全部处理为景墙的元素,在空间的开合变化中利用墙为“纸”去书写罗斯福的一生。
墙体的处理并非一味的光滑或者粗糙。
而是凹凸有致,曲折前进的叙述者事物发展是曲折前进的。
公园中的墙体在分割空间时彼此相互遮挡、掩映,相互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