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含答案)汇总.doc
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含答案)汇总.doc
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含答案)汇总.doc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含答案)汇总(下)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
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
③西山寇盗:指吐蕃。
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阅读训练】⑴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5 分 )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登楼览景时怎样的心情?( 2 分)(10)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参考答案】⑴颔联写阔大悠远的自然景象,颈联写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2 分 ) 寄寓古今世事沧桑变幻、祈望国运久远的感慨。
(3 分 ) (3)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忧愤而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10)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1:. 天气寒冷的句子: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2:. 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画线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 3 分)3:. 谈谈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 2 分)2示例一: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吼”,“吼”是“吼叫”的意思,轮台九月的风声日夜狂吼,运用拟人,从听觉上写出了风声之大,渲染了环境的恶劣。
示例二: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乱”,“乱”是“胡乱”的意思,大如斗的碎石都被刮的满地乱滚。
从视觉上写出了风力之猛,渲染了环境的恶劣。
评分意见:本题共 3 分。
八年级上册课外诗词鉴赏(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诗词阅读专项复习题精选命题热点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鉴赏。
2.感知古诗词中的艺术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3.理解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4.品析古诗词的语言。
5.揣摩诗词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6.品析古诗词的写作技巧。
答题技巧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
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
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
1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
答题模式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表达)什么感情。
二、赏析诗歌语言(一)赏析字词1.赏析动作性词语,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辅”和“望”字用得极精辟,“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雄伟。
“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赏析描写性词语,要分析其对描绘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并加以赏析。
——“初平”生动地描绘出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渐”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3.赏析典故,要挖掘所用典故的本义,探寻作者的用意(即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
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对“闻笛赋”怎么理解?——2“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这里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已逝老友的怀念之情。
另外,还有一些类型的词值得注意:(1)叠词。
人教版语文课程古诗词解析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课程古诗词解析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杜甫《月夜忆舍弟》中,下列句子填入空白处最合适的一项是________。
关塞楼前流落迹,舞回风度__不由人。
(欲)答案:欲2.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下句填空,与上句产生呼应的一项是_________。
白海棠开通处,青田杨柳闭阴沉。
答案:青田杨柳闭阴沉3.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下列句子填入空白处最合适的一项是_________。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度__。
(三春)答案:三春4. 袁枚《马嵬坡》中,下列句子填入空白处最合适的一项是_________。
借问酒家__,何处有__人。
(牧童,子烟)答案:牧童,子烟5.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下列句子填入空白处最合适的一项是_________。
一种清新不可挈,曲肱亭上__一枝。
(日脚,看)答案:日脚,看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是元好问的作品?A. 《钗头凤·世情薄》B. 《钗头凤·红酥手》C. 《钗头凤·绿蚁新醅酒》D. 《钗头凤·蓦然回首》答案:D2. 下列哪个不是白居易的作品?A. 《赋得古原草送别》B. 《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二》C. 《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三》D. 《赋得古原草送别·其四》答案:D3. 下列哪首诗不是杜甫的作品?A. 《月夜忆舍弟》B. 《月夜忆舍弟·其二》C. 《月夜忆舍弟·其三》D. 《月夜忆舍弟·其四》答案:D4. 下列哪个不是陆游的作品?A.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B.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C.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三》D.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四》答案:D5. 下列哪首诗不是袁枚的作品?A. 《马嵬坡》B. 《马嵬坡·临别赋佳人》C. 《马嵬坡·庆中秋》D. 《马嵬坡·百丈碧云深》答案:D三、简答题1. 简述杜甫的诗风和主要题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63页课后古诗词鉴赏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63页课后古诗词阅读题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1.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
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诗中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3.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抒发了作者离乡江行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不只是写景。
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赏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4.“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何作用?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5、后两句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时世之凋敝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这首诗写了__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
(完整版)202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古诗鉴赏题汇总
一、阅读《望岳》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的景色。
2.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4.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6.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二、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下列问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分)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三、阅读《登飞来峰》回答下列问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分)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人教版语文 九下课后十首古诗赏析题 答案
九年级下册课后古诗赏析题《从军行》(唐代,杨炯)1、颈联“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狂风呼啸,和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
这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的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2、首联中“照”字用的非常生动传神,富于表现力,请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照”字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用夸张的手法写外患严重,情势危急,生动传神的把战事紧张的军情传递给读者,仿佛真的看到战火已在眼前一样。
紧张的局势,势必会引起诗人的关注,自然而然的引起下文“心中自不平”。
3、“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明作者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意做置身书斋的书生。
抒发从戎书生保卫祖国的壮志豪情。
4、主题:这首诗描写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全过程。
表现了作者立功边陲的壮志豪情。
5、名句赏析:①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也暗然失色。
狂风的呼啸声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
运用景物烘托之法,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着笔,来描写这场战斗,把战士们冒雪战斗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场面,表现的更加真切感人。
6、理解默写:①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借“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委婉的表现了当时军情的紧急。
②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既表达出唐军奉命出征,辞别京城,奔赴疆场之意,又显示了出师场面的威严和庄重。
③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直接抒发了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月下独酌》(唐代,李白)1、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愉的举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愉,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2、“暂伴月将影,行月须及春”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诗人不耐孤独,邀月携影,高歌起舞,开怀畅饮,体现诗人放旷通达的性格。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试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长沙过贾谊宅作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分析?2、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的“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商山早行作者: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两年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咸阳城东楼作者: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开篇之“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请简括诗中写到了哪些“愁”。
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行香子·树绕村庄作者:秦观树绕村庄。
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
隐隐茅堂。
扬青旗、流水桥傍。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这首词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上下阕在写景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2、请简要分析本词的语言特色。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作者: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及习题答案
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及习题答案一《观刈麦》1 诗中表明繁重的赋税带给人们不尽苦难的诗句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2 诗中表现诗人为自己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深感愧疚的诗句是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 诗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同样表现隐含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4 白居易《买花》中有“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诗句,在《观刈麦》中,同样道出人民苦难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5 《观刈麦》写出了农人虽辛勤劳作,却入不敷出,饥肠辘辘的生活状况。
请再写出农人生活贫困或劳作艰辛的古诗,并注明作者和出处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6 诗中用侧面烘托手法,表现来了唐朝时繁重的赋税使人民倾家荡产的诗句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7.诗中以自责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的讽刺和鞭挞的诗句是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9 “田家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
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繁忙,诗中与此意相似的诗句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二《月夜》1 诗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诗句是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2 诗中通过明暗对比来衬托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的诗句是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3 诗中从视觉角度表现夜深夜静的诗句是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4诗中从听觉角度和感受角度表现春之来临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5 诗中一反前人写春的角度,另辟蹊径,具有独创性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6 诗中以喧闹的声响来展示生命活力的诗句是虫声新透绿窗纱。
7 诗中通过对昆虫的描写,使之感到春已来临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三《商山早行》1 诗中点明“早行”的典型情景,引起旅行者感情共鸣的诗句是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2 诗中把早行情景写的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的佳句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 诗中描绘诗人刚上路所见的景物的诗句是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试题(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试题(附答案)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全诗鉴赏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晴空一鹤排云上”“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
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呼之欲出。
阅读答案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白鹤一飞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答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4、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答:“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搏击长空的气势,表现了作者虽遭贬谪愈挫愈奋、锐意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课外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课外古诗词鉴赏一、把握诗歌常识:1.了解诗词的基本体式类别.(1)从体裁上分:有古体诗和近体诗(即格律诗.注意时代,唐以前只有古体诗,唐以后古体诗,近体诗井存)和词.(2)从表现方式分:有抒情诗,叙事诗.(3)所选题材分:有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咏物诗、怀古诗,哲理诗等.2.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1)反映诗歌风格方面:雄奇,刚健,悲壮,旷达,酒脱,苍凉、恢宏,奔放:沉郁顿挫、缠绵悱恻,婉约清丽、明丽清新、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恢谐等.(2)反映诗歌结构方面: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3)反映诗歌表现手法方面: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对比映村,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4)反映诗歌语言特色方面:质朴清新,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对仗工整,有节奏感,声情并茂、凝练简洁、犀利老练等.(5)反映诗人情感方面:愉悦、欢快,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激昂,奔放,乐观、豁达,淡泊,闲适等.(6)反映诗歌总体效果方面:真挚感人,耐人寻味,催人泪下,扣人心弦,发人深思,意境高远,即景生情,即景自况等3.了解诗人思想性格,把握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鉴赏时善于对比揣摩,推此及彼(1)从诗歌表现的不同内容上把握.如: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曾参,王昌龄的边塞诗;曹操、鲍照,杜甫,李商隐的咏史咏怀诗: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的爱国诗等.(2)从诗歌体现的不同风格流派上把握.如:苏轼,黄庭坚,辛弃疾,陈亮的豪放词:柳永,李清照、李煜、姜婴的婉约词等:李白、杜牧,李贺的浪漫诗,杜甫,白居易、陆游的写实诗等.(三)总结规律1.反复体味,读懂原诗.了解作者为什么而写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2.主观试题规范作答.诗歌鉴赏由客观选择题改为主观表述题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因此必须加强答题规范意识(1)要明确,忌含制.对试题中有“你是否同意XX说法”之类的问题,考生必须要明确表态“同意”或“不同意”.(2)要具体,忌空泛.试题中往往要求理解的是某一点,或者是形象,或者是情感,或者是手法等.考生一定要列举诗词中的词语进行具体分析,切忌空话套话,泛泛而谈.(3)正确揣摩,忌想当然.有的考生不仔细品味诗句含意,不正确理解诗意,往往张冠李戴,指鹿为马,造成失分.(4)顺势而为,忌唱反调.命题意图往往会在题目中作提示引导.如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设置题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说明包含着对考生的提示引导,只要顺着试题作答,很容易得分.可是有些考生故意唱反调,硬说“不是关键",却又说不出理由,不能自圆其说,造成失分.二、常见题型的问答模式就古诗词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六种问答模式1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2橛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部编人教版七 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汇集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汇集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汇集含答案七-9年级语文课古诗词鉴赏题集一、《观沧海》东临界市,眺望大海。
海水平静,群山和岛屿屹立。
树木杂草丛生,青草茂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a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太阳、月亮和星星似乎从海上升起,最后落入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二、“在慈悲谷山脚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标题中的“第二个”原来的意思是“停止”。
这里的意思是在北固山脚下的酒店“停”。
B第一联中的“客路”指诗人想走的路,“青山”指的是标题中的北孤山。
c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这副对联揭示了诗人是一个在年底整夜航行的水手。
这副对联显示了在河上划船即将破晓的情景。
2.对这首诗不恰当的评价之一是()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a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一次航行”特别精彩。
正是通过这一小场景,这首诗展现了开阔的平原、河上划船、平静的海浪等伟大场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与答案(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与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与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与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与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1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海日生残夜, 。
乡书何处达,。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含答案〕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A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完整版)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题大全(含答案)
完整版)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题大全(含答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题荟萃一、竹里馆XXX的诗被XXX评为“诗中有画”。
在这首诗中,月光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在独坐其中的诗人身上和他的琴上。
诗人弹琴、长啸,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
这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二、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三、逢入京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四、晚春XXX在这首诗中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诗的三、四两句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XXX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五、登幽州台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诗人感慨万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在高高的飞来峰上,有一座高达千寻的塔,据说每天早晨听到鸡鸣,就能看到太阳升起。
3、请简要分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话的意义。
不怕困难、挫折,因为身处高处,可以超越浮云,看到更广阔的视野。
4、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勇往直前,不畏困难,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广阔的视野。
2、诗人运用具体形象来表达抽象的哲理。
这首诗告诉我们,只有站在高处,放眼远方,才能不被挫折击倒,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
3、诗句“飞来峰高耸入云”通过神话传说展现了飞来峰的高大,为下文树立远大目标的议论做铺垫,使议论更加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题(含答案)汇总(下)
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
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
③西山寇盗:指吐蕃。
④
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阅读训练】
⑴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5 分 )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登楼览景时怎样的心情?( 2 分)
(10)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
【参考答案】
⑴颔联写阔大悠远的自然景象,颈联写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 (2 分 ) 寄寓古今世事沧桑变幻、祈望国运久远的感慨。
(3 分 )
(3)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忧愤而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10)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
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
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1:. 天气寒冷的句子: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2:. 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画线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
请说说你的理由。
( 3 分)
3:. 谈谈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 2 分)
2示例一: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吼”,“吼”是“吼叫”的意思,轮台九月的风声
日夜狂吼,运用拟人,从听觉上写出了风声之大,渲染了环境的恶劣。
示例二: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乱”,“乱”是“胡乱”的意思,大如斗的碎石都被
刮的满地乱滚。
从视觉上写出了风力之猛,渲染了环境的恶劣。
评分意见:本题共 3 分。
找准词语并解释词义 1 分,句义及手法占 1 分,表达效果“渲染了
环境的恶劣”占 1 分。
3:赞美了唐军将士不畏艰险的爱国精神。
评分意见:本题共 2 分。
意思对即可。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⑴请找出诗中用对比的手法,表现诗人命运发生急剧变化的句子。
( 2 分)
⑵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该句所
运用的艺术手法,作简要分析。
( 4 分)
(2)颔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试作简要分析。
( 3 分)
参考答案:
12.( 1)( 2 分)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2)( 4 分)这句诗运用了借
景抒情的手法( 2 分),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 2 分)。
(2)颔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试作简要分析。
( 3 分)
(2)想要为皇帝革除弊端,哪能因衰老就吝啬残余的生命!这一联表明了
诗人对国家的忠心,同时表明自己因忠心却被贬的抑郁不平的心情。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 、赏析“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的表达效果。
答:诗人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藻作比,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兄弟姐妹手足离散,天各一方,飘
转无定,孤苦凄惶,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抒发了战乱时期兄弟离散的骨肉相思之苦。
3 、《望月有感》中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自伤孤寂的感情的诗句是“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
8、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2 分)
9、“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 3 分)
(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参考答案:
8、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9、 9、示例: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
气氛和危急情势。
(1) .这首诗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 ,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 ,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 (尽忠报国 )的决心。
( 2 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⑴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请做简要概括。
( 4 分)
⑵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请做简要分析。
( 4 分)
参考答案:
12.⑴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
下片写朋友将去之地。
13.⑵以每人的眉眼来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
把山
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
7.“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 4 分)
答案: 7.( 4 分)词人把流水喻为美人流转的眼波,把山峦喻为美人蹙集的眉峰,将无情的山水化作有情,
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
(一点 1 分,共 4 分)
《别云间》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
来日,灵旗空际看。
8.“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3 分)
9.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
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 4 分)
参考答案:
8.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妻子有孕在身,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
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对此心中怎能无所留恋?
9.同: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
誓死如归的精神。
异:《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最能表现诗人坚贞的民族气节、坚强的斗志、大无畏的精神的一联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尾联
诗歌赏析《诗经》专版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 .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4 .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 分)
参考答案:
3 .( 2 分)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4 .( 2 分)( 1 )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 1 分)。
( 2 )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 1 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 )
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 )
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2
答案: 10、( 2 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
晚秋画面。
11、( 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意
对即可)
12、(共 2 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 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