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中氮肥的损失与对策

合集下载

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及提高途径

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及提高途径

文章标题: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及提高途径一、引言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氮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业投入品,然而我国在氮肥利用方面存在着较低的利用率。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二、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1. 土壤肥力质量不佳我国的土壤肥力质量普遍不高,一方面是由于土壤质地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土壤中养分比例不合理。

这些问题导致了氮肥在土壤中的吸收利用率大大降低。

2. 水肥管理不当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存在着水肥管理不当的问题。

农民在施肥时往往没有进行合理的配水,导致氮肥在土壤中的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从而影响了氮肥的利用效率。

3. 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足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存在着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足的问题。

一些农民缺乏对氮肥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管理技巧,导致氮肥的浪费和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4. 缺乏专业化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缺乏专业化管理氮肥的机构,导致了农业生产中的氮肥管理和使用环节出现了混乱和浪费的现象。

5. 生产方式不合理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一些农民仍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对氮肥的使用和管理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氮肥的利用效率。

三、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1. 加强土壤改良我国需要加大对土壤改良工作的投入力度,提高土壤肥力质量,为氮肥的吸收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2. 合理施肥农民在施肥时需要合理搭配水肥,进行科学的施肥方案,在保证作物需肥需水的情况下,减少氮肥的流失。

3. 推广高新技术政府需要加大对氮肥利用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对氮肥利用的认识,并指导农民利用现代化的氮肥利用技术。

4. 加强管理政府需要加大对氮肥管理的监督力度,同时农民也需要加强对氮肥的管理和使用,减少氮肥的浪费现象。

5. 推动农业产业化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氮肥的利用效率。

四、总结和回顾通过对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的深入探讨,我认为我国在改善氮肥利用率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通过加强管理、推广技术和改良土壤等途径,完全有可能提高我国的氮肥利用率。

水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水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水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水稻的施肥对于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影响非常大。

在水稻的施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对水稻的生长和发育造成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了解水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对于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1. 肥料选择不当在水稻的施肥过程中,很多农民会选择不适合的肥料,或者将肥料施用量过大或过小,这样会导致水稻无法获得足够的养分,从而影响到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2. 施肥的时间不当水稻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的生长阶段,而施肥的时间不当会导致水稻在某一生长阶段缺乏养分,从而影响到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3. 施肥的方法不当一些农民在施肥的时候,采用了不适当的施肥方法,将肥料施于叶面,这样会导致水稻无法充分吸收养分。

4. 土壤酸碱度问题一些地区的土壤酸碱度较高或较低,这样会影响到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导致水稻生长不良。

5. 土壤肥力下降一些地区的土壤肥力下降较快,这样会导致水稻无法获得足够的养分。

6. 生长环境影响气候变化、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对水稻的施肥带来一系列问题。

二、解决对策1. 合理选择肥料选择适合水稻生长发育的有机肥、复合肥等肥料,并严格按照农业专家的建议进行施肥。

2. 合理施肥时间结合水稻的生长发育和气候条件,科学制定施肥计划,确保水稻在各个生长阶段都能获得足够的养分。

3. 合理施肥方法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比如将肥料埋入土壤中,以便水稻能够充分吸收养分。

4. 调整土壤酸碱度在土壤酸碱度不适宜的地区,可以通过施用石灰或者有机物等方法,调整土壤酸碱度,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5. 提高土壤肥力通过施用有机肥、绿肥等方法,提高土壤肥力,保证水稻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

6. 加强生长环境管理加强对水稻生长环境的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适应气候变化,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稻田中氮肥损失的原因与对策

稻田中氮肥损失的原因与对策

增 效 剂 ,在 土壤 中 的 主要 作 用 原 理 是 弊 。方 法是 根外追肥 或在土壤 中施用 某
通 过 抑 制 由 铵 、 尿 素 向硝 酸 转 化 的 进 种化 合物 ,改变 根分 泌物的化学 性质 , 程 ,从而减少 氮素 的损失 。如尿素 增效 使大量 固氮微 生物群 落变为少 固定氮 的 剂 ,也称脲酶 抑制剂 ,它能 抑制土壤 中 群落。 脲 酶 的 活性 ,延缓 尿 素 分 解 为 铵 态 氮 ( 曹涤环 湖 南省 沅江市农村 办 邮 的速 度 ,使 氮素 利用 率 由3 5 %~4 0 %提 编 :4 1 3 1 0 0)
蜂 蜡 、树 脂等 。现在 国外常用 的包 衣有 高到5 0 %以上 ,肥效 期 由4 5 ~5 0 天 ,延 三种类型 :一种 是能透 水的半透 膜 ,水 长到9 0 天 以上 ,起 到前期 不过量 ,后期 渗入膜 内 ,产生膨 胀压 力 ,挤破 包衣 , 不 脱 肥 的 作 用 。 经 试 验 ,尿 素增 效 剂
度 ,从 而提 高氮素的利用率 。
粒 水溶速度 快 ,假 如我们有 意识地选 用
2 . 抑 制 硝化 。 氮肥 在土 壤 中很 易 不 同颗粒 的草酸铵施 入 田内 ,就可起 到 发 生 硝 化 作 用 而 损 失 ,针对 这 ~ 情 况 氮素逐步释 放的作 用。配合 施用不 同溶 研 制 出的 一 种 硝 化 作 用 抑 制剂 ,可 使 解 度 的 氮 肥 ,如 尿 素 和硫 酸 铵 ( 速 溶 氮 素 化 肥 较 长 久 地 保 持 铵 态 氮 ,不 易 性 )与异 丁基双尿 素 ( 缓溶 性 )混合 , 流 失 ,这 类抑 制剂 有硫 脲 、双 氰铵 、2 也 可人为地调 节氮肥 的溶解速 度 ,而且 氮4 氯 6甲吡啶 等 。硝 化 抑 制剂 可 与 颗 操作简单 ,成本低 。

农田土壤氮素流失与控制技术研究

农田土壤氮素流失与控制技术研究

农田土壤氮素流失与控制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田土壤氮素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土壤氮素流失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还导致了农作物的减产和质量下降。

因此,研究农田土壤氮素流失与控制技术势在必行。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农田土壤氮素的来源。

农田土壤中的氮素主要来自于化肥的施用和农作物的残留物。

然而,过量的化肥施用和不合理的农作物管理会导致氮素的积累和流失。

因此,合理施肥和科学管理农作物是控制土壤氮素流失的关键。

其次,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农田土壤氮素的流失。

一种有效的控制技术是合理施肥。

农民应根据土壤的营养状况和作物的需求,科学调整施肥量和施肥时间,避免过量施肥和错时施肥。

此外,农田的排水系统也需要得到改善,以减少土壤中的氮素流失。

通过合理设计和维护农田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中的氮素流失。

另外,农作物的管理也是减少土壤氮素流失的重要因素。

采用轮作和间作等措施可以减少土壤中的氮素积累。

轮作和间作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质量,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从而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养分利用率。

此外,适时的耕作和覆盖作物也可以减少土壤中的氮素流失。

适时的耕作可以破坏土壤中的氮素固定层,促进氮素的释放和吸收。

覆盖作物可以减少土壤的蒸发和侵蚀,从而减少氮素的流失。

除了以上措施外,还可以利用生物技术来控制土壤氮素流失。

例如,利用固氮菌可以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氮素,从而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此外,利用土壤微生物可以降解土壤中的氮素,减少氮素的积累和流失。

这些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氮素流失,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农田土壤氮素流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通过合理施肥、科学管理农作物、改善排水系统、采用轮作和间作、适时耕作和覆盖作物以及利用生物技术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氮素流失,提高农田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些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农业行业中化肥过量使用的问题与可行的整改方案

农业行业中化肥过量使用的问题与可行的整改方案

农业行业中化肥过量使用的问题与可行的整改方案引言:近几十年来,农业行业中化肥的大规模使用成为提高粮食产量和解决人口过剩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过度依赖化肥导致了许多环境和生态问题,给土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找到可行的整改方案,以减少农业行业中化肥过量使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化肥过量使用的问题1. 土壤退化与贫瘠化由于长期大规模使用化肥,土壤中逐渐积累了大量氮、磷、钾等营养物质,造成了土壤盐碱化、酸碱失衡等问题。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物产量,但却导致了土壤退化和贫瘠化现象的加剧。

2. 水体污染与资源浪费农田施用过量的化肥会通过地下水或雨水径流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并在其中积累。

这些富集在水体中的营养物质,特别是氮和磷,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导致水体变得浑浊、水质恶化、藻类暴发、鱼类死亡等。

3. 生态环境破坏化肥的过量使用不仅对土壤和水体产生负面影响,还对农田周边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高浓度的化肥残留会杀死大量有益微生物,降低土壤的生物多样性。

同时,在农业生产链中也会进一步损害昆虫、鸟类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二、可行的整改方案1.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减少化肥过量使用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加强农田管理,采用合理施肥技术,如秸秆覆盖、绿肥种植等方式来提高土壤自身营养库,并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性。

逐渐过渡到有机农业模式,使作物种植更加健康环保。

2. 引进农业技术创新为了减少化肥过量使用,我们需要引进和推广一系列农业技术创新措施。

例如,利用精准农业技术,结合土壤养分检测、环境感知等手段,实现对农田中营养物质的精确施肥;采用微生物菌剂、藻类营养等作为替代添加剂,减少化肥使用量。

3. 加强农民培训和意识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意识教育是解决化肥过量使用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开展全方位的培训活动,向农民普及有关化肥合理使用、施肥技术创新以及环境保护的知识,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我国农业氮污染问题及防治

我国农业氮污染问题及防治

我国农业氮污染问题及防治1不合理施用化肥氮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施入农田中的氮主要通过淋溶、径流和气态逸出(包括氨挥发和反硝化脱氮)三种途径损失。

自1980年以来,我国化肥氮的用量增加迅速,至1998年,全国化肥氮的用量已达2233.5万t。

我国氮的利用率低(有些城郊蔬菜基地与高产地区氮肥利用率降至10%~20%),平均为35%左右(发达国家为50%~60%),损失则高达45%。

这意味着每年约有1000万t左右的氮通过不同的途径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或潜在污染已相当严重。

如在我国南方太湖周边地区氮肥用量高达526~600kg/hm22,其中嘉兴地区施氮量比之还高,每年盈余量为施氮总量的25.6%3。

研究表明,在苏南稻区径流、泡田弃水及淋洗合计年均N损失量21kg/hm2,通过农田输入湖泊的氮量占输入该湖氮总量的7%~35%4。

根据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总氮或总磷含量不得超过0.1mg/L,江苏太湖地区地表水调查结果表明,各河流总氮含量超标率88%~100%,湖水样总氮超标率100%5。

太湖97%面积的水体已经呈中富营养状态,使近几年大面积蓝藻爆发6。

长期过量施用氮肥不仅使地面水体富营养化,而且导致地下水和饮用水硝酸盐污染。

据太湖流域调查,苏、浙、沪二省一市16个县内76个饮用井水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超标率(地下水质量标准为硝态氮≤20mg/L,亚硝态氮≤0.02mg/L)已分别达38.2%和57.9%7。

杭州市郊农村井水NO3-N含量为35.6mg/L,最高达175mg/L,超标率为49.7%8。

为防止过量施N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污染,有专家提出在南方(浙江)将每季作物纯氮使用量应控制在150kg/hm2左右为宜,氮肥推荐安全施用量为315kg/(hm2a)9。

在北方过量施氮和高量灌溉或降水是导致硝态氮淋溶损失和污染地下水的主要原因。

陈子明等人在北京潮土上进行的春小麦、夏玉米连作试验表明,经济效益最高的施N量为75kg/hm2,产量最高的施N量为150kg/hm2,在冬春作物施氮量150kg/hm2时,灌水不要超过750m3/hm2,若灌水量超过900m3/hm2和旬降雨量超过100mm时,将有NO3-N淋洗到100cm以下,排出水NO3-N超过30mg/L10,夏玉米施氮量150kg/hm2时,7月、8月雨季时130cm土层以下NO3-N的淋失量达30mg/L左右11。

试述氮素在土壤中的损失途径及防治措施

试述氮素在土壤中的损失途径及防治措施

试述氮素在土壤中的损失途径及防治措施一、引言氮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然而在土壤中往往出现氮素损失的情况。

本文将试述氮素在土壤中的损失途径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氮素在土壤中的损失途径2.1蒸发损失氮素化合物在土壤中可以发生蒸发作用,使得土壤中的氮素以氨气的形式逸失到大气中。

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蒸发损失更为严重。

2.2淋溶损失在降雨或灌溉的作用下,土壤中的氮素可以随水分一起流失。

这种淋溶损失尤其常见于土壤排水不畅的情况下,使得氮素带走到下方地层或水体。

2.3固定损失一部分土壤中的氮素会通过固定作用而无法被植物吸收利用,例如与土壤微生物结合形成有机氮,或被土壤矿物质吸附。

2.4水解损失氮素化合物经过微生物分解作用,可以水解为氨气或亚硝酸盐,进一步加速氮素的损失。

三、氮素损失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氮素在土壤中的损失,采取以下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3.1增加有机质含量通过施加有机肥料或回收农作物残留物,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团聚性,减少氮素的淋溶损失。

3.2合理施用氮肥在农田经营中,合理施用氮肥是减少氮素损失的关键。

根据作物的需求量,遵循科学的施肥原则,进行分次追肥,避免一次性过量施肥引起氮素的浪费和损失。

3.3利用微生物有机肥微生物有机肥中富含大量的微生物和有机质,可以增加土壤的活性和肥力,促进土壤氮素的转化与利用,减少氮素的损失。

3.4优化灌溉管理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频率,避免农田过度湿润或排水不畅。

同时,合理利用排灌水,进行适当的再利用,以减少氮素的淋溶损失。

3.5精细管理通过精细管理农田,包括合理的间作制度、适时翻耕和植物覆盖等,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氮素的流失,保持土壤质量和肥力。

四、结论氮素在土壤中的损失途径多样,但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氮素损失,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

因此,在农田管理和施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氮素的损失途径,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水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水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水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水稻施肥是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和高产的关键环节之一。

不正确的施肥方法或不合理的施肥量会导致水稻生长受限、产量下降、农田环境污染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水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问题一:施肥量过多一些农民为了追求高产,误以为多施肥就能增加产量,结果导致施肥量过多,水稻吸收不利,生长发育受限,甚至造成秧苗烂根。

解决对策: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需肥量进行科学投入。

可以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养分含量,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针对性施肥。

要根据水稻生长期和需肥量,科学确定施肥时间和肥料种类,避免施肥过多。

问题二:施肥不均匀有些农民容易将肥料集中投放在水田中心,导致施肥不均匀,部分地区缺肥,部分地区肥料过量,造成产量损失和养分浪费。

解决对策:进行肥料均匀施放。

施肥前应在水田中设置适当数量的投肥带,根据水田面积和肥料种类,将肥料适量分散投放在水田面积内,保证肥料均匀分布。

可以使用分散肥或利用施肥机械实施精准施肥,确保肥料在水田中分布均匀。

问题三:追肥不及时一些农民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追肥不及时,导致水稻营养不良,生长缓慢,产量下降。

解决对策:科学制定追肥方案。

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和需肥量,制定相应的追肥方案。

一般来说,水稻分幼苗期、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等生长阶段,每个阶段需要不同的养分供给。

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肥量,追肥及时,满足水稻的养分需求。

问题四:不合理施用肥料种类一些农民在施肥过程中只注重氮肥的施用,忽视了磷、钾等其他养分的供给,导致水稻缺乏综合养分,生长受限。

解决对策:科学配合施肥,综合供给养分。

在肥料的选择上,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需肥量,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做到全面施肥。

氮肥主要促进水稻的生长,磷肥有助于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和结实性,钾肥有助于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品质。

合理搭配这些肥料,满足水稻对各种养分的需求。

问题五:肥料施用与水控制不协调有些农民在施肥过程中没有注意肥料的施用与水控制的协调,造成养分流失和土壤污染。

水稻种植中肥料施用的现状和改进对策分析

水稻种植中肥料施用的现状和改进对策分析

水稻种植中肥料施用的现状和改进对策分析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种植中肥料的施用非常关键。

正确的施肥方式可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但目前我国水稻种植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目前水稻种植中存在施肥不科学的情况。

一方面,部分农民施肥依赖经验,没有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导致肥料利用率低下。

一些农民为了追求高产,过量施肥,导致土壤肥力失衡,出现氮磷钾等元素过剩或缺乏的情况。

在水稻种植中,肥料的施用方式存在一定问题。

传统的施肥方式主要是封肥、培土肥和追肥等,这种方式存在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在封肥过程中,由于肥料与土壤接触面积较小,利用率较低;培土肥和追肥方式,由于施用时间较晚,容易导致营养缺乏和品质下降。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改进对策。

应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施肥科学水平。

通过培训,农民可以了解到合理施肥的方法,包括通过土壤检测确定肥料种类和施用量,以及根据水稻生长期的不同阶段进行施肥。

可以通过集体经济组织种植户合作社等方式,帮助农民共同购买肥料和进行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需要推广现代化的施肥技术。

可以引入精确施肥技术,利用土壤检测和植株营养分析等方法确定施肥量和时间,提高施肥效果。

可以推广液体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等新技术,减少肥料的损失和环境污染,并提高水稻的养分吸收效率。

政府应加大对水稻种植的支持力度,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和方法。

通过出台相关的补贴政策,鼓励农民采用科学施肥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也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农民了解科学施肥的重要性,改变他们的施肥观念和方式。

水稻种植中肥料施用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通过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推广现代化的施肥技术,以及政府的支持和宣传,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氮肥过量案例分析报告

氮肥过量案例分析报告

氮肥过量案例分析报告氮肥过量案例分析报告1. 案例描述在某农田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农民不慎过量使用了氮肥。

在接下来的生长期内,水稻出现了严重的生长异常现象,如叶片变黄、生长缓慢等。

经过专家的调查和分析,确认是氮肥过量导致了水稻生长异常。

2. 案例分析2.1 氮肥过量的影响过量的氮肥会引发植物的生理紊乱,抑制植物的根系发育,导致养分吸收不均匀。

这会影响水稻的氮素平衡,导致叶片变黄、生长迟缓等问题。

2.2 氮肥过量的原因氮肥过量主要是由于农民对作物生长的需求估计不准确,缺乏科学施肥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一些农民也存在过度追求高产的心理,直接导致了肥料的过量使用。

2.3 氮肥过量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氮肥过量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农民培训:加强农民的科学施肥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施肥技能,使其能够根据作物的实际需求合理施肥。

- 土壤测试:农民可以通过土壤测试来确定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作物的需求,以便进行精确的施肥。

- 施肥管理: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减少氮肥的使用量,避免过量施肥。

- 生态农业:在种植过程中,应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改善土壤质量和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氮肥的依赖。

3. 案例启示通过该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科学施肥: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应根据作物的实际需求进行施肥,避免过度施肥或过量施肥。

- 土壤测试:通过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作物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

- 农民培训:农民需要接受科学施肥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施肥知识和技能。

- 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改善土壤质量和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总结:这起氮肥过量案例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教训,强调了科学施肥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合理的施肥管理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才能实现农业的持续、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农民应加强对科学施肥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施肥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为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稻一生需要多少个氮,水稻氮肥过多如何补救

水稻一生需要多少个氮,水稻氮肥过多如何补救

水稻一生需要多少个氮,水稻氮肥过多如何补救
在水稻的一生中,通常每100kg稻谷就需要吸收氮素2-2.4kg,给水稻施氮时一般需要根据它的生长期合理施用,施入分蘖肥时,施肥量通常占了氮肥施用总量的25-35%,而在施入穗肥时,施肥量通常不宜超过氮肥施用总量的20%,在施入粒肥的时候,施肥量一般占了氮肥施用总量的5-10%。

一、水稻一生需要多少个氮
1、氮肥量
在水稻的一生中,一般每100kg稻谷就需要吸收氮素2-2.4kg,适量的氮肥能够促使水稻更好的生长,但如果施入过量不仅会造成减产,增加病虫害发生的几率,而且还会影响大米的口感,因此一定要合理的施用氮肥。

2、如何给水稻施肥
(1)分蘖肥:主要以氮肥为主,施肥量一般占氮肥施用总量的25-35%,针对严重缺磷、缺钾的田块,也可以适当的追施磷酸二铵、硫酸钾等肥料。

(2)穗肥:一般以在抽穗前25天施肥为宜,施氮量一般不宜超过氮肥施用总量的20%。

(3)粒肥:一般以喷施叶面肥为主,施肥量占了氮肥施用总量的5-10%。

二、水稻氮肥过多如何补救
1、施入过多的氮肥之后需要用水浇灌,以此来稀释氮肥,随后为水稻补充适量的磷酸二氢钾或者其他钾肥,减轻氮肥对水稻所造成的危害。

2、施用过量的氮肥,容易导致茎干脆弱,从而发生倒伏,为降低水稻出现倒伏的几率,一般可以补充适量的硅肥,增强水稻抗倒伏的能力。

3、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可以一起喷施苯甲丙环唑和磷酸二氢钾,能够预防稻曲病和纹枯病,针对容易感染稻瘟病的水稻品种,可以加入三环唑或者吡唑醚菌酯进行预防。

4、合理的施用氮肥,不仅能够减少无效分蘖的数量,提高有效成穗率,还能够改良水稻的生长状况,增强抗逆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以及品质。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肥料问题与对策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肥料问题与对策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肥料问题与对策
1. 肥料过量使用问题:农民为了追求高产量会过量使用肥料,导致土壤中养分浓度过高,影响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

对策可以是建立合理的肥料使用标准和指导,并提供农民培训,使其了解肥料的使用方法和适量施肥的原则。

2. 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化肥的使用会导致养分流失到水体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质污染;同时,氮肥还会排放大量氮氧化物,导致大气污染。

对策可以是推广有机肥料的使用,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并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措施,如建设农田湿地和植被带,防止养分流失。

3. 土壤肥力衰减问题:长期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中微量元素和有机质流失,造成土壤肥力衰减。

对策可以是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实施轮作制度和合理耕作方式,保持土壤结构和生物多样性。

4. 肥料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生产需要大量肥料,但天然资源有限,如磷矿资源面临枯竭。

对策可以是发展循环农业,采用农业有机废弃物和城市有机废弃物作为肥料的替代品;同时,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肥料回收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总之,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肥料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合理肥料使用、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努力。

氮素在土壤中的损失途径及防治措施

氮素在土壤中的损失途径及防治措施

氮素在土壤中的损失途径及防治措施1. 氮素的重要性哎呀,说到氮素,大家可能不以为然,觉得这只是化肥的一部分,其实不然!氮素可是土壤健康的“守护神”呀!它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缺了它,植物就像缺了水的鱼,活不久。

尤其是小麦、玉米这些主粮,离不开氮素的滋养。

想象一下,农田里一片生机盎然,作物茁壮成长,这背后可全靠氮素的辛勤“工作”呢。

1.1 氮素的损失途径可惜,氮素在土壤中并不是“稳如老狗”,它也有它的脆弱之处。

首先,雨水一来,氮素就可能随之流失。

这就像我们小时候放风筝,风一大,风筝飞得老高,线一松,哎呀,风筝就不见了。

氮素流失的情况就像这样,让人心痛。

再说,氮素也容易挥发,特别是氨气。

在肥料施用不当的情况下,氨气就会逃出土壤,变成空气中的“浪子”。

这种情况下,农民的辛苦钱就像打了水漂,真是让人心疼呀!1.2 其他损失方式除了雨水和挥发,氮素还有另外一个“死敌”——微生物。

土壤中的一些微生物像是“饥饿的狼”,它们会把氮素分解成其他的形态,导致植物无法吸收。

换句话说,这些微生物简直就是土壤中的“隐形盗贼”,让人防不胜防。

2. 防治措施说到防治,别着急,这可是个大话题。

首先,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氮素的损失。

比如,农民可以选择合理的施肥时间。

一般来说,选择在干燥天气施肥,可以减少氮素流失的几率,就像在干燥的天气里晒衣服,衣服才不会湿透。

2.1 增加有机肥除了施肥时间,我们还可以增加有机肥的使用。

有机肥不仅能提高土壤的肥力,还能有效锁住氮素。

就像在冰箱里放了保鲜膜,食物才能新鲜持久。

尤其是农田里的腐殖质,它就像土壤中的“保姆”,照顾着氮素,让它不轻易流失。

2.2 植物轮作另外,进行植物轮作也是个好办法。

每年换不同的作物种植,不仅能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还能让土壤中的氮素得到更好的利用。

就像我们经常换口味吃饭,才能保持营养均衡,植物也一样。

3. 未来展望当然,以上这些措施只是“开胃小菜”,对于大规模的氮素损失,我们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农田土壤氮素流失研究

农田土壤氮素流失研究

农田土壤氮素流失研究作者:肖靖李莉来源:《绿色科技》2014年第02期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农田土壤氮素流失的现状,重点介绍了致使农田土壤氮素流失的8个影响因素,包括氮肥施用量、植物覆盖度、植被格局等,同时提出了防治氮素流失的7项措施。

关键词:农田;氮素;流失特征中图分类号:S15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20040031引言我国是化肥的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2007年我国因农业面源污染输入水体的氮占总氮流失量的67.26%,农田氮素流失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1\]。

因此,加强对农田土壤氮流失特征的研究迫在眉睫。

2农田氮素流失现状为了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而大幅增加施肥量,会引起土壤退化和水环境恶化。

目前已经有很多关于精准农业对水中氮磷含量影响的研究和结论。

氮磷随径流流失进入地表水,引起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富集,该过程称为水体富营养化,研究已经证明氮磷农田损失是地表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有人在我国北方的市、县进行的水质调查发现,半数以上地区地下水中硝酸盐氮超过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规定的最高限值50mg/L,这主要是由于20世纪以后大量施用含氮肥料。

研究表明,农田土壤中氮素流失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氮的淋溶损失,施入土壤中的氮肥大约有10%~40%经土壤的淋溶作用进入了地下水体中\[2\]。

还有人利用野外大田试验对上海市郊的蔬菜地氮素渗漏损失进行了长期监测,结果表明,硝态氮渗漏损失量占氮素淋溶损失的90%以上,对当地地下水环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污染。

3农田氮素流失的途径3.1氮的气态损失氮的气态损失是施入土壤中的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且氮的气态损失主要发生在施肥的前期阶段,经研究表明施入土壤中的氮超过30%不知去向。

许多研究证实,土壤中氮的损失形式大多以N2、N2O、NO、NO2、NH3的气态挥发。

土壤中,这些含氮化合物主要通过硝化作用、氨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产生。

农作物肥害的产生原因与预防补救措施

农作物肥害的产生原因与预防补救措施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如今,先进技术在农业中广泛应用,农作物产量也逐渐升高。

但在实际种植中,部分农户由于追求产量,就会大量使用肥料,这样容易引起肥害。

本文将对农作物肥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农作物肥害的预防补救措施,进而提高施肥效率。

科学、适当使用肥料能够维持土壤肥力,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有利环境,与此同时,还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及质量。

目前,由于肥料使用不当,经常发生肥害,轻者会造成减产,重者导致农作物死亡。

所以要适当用肥,避免肥害现象发生,造成经济损失。

一、农作物肥害产生的原因1、施肥不当施肥过多或过于集中,都会导致倒伏、烧苗、萎蔫,甚至植株死亡。

发生肥害时,可能出现一种现象,也可能出现几种现象。

比如使用大量未经腐熟的有机肥,由于其分解时会发热、争氧并放出甲烷等有害气体,导致农作物种子的毒害,发生烧根现象;过量施用硝酸钾、碳酸氢铵、尿素等速效肥,氨气挥发会对叶片造成薰灼,叶片叶尖会变黄,严重会导致作物死亡;施肥量过大或距作物太近,由于化肥分解快,会造成烧种霉变,缺苗断垄。

2、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此种原因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肥料本身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是不合格肥料。

另一方面是肥料虽然符合标准,但其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超出了农作物的承受范围。

常见的有害物质包括缩二脲、游离酸、氯离子等。

在复合肥制作中,如高塔熔融喷浆造粒方法,高温持续时间久,可能产生缩二脲,会造成农作物烧根、烧苗。

游离酸过量的肥料腐蚀性强,会伤害农作物的种子和幼苗,造成土壤板结。

对忌氯的农作物使用含氯肥料,会严重影响其生长。

土壤呈酸性时,使用含氯肥料,会使土壤酸性加强,促进活性铁和铝的溶解,加重农作物的毒害。

3、盲目施氮肥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对于氮肥的需要量较多,于是部分农民认为大量施氮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大量施用氮肥,会使亚硝酸积累,发生亚硝酸中毒,使农作物根部枯萎,叶片变黄,导致肥害。

二、农作物肥害的预防与补救措施1、预防措施(1)科学选用肥料肥料必须要选择各种成分含量合格、配方合理、正规厂家制作的标准化肥。

你知道我国肥料流失了多少?这样才能提高肥料利用率!

你知道我国肥料流失了多少?这样才能提高肥料利用率!

你知道我国肥料流失了多少?这样才能提高肥料利用率!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农田氮肥利用率当季平均利用率只有33%,明显低于发达国家50%至60%的水平,也就是说每年通过挥发、淋溶等途径损失的尿素实物量就达2000多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500多亿元。

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中国三大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研究报告》中,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氮肥、磷肥和钾肥当季平均利用率分别为33%、24%、42%!也就是说相当一大部分肥料要么挥发、淋溶,要么固化到土壤中,造成了极大的浪费!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呢?01合理科学的搭配施肥施肥时,不能盲目地大量使用化肥而忽视有机肥料;不能单单注重使用大量元素肥料,而不使用含有中微量元素的肥料,导致作物营养失衡。

这样施肥,肥料中的养分会大量流失。

因此施肥方法要科学合理。

1、基肥要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使用,混合使用能提高地力,改善土壤环境,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土壤有机质,防止土壤板结。

据数据统计,有机肥与化肥堆沤做底肥,磷肥肥效可提高30%-40%。

2、坚持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平衡施用,可通过水溶肥补充各种大中微量元素,这样营养流失少。

3、协调氮磷肥比例平衡施肥,对土壤进行测土,通过作物的生长规律和土壤测试结果,调整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用量和比例。

使作物得到全面合理的营养供应。

02改进施肥方法1、底肥施用首先提倡深施,这样一般可较撒施提高利用率10%左右,也就是施肥后立刻覆土,避免被太阳直射,据调查:普通磷肥集中条施或沟施,可比撒施增产10%。

利用率提高10%。

2、根据土壤性质不同,如砂性土壤采取减少施肥量,多次施肥,“少吃多餐”的办法,可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

3、实行水肥一体化与配方施肥结合的科学施肥方式,一般肥料利用率是撒施<沟施(穴施)≤喷灌≤冲施<滴灌,而使用水肥一体化能让肥料利用率高达95%,大大减少了养分的流失和浪费。

03利用好土壤肥料施入土壤中,营养元素首先被土壤吸收,而后才被作物根系吸收。

氮肥过量的补救措施

氮肥过量的补救措施

氮肥过量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氮肥超过作物所需的量,导致土壤中氮素积累过多,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为解决氮肥过量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补救措施。

本文将从减少氮肥使用、改善施肥技术、优化土壤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并阐述其目的、实施步骤和预期效果。

一、减少氮肥使用1.目的:通过减少氮肥使用量,降低土壤中氮素积累水平,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2.实施步骤:(1)确定合理的施肥标准: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类型确定合理的氮肥用量,避免过量施肥。

(2)优化施肥时机:根据作物的需求和生长期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安排,避免无效施肥。

(3)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测试和植物营养诊断,实现精准施肥,提高施肥效率。

3.预期效果:(1)减少氮肥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2)减少土壤中氮素积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压力。

二、改善施肥技术1.目的:通过改进施肥技术,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流失和排放。

2.实施步骤:(1)使用控释肥料:选择控释性能好的肥料,如缓释氮肥、液体有机氮肥等,可以延缓氮素的释放速度,减少流失。

(2)深层施肥:将氮肥追施到作物根系较深的地方,避免氮素向下渗透和流失。

(3)配合使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生物,在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供应的也能提高氮肥利用率。

(4)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引入一些具有固定和转化氮素能力的微生物菌剂,促进土壤中氮素的转化和循环利用。

3.预期效果:(1)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施肥量。

(2)减少氮素流失和排放,降低对水体和大气的污染。

三、优化土壤管理1.目的:通过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固氮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减少氮肥的需求。

2.实施步骤:(1)合理轮作制度:合理选择作物轮作,避免长期单一作物种植造成土壤养分不平衡。

(2)增加有机质含量:加强有机质的添加和保持,如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等措施,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3)耕作措施:采用合理的耕作措施,如深翻耕、覆盖耕、保墒耕等,改善土壤结构和通透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田中氮肥的损失与对策
氮肥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肥料,它能够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然而,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氮肥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大,导致了农田中氮肥的损失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将从氮肥的损失原因、影响和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氮肥的损失原因
1. 氮素的挥发损失
氮肥中的氨氮和尿素等化合物在施用后会发生挥发,导致氮素的损失。

这种损失主要发生在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的天气条件下。

2. 氮素的淋失损失
氮肥施用后,其中的氮素会随着水分向下渗透,进入土壤深层,甚至渗透到地下水中,导致氮素的淋失损失。

3. 氮素的硝化损失
氮肥中的铵态氮在土壤中会被细菌氧化成硝态氮,这个过程称为硝化。

硝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氧气,导致土壤中的氧气浓度升高,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减少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影响土壤肥力。

二、氮肥的损失影响
1. 土壤肥力下降
氮肥的损失会导致土壤中的氮素含量下降,从而影响土壤肥力,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环境污染
氮肥的损失会导致土壤中的氮素含量过高,从而影响土壤的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污染。

三、氮肥的损失对策
1.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是减少氮肥损失的关键。

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类型、作物品种、气候条件等因素,科学制定施肥方案,避免过量施肥。

2. 喷洒尿素酶抑制剂
喷洒尿素酶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尿素的挥发损失,减少氮肥的损失。

3. 喷洒硝化抑制剂
喷洒硝化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氮素的硝化过程,减少氮肥的损失。

4. 种植绿肥
种植绿肥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氮肥的损失。

减少氮肥的损失是保护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措施。

只有科学施肥、喷洒抑制剂、种植绿肥等措施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减少氮肥的损失,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