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语言分析课件 苏教版
苏教7上诗歌复习课件
[温馨提示] 本考点常考的题型有: 1.理解古诗词的含义。 2.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描绘出诗词句子的画面。 4.品评诗词中用字的妙处。 5.赏析古诗词名句。 6.正确理解诗词中的事物形象。 7.把握诗词的主旨内容。 8.掌握诗词的表达方式。 9.赏析和领悟诗歌的表现形式。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5.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1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 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分)
15.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2分) 16.“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 志和情思(1分)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1分)。
(2013· 湖北襄阳)阅读古诗《次北固山下》,完成10—11题。(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 平”, ;“风正”, 。(2分) 11.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2分)
8.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9.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诗歌赏析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
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含意。
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象和联想把握诗歌所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诗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一、《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整体赏析(本):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
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3、主题:作者借写长江的风景,表达他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他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4、解释词语:“次”:路途中的停宿。
“客路”:作者要去的路,这里指旅途。
、本诗的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
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赏析: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画面非常精彩。
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衬托的更加恢弘阔大。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赏析:(1)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2)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的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3)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赏析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上册诗歌赏析教学目标:1、全面复习七(上)古诗词,温故知新,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2、巩固练习教学重点:考点讲解教学难点:诗歌鉴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层次高的创造性活动,要培养这方面的能力,需具备诗歌鉴赏方面的知识。
教学准备:课本、学案等教学类型:复习教学课时:二课时学科:语文主备人:吴蔚华复备人:陈万华任教班级:九(9、12)班教学后记:背为主,讲作为帮助学生记忆的有效方法,通过投影等方式进行课堂检查。
此外,将相同或类似主题的诗词放在一起比较鉴赏,效果会更好。
第一课时一、考点讲解1、考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知识结构:(1)古代诗歌的风格和意境。
(2)古代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
(3)古代诗歌所包蕴的思想内容。
3、解说:古代诗歌鉴赏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诗歌鉴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层次高的创造性活动,要培养这方面的能力,需具备诗歌鉴赏方面的知识。
①理论方面。
诗言志——表达内心的情感、志趣和抱负。
诗缘情——有强烈的感情。
意象——浸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形象。
意境——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有清新幽丽、冷落凄清、苍茫悲凉等。
②体裁方面。
古代诗歌分古体诗(考的可能性不大)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分绝句和律诗。
绝句共四句;律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七年级语文上册 诗歌鉴赏 苏教版
七(上)古诗鉴赏1、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
参考:这两举一小景(顺风而来的白帆)与大景(开阔平静的江面)互相映衬,精妙传神。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一句。
参考:这两句话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寓有生机。
(3)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是怀古咏史之作,它题咏的是哪一件历史事件?参考:赤壁之战。
(最后两句议论,诗人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参考: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
3、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1)这首词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参考: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参考:幽静、充满自然生机、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
(3)表达方式上阕:蝎精;下阕:议论(4)赏析下阕。
参考:下阕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体现了诗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
4、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首诗通过渲染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参考: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2.赏析一句。
参考:不明写月光,用“地白”二字写月光照射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意境。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末复习ppt课件
的报告厅等候您,可以吗? • 魏:太好了!那我们下周五下午在你们学校的报告厅见!
.
7.综合实践活动(4分)
• (1)图书馆,是学习的天地。大量的藏书,折射出人类社会的历程,反 映了人类文明的成果。通过开展“走进图书馆”的语文实践活动,你 有哪些收获?(至少写出2点)(2分)
•(2)称呼,为什么要爱惜书刊,怎样爱惜书刊,语气委婉。
.
《狼》
• ⒙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①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⒙①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 ②其一犬坐于前。 • ⒚填空。
②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 本文按照屠户 遇狼 、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 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 目似瞑,意暇甚 ”的神情 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现了屠户的 机智勇敢 。
• ⒛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②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
• (甲)(《狼》)(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
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
.
6.利用下列材料,开展主题研究。
•
• 汪淳将研究的主题定为“临摹的方法”,挑选了材料《起笔与收笔》和
《从“形似”到“神似”》。你将研究的主题定为“ 王羲之书法的魅力 ” ,
挑选了材料《 王羲之的故事 .邀请名家指导,商定讲座安排。
苏教版诗词赏析七年级上册[1]
诗词赏析七年级上册: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对仗工整,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时序交替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抒写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2杜牧的《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以两个美女来象征国家命运以小见大,构思奇特;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3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抒发感慨,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积极进取精神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春雨的珍贵,描写早春的细雨蒙蒙,同时表现了早春的生机勃勃,草色若隐若现的特点。
5辛弃疾的《西江月》诗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写景体现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6《迢迢牵牛星》形象地表现了有情人被分隔两地,隔河相望,难以相会的痛苦的句子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正面写诗人的愁绪,用拟人的手法将无情的月亮赋予人的感情,借以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怀念。
七年级下册1白居易的《观刈麦》: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揭示农民赋税繁重的句子:家田输税尽。
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苦劳作的句子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揭示农民变态心理的句子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尽感叹3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孤烟直上,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风光雄奇壮观。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期末复习
古诗词期末复习一、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答: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萌生的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答: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地上是稀稀疏疏的极为纤细的芽,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3、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
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4、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答:因为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是早春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是“满”城皆是,不稀罕了。
到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
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
你怎样理解这句诗?答:写早春之景,用“如酥”为喻,突出春雨的可贵,草因雨而绿,小雨中的草色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富有生机。
6、请说说“天街小于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两句的妙处答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
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
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二、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西江月: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题目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什么作用?蝉鸣、鹊啼、蛙叫、人声。
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赏析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赏析《次北固山下》唐王湾作者借写长江的风景,表达他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他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1、本诗的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
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诗句在描述时序交替的景物中,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4、.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的词语是“生”和“入”。
《赤壁》杜牧1、“东风”,指火烧赤壁事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讽喻当朝统治者不能抱有侥幸心里。
《浣溪沙》•苏轼1、“黄鸡”的本意是黄鸡报晓,诗中是指:时间,时光流逝。
2、赏析“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两句诗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喻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3、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山下溪水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生出嫩绿的芽儿。
松林间的沙路,仿佛刚洗过,一尘不染,异常洁净。
蒙蒙细雨中传来了子规清脆的鸣叫。
描写了一幅清新自然,充满生机的画面。
4、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表现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胸怀。
也表现了作者老当亦壮,不服老,自强不息的精神。
《十五夜望月》王建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在这里并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采用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秋思落谁家?”。
苏教版七年级上诗词赏析
赤壁1.请分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的作用。
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
2.作者借二乔来象征什么?分析这样写的好处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本句以小见大,从反面着笔,假设周瑜的失败,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需要某种机遇,借史事一吐自己怀才不为所用的不平之气。
4.这首诗采用了以小风大的手法,你能具体说出这种以小见大手法在诗的运用吗?诗人题咏这一历史上的重大题材,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这是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另一方面以两个美女“大乔”“二乔”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
5.“东风不与周郎便”一句中的“东风”有两层含义,各指什么?一指自然界的东风,二指火烧赤壁一事。
次北固山下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怎样的自然理趣?通过描写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表现了时序交替,新旧更迭的自然理趣。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佳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生”和“入”的妙处。
“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写出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变化过程,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内容情感方面: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的理趣,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流露出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请简要分析诗人开篇选取“杨花”和“子规”来写景的妙处。
点明时令环境,杨花和子规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关怀之情,渲染了悲凉感伤的气氛。
2.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中的“愁”字的妙处。
“愁”是愁思的意思,一个“愁”字,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赏析ppt课件
•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西江月〔辛弃疾〕
• 明月别枝惊鹊,清 • 着意描写乡村夏夜美
风半夜鸣蝉。稻花 景。明月清风,疏星
香里说丰年,听取 蛙声一片。
稀雨,鹊惊蝉鸣,稻 花飘香,蛙声一片。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
• 七八个星天外,两 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
三点雨山前。旧时 茅店社林边,路转 溪桥忽见。
时。
铜雀春深锁二乔.• 写法:以小见大。
• 《赤壁》学习
• 1.“东风〞,指
事。
• 火烧赤壁
• 2. 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乔〞 一句的大意并赏析。
• 诗句意思: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 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 赏析: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 大,别出心裁。
的意思是
。 听到
,“左迁〞 贬官
•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既点明了
写此诗的时令是
,又渲染了
的气氛。
• 春末夏初,感离恨伤
• 3.“闻道龙标过五溪〞点明了朋友“左迁〞地点之
僻,又说明了作者
之情。
• 对朋友的同情和牵挂。
• 4.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 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表达了诗人 对朋友真挚而深沉的牵挂和思念。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 前两句抓住早春特 点,细腻描写春雨
草色遥看近却无。 的轻柔滋润,草色 最是一年春好处, 的清淡细嫩。全诗 绝胜烟柳满皇都。 抒写诗人热爱自然
珍惜美好时光的思 想感情。
• 《早春》学习
诗歌鉴赏复习课件(共30张ppt)
三、鉴赏诗歌的意境
例1、阅读下面一首绝句,简要分析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2、阅读曾巩《西楼》一诗,简析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暴风雨
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例2、阅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参考答案】本诗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落寞、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
形象。“念”写出感慨,“独怆然而涕下”写出凄凉和忧伤,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 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仔细分析。
逻辑思维
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 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注意作者的“逻辑思 维”。
鉴赏角度
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 析鉴赏设题角度,直奔
鉴赏中心话题。
从诗歌的内容题材上分类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古诗赏析期末复习
七年级上学期古诗赏析期末复习(一)《次北固山下》(唐王湾)(第一册P21)1.诗的大意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小船在山前绿波上行驶。
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白帆高高悬挂,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里未尽时已至。
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乡,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到洛阳。
2内容赏析.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颔联的“潮平两岸阔”,“阔”,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以小见大)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新陈代谢,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时序交替、新陈代谢的自然理趣。
尾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遥应首联,给全篇笼罩上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3.主题思想诗的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对故乡洛阳的思念之情。
4.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1).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使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4).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富有情趣;(5).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七年级上期末古文复习ppt1 苏教版
(山石林木的)倒影。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 不如船行得快啊。
四、分析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什么? 2、给课文分层,概括每层大意。
山
高,连绵……
雄壮美
热势湍急 奔放美
)
沿( 顺流而下 )
不以(
不如
溯(
传响( 引(
逆流而上 回声 延长
)
) 奔(动词作名词,指奔驰的骏马 ) ) )
飞漱( 冲荡 ) 属( 连续 ) 阙( 同缺,空缺 )
哀转( 婉转 )
2、一字多义
绝巘多生怪柏( 极 ) 沿溯阻绝 ( 断绝 ) 哀转久绝( 消失 ) 或王命急宣( 有 )
绝
或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或者 )
正
才
活用词
便实钉之 名作动,用钉子钉
1、概括《梵天寺木塔》一文的主要内 容、中心思想。
课文结构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讲建塔过程中关于塔身不稳 定问题。 第二层:喻皓采用“布板”、“实钉” 的办法,解决于“塔动”的问题。 第三层:解释“塔定”的原因,并写 了众人对此事的反应。
为什么要说匠师“无可奈何”? 以大家无计可施,反衬喻皓轻易 解决问题的技术高超。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一句表现 了什么? 用事实说明喻皓的技术高超。
《三峡》 《以虫治虫》 《梵天寺木塔》 《<论语>八则》《狼》
一、熟读或背诵课文,注意断句 二、掌握文学常识 三、记住字词解释,熟练翻译课文 四、分析课文内容
三峡
一、读课文,并背诵。
(注意断句)
检查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 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
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 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 3、不知秋思落谁家? 4、起舞弄清影。
• 5、晴空一鹤排云上, 6、天街小雨润如酥,
7、杨花落尽子规啼 8、随风直到夜郎西
• 1、 山下兰芽短浸溪2、天街小雨润如酥, • 3、路转溪桥忽见 4、札扎弄机杼。 • 5、河汉清且浅。
答题步骤:
•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手法。 •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 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 制毒龙。
[注] 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② 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 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 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 字?
1、海日生残夜,
。
2、山下兰芽短浸溪,
,
。
3、
,冷露无声湿桂花。
4、
,不知秋思落谁家?
5、起舞弄清影,
。
6、天街小雨润如酥,
。
7、
,路转溪桥忽见。
8、晴空一鹤排云上,
。
9、
,札扎弄机杼。
10、河汉清且浅,
?
11、杨花落尽子规啼,
。
12、
,随风直到夜郎西。
词语的表达效果
• 1、海日生残夜
2、冷露无声湿桂花
象。 •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
达了怎样的感情。
• 南浦别 白居易
•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 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 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 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 酸楚(步骤三)。
• 溪亭 林景熙 •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
微风酒半醒。 •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
孤灯隔远汀。
• (1)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 现其情感?
• •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
二字的艺术效果。
• 菩萨蛮 李白 •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