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道路施工面层标准

合集下载

沥青面层压实度标准值

沥青面层压实度标准值

沥青面层压实度标准值
沥青面层压实度的标准值通常根据不同的国家、地区和道路类型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沥青面层压实度标准值:
1. 美国标准: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建议的沥青面层压实度标准值为95%至100%。

2. 欧洲标准:欧洲标准EN 12697-33中规定的沥青面层压实度标准值为98%至100%。

3. 中国标准:中国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规定的沥青面层压实度标准值为92%至98%。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标准值仅作为参考,实际应根据当地的具体规定和要求来确定压实度标准值。

此外,沥青面层压实度的评估通常还涉及其他参数,如密度、缺陷和均匀性等。

沥青道路施工面层标准

沥青道路施工面层标准

沥青路面施工工艺生活隐居百家号17-10-1401:30路面工程的结构层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等多层结构组成见图。

1、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各种自然因素影响,并将荷载传递到基层以下的结构层,因此,它应满足表面功能性和结构性的使用要求。

面层可为单层、双层或三层。

双层结构称为表面层、下面层;若采用三层结构称为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表面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耐磨、稳定耐久的服务功能,同时应具有高温抗车辙、抗低温开裂、抗老化等。

中、下面层应密实、基本不透水,并具有高温抗车辙、抗剪切、抗疲劳的力学性能。

2、基层是主要承重层,应具有稳定、耐久、较高的承载能力。

基层可为单层或双层,双层称为上、下基层,无论是沥青混合料或粒料类基层,还是半刚性基层、刚性基层,均要求具有相对较高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3、底基层是设置在基层之下,并与面层、基层一起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的次要承重层,因此,对底基层材料的技术指标要求可比基层材料略低,底基层也可分为上、下底基层。

4、垫层是设置在底基层与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及减少层间模量比、降低半刚性底基层拉应力的作用。

以上是路面结构层组成,各级公路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结构层,对三、四级公路最少不得低于两层,即面层和基层。

不同面层的适用范围见表。

表路面面层类型及适用范围一、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常用的基层有以下两类:一类是半刚性基层,包括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基层等;另一类是柔性基层,包括级配型粒料基层(如级配碎(砾)石)、嵌锁型粒料基层(如泥结碎石、填隙碎石)以及沥青碎石。

下面介绍半刚性基层施工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掺入适量的无机结合料(水泥、石灰、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和、压实及养生后形成的半刚性基层,也叫做稳定土基层。

半刚性基层的施工方法分为路拌法和厂拌法。

1、路面基层路拌法施工路拌法常用的施工机械有粉料撒布机、稳定土拌和机、推土机、平地机、装载机和压路机。

沥青面层厚度允许偏差

沥青面层厚度允许偏差

沥青面层厚度允许偏差
沥青面层厚度允许偏差是指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沥青面层的厚度允许存在一定的偏差范围。

这个偏差范围对于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根据国家标准,沥青面层厚度允许偏差应在正负10%以内。

这个偏差范围可以有效地保证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如果沥青面层厚度偏差过大,会导致道路表面不平整,增加车辆行驶的摩擦力,从而加速道路的磨损,缩短使用寿命,同时还会影响行车安全。

为了保证道路的质量和安全,建设单位应在道路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施工。

同时,监理单位也应加强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存在的偏差问题,确保道路的质量和安全性。

沥青面层厚度允许偏差是道路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都应该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施工和监理,确保道路的质量和安全性。

沥青路面验收标准

沥青路面验收标准

精心整理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度,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应小于96%;对
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应小于95%。

2
度)。

233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4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5.1的规定。

表8.5.1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允许偏差
规定。

检查数量:按不同材料进场批次,每批次1次。

检验方法:查出厂合格证及进场复检报告。

2压实度不应小于95%。

检查数量:每1000m2抽检1点。

检验方法:灌砂法、灌水法、蜡封法。

3弯沉值,不得大于设计规定。

检查数量:按设计规定。

检验方法:每车道、每20m,测1点。

4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5~+15mm。

1沥青、乳化沥青的品种、指标、规格应符合设计和本规范的有关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

检验方法:查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检验报告。

一般项目
2集料应压实平整,沥青应洒布均匀、无露白,嵌缝料应撒铺、扫墁均匀,不应有重叠现象。

3沥青表面处治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4.2的规定。

表9.4.2沥青表面处治允许偏差。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要求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要求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要求
车行道沥青碎面层顶面允许弯沉值为55(0.01mm),基层顶面允许弯沉值为55(0.01mm),基层顶面允许弯沉值为70(0.0In1n1)。

道路车道宽度小于6米路拱采用直线型,车道宽度大于等于6米路拱采用改进三次抛物线路拱。

1、设计要求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顶面必须洒布透层油。

透层油应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微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

要求透层油透入基层的深度不小于5mm,并能与基层联结成为一体。

透层油的用量通过试洒确定。

透层宜采用优质乳化沥青。

2、车行道道路面层沥青采用ΛH-70o粗、细集料宜采用能够黏附性好的碱性石料。

沥青碎材料选用、施工及验收均应严格按照国际《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等有关规范要求严格执行。

3、沥青碎的配合比应在开工前根据技术标准及所选用的材料通过试验来确定,通过试拌试铺验证,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

4、车行道沥青碎面层允许弯沉值为55(0.01mm)o。

道路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检验规范

道路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检验规范

道路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检验规范主控项目1、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度,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应小于96%;对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应小于95%。

检查数量:每1000m2测1点。

检验方法:查试验记录(马歇尔击实试件密度,试验室标准密度)。

2、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10~-5mm。

检查数量:每1000m2测1点。

检验方法:钻孔或刨挖,用钢尺量。

3、弯沉值,不应大于设计规定。

检查数量:每车道、每20m,测1点。

检验方法:弯沉仪检测。

一般项目3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紧密,无枯焦;不应有明显轮迹、推挤裂缝、脱落、烂边、油斑、掉渣等现象,不得污染其他构筑物。

面层与路缘石、平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4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

9.4检验标准9.4.1沥青贯入式面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沥青、乳化沥青、集料、嵌缝料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及本规范的有关规定。

检查数量:按不同材料进场批次,每批次1次。

检验方法:查出厂合格证及进场复检报告。

2压实度不应小于95%。

检查数量:每1000m2抽检1点。

检验方法:灌砂法、灌水法、蜡封法。

3弯沉值,不得大于设计规定。

检查数量:按设计规定。

检验方法:每车道、每20m,测1点。

4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一5~+15mm。

检查数量:每1000m2抽检1点。

检验方法:钻孔或创坑,用钢尺量。

一般项目5表面应平整、坚实、石料嵌锁稳定、无明显高低差;嵌缝料、沥青应撒布均匀,无花白、积油,漏浇、浮料等现象,且不应污染其他构筑物。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6沥青贯入式面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

市政道路沥青厚度标准

市政道路沥青厚度标准

市政道路沥青厚度标准
市政道路沥青厚度标准一般根据道路类型、交通量、使用年限等因素来确定。

常见的市政道路沥青厚度标准如下:
1. 基地层厚度:一般为100mm到300mm,以提供稳定并能够承受交通荷载的基础。

2. 底基层厚度:一般为150mm到300mm,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稳定性。

3. 道路面层厚度:一般为40mm到80mm之间,具体厚度取决于交通流量和使用年限。

高交通流量和长期使用的道路通常需要更厚的道路面层以提供更好的耐久性。

4. 路肩和停车位层厚度:一般为100mm到150mm之间,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和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般的市政道路沥青厚度标准,实际情况可能因地区和具体要求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确定。

沥青路面验收标准

沥青路面验收标准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度,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应小于96%;对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应小于95%。

检查数量:每1000m2测1点。

检验方法:查试验记录(马歇尔击实试件密度,试验室标准密度)。

2)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10~-5mm。

检查数量:每1000m2测1点。

检验方法:钻孔或刨挖,用钢尺量。

3)弯沉值,不应大于设计规定。

检查数量:每车道、每20m,测1点。

检验方法:弯沉仪检测。

一般项目3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紧密,无枯焦;不应有明显轮迹、推挤裂缝、脱落、烂边、油斑、掉渣等现象,不得污染其他构筑物。

面层与路缘石、平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4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5.1的规定。

表8.5.1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允许偏差注:1 测平仪为全线每车道连续检测每100m计算标准差σ;无测平仪时可采用3m直尺检测;表中检验频率点数为测线数;2 平整度、抗滑性能也可采用自动检测设备进行检测;3 底基层表面、下面层应按设计规定用量洒泼透层油、粘层油;4 中面层、底面层仅进行中线偏位、平整度、宽度、横坡的检测;5 改性(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可采用此表进行检验;6 十字法检查井框与路面高差,每座检查井均应检查。

十字法检查中,以平行于道路中线,过检查井盖中心的直线做基线,另一条线与基线垂直,构成检查用十字线。

9.4 检验标准9.4.1 沥青贯入式面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沥青、乳化沥青、集料、嵌缝料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及本规范的有关规定。

检查数量:按不同材料进场批次,每批次1次。

检验方法:查出厂合格证及进场复检报告。

2压实度不应小于95%。

检查数量:每1000m2抽检1点。

检验方法:灌砂法、灌水法、蜡封法。

3弯沉值,不得大于设计规定。

检查数量:按设计规定。

检验方法:每车道、每20m,测1点。

沥青路面验收标准

沥青路面验收标准

主控项目1)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度,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应小于96%;对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应小于95%。

检查数量:每1000m2测1点。

检验方法:查试验记录(马歇尔击实试件密度,试验室标准密度)。

2)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10~-5mm。

检查数量:每1000m2测1点。

检验方法:钻孔或刨挖,用钢尺量。

3)弯沉值,不应大于设计规定。

检查数量:每车道、每20m,测1点。

检验方法:弯沉仪检测。

一般项目3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紧密,无枯焦;不应有明显轮迹、推挤裂缝、脱落、烂边、油斑、掉渣等现象,不得污染其他构筑物。

面层与路缘石、平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4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5.1的规定。

表8.5.1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允许偏差注:1 测平仪为全线每车道连续检测每100m计算标准差σ;无测平仪时可采用3m直尺检测;表中检验频率点数为测线数;2 平整度、抗滑性能也可采用自动检测设备进行检测;3 底基层表面、下面层应按设计规定用量洒泼透层油、粘层油;4 中面层、底面层仅进行中线偏位、平整度、宽度、横坡的检测;5 改性(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可采用此表进行检验;6 十字法检查井框与路面高差,每座检查井均应检查。

十字法检查中,以平行于道路中线,过检查井盖中心的直线做基线,另一条线与基线垂直,构成检查用十字线。

检验标准9.4.1 沥青贯入式面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沥青、乳化沥青、集料、嵌缝料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及本规范的有关规定。

检查数量:按不同材料进场批次,每批次1次。

检验方法:查出厂合格证及进场复检报告。

2压实度不应小于95%。

检查数量:每1000m2抽检1点。

检验方法:灌砂法、灌水法、蜡封法。

3弯沉值,不得大于设计规定。

检查数量:按设计规定。

检验方法:每车道、每20m,测1点。

4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5~+15mm。

沥青路面面层常见厚度

沥青路面面层常见厚度

我国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的合理厚度应在12~18 cm(看交通量,实际采用的有很多更厚的,从工程实践的体会中了解到,16cm厚的面层仍感觉有点薄,18cm可能会较合适。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的厚度差异很大,薄的仅10cm左右,厚的20cm左右,最厚达32cm。

壳牌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在概括各国的观点和使用经验时指出,水泥底基层上沥青路面面层厚度取决于答应产生裂缝的程度,常变化在15~25cm之间。

采用沥青路面时,二级公路采用的沥青混凝土层厚度应不小于7cm,三级公路采用的沥青混合料层厚度应不小于3cm,并应根据道路交通量的大小等因素进行合理沥青层厚度的选择。

采用水泥砼路面时,二级公路板厚应不小于22cm,三级公路板厚一般不小于20cm,四级公路路面宽度为3.5米时板厚不得小于16cm,路面宽度大于3.5米时板厚不得小于18cm。

新建、改建(路面)的农村公路,路面基层应采用水泥稳定碎石、二灰碎石等半刚性材料,其厚度不应小于16cm。

新建的农村公路路面底基层应采用水泥稳定粒料(土)、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石灰稳定粒料(土)、石灰工业废渣、填隙碎石等或其它适宜的当地材料铺筑。

三级公路:基层:水稳砂砾,厚度20厘米;面层:沥青碎石+沥青混凝土,厚度10厘米。

三级公路为10年沥青贯入式适用于二、三级公路,也可作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联结层。

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表面处治可改善路面行车条件,承担行车磨耗及大气作用,延长路面使用年限。

所铺筑的沥青路面,其厚度可大于3厘米。

在计算路面厚度时,其强度一般不计。

沥青表面处治,一般用于三级公路,也可用作沥青路面的磨耗层、防滑层。

我们此次调查的路段有:广州—佛山高速公路、广州—深圳高速公路、广州—花都高速公路和深圳深南大道一级公路。

名称路段面层联结层基层广深4cm沥青混凝土磨耗层10cm沥青碎石23cm水泥碎石上基层8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25cm级配碎石底基层10cm沥青碎石下面层广佛4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6cm沥青碎石25cm6%水泥石屑上基层5cm沥青下面层25~28cm4%水泥土(石粉砂砾)底基层广花3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20cm6%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30cm4%水泥稳定碎石、石粉底基层4cm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深南5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40cm6%水泥石屑上基层8cm沥青贯入下面层15cm4%水泥石屑底基层从表中的路面结构来看,广深高速公路是最厚的,包括联结层其面层厚度为32cm,路面总厚为100~110cm,这个结构是当时外商出于商业目的,自己定的,不是从技术角度考虑的,所以受到了专家的批评,被认为是不合理不经济的结构,尤其不适用于高温多雨的广东地区深南大道是1990年建成通车的汽一级专用路,沥青面层13cm厚,沥青下面层是8cm的沥青贯入式,从使用情况来看,这段路结构较合理杭甬高速公路的情况,这条路始建于1992年,完工于1995年,路面结构为:计划后续3~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中粒式沥青混凝土4~6cm沥青碎石5~8cm二灰碎石或水泥稳定碎石28~34cm级配碎石20cm杭甬路所经地带的软土深度在全国是最严重的,深达60m,含水量70~80%,沉降量达到填一半陷一半,全线145km,有94.5km为软土,占杭甬路总长的65.2%,考虑到深层特厚软土通车后必定会出现较大的不均匀沉降,计划采用过渡路面,分二期铺筑,一期面层厚度为12cm左右,二期路面间隔5年,铺筑后为12~18cm.全线路基平均高度为3.8m.由于当时工期紧,预压期没达到要求,提前1年完工。

一级公路沥青、透层、封层要求指标

一级公路沥青、透层、封层要求指标

1 透层、黏层、封层1.1透层、黏层、封层1.1.1一般规定下承层表面全面清扫。

用强力吹风机吹净浮尘。

雨后或用水清洗的面层,水分必须蒸发干净、晒干。

桥面及通道表面进行精铣刨处理,应清除桥面的杂物和浮灰、灰浆等,并将排水孔的杂物灰浆彻底清刷干净。

布沥青时的表面要晾干,气温低于10℃或大风、浓雾、下雨时不得施工。

布透层、黏层、封层时,必须用土工布将混凝土护栏、路缘石、路肩石等表面覆盖保护,防止污染。

进行试洒段试验,质量合格经监理人批准后方可正式施工。

1.1.2材料要求层材料主要为具有良好渗透性能,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第4章的要求。

层油的黏度通过调节稀释剂的用量并经试验确定,水稳层透层油渗透深度应不小于5mm。

层油的洒布量应通过试洒确定,不超出规范要求。

层沥青材料采用PCR型改性乳化沥青。

层改性沥青用量通过试洒确定,并符合规范要求。

车沥青均应取样检验,检测内容包括:黏度、蒸发残留物的含量,蒸发残留物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等。

1.1.3设备要求备清扫机、强力吹风机、洒水车等清理设备。

层、黏层必须采用配有电脑控制洒布量和导热保温装置的智能型沥青洒布车,洒布车应有独立操作的油泵、速率计、压力表、计量器、温度计及罐内循环泵搅拌装置。

层必须使用智能型沥青碎石同步封层车施工。

1.1.4施工工艺流程。

见图5-1 透层、黏层、封层施工工艺流程图:清扫下层材料准备沥青洒布车运输沥青按设计数量喷洒沥青、碎石放边缘线处理接头质量自检报监理验收交通管制进行下道工序图5-1 透层、黏层、封层施工工艺流程图1.1.5 施工要点1)透层(1) 喷洒前先将基层表面的浮尘彻底吹净、表面骨料外露。

透层沥青宜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当基层完工时间较长,表面过分干燥,应在基层表面少量洒水,并待其表面稍干后喷洒透层沥青。

(2) 透层沥青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喷洒量为1.1kg/m 2,渗透深度应不小于 5mm 。

沥青路面以及路面基层的相关技术要求

沥青路面以及路面基层的相关技术要求

1.路基工程的质量监理一般道路的断面组成为:A 面层a上面层——一般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厚3~5cm,集料的最大粒径为10~15mm.b 下面层——一般为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厚5~7cm,集料的最大直径为20~25mm.B 路层a(上)面层——一般为水泥稳定碎石或二灰稳定碎石,厚度不小于15~20cm.b 底基层——一般二灰稳定碎石或石灰土,厚度不小于15~20cmC 路基a路床•上路床——0~30cm•下路床——30~80cmb路堤•上路床——80~150cm•下路床——>150cm1.1 路基工程质量的基本要求1.1.1 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因为路基既要承受路面上传递过来的全部活荷载,又要承受路基及其上部的全部自重荷载,这就要求路基必须具备有足够的强度. 1.1.2 应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路基在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常常会因为水稳定性较差降低其抗剪强度,在路基体内产生滑动破裂面和过大的移位,从而使路基因失稳而破坏.因此要求路基必须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1.1.3 应具有足够的冰冻稳定性.在受冰冻影响的地区,路基常会出现周围性的冰冻状态,尤其在地上水源补给足够、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或在路面防渗做的质量不好,冬季的雨水可渗透到路基的情况下,路基会产生严重的冰涨病害,降低路基强度,长生伸缩裂纹.因此,对季节冰冻地区的路基,要求其具备足够的水稳定性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上述要求,尤其对路基的路床部分(即路床表面以下0~30cm区间的上路床和30~80cm区间的下路床),尤其重要.因此路床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着路面传来的全部荷载.1.2路基施工前准备工作阶段的监理要点1.2.1监理工程师应在路基施工前要求承包人作好可实施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对其进行认真的审核批复1.2.2监理工程师应参与或要求承包人在开工前,对已经给出的测量成果进行现场复测,其内容包括:导线和中线的复测,水准点的复测及增设横断面的测量和绘制.测量前应对拟将使用的测量仪器进行校验和校正.承包人的测量成果,并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应按图纸要求对有关的界桩和位置装(以填土路基的坡脚、挖方路基的路堑上顶、边沟等)作出鲜明的标志,并给以适当的保护和固定. 1.2.3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人对图纸所示的挖方和填土必需的填料,在监理工程师见证下取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如下项目的试验,承包人并将试验结果以书面形式报给监理工程师.A 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天然稠度;B 颗粒指数;C 密度和相对密度;D 密度和相对密度;E 土的击实和土的强度(CBR值)1.2.4承包人选择好能令监理工程师满足的压实度检验方法.若采用核子仪法,承包人应对核子仪进行标定,并作出灌沙法与核子仪法的对比试验,以确定其相关关系;若采用灌沙法,则需对标准沙进行标定.1.2.5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人将填方路基内的垃圾、树木、农作物及原地表以下至少10~30cm以内的草皮、植物根系、腐植土全部清除现场,并用平地机平整,用压路机进行填前压实,使其压实度达到质量检验标准1.2.6承包人应按图纸要求,将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原有旧结构物(如房屋、桥梁、路面、坟墓等)予以拆除,并将废弃材料清除现场1.2.7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人将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原有的或掘除而造成的孔穴,按要求分层回填并压实.1.2.8场地清理、拆除、回填压实(其压实度应满足填方前压实的质量检验标准)后,应要求承包人重新测绘横断面,经监理工程师现场检验验收后,方可开始下一道工序的施工.1.3 路基挖方的监理要点挖方作业,首先要在承包商做了上述中的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认可后才能实施;其次,挖方的土方只要能够满足填筑的要求,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尽量予以利用;第三,要做好路基的排水设施,要始终保证路基排水顺畅,避免影响工程施工或造成工程损坏.1.3.1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逐层开挖,开挖时不得破坏边坡稳定(本设计要求按1:1放坡)不得乱挖、超挖和欠挖.1.3.2.路堑路床顶面的土料不宜作路床用时,应清除后,以符合质量要求的土料换填.1.3.3路堑路床顶面以下30cm深度范围内,或路堑路床顶面以下换土深度超过30cm时,其压实度均应不小于设计数值(路床93%,上路堤90%、下路堤90%)的90%.1.3.4路堤路床顶面的土质含水量过大时,监理工程师令承包人采取翻松晾晒或其他技术措施,予以处理.1.4 路基填方的监理要点首先,应对每5000m3填料或在土质变化段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去土样,进行土样试取得土工试验,取得基本的试验数据备用;其次,应在填方现场作铺筑长度不小于100m(全幅路基)试验路段的压实试验。

沥青面层厚度允许偏差

沥青面层厚度允许偏差

沥青面层厚度允许偏差1. 引言沥青面层是道路建设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它能够提供较好的耐久性和抗滑性能。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沥青面层的厚度很容易出现偏差,可能会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规定沥青面层厚度的允许偏差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沥青面层厚度允许偏差的相关要求、原因、检测方法以及对道路使用的影响,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和指导。

2. 允许偏差的相关要求为了保证道路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沥青面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要求:•沥青面层厚度允许偏差应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为正负5毫米,具体数值可根据道路的使用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调整。

•允许偏差的计算应基于实际测量的沥青面层厚度和设计要求之间的差异,通过特定的公式或方法进行计算。

•允许偏差应在施工过程中得到严格控制,避免因施工操作不当导致偏差超出允许范围。

以上要求是一些常见的规定,具体的允许偏差要求可能会因地区、工程类型和设计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具体工程中,应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具体的调整和实施。

3. 允许偏差的原因分析沥青面层厚度偏差可能会由多种因素导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施工人员和设备操作不当施工人员在进行沥青面层施工时,如果操作不当、经验不足,容易导致沥青面层厚度的偏差。

此外,如果施工设备的操作不当,也会影响沥青面层的均匀性和厚度。

3.2 材料质量问题沥青材料的质量是影响沥青面层厚度偏差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沥青材料的粘性不均匀或粘附性差,就容易导致面层厚度的不均匀和偏差。

3.3 外界环境因素环境温度、湿度以及天气等外界环境因素也会对沥青面层厚度产生影响。

例如,在高温条件下,沥青可能变得更加流动,导致面层厚度偏薄;而在低温条件下,沥青变得更加粘稠,容易使得面层厚度偏厚。

综上所述,沥青面层厚度的偏差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减小偏差。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标准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标准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标准一、基层1、沥青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检查,基层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

2、新建沥青路面的基层按结构组合设计要求,选用沥青稳定碎石、沥青贯入式、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等柔性基层;水泥稳定土或粒料、石灰与粉煤灰稳定土或粒料的半刚性基层;碾压式水泥混凝土、贫混凝土等刚性基层;以及上部使用柔性基层,下部使用半刚性基层的混合式基层。

3、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基层与沥青层宜在同一年内施工,以减少路面开裂。

4、以旧沥青路面作基层时,应根据旧路面质量,确定对原有路面修补、铣刨、加铺罩面层。

旧沥青路面的整平应按高程控制铺筑,分层整平的一层最大厚度不宜超过100mm。

5、以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作基层加铺沥青面层时,应根据旧路面质量,确定处治工艺,确认能满足基层要求后,方能加铺沥青层。

6、旧路面处理后必须彻底清除浮灰,根据需要并作适当的铣刨处理,洒布粘层油,再铺筑新的结构层。

二、材料(一)一般规定1、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2、沥青路面集料的选择必须经过认真的料源调查,确定料源应尽可能就地取材。

质量符合使用要求,石料开采必须注意环境保护,防止破坏生态平衡。

3、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

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

(二)道路石油沥青<1>沥青路面采用的沥青标号,宜按照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及在结构层中的层位及受力特点、施工方法等,结合当地的使用经验,经技术论证后确定。

<1.1>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山区及丘陵区上坡路段、服务区、停车场等行车速度慢的路段,尤其是汽车荷载剪应力大的层次,宜采用稠度大、60℃粘度大的沥青,也可提高高温气候分区的温度水平选用沥青等级;对温度日温差、年温差大的地区宜注意选用针入度指数大的沥青。

沥青道路施工面层标准

沥青道路施工面层标准

沥青路面施工工艺生活隐居百家号17-10-1401:30路面工程的结构层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等多层结构组成见图。

1、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各种自然因素影响,并将荷载传递到基层以下的结构层,因此,它应满足表面功能性和结构性的使用要求。

面层可为单层、双层或三层。

双层结构称为表面层、下面层;若采用三层结构称为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表面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耐磨、稳定耐久的服务功能,同时应具有高温抗车辙、抗低温开裂、抗老化等。

中、下面层应密实、基本不透水,并具有高温抗车辙、抗剪切、抗疲劳的力学性能。

2、基层是主要承重层,应具有稳定、耐久、较高的承载能力。

基层可为单层或双层,双层称为上、下基层,无论是沥青混合料或粒料类基层,还是半刚性基层、刚性基层,均要求具有相对较高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3、底基层是设置在基层之下,并与面层、基层一起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的次要承重层,因此,对底基层材料的技术指标要求可比基层材料略低,底基层也可分为上、下底基层。

4、垫层是设置在底基层与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及减少层间模量比、降低半刚性底基层拉应力的作用。

以上是路面结构层组成,各级公路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结构层,对三、四级公路最少不得低于两层,即面层和基层。

不同面层的适用范围见表。

表路面面层类型及适用范围一、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常用的基层有以下两类:一类是半刚性基层,包括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基层等;另一类是柔性基层,包括级配型粒料基层(如级配碎(砾)石)、嵌锁型粒料基层(如泥结碎石、填隙碎石)以及沥青碎石。

下面介绍半刚性基层施工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掺入适量的无机结合料(水泥、石灰、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和、压实及养生后形成的半刚性基层,也叫做稳定土基层。

半刚性基层的施工方法分为路拌法和厂拌法。

1、路面基层路拌法施工路拌法常用的施工机械有粉料撒布机、稳定土拌和机、推土机、平地机、装载机和压路机。

小区道路标准沥青厚度标准

小区道路标准沥青厚度标准

小区道路标准沥青厚度标准小区道路是连接小区内各个建筑物和设施的重要通道,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出行安全和舒适度。

而沥青道路作为小区道路的常见铺设材料,其厚度标准对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承载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制定小区道路沥青厚度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沥青道路的厚度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 50205-2001)的规定,小区道路沥青面层的厚度应当在4厘米至6厘米之间。

这个范围既能够保证道路的平整度和耐久性,又能够满足小区道路的使用要求。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小区道路时,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确定沥青厚度,确保道路质量达到规定标准。

其次,小区道路的使用环境和承载能力也应当考虑在内。

一般来说,小区道路的交通量相对较小,主要以居民和车辆出行为主,因此在确定沥青厚度标准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调整。

在交通量较小的小区道路上,可以适当减小沥青面层的厚度,以节约材料和成本。

但是在一些需要承载大型车辆或者经常有重型车辆经过的地方,比如物业管理车辆、垃圾清运车辆等,就需要增加沥青面层的厚度,以增强道路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另外,小区道路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也是确定沥青厚度标准的重要因素。

在气候寒冷地区,道路沥青面层的厚度需要适当增加,以增强其抗冻性和耐久性;而在气候温暖地区,可以适当减小沥青面层的厚度,以节约材料和成本。

同时,如果小区道路处于湿润地区或者常年受到雨水浸泡,也需要考虑增加沥青面层的厚度,以提高道路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

总的来说,小区道路沥青厚度标准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国家标准、使用环境、承载能力、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多方面因素。

只有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沥青厚度标准,才能够保证小区道路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小区道路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确保沥青厚度符合标准,从而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道路环境。

一建 沥青路面厚度标准

一建 沥青路面厚度标准

一建沥青路面厚度标准
一、沥青路面厚度标准要求
1. 高速公路的沥青面层厚度通常为3-5cm。

2. 一级公路的沥青面层厚度通常为4-5cm。

3. 二级公路的沥青面层厚度通常为3-4cm。

4. 三级公路的沥青面层厚度通常为2-3cm。

5. 四级公路的沥青面层厚度通常为2cm。

二、影响沥青路面厚度的因素
1. 交通量:交通量越大,路面厚度需要越大。

2. 气候条件:寒冷地区需要更厚的路面以抵抗低温收缩裂缝。

3. 材料性质:不同的材料对路面的厚度有影响。

4. 结构设计: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减少路面厚度。

5. 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对路面的厚度也有影响。

三、沥青路面厚度的检测方法
1. 钻芯法:在路面上钻取芯样,测量芯样的厚度。

2. 雷达法:利用雷达波测量路面厚度。

3. 激光扫描法:利用激光扫描仪测量路面厚度。

四、沥青路面厚度的注意事项
1.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厚度,避免出现超厚或超薄的情况。

2. 在检测路面厚度时,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如果发现路面厚度不符合标准要求,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或返工。

沥青路面面层常见厚度

沥青路面面层常见厚度

我国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的合理厚度应在12~18 cm(看交通量,实际采用的有很多更厚的,从工程实践的体会中了解到,16cm厚的面层仍感觉有点薄,18cm可能会较合适.)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的厚度差异很大,薄的仅10cm左右,厚的20cm左右,最厚达32cm。

壳牌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在概括各国的观点和使用经验时指出,水泥底基层上沥青路面面层厚度取决于答应产生裂缝的程度,常变化在15~25cm之间.采用沥青路面时,二级公路采用的沥青混凝土层厚度应不小于7cm,三级公路采用的沥青混合料层厚度应不小于3cm,并应根据道路交通量的大小等因素进行合理沥青层厚度的选择。

采用水泥砼路面时,二级公路板厚应不小于22cm,三级公路板厚一般不小于20cm,四级公路路面宽度为3.5米时板厚不得小于16cm,路面宽度大于3。

5米时板厚不得小于18cm。

新建、改建(路面)的农村公路,路面基层应采用水泥稳定碎石、二灰碎石等半刚性材料,其厚度不应小于16cm。

新建的农村公路路面底基层应采用水泥稳定粒料(土)、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石灰稳定粒料(土)、石灰工业废渣、填隙碎石等或其它适宜的当地材料铺筑。

三级公路:基层:水稳砂砾,厚度20厘米;面层:沥青碎石+沥青混凝土,厚度10厘米。

三级公路为10年沥青贯入式适用于二、三级公路,也可作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联结层. 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表面处治可改善路面行车条件,承担行车磨耗及大气作用,延长路面使用年限。

所铺筑的沥青路面,其厚度可大于3厘米。

在计算路面厚度时,其强度一般不计。

沥青表面处治,一般用于三级公路,也可用作沥青路面的磨耗层、防滑层.我们此次调查的路段有:广州—佛山高速公路、广州-深圳高速公路、广州—花都高速公路和深圳深南大道一级公路。

名称路段面层联结层基层广深4cm沥青混凝土磨耗层10cm沥青碎石23cm水泥碎石上基层8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25cm级配碎石底基层10cm沥青碎石下面层广佛4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6cm沥青碎石25cm6%水泥石屑上基层5cm沥青下面层25~28cm4%水泥土(石粉砂砾)底基层广花3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20cm6%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30cm4%水泥稳定碎石、石粉底基层4cm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深南5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40cm6%水泥石屑上基层8cm沥青贯入下面层15cm4%水泥石屑底基层从表中的路面结构来看,广深高速公路是最厚的,包括联结层其面层厚度为32cm,路面总厚为100~110cm,这个结构是当时外商出于商业目的,自己定的,不是从技术角度考虑的,所以受到了专家的批评,被认为是不合理不经济的结构,尤其不适用于高温多雨的广东地区深南大道是1990年建成通车的汽一级专用路,沥青面层13cm厚,沥青下面层是8cm的沥青贯入式,从使用情况来看,这段路结构较合理杭甬高速公路的情况,这条路始建于1992年,完工于1995年,路面结构为:计划后续3~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中粒式沥青混凝土4~6cm沥青碎石5~8cm二灰碎石或水泥稳定碎石28~34cm级配碎石20cm杭甬路所经地带的软土深度在全国是最严重的,深达60m,含水量70~80%,沉降量达到填一半陷一半,全线145km,有94.5km为软土,占杭甬路总长的65.2%,考虑到深层特厚软土通车后必定会出现较大的不均匀沉降,计划采用过渡路面,分二期铺筑,一期面层厚度为12cm左右,二期路面间隔5年,铺筑后为12~18cm.全线路基平均高度为3.8m.由于当时工期紧,预压期没达到要求,提前1年完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路面施工工艺生活隐居百家号17-10-1401:30路面工程的结构层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等多层结构组成见图。

1、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各种自然因素影响,并将荷载传递到基层以下的结构层,因此,它应满足表面功能性和结构性的使用要求。

面层可为单层、双层或三层。

双层结构称为表面层、下面层;若采用三层结构称为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表面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耐磨、稳定耐久的服务功能,同时应具有高温抗车辙、抗低温开裂、抗老化等。

中、下面层应密实、基本不透水,并具有高温抗车辙、抗剪切、抗疲劳的力学性能。

2、基层是主要承重层,应具有稳定、耐久、较高的承载能力。

基层可为单层或双层,双层称为上、下基层,无论是沥青混合料或粒料类基层,还是半刚性基层、刚性基层,均要求具有相对较高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3、底基层是设置在基层之下,并与面层、基层一起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的次要承重层,因此,对底基层材料的技术指标要求可比基层材料略低,底基层也可分为上、下底基层。

4、垫层是设置在底基层与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及减少层间模量比、降低半刚性底基层拉应力的作用。

以上是路面结构层组成,各级公路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结构层,对三、四级公路最少不得低于两层,即面层和基层。

不同面层的适用范围见表。

表路面面层类型及适用范围一、路面基层(底基层)施工常用的基层有以下两类:一类是半刚性基层,包括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基层等;另一类是柔性基层,包括级配型粒料基层(如级配碎(砾)石)、嵌锁型粒料基层(如泥结碎石、填隙碎石)以及沥青碎石。

下面介绍半刚性基层施工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掺入适量的无机结合料(水泥、石灰、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和、压实及养生后形成的半刚性基层,也叫做稳定土基层。

半刚性基层的施工方法分为路拌法和厂拌法。

1、路面基层路拌法施工路拌法常用的施工机械有粉料撒布机、稳定土拌和机、推土机、平地机、装载机和压路机。

(1)路面基层施工准备。

下承层验收、道路控制桩校核、集料准备;(2)摊铺集料。

摊铺土料前,应在土基上洒水湿润,摊铺表面应力求平整,并有留设路拱,摊铺一层要检验松铺厚度是否满足预计要求,洒水闷料;(3)摆放和摊铺结合料。

摊铺完后结合料表面应无空白位置,也没有结合料过分集中地点;(4)洒水拌和。

应采用专用稳定土拌和机进行拌和,其深度应达到稳定层底部并宜侵入下承层5~10mm,以利于上下层粘结,严禁在拌和层底部留有素土夹层。

在没有专用拌和机械的情况下,对稳定细粒土和中粒土可用农用旋转耕作机与多铧犁或平地机配合进行拌和,或用缺口圆盘耙与多铧犁或平地机配合进行。

时由两侧向中心进行,每次拌和应重叠10~20cm,防止漏拌。

拌和过程中若混合料含水量较少,应用喷管式洒水车补充加水并湿拌,拌和后的混合料应颜色一致,没有灰条、灰团和花面。

(5)整型。

混合料拌和均匀后,立即用平地机初步整型。

在直线段,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刮平;平曲线段平地机应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刮平。

在初平的路段上,用拖拉机、平地机或轮胎压路机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

每次整型时都应按照规定的坡度和路拱进行,并特别注意接缝顺适平整。

(6)碾压。

碾压应在最佳含水量的±1%范围内进行,压实度达到规范规定的要求。

碾压施工要点:1)各种稳定土结构层应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

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用18~20t的三轮压路机不超过20cm;2)直线段上,由两侧路肩向中心碾压;平曲线段上,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3)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一般需6~8遍。

碾压速度头两遍1.5~1.7Km/h为宜,以后宜采用2.0~2.5Km/h;4)碾压结束前用平地机再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路拱和超高符合设计要求。

终平时必须将局部高出部分刮平并扫出路外;对于局部低洼之处,不再进行找补,留待铺筑上层时处理。

(7)接缝处理。

在两工作段的搭接部分,前一段拌和整形后,留5~8m不进行碾压,待后一段施工时,将前段留下未压部分一起再进行拌和、碾压。

(8)养生。

保湿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

水泥稳定类混合料碾压完成后,即刻开始养生,二灰稳定类在碾压完成后第二或第三天开始养生。

养生期结束,立即铺筑面层或做下封层。

2、厂拌法施工厂拌法就是采用集中厂拌和摊铺机摊铺。

实践证明,采用厂拌法可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因此条件具备时应尽可能采用。

摊铺后的整形、碾压、养护与路拌法施工相同。

沥青路面是用沥青材料作结合料粘结矿料修筑面层,与各类基层和垫层所组成的路面结构。

沥青路面按强度构成原理,分为密实型和嵌挤型两大类;按施工工艺分为层铺法与拌和法;按技术特性分为沥青混凝土、热拌沥青碎石、乳化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和沥青贯入式等。

不同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的适用道路等级见表11-3注1。

(一)沥青路面材料1、沥青注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沥青路面,选用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沥青或改性沥青;其他道路选用符合“中、轻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沥青或改性沥青;乳化沥青应符合“道路乳化沥青技术要求”的规定。

2、填料主要是指0.075mm以下的粉料。

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磨细的矿粉,应洁净、干燥,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3、矿料粗、细集料均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有害杂质,粗集料还应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良好的颗粒形状。

细集料可用天然砂、机制砂和石屑,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

矿料规格和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之要求。

4、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的纤维稳定剂宜选用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等,其性能指标应符合规定要求。

1、沥青贯入式路面注3沥青贯入式路面是在初步碾压的矿料层上洒布沥青,再分层铺撒嵌缝料、洒布沥青和碾压,并借助于行车压实而成的沥青路面。

沥青贯入式路面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城市道路的次干路及支路,也可作为沥青路面的联结层。

沥青贯入式路面采用的机械有摊铺机、沥青撒布机、压路机。

层铺法施工是按照洒布沥青和铺撤矿料的层次多少划分工序,施工时一般采用所谓“先油后料”法,即先洒布一层沥青,后铺撒一层矿料。

层铺法沥青贯入式路面施工程序为:整修和清扫基层→浇洒透层或粘层沥青→铺撒主层矿料→第一次碾压→洒布第一次沥青→铺撒第一次嵌缝料→第二次碾压→洒布第二次沥青→铺撒第二次嵌缝料→第三次碾压→洒布第三次沥青→铺撒封面矿料→最后碾压→初期养护。

2、沥青表面处置路面沥青表面处治是用沥青和细粒矿料铺筑的一种薄层面层,厚度不超过30mm。

由于处治层很薄,一般不起强度作用,主要是用来抵抗行车的磨损,增强防水性,提高平整度,改善路面的行车条件。

适用于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城市道路的支路、县镇道路、各级公路的施工便道以及在旧沥青面层上加铺的罩面层或磨耗层。

沥青表面处治施工采用的机械有沥青洒布机、集料撒布机和压路机等,施工方法可采用层铺法。

沥青表面处治施工程序与沥青贯入式路面的施工程序类同。

3、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是矿料与沥青在热态下拌和、热态下铺筑施工成型,适用于各等级道路,包括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和抗滑表层等类型,施工过程可分为沥青混合料的拌制与运输及现场铺筑两个阶段。

(1)沥青混合料的拌制与运输1)热拌沥青混合料可采用间歇强制式拌和机和连续式拌和机拌制。

间歇强制式拌和机的特点是冷矿料的烘干、加热以及与热沥青的拌和,是先后在不同设备中进行的,其中集料的烘干与加热是连续进行的,而混合料的拌制则是间歇进行,由搅拌器强制拌和。

连续滚筒式拌和设备的特点是骨料烘干、加热及沥青的搅拌在同一个滚筒内完成,即骨料烘干与加热后未出滚筒就被沥青裹覆,从而避免了粉尘的飞扬和逸出,其拌和方式是非强制式的,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少、能耗低、污染少等优点,但必须确保原材料是均匀一致的,否则很难保证配合比。

连续滚筒式拌和设备见图11-12b为保证混合料的质量,沥青与矿料的加热温度应调节到能使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符合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第5.2.2条的规定。

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在此基础上提高10~20℃。

经拌和后的混合料应均匀,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整。

2)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沥青混合料用自卸汽车运至工地,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在车厢板上涂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隔离剂或防粘剂。

运量应较拌和能力或摊铺速度有所富余。

(2)铺筑1)准备工作铺筑前对基层或旧路面的厚度、密实度、平整度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查。

为使面层与基层粘结好,在面层铺筑前4~8h,在粒料类的基层洒布透层沥青;若为旧路面,铺筑前应洒布一层粘层沥青。

为控制混合料的摊铺厚度,基层准备好后进行测量放样,沿路面中心线和1/4路面宽度处设置样桩,标出松铺厚度。

2)摊铺作业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摊铺机主要由基础车(发动机与底盘)、供料设备(料斗、输送装置和闸门)、工作装置(螺旋摊铺器、振捣器和熨平装置)及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工作过程见图。

混合料从自卸汽车上卸入摊铺机的料斗中,经由刮板输送到摊铺室,再由螺旋摊铺器横向摊开,随着机械的行驶,被摊开的混合料又被振捣器初步捣实,再由熨平板根据摊铺厚度修成适当的横断面,并加以熨平。

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6m/min的范围内。

3、压实沥青混合料摊铺后,应趁热及时碾压。

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碾压速度满足规范相关规定。

碾压过程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

(1)初压是压实的基础,目的是整平和稳定混合料,同时为复压创造有利条件。

初压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宜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

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则由低向高碾压,在坡道上应将驱动轮从低处向高处碾压。

(2)复压是整个压实过程中的关键,目的是使混合料密实、稳定、成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且不得随意停顿。

当采用三轮钢筒式压路机时,总质量不宜小于12t,相邻碾压带宜重叠后轮的1/2宽度,并不应少于200mm。

复压遍数4~6次,压至稳定,且表面无显著轮迹为止。

(3)终压是消除轮迹、缺陷和保证面层有较好平整度的最后一步,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可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2~4遍。

4、接缝施工接缝包括纵向接缝和横向接缝(工作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