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同步练习

《庖丁解牛》同步练习
《庖丁解牛》同步练习

《作业推荐》——庖丁解牛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庖丁(páo)砉然向然(xū)莫不中音(zhònɡ)

B. 肯綮(qìnɡ)有条不紊(wěn)度长絜大(qiè)

C. 发于硎(xínɡ)怵然为戒(chù)踌躇(chóu chú)

D. 批大郤(xì)刈旗(bó)良庖岁更刀(ɡēnɡ)

【答案】C

【解析】A项,“砉然向然”中的“砉”应读“huā”;B项,“度长絜大”中的“絜”应读“xié”;D项,“刈旗”中的“刈”应读“y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视为止,行为

..,每至于族

..迟 B. 虽然

C. 依乎天理

..见全牛也

..,批大邻,导大窾 D. 三年之后,未尝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是古今异义”,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设题,考生可以把今天的意思代入句中,看是否合乎语境。A项,“行为”,古义:两个词,“行”“为”,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B项,“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C项,“天理”,古义: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故选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视为止,行为

..,每至于族

..迟 B. 虽然

C. 依乎天理

..见全牛也

..,批大郤 D. 未尝

【答案】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双音节古今异义,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组,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有词义的转移词义范围的变化等。A项,“行为”在文中为两个词,“行”意为“动作”,“为”是介词,意为“由于,因为”;今义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B项,“虽然”在文中是两个词,“虽”意为“虽然”,“然”是代词,意为“这样”;今义为转折连词。C项,“天理”在文中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指天然的道理或伦理道德。D项,“未尝”意为“不是”,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故选D。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

B. 技盖至此乎盖:何,怎样。

C. 技经肯綮之未尝技:技术。

D. 如土委地委:卸落。

【答案】C

【解析】C项中“技经肯綮之未尝”的“技”,应是“枝”字,指“支脉”。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砉然向然

B. 善哉!技盖至此乎?

C. 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D.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答案】D

【解析】A项,“向”通“响”;B项,“盖”通“盍”;C项,“善”通“缮”。

6、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而刀刃者无厚.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 良庖岁.更刀,割也

C.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D. 越国以鄙远.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活用方法相同的”,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可以先明确加点词本身的词性,然后根据在句中的位置或所做的成分来分析活用类型。例句,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厚度。A项,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水。B项,名词做状语,每年。C项,名词活用作动词,筑舍定居。D项,形容词作名词,边远的地方。故选D。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

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7、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足之所履,膝之所踦踦:依靠。

B. 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批:击。

C.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

D.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遇:会合、接触。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A项,“膝之所踦”的“踦”应解释为“支撑,接触”。

故选A。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进乎技矣②依乎天理

B. ①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②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C. ①吾见其难为②怵然为戒,视为止

D. ①方今之时②臣之刀十九年矣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A项,介词,相当于“于”;

B项,连词,表转折,但,却;

C项,动词,解/动词,作为。

D项,助词,的。

故选C。

9、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B. 文章的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神态跃然纸上。

C. 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D. 《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答案】C

【解析】

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

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

C项,“强调对技术的追求”分析错误。庄子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以探求“道”,也就是把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故选C。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答案】(1)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了,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2)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第(1)题,以:用;神遇:用精神去和牛接触;官知:视觉。

第(2)题,无厚:很薄的(刀刃);有间:有空隙的(骨节);游刃:运转刀刃。

参考译文: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

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三、语言表达

11、下面是某公司总经理开业致辞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今天,我们隆重恭贺本公司正式开业。首先,我谨代表公司全体人员,向亲自莅临现场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公司从筹备到开业,有幸得到诸位的热情支持,对此,我们感恩戴德。今后,我们将诚信守法经营,鼎力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祝愿大家身体倍儿棒,生活幸福!【答案】“恭贺”改为“庆祝”;“亲自莅临”改为“亲临”或“莅临”;“感恩戴德”改为“心怀感激”;“鼎力”改为“竭力”;“倍儿棒”改为“健康”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时,注意把握对不同对象的称呼用语、措辞的委婉恰当以及语言风格适合场合等方面。邀请函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恭贺”是祝贺别人,应改为“庆祝”;“亲自莅临”重复赘余,改为“亲临”或“莅临”;“感恩戴德”程度过重,应改为“心怀感激”;“鼎力”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感激,此处说的是“我们”,应改为“竭

力”;“倍儿棒”为口语,不适合庄重的场合,应改为“健康”

【点睛】

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得当等。

四、情景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情感,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眼前亘古长青的山河,想起历史舞台上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不禁发出感慨:“,”。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辛弃疾满怀忧国之愤,其中

“,”两句,写北方已非宋国土而百姓们生活其中,似乎也遗忘了这片土地上的伤痛,令词人生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最为沉痛。

【答案】(1).怀旧空吟闻笛赋(2).到乡翻似烂柯人(3).江山如

画(4).一时多少豪杰(5).佛狸祠下(6).一片神鸦社鼓

【解析】

【详解】

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吟”“赋”“烂柯”“豪”“佛狸”“祠”“神鸦”“社鼓”,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

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

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