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学复习

合集下载

大学草业科学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草业科学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草业科学考试复习资料考试是大学生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草业科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同样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和时间进行复习。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草业科学考试,本文将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和建议。

以下内容将按照草业科学的不同领域进行分类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草种学在草种学方面,复习时重点关注草本与禾本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可以将常见的草本植物和禾本植物进行整理,包括其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主要用途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需了解一些重要的饲草作物,如绿豆草、黑麦草等,包括其生长特性、利用价值和培育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2. 草地学草地学是草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草地的建立、改良和管理等内容。

在复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了解不同地区常见的草地类型,如草原、牧场等,及其特点和分布情况。

其次,关注草地的土壤肥力管理和灌溉技术,了解适宜的施肥量和时机,以及草地的排水和保水措施。

此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建草地的方法和技术,如秧草播种法、插秧法等。

3. 草业经济学草业经济学是研究草业的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学科。

在复习时,可以重点掌握草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并深入了解什么是草业综合开发、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概念。

此外,还需了解一些与草业相关的经济政策和法规,如草地承包和流转制度等,以便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做到合规合法。

4. 草业生态学草业生态学是研究草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在复习时,可以关注草地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演替过程,了解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养分循环等生态指标,以及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此外,还需探讨一些保护草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策略和方法,如合理放牧和禁牧措施等。

5. 草业遗传育种学草业遗传育种学是研究草地植物遗传育种的学科。

在复习时,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遗传育种方法和技术,如人工选择、杂交和基因工程等。

同时,还需了解一些重要的草地植物品种,如牧草新品种的选育情况、特点和应用价值等。

草地学复习思考题

草地学复习思考题

《草地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二、单项选择题三、简述题四、叙述题草场经营复习资料一、基本概念1.牧草:狭义:凡能够被家畜采食的一切草本植物广义:凡能够被家畜采食的一切草本植物、灌木、半灌木及部分的乔木的枝叶2.草地:是一种土地类型,是草本和木本饲用植物与所着生的土地构成的具有多种功能的自然综合体。

3.草业:以草原为基础,利用日光能合成牧草,然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现代科学技术,通过生物,再通过化工、机械手段创造物质财富的产业。

4.草地畜牧业生产:在当地气候土壤等立地条件下,以植物性生产为手段,以动物性生产为目的的生产过程。

5.草地生产: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获得动物性产品的能力。

6.畜产品单位:1公斤酮体就是1个畜产品单位。

酮体(ketone body):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

二、草地功能(一)草地生产功能:维持人类生存的食物、医药、工农业生产原料供给库之一。

(二)生态功能:1.水土保持(1)截留降水,保护土壤(2)分散、延缓、减弱径流,减轻土壤冲刷(3)提高土壤渗透,减少地面径流,防止土壤冲刷2.防风固沙3.改良土壤4.净化空气、维持碳氧平衡和调节气候(三)游憩功能三、世界草地的主要类型1、短草草地2、高草草原3、稀树草地4、荒漠5、栽培草地✓中国草地类型按照中国草地分类系统,我国草地划分18类: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高寒草甸草原类;高寒草原类;高寒荒漠草原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类;高寒荒漠类;暖性草丛类;暖性灌草丛类;热性草丛类;热性灌草丛类;干热稀树灌草丛类;低地草类;山地草甸类;沼泽类;未划类草甸四、草场经营1.概念:农业科学的一个特殊分支,是以草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为理论基础,来研究怎样合理利用草地,怎样改良草地,以提高其生产力,怎样适当利用饲草饲用家畜,在保持并提高草地生产力的原则下,能够获得高额的畜产品的理论与生产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2.草场经营的目的:①保护和改善土壤和植被;②维持或增加草地畜产品的产量。

草地保护学复习

草地保护学复习

绪论(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草地保护学:就是一门研究如何减少或避免草地和牧草遭受生物灾害的应用科学。

草地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草地和牧草免受生物危害,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应用科学。

草地保护的目的:是采取适宜的措施和策略,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避免生物灾害,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草地保护在草地畜牧生产中的地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丰富的草原资源是畜牧业稳定、优质、高速度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牧区发展、牧民增收和保持社会的必要条件,更是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不可替代的重要保障。

引起草原退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害生物的危害是主要因素之一。

1、草地有害生物种类繁多,危害严重。

2、啮齿动物对草地可造成多方面的危害。

3、各种牧草和饲料作物都发生多种病害。

4、毒草的蔓延。

草地保护工作者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一章理解草地植物病害,应掌握以下几个基本点:1、病害具有一定的病理变化程序;2、病害与伤害的区别;3病害的生产观、经济观和生态观;4、病害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健康植物的生活史是从种子萌发、营养器官生长发育,到繁殖器官、果实、种子再形成的过程。

第一章--植物病害概论植物病害:一般是指植物生长、发育、贮藏、运输的过程中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或有害植物的侵染。

使其在生理或形态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而使植物的经济价值受到影响。

症状:植物受到病原物或环境因素侵染后,内部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包括病状和病症。

病状:植物在病部所表现的状态。

如变色、坏死、萎蔫等。

病症:病原物在病部所表现的特征。

如粉状物、锈状物、颗粒状物等。

植物病害的分类:侵染性病害: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植物种子非侵染性病害:水、光照、ph、氧气、温度、药害、重金属、空气污染、营养、栽培措施、遗传或生理性病害常见病害的诊断的程序:1、仔细观察识别症状、有无病症2、询问病史(有无大面积的发生、施肥、天气等)3、剖检、镜检4、专项检测5、逐步排除,得出结论植物病害的诊断--科赫氏法则--新病害的诊断及其病原物鉴定: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物存在2、从病组织上可以分离得到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3、将纯培养的菌种接种在健全的寄主上,可诱发出与原来相同的病害4、从接种的发病的植物上,能再分离得到原来的微生物第二章--昆虫形态结构昆虫的身体结构一般分为:1、头部:头式: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触角:柄节梗节鞭节口器:咀嚼式刺吸式复眼:摄食、求偶、决定行为等功能单眼:仅能辨光线强弱和方向2、胸部:足: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六部分组成,分为步行足,跳跃足,开掘足,捕捉足,抱握足,携粉足,游泳足,攀岩足翅:分主区(臀前区),臀区,轭区和腋区。

草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草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1.草地资源四大要素:气候组分、生物组分、地学组分、人文组分。
任继周,1961,四项(大气、土地、生物、生产劳动)因素说
许鹏,1985,三项(非生物环境、生物、人类活动)因素说
任继周,1997,三项(非生物、生物和社会生产劳动)因素说
2.温度的生物生态类型:广温植物、窄温植物(冰雪植物、低温植物、微温植物、暖温植物、亚高温植物和高温植物);常温动物、变温动物,广温性动物,窄温性动物(喜冷性和喜暖性)
23.自然属性:草地植被及其地境特征,集中表现为植被组成与群落结构
经济属性:与生产利用有关的草地数量、质量和利用难易程度的特性,包括牧草产量及其构成、可食牧草量、营养物质含量、适宜利用方式和时间、畜种等
社会属性:草地资源的利用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草地归属、管理水平及其所处社会的发展水平
真彩色显示方式:在彩色合成中选择的波段的波长与红绿蓝的波长相同或近似,那么得到的图像的颜色与真彩色近似,这种合成方式称为真彩色合成
空间分辨率:扫描仪能够观测到的最小的地面单元。
反射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分成三部分,分别是透射能量、反射能量和吸收能量三部分,其中发射能量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之比叫做反射率。
波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探测器件接收电磁波辐射所能区分的最小波长范围。
大气窗口:有些波段的电磁波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
19.宁夏草地类的简介:草甸草原类、干草原类、荒漠草原类 、草原化荒漠类、干荒漠类
20内蒙古从东到西: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可尔沁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
22.各大洲草地面积排序:亚洲、非洲、北美和中美州、南美洲、大洋洲、欧洲
各国草地资源排序:澳大利亚、俄罗斯、中国、美国;哈萨克斯坦、巴西、阿根廷、;

草坪学复习资料

草坪学复习资料

草坪学复习资料简答题1.暖季型草坪草与冷季型草坪草的特点(1)暖季型:抗病虫害能力强,管理相对粗放,用途广,可种子繁殖也可无性繁殖,绿期短,品质参差不齐。

(2)冷季型:抗热能力差,抗病虫害能力差,精细管理。

耐寒、绿期长。

生长迅速,品质好,用途广,种子繁殖。

2.建坪时场地准备:(1)场地清理:岩石、砾石、建筑垃圾、木本植物、杂草的清理(2)地形整理:平整地形(3)土壤耕作:对土壤进行耕、耙、旋、平等一系列作业(4)土壤改良:包括土壤质地、酸碱度、肥力、厚度、消毒(5)排灌系统:设置排水与灌溉系统(6)施肥:基肥、石灰3.根据用途草坪可分为哪几类,特点分别是(1)游憩草坪:建植时混入耐践踏品种,要有较强的恢复力(2)观赏草坪:草坪草种选用注重观赏效果,要求有茎叶细密、植株低矮、色泽浓绿、绿期长等特点(3)运动场草坪:以耐践踏的品种为主,要有极强的恢复力,同时考虑草坪弹性、硬度、摩擦性及其他方面性能,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有所侧重。

(4)防护草坪:主要从其抗性角度考虑,注重它们抗旱、耐瘠薄、管理粗放等方面的能力,从而发挥其固土护坡的作用。

(5)其他4.草坪草的生态功能(1)固定表土,减少粉尘,防止水土流失(2)净化环境(3)改善小气候(4)减弱噪音污染和光污染(5)减灾和防灾(6)改良土壤,加速地力恢复(7)为某些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5.混播的概念及意义(1)概念:用两个以上草种来建植草坪的方法。

(2)意义:优点:适应能力强,成坪快,草坪使用年限延长。

缺点:坪观质量稍差(颜色和质地)。

6.草坪需水判断可用哪些方法:1)植株观察法:当草坪需水时,膨压降低,叶片萎焉,草变成蓝绿色或灰绿色,失去弹性。

2)土壤含水量检测法:用小刀或土钻分层取土,土壤干至10-15cm深,呈浅白色时说明需要灌溉。

3)仪器测量法:用张力计测量土壤水势,确定土壤中草坪草可利用的水分含量。

4)蒸发皿法:安装水分蒸发皿来粗略判断土壤蒸发失水量,蒸发系数冷季型65-80%,暖季型55-65%时说明草坪需水。

草地规划学复习

草地规划学复习

草地规划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草原: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和稀疏乔木,可以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产场所,并可为人类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其他生物产品等多种功能的土地—生物资源和草业生产基地2.草地资源:是经过人类利用经营的草地,是生产资源和环境资源是有数量,质量和分布地域的草地经营实体,是草地蕴藏的生产能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3.草地资源区划:是草地资源生产利用的宏观规划,是对草地资源空间分布进行的一种科学的现实的分区划片。

4.草地分级:是对草地的质量数量和生产力现状进行等级的评价。

5.草地等级评价法:是对牧草质量指标等,以牧草产量指标评级,然后将两者结合成等级用以草地植物资源评价的一种方法。

6.草地牧草经济产量:是单位面积的草地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可供动物放牧采食或刈割后采食的牧草重量。

7.草地净营养物质生产力:是单位面积的草地在一定得时间里通过光合作用积累各种净营养物质的能力。

8.第一性生产能力: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面积和一定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总有机物能力。

9.生物力能学:研究生物体或生态系统在无人力干扰下能量流动转化的科学。

10.草地载畜量:用家畜单位表示,即某一地域范围内的草地,在某个利用时期内,能够最大限度地负载的家畜数量。

11.家畜单位:根据家畜对饲料的需求量将各种家畜折合成一种标准家畜,便于描述家畜--草地系统的生产能力。

12.畜群周转系数:指同一畜种或品种的畜群在一年内出栏数占存栏数的比率。

13畜产品单位:是根据草地多可用畜产品的产量评定草地最终生产力的一种指标。

14.半人工草地:人工改良的天然草地。

15.人工草地:采用农业技术措施栽培而成的草地。

16.原生草地:是在一定空间固有的无机和生物环境因素下形成的草地。

17次生草地:原有的自然或人工植被包括草地植被遭受破坏消失后或人为清除后,经自然恢复演替重新生成的以草本植物为主的草地。

18.显域性草地:受地带性气候影响而形成的具有相应地带性分布的草地。

草地学 复习题一

草地学 复习题一

1、植物群落:(1)解释一:在一定地段上,与环境条件紧密相关全部植物有规律的组合,在这个群落中,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环境存在着彼此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任何一个植物群落,都有其种类组合,一定外貌,各种植物在数量比例与空间分布上有着一定结构。

(2)解释二:植物群落是由植物群聚按一定规律演变而来的,它是由多种植物,包括高等植物,低等植物组成的,有内在联系的同位复合体,具有较稳定的性质。

2、植物群聚:若干植物由于偶然因素(风力、水力)被搬移到一定地点,在着里繁衍、生存,它们可能是一种或多种植物,但它们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3、植被:指一定地区内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的总体,也就是由植物组成的有生命的地表覆盖物。

4、建群种:植物群落的建造者。

在决定群落的基本特征有重要作用。

其个体数量不一定最多。

一般是主要层次的优势种。

一个群落中有几个建群种时,称为共建种。

5、优势种和次优势种: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占据空间最大的种类成分为优势种。

6、伴生种:群落中常见,具有一定数量,常和主要成分伴生的个体。

7、偶见种:在群落中数量少、不稳定的个体。

8、层片结构:层片是又同一生活型的植物所构成。

一个群落中有多个层片,但只有一个主要层片。

层片与层不同,后者是根据形态学来划分。

9、垂直结构:又群落中高度(地下部的深度)不同的植物组成不同的层次。

称为成层现象。

10、镶嵌性:指群落内往往局部(数米或数分米)由一种或少数几种植物占优势,伴生一定的植物种,组成了特定的小气候环境,其内部具有群落的某些特点,成为一种“小群落”。

由于它们散布于群落之中,构成群落的镶嵌性。

11、复合性:几种群落在不大的面积上(数平方米或数十平方米)有规律的交替出现,称为群落的复合性,或称复合群丛12、茂密程度:指群落成员个体发育的程度和彼此间的疏密程度,反映出群落本身的外貌特点和当年降水量的多少.13、群集性:表示各种植物在群落中水平方向的群集特性,可分为单独星散状生长、成小丛状生长、成小班状生长、成大斑块状生长、成整片状生长等类型。

草地学考试复习资料

草地学考试复习资料

1.草地(Grassland)简单定义:草地是草及其着生的土地构成的综合自然体,土地是环境,草是构成草地的主体,也是人类经营利用的主要对象。

现代草地定义:草地是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或稀疏树木,可以为家畜或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活场所,并可以为人类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其他生物产品等多种功能的土地——生物资源和草业生产基地。

三、草地学1.定义:研究从草地上获得高产、优质饲草进行畜牧业生产,而草地生产力和生态功能得以维持的科学。

2.内容:生物学基础、生态学基础、饲用价值、草地类型及分布规律、草地资源、草地利用、草地培育、人工草地的建植、牧草加工、草地经营等。

3.任务:研究和应用现代草业科学理论和技术,为草地畜牧业和草地农业的发展建立巩固的饲草料基地,提供充足的优质饲草料,提高草畜转化效率,生产满足人民需要的高质量的畜产品,并通过技术措施有效保护草地,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服务。

草地主要植物及其特征根据草地植物的经济价值分为4种经济类群:禾本科草类豆科草类莎草科草类杂类草类(外部形态、生物学特征、经济价值)禾本科草类的经济价值(1)从营养的成分来说,富含无氮浸出物(NFE)(2)适口性好,大多数禾本科草无论放牧或调制干草,家畜都很喜欢吃;(3)在天然草地上的出现率和丰富度较高;(4)禾本科特别有价值的特性是调制干草或运输时叶子不易脱落,长期贮存产生的草末很少,也不易霉烂,是最好的调制干草的原料;(5)禾本科草有很强的耐牧性,再生力强。

因此,禾本科草的经济价值居首位。

豆科草类的经济价值(1)从营养的成分来说,蛋白质量高(18~24%),含钙丰富(>0.9%);(2)适口性好,家畜都很喜欢吃;(3)豆科草开花期长,营养成分下降没有禾本科迅速;(4)豆科草的根部具有根瘤,有固氮作用,能增加土壤中氮含量;(5)豆科草叶片干燥时容易脱落,调制干草时养分容易损失。

因此,豆科草的经济价值居第二位。

多年生草类的生长发育时期(物候期)1.萌发(返青期):鉴别萌发再生的标准是50%的植株返青为萌发返青期。

草地培育学复习资料

草地培育学复习资料

经济植物:指有经济用途的植物或有商品价值的植物。

草地经济植物:指草地中各种有经济用途的植物的总称。

草地:草和其着生的土地构成的综合自然体,土地是环境,草是构成草地的主体,也是人类经营利用的主要对象。

草业:以开发草地资源为基础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草地培育:以草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理论来指导利用和改造草地,使它在最大限度地生产畜产品的同时,得到多种的的综合利用,并能长期保持和不断提高其生产能力,使草业生产稳定、优质、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服务:由自然生态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性质和生态过程所产生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提供的服务效能。

分蘖:是指枝条自地表或地下茎节、根颈、根蘖上形成枝条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指一个区域、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多种多样活的有机物有规律的结合在一起的总称。

它包括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畜种结构:指所牧养家畜的种类及其数量的比例品种结构:是指同一畜种中不同经济用途品种的数量比例.种子处理:种子清选及晒种,去芒,擦破种皮,浸种,豆科牧草根瘤菌接种,种子的丸衣制作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是在非生物(大气与土地)、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与社会因素(劳动生产因素、科技等)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以草本植物为基础,有家畜或野生动物生存,以收获饲用植物和动物及动物产品为主要生产目的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一个分支,包含4个生产层次:前植物生产层、植物生产层、动物生产层、外生物生产层。

植物生活型:植物有机体(营养器官)对环境适应的表现形式。

(趋同适应)。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栽培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上繁草:株高1m以上,株体以生殖枝和长营养枝为主,叶在茎上分布较均匀。

刈割后留茬的产量不超过总产量的5~10%。

下繁草:株高40~50cm,株体以短营养枝为主,叶较集中分布于茎的中下部。

草坪学复习资料

草坪学复习资料

草坪:(名解)指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在天然形成或人工建植后经养护管理而形成的具有相当美学特性,可供人类运动休闲、游乐的相对均匀、平整的草地植被。

通常由草地植被的地上部分以及根系和表土层构成。

草坪草:(名解)指质地纤细、植株低矮具有扩散生长特性的根茎型和匍匐型或具有较强分蘖能力的禾本科植物,此外也有一些具有上述特征的非禾本科草类。

草坪对人类和环境的作用:(简答)一、功能性体现1、调节气候2、净化空气3.防风固沙,保持水土4、草坪有效降低噪音、光和视觉污染5、有效的改良土壤剂二、娱乐性体现1、给人类提供优美舒适的休憩场所2、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三、观赏性体现1、提供开阔的视野和宜人的空间配置2、使各环境要素得以和谐统一草坪的类型:(根据草坪的用途分)1.游憩草坪2.运动场草坪 3.观赏草坪4.环保草坪5.疏林草坪 6.放牧草坪草坪草的一般特征:1、长寿特性,3年以上。

2、低生长习性。

3、形成草皮抗拉强度大。

4、良好的恢复能力。

5、,耐低修剪和践踏。

细叶草坪草:叶宽在4毫米以下叶的组成:叶片,叶鞘,叶舌,叶环(品种区分的特征),叶耳茎(一)、直立茎1、根颈(茎基):是茎基部靠近地面的部分。

2、生殖枝:着生花序(二)横生茎:由根颈的腋芽发育而来。

1、根茎型:2、匍匐茎型根初生根:也叫种子根,是种子萌发时产生的,存活期较短;次生根:也叫不定根、节根,产生于茎节上。

不定根及其产生的侧根组成成熟草坪的整个根系。

花(一)小花:苞片鳞被(浆片)雌蕊雄蕊(二)小穗:小花、颖片和小穗轴。

(三)花序:由小穗为单位组成各种花序,牧草的三种主要花序有圆锥花序、总状花序、穗状花序。

果和种子:禾本科果实为颖果(一)分枝方式鞘内分枝:从叶腋的腋芽鞘内长出新的地上枝条的现象叫分蘖,这种新的地上枝条叫分蘖枝,它是由叶鞘内长出并向上生长的,所以也叫鞘内分枝。

鞘外分枝:根状茎和匍匐茎是由根颈的腋芽发育而来的,刚刚发育的侧枝需穿破密闭的叶鞘而长出并进一步横向延伸,这个过程称为鞘外分枝。

草地生态学(考试复习资料)

草地生态学(考试复习资料)

草地生态学草地生态学(Grassland Ecology):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生产、动态、生态调控,并探索其实现高效、平衡和持续发展的科学。

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生殖、生理、生态和行为)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环境:主体以外、围绕主体,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要素。

环境因子(Environment factors):构成环境的各种要素。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是环境因子的一部分。

生态适应:生物在与环境长期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一些具有生存意义的特征。

依靠这些特征,生物能免受各种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和伤害,同时还能有效地从其生境获取所需的物质、能量,以确保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

生态适应是生物界中极为普遍的现象。

生活因子(life factors):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

所有生活因子构成生存条件。

生境habitat:具体生物个体或群落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限制生物生长和生存繁殖的任何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Liebig’s law of minimum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于最小量1状况的食物的量。

a. 只适用于稳定状态,能量、物质处于平衡态时才适用;b. 要考虑生态因子的可补偿性。

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耐性定律:生态因子的量的过多或过少都会限制生物的生长、发育。

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一个物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内稳态homeostasis: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内稳态通过生理或行为的调整来实现的。

驯化过程是通过酶系统的调整来实现的,因为酶系统只能在特定的环境范围内起作用,并决定着生物的代谢速率与耐性限度,驯化即体内酶系统的改变过程。

草地学复习资料

草地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光补偿点:一种植物在某种光强度下,叶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所放出的CO2量,这种光强度即为该植物在光合作用时所需光强度的“补偿点”。

2.光饱和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愈大,光合能力愈大,但超过一定范围,光合强度不再增加。

强光对叶绿体有破坏作用,因而光合强度反而降低。

3.种子用价:种子用价也叫种子利用率,是指供检验品种真正有利用价值的种子数占供试样品的百分率。

4.田间持水量当土壤含水百分率达到毛管悬着水最大量时。

植物的有效水分调萎系数到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分。

田间持水量可作为灌水定额的依据,有效利用水资源。

5.木质化:随植物的成长成熟,细胞壁上生成木质素,并和纤维素、半纤维素紧密结合,使植物组织变地牢固结实,这种现象称为木质化。

6.牧草出现率:指植物出现的频度,即一种草在草地分布的广泛程度。

7.牧草丰富度:指一种草在草群中产量的大小,可以用各种草占总产草量的百分数表示。

8.忌牧期:春季牧草萌发,完全依靠贮藏的营养物质,直到草类开始发育15~18天后,消耗的营养物质才能得到补充,这段时间称为牧草发育的临界期,放牧上称为“忌牧期”。

9.发芽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0-25℃,空气流通,水分充足,有光照),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所占的百分率就是发芽率。

10.有害植物:本身不含有对家畜有毒的物质,可以为家畜所采食,但在植株上具有芒刺,能造成家畜的机械伤害,或体内含有某些化学成分,虽对家畜无毒害,但能使畜产品变质的,都属有害植物。

填空1.在生育期中,消化率由高到低明显下降的转折点,在禾草为抽穗期、其他牧草多在盛花期,这是由于牧草细胞壁部分从此时开始木质化而引起。

2.牧草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水分的变化:第一阶段散失游离水,迅速、匀速;第二阶段散失结合水,豆科50-55%,禾本科40-45%,速度慢。

营养物质的变化:饥饿代谢时期;自体溶解时期。

3.植物的有效水分指调萎系数到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分。

草地学 复习题四

草地学 复习题四

1、植物群落与植物群聚之区别?(1)联系:植物群聚可以演变为植物群落。

(2)植物群聚为一种或多种植物,而植物群落为多种植物组成。

(3)植物群聚中的各个植物之间没有联系,而植物群落中各个植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2、群落的基本特征?(1)、种类组成建群种:植物群落的建造者。

在决定群落的基本特征有重要作用。

一般是主要层次的优势种。

一个群落中有几个建群种时,称为共建种。

优势种和次优势种: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占据空间最大的种类成分为优势种。

群落的每一层中至少有一个优势种。

伴生种:群落中常见,具有一定数量,常和主要成分伴生的个体。

偶见种:在群落中数量少、不稳定的个体(2)群落的结构层片结构:层片是又同一生活型的植物所构成。

一个群落中有多个层片,但只有一个主要层片。

层片与层不同,后者是根据形态学来划分。

垂直结构:又群落中高度(地下部的深度)不同的植物组成不同的层次。

称为成层现象。

水平结构:镶嵌性:指群落内往往局部(数米或数分米)由一种或少数几种植物占优势,伴生一定的植物种,组成了特定的小气候环境,其内部具有群落的某些特点,成为一种“小群落”。

由于它们散布于群落之中,构成群落的镶嵌性。

复合性;几种群落在不大的面积上(数平方米或数十平方米)有规律的交替出现,称为群落的复合性,或称复合群丛3、学范畴草地的两种属性?(1)它是由土地生物构成的农业资源,是一个农业生物群落。

是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区域,在这个生物群落中不仅存在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而且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互相依赖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即草原生态系统。

(2)它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

这是因为草地不仅是人类劳动的对象,而且是人类劳动的手段和产物。

人类通过劳动把草原上的饲用植物转化为畜产品,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同时直接或间接的也改变着草原本身。

4、范畴与农学范畴两者对草地认识的区别?(1)前者强调草地植物成分是否为草本,而且是耐寒的多年生草本,而后者强调可否以放牧家畜进行动物生产。

草地资源学复习题

草地资源学复习题

复习题:1 高寒草甸:发育于高山(或高原)亚寒带、寒带,湿润度大于1.0,年降水量大于400mm的寒冷湿润地区,由耐寒、多年生中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或有中生高寒灌丛参与组成的草地类型。

2 热性草丛:发育于亚热带,热带,湿润度大于1.0,年降水量大于700mm的森林区,森林破坏后由次生热性多年生中生或旱中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其间散生少量阳性乔、灌木,植被基本稳定的草地类型,其乔、灌木郁闭度之和小于0.1。

3 家畜单位:根据家畜对饲料的需求量将各种家畜折合成一种标准家畜,便于描述家畜--草地系统的生产能力。

4 大气窗口:太阳光透过大气层时透过率较高的光谱段称为大气窗口5 草地载畜量:用家畜单位表示,即某一地域范围内的草地,在某个利用时期内,能够最大限度地负载的家畜数量。

6 畜群结构:由畜群中各畜组的比例所反映的畜群组成状况7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由自然草地生态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性质和生态过程所产生的物质和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提供的直接福利。

8热带稀树草原: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其特点是在高大禾草的背景上常散生一些不高的乔木。

在具有较长期干旱季节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并星散分布着旱生乔木或灌木的植物群落。

9 草甸草原: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多年生禾草和中生杂类草占优势的植被类型。

10 植被分布水平地带性:?植物从南向北,依次是热带雨林,阔叶林,落叶林针叶林它就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的适应环境的种类。

11 草地资源:是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草地类型,面积和分布,以及由他们所产生的物质的蕴藏量,它是一项农业自然资源。

12 草地等级评价:?草地资源是既反映草地质量又有数量概念的草地。

以草地型为评价基本单元,对草地资源进行等级确定和统计,予以评价。

13 草地分类:在认识与明确草地类型的基础上,人们根据不同的利用目的,对体现草地的自然和经济特征不同的草地组成单元,以一定的原则,系统和标准进行类型区别的过程。

动科_草地学复习题

动科_草地学复习题

动科_草地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草地按成因分类( 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 )2.草地按用途分类( 放牧草地)和(割草草地 )3.根据利用年限可以将人工草地分为(永久性草地 )(轮作草地 )(临时草地 )(天然草地)(补充草地)。

4.草地是“主要生长( 草本)植物,或兼有(灌木 )和稀疏(乔木 ),可以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产场所,并可为人类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其他生物产品等多种功能的土地—生物资源和草业生产基地。

”5.草业包括的是个生产层是前植物生产层、植物生产层( 动物生产层)和后生物生产层。

6.我国拥有(3.92亿hm?)的天然草地,成为世界第二大草地资源国。

7.秋季放牧生长结束前的(30)天左右应停止放牧8.草地植物的分蘖类型有( 根茎型—芦苇 )、(根蘖型—甘草 )、(疏从型—鸭茅 )、(密从型—芨芨草 )、(根茎—疏从型-----草地早熟禾)、(匍匐茎草类---白三叶)、(鳞茎型草类---野葱)、(根茎丛生草类---苜蓿)、(无茎莲座型草类---车前草)等。

9.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的枝条类型有长营养枝、短营养枝和( 生殖枝 )。

10. 用干物质和化学成分动态看草地合理利用?草地放牧利用应不迟于( 抽穗—开花期)禾本科或(现蕾—开花期 )(豆科),因为这两个时期是牧草消耗率的转折点,在这以前消化率高,以后则低。

?草地刈割草应在( 现蕾期—开花期)为好,因为此时营养物质的绝对量最高。

11.禾本科牧草种子成熟,可分为 ( 乳熟期) 、(蜡熟期 )和 (完熟期 ) 12.根据寿命长短可以将多年生牧草分为( 二年生植物)(少年生植物 )(中年生植物 )(多年生植物 )四大类。

13.牧草的再生性一般以( 再生速度)(再生次数 )(再生产草量 )三个指标来表示。

14.一般牧草在第( 1-2)次的产量较高,以后的产量逐渐下降。

15.构成豆科牧草饲草产量的主要因素有( )( )( )16.禾本科牧草种子主要由(种皮)(胚乳)(胚)组成,种子有叫(颖果 )。

草地学复习资料

草地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光补偿点:一种植物在某种光强度下,叶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所放出的CO2量,这种光强度即为该植物在光合作用时所需光强度的“补偿点”。

2.光饱和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愈大,光合能力愈大,但超过一定范围,光合强度不再增加。

强光对叶绿体有破坏作用,因而光合强度反而降低。

3.种子用价:种子用价也叫种子利用率,是指供检验品种真正有利用价值的种子数占供试样品的百分率。

4.田间持水量当土壤含水百分率达到毛管悬着水最大量时。

植物的有效水分调萎系数到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分。

田间持水量可作为灌水定额的依据,有效利用水资源。

5.木质化:随植物的成长成熟,细胞壁上生成木质素,并和纤维素、半纤维素紧密结合,使植物组织变地牢固结实,这种现象称为木质化。

6.牧草出现率:指植物出现的频度,即一种草在草地分布的广泛程度。

7.牧草丰富度:指一种草在草群中产量的大小,可以用各种草占总产草量的百分数表示。

8.忌牧期:春季牧草萌发,完全依靠贮藏的营养物质,直到草类开始发育15~18天后,消耗的营养物质才能得到补充,这段时间称为牧草发育的临界期,放牧上称为“忌牧期”。

9.发芽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0-25℃,空气流通,水分充足,有光照),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所占的百分率就是发芽率。

10.有害植物:本身不含有对家畜有毒的物质,可以为家畜所采食,但在植株上具有芒刺,能造成家畜的机械伤害,或体内含有某些化学成分,虽对家畜无毒害,但能使畜产品变质的,都属有害植物。

填空1.在生育期中,消化率由高到低明显下降的转折点,在禾草为抽穗期、其他牧草多在盛花期,这是由于牧草细胞壁部分从此时开始木质化而引起。

2.牧草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水分的变化:第一阶段散失游离水,迅速、匀速;第二阶段散失结合水,豆科50-55%,禾本科40-45%,速度慢。

营养物质的变化:饥饿代谢时期;自体溶解时期。

3.植物的有效水分指调萎系数到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一)饲用植物的分蘖类型多年生草类每年冬季地上部分全部枯死,春季根部再长出枝条,而且牧草原来的枝条能利用后(放牧或刈割),又全部长出新的枝条,它枝条的更新主要以营养更新的方式进行,而营养更新又与植物的分蘖类型存在极其密切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看多年生草类枝条的形成类型。

分蘖:指枝条地表或地下茎节、根茎、根蘖上的芽形成枝条现象。

1、根茎状草类根茎状草类有两种枝条,即直立的和地下与地面平行的两种茎,后者又叫根茎。

A、根茎生长的特点:⏹①根茎分布在距地表5~20公分深处。

⏹②根茎自母枝长出,形成节和节间。

⏹③在根茎的节上生长的垂直的更新芽,并可形成枝条。

④垂直枝条长出地面后形成绿色的茎和叶。

⏹根茎状草类每年从老的根茎上生长出新的根茎,而新的根茎上又长出新的枝条,这样就形成具有大量枝条的根茎网。

有些植物的根茎每年只延长几厘米,有的则每年能延长1~1.5米。

B、茎状草类适宜的生境多年生根茎草类,在疏松通气良好的壤土,生长发育最好。

当土壤空气缺乏时,它的分蘖节便逐渐向地表移动,但移动到一定高度,由于土壤表层水分较少,根茎便死亡,这时根茎型植物就被其他分蘖类型的植物(一般是疏丛状草类)取代(生草层的形成过程讲过)。

所以要保持根茎型植物良好生长,就必须对其草地进行松土或划破草皮切割,增加土壤透气性。

如定边草原站,对根茎状草地切割后,提高了草地草产量。

但是,有的根茎状草类,如芦苇等在土壤水分过多和透气不足,也能良好生长发育,因为这类植物的叶片、茎和根具有透气腔(cell间隙),空气从气孔进入,经气腔输送到根部的末端。

C、利用特点根茎状草类具有特别强大的营养繁殖能力,往往能在一处形成连片的植株,但因其根距地表较深(5~10cm处),不能固结地表,所以不能形成草皮。

所以在根茎状草类占优势的放牧场上放牧时,土壤结构易被破坏,不是踏实(水分过多时),就是沙化(水分不足时),放牧不能超载,也不能在一处连续放牧,土壤太潮湿也不宜放牧。

根茎状的草类很多,如赖草,白草,大拂子茅,无芒雀麦,匍匐冰草等。

⏹2、疏丛状草类①疏丛状草类茎的基部有短的茎节,位于地表1~5cm深处。

②枝条从分蘖节上以锐角形式伸出,形成株丛。

③可形成草皮,但丛与丛之间缺乏联系,所以草皮不结实,易破碎,放牧过重时,丛间下凹形成很多小丘。

④疏丛状草类新枝条形成是从株丛边缘开始,所以年代较长的株丛中央部分积累了大量的植株残余物,影响了草丛生长,降低了牧草产量。

所以管理上常以耙耙去中央的残余物,同时施以有机肥料。

属于此类草的有: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狗尾草,西伯立亚冰草等。

3、根茎-疏丛状草类①这类草分蘖节位于地表以下。

②株丛本身为疏丛状草类的分蘖,但株丛与株丛之间有短的根茎联系着,同时可形成富有弹性的草皮,草皮坚固,故在放牧时不易被家畜破坏土壤或在草地上形成小丘,为放牧利用的理想草地。

③这类草在疏松而有结构的土壤上生长发育最好。

属于此类草的有草地早熟禾,沙芦草,紫羊茅,大看麦娘等。

4 、密丛状草类①本类草分蘖节位于地表之上。

有的植株在干旱草原地区分蘖位于地表附近。

②节上生长出的枝条紧密相贴,几乎垂直土壤表面向上生长,形成稠密的株丛。

③株丛中心接近地表,其外围则稍稍升起,株丛的直径随年龄而增加。

株丛与株丛之间由于水蚀,风蚀作用而低凹,株丛常形成小的草丘。

④在干旱草原,成年的中心在衰老的同时,往往发生死亡,只有株丛的外围才保持有活的枝条,因而往往形成秃顶“株丛”。

这类草能在透气性不良或完全厌气的土壤上正常生长发育,这是由于它们的分蘖节位于地表之上,枯死的有机物质包围在分蘖节附近保持水分的缘故。

这类草生长缓慢,产量不高,饲用价值较低,但耐牧性强,如大针茅,芨芨草等。

这类草能形成很密的草皮,在一个地方可生长几十年。

5 、匍匐茎草类这类草的根颈上生长出匍匐于地表的匍匐枝,在匍匐枝的节处形成叶簇,在叶簇下面形成不定根,可固着于土壤上,上面形成新的植株。

在利用上,由于此类草产量低(因其茎长,叶子小或发育不良),不能刈割调制干草,但它们的营养繁殖能力强,适于放牧,且较耐牧,如白三叶,鹅绒萎菱菜等6 、轴根性草类(根颈丛生状草类/根颈性草类)这类草都有垂直于地面的粗壮的主根(直径从1cm~数cm),由主根上生长出许多粗细不一致的侧根,根入土由十几厘米到2~3米或更深。

茎的下部较粗部分(多在土壤表层下1~3cm处)与根相融合的地方称为根颈。

根颈上生有更新芽,由芽可生长出分枝条,枝条上也有芽也可以生长枝条。

这类植物在越冬时主要保护根颈,根颈受冻整个植株便会死亡。

(例外,红豆草根颈受冻,生长不好)寿命多在几年至几十年,以种子繁殖为主,在透气良好土层深厚的土壤上生长发育最好。

此类草多为豆科或其他科杂类草,如苜蓿、草木犀、三叶草等。

7 、根蘖性草类此类草具有垂直的短根。

在5~30cm深处,由垂直短根上生长出水平根,在水平根上形成更新芽,这些芽向上生长到地面形成枝条。

水平根上的更新芽一般在夏秋或春季形成,分布在水平根的前端或根颈处,到营养末期,分蘖芽抵达土表而不出土,在地下越冬后第二年春季长出地表形成枝条。

⏹这类植物的根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只要一小段的水平根就可以繁殖(干草屡挖不绝),再疏松通气的土壤上发育良好。

如干草、刺儿菜、细叶骆驼蓬、黄花苜蓿等。

8 、鳞茎和块茎性植物这类植物的地下茎呈鳞茎或块茎状,其中贮存有大量营养物质,可以忍受干旱和低温,从鳞茎和块茎上可以生长新的枝条,进行独立生活。

如:石葱、土豆等。

还有大蒜、水仙等。

9、粗壮须根型草类这类且有短的分蘖节(根茎)和强烈分枝的侧根,形态上似禾本科的根,但比较粗壮,以种子繁殖与营养繁殖并重,如;酸模、车前等。

(二)草原生产能力评定的方法⏹,草原生产能力评定的方法主要以下几种。

一、可食牧草法,可简称P2指标法可食牧草指标法是以单位面积草地上生产牧草的产量与品质作为评定草原生产能力的指标。

二、植物营养物质指标法(也称P4指标法)定义:植物营养物质指标法是用被家畜采食,消化吸收以后牧草可利用营养物质的多少来评定草原生产能力的一种方法。

评价:植物营养物质指标法,主要是通过计算草地的总消化营养物质,消化能、代谢能、生产净能或其它衍生单位,如淀粉价,以及各种饲料单位(燕麦单位、玉米单位、土豆单位、干草价)等。

它比前边讲P2指标法,且是向着最终畜产品前进了一大步,并在草原学中应用了现代家畜营养科学成果。

但由于它是草原生产流程中的中间能量物质贮存形态,乃然不能准确衡量草原实际生产能力。

而且这些数值测定烦难,不易推广。

三、载畜量(动物生产量)指标法,简称P5指标法载畜量指标法最接近草原生产的最终产品,因而目前在我国与世界广泛应用。

1、载畜量含义。

载畜量含义:以一定的草原面积,在放牧季内以放牧为基本利用方式(也可适当配合割草),在放牧适度的原则下,能够使家畜良好生长及正常繁殖的放牧时间和放牧头数。

载畜量含义所表现的草原生产能力由三项要素构成:①家畜头数②放牧时间③草原面积这三项要素中只要有两项不变,一项为变数,即可表示载畜量,因此,载畜量指标有三种表示方法。

2、载畜量指标的三种表示方法⑴家畜单位法①家畜单位法亦称家畜当量(animal equivalent)或家畜系数(animal index)。

它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的草原可以养活的家畜数目,以家畜数目为变数。

②计算过程中,它根据家畜对饲料的消耗量,将各种家畜折算成一种标准家畜,以便进行统计学处理。

③标准家畜世界各地都采用“牛单位”。

如美国用1头成年奶牛(活重454kg)平均每天消耗牧草干物质12kg为一个牛单位,其它家畜与它们相比,水牛:牛=1.5:1 驴骡:牛=0.7:1 绵山羊:牛=0.1:1。

如法国热带地区畜牧兽医研究所为非洲撒哈拉地区研究所的热带牛带位(TBU)相当于一头重250kg的牛对草地的需要:牛、马、驼1头=一个TBU,幼兽、驴1头=1/2个TBU,绵羊1头=1/10个TBU。

④我们国家广泛采用王栋教授首创的“绵羊单位”,它的含义是:体重40kg的母羊及其哺乳的羊羔为一个标准单位,其它家畜可根据算标准折算成羊单位,见P77表。

当前我国畜牧业中的头数指标,如:存栏数、净增数等均属此类指标。

⑵、时间单位法①时间单位法,指在单位面积的草原上,可供一头家畜放牧的天数或日数,它以放牧时间为变数,最常用的是头日法。

②头日法:指在一定草原面积上,对于一定数量的家畜可放牧的日数。

eg:某一牧场每公顷可供十头羊放牧60天,其载畜量为每公顷600羊头日,即:1只羊在1公顷牧场上能放牧600天。

③时间单位也同月作单位的,即家畜单位月,指一定草原面积上,对于一定数量家畜可以放牧的月数。

⑶、草地单位(pasture unit )法,也称面积单位法①草地单位法,指在单位时间内一头放牧家畜所需要的草地面积,它以草原面积为变数。

通常说的几亩地养一只羊,即用的此种方法。

②英国草地单位是在放牧期间能供给一头体重500kg(1176磅或10.5英担)日产二加仑(约8kg/16斤)的乳牛所需牧草,而不喂其它饲料的草地面积。

③中国草地单位由王栋教授提出:它指在放牧条件下能供给一头体重40公斤绵羊及其羔羊所需刍料,而不需加喂其它饲料的草地面积。

其它家畜的草地单位法与之折算,不同草地类型的羊单位草地面积。

3、估测载畜量的方法A、根据牧草产量估计(1)计算方法:这种方法在我国草地生产中是通用方法,其具体步骤是测定草原可利用牧草的平均产量,然后根据每头家畜的实际放牧采食量或饲养标准的需求量来计算载畜量。

例如:某村有草地面积18万亩,一年生产可利用青草为13632970公斤,一只成年羊每日正常放牧采食量为5公斤青草,计算该村的载畜量。

计算:时间单位:13632970公斤/5公斤/羊日=2726594(羊日)家畜单位:2726594羊日/365日=747.1羊/年草地单位:180000亩/7470.1羊/年=24亩/羊.年(2)注意事项①对于牧草利用的数量,应实测或估测或调查当地农民。

②在统计可利用牧草时应考虑牧草的再生,枯黄和补饲等情况。

③统计载畜量最好按季带进行。

B、根据牧草可利用营养物质估测:这种估测方法的原理和前一种方法相似,但在计算中应用了家畜营养学的原理和规定,较准确。

Eg:某草地200亩,在5月20日到9月27日的120天生产季内,平均亩产可食麦草549kg,折合干物质167kg,根据绵羊消化试验,每kg干物质含有消化能12.39兆焦耳,按照饲料标准,40kg的一岁龄育肥牛,在日增重160—200g的条件下,每日每头需要消化能20.1兆焦,试计算这块草地在5月20日—9月17日120天期间对体重40kg一岁龄育肥牛的载畜量。

计算:200×167=33400kg(干物质)33400×12.39=413.82兆焦耳消化能413.826/20.1=20.588羊日—时间单位20.588/120=172羊—家畜单位200亩/172=1.16亩/羊—草地单位4\对载畜量指标法的总评价①载畜量指标简洁,易懂,统计方便被我国和世界广泛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