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之一,有着5000年的历史。一个产生的如此早的国家一直兴盛至今,一定有什么重要的因素在扶持这她,这就是我们

如今所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文化对人的直接作用则体现现在对人的教育上。教育者社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因此怎样的文化或者说怎样的精

神正在影响着我们的教育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进步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来谈谈我脑中所认识的冲过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一谈到影响,就

要从两个方面说起,有利有弊。一下我将对其影响从积极和消极的两方面来阐释。

孔孟之道是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一套重要是思想。他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

要的代表。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的一中经典的思想,一直对现在的社会都有着

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了“三纲五常”说。三钢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而后,孟子又在孔子的基础上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这一思想我们可

以看出来中国古代注重家庭,君臣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传承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教育更是息

息相关现代教育在原有的中国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根据现实社会的需要,不断充实发展和变化,最显著的特点主要有两点:一是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二是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而这两个特点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文化传承是教育的主要功能,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的教育得到传承,同时

也对教育产生了各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宝藏,我们不能全部抛弃也不能全盘吸收,要有选择的继承发扬,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教育,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1、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教育的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艺术创作、科技发明无不对中国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中国文化也不限于儒家,还应包括道家、佛教,乃至其他各派思想。因此,传统文化对我国的教育也有着积极的一面。

1.传统文化教育注重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作为传统教育的原则,一直被人们所重视。最早实施因材施教的是孔子他对自己的学生很了解,能够说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并且针对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各种不同的人才历代进步

教育家都重视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主要解决教学中统

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教学中不能没有统一的要求,但也应该从每个学生

的实际出发,重视学生资质性格才能志趣等方面的差异,通过不同的途径,

最终实现共同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有深刻全面地了解,准确掌

握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是古代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在现今的教学中仍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它有利于各类人才的培养,能把各类学生的

潜力发掘出来,而不至于使每个学生在统一的大要求下都变成一样平庸的人。

2.学思结合的教育方法

学思结合的教育方法,古代也有提出,儒家教育重视思考,领会事理的精神

实质。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也是这种意思,每个

人都有优点,应该向每个人学习。与学思结合相联系的还有孔子提倡的启发式教

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而知新”等等。孔子这些话,都为中国人

所熟知,成为中国传统格言,几千年来为广大人民所传诵和运用。

3.传统教育下培养的爱国情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这种民族

精神包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 乾卦·彖辞》 ) 中自强不息的

精神,也包括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 坤卦· 彖辞》 ) 中宽厚、兼容的品格。这样的民族精神,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崇尚统一、追求和谐、

注重实用而又强调道德的特点。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我国出现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迹,作为教育的典范。孔子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顾炎武在《日知录.

正始》中提出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则变为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宋朝时期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以及南宋时期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扬的都

是个体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的都是古代人对国家的忠诚,近代的代表

人物也能体现爱国主义的精神,如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都表达出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染教育和激励人们,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对当今社会也同样有积极意义。

2、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教育的消极影响

1.科举制度对现今考试制度的影响

科举制度产生于隋朝,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到了唐代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

的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制将人才的选拔制度和培养制度结合在一起,学校根据科

举考试的要求来组织教学活动,学校教育成为科举考试的前提,科举又是学生

做官的必由之路,于是,科举刺激了人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但科举的影响力仍然延续至今可以说,现今社会是一个文凭社会,能力反而

次之,这与科举时不管是否有真才实干,只要会引经据点,考取功名就能做官

是一样的其实,会读书并不代表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唯读书论造就了一批读书

能力强,动手能力弱的书生。虽然现在没有社会等级制度但读书做官的心理仍

影响着人们,广大学生家长都希望能通过读书,拿个好文凭,找个金饭碗,

从此飞黄腾达。虽然现在推行素质教育,高考制度每年都在改变,试图变得更

符合素质教育,但很难见到其成效。

2.传统文化下的思想上的禁锢

儒家文化传统固守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以及“和为贵”的中庸精神,倡

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和”的观念已经辐射到中国

人生活的各个层面,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治国安邦强调“和睦兴邦”,治理家园讲究‘家和万事兴“,为人处世恪守“贵和持中”的中庸之道。由于过度

的和谐追求,极大地消解了个体的独立价值和自我追求,造就了封闭保守的臣民

文化。这种文化的惯性作用,会抑制社会成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个性活动及个

性价值的渴望、追求与创造,制约着他们在激烈竞争中公民角色的确立与认知。

现代法制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就是要教育研究中国人从传统文化遗留的“尊尊”

和“贱法”意识中走出来从而崇尚法律、去追求自由、平等、民主和公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