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学前教育及其发展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内涵一、学前教育的概念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对0~6岁年龄阶段的儿童所实施的教育,学前教育包括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
广义的学前教育:能够影响和促进儿童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意志、性格和行为等方面发展的活动。
狭义的学前教育:指学前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资源,对0~6岁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分为学前家庭教育和学前社会教育(也叫学前公共教育)。
学前家庭教育的特点:领先性,长久性,单独性,随意性,随机性。
学前社会教育的特点:群体性,目标性,计划性,多样性,专业性。
第二节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苏格兰的纽兰纳克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以教育为主要任务。
也是历史上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子女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招收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原意为“儿童的花园”),他被称为“学前教育之父”。
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时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
二、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1、学前教育机构的规模化2、学前教育机构多样化3、教育质量的提高4、学前教育手段现代化三、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一)我国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的诞生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是1903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1904年清政府将其改为武昌蒙养院)。
(二)旧中国的幼儿教育陶行知——南京燕子矶乡村儿童团(抨击旧中国的幼儿园害了三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倡“生活化,平民化”的教育)。
张雪门——北平香山慈幼院(三)新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1、历史的转折2、曲折起伏的前进3、学前教育在改革开放中腾飞(1)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多形式、多渠道发展(2)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1989年6月,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草案),并于1996年6月正式施行。
2024广东统招专升本《学前教育基础》知识考点汇总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黄金考点学前教育学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的对象、任务及发展考点1: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概念1.教育:人类为了培养自己的新生一代,使之能够通过学习,掌握生存的知识和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
①广义的教育包含家庭教育、专门教育机构中的教育和社会教育。
②狭义的教育则专指专门教育机构中的教育。
2.学前教育:对从初生到6岁左右,入小学前这一阶段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
考点2:学前教育的价值和性质1.学前教育的价值(1)基础性在我国,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2)先导性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开始,合理的学前教育可以让儿童未来的发展有个好的开始。
(3)公益性可帮助和引导父母们教育好自己幼小的孩子,并通过收托儿童,使父母们能够安心地投身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学前教育的性质——保育、教育、教学三者的整合学前教育的对象是0-6岁的儿童,他们需要成人的保护和照料,所以包含着保育或称之为学前保育与教育。
保育是教师关心、照料儿童的日常生活并提供服务。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儿童,维护他们应有的权利,对儿童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和指导,使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同时,学前教育包含教学成分,科学研究表明,儿童早期就有学习的需要,而且有学习的能力,会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也能在专门组织地教学活动中学习。
学前教育中教育、保育和教学三者是整合在一起的,互相渗透的。
这是学前教育不同于其他阶段教育的特殊性。
考点3:学前教育学的发展阶段以及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和代表作(一)孕育阶段—15世纪以前特点:儿童早期教育思想散见在各种著作之中国内代表人物:1.西汉贾谊在《新书》中记载了胎教的方法;1.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认为应注意胎教,从小教育儿童,重视早期教育的作用;2.朱熹曾编《童蒙须知》《小学》等,主张对儿童“教之以事”“从小便养成德行”。
学前教育课程论
学前教育课程论一、学前教育课程的性质1、学前教育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部分2、学前教育课程是非义务教育课程3、学前教育课程是终生教育的根基课程4、学前教育课程是适宜发展性课程5、学前教育课程是基础素质教育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是处于终生教育开端阶段的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指导下与学前教育课程相互作用而获得全面基础素质适宜性发展的非义务教育课程。
二、适宜发展性课程的含义1、课程适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其规律,但不是仅仅停留于迎合或迁就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现状2、课程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适当的,提供的影响是经过选择、优化的,具有选择性3、课程是要提供适当的刺激,促进学前儿童适当的发展,具有发展性;既要保证学前儿童达到应有水平,获得充分发展,又要为其以后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要拓展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4、课程要适合学前儿童发展的普遍性,充分考虑学前儿童全体发展的共同性,还要适合不同儿童发展的独特兴趣与需要,照顾其个性。
5、课程还要照顾教育者,切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素质的特殊性1、基础性2、整体性3、相对稳定性4、潜在性5、发展性四、学前儿童素质特殊性的表现1、原点性2、易塑性3、脆弱性4、发展迅速性五、确定学前教育课程性质的意义(一)理论意义1、符合社会发展的和教育发展的时代精神和未来要求2、确定学前教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坐标3、点名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形式4、指出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5、表明课程的重心(二)实践意义1、有利于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与重点2、有利于进行课程评价与教材编选六、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的表现1、学前教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
学前教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是人们根据社会、学前儿童、学前教育性质等因素对学前教育课程目标进行的综合判断与选择,其结果是确定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
2、学前教育课程内容价值取向。
学前教育课程内容价值取向是学前教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对学前教育课程课程内容所坐的选择与判断,它确定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特性。
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基础教育
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基础教育*(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四日)李瑞环各位副主席、各位常委、各位同志:这次常委会议集中讨论了教育问题。
李岚清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
钱伟长副主席作了专题报告。
大家发表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下面我就发展我国基础教育问题谈几点意见。
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抓好基础教育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
基础教育是发展高等教育的奠基工程。
实现现代化,需要大批科技人才和各个领域的高级人才。
这些人才的* 这是李瑞环同志在八届全国政协第九次常委会会议上的讲话。
培养主要靠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的生源在基础教育。
即使那些未能进入高等院校而自学成才的人,同样离不开基础教育阶段所掌握的知识和本领。
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切实搞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才有可靠的根基。
基础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关键环节。
根据我国的情况,接受基础教育之后能够进入高等学校的人总是少数。
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各行各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基本的要素。
没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者,任何先进的科学技术都不可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切行业劳动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经济效益的增加,都难以实现。
不论是从现实情况看,还是从长远观点看,决定我国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一个根本因素,在于全体劳动者的素质。
基础教育所传授的知识,既是每一个合格劳动者素质的内涵,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提高的起点。
基础教育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条件。
基础教育传授的科学文化和劳动技能,培育的思想道德和身心素质,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内容。
基础教育阶段所掌握的知识,为进一步接受人类文明的成果提供了条件。
基础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和青少年,这个时期所受的教育,影响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人的一生,进一步说,也就影响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我们常说,培养“四有”新人,从幼小抓起,从根基抓起,就是从基础教育抓起。
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
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初中、高中)。
1949年以前,中国的基础教育十分薄弱,教育发展最高年的1946年,全国只有幼儿园1300所,小学28.9万所,中学4266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基础教育,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普及教育。
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从而极大地调基础教育动了地方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办学的积极性。
198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使中国的基础教育走上了法制的轨道。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了到本世纪末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方针。
1999年初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一计划是教育战线落实“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具体举措,是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基础上提出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施工蓝图。
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构建21世纪充满生机活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
新中国成立50年来,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
截止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幼儿园18.14万所,在园幼儿2403.03万人;有小学60.96万所,在校学生13953.80万人;普通初级中学63940所,在校生5363.03万人;普通高级中学1.39万所,在校生938万人;有特殊教育学校1535所,在校生35.84万人(其中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殊教育班及随班就读学生22.55万人)。
农村义务教育根据国务院的部署,从2006年至2010年,国家将根据“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基础教育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按照“两年实现、三年巩固”的目标,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作业一第一单元综合练习一 (1-4章)一、填空题1、基础教育亦称国民基础教育是旨在提高公民基本素质而实施的普通文化教育。
2、我国基础教育的主体是九年义务教育,还包括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特殊教育。
3、基础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基础性、全面性、普及性。
4、1990年3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泰国宗迪恩召开了世界全民教育大全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的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行动纲领。
5、全民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教育民主化和教育普及化。
6、教育目的是社会对于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7、教育功能基本上可分为两类即: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
8、面向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是四个学会,即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9、由美国科学促进会着手制定的美国2061计划提出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的改革构想。
10、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力求体现其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1、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构是以分科为主,同时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
12、各学科标准应体现对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只是与技能、德育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13、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自上而下三级课程管理。
14、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或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培养学生原则。
15、范例教学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遵循基本性原则、范例性原则和基础性原则。
16、卡尔.罗杰斯1942年出版了《咨询和心理治疗》书,系统地提出了他的非指导性治疗理论及方法。
二、简答题1. 简述国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答:国外基础教育的改革出以下共同趋势:教育全民化,教育国际化以及教育信息化和教育个性化。
2、简要说明21世纪教育主旋律的内容。
简述我国教育制度的基本构成
中国的教育制度主要由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五个方面构成。
1. 学前教育:主要指幼儿园教育,对3-6 岁儿童进行的保育和教育,为儿童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 基础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以及高中阶段的教育。
小学和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
3. 高等教育:包括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
4. 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学生提供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5. 成人教育:面向社会所有成员,提供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包括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等。
此外,中国还设有特殊教育,以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
这些教育阶段相互衔接,构成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基本框架。
教育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可能因地区和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中国的教育体系
来自教育部二、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国教育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即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
[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指学前教育和普通初等、中等教育。
初等教育(小学)等为六年制;中等教育分为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通常各为三年。
另外有少数把小学和初中合并在一起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普及基础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普及了初等教育,大城市和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正在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1999年全国有小学58.23万所,在校学生1354.96万人;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09%,五年巩固率达到92.48%;全国已有91%人口的地区普及了小学教育;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4.3%。
初中阶段义务教育也有一定的发展。
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初中6.44万所,招生数2183.44万人;在校生5811.65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50%。
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中1.41万所,招生数396.32万人,在校生1049.71万人。
1998年职业中学10074所,招生217.6万人,在校生541.6万人。
1999年全国共有为聋哑、弱智等残疾儿童举办的特殊教育学校达1520所,在校生37.16万人,比上年增加1.32万人。
半数以上的适龄残疾儿童均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
全国共有幼儿园18.11万所,在园幼儿2326.26万人。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教育,以及多种形式的短期职业技术培训。
八十年代以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
1997年,全国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已达33,464所,在校生1869.76万人。
各类就业培训中心2,100余所,每年培训待业人员约100多万人。
高中阶段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已由1980年的18.9%提高到1999年的56.47%。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是指古代中国在孩子们进入正式学堂前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古代中国重视子女教育,将其视为国家兴旺的基石,因此学前教育在古代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私塾教育和官方教育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是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中国,家庭教育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最早和最基础的形式。
从出生起,父母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包括教导孩子正确的行为规范、品德修养以及基本的礼仪知识。
家长们经常会向孩子们传授一些道德故事和传统文化知识,以培养他们的品格和文化修养。
此外,父母还会教导孩子基本的语言能力和计算能力,以及生活和劳动技能,帮助他们逐渐适应社会生活。
私塾教育是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私塾是民间设立的小型学校,由有一定知识和教育背景的人士创立和经营。
对于条件较为优越的家庭来说,他们会将孩子送到私塾接受进一步的教育。
私塾教育通常注重孩子们的性格塑造和德育训练,着重培养孩子们的品德、智慧和文化修养。
私塾教育的课程内容包括儒家经典的学习以及文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在私塾里,孩子们还会进行诵读和默写等训练,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而对于贫困家庭来说,他们可能无法承担私塾教育的费用,因此孩子们主要通过官方教育来接受学前教育。
在古代中国,官方教育机构主要是由各级政府设立和管理的。
这些机构为贫困家庭提供了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
在官方教育中,孩子们主要学习基础的文化知识,如识字、数学计算等。
此外,他们还会学习一些简单的礼仪和社会规范,以及一些实用的生活技能,如农耕、织布等。
官方教育以帮助孩子们融入社会为主要目标,强调培养孩子们的实用能力和适应能力。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学前教育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教育的重视和传承。
家庭教育为孩子们提供了最早的教育启蒙,私塾教育和官方教育则提供了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知识和技能培养。
这些教育方式共同培养了中国古代孩子们的品格、智慧和文化修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学前教育的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学前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点,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我国,学前教育已经从过去的“托儿所”模式逐渐转变为“幼儿园”模式,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作为一名关注学前教育的人,我对我国学前教育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1. 基础性学前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对儿童身心健康、智力发展、个性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学前教育可以为儿童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2. 先导性学前教育具有先导性,对儿童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学前教育,儿童可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3. 衔接性学前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与家庭、社区教育的衔接点。
通过学前教育,可以促进家庭、社区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儿童成长。
二、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1. 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为学前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教育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资源逐渐丰富。
许多城市和地区新建了幼儿园,提高了学前教育覆盖率。
3. 教育理念我国学前教育逐渐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游戏化”教育,注重儿童兴趣、个性和能力培养。
4. 教师队伍建设我国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得到提升。
三、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我国,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依然存在。
城市和农村、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学前教育资源差距较大。
2.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幼儿园教育质量不高,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落后,难以满足儿童全面发展需求。
3. 家庭教育观念滞后部分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家庭教育观念滞后,难以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
4. 教师待遇不高学前教育教师待遇普遍不高,导致优秀人才流失,教师队伍不稳定。
英国和中国的教育制度有何不同?
英国和中国的教育制度有何不同?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英国和中国虽然都是世界大国,但是两国的教育体系有着很大的不同。
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英国和中国的教育制度的主要不同之处。
1. 教育结构英国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基础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中等教育包括高中和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则包括大学和专业院校。
而中国的教育则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职业培训等几个阶段。
2. 学制年限英国的教育年限比中国的要短。
小学为7年,初中为3年,高中为2年,大学学士学位为3年,硕士学位为1年,博士学位为3-4年。
但是在中国,小学为6年,初中为3年,高中为3年,本科学士学位为4年,硕士学位为3年,博士学位为3-4年。
3. 选修课程在英国的教育体系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包括选修科目和选修课程。
而在中国,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课程而没有太多的自由选择余地。
4. 教育费用在英国,教育费用较高,包括学费和生活费用。
但是英国有很多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机构,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费和生活费用的问题。
而在中国,大多数学校的教育费用都比较低廉,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竞赛和评比活动来获取奖学金和助学金。
5. 教育理念英国的教育注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和个性化培养,不重视考试成绩,而中国的教育则注重学生的成绩和评级,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
总结英国和中国的教育体系有很大的不同之处,英国的教育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自由和个性发展,而中国的教育体系则注重学生的成绩和评级。
但是两者都在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希望未来的教育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内在潜能的挖掘。
(学前教育原理)第四章学前教育的基本理念
2、教育观的结构
广义 教育观体系
一般是对各种教育的认识形成 的教育观 。 如家庭教育观、学前教育观。
狭义 教育观们基于一定的儿童观而形成
的关于学前教育的基本观点和看法。主要包括为 什么要对学前儿童开展教育、要把学前儿童教育引 向什么方向以及如何教育学前儿童等基本内容。
第四节
四 课程观的演变与发展
一、课程观的演变与发展
(一)课程的本质
第一,课程是知识或学科 第二,课程是经验
(二)不同价值取向的课程观
1、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观 2、儿童中心主义课程观 3、社会中心主义课程观
(三)世界范围内大课堂观的演变 1、20世纪上半叶的课程观 (1)进步主义的课程观 (2)永恒主义的课程观 (3)要素主义的课程观 (4)主导课程观
古典时期 的附庸说
成人主义 儿童观
自然主义 儿童观
理性与 浪漫主义 儿童观
人本主义 儿童观
远古时代
中世纪
文艺复兴
启蒙时代
现代
三、儿童观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
(一)古代的儿童观 古代的儿童观基本上是属于工具主义的,
是一种成人自我中心主义的表现,儿童特别是 女童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十分低下。
(二)近代的儿童观
•
教师观的核心是教师本质观。
(二)学前教师观
学前教师观是指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主要是 幼儿园教师)对本职业的特点、作用、任务、责 任、师生关系、教师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 须具备的专业标准等基本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二、教师观的历史演进与发展
3.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现代教育时期)
2.
答义务教育、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特殊教育四种是基础教
答:义务教育、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特殊教育四种是基础教育的范畴。
1.指导思想
《纲要》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教育方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3.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可简述为:“两个基本、一个进入”。
“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
4.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根本要求是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是今后的工作重点,优先发展、改革创新是保障措施。
优先发展确立了教育发展的战略优先地位;育人为本是核心,根本;改革创新是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促进公平是教育改革的基本政策;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5.教育发展
《纲要》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目标、任务、要求。
首先是学前教育,其次是义务教育,第三是高中阶段教育,第四是职业教育,第五是高等教育,第六是继续教育,第七是民族教育,第八是特殊教育。
义务教育、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特殊教育四种是基础教育的范畴。
中国教育-翻译
1.中国的教育体制分为三个阶段: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hreestages: basic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and adulteducation.2.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pre-school education)、小学和中学。
Basic education is comprised of pre-school education, primary school and secondaryschool.3.高等教育由职业专科学校、学院和大学组成。
Higher education consists of vocationalschool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4.1986年,中国开始实行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制义务教育(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政策。
In 1986, Chinabegan to implement the policy of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from primary school tojunior high school.5.中国政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placed strategic priority on developingeducation, advancing the strategy of developing the nation by relying on the science andeducation.6.在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With the joint efforts of both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historic achievementshave been made in Chinese education.1.中国的教育体制分为三个阶段: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
(4)课堂教学过多依赖教材
多年来中国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是统一编写的,教材是教师 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来源。直到90年代初才开始采取一些 措施,如提倡“一纲多本”。但直到这次课程改革之前并 没有很好实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教材产生很大的 依赖性。这样一种教学的传统延续多年,就在学校的教师 中形成一种常规和习惯。教学就是教课本上的知识,教师 的责任就是将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学会。教师很少对教材 上的内容和方法产生怀疑,或自行设计一些不同的内容和 方法。教科书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因此,“在许多 情形下,课程实际上就取决于教材。所以课本如何编写, 以及课堂上选用什么课本,在课程发展中有其非常重要的 意义”。
(1)课程发展的体制以统一的模式 为主
长期以来,中国的课程发展都是按集中统一的模式进行的。虽然从20世 纪90年代初以来出现一些变化,但主要的发展模式仍然是集中统一的。全国 大多数地区仍然用统一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这种课程发展模式有 利于政府对课程的制订和实施的控制,有利于确定高一级学校选拔时所用的 标准。但这种模式的弊端也是明显的。统一的课程标准,很难顾及到不同地 区和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特点。导致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缺少弹性。中国地 域广阔,不同地区存在很大差别。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有差别,城市和农村 差别更大。这样统一的课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一些学校 可能感到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内容太浅,不能满足部分好学生的需要。另一 些学校可能会感到内容太难,许多学生跟不上,学不会。同时,由于规定得 过细过死,也限制了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和选择的余地。学校 和教师几乎没有自己选择教学内容的机会。虽然随着义务教育的推行,在制 订课程标准时也不同程度地考虑具有一定的弹性,特别是中学的课程标准中 规定的必修和选修内容,使教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这种弹性也只是在 一个课程标准范围内的弹性,是一个大的框框下的弹性,学校和教师的自主 权仍然很有限。
自考本学前课程论知识点整理
简述学前教育课程的性质有哪些?1.学前教育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部分。
2.学前教育课程是非义务教育课程。
3.学前教育课程是终身教育的根基课程。
4.学前教育课程是适宜发展性课程。
5.学前教育课程是基础素质教育课程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特性?1.根基性。
根基性的内涵:(1)根基性是学前教育课程内容最基本的特性。
(2)是一切课程内容中最基本的部分。
(3)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
(4)具有最基础的结构与启蒙功能。
(5)涉及人生价值与人的发展最基本的问题。
2.直接兴趣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行动的动力,兴趣更是学前儿童行动的原则,兴趣是学前儿童主动地从事某种活动,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
3.人文性。
是指课程内容中所反映的人的本性以及与人的本性有关的文化特色,其核心是重视学习者。
4.情境性。
是指课程内容引发学习者情趣而积极主动发展的特性。
5.活动性。
它是学前儿童内外行为统一的特性,实际上是其内部心理发展的机制。
6.整体性。
是指课程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有机联系,形成具有整体功能的结构。
7.发展性。
是指课程内容顺应学习者身心成熟的内在秩序并促进学习者向着教育预期的目的变化的特征。
试分析中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历史启示?1.坚持学前教育课程发展中国化。
2.坚持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独立性与连续性的有机统一分析潜在课程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1。
潜在课程的引入,拓宽了人们对学前教育课程的认识。
2.纠正学前教育中的许多片面理解和做法。
3.潜在课程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潜在课程给我们的启示?1.重视课程之外的教育性经验对学习者的影响,增强教育的意识性,考虑一切可能对学习者能产生作用的因素。
2.课程不仅包括理性内容,也包括情意、动机、态度等非理性内容;要把学习看作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体。
3.培育学生,既要采取强迫性、主观性措施,也要采用隐喻式、潜在性方式,利用教育环境感染熏陶学生4.要注意教育系统内部课程的统整优化,也要注意学校内外不同因素的教育作用相互配合。
学制结构中基础教育包括
学制结构中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
学制结构中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
这四个阶段是一个人教育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四个阶段的教育内容和重要性。
学前教育是指3至6岁儿童的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起点。
学前教育注重儿童的综合素质培养,既包括智力的培养,也包括品德、身体、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通过游戏和各种活动,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小学教育是学制结构中的第一个阶段,是学生正式接受教育的起点。
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使学生掌握阅读、写作和计算等基本能力。
小学教育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品德、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情感支持。
初中教育是学制结构中的第二个阶段,是学生进一步深化学习的重要阶段。
初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供更加系统和全面的学科教育。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学习更多的学科,增加学科的复杂性和难度。
初中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此外,初中教育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高中教育是学制结构中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学生进入大学或职业生涯的关键时期。
高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和难度都有很大提高,学生需要更多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
高中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此外,高中教育还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或职业,为他们的未来规划提供指导。
基础教育包括哪些阶段
基础教育包括哪些阶段基础教育是指为培养公民的基本素质、知识和能力而进行的普遍教育阶段。
它是一个系统的教育过程,覆盖了儿童到青少年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
基础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基础,以便他们能够适应和继续深造。
下面将对基础教育的不同阶段进行探讨。
一、学前教育阶段学前教育是指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接受的教育。
这个阶段主要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社交技能的培养。
学前教育通常包括幼儿园和托儿所。
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游戏和互动,培养好奇心、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
二、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必须接受的教育阶段。
在中国,义务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九年,即小学和初中阶段。
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的学习。
初中阶段进一步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高中阶段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阶段,学生进入高中阶段通常为15至18岁。
高中教育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科知识,为进入大学或职业教育做准备。
高中的学习领域更加专业化,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学科,如文科、理科、艺术等。
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职业教育阶段职业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阶段。
职业教育通常在高中或高等教育阶段进行。
它包括技工学校、职业学院和职业大学等。
职业教育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高,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和职业教育。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和重点,但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投入。
中国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体系中国教育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即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
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指学前教育和普通初等、中等教育。
初等教育(小学)为六年制;中等教育分为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通常各为三年。
另外有少数把小学和初中合并在一起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普及基础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普及了初等教育,大城市和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正在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1999年全国有小学万所,在校学生万人;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五年巩固率达到%;全国已有91%人口的地区普及了小学教育;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
初中阶段义务教育也有一定的发展。
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初中万所,招生数万人;在校生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50%。
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中万所,招生数万人,在校生万人。
1998年职业中学10074所,招生万人,在校生万人。
1999年全国共有为聋哑、弱智等残疾儿童举办的特殊教育学校达1520所,在校生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
半数以上的适龄残疾儿童均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
全国共有幼儿园万所,在园幼儿万人。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教育,以及多种形式的短期职业技术培训。
八十年代以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
1997年,全国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已达33464所,在校生万人。
各类就业培训中心2100余所,每年培训待业人员约100多万人。
高中阶段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已由1980年的%提高到1999年的%。
1999年普通中专学校达到3962所,在校生万人。
普通中专招生科类结构有所变化,财经、体育、艺术类呈增长趋势,工科类呈下降趋势。
1999年全国职业高中学校达8317所,招生数万人,在校生万人。
1999年全国技工学校达到4098所,招生数万人,在校生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a’s Education
1.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至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和扫盲教育。
中国有两亿多中小学生,再加上学龄前儿童,占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一。
China’s basic education involves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nine-year ____________ education from _______________ to junior high schools, general se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special education for____________ children, and education for____________ people.
2.为此,国家确立了基础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按照政府的要求,
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在2010年实现基础教育总体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For this reaso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___________basic education as a key field for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China’s goal for developing basic education is to____________or____________ the level o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untries by 2010.
3.到2007年底,我国西部地区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即“两基”的历史性任务。
By the end of 2007, we have accomplished the_________ task of basically _____________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basically _______________ illiteracy among young and _________________ people in west China.
4.全国已有91%人口的地区普及了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形式多样的成人教育和民族教育也得到了
很大发展;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体系。
91% of China’s population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 primary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_____________and ______________ education, diversified adult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of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have also developed rapidly. All these have contributed to an education system that offers a _____________ _________ of subjects at various levels through diverse ___________and ___________ in China.
5.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稳步发展。
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提高,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
教育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Recent years _________ _________steady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This_________growth _________that China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___________ education, based on the _______________ recognized standard. The s tudent population of China’s schools of higher learning is now the world’s largest.
6.中国教育的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
者和接班人。
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我们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向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The guidelines for China’s education are: Educa tion must _________ the needs of ____________ modernization, be _________ with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and train builders and ____________ who are well developed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and ____________.Our education is _________ to the needs of modernization, the world, and the future.We want to _________ a socialist education system 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that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are oriented to the 21st century.
7.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
我国教育政策的总体布局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
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Education is the _________of China’s development, and fairness in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social fairness. Our ___________ education policy is to expand the availability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____________ progress already made, ____________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_________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8.普通高等教育指专科、本科、研究生等高等学历层次的教育;成人教育包括扫盲和以成人为教育对象的学校教育
和其他形式的教育。
Regular higher education refers to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s, master’s and doctoral degree programs.
Adult education includes __________ classes, school education and other forms of education provided for adults.
9.这是一所文理科综合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院校之一。
学校培养的目标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人才和高等院
校师资。
学校有教师748人,其中正教授103名,副教授219名,讲师336名,助教50名,外籍教师10名。
Ours is one of th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of _________ _________ and ___________directly unde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trains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in social and natural sciences as well as college or university teachers. We have a teaching staff of 748, among whom 103 are______________, 219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36 lecturers, 50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and 10 foreign teac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