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合集下载

毛概第三章第三节

毛概第三章第三节
课间休息
解放战争时 期的人民民 主统一战线
目录 前页 后页
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第一, 第一,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 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 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 第二,必须坚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第二,必须坚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利用 矛盾、团结多数的原则。 矛盾、团结多数的原则。 第三, 第三,必须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结合起来, 结合起来,这是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又一条基 本原则。 本原则。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 三位一体” 2.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位一体”关 系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是相 土地革命、 辅相成、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辅相成、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只有进行土地 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广泛动员和组 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 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 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革命;只有建立革命武装, 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革命;只有建立革命武装, 并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保 并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 卫根据地的发展; 卫根据地的发展;只有建设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 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坚实的基础, 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坚实的基础,武装斗争才 有可靠的依托。 有可靠的依托。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工农武装割据” (三) “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 工农武装割据 城市的必由之路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主要内容就是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 土地革命、 结合,就是“工农武装割据” 结合,就是“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 城市的必由之路。 城市的必由之路。

毛概第3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课件

毛概第3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课件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 阶级和中国共产党
一大会址 21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工人 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
资产阶 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2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 就必然不能胜利。
——毛泽东
23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文化上:
8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传教士正在向上海徐家汇一带的孩子们传教
9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 略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 的解体,但并没有使中国发 展为资本主义国家
10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 进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 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 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 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 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路线,提出了转变的思想。 中国革命的实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
发展的客观条件。
18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9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包括中国革命的对象、 动力、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和发展前途。
共同富裕。这两大任务不能互相替代,但又互
相关联着。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
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14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概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结

毛概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结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路线基本纲领革命道路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2)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一)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演变过程5个关键点:《天津条约》(进一步加深)《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北京条约》--------《辛丑条约》(完全沦为)《马关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总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六大特点:第一,半封建第二,半资本主义第三,半独立第四,半殖民地第五,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是主要矛盾(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社会性质决定社会矛盾决定革命任务决定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发生了新的变化,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1919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近代中国革命包括:P书上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条件6:社会条件:中国人民斗争(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壮大和工人运动发展(自在阶级——自为阶级)思想和文化条件:新文化运动思想武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转折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实现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毛概题库第三章

毛概题库第三章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正确答案是】:B2.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封建主义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正确答案是】:B3.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

A.帝国主义B.封建主义C.资本主义D.官僚资本主义【正确答案是】:A4.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最可靠的同盟者是( )。

A.工人B.城市小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农民【正确答案是】:D5.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

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正确答案是】:C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 )。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成立【正确答案是】:C7.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C.革命的前途不同D.革命的阵线不同【正确答案是】:B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是()。

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B.农民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政权问题【正确答案是】:A9.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A.武装斗争问题B.党的建设问题C.统一战线问题D.农民问题【正确答案是】:D10.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是中国﹙﹚的三大法宝。

A.革命B.建设C.改革D.开放【正确答案是】:A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D.保护民族工商业【正确答案是】:C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

A.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种种特权B.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C.打到军阀统治,实现祖国统一D.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正确答案是】:D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根本标志是()。

毛概课件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概课件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最凶恶的敌人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 主 要 社 会 基 础 大资产阶级竭力扩张官僚 资本,企图扼杀中国革命
官僚资本主义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工人 农民
最基本的动力 主力军 基本动力 革命动力之一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点 击 图 片 收 看 视 频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红军长 征后
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争和战 略问题》中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 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 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的国情
政治 侵略
租界地内的“国中国”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的国情
经济 侵略
在外国巡捕监视下的中国劳工
第一节 文化 侵略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近代中国的国情
中 共 二 大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 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 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 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 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中共二大
林 祥 谦
总结工人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单靠 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 利,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中国民族资 本先天不足,主 要是轻工业,缺 乏重工业的基础。

毛概整理第三章

毛概整理第三章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1、近代中国国情根本性变幻: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演变过程: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半殖民地:主权不完整,经济不独立;半封建:封建社会解体,封建剥削制仍保持)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1)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提(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与人民共同富裕——目的和归宿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毛概第三章课件

毛概第三章课件

国与日本,签约地点:北京)
* 满洲里界约(1911年(宣统3年)12月20日,中国与俄国, 签约地点:满洲里)
*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光绪32年)4月27日,签约地
点:北京) *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1905年(光绪31年)12月22日, 签约地点:北京) * 辛丑条约(1901年(光绪27年)9月7日,签约地点:北京)
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鸦片战争后, 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 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 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推翻 三座大山),一个是实 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 共同富裕 。
(二)中国革命的性质与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之路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派:百日维新 地主阶级代表:洋务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辛亥革命 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
二大:明确党的革命纲领,领导工人运动,京 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认识统一战线。 三大:提出国共合作,未明确无产阶级的领导 权。 四大: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 的思想。1926年前后逐步形成新民主主义革 命思想 大革命失败:系统总结和艰辛探索 遵义会议:对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 抗日战争: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解放战争:成熟与完善
第一、帝国主义通过侵略战 争迫使中国政府与他们签订一系 列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和 文化上控制中国,使中国在很大 程度上半殖民地化。
1840年----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中 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起点浮雕)
关天培血战虎门
(鸦片战争剧照)
* 中俄密约(1896年(光绪22年)6月3日,莫斯科) * 马关条约(1895年(光绪21年)4月17日,马关,与日本) *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1890年(光绪16年)3月17日,印度 加尔各答;补充修订:1893年12月5日,大吉岭) * 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光绪2年)烟台;中国与英国)

毛概-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毛概-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3.成熟阶段——1936年以后
代表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实践论》、《矛盾论》 《战争和战略问题》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人〉发刊词》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正 式宣布:“从1927年到现在 ,我们 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 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 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 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 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 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
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正确的政策
主 观 条 件
(3)“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 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工农武装割据
为以 主武 要装 形斗 式争
为以 中土 心地 内革 容命
以 设根 为据 依地 托建
三者结合
(4)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意义
1.指明了夺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唯一正
确的途径,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2、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内容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 路的必要性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 路的可能性
(3)“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 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4)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意义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 路的必要性
第一,这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第二,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决定的。中国反 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 民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 下的农民战争。 第三,这是由敌我力量的对比和布局决定的。
总指挥叶挺
领导人张太雷
副总指挥叶剑英
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1928—1935)
1930年,中国 共产党创建的 农村革命根据 地十几个,军 队10万人, 1934年红军发 展到30万人, 革命根据地人 口达到1000万 人。

毛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问题:在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就其革命 性质而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到1950年初,新中国实施新民主 主义的经济政策,共没收国民党官僚 资本的工矿和交通运输企业2858家、 金融企业2446家,征购和代管外国在 华企业1192家,建立了掌握经济命脉 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保护民族工商业
(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的) 官僚资本主义:落后的生产关系 民族资本主义:进步的生产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特点: ➢无产阶级领导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范畴 ➢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 ➢以解放生产力为革命的根本目的
问题: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具有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新旧民主主 义革命的 内在联系
革命的 对象和 任务相同
革命的基本 革命的性质
民主集中制 的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 沿用,但具体内容 逐渐发生变化。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时 期
共产党成立
大革命
土地 革命
劳农专政 革命
名 真正平民政权
民众 合作
称 工农小资 统治
产阶级的 的国
民权裁制 家
工农 民主 政权
抗日 解放战争及 战争 新中国成立
抗日 民主 政权 即 “三 三制”
毛泽东视察 上海申新九厂。
1929年1月,在红四军司令部的布告中就 有“城市商人,积铢累寸,只要服从,余皆不 论”的规定。在创建苏维埃政权的实践中,党 更明确规定要“保护中小工商业者”,各革命 根据地都鼓励私人商业的发展。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 其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纠正王明过“左” 的工商业政策,重新重视在经济上保护民族 工商业的存在和发展,从而使根据地遭到严 重破坏的工商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毛概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概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日本
奉系军阀 奉天、黑龙 张作霖、张 日本
晋系军阀
阎锡山
日本
五、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 或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 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 迫,特别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大局进攻, 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 一直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不 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视频:遵义会议
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
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 识逐步成熟。
毛泽东指出:
“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 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 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 了中国这个客 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 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 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 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解放战争时期,党和毛泽东总结中 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完 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要反对封建主义?
第一,封建制度是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 的社会基础; 第二,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 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 的主要障碍;
毛泽东指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 国的主要的社会基础,是用封建制度剥削和压迫 农民的阶级,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阻碍 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毫进步作用的阶级。” 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经济 上消灭封建制度,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
社会性质 社会矛盾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社会性质社会矛盾革命任务
根本任务: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

毛概第三章

毛概第三章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国情: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毛泽东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动力:工人阶级(基本动力)、农民阶级(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领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革命领导力量不同。

革命前途: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性质不同,又相互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民族的“是指:①在内容上,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对立性;②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③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的,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是民族的文化。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的道路和基本经验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三大法宝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而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的理论。

毛概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概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The End!
Thanks!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
• 统一战线 • 武装斗争 • 党的建设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反思
• 1、必须建设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这个党必须善于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正 确的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个党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不谋个人私立,密切联系群众,勇于批评与自我批 评,敢于和善于领导人民向敌人作坚决的斗争。 • 2、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势,建设一支由共产党 领导的强大的人民军队,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路 线。 • 3、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在共产党领导下 的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 阶级的领导权。 • 4、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主要依靠中国 各族人民自身的力量夺取胜利,同时也要争取各国革命力 量的援助。 • 历史证明,这些宝贵经验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 义建设事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见翻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成条件
• 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 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 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 中国环境: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 建性质的社会。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 的舞台,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式的发 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 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 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 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 命的开始。

毛概第三章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毛概第三章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 一·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 二·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一·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国情 (1)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年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 帝国主义不断入侵和与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 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 中国逐渐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
想。
• 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统一战线的理论; • 建立和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国革命道路的理 论; • 革命战争的实践——人民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 党在革命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党的建设的论
成熟时期的主要理论领域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
• ★人民军队建设
• ★革命根据地建设 • ★党的建设
• 4、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
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
• ★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
创造必要的前提。
中日两国签订二十一条合影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孙中山,是中国政治 家、医师、革命家、中 华民族主义者。曾任中 国国民党总理、第一任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等 职,亦为三民主义思想 的创建者。1940年,国 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 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毛概 第三章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毛概 第三章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947年毛泽东在转战陕北期间与老乡一起吃饭。
1946年毛泽东在陕 北打乒乓球
经验总结:
(1)两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理论。
(2)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3)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人民军队理论和军事战略理论。
(4)党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党的建设理论。
总之,没有中国 革命实践和对这一实践 经验的科学总结,就没 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内容结构
知识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的社会条件:近代中国国情(社会性质——
新民主主
半殖民地半封建(落后的农业国);社会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和人民征: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第三
(一)新 民主主义
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 沿长城开往前线
五四时期的毛泽东
中国旧民主主义 革命:鸦片战争后, 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 立、人民解放进行了 前仆后继、不屈不挠 的斗争。太平天国农 民战争、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 软弱性、妥协性,无 不以失败而告终。
辛亥革命开创了 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是 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 历史性巨变。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的实践基础:
中国革命的经验总结:
(5)解放战争时期的经验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应向何处 去?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国共两 党展开了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 来的经验,完整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总路线,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 会主义转变的思想,同时,完成了人民 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 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 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毛概第三章

毛概第三章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特征
1、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形成。
近代中国的国情
19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国情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 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 国在很大程度上殖民地化。
部分不平等条约: 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 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 “围剿”战争的失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 经验。经过对这些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及理 论概括,在遵义会议以后,中国民主革命 开始再次走向新的胜利。特别是经过抗日 战争时期的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 步成熟。
抗日战争时期
2.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六点)
(二)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民族民主 革命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 :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 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 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 要的矛盾。
2、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二大: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此后,即着手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 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同时,京汉 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的教训也使党认识到,面对帝国主义的侵 略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单靠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可能取得 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五四运动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1919五四运动后,中 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 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
自在阶级指的是,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

毛概第3章

毛概第3章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 包括总路线、基本纲领、统一 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革 命道路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提出:
(1)1939年, 毛泽东在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概念 (2)1948年4月,毛泽 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 话》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完整表述为: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 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 命”
中国文化革命的旗手鲁 迅先生。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 的文学”。《狂人日 记》、《呐喊》、 《坟》、《彷徨》、 《阿Q正传》等优秀现 代文学作品是新民主主 义文化纲领的实践。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1、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和党的任务
(2)党的任务:继续革命
八七会议视频



中国的官僚资 本家最早产生 于洋务运动时 期 北洋军阀时期 是又一次高潮 国民党四大家 族是最大的一 支
官僚资本主义: 是一种垄断资本和反动国家政权结合在一 起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个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它的存在和


发展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其与国 家政权结合,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着密切 联系才成为革命的对象。 其特点: 第一,封建性。 第二,买办性。 第三,垄断性。

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起义。
三湾改编: 时间: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 地点: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 部队由一个师改为一个团 确立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 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 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毛概第3章

毛概第3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 军管会接收 江南造船厂命令。
军管会没收 中央银行命令。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保护民族工商业
毛泽东视察 上海申新九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
翻身农民积极支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小资产阶级是可靠的革命力量
青年学生举行反美示威游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的一部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显著区别
领导力量
指导思想 革命目的 世界关系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思想指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显著区别
领导力量 指导思想 革命目的 世界关系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义革命的道路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 “城市中心论”在实践中的失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
国体: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 义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毛概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毛概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的国情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的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1914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资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

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观点。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2.1922年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是反帝,反封建。

3.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战线的思想。

4.1925年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理论,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毛概

毛概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正确答案:武装斗争
9、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正确答案:《辛丑条约》
10、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是
正确答案:党的三大
11、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正确答案: 农民问题
12、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
正确答案:帝国主义
5、如何认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作出的巨大贡献?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并在这一过程中潜心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分析了处于白色政权包围的环境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3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他科学地分析发中国社会和各种深刻矛盾,认为现时的红色政权虽然还很小,但是中国革命肯定会很快发展起来。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欧洲帝国主义忙于内部的厮杀,暂时放松 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的民族工业 出现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惟一的一次发展的 “黄金时代”。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在此期 间已发展壮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约有 100万人,到1919年,已增加到200万人左 右。
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可能性
总路线:
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及 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的途径、手段等内容的基本 概括,具有统一步调,号召人民的重大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 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948年4月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革命对象 动力、领导力量、 、性质和前途
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第四,‚五四‛运动促进了马 第三,‚五四‛运动时期, 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 第二,‚五四‛运动发生在十 第一,‚五四运动‛发生在中 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使 国共产党的成立使旧民主主义革命转 国新的社会力量得到进一步生长和 月革命之后,并受到十月革命的影 旧民主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 发展的条件下,为中国革命的转变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必然。 响。 革命具备了思想前提。 奠定了阶级基础。
思想文化上:帝国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 民进行奴役
传教士正在向上海徐家汇一带的孩子们传教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 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 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 和殖民地。
——毛泽东
中国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袁世凯与列强公使的合影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 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化的起点; • 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 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加快了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 • 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 国社会半殖民地牛封建化进一步加深; • 1900年的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 《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 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基本形成。
阶级基础 思想条件 国际环境
第二,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同时, 一个有别于封建士大夫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逐渐 成长起来。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准备了思想条件。
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可能性
阶级基础 思想条件 国际环境
• 第三,辛亥革命后,世界上发生了两件大事,对 近代中国革命性质的转变发生影响。 •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中国先进 分子对资本主义文明价值的怀疑。 • 1917年11月,俄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十月社会主 义革命,探索中国出路的中国的先进分子,把学 习目光从西方资本主义转向东方社会主义俄国。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
• 无论中国的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 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 主革命任务。 • 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必 须有新的思想来指导,有新的阶级及其政 党来领导。中国革命必须走一条全新的道 路。
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可能性
阶级基础 思想条件 国际环境
• 第一,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了, 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占有明显的优 势。 •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 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很软弱。 • 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 是地主军阀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 专政。 • 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 且控制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 要障碍。 •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 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极端的 不平衡。 • 第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 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
英控制下的上海海关
1899设于汉口的德华银行
位于上海徐家汇的天主教堂。
• 英国人赫德,1859 年起参加中国海关 工作,任广州海关 副税务司。1861年 起代理总税务司职 务,他也是中国第 一任海关总税务 司,1863年11月正 式担任海关总税务 司。把持中国海关 近半个世纪。
4、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和性质
•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任务的关连; •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 经验的概括; •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 5.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
小农业和家庭手工 业相结合的自然经 济是鸦片战争前中 国社会的主要经济 形式。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形成 的原因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形态形成的根本原因。
政治上: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 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 治中国的支柱。
俄军捕杀中国人
辨析: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 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具有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2001年试题
•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 之后,从革命阵线上说,它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 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2分)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反帝反封建, 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因此,它的性质不是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 但是,它的目的又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而是 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3分)
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和性质
任 务 性 质
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的中国革命是 什么性质的革命?毛泽东指出,其性质不是无 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革命。
社会性质 主要矛盾 革命任务 革命性质
5、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太平天国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领导力量
指导思想 革命目的 世界关系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思想指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显著区别
领导力量 指导思想 革命目的 世界关系
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为最终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建立人
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然后再
任 务 性 质
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使中国成 为一个民族独立的国家;对内推翻封建主义 的统治和压迫,使中国成为一个人民民主的 国家。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前提)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目的)
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 二者不能互相替代,但 又互相关联着。前一个任务 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 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 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 必然要掠夺财物
经济上:中国被迫向帝国主义国家支付大量战 争赔款,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
的经济命脉。
签订《南京条约》
战争赔款 《南京条约》对英国赔款2100万元
《北京条约》对英、法赔款各800万两白银 《马关条约》对日本赔款23000万两白银 《辛丑条约》对英、法、德11国赔款 45000万两白银(年息4厘,分39年还清, 本息合计98200万两)
鸦片战争后:半殖民地半封建
1.帝国主义——决定性力量 2.封建势力——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 3.封建剥削制度——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4.民族资本主义——不是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5.中国状况——长期不统一,发展极不平衡 6.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 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最 主要的矛盾。
5、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 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毛泽东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显著区别
领导力量
指导思想 革命目的 世界关系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小资 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领导的;新民主主 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 的。这是最主要的区别。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显著区别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本节提纲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二、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
1.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袁世凯及其批准的 ‚二十一条‛文书
蒋介石军队屠杀革命党人
蒋介石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 进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 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 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 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 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毛泽东
2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 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2.认识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的结 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官僚资本 主义
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 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中国革命的对象还有官僚资本主义
•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 级。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 级两部分。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之一,而官僚资产阶级依附于帝国主义并为帝国主 义所豢养,则是革命的对象。 •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 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 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 垄断性。因此,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 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