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形象之鉴赏景物形象

(步骤二) 表达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的伤感,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凄清孤寂, 隐隐流露羁縻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
(步骤三)
我们了解了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学习了
结
如何分析诗歌的景物形象,并且帮助大家学
束
习了规范答题的步骤,希望大家在读懂诗歌
语
的基础之上,不断揣摩不断实践,争取更好
常见意境术语六大类型
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 清幽类:清新明艳、XXX恬淡。 伤感类:凄清冷寂、孤寂冷清。 婉约类:缠绵悱恻、哀婉动人。 超脱类:超脱世俗、远离尘嚣。 华美类:富丽堂皇、华美绚丽。
常见意境术语举例
雄浑壮丽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 如“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超脱世俗 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把握这一类题目的解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作业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走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画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此诗通过选取迟日、春风、花草香、飞燕、暖沙、睡鸳鸯等意 象,描画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 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 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暮天—迥,青枫、霜叶—稀,鸟—独,月—初上 第三步:分析意境 广阔、凄凉、孤寂 第四步:由意境分析情感 关键词:乡心,绝 表达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的伤感,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凄清孤寂, 隐隐流露羁縻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
【示例】叶落草枯暮色中天显得清旷悠远,本来茂盛的青枫现在 的霜叶稀稀落落。一座孤城面向河水的城门已经关闭,唯有的一只 孤零零的鸟也向相反方向飞去。水边的渡口一弯新月刚刚升起,邻 居家的渔夫至今还没有摇船而回。怀乡愁思的侵袭肝肠都要寸断了, 从什么地方又传来了阵阵捣衣的砧声?
2020浙江高考古代诗歌形象鉴赏之景物形象

2.答题步骤 步骤一:找意象,组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 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步骤二: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意象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找 到多个意象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 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 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 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这首小令的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词句注释】 (1)“松径”句:化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意。松径,指 隐居的园圃。 (2)“黄菊”句:化用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意。 (3)泼醅(pēi):没有漉过的酒。 (4)“白衣”句:引用陶渊明“九月九日有菊无酒,适逢友人遣白衣童子送酒”的典 故。陶渊明九月九日在宅边菊丛中,坐了很久,正苦无酒,忽值江州剌史王弘派白衣送 酒至,陶渊明于是就酌,烂醉而归。白衣,给官府当差的人。
步骤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暗含的寓意。答 案要具体,切忌空洞,答题时应尽量点出描绘的意象和意境所表达的感情, 点明其在创设背景、表情达意、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比如只答“表 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出“为什么感伤”。(有时这几步 需要合在一起作答,并且具体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灵活处理)
【对点学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精]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精]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d956f7715ef7ba0d4b733b66.png)
海上吊吴野人①墓
【清】于震
日落平原海气昏,一坟萧瑟对空村。
纵教大业留天壤,到底虚名误子孙。
岸拆蛟龙移墓道,潮来风雨吊诗魂。
当年冠盖应俱在,独认残碑剔藓痕。
【注】①吴野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号野人。明朝覆亡后,即隐居故里泰州,自甘寂寞。卒后葬于海滨。
诗歌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首联有何作用?
【解析】这首诗语言平淡,描写景物没有运用修辞手法,这就必须从用词的角度去思考。一是诗中选择了“浓淡”“微”“黄”等形容词,准确地描写初春景物的特点;二是动词“耸”的运用,化静景为动景。答题时,对此进行分析即可。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泗州东城晚望
秦观
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霏间。
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这两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
三、【201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1.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试简析其写景艺术特色。
【答案】①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②选取富有特色的典型意象秋风、秋雨、红蓼、鸥迹等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形象。③视听嗅多感官结合描写环境。听觉上的是风雨声,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美丽画卷?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诗的意境呈现出来。
向上滑动阅览
【答案】烟霭笼罩之下,波光粼粼的淮河像一条蜿蜒的白带,绕过屹立的泗州城,静静地流向远方;河上白帆点点,船上人语依稀,稍远处是一片丛林,而林梢的尽头,有一抹淡淡的青色,那是淮河转弯处的山峦,好一幅美丽的淮河水乡晚景图。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指导:景物形象分析(典例、练习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指导:景物形象分析(典例、练习解析)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就是把握景物中所体现出来的绚丽、明丽、雄奇、雄伟、萧瑟、清幽、凄冷等特色,感受其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
【典例解析】【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行香子赵鼎①草色芊绵,雨点阑斑。
糁飞花、还是春残。
天涯万里,海上三年。
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谩凝眸、老泪凄然。
山禽飞去,榕叶生寒。
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注】①1138年,面对金国的进攻,南宋大臣多主张割地求和;赵鼎坚决反对,遭到秦桧忌恨。
秦桧做宰相后,将他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
赵鼎最终绝食而死。
问题: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E )A.“草色芊绵,雨点阑斑”描写了草木繁密茂盛、小雨淅沥的景色,作者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B.“天涯万里,海上三年”概括了作者被贬谪到海南的三年生活,万里之遥,三年之久,语甚沉痛。
C.“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中的“长安”实际上是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是作者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D.“谩凝眸”是说枉自定睛远望,不能慰己老怀,所以紧跟着的就是“老泪凄然”,这七个字直抒胸臆。
E.“山禽飞去,榕叶生寒”描写了作者凭栏远眺所见的景色,山鸟飞去,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
【答案解析】A项,“以乐景衬哀情”错,词中的“草色芊绵,雨点阑斑”不是乐景。
E项,“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错,“生寒”的意思是绿色的榕叶让作者内心升起寒意,更感悲凉。
【例2】(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湖恬亭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①,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①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问题: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描绘画面是一种分析景物形象的题型,回答时要找出诗中的景物(意象),概括景象(意境)的特点。
高考诗歌鉴赏形象分析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调试版

解题思路
1、绘景:描摹诗歌图景。
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和图景 (画面)描绘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 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 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 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 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析境:概括意境特点。
命题形式:诗(词)中 使用了哪些景象?某句某联 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画面、 意境)?诗(词)的某一景 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意象类解题方法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 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 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宋神宗元丰五年,秦观应礼部试,落 第罢归。赋《画堂春》。②捻(niǎn):持取, 捻弄
描景此图诗描绘【了注怎】样钩的点疏围意氛箔境:?把请帘简子要挂分起析析情。感。
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又
咆哮着远去,在北风的呼啸中不断拍打堤岸, 在暴风雨来临之际,诗人不仅没有关门闭户躲 避,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饱览“千山 急雨来”的壮观。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 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 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 情。
常见意象的情感特征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 高尚。
(2)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3)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 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4)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 是高洁的象征。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 的感慨。
景物形象
含义: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 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景物 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 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写 (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 (农事、战争、狩猎、离别)、色彩描 写。
2020年高考诗歌鉴赏景物形象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江天一色无纤尘, 江畔何人初见月? 人生代代无穷已, 不知江月待何人,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月年年只相似。 但见长江送流水。
月亮时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它既是运动 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于是它总是引导人们对生生 不已的精神的礼赞,也启示人们对宇宙永恒的思考。
A、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人物
形象
诗 歌
即诗人自己 (偏重抒情的诗歌)
B、作品中特定人物形象 (偏重叙事的诗歌)
形
象
事物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形象
(自然界中的万物,成为诗人描摹歌 咏的对象,偏重咏物的诗歌)
借以
表达
主观
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
感情 的载
景物 形象
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体
(偏重写景的诗歌)
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的留 恋企盼。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亡国破 家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 情宣泄心中的愤慨。
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 园香径独徘徊”
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 驿》)
如唐人骆宾王《在狱咏蝉》起首两句: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
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
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 别绪的气氛。
5、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诗歌形象1景物形象

花
梅花
菊花 杨花/柳
絮 野花
落花
兰花
高洁(唐以后) 坚贞不屈,春天的含义
孤傲 离愁别绪,游子思归
不为人知,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青春易逝 姿态优美,清高
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柳岸晓风残月。
独怜幽草涧边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 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14
【常见设问2】分析意象作用
返回
(1)全诗重点写了某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2.[分析意象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返回
江上
董 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 ①董颖,大致生活在宋高宗绍兴初前后,一生穷困
潦倒,迫于生计而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
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有什么作用?(4 分)
参考答案:为首句寂静的秋江点缀了生机,组成一幅动静 相间的江上秋色图;(从营造意境角度分析作用)反衬了诗人的孤 单,使诗人孤寂的心情跃然纸上。(从表情达意角度分析作用)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 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铁骑:金国军队。 河洛:泛指中原。
诗中描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引用原文
高考语文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什么是诗歌的意象、意境?
在诗歌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 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 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它比之自然界 中的客观景物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这种能诱发读者 想象和思考的艺术境界,称为意境。譬如《琵琶行》开 头所描写的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景物,“枫叶荻花秋瑟 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等,就构成了萧瑟、凄清、 苍茫的意境,烘托出全诗伤感的感情基调。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考纲要求
古代诗文阅读 4.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考点诠释
诗歌的形象
诗歌形象
人物 景物
作为描写的客观对象 抒情主人公形象 景象 物象
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 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 事物也是景物形象。 它包括:
1、作者描绘了一幅山雨初霁,万物一新的图景:初秋
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
水中碧莲。
步骤三:指明思想感情
2、营造了一种恬静幽美的意境。
3、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对污浊
官场的厌恶和乐于归隐的志向。
考点巩固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怨 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miǎo①。愁云音未了,布帆 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树步梢骤。一:描绘画面及特点 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步景骤?二(:3结分合)文本分析 前四句描写了一幅缠绵婉恻又悲凉寂寥的送别场景:友 人乘舟远行,词人伫立江边,春水渺茫,行舟远去,愁 云惨淡,小舟渐行渐远,最后惟见比沙鸥还小的点点白 帆。作者以景衬情、含蓄蕴藉地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 绪表现韵味十足。
鉴赏诗歌作品中的景物形象

鉴赏诗歌作品中的景物形象【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诗歌景物形象的内涵。
2.了解鉴赏诗歌景物形象鉴赏的常见题型。
3.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答题方法。
预习案一、景物形象的内涵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简而言之,就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形象。
二、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长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4.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5.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6.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探究案一.从高考命题来看,景物形象考查的主要类型1.描绘写景画面2.分析写景作用3.赏析情景关系二、景物形象类试题常见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什么情感?2.这首诗中XX景物描写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
3.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考题示例】(2009·海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的幌子。
思考: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什么情感?(6分)【知识链接1】常见意境氛围术语: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沉郁孤愁,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020年高考天津版高考语文 (一)古典诗歌鉴赏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 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语言诙谐、风趣或辛辣。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想象丰富奇特,气魄雄伟宏大,意境辽远壮阔, 感情横溢豪迈,胸襟豁亮旷达。
例句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分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是写人的志趣情操,其中 “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描写,更是对其神韵、品 格的高度概括。
7.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例句
分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锦瑟》
考点清单
清单一 诗歌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
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分类
人物形象:A.“我”——诗中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B.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事物形象:咏物诗中描绘的事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诗人形象:
分析
梨花盛开时,雪白的花不是一朵一朵的,而是一团一团的,花团锦簇,梨 花压枝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相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势之大, 更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与温暖。
2.比拟: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 写。 作用:使事物栩栩如生,使诗歌更生动,增添情趣。
例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孔雀东南飞》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 1.树木、花草等植物类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系列: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考点阐释】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贺知章(味柳》中的“柳”》和人文景象(如陶渊明(归困园层》中的“方宅”“草屋”“远人村”“墟里烟”)。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诗人的感情一旦被激活,他们触目所见,均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
在他们所摄取的景物中,很少有纯自然的景物。
因为“国破”,即使“城春”,他们也会看到存在因伤时而进射出泪水,失群的春鸟因恨别而惊修地发出哀喂。
诗入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虽不直接言情,情已充溢其间。
鉴赏诗中这些形象的特点,品味这些形象所蕴含的意义与思想情感就是设题点、赋分点。
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意象货析、意境品味。
1.意象赏析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无品可上者主观感情的客观景象,是作者思想内容和艺术感体易秘食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意象资桥极日士要华是体先动的自然景象。
意象赏析题目主要考查抓住关键词句,识别诗歌意象,根据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诗歌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选取意象的用意;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方面的作用与效果。
2.意境品味意境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品味题目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解读、对画面的描绘理解以及对情感的把握。
【方法探究】一、景物形象鉴赏要求1.“诗中赏画”。
古代写景诗大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赏析画面美,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物象的组合方式;画面色彩;动态;静态。
2.“画中品诗”。
由景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一般而言,诗歌描绘的形象画面是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即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是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二、意象赏析角度设问方式及答题思路设问示例: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43-2020诗歌鉴赏景物形象解析(微专题)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
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
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①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
(再现画面)
语文资源共享,加群微信ywgx688 备注:语文
意象的作用
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2.塑造环境或提供人物活动的背景。 3.抒发诗人感情。 4.贯穿始终,为全诗线索。 5.衬托人物性格或品质。(多为咏物诗)
课内训练1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次石湖书扇韵
适的心境(步骤三)。
课内训练3
(2016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金陵望汉江 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题目:诗的前四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句描写了什么样
的景象?这样写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有什么用意?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 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 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常见意境术语举例
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020年高考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2020年高考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2020年高考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考点解读★★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
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
高考中对景物描写的考查一般有两种考查方式:即意象类和意境类。
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它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单位,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成的。
★★技巧点拨★★分析景物的特点或者作用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意境类题目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描述时一忠实于原诗,二语言力求优美。
②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的特点。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怎样“感伤”。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
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5.“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席壮美的画面。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看是鉴赏景象、物象还是人物形象。
新高考诗歌鉴赏 鉴赏景物形象

[即时小练] 1.结合常见意境,运用一定的分析诗歌景物形象的方 法,写写这些诗(词)句表现出来的意境。 (1)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答:
(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二首(其一)》]
答:
(3)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三、规范答题——三步骤 步骤一 找景物,组画面(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 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步骤二 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抓住描述景物的关键性词语,把握景物的自身特征及特 殊内涵,找到多个景物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 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 情调。
答:
(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答:
(8)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答: (9)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数点渔灯依古岸, 断桥垂露滴梧桐。(戴复古《月夜舟中》) 答: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一)常见意境特点
类型
术语
动
活泼、热烈、繁华、喧闹
静
恬静、幽静凄凉、萧瑟、幽远
壮
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浑
美
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
另附四字术语: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 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条凄寂、静谧寂静、淡雅朦 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 缠绵婉转。
2020届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悠然自得之情。
②乐景写哀情(反衬)。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
遇的苦闷。
对接教材: 《过故人庄》《山居秋暝》《归园田居(其三)》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月”“忆”“寄”“行
的孤苦。
之情,而是从对
”“思”等词语以及元
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 方落笔,想像对
标 宵、中秋、重阳、除夕 情 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方思念自己之深,
志 等节日名。
感 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 借以烘托自己的
②常见意象:月亮、秋
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 苦恨离情。
风、秋霜、杜鹃、猿啼、 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 (4)因梦寄情,
内 容
身边可见之景。包括思亲、 送友、怀乡、赠人、表达 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
修辞手法。 (2)写景的表现手 法:①虚实结合;
的感慨。
等。
②衬托(以动衬静、
①诗歌中包含写景 ①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 以乐衬哀);③侧
内容,重点在作者 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面描写;④白描与
由所写之景而生发 ②表现了作者向往悠闲舒 细节描写。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素材pdf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
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一、【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
(共12分)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
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
3从教:任凭。
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
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5.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
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6分)【答案】15.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
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
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15.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
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及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
关于墨梅画的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点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的高超。
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两首诗具体内容,其区别也就体现出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考点解读★★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
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
高考中对景物描写的考查一般有两种考查方式:即意象类和意境类。
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它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单位,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成的。
★★技巧点拨★★分析景物的特点或者作用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意境类题目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描述时一忠实于原诗,二语言力求优美。
②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的特点。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怎样“感伤”。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
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5.“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席壮美的画面。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看是鉴赏景象、物象还是人物形象。
本题是鉴赏景物,要找出用到来的意象,想象整个画面,概括出意境特点。
本题问“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山色远寂寞”描绘夕阳照射之下,远远望去,群山苍茫,笼罩着夕阳的余晖,给人寂寞空旷之感;“江光夕滋漫”写满溢的江水在夕阳余晖中闪耀着特有的光泽;整个画面境界阔大壮美,而又给人寂寥孤独之感。
二、【2018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
“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这两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
三、【201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9分)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答案】(2)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
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解析】(2)题干要求描绘“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画面,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天津高考题多年在这方面设题,如2015年“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017年“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只是提问方式略有不同,而2018年完全延续了2017年的提问方式。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时,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回答本题抓住“平畴”“远风”“良苗”“怀新”几个意象,然后把“平、远、良、新”等几个修饰词展开联想,描绘画面即可。
四、【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8分)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答案】(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
该题可以形成三个步骤:一、找出描绘性句子,判断哪是叙述,哪是写景,从诗中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
二、细读,从哪些修饰语看出它是在描绘,如形容词、修辞手法。
三、再看哪些地方可以进行补充。
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日落断桥人独立”为叙述,“水涵幽树鸟相依”为写景,答题时应用概括性词语总述,从“幽”“人独立”“鸟相依”可以判断为“宁静”,其次再联系诗句,运用联想和想象具体描绘画面。
五、(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2019届高三最后一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韦庄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浣溪沙薛昭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①写作此诗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
②襄水,古属楚国。
1.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试简析其写景艺术特色。
【答案】①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
②选取富有特色的典型意象秋风、秋雨、红蓼、鸥迹等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形象。
③视听嗅多感官结合描写环境。
听觉上的是风雨声,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赏析诗歌的形象,需要考生先圈出设题诗句中的形象,再圈出写其特点的词语,根据这些词语来分析其特点。
赏析句子的表达技巧,应该先指明所用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句子分析该手法,最后点明这种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本题要求分析薛词上片所描绘的图景,同时分析其写景特色。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这三句中主要写到秋风、秋雨、红蓼、鸥迹、孤独佳人等形象,既包括景物形象,也包括人物形象: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以及鸥迹成行,这些都是景,使人突出地感觉到的是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孤零零地站着一个盛装的佳人,整幅画面寂寞而苍凉。
然后再看这三句的写景技巧,首先看这三句写了哪些景,这是从选材的角度分析,有秋风、秋雨、红蓼、鸥迹,这些景对人物起到烘托的作用,然后再看是如何写这些景的,如“风雨声”是耳中所闻,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是视觉所见,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可见结合了多种感官。
考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分析概括。
★★实战演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3.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
【答案】3.词的上阕写了灯火、云、鹧鸪、村等景物。
构成了一幅山村傍晚时分寂静寥落的生活画面。
【解析】鉴赏景物形象的基本思路是:①对找出意象题,直接答出即可,注意采用名词或名词化答法。
②对画面描述题,答案一般包括这几个部分: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说明画面+具体描述的内容+营造的意境。
(还可直接分析蕴涵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①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②一日凉。
(注)①红蕖:荷花。
②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
6.词的上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6.描写的是夏末秋初的清新淡雅的景色。
远处,树林尽头,连绵的山峰清新明朗;近处,翠竹围护着墙院;池塘边满是干枯的衰草,蝉声四起;白鸟飞上飞下,荷花照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词的上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就要求考生圈出上片中所写的景物,根据景物来判断季节,再分析特点。
由词中的“乱蝉”“衰草”“红蕖”等可知,这是夏末秋初的景色。
开头两句,“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
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一所墙院周围。
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
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
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
这两句词中,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
作者运用拟人、拟物手法,传神地运用“断”、“隐”、“明”这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三四两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宏廓的天空,不时地能看到白鸟飞上飞下,自由翱翔。
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
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颇有些诗情画意。
“芙蕖”是荷花的别名。
“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
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由这些景物的特点可知,词的上阕中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的画面。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小寒食舟中作①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
②鹖冠: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的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4.颈联描写舟中江上之景,诗人选取的蝶、鸥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